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正山小种的茶评

找到约233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唐宋元明清3.0时代来临:正山小种耀世登场

元正·唐宋元明清,萌芽于2016年,风行于2017年。

2017年,元正·唐宋元明清1.0、2.0相继问世。

2018年,元正·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耀世登场!

唐宋元明清3.0时代来临!



商务既视感

延续唐宋元明清的商务礼品定位,3.0的唐宋元明清依然是颜值先锋,有别于唐宋元明清1.0、2.0的木质钢琴烤漆盒,精致敛于内的低调尊贵,唐宋元明清3.0高端注塑盒的天窗式设计使得黑色与咖色相融的视觉冲击更具商务的既视感!



外盒的黑金相搭,内罐的经典咖色,封罐铝膜的精致红色,三色相融的颜值盛宴。

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稳重不失时尚,引领时尚商务礼品风范。

 

原产地的置身感

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原料取自“世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5%,完整良好的生态环境,温度、湿度、土壤、降水量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的醇厚。



于橙黄亮丽中,嗅得花果香蜜香,品得甘甜,饮得醇厚,如置身武夷山的天然氧吧之中,品味那份原产地的自然味道。

 

品质与颜值的势均力敌

一见钟情,还需品质加持,方能一直青睐。唐宋元明清3.0不仅有专业制茶师的全程把控,更有专业评茶师的指导。



3.0的唐宋元明清邀请国家一级评茶师陈金水老师为专业顾问,在品质与技艺双重把控之上,再加一层提升的技艺保障,确保唐宋元明清的品质在线,颜值在线的同时,品质也同样势均力敌。

 

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

赏得颜值,品得内质,欲知详情,移步这里。


规格几何?

8克/罐        两次的投泡,刚刚好的口感把控

20罐/盒       一个人慢慢品,宾客来临畅意享

10盒/件       十全十美的好茶大礼包


价位几何?

全国统一零售价:698元/盒


 

唐宋元明清3.0·正山小种,

质造时尚商务之作!

 

释戒烟熏正山小种2018年 | 一款桐木关传统烟熏工艺制成 很“ 正 ”的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被称作红茶鼻祖,不管是原料还是工艺,都是一般红茶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市面上的「正山小种」很多,但正宗的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1、原料来自“正山”——桐木关

2、使用传统烟熏工艺加工

 


原料、工艺不同,做出来的茶当然也千差万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款「释戒烟熏正山小种2018年」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山小种。


“正山”——生态桐木关


所谓「正山」就是指桐木关内的山头,区别于外山而言。

 


作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桐木关被称作"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开启物种生物基因库钥匙"

 


这样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同样孕育了品种优良的正山小种茶。

 


桐木关的主要的产茶区平均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高山上沟谷相间、云雾缭绕,赋予了茶叶绝佳的生长环境。

 

此“烟熏”非彼“烟熏”


 

传统的正山小种必须使用武夷山桐木最原始、最传统的加工小种工艺制成。

 

在萎调时使用干松针、松树与松香柴生火加温,松香柴含有松油,因此更容易烧着。

 


当松柴温度升高时会从中挥发出松香油,这种松香油会吸附茶青与茶叶上形成一种烟熏的独特味道。

 


而并非现在市面上,许多用松枝点燃、用烟熏制而成的「烟熏小种」。

 

掌柜赖依婷——”好茶会说话“


 

茶人赖依婷,是茶香记的老朋友了。她相信”好茶自己会说话“,她选择的茶叶高标准,同时也代表了高品质,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赖伊婷 释戒掌柜 高级评茶员 图为中央四套拍摄资料

 

传统桐木正山小种红茶,以独特的松香和草本木果香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这款烟熏小种2018年,经过了一年的陈放其松烟香由猛烈趋向柔和,香气入水,与桂圆汤相融

 

纯正的松烟香里带有一丝果香。冲泡后,香气四散开来。

 


入口顺滑,松烟香和果木的香气融入茶汤中,抿一口,是甜甜的桂圆味。几口下去又能感受到口腔一丝清凉感,这也是品饮桐木红茶特有的感受。

 


传统工艺下的烟熏小种,随着时间自然陈化,口感也会越加醇厚,滋味也更加立体丰富,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也是喝桐木关正山小种的乐趣所在。

回溯正山小种发展之路,致敬先辈茶人精神!

正山小种作为世界红茶鼻祖,于公元1568年在武夷山桐木关诞生。红茶在450年的历史传承中,颇具传奇色彩,也经历了颇多坎坷。


正山小种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低迷的时期,但最终在几代茶人的坚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当代茶圣”吴觉农、“茶界泰斗”张天福、骆少君院长的关心支持、积极建言,对正山小种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今日,让我们回溯正山小种发展之路,致敬先人,感恩他们的坚持和付出,让正山小种在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正山小种诞生

01


武夷山桐木村庙湾,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江氏家族自宋末由河南固始入闽,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其家族世代经营茶叶,有“茶业世家”之称。



公元1568年,正值采茶季节,一队官兵途径桐木关,晚上睡在了采摘的茶青上。待官兵离开,茶青已发红。江公急中生智,将已经发酵的茶叶反复揉搓,并用桐木盛产的松木焙制。茶叶吸收松烟后,色泽变得乌黑油润,蕴散出独特的松烟香。


因当地一直习惯于绿茶,不愿饮用这另类茶,江公无奈,只得将茶挑到几十里外的星村贱卖,没想到第二年便有人以数倍的价钱订购此茶。


顺应市场的需求,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正山小种诞生了。关于红茶起源的这一说法见《中国茶经》。



伟大的发明创造往往始于偶然,正山小种的产生不仅是偶然间的发现,更是出于江公的爱茶惜茶之心。


致敬江公惜茶初心,才诞生了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留给后人说不尽的传奇故事。



02

“正山小种”发展重要的推动者



19世纪末开始,正山小种红茶就受到冲击,20世纪更是每况愈下,民国时期跌落低谷,新中国成立后,正山小种的命运也几经波折。


这一过程中,我国茶界几代人为正山小种的复兴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仍影响着在每一位正山传人。


吴觉农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茶叶专家。我国现代茶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留日期间,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


吴觉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后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机构,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觉农在崇安(今武夷山)工作期间,以茶树改造和茶业复兴为己任。他曾说:“中国不能没有世界顶级的红茶”。


他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到桐木、星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正山小种历史资料和自然地理数据,1942年吴觉农在武夷山设计茶叶研究所,接管张天福创办的“福建省茶叶改良总场”。与正山小种第二十二代传人江润梅一起大批量组织生产正山小种,往上海口岸出口,为正山小种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江素生(江元勋之父)与吴觉农老先生(左一)在京合影


1985年,吴觉农在与正山小种第二十三代传承人江素生的交谈中,提出:“正山小种可以做出好茶,你们要搞新产品开发,搞小包装,组织茶业产销合作社,把茶叶做精。”并委托友人帮助江素生。时任武夷茶场场长的“岩茶泰斗”姚月明积极提供帮助,为日后正山小种的复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觉农给江素生的亲笔信-节选


张天福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出生于福州名医世家,是福建茶业科研与教育的创始人,被誉为“茶界泰斗”。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对福建省的茶业发展和中国的茶事活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0年,张天福先生在桐木建立“正山小种红茶示范基地”,为发掘和恢复中国特有正山小种红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受市场的影响,正山小种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时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的张天福,在委员提案中提出“应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正山小种红茶”。在张天福的建议下,政府给予重视,使正山小种这一传统红茶得以保留并发挥效益。


江元勋与张天福(右一)照片


2002年6月20日,时隔60年后93岁的张天福重返桐木关,再续世交友情,并题写“茶业世家”赠与江元勋。



张天福还指导江元勋办厂,恢复正山小种。他告诉江元勋要“看的准,抓的紧,时不我待,干事业切忌一心二用,事无巨细,从细微入手。”

06年7月张天福老先生到正山堂指导正山小种制作工艺


山高水长,情深义重。抚今追昔的“张爷爷”给继承先辈从事茶叶事业的江元勋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发展。


骆少君

骆少君(1942-2016),福建惠安人,研究员、高级评茶师,中国著名的茶叶品质化学研究专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从事茶叶生产、研究及质检工作40余年,为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兼《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


骆少君认为:“武夷山是未受污染的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是茶界的福气,更是武夷山人的福气”。


自1997年以来,她每年都要几上桐木,考察正山小种的生产情况,指导江元勋如何传承与大胆创新,并在她主持下由叶兴渭、叶启桐、祖耕荣、叶勇、修明等茶界专家同仁共同制订正山小种红茶标准。


07年张天福老先生与骆少君女士为正山堂“正山小种发源地”揭牌


茶业世家不遗余力

03


在桐木,只要谈起江氏家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自然想起正山小种,二者已经连为一体。


江润梅(1914-1973),正山小种第二十二代传承人,制茶专家、评审专家,是桐木关江氏“茶业世家”中杰出代表人物,被誉为延续正山小种红茶的“一代大家”。


江润梅喜茶爱茶,善于思考,通过不断潜心钻研,成为当时方圆百里制茶第一人。其父江春波一生奔波于上海、福州等地,为正山小种的发展不辞劳辛。其子江素生一人北上,苦觅桐木茶叶出路。


桐木村作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1940年,张天福先生在桐木建立“正山小种示范基地”,并交由江润梅负责收茶、制茶及基地的管理工作。1942年,吴觉农在武夷山麓设立茶叶研究所,并于桐木庙湾、华光庙一带建立品种园,并交由制茶经验丰富的的江润梅负责管理。

 

为保证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品质量,在张天福先生的建议下,江润梅在桐木组织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集中进行技术指导、科学管理、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这一举措使得当时处于衰微态势的正山小种得以生机和延续,为解放后茶叶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历代传承的基础上,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艰辛创业,建立正山堂茶业,创新正山小种技术,带领团队创始高端红茶金骏眉。


正山小种在江氏家族血脉传承中,一步一步走向今天。


为了正山小种的复兴,吴觉农、张天福等老一代茶界宗师倾注心血,苦苦奋斗;江氏三代人不忘初心,不遗余力;骆少君等现代茶叶专家学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各级政府、有识之士纷纷助力,致力复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日正山小种的发展与成就。


能够在先辈们奋斗过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是每一位正山传人的骄傲与荣幸。致敬先人最好的方式,便是将这一精神流传下去,将正山小种继续发扬光大,让中国红茶再次站上世界的舞台!

找到约22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