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正山小种正袍国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茶博会活动预告|第四届亚太茶茗大奖颁奖典礼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印度茶叶研究协会、斯里兰卡茶叶局、肯尼亚农牧业研究机构茶叶研究所、俄罗斯茶咖协会等16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机构共同主办,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组委会承办的第四届亚太茶茗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颁奖典礼将于4月29日上午11:00-12:00在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活动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举办。

特别金奖

都匀市匀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都匀毛尖-绿茶安康市汉滨区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茶一号”毛尖黄山龙合茶业有限公司太平猴魁安康市汉滨区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茶一号”银针陕西省舞龙尖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舞龙尖绿茶平利县女娲茗茶有限公司女娲银峰北京东篱田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乌瓦红茶POTHOTANWABOP NO.1LUMBINI TEA  FACTORY LTDLUMBINI SINGHARAJA  WIRYTIPSTATAASSAM CTC BLACK TEA  BPTATAASSAM ORTHODOX BLACK  TEA TGFOP1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禄合牌浮梁茶(红茶)TATADOOARS CTC  BLACK TEA BP双江勐勐茶叶商贸有限公司傣布嘎云南滇福古树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生茶福建习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钥匙白茶福建省硒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单丛茶風玥茶研所台灣高山蜜香貴妃烏龍茶平阳县天润茶叶有限公司味珍眉·平阳黄汤福州福民茶叶有限公司国色天香江西禧月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丝皇菊


金    奖

TATAASSAM CTC BLACK  TEA PF梅州市松岗嶂绿色生态茶园有限公司七畲径客茶GALPADITENNA  TEA FACTORYOP1TATAASSAM ORTHODOX BLACK  TEA GFOPDAMBATENNE  ESTATE红碎茶CTC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羊楼洞·品三国·米砖茶TATADOOARS CTC BLACK TEA  PFVIET TASTE  BUSINESS JSCANCIENT RED TEA四川蒙山红茶业有限公司一叶蒙山牌朴RUJANIEULTIVAR1  TATAASSAM CTC BLACK TEA  DUSTTATAASSAM ORTHODOX BLACK  TEA TGFOP广西岑溪市天晟茶业有限公司天龙红茶RUJANITIPPY RESERVE溧阳市天目湖茶叶研究所伍员山牌天目湖白叶红茶RUJANIMUSEATEL ASSAM吉首市一两金茶业有限公司湘西黄金茶祁门县高香红茶厂祁门红茶昭平县象棋山茶叶有限公司昭平红祁门县正阳茶厂祁门工夫红茶北京东篱田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印度大吉岭茶(春季)景德镇浮兰云珍茶业有限公司“浮兰云珍”牌绿茶沅陵县双溪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碣滩银毫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六江源牌金奖惠明白茶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定心绿茶江西省本无尘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婺源绿茶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八桂凌云牌雾中缘毛尖绿茶安顺市西秀茶业投资有限公司汖明西秀牌白茶黄山市黟县金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黟金黄山毛峰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沩山雪尖景德镇市三田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初心&界田溪红贵州苗岭醉美人茶业有限公司雷公山牌雷山银球茶-绿茶岚皋县秦巴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南宫翠芽贵州亿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盘州春绿茶黄山耕香园茶业有限公司太平猴魁平昌县秦巴云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雾中君子安顺市西秀茶业投资有限公司汖明西秀牌毛峰泾县泾川提魁茶叶有限公司束氏提魁贵州韵茗春茶业有限公司“盖懿”沿河乌江翠芽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明前翠芽安康市绿景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秦萃安康香毫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女娲银峰安徽方达茶业有限公司磨子源兰花贵州塘坝千年古茶有限公司马家庄绿茶泾县茶业协会泾县兰香茶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昌南雨针牌浮梁茶双江勐勐茶叶商贸有限公司感通香归双江勐勐茶叶商贸有限公司勐勐土司云南廷渊茶业有限公司匠心普洱茶(生茶)勐海县鹏程茶厂布朗金御普洱(生)云南廷渊茶业有限公司渠帅普洱茶(生茶)梁河县圆合茶叶加工厂圆合闫牌野放普洱茶云南滇福古树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熟茶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誉金香.轻压茯砖安化原头山茶叶有限公司安化黑茶花卷百两茶北京浮生半日茶业有限公司浮生半日牌普洱生茶贵州八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白毫银针都匀绿茵湖聚福轩茶叶专业合作社 都匀白云针茶福鼎市湖林茶业专业合作社白毫银针HIMALAYASSILVER2019福建省公田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单丛茶陸陸叄陸创意有限公司精工炭焙烏龍茶福建省犁头岽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单丛茶诏安县秀峰茶业有限公司单丛茶福建省公田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八仙茶悟和轩有限公司四季春高山茶福建裕健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单丛茶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沩山毛尖浙江盈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平阳黄汤安徽省华国茗人农业有限公司大别山黄茶福州福民茶叶有限公司国色龙珠福州福民茶叶有限公司国色玉翠贵州八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桔宝红茶北京东篱田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伯爵红茶江门市新会区泓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侨津柑普茶(侨彤)江门市新会区腾雨陈皮茶业有限公司腾雨一号易武古树圈枝青柑皮普洱茶平利县玉草林工贸有限公司玉草林牌绞股蓝贵州八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野菊花绿茶GIFEL  GROUPMANDE PTE LTDMELON OOLONG广州世纪茗家茶叶有限公司世纪鸿禧


银   奖

江门市新会区腾雨陈皮茶业有限公司腾雨古茶新会小青柑皮普洱茶广西昭平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成寿红有机红茶诏安县恩华茶叶有限公司单丛红茶浮梁县天祥茶号有限公司天祥红龙祥雅安市下里茶舍茶业有限公司生查子牌红茶天台华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赤城山云雾牌天台山云雾茶株洲龟龙窝观光生态茶园有限责任公司 龟龙窝牌高山红茶五指山袍隆扣茶产业有限公司五指山红茶赤壁乾泰恒兄弟茶业有限公司龙飞凤舞JANGHUENG  DAWON NOEUL-SARANG 广西凌云县老山源茶叶特产有限公司老山源缘韵红茶贵州苗岭醉美人茶业有限公司雷公山茶香醉美人牌醉美人红茶贵州亿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盘州春亿阳红茶福安市裕隆春茶业有限公司坦洋工夫·黄观音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天元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鹰峰山有机红茶英德市铭基投资有限公司粤德红牌英红九号云南廷渊茶业有限公司廷渊功夫红茶诏安县月之港茶业有限公司八仙红茶福安市裕隆春茶业有限公司坦洋工夫·白云春芽NEPAL TEA  & COFFEE PROMOTION CENTERBLACK TEA安康市汉滨区汉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红茶(翠峰)湖南紫金茶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渠江红红茶景德镇市金桂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孚钉”牌浮梁工夫红茶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六江源牌金奖惠明红茶安顺市西秀茶业投资有限公司红茶2号平昌县秦巴云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巴山红岩安顺市西秀茶业投资有限公司红茶1号广西昭平县茶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观红-红茶苏州嘉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熊手制  香妃红红茶广西凌云县民安茶业有限公司金毫茶景德镇市三田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初心&界田溪红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八桂凌云牌雾中缘金毫红茶贵州沿河一品康茶业有限公司古树红茶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禾红红茶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丰号客家茶-红茶山东日照市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横山家庭农场有机茶园横山旗红 - 红茶KELANI VALLEYLOVERSLEAP海阳市步鹤山茶果专业合作社鹤山正红-红茶常宁市谷佳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塔鼎红塔山山岚茶一品红茶太鲁阁实业有限公司红玉红茶东源县新伟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柳上美人红茶江西省本无尘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婺源红茶广西凌云县老山源茶叶特产有限公司老山源金毫红茶黄山市黟县金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黟金祁门红茶云南梵生茶业有限公司春旭恩施爱森农业有限公司爱森牌丫红茶雅安市下里茶舍茶业有限公司红窗影牌红茶YOSANDANGBLACK TEA湖北孝感红贡茶有限公司孝感红2号(红茶)都匀市绿茵湖聚福轩茶叶专业合作社都匀福红茶安康市德润天然富硒茶有限公司高山硒红贵州塘坝千年古茶有限公司马家庄红茶武汉柒零服务外包股份有限公司紫香麟牌神农架中华紫茶-红茶紫金县尤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宝洞红茶英德市英茶王茶业有限公司英红九号悟和轩有限公司阜矞-红乌龙悟和轩有限公司雾社高山茶诏安县月之港茶业有限公司单丛茶福建省硒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八仙茶诏安县鹤灵峰茶业有限公司八仙茶太鲁阁实业有限公司红乌龙盛龍莊茶業台灣高山炭焙烏龍茶悟和轩有限公司包种株洲龟龙窝观光生态茶园有限责任公司龟龙窝牌高山乌龙茶诏安县月之港茶业有限公司八仙茶诏安县恩华茶叶有限公司单丛茶武夷山市岩仕茶业有限公司慧苑坑水仙風玥茶研所台灣高山凍頂烏龍茶RUJANIEMERALD TEA武夷山市岩仕茶业有限公司马头岩肉桂诏安县秀峰茶业有限公司八仙茶盘州市民主沁心生态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沁心绿宝石陕西省岚皋县御口韵茶业有限公司南宫山毛峰芦山县马牛山翠香茶业有限公司手工毛峰岚皋县秦巴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巴山芙蓉安徽省舒城县平田茶叶销售中心舒城小兰花黄山松谷茶业有限公司松谷太平猴魁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承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刚子毛尖海阳市留格望海绿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留格绿茶庐山市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庐山雨雾茶佛礼系列FIN HO  CORPERATIVESSHANCHA GREEN TEA吉首市一两金茶业有限公司湘西黄金茶芦山县马牛山翠香茶业有限公司玉芽紫金县金山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顿山绿茶安康市天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银针黎平县天益家庭农场 黎平松针恩施爱森农业有限公司爱森牌恩施玉露广西凌云县民安茶业有限公司白毫王茶岚皋县金碧雲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巴山毛峰黄山龙合茶业有限公司黄山毛峰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女娲毛尖四川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蒙顶皇茶牌石花湖南省汝城县文文茶业专业合作社联溪春-绿茶(卷曲)江西省本润茶业有限公司狗牯脑紫金县龙峰山茶业有限公司官山嶂绿茶景德镇市金桂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里雾”牌浮梁茶苏州嘉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扁形龙井广西昭平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成有机绿茶山东泰山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山溪谷绿茶恩施市紫竹茶业有限公司恩施玉露吉首市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湘西坊牌湘西黄金-绿茶江西玖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仙人眉牌狗牯脑茶湖南紫金茶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渠江贡-绿茶常宁市谷佳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雲鼎湘塔山山岚茶-绿茶贵州七茶茶业有限公司正德雀舌平昌县巴灵雀舌茶业有限公司巴灵茶紫金县尤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宝洞绿茶北川县禹露茶业有限公司禹露牌原生态龙爪天台华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赤城山云雾牌天台山云雾茶安徽省大别山茗茶小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大别山白霜雾毫舒城小兰花遂川白土高山茶厂狗牯脑茶安康市汉滨区汉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绿茶(翠峰)湖南省汝城县文文茶业专业合作社联溪春-绿茶(扁平)四川平昌青芽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楚蜀香茶安康市德润天然富硒茶有限公司高山翠峰都匀绿茵湖聚福轩茶叶专业合作社 都匀毛尖茶四川蒙山红茶业有限公司一叶蒙山牌石花陕西省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紫阳富硒绿茶-硒香茶鹤峰县沙湾坡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凤苔春贡白河县富秦绿茶有限公司东坝老爷湾绿茶贵州韵茗春茶业有限公司“盖懿”沿河乌江白茶东源县仙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仙湖山绿茶景宁六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六江源牌金奖惠明茶黄山松谷茶业有限公司松谷黄山毛峰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经典2007茯茶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盛川牌黑茶梧州市六堡云顶茶业贸易有限公司品登园生态有机六堡芽茶2013年社前茶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羊楼洞·品三国·茉莉花青砖勐海县鹏程茶厂老班章(生)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熹誉牌六堡茶T16107BAC HA DEVELOPMENT INVESTMENT
   ONE MEMBER COMPANY LTD716 ONE BUD 2 LEAVES勐海县鹏程茶厂老班章(熟)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云贡饼云南景福祥茶业有限公司山外有山北京浮生半日茶业有限公司浮生半日牌普洱熟茶云南梵生茶业有限公司回归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皇家茯茶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千两饼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惠和堂高山大叶茯茶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熹誉牌六堡茶T7111HIMALAYASSILVER2018福建市宁德市云品茶叶有限公司三生应牌特级牡丹王福建政和那杯茶业有限公司白毫银针THAILANDWHITE TEA福鼎市湖林茶业专业合作社白牡丹福建政和那杯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TAY BAC  TEA AND SPECIAL FOOD COMPANY LTDWHITE TEA  苏州嘉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熊手制  云白平阳县雪韵茶业有限公司平阳黄汤四川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蒙顶皇茶牌黄芽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汉古茶安康市汉滨区星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寒香》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新会柑皮普洱茶(代泡调味茶)江门市新会区泓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侨津小青柑(小侨)广州世纪茗家茶叶有限公司流金岁月六年陈皮罐GIFEL  GROUPMANDE PTE LTDSINGAPORE DREAM广州世纪茗家茶叶有限公司世纪鸿福贵州八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丹桂红茶北京东篱田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伯爵红茶紫阳县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康硒天茗桂花红茶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新会小青柑普洱茶HIMALAYASTEA FLOWER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新会双层柑普茶


第四届亚太茶茗大奖2月中旬正式征集茶样,共收到来自8个国家的412个茶样。经初审,329个茶样进入感官评审环节。其中国外茶样45个,来自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泰国、韩国、新加坡、尼泊尔。


以下为感官评审情况:

感官评审于4月21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红珠山宾馆报国厅举行。


本次评比大赛专家评审团专家云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著名茶学专家于观亭、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封槐松、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王云、四川省农业厅园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段新友、印度茶叶研究协会副主席贾格吉特·辛格·坎达尔、斯里兰卡茶叶局副主任马诺伊·萨马拉辛哈、肯尼亚农牧业研究机构茶叶研究所所长约翰·博尔、俄罗斯茶咖协会主席拉马兹·钱图里亚、韩国红茶协会主任柳良锡、尼泊尔国家茶咖发展局执行主任沙什康塔·高塔姆 、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泰国茶会会长刘培锋、澳大利亚茶叶协会主席莎琳·约翰斯顿 、德国茶叶委员会董事马克西米利安·威蒂格、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马可·贝托纳 、丹麦茶叶协会主席亚历克西斯·凯伊、中国台湾茶协会常务理事邱国雄等知名茶界专家分为两组,耗时整整一天完成了感官评审。


评审分为干评和湿评2个环节,19位评审专家对茶样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指标进行鉴定。整个评审过程,采用国际通行评审方法对参赛茶样进行分组密码评审,确保了大赛的公正公平。

与会专家都表示,今年的亚太茶茗大奖国外茶样增长不少,真正做到了国际化。国外嘉宾纷纷表示明年将推荐更多所在国的茶企参加评审。

俄罗斯茶咖协会主席拉马兹·钱图里亚有些遗憾,“今年没有经验,没有记下自己喜欢的茶样。明年碰到喜欢的就把编号记下来,公布结果后就可以直接联系采购进口了!”

亚太茶茗大奖经过连续四届的举办,极大的提升了中国茶的国际知名度,已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评比活动之一。

南宋、元时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


南宋、元时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 滕军

正文共: 15589 字 1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45 分钟 

第一节:南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

 

北宋的亡国皇帝宋徽宗(1100-1126在位)曾多次主动与日本官方联系,催促建立国交。但均由于日本政府的不称臣政策而被搁置。致使北宋期间中日两国间的关系终未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北宋末期,日本政府对中国商船采取限额政策,致使许多中国商船避开官营港口,直接驶入由私家庄园管制的港口,直接与庄园领主进行私贸易。所以1116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商船在日本史料上几乎绝迹。而南宋初期,中国朝野不安,中国方面也没能继续进行与日本的外交活动。直至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南宋才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休战,南宋政权始得稍安。其后,南宋渐次展开与周围各国的交往。

其间,日本新兴的武士势力--平氏集团崛起于政坛。而平氏集团的起家与成功与日宋贸易有密切的关联。其代表人物平清盛(1118-1181)的父亲平忠盛(1069-1153)曾任现佐贺、冈山、兵库地区的知事,1129年和1135年又两次担任濑户及四国地区海域的清剿海盗的总指挥。所谓海盗是指有水军活动能力的沿海豪族。他们首先要劫持的就是从中国来的商船或唐物。身为清剿海盗总指明挥的平忠盛终于没能抵挡住唐物的诱惑,于1133年在他担任肥前国神崎庄园的总代管时染指了私贸易。肥前国即现在的佐贺县,神崎庄园位于临海,面对着宋船出没的对马海峡,是鸟羽上皇(1103-1156)的私有庄园。平忠盛与皇族关系甚密才获此要职。据记载,1133年平忠盛假传圣旨,将南宋商船的唐物攫为己有。平忠盛的儿子平清盛继承了父亲在西日本的种种要职,曾担任现熊本、广岛、兵库地区的知事,并在1156年的保元之战和1159年的平治之战中大胜源氏,赢得了皇族的信赖。1160年被破格提升为宰相助理,1167年又被任命为宰相,统揽了国政大权。

平氏一族早就尝到了进行日宋贸易的甜头,平清盛上任后便迫不急待地把私贸易变成了公贸易。在平清盛上任宰相的三年前,即1164年,恰巧南宋一方也与金议和,政局转入安稳期,正谋求与周边国的交往。于是一拍即和,一场规模浩大,以日本商船和日本僧侣大量来华为主要方式的中日交流高潮便拉开了序幕。

平清盛为了使宋商船停泊在离京都最近的海域,以减少唐物运输中的损耗,特地修建了大轮田泊港(即现在的神户港的前身)。为了疏通宋商船通过的濑户海道,平清盛还特别开凿整治了音户水道。平清盛在神户港附近修建了福原离宫,专门用于监理日宋贸易。1170年,在平清盛的安排下,后白河法皇(1127-1192)亲临福原离宫接见了南宋商人。平清盛以此大造舆论,扩大对宋贸易交往之声势。

1172年,南宋明州(现宁波)地方政府派人给日本政府送去牒状和礼品,牒文中有“赐日本国王” 提法。对此,日本朝野多有议论。有人提出应立即返却牒状,辞退礼品。而平清盛却出于扩大日宋贸易,以此来支撑虚空的国库的考虑。于1173年3月毅然给中方发了复牒,并以后白河法皇(注1)和他本人的名义分别还礼。其礼品有:砂金、剑、泥金工艺盒等。《宋史·日本传》中记载道:“乾道九年(1173)始附明州纲首,以方物入贡”。平清盛以屈尊的代价换取了日宋贸易的莫大利润。平清盛的嗣子平重盛(1138-1179)曾任四国地区的伊予国(现爱媛县)的知事及清剿海贼的军事指挥。子继父业,平重盛也是一位热衷于日宋贸易的武将。1177-1179年间,平重盛派部下妙典7次入宋进行贸易。所获利润不可计数。

就这样,新兴的武士集团--平氏通过日宋贸易稳定了国库的支出,攫取了积山的财富。《平家物语》在描写平氏家族的财产情况时说:“日本全土共有66国,而平氏一族就占了30多个,其外另有无数的田庄。他家里绮罗充室、花锦酒堂、轩骑群集,门前若市。家中有扬州之金、荆州之珠、吴郡之绫、蜀江之锦、七珍万宝无有缺漏。”其中所云扬州、荆州、吴郡、蜀江等地名无疑都指的是中国的一些地方,其金、珠、绫、锦等宝物也无疑是来自中国的物产。

平清盛不仅自己热衷于日宋贸易,还废除了二百年来的国人不许私自下海的政令,引得豪族、平民、僧侣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南宋。一时间,入宋的日本船只“轴舻相衔”。这从南宋期间120人的来华日僧及南宋15人的东渡僧均是利用来往商船这一史实中可得知其频度。但其中有不少设备不佳的商船遇难海原,漂泊至中国东南沿海。《宋史·日本传》中就记载:“(淳熙)三年(1176),风泊日本船至明州,众皆不得食,行乞至临安府者复百余人。诏人日给钱五十文,米二升,俟其国舟至日遣归。”据《宋史》载,1183年、1193年、1200年、1202年均有类似事件发生。至1254年,日本政府畏惧西日本地方豪族的经济实力因日宋贸易而过度增强,便下令其后每年驶宋日船限为五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末期日船来华的频度。

1271年元朝建都北京,版图空前。忽必烈在六次遣使通谕日本臣服而遭拒绝的情况之下,于1273年、1281年两次征伐日本。但由于蒙古族军人不习水战,雇佣来的南宋降兵和高丽降兵无心作战,及日本全国上下的奋起抵抗等原因,两次征伐均遭惨败。由此,整个元代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间没有正式来往。但民间商船的往来却频繁异常。据统计:自1277年至1364年的87年中有42队日本商船入元进行贸易,元朝商船也有一队到达日本。几乎两年便有一队商船往来于中日之间。其中1279年入元的四艘日本商船上竟载有2000余日本人。来往的僧侣的人数也创下了中日交流史上最高记录,自1296年至1368年这70余年中,名留史册的入元僧就达220人,另有13位东渡的中国僧人在录。

虽说日本与元朝没能建立官方关系,但日本政府却以特殊的形式参与了日元贸易。除了借嫡系商人之名参与民间贸易之外,还设立了一种以筹集某项政府工程资金为名而派送的半官方性质的商贸船。1325年,日本政府为筹建整修建长寺的费用而派出了“建长寺船”、1332年以同样的名义派出了“住吉神社船”、1341年又派出出“天龙寺船”。自天龙寺船以后,这种半官方性质的贸易船被统称为天龙寺船而每年来往于中日之间,成为了日本国家财政的补充渠道。这种船出海时有禁卫军护航,装载优质的金砂、泥金漆器、刀剑等日本高档商品。自然,换回的唐物也是最上等的,可卖出高价的。这些贸易船名义上属于民间商人,回来后必须向日本政府缴纳3000-5000贯的铜钱及一定的财物。勿庸说,利润是极其丰厚的。

那么,为什么在我国南宋至元末的这一段时期里会形成如上所述的大量的日本商船和日本僧人涌入中国的历史现象呢?笔者认为:

其一,由于平清盛解除了海禁。在此之前,日本人前往中国之事全由日本政府包办,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文物的热望只能从某些人咀嚼过的东西中得到一点慰籍。这种望梅止渴的煎熬早以难以忍受。所以当平清盛允许私人渡海以后,大批日商、日僧便争先恐后地登陆中国。并且经一些亲眼领略过大陆风情的人的宣传,来华的日本人就更多了。这是元时期的平均年来华日本人的数量几乎是南宋时期的四倍的主要原因。

其二,由于中国禅学进入烂熟昌盛时期。禅学主张“不立文字、立即成佛”,重视坐禅、作务等实践性的修行,这对于有汉学障碍的日本人来说较易接受。又加之,这一时期包括了由新兴武士阶层--源氏家族掌权的镰仓时代(1185-1333)的整个时期。源氏政权为在文化上独树一帜,积极地引进中国禅学,其实力派首领北条时赖(1227-1263)、北条时宗(1251、1284)等都归依禅门,并把禅学做为武士阶层的思想支柱和必修课。这就引得日本各地禅寺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僧人们纷纷涌进中国禅寺。为求得中国制造的禅院用品(经书、香炉、木鱼、文房四宝等等)各路商船指向中国。

其三,由于武士阶层的兴起扩大了唐物的需求。在这个时期以前,日本的高层次文化只集中在皇宫及皇宫所在的京都,唐物的追慕及享用者是有限的。而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政中心在镰仓,许多没落贵族也从京都逃离,散在地方,又加之出身于农民的武士们的身份的提高,高层次文化的享用人群成倍增长,这就使中国的文化用品在日本一路畅销。一些日本人通过唐物认识了中国,又通过亲自去中国而更加喜爱唐物,就这样,在这一时期里,日本形成了一股持续了200多年的中国热,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唐物市场。而中国的商人们坐在家里便可行商,不必漂洋过海,这就造成了这一时期中方的商船几乎没有东渡的史实。

由于大量的日本人能亲自来华,日常性、实践性极强的中国饮茶文化也得到了日本人的较深入的理解。许多来华日商、日僧从中国带回了茶具、茶、茶书,并积极传播饮茶方法和饮茶情趣,由此,这一时期,饮茶在日本获得了大范围的普及。

 

第二节:南宋·元时期的中国制茶及饮茶法


那么,日本人在中国接触到的是怎样一些茶?怎样一些饮茶法呢?为叙述方便,笔者必须再解释一下上一章已涉及到的北宋时期的两种固形茶:

(1)北宋时期的宫廷用精制龙凤团茶。它在制茶技术上虽处于尖端地位,但产量是极少的,它的饮用方法为捣碎、磨成粉、将少量茶粉放入茶碗、点入少量热水、用茶筅(竹制茶刷)搅拌出沫后品饮。

(2)北宋时期的民用粗制饼茶。它在制作技术上承袭唐代的做法,是主流产品。这类茶易于运输、保管,适于大众饮用。它的饮用方法为捣碎、磨成细颗粒状、投入煮沸的茶釜、煎煮出茶花后饮用。

把茶的鲜叶捣碎做成固体形状,本是因为茶最初被起用于药,并列入各类药饼所致。后又因运输(特别是由产茶的江南运至西藏、塞外)、保管之便,一直有固形茶的存在。但在茶的主要作用转向饮用并被大量栽培以后,特别是在自产自销的茶产地,固形茶的延续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进入南宋以后,散茶的生产日渐繁盛,且极品叠出。其极品散茶的采摘、制造、收藏的方法是这样的:

(1)采来嫩叶。叶梦得《避暑录话》(1135)中谈到:“草茶极品,惟双井,顾渚,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旗非所贵,不得已取一枪一旗犹可。过是则老矣,此所以难得也。”王观国《学林》(1142前后)中亦强调:“茶至于一寸长,则其芽蘖大矣,非佳品也。”

(2)蒸熟焙干。朱翌《猗觉寮杂记》(12世纪中期)中说:“得芽即蒸熟焙干。”即茶摘来之后,马上就上锅用热气杀死活性酵素,尔后焙干。

(3)装坛封藏。装茶时,先将一般茶叶装至坛的七、八分,然后将盛有极品茶叶的4个小袋子插到坛中,再用一般茶叶将坛填满,最后,用木盖塞紧,周口边贴上三层纸以防暑湿之气。陈鹄《耆旧续闻》(13世纪初)中说:“自景佑(1034--)以后,洪之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中所言“囊红纱”的做法在日本茶道里尤存。)(图1、2)

      

     图1 日本现今用茶坛                     

 图2  茶坛中的特级茶

关于用红纱囊裹茶陆游也曾屡次提到。如在他的〈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中有:‘雪芽近于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之句。意思是说,峨嵋雪芽茶非常好喝,比得上用红囊包装的顾渚春茶。

 

看来,只供民间饮用的散茶经过唐、北宋、南宋的提炼,质量提高了,档次也拉开了。那么,这种蒸青散茶的饮用法又是如何呢?概括起来为三种方法:

(1)点饮法。(用极品散茶)

(2)煎饮法。(用一般散茶)

(3)泡饮法。(用上等散茶)

关于‘点饮法’,即将极品散茶磨成茶粉,放入碗中,点入热水,用茶筅搅拌出沫,趁热饮之。王观国《学林》(1142前后)卷八《茶诗》中说:“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茶之极品,其色白。……茶之佳品,芽蘖微细,不可多得,……茶之佳品,皆点啜之。”这里清楚地叙述了南宋初年的极品散茶的利用情况。陆游(1125-1210)〈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也有“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硙破旗枪”之句。其中的“小硙”指小石磨,“旗枪”便指茶芽。毫无疑问,陆游是在把茶芽直接磨成茶粉,以备点啜。

关于‘煎饮法’,即将一般级别的散茶直接放进开水里煎煮,趁热饮之。杨万里(1127-1206)是与陆游同时代的人。他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一诗中就记述了煎饮散茶的情景。其中写到:“鹰爪新芽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即:嫩细的茶芽在茶釜中翻滚,茶釜发出松风般的鸣声,茶汤面上呈现雪一样的饽沫。在当时,人们根据茶的粗细程度,时而点、时而煎,有时还二者同时进行。(注2)但点茶的情况要多一些。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点茶比煎茶方便。《山家清供》(13世纪)就提出,“以汤点之损脾胃,煎服则去滞化食,有利健康。”的观点,但人们“多怠于煎服。”作者林洪只得叹息:“有害也。”(注3)但其实,无论是点饮还是煎饮,都是受到了传统饮茶法的束缚。在茶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饮茶日常化的进程中,人们必然去寻找更简便的饮茶方法,于是,泡茶法就普及开了。

关于‘泡茶法’,即将上等的好茶放进茶瓯里,冲入热水,趁热饮之。罗大经《鹤林玉露》(13世纪)中写到:“然近世瀹茶(泡茶),鲜以鼎镬(锅釜),用瓶煮水。……陆氏之法以未就茶镬……今汤就茶瓯瀹之。……然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味甘,老则过苦矣。……惟瓶去火,稍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因补以一诗云: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这里明确指出了陆羽古法煎茶是将茶末投入茶釜的沸水中,而罗大经所生活的13世纪的新法泡茶是将热水直接冲入装有散茶的茶瓯中。

 

以上,叙述了南宋,元时期散茶的生产及利用获得大大发展的情况。但是,由北宋延续下来的龙风团茶的生产也并没有停止。直至元末,龙风团茶一直在小规模地生产并在上层社会中流传着。人们每得龙团必赋诗称颂,因此,有关诗篇亦随手可拾。陆游有〈喜得建茶〉一诗,诗中曰:“玉食何由到草来,重奁初喜坼封开。”陆游又有〈饭罢碾茶戏书〉一诗,诗中曰:“小饼龙团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分别写出了他偶获龙团的喜悦。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龙团已不象北宋时期那样受到人们的醉心的青睐,人们开始认识到散茶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味道清香纯正。

南宋、元时期是中国茶生产的转折期。各种茶的产品形式都有表现,茶产品的多样化带来了饮茶法的多样化。元末的王祯在《农书》(1313年)〈茶〉中对其做了总结。其中曰:

 

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

凡茗,煎者择嫩芽,洗以汤泡,去薰气,以汤煎饮之,今南方多效比。

然末子茶尤妙,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以供点试,……南方虽产茶,而识此法者甚少。

蜡茶最贵,而制作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箩,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和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翼,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

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缺,诚民生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

 

王祯的这一段记述可归纳为:

(1)散茶:泡饮,煎饮,流行于南方。

(2)散茶:磨成粉,点饮,流传于北方。

(3)龙风团茶:磨成粉,点饮,惟充贡。

 王祯告诉我们:茶叶的盛产地--两浙地区帅先放弃了复杂的点茶法,而采用了散茶的直接泡饮法、煎饮法。这需要有大量新鲜的散茶供给,以致使饮茶者不用为丢掉大量的茶渣而感到可惜。相反,处于政治中心的北方地区,因龙风团茶的保证供给和由远离产地所造成的昂贵的茶价,仍励行着末茶点饮法。,这从宣化元墓及赤峰元墓壁画中的点茶场景中可见史迹,(图4-3)而在元末时期的南方,已找不到点饮的史料。

 

第三节:荣西的《吃茶养生法》及对南宋新茶法的传播


在众多的南宋、元时期的日本来华僧中,最杰出的一位便是荣西。他将南宋的禅和南宋的茶传至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荣西生于1141年。他11岁出家,14岁到京都的比睿山登坛受戒、修持密教,后又到大山寺学习天台宗。1168年4月,荣西第一次来华,参拜了天台山和阿育王山,并在此地区活动了5个月之后,携带天台宗新章疏30部60多卷回国。本为求天台宗教义而来华的荣西,在逗留中国期间又接触到了南宋时期蓬勃兴盛的南禅宗。回日本后他仍潜心钻研禅宗的奥秘。为明察禅理,追本溯源,他决心第二次来华学习。1187年,46岁的荣西再次来到天台山,从师天台山万年寺临济宗黄龙派八世法孙虚庵怀敞,在万年寺修禅两年五个月。后又随虚庵怀敞到宁波天童寺服侍老师两年多,于1191年7月回国。

回国后的荣西成为了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日本的茶祖。

他著有《兴禅护国论》、《出家大纲》,他曾被宋孝宗封为“千光法师”,从黄龙慧南八世孙--虚庵怀敞处获得印可及法系嗣承权,被后鸟羽天皇赐与“叶上大师”号。他曾接受了源赖朝将军(1147-1149)的妻子--北条政子的归依。并受其施与,在幕府所在地—镰仓、朝廷所在地京都各获一地,修建了寿福寺和建仁寺。他于1241年最终定稿著述《吃茶养生记》,成为了日本的茶祖。其《吃茶养生记》亦被称作“日本的《茶经》”。

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对茶的功效、南宋制茶法、饮茶法做了较详细的叙述。

《吃茶养生记》从五味养五脏,苦味养心脏的观点出发,导论出日本人‘恒生病、皮肉色恶’的原因是不喝茶的缘。,文中道:“但大国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疲瘦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文中还写到南宋人十分珍重茶:“贵重于茶如眼,(用于)赐忠臣,施高僧”。荣西还在文中批驳了当时的一些日本人对茶的认识不足,道:“抑我国人不知采茶法、故不用之,反讥之日:非药。是则不知茶德之所致也。”文中除了以上荣西阐明自己的观点的部分之外,荣西还从《太平御览》第867卷〈茗〉一项中援引了26条中国茶史资料,解释了茶的名称、外形、功效、采摘、制作。(注4)

《吃茶养生记》中有两处记述了南宋的制茶工序。一处是有关腊面茶的制法,其文如下:

 

天子上苑中有茶园,元三之间多集下人令入其中,言语高声徘徊往来,则次日茶芽萌一分二分,乃以银镊子采之,而后做蜡茶,一匙之值至千贯矣。

 

荣西所记述的是武夷山御茶园在每年惊蛰后一两日进山采茶时的一个仪典活动。这在南宋胡仔编纂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多有记载。为让茶芽早发,以便早制茶、早献天子,当地茶农往往在惊蛰时节的夜里举火把上茶山,口喊 :“早发茶、茶早发!”之类的口号,一边喊还一边击鼓。从目前的科学视角来看,这样做恐怕有利于新发的茶芽免遭冷冻的危害。但在宋代,难以涉足武夷的两浙文人把这个茶俗当做奇闻传播,并赋予了诗的色彩。欧阳修(1007-1072)在〈尝茶诗〉中就诵道:“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晗呀,万木寒凝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如此采摘制做出来的茶价格昂贵(注5),荣西称“一匙之值至千贯”。但“千贯”之说只是一个概数,荣西并没有亲自到过武夷山的御茶园,(据目前的史料来看)也没有亲眼见到过腊面茶,所以,荣西对腊面茶的记述只不过是对道听途说的整理。然而,荣西对蒸青散茶的记述就不同了。其有关原文如下:

 

见宋朝焙茶样,朝采即蒸即焙,懈倦怠慢之者,不为事也,其调火也,焙棚敷纸,纸不焦样,工夫焙之,不缓不急,竟夜不眠,夜内焙毕,即盛好瓶,以竹叶坚封瓶口,不令风入内,则经年岁而不损矣

 

从上文的“见”字中,可知是荣西在南宋亲眼所见之记述。其对制茶过程叙述详细的程度也非前者所能比拟的。其记录也佐证了我国南宋时期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蒸青散的制做过程。其后,经荣西鼓吹而重兴的日本制茶业,也均采用后者的方法。

《吃茶养生记》还介绍了南宋的吃茶法。文中曰:

 

方寸匙二三匙,多少随意,用极热汤服之,但汤少为好,其亦随意,殊以浓为美。

 

荣西所描述的吃茶法与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些茶史资料上的记载是完全相同的。是当时最时尚的饮茶法。总之,荣西通过《吃茶养生记》把南宋的最新制茶法和饮茶法传达给了日本人。

在荣西传播南宋新茶法以前,(从遣留下来的饮茶记录推测)日本的制茶法与饮茶法和唐陆羽时代的情况大体相同。即将茶青采来蒸熟、捣烂成饼、焙干收藏、费时费工。饮用时再烤软、碾碎、煎煮,味道苦涩。又加之茶树品种的老化和制做工艺的简陋,致使其饮茶活动难以普及。而荣西所传播的南宋新茶法讲究旋摘旋制、散叶保存,饮用时磨成粉、直接点饮。整个过程简便省时,相对保持了茶的鲜度,迎合了日本人偏爱生鲜食品的嗜好,又加之末茶点服,不留茶滓,可充分利用有限的茶青等,致使南宋新茶法一经荣西传播便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普遍欢迎。

荣西作为一代宗教界领袖,在写下了不少禅释理论著作之余还能撰写出《吃茶养生记》一文是与他的恢宏睿智分不开的,但更得力于他在天台山万年寺所获得的宝贵的制茶、饮茶体验。虽然难免有冗长之嫌,但笔者还是想叙述一下哺育了《吃茶养生记》的天台山茶史并描述一下荣西在万年寺的生活景象。

天台山植茶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末年。著名炼丹家葛玄(164-244)入天台山修炼时,便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开辟了“葛仙茶圃”,后又有智者佛师(538-597)在天台山创天台宗时,积极植茶,使得天台山茶园遍布四周,形成了华顶、万年、石梁三大产茶区。而荣西驻锡过的万年寺,就在万年茶区。

万年山离天台县25公里,由明月、婆罗、香炉、大舍、铜鱼、藏象、烟霞、应泽八峰组成。万年寺的地理位置为八峰回抱,双涧合流,寺前有一宽阔平坦之坪,称之平田,因而万年寺也称平田寺。寺的周围有小鳌坑、天灯盏、高墙头、大竹湖等历史名茶产地。南宋时期的万年茶区以开始生产蒸青散茶。茶的品质细腻,嫩绿清纯。有的被制成圆,称‘麦颗’,有的被制成细条型,称‘紧手’。荣西两次来华均挂锡在万年寺,他就是寓居在这样一个为绿色茶园环抱的山坪之中的。荣西在万年寺一边随虚庵怀敞禅师参禅习佛,一边在此处考察植茶,制茶技术,为撰写《吃茶养生记》奠定了基础。《吃茶养生记》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荣西从佛典和《太平御览》上抄录整理而成的,而唯独在谈到制茶法和饮茶法时露出了生动的笔致。《吃茶养生记》是荣西回国20年之后,也是在他临终前74岁那一年写成的。年越古稀的荣西仍可清晰地回忆起他在万年寺时参与采茶、制茶、饮茶的情景,这恐怕是由于万年寺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寓居万年寺时期的荣西已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来华僧。尤其是他47岁再次来华时,他已写下了《出家大纲》等多部著作,到日本各地讲经,并创建了清和寺、誓愿寺,还受到后鸟羽天皇的重托,在神泉苑祈雨成功而获‘叶上大师’号,甚至得到了平清盛的异母弟平赖盛所赐的紫衣。对于这样一位资深的日本来华僧,南宋朝廷给与了特别的关照。

荣西所寓居的天台年万年寺兴于东晋,建于中唐,南宋时极盛。曾一度被列入五山十刹,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禅宗道场。荣西挂锡万年寺时,正值万年寺的最盛期。其伽蓝规模宏伟、殿宇宏敞。寺院建筑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房舍数千间,其规模列天台山各大寺院之首。尤其是大雄宝殿内巨柱林立,需二人合抱。古人将‘万年柱’与‘国清松’、‘塔头风’、‘华顶雾’、‘高明钟’并列称之为天台五绝。

万年寺曾得到历代皇帝的丰厚赏赐,宋仁宗、宋真宗多次赏赐朱衣、宝盖、御袍以及各种珍玩。宋仁宗赐衣予寺僧时,上制有“如朕亲到”之语,寺内特建有“亲到堂”来供奉。据南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载,宋孝宗(1162-1189在位)曾问学士宋子瑞:“天下名刹何处最佳?宋子瑞答曰:“以万年国清”(即万年寺、国清寺为最)。晚于荣西72年来华的日僧彻通义介于1259年绘下了《天台山平田伽蓝配置图》(图3)》佐证了万年寺在南宋时的盛况。

 

             图3 《天台山平田伽蓝配置图》

荣西能在万年寺挂锡修禅,是南宋朝廷对这位资深日僧的特别安排。据载,当地政府还特地请他祈雨,成功之后报请宋孝宗特赐‘千光佛师’称号。荣西也没有辜负周围人的重望,他在万年寺期间,出资修建了放生池,人们称之为‘荣西莲池’。他还出资为万年寺修建了山门的两庑。当他随虚庵怀敞禅师挂锡宁波天童寺时,为重修千佛阁与老师约定回国后即送优质木材与天童寺,果然,在荣西归国后的第二年,即1192年,荣西即将一批木材发运至宁波,这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荣西因撰写《吃茶养生记》而被推崇为日本茶祖,《吃茶养生记》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茶书。荣西之举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除以上所述理由之外,还因为《吃茶养生记》一诞生就受到了日本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注目。据《吾妻镜》记载:1214年2月4日,赖实朝将军因昨夜饮酒过量感到周身不适,众人奔走操劳但无济于事。这天,正值荣西和尚因做法事来到将军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从寿福寺取来茶,为将军点了一碗,将军服后感到酒意驱散、精神爽快。将军问荣西:此为何物,荣西便答曰:茶,还献上了刚定稿的《吃荣养生记》。就这样,经将军的推举,荣西在书中传播的南宋新茶法在日本迅速普及开来。

荣西不仅著有茶书,尽力传播南宋新茶法,而且还躬身实践,播种植茶。据记载:1911年,荣西乘船归抵日本九州西北部的平户港后,便将茶籽播种在了平户富春院(禅寺)的后山上,至今在那里仍留有一小块茶园,并立有写着〈荣西禅师遗迹之茶园〉的石碑。同年,荣西又在离平户不远的东背振山的灵仙寺播种植茶,至今在其废址旁仍留有茶园和写有〈日本最初之茶树栽培地〉的石碑(图4)。

 

图4荣西植茶遗迹

1195年,荣西在九州的博多(即现福冈)创建圣福寺并在寺院植茶,至今,寺内仍留有茶园。1199年荣西受镰仓幕府的邀请而转赴镰仓。在那里,荣西受到将军源赖家及其母北条政子的归依并受地在镰仓开创万寿禅寺。从此由荣西所承传的中国南禅宗成为新兴的日本武士阶级的精神支柱及日本中世文化的热源点。1204年,荣西被准在京都创立建仁寺,此后荣西便来往于镰仓与京都之间,其宗教活动受到了京都朝廷和镰仓幕府的双重认可,并向将军荐茶。又据传:在1207年前后,荣西在京都邂逅名僧明惠上人(1173-1232)。两位高僧相见恨晚,阔谈宗义。其间荣西向明惠推荐茶饮,明惠欣然接受并在其主持的京都母尾山的高山寺开辟茶园。就此《母尾明惠上人传》中有一段记载:(译文)

 

荣西劝明惠饮茶,明惠就此请教医师,医师云:茶叶可遣困、消食、健心。当时茶在日本尚不普及,明惠再三奔走才找来两三株茶树植下。饮后果然有驱困之验,于是明惠令众僧服茶并大量植茶。或有人曰:荣西自南宋携回茶籽并赠送给明惠,由明惠植在母尾山中。

 

于今,在京都母尾山高山寺旁确有一片茶园,(图5)其高山寺内还珍藏有一个黑釉小陶罐,传说为荣西送与明惠之物,当时罐中有五粒荣西从天台山带回的茶籽。(图6)当然,关于播种天台山茶籽之事有明显的传说成分。因为此时的荣西已从南宋回国近20年,茶籽的发育能力是不可能如此持久的。但若假设其茶籽是从以天台山茶籽为母的茶树上采集而来还是有可能的。总之,荣西向明惠荐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明惠十分热衰于茶的推广并成为荣西之后的日本茶界的领导人。

图5日本‘本茶’产地母尾            

 图6装过天台山茶籽的黑釉小茶罐

母尾山上有一条植被茂密的山谷,山谷的底部流淌着涓涓山泉,山泉蒸腾而形成浓雾,滋养着山涧两侧的母尾茶园,形成了最合适优质茶生长的小气候。由此母尾山的茶很快就名扬天下,成为其后的日本斗茶活动中的‘本茶’,即标本茶,并被移植到日本的各地。1217年,明惠和尚就将母尾茶苗赠与位于京都东南部郊区的宇治地区的人们,使宇治成为茶的名产地。尔后,人们又从宇治索取茶苗而使茶在静冈等地急速地普及开来。

自荣西撰写《吃茶养生记》推广南宋新茶法,一度衰退了日本饮茶走上了复兴之路。

 

第四节:日本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及饮茶的普及

荣西之后,随着南宋新茶法在日本的上层社会中普及开来,日本茶叶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不能说,荣西之后日本所植茶树均为荣西从天台山所携回的茶籽繁衍而成。事实上,在荣西之前,日本已存在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而荣西的功绩主要在于介绍推广了新的制茶法和新的饮茶法。当然,他从天台山携回的茶种很有可能是新的优良茶种。在这里,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综述一下荣西以前的日本植茶情况。

在8世纪中叶,日本奈良地区就存在有少量的茶叶种植。这可以从东大寺的造佛所、抄经司的日常费用支出记录上得到佐证。例如,抄经司曾于740年的8月11日购入七把‘荼’,支出五文钱,造佛所曾于734年购入3736束‘荼’,支出1贯1百12文钱,专门抄写《一切经》的抄经组也曾于771年的5月、9月、12月购入了‘荼’。虽然‘荼’字比‘茶’多一划,其量词又是‘束’、‘把’,但笔者赞同此处的‘荼’便是‘茶’的见解。因为日本茶均属人工栽培的小叶种,加之日本奈良地区雨量丰沛、阳光充足,茶芽生长快、茶枝较软。采茶时不须用指甲掐,而用镰刀割下20-50公分的茶枝一并加工便可。(这种制茶法在1844年大藏永常撰写的《广益国产考》中仍有记载(图7))。将茶用‘束’、‘把’来数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所以说,在当时的奈良地区已有了一定规模的茶园。

 

图7 日本制茶法

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逻辑上的混乱。即日本茶不是由中唐以后的谴唐僧空海、最澄携回茶籽所繁衍的吗?(如同本著第二章所述)我们必须注意:一个物种的传播需要许多的传播者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在空海、最澄来华(804年)以前已有15批遣隋、遣唐使回到日本,加之朝鲜半岛与日本的交流,可以说,在空海与最澄之前,中国茶在日本的登陆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是,在陆羽撰写《茶经》(780年)之后回国的空海和最澄对中国饮茶之文化做了鼓吹并留下了传播饮茶文化之足迹罢了。

至9世纪以后,日本关西一带便有了茶园。据《日本后记》记载:嵯峨天皇于815年4月出游至梵释寺,留学唐朝32年刚刚回国的永忠和尚为之煎茶,嵯峨天皇大为感动。也许是从永忠处得知大唐有贡茶之事,嵯峨天皇于当年的6月下令在现在的京都、大阪、滋贺、兵库等地植茶,每年上贡之。可惜日本的皇权不及中国的强大,其命令没有完全奏效。但在皇宫的东北角却一直存在有一块茶园。(图4-9)这茶园属典药寮管辖,由造茶所具体负责采摘制做成茶饼,专贡国家的庆典仪式之用。那时,皇宫要在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祈祷国泰民安的百僧诵经会。会后都要请百僧喝茶。除皇宫内的茶园之外,在关西还有一些地零散的私人或寺院属的茶园。比如在10世纪末的日本汉学家、诗人岛田忠臣(823-891)的诗文里就有“见我铫中失鱼眼,闻君园里成茗芽”之句此诗是写给一位叫滋十三的朋友,全诗的大意是求滋十三在其家的茶园里摘些茶送来,可见在当时的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一些爱好饮茶的贵族们在自家院子里植少量的茶以自给自足恐怕是一种时尚。又比如,在庆滋保胤(?--1002)的一篇游记〈药王寺访问记〉中记载道:

 

参河州碧海郡有一道场曰药王寺。为行基菩萨昔日建立之所。圣迹虽旧,风物惟新。前有碧琉璃之水,后有黄綊缬之林,有草堂、有茅屋、有藏经、有钟楼、有茶园、有药圃。

 

文中提到的行基(668-749)是一位热心于公众事业的僧人。他曾在各地建堂舍49处,并在其堂舍的周围植茶,只为挽救苦海里的众生。如果有关行基的记载没错的话,那么,当庆滋保胤造访药王寺时,其茶园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了。

到11世纪,日本的茶叶种植就扩大到了关西以外的地区。写于1069年至1074年之间的《总国风土记》中这样说:“后三条天皇(1068-1072在位)时,全国著名的茶产地有甲斐国(现山梨县)的八代郡、参河国(现爱知县)的八名郡、但马国(现兵库县)。”(注6)其中的山梨县和爱知县属日本的中部地区,说明日本的茶产地是以京都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的。至于各地茶园的规模及其产量,由于史料的匮乏而无法整理。但在荣西以前在日本确实有一定范围、一定规模的茶叶栽培之事是毫无疑问的。

难怪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也说:“我朝日本昔嗜爱之,不可不摘。”这就说明现成的茶树是有的,只不过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荣西还说:“我国人不知采茶法,故不用之,反讥之日,非药。”这里所言的采茶法恐怕是荣西所提倡的蒸青散茶制法。另外,荣西将茶是作为养生之仙药来推广的,所以荣西对当时的日本医生不以茶为药的行为表示了愤怒。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荣西撰写《吃茶养生记》的地点是在镰仓,镰仓地处日本的关东地区,在荣西之前尚未发现有茶叶的栽培。加之《吃茶养生记》是为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而撰,(至少在形式上是献给实朝的)作为关东人的源实朝很有可能不知茶是怎么回事。所以《吃茶养生记》对茶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这很容易给后人类带来误会。

当然,在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发表之后,关东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几乎就在那之后的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镰仓附近就有了许多茶园。并且,镰仓是继京都之后的又一个茶园集中地区,这一方面说明了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之政治中心的转移,亦说明日本茶的消费层在古代只限于贵族及上级武士阶层的史实。

在谈及荣西之后的日本关东地区的茶叶生产情况时,有必要以一位人物为中心来整理有关的茶史资料,那就是金泽贞显(1278-1333)。金泽贞显的祖上是镰仓幕府的执权(摄政王),金泽贞显也曾任此职。金泽贞显的祖父北条实时(1224-1276)是个大学者,他爱好儒学,崇仰佛学并归依于日本当时的律宗名僧--睿尊。北条实时有一处庄园位于现横滨市金泽区,古亦称金泽,由此,其后代便改姓为金泽。北条实时在金泽庄园里修建了称名寺和金泽文库,其盛况至金泽贞显时达到顶点。金泽庄园仅离镰仓10公里左右,并且是镰仓的通海口。在金泽庄园内就控制着一个贸易港口--六浦津。如前所述,镰仓幕府从一开始就对日宋贸易持放任政策,双方贸易频繁,1230年幕府甚至下令,其后以上缴宋钱为各地庄园的纳贡形式。1254年,镰仓幕府担心西南地区的势力因日宋贸易而过度增长,决定每年驶宋日船为五艘。1264年竟命令大宰府(幕府设置在福冈的地方行政机关)停止派遣“御用贸易船。”在此形势下,作为金泽直系管理的六浦津进口了多少中国物品是可以想像的。金泽文库所收集到的大量的汉籍及中国文物无不与此有关。同时金泽庄园内的称名寺的茶园及爱茶至极的金泽贞显的出现亦绝非是偶然的。

在金泽文库所存的文献里有不少金泽贞显的书信,其中曾涉及到了饮茶及茶园之事。比如,在镰仓任职的金泽贞显写信给称名寺的住持剑阿。其中写道:(译文)“刑部人大近日要回京都,明日,我将举宴为之饯行,此刻,茶最为要事。但先日所送之茶早已用完。请将寺中最上等的茶速送一点来,明日恐怕有一些爱吃茶者到会,勿必千方百计。……我平日所用的京都产的茶全靠小儿显助(京都某寺院僧人)邮送,不巧显助近来回镰仓小住,因之,京都茶亦无法弄到。切求助于诸位,请多关照。”(注7)

通过这则史料,我们可以捕捉到以下信息:(1)称名寺里有茶园,其茶提供给庄园主--金泽贞显用。(2)在镰仓有一些爱吃茶的人。(3)在京都寺院修行的儿子常给金泽贞显捎茶来。(4)在一些较正规的宴会上必须备茶。

金泽贞显身为执权(摄政王)如此地珍爱饮茶,这对于当时的武士阶层肯定是有影响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至镰仓末年,关东地区的茶园已遍布四处。到了采茶的季节,新茶呈现出频繁流动的场面。金泽贞显在给镰仓极乐寺僧人顺忍的信中说“收到了贵寺捎来的新茶。近日正值采茶季节,处处有新茶流动,但贵寺的茶味道极佳,勘称为最。”(注8)可见当时的日本茶叶生产的规模与分布有很大的发展。据孙容成的研究:至14世纪末,在日本的各地区有从文献上可查找的33处茶园。其中当然以京都最多,镰仓居其次。这些茶园早期时集中于寺院,但后来随着饮茶的普及,在贵族的庄园里亦开始出现。(注9)1262年,当奈良西大寺的睿尊和尚受到北条实时之邀去镰仓传法时,在共23天的旅途中曾有过7次的“贮茶”的记录。(注10))“贮茶”一词可理解为众人施茶,也可理解为个人饮茶,其所用之茶也可能是由当地提供的,也可能是睿尊自己携带的。但无论如何这说明了饮茶活动在日本的展开情况。更何况睿尊“贮茶”路过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后来的茶叶盛产地,可见睿尊贮茶之事与各地的产茶情况是有联系的。更有,在睿尊主持的奈良西大寺,自1239年起就于每年的春季举行大型茶会。大茶会上用的茶碗极大,(图8)口径约30公分。所点的末茶可供15人共饮。(此茶会延续至今)试想用这么大的茶碗来款待众僧、施主的话,没有足够的茶叶生产做后盾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西大寺就有茶园的。据《西大寺文书》所记,1317年西大寺的茶园遭到歹徒的抢劫,数百棵茶树被砍。可见西大寺的茶园是有一定规模的。

 

图8日本西大寺巨瓯点茶

据孙容成考证,至15世纪下半,即1467年以前,有史料可查的日本各地茶园已有61处。除京都、镰仓两个茶叶集中产区之外,静冈的茶园也上升至显著的地位。这与晚于荣西50年的来华日僧圣一国师(1202-1280)的贡献有关。圣一国师曾于1235-1241年参禅于径山寺无准师范手下,他回国后将携回的径山茶籽播种于家乡静冈县,致使静冈逐渐成为日本的名茶产地。南宋、元时期,有数百名日僧来华学习考察,象荣西、圣一国师这样携中国茶籽回国者恐怕为数不少。日本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是一个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交流、移植而形成的过程,这样说恐怕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谈及日本茶园的扩大问题之时,有一个不可避开的问题,即茶园面积和茶产量的问题。在这里,我仍然要引用孙容成的研究。据其考证:当时的茶园面积都是很小的。据《临川寺重书案文》的记载,1354年时的临川寺的茶园面积为“东西6丈、南北11丈”,此例还算是大的。许多茶园只有“丈许”,每年的产茶量在十斤左右。如《金泽文库古文书》之〈随自意抄〉的第七纸背上就记载着一例:“制春茶4斤,后又采制2斤,又采制1斤,另有茶末子1斤多。”总共还不足10斤。当然也有个别产茶多的记录,比如位于奈良地区的兴福寺的茶园于1254年产茶100。,但总的来说,当时日本茶的产量是极少的。饮茶者的范围也只限于僧侣、贵族。为说明这一点,可举出一则史料如下。

写于1279-1283年的佛教启蒙书《沙石集》里收集了这样一段关于饮茶的趣闻:一个人放牛的路过寺院,看到和尚们在喝看什么好喝的东西,便问:“你喝的是什么?”和尚得意地回答说:“是茶。茶有三个功德。一是喝了茶不发困。”放牛的说:“我白天干活累得要死,只有晚上睡觉是我的享受。睡不着觉的话太痛苦,我不喝茶。”和尚又说:“二是喝茶可以助消化。”放牛人说:“我每天能吃到的东西很少,再增进食欲的话怎么得了。”和尚又说:“第三个功德是令人远房事。”放牛人说:“娶媳妇是我美好的愿望,看来这茶是与我无缘了。”可见荣西之后的日本植茶、饮茶之事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其规模和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资料提供: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作者:北京大学   滕军 教授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即将举行

武夷山

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

是中国知名的茶文化艺术之乡

亦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宋时入贡,元朝专贡,清代列贡

武夷茶经千年来的流变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流派:

以武夷岩茶为核心的乌龙茶

以正山小种为起点的红茶

以政和白茶为代表的白茶

11月16日-18日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震撼来袭,以茶为缘

邀广大茶人、茶企再聚武夷

为深化茶企与商企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优质茶企与海内外VIP采购商团队的精准匹配,本届茶博会将面向来自国内外的优质采购商开展“走百企·进百店·入百园”(以下简称“三百活动”)产销对接系列活动。通过系列专场茶会,搭建客商与茶企之间的合作桥梁,提升海内外VIP采购商的逛展体验,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历经五届,“三百活动”充分发挥茶博会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年,“走百企·进百店·入百园”系列活动将持续升级,以戏球专场、岩茶专场、白茶专场、隆合专场、红茶专场为主的六大专场系列茶会活动将全面展开,诚邀广大茶友到现场品鉴。

精彩活动,提前揭秘

茗茶荟萃,竞相斗艳

本届“三百活动”围绕武夷茶主题,设岩茶、红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戏球、隆合六大专场茶会,汇聚正山堂、骏德、山尔堂、戏球名茶、九龙窠、泽悟、和星岩、隆合、云根、大与茶号、政名、瑞达等行业内近50家知名茶企,囊括大红袍、肉桂、水仙、正山小种、金骏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上百款精选茗茶。

阵容强大,精准对接

为保证最大化的发挥茶博会的巨大优势,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高附加值服务,本届“三百活动”强化了对产销双方的资质审核。

本次活动采取定向邀约提前报名的方式,通过采购商数据库筛选A级采购商进行邀约,保证采购商实力,以有采购、加盟、定制意向及需求的采购商为主要邀约对象,为优质茶企更精准的对接海内外VIP采购商团队。

本次参与品鉴会的茶企均为甄选的优质茶企,所有提供的品鉴茶品也皆为高性价比、质优价平的茶品。为更好满足采购商的采购需求,本次活动要求每家茶企需提供3款具有不同价格档位的茶品参与品鉴,且参会茶品须有100斤以上的采购量。

(产品照片仅作示意)

六大专场,尽享茶情

01、戏球专场|非遗传承,新品玉琼茶

时间:11月15日(星期日)19:00-21:00

地点:戏球名茶(度假区苏闽步行街店)

企业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景区星村镇齐云路,是集武夷岩茶、红茶种植、生产、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本次茶会精选新品--玉琼茶邀大家共饮,一起感受非遗传承带来的独特茶香。

02、岩茶专场|武夷岩茶专场茶会

时间:11月16日(星期一)19:30-21:30

地点:泓林大酒店泓海厅

△专场茶会-品岩骨花香

▽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

企业代表:戏球名茶、钦品、果岭、泽悟武夷茶、九龙窠、南方、和星岩、海曦、醉墨岩、桃渊茗、夷泡状元、元北堂、传袍、茗川世府、茶香星村、白塔山、樵溪、臻叶

细品岩骨花香,感受武夷茶韵。本场茶会精选优质大红袍、肉桂、水仙等武夷岩茶当家花旦,为海内外两千多专业买家团队对接最优质的合作茶企,中华茶百戏研究院也将受邀出席岩茶专场演绎非遗茶百戏文化,共同领略香气怡人的武夷岩茶。

03、白茶专场|政和白茶专场茶会

时间:11月16日(星期一)19:30-21:30

地点:华美达酒店阳光厅

企业代表:云根白茶、大与茶號、骏皓、闽辉、澜谷四月、富美正春、颜氏宗茶、那杯茶业、二五区、政名,联合臻品

阅尽千帆,最难忘的还是茶叶最本真、最自然的鲜爽味道。本场茶会甄选政和白茶精品,与上百位定向邀约采购商,共享白茶之味!

04、隆合专场|隆合老寿星品鉴会

时间:11月16日(星期一)19:00-21:00

地点:隆合茶业武夷山运营中心(华彩酒店二楼)

企业代表: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

隆合茶业是政和白茶、政和工夫两大名茶非遗技艺传承企业,倾力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制茶空间。本次茶会邀茶友共品最地道的政和白茶,来一场顶级的味蕾之旅。

05、白茶专场|福鼎白茶专场茶会

时间:11月17日(星期二)19:30-21:30

地点:泓林大酒店泓海厅

企业代表:瑞达、汉仪楼、雾雨山田、东南白茶、长心、三山源、晒鼎香、嘉木福、天然、国之白茶

白茶采用最简单的制作工艺,造就无味的人间至味!本次茶会集结全国最优质的白茶品牌,诚邀茶友们共同品味政和白茶香甜爽口的独特滋味。

06、红茶专场|韵味红茶专场茶会

时间:11月17日(星期二)19:30-21:30

地点:华美达酒店阳光厅

企业代表:正山堂、骏德、山尔堂、白马山、夷泡状元、正山村、红正、醉群芳、清山湾、正山、华韵武夷、韵猴、先农、荣恒、麟鼎香

红茶的甜醇滋味,持久香气,让人爱不释手,而武夷山作为红茶的发源地,其盛产的正山小种、金俊眉更是令无数茶人痴迷。本次茶会精选正山小种、金俊眉等名优茶品,为专业买家提供生态好、品质稳、货源足的优质产品。

11月16日-18日

“走百企·进百店·入百园”

岩骨花香的岩茶

醇厚香甜的红茶

甜香爽口的白茶

……

▽茶会具体排期▽

万千佳茗,品牌齐聚

绝对能满足你

采购、加盟、定制的所有需求!

(建议参会茶友自带品茗杯,健康饮茶)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组委会

承办单位: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海峡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茶具赞助单位:

金灶

原标题:武夷佳荟,邀你共饮|“走百企·进百店·入百园”喊你来品最地道茶香!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作者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