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男到普洱专家的跨界大师——吕建锋

茶人姓名:吕建锋


茶人标签

IT男从商

51普洱网创始人

德宏十味发起人之一

后月品牌创始人

批判 点名到个人

(2008年起即如此)


现阶段主要精力在

后月品牌和德宏十味的起步上

后月产品从低到高三个等级:

品饮、品鉴、品尝


后月今年是创办的第三年

主力产地:

贺开、南糯山、帕沙、老班章、

老曼峨、曼西良、曼松


是今年开始的,

明年应该也会持续做。


“性价比和永续供应是我们

在选择产地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鲜叶收购价随行就市

不欺负茶农

也不吃亏

先看中茶地

再与茶农沟通购买鲜叶

自己团队前往制作

为了保证工艺的统一水平


制茶工艺唯一资深技术总监:台湾人梁老师


“去年贵的产地,

都是亲自去茶树地下蹲着守,

但是团队中一直跟着我去的人,

很快就理解我们的做法和要求,

就可以渐渐减少我自己去的频率了。”



做网站的那些年,

他寥寥几句就总结了


2008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前后以51普洱网销售过亿的茶,销售额的15%用作广告费,主要是知名品牌,大益卖得最好,至今销售仍然持续不错,主要已有基础流量,销售比较方便。现在的总资产都在货上,流动资金相对不会太多。


前后服务了17,8万个用户包括茶庄、茶楼、还有无聊的年轻人比较多


那时候零售客单价1000多,现在估计也差不多



对于年份,我发起了提问


今年的茶是不是发得晚?


吕先生:晚得多,去年3月23日就开始做茶了,今年的勐海茶今天才开始做(3月27号)去年做老班章是3月27号,今年还是没有怎么发出来,估计一周吧。我们每年尽量都做同一片茶地。


吕先生:你们在做什么?


我:评茶,只评普洱生茶。一开始以为茶语网可能是一个劲敌,后来慢慢发现它是个电商,而评茶可能是它的……


吕先生:流量工具是吧?


我:对!


说起威士忌的时候,

我说茶有个比较有争议的点,

和威士忌很像就是“烟味”


吕先生:其实以后茶很难有烟味


去不掉的烟味主要是源于烘干,茶农家里很难有那些类似正山小种的入汤的烟味,其它的烟味在储存的过程中会转化掉。工艺是会慢慢趋同的,市场喜好导致大家趋利,慢慢就没有烟味了。


我:那是不是要反过来重新追求烟味了吗?


吕先生:烟味也很好做,你要什么样的烟味都是可以做的。



一泡曼松小树喝了16泡之后,他表示要换

我说,小树做成这样很难得

他说我们做的就是小树啊,古树我们做不到。

对这份真诚深感敬佩。


在坐的客户中也有OEM的,

有时候一个客人只分到一个或几个批次,

甚者也会自己前往观察制作过程,

所以也会因为一些往年做下来的好茶,

今年只有自己有而沾沾自喜。


我:觉得最近的年份中,哪个年份比较好?


吕先生:今年吧,今年的天气好。


我:我听说有人说去年好?


吕先生:去年的雨水有点多,我自己做茶从2011年到现在,有感觉,今年的气候应该是最好的。


从今年开始在接受订单时候预收费用,

茶叶最终成品后再多退少补,

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对退的可能性比较大。



技术总监梁老师酒醒后回来了


讲到茶叶消耗的问题,我告诉了他们整个江浙沪都有很多年纪比较大的茶人一直宣导说新的普洱生茶喝了是伤身体的观念。


梁老师表示,不区分工艺的话,这个观念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身体有7年的时间不能喝茶,茶叶生产设备扩大以后,又认为便宜就会有市场,所以没有抓准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原来养生的茶就变成了伤身的。这个就很不值得了,而且占比也很高,但是这个身体的伤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领悟,才励志于要走出一条正的道路,所以他们一直叫我传教士。”



鲜叶和生态而言,这个地方(云南),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喝到有些茶,当年做出来很香的,现在也未必越陈越香。有味道和单纯的香是不一样的。


现有市场中大概70%,80%是没有真正炒熟的,然后,揉捻要把握到那个有韵味的度,又要保证幽香,又要保证茶汤质感,这个就是顶级了;当然干燥的过程中,天气要配合。我这样的想法跟太多的人讲,大家都觉得台湾人就是一张嘴。刚开始的时候,他(吕先生)也只请我吃饭喝酒而已啊,但是后来突然就顿悟了。



我记得我去年上半年做了第一锅严格执行的老班章,大家喝完都不说话了,我当时也心发慌,后来才知道,大家那是惊叹。我认为我再重复制作,能达到那个水平也比较难了。


以茶汤的颜色为例哦黄中带绿那是劲道保留,还不到最佳;纯纯的黄色,金黄它的欣赏点可能有比较有限了;茶汤如果是白绿白绿的,就是顶级品了,以后碰到这种作品就先不要叫出来,拿到手再去讲话啦。有一天,产地的定价固然是一个标准,但是工艺也将成为定价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是一定的事情。



上海的步调比其他城市快,曾经台湾茶艺馆最风起的时候,咖啡馆真的就是一家家关闭。但是后来日本人又杀回来,从早餐店开始,早餐有豆浆、咖啡、果汁,其中只有咖啡续杯免费,于是咖啡市场又被拉回来一点;他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布置,很简单的场景让你喝咖啡,但是你会慢慢培养起那个习惯。茶艺馆相对来说,就复杂得太多了。


龙珠的转化,短时间是有优势的,长时间肯定还是饼好。所以做这样的形状(正准备冲泡的一款定位为品饮级6克的小饼),其实就是预计好要做快消了。这款茶应该是卖得最火的一款了,不能说它做得有多好,至少是一个阶段的想法,大部分是古树的夏茶拼配的,所以才可以既保证底线,又做到性价比。


直来直去的甜,回甘也明显的茶是普通消费者很容易达成的共识;苦涩度高的,有浓厚度的需要专业型的消费者才会懂。所以,我将走普通消费者路线的茶品都定位在甜。



我觉得有些人喜欢喝一种茶,这种茶一定不止于口感的追求,一定是一种有画面感的韵味,这种韵味一定是来自于好的生态,去茶山感受过的人,哪怕只是在喝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样的韵味。


梁老师当时满怀抱负的时候,先去了勐海茶厂,然后陈升号,都是吃喝一通,没有达成共识,只是给出的建议接受了一部分;后来想和小作坊合作,结果工艺教会了,成为了竞争对手;十多年一事无成,结果遇到吕先生又是请我吃饭,然后我告诉他某些茶,你要少喝,他开始感受不到,因为人比较强壮,后来慢慢感受到了,他就会反过来问我一些事情,我们就合作到现在。



当讨论起葡萄品种和普洱茶的差别时,梁老师表示,普洱茶,如果从树种的角度来说的话,采下来的时候它就算拼配好了,因为可能每棵树都是不同的树种,茶农在采摘的时候是不会给你按照树种去分开采摘的。


话题最终被引导到德宏茶,吕先生认为德宏拥有和勐海同样的韵味;它有50万亩茶园其中30万亩是野生没有驯化过的,之前很多情况下,也是个原料库,产品名中不体现原产地山场名,出口均价14块左右一公斤,都是做成的ctc红茶出口,也有作为什么xx野生茶之类的…….



产品的制定可能不会以具体山场名称命名,

现在的设想可能是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


我:这个好像雨林已经在用了


吕先生:我觉得学习别人,是个很好的习惯。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行为要把自己吹出去的牛皮都实现,不然以后就没有人听你吹了。现在,我们后月的产品规则,品质已经基本研制定型了,我可以适当分一部分精力到德宏这个项目上了。


我:我看你有在做茶山游是吗?


吕先生:没做好,茶山游就要场面很大,很多人,好多车,彩旗飘飘。我们这边的客户都是,过来跟你碰个面,就直接下订单之类的了。加上勐海已经有很多大厂的茶山游,例如雨林,已经很规范了,有大庄园,接送还免费,吃住体验都很好。


整个茶聊的过程,

我没有透露任何一点要采访的目的,

却能够这么全程无尿点,

真是很久没有这样的酣畅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