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珠峰茶叶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2022首届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将于11月在德清举行

由中国农业机械协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机化与数字化处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省农业机械工业行业协会、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主办,杭州思迪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执行单位的2022首届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将于2022年11月11日-13日在浙江湖州德清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据悉,本次博览会将举行茶机购机补贴政策座谈会、茶叶智能化加工技术论坛、茶机行业标准制修订和茶机新产品发布等配套活动。参展产品涵盖茶园管理、茶叶收获、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包装机械和装备等茶叶生产全产业链机械装备。

本届博览会旨在为中国茶企提供全面、综合的设备考察和采购的平台。随着茶企发展的不断壮大,其企业设备的智能化、规模化、体系化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茶机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也需要一个更专业、更全面的展示舞台,因此,筹办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是一次具有提升中国茶企内动力的尝试。

我国茶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出规模增长而效益徘徊的现象,产业升级摆在产业可持续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提升茶产业的质量与效率,围绕这个核心,产业升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十分艰巨,而茶叶智能机械装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

大幅提升茶叶种植和初、精制加工环节的技术水平与机械化程度,升级传统茶业的种植方式与加工方式,这是世界农业的大趋势,更是传统茶业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全球范围农业领域的品种优化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智能化农业机械和装备日新月异,中国茶行业必须加快引进和应用,甚至针对中国名优茶的特点,我们应该加大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投入,尽快形成我们自有的技术、产品与装备体系。

在我们的印象中,如此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进行茶机械成果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不仅仅是一场展示会,也反映了我国茶产业兴旺发展的成果与探索。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本次博览会将主场设在浙江也反映了浙江省在茶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引领方面确实是领先于全国。

从单机械研发到连续化机械的产生再到现阶段智能化机械的生产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中国茶产业的进步,而首届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的举行正是在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也可以说,这一次兜底式的展览将为推动茶机械行业甚至茶行业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支持。

参展单位:

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九奇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上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落合农林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唐诗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武义万达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武义华帅茶叶瓜子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

黄山市雄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新昌县均一机械有限公司

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安吉孝丰强升机械厂

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茗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藏茶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

  

位于雅鲁藏布江拐弯处的西藏墨脱县果果塘茶场。(新华社记者觉果2020年8月31日摄)

西藏茶产业的形成

从唐代开始,在对边境区域的治理中重视“羁縻(jīmí)”之策的运用,即通过多种手段对边疆区域加强联系和控制,其中“以茶羁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且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张荫棠提出“茶宜自种也”的口号。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西藏曾经尝试种植茶树并生产茶叶成品,但最终仍是在西藏和平解放后,在林芝地区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提出“茶宜自种也”口号之前,张荫棠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发现从前西藏多次“派人到川采买茶子”,但是由于当时严格控制茶籽外流,“关卡亦盘诘綦严”,并且存在把炒熟的茶籽售给藏商的现象,所以植茶并未成功。

随后,张荫棠大力推进西藏自植茶树。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二十九日,张荫棠因藏商阿旺落布到打箭炉购买茶种以及觅雇工人之事,专门给四川总督致函,表明已有实际行动。但1908年,张荫棠离开西藏,晚清政府已岌岌可危,自植茶树之事也就被同时搁置。但按现在资料来看,当时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宣统三年(1911),有人在察隅河沿岸发现了一种“粗茶”。和先前张荫棠调查形成的当地无茶的结论相对照,这些“粗茶”可能与他推行西藏自种茶树有关。

西藏易贡茶场工人在采摘茶叶。(新华社记者张汝锋2021年5月22日摄)

进入20世纪30年代,西藏贵族擦绒?达桑占堆曾在山南的隆子县加隅地区的加却俄村(珞巴族人聚居村)尝试开园植茶,并雇佣英人作为技术指导。当时,开辟出了一定规模的茶园,并达到了产茶的能力,但由于当地群众的破坏而未能持续下去,最终未能实现西藏规模化地自产茶叶。西康建省时期也大力推进了在西藏种植茶树工程。1953年,从西康省引进的200公斤茶籽运抵昌都,并在波密、左贡、察雅、贡觉、类乌齐、八宿等六县境内种植。1956年,察隅县建成茶园,察隅县日卡通村和日马村试种茶树也得以较好地成活,同时察隅县也引进了苹果、李子等果树苗木。但此次引种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形成规模化茶叶种植与生产能力。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和后续部队的一批干部和战士的共同努力下,1960年、1963年和1967年陆续引进茶籽,分别在察隅的沙玛、波密的易贡、林芝的东久试种,获得成功。从1964年开始采摘制茶,试制了毛峰、眉茶、碧螺春等茶叶,经评审,品质较好,但由于缺乏管理和加工技术,没能得到发展。在下察隅沙玛、嘎雅、沙穷,上察隅知巴、宗巴、米古、必达、本堆等地也留下了不成规模的茶园。

茶场的采茶工人。(人民网次仁罗布摄)

至1982年,国家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扩大了林芝易贡农场中的茶叶种植面积,使产茶面积达到2108亩。茶业成为易贡农场的主打产品。易贡农场坚持多元种植、多种经营的方针,特色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察隅、波密两县从昌都地区划归林芝地区(即现在的林芝市)隶属,易贡茶场也随之由林芝地区统辖管理。随后,墨脱县、察隅县也逐渐推进了茶园开辟和茶产业发展。

现代茶产业建设

涉茶政策与科技项目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的62个大型建设项目,其中林芝地区有9个,共涉及投资12880万元。这9个项目分别为:米林县南伊电站建设项目、林芝宾馆建设项目,东久林场建设项目,八一电厂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朗县中学建设项目,易贡茶场建设项目,林芝县粮油加工厂建设项目,米林县、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项目,边境县、贫困县建设项目。其中的易贡茶场建设项目由云南省援建,于1994年10月开工,总投资1100万元。

西藏易贡茶场。(新华社记者孙非2021年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经原林芝地委、行署和自治区经贸体改委批准,原来为林芝地区直属国有企业的易贡茶场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立“西藏太阳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当时茶场总面积为44867亩,其中茶园面积为2108亩,林地面积10930亩,农耕地2958亩,牧草地22084亩,另外还有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和待利用土地。2015年,林芝推行“实验区专项”重点项目,在获批的6个专项中有茶叶专项项目:“林芝地区茶叶新品种引进与示范种植技术研究”。6个项目打包项目经费共800万元。2017年,林芝市编制了《“十三五”林芝市茶产业专项规划》。2019年12月又编制了《2020—2030年林芝市茶产业总体规划》,进一步科学规划了“三县两场”和鲁朗管委会的茶产业发展。

西藏易贡茶场的工人在制作砖茶。(新华社记者孙非2021年4月1日摄)

依托项目形式,林芝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茶产业在其中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可从两条线来看待林芝产业体系。一是“两节加一季”,即“桃花节”“雅江节”和“生态旅游季”;二是“一带四基地”,即:藏猪繁育养殖加工基地(以巴宜区、工布江达、米林、波密县为中心),药材种植基地(以巴宜区、米林、波密、工布江达、察隅县为中心),茶叶种植基地(以波密的易贡茶场和墨脱县为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以巴宜区为中心,各县城郊区域为补充)。这种产业体系展现了林芝生态优先、依靠科技的发展思路,最大化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产业发展成就

随着产业项目的推进,林芝市茶叶种植面积在2015年达到8113亩,其中易贡茶场面积为3820亩,墨脱县为4293亩。已经形成产茶能力的茶园全部集中于易贡茶场,面积共有2200亩。当年,林芝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1.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87元和10703元。当年的文化经营主体数量达到315家。茶产业的效益日趋明显,以墨脱县的背崩乡背崩村为例,2017年仅仅茶青的收益就接近60万元。2017年,墨脱县已经建成茶园90个。2015-2017年累计采摘茶青62.57万斤,为当地群众累计增收1842.66万元。

西藏易贡茶场加工车间的工人在进行茶叶摊青。(新华社记者张汝锋2021年5月22日摄)

做好品牌建设是一项重要策略。目前林芝市有生产加工的涉茶企业11家,有主要茶叶品牌4个:“雪域茶谷”、“墨脱茶”、“喜马拉雅圣茶”、“藏地茶”,包含10大系列29个产品。在产业和文化宣传上,采取“林芝茶叶”公共品牌大战略,整体提升林芝茶产业和产品形象,除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茶博会外,还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十一套播放“源自林芝、西藏好茶”的茶叶宣传广告。在经营模式上,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有效整合本土企业、招商引资引进的龙头企业以及个体农户,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产业发展的内力强劲。

各地茶产业发展概况

波密茶产业

波密县位于林芝市东部,处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的交界处。东邻昌都市八宿县,北靠昌都市洛隆县、边坝县,西接那曲地区嘉黎县、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南连林芝市的察隅县、墨脱县、巴宜区。

2016年,波密县生产总值达到17.41亿元,同比增长13.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36元,同比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75元,同比增长12%。以“雪域圣茶公司有机茶叶基地”为平台,推进了易贡、古乡8000亩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建设,实现了高原有机茶叶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2021年古乡索通村“茶叶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乔那自然村、加措卡自然村共23户村民签订合作协议,吸纳了238.5亩耕地进入村集体,扩大了茶叶种植。截至2021年2月,全县共建有9个茶叶种植基地,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10708亩,带动群众增收2192万元。共引进了4家企业,建成了3个茶叶加工点,另有1个茶叶博览馆。

西藏易贡茶场。(新华社记者张汝锋2021年5月22日摄)

易贡农场是西藏最大的茶场,也是最早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茶场。茶场产出了大量西藏名茶,主要茶叶产品有珠峰名茶、易贡云雾茶、珠峰圣茶(共5个品种)以及珠峰圣茶保健茶,包括珠峰红量天圣茶、珠峰虫草圣茶、珠峰藏红花圣茶、珠峰人参果圣茶、珠峰雪莲花圣茶、珠峰虫草茶胶囊,等诸多细类。目前,易贡茶系列已经形成了高中低档次分明,绿茶、红茶、黑茶等茶类为主的产品系列。

西藏易贡茶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生产的特色茶砖。(新华社记者张汝锋2021年5月22日摄)

墨脱茶产业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全县下辖7乡1镇,46个行政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墨脱县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均气温达18.4℃,适宜茶树生长。高标准有机茶园主要分布在背崩乡、德兴乡、墨脱镇和达木珞巴民族乡一带。

2013年,墨脱县把茶产业确立为县里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建成高标准有机茶园4293亩,拥有茶树品种10个,有5个品种得以大规模推广种植。在《墨脱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的指引下,2015年在墨脱镇墨脱村邦塘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厂房。制定了《墨脱县茶叶基地后期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加大对茶园的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茶园管理。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背崩村的茶园。(新华社记者张汝锋2017年3月31日摄)

墨脱茶树终年得到雪山融水与天然泉水灌溉,叶质柔软翠绿,叶肉饱满、香气持久,茶叶内富含茶氨酸、茶多酚等多种营养物质。2020年,墨脱全县产值达到7亿元左右,增长幅度在10%以上,茶产业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墨脱已经建成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56个,总面积达到16926.36亩,仅2019年新建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23个,面积达到8000亩,实现了“一人一亩茶”目标;主要茶树品种有6个品种。2019年,墨脱采摘茶青25万斤,给群众带来了606万元的直接增收。

察隅茶产业

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藏语意为“人居住地”,全县总面积为3165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800米,下辖3乡3镇、96个行政村和1个吉公居委会,共有藏、汉、纳西、独龙、苗、回、门巴、珞巴、傈僳、怒等十个民族和僜人。察隅气候四季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优越的农牧业发展条件。

西藏的茶场种植的茶叶。(人民网次仁罗布摄)

2017年,察隅县依托察隅县桑昂曲宗生态有限公司、昌林养殖有限公司、阿曼陀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新增茶树种植面积2387亩,并增加多元经营。2020年又投资1432.69万元,推进了下察隅镇巴安通村、扎巴村茶叶种植项目,在两村开辟茶园面积1208.03亩(两村分别为1069.63亩和138.4亩),并建设围栏、大门等附属设施。

整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包含茶产业在内的察隅县特色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扩大茶叶种植3000亩,实现了有机茶叶种植2万亩,完成了上、下察隅茶叶粗加工点项目建设,并启动了下察隅镇茶叶精加工厂建设。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8亿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也由6.5亿元增加到11.04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4.12%。

在位于西藏拉萨的一家茶叶公司的门店内摆放着造型独特的茶叶制品。(新华社记者张京品2021年4月23日摄)

推进西藏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西藏茶产业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规模仍较小,产值低,科技含量低,文化附加值未充分显现,如何做好“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这篇大文章,还需要科学谋划。

笔者曾提出西藏茶产业发展的三个类型,它们是西藏不同区域内推进“三茶”统筹的重要路径。一是在拉萨等主要城市实行“原地浓缩型策略”,把当地茶文化的特色通过小型、精致的形式体现出来,譬如茶馆文化以及酥油茶文化。拉萨市目前建成的“藏茶文化体验中心”是很好的例证。二是“整合提升型策略”,主要针对林芝易贡茶场,要改变粗放式经营状态,提升茶场经营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产茶-游茶-品茶-康养”一体的产业新业态。三是在墨脱、察隅地区实行“建设利用型策略”,在全面规划前提下,把茶园建设与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相结合,在开辟新茶园的同时进行统筹设计。

第一,进一步打造高原生态有机茶园,以科技为基础用好生态优势。茶园是茶产业的基础,对林芝地区来说这更为重要。要进一步科学规划茶园建设,在有效防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同时,既要在宜茶之地充分开辟茶园,又要保护好林地草场。要明确好茶是建立于好茶园基础上的,养护好高山有机茶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林芝具有茶树种植的天然生态优势,一定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利用好茶叶科技成果,坚持在茶园开垦利用中做好水土涵养,充足基肥,尽量使用有机肥料。要选择合适的茶树优良品种,科学布局茶树品种比例,形成合理的茶树品系结构。

第二,把茶史、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茶产业、茶产品。要整理好、利用好西藏丰富的茶文化,把文化融于产业发展中,促进高文化附加值的茶产品创新。譬如结合当地文化促进林芝茶食产品的创新。要坚持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西藏自有的制茶艺术,发挥好茶马古道文化中留存下来的制茶技艺,把茶资源、茶生活、茶传播、茶艺术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同时要发挥好现代科技的作用,用科技促创新,用科技增产量,用科技提质量。把文化与科技统筹于产业发展之中,统筹于乡村振兴之中。

第三,构建区内区外、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借助浙江、福建、云南等茶产业强省创造的良好市场环境打造产业的畅通循环渠道。中国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消费大国,更是茶叶出口大国,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探索适合西藏茶产业发展的循环模式,强化与广东、浙江、四川、云南、福建等产茶大省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科技促产业循环。要坚持茶产业的“美生态、育文化、强科技、福民生”基本发展定位,盘活乡村生产要素,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动、社会参与、茶农支撑的基本发展思路,运用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在营销中把线下和线上有机结合,让茶产品走出去、走得好、走得远。

第四,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优势,形成可持续的产业体系。至2000年底,广东、福建两省援藏项目达292个,资金投入达96670万元。这成为林芝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两省的援助对茶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从林芝规模茶园的开辟和发展可见一斑。同时,两省推进的人才援助更显重要,1998-2000年,广东省为援助林芝科技人才培训投入了1100万元的经费。西藏现代茶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对口支援,这从墨脱茶产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中可以清晰体现出来(广东省援助)。通过援藏优势,要持续推进现代茶产业的人才建设,把好产品质量关、打造西藏茶叶的明星品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构建现代科技物流体系,全力推进西藏茶产业形成产业巨轮行稳航远。

作者:赵国栋,博士、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研究方向为西藏生态与文化,西藏茶文化。

本文选自《茶博览》杂志2022年05期,P52-P59。

图源:新华社、人民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3“茶人春晚”:为世界奉上一杯“初心的茶”

1月14日晚,腊月廿三,北方小年夜,一年一度「茶人春晚」——“第四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及中国茶制作技艺非遗纪念”在线上举办,这场特殊的茶会让成千上万来自海内外的爱茶人相聚云端,共品一杯“初心的茶”。

第四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及中国茶制作技艺非遗纪念

自2020年创办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在茶行业大获好评,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今年为第四届,现已成为岁末年初备受瞩目的茶界盛事之一。

今年的中国茶人新春茶会是第三次在线上举办,集合思辨、情感、人文、科技和艺术,以跨界思维探讨茶的未来,用传统和潮流艺术去演绎新时代下的茶文化,海内外茶人欢聚一堂,大咖达人艺术家共创,共同见证和推动茶行业的升级和发展,为世界献上一杯初心的好茶。

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和广东电视台主持人杨淇搭档担任整场晚会的主持,主持人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带领着屏幕前成千上万的茶友们,一边盘点和展望世界和茶界的大事件和热点话题,一边欣赏着精彩纷呈的节目。

整场晚会历时11小时,从政策解读到市场探索,从知识传播到人文艺术,围绕着一杯茶,为所有爱茶之人呈现一场立体思辨、人文精神、视觉享受的三重盛宴。

晚会还设有多轮抽奖环节,聊天互动区茶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今年“茶人春晚”的主题为:初心的茶。

疫情的反复、经济的下行、国际环境的变化让今天的人们身处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我们希望茶人朋友们能通过给整个世界奉上一杯安心的好茶,借由茶汤的温度,去温暖和鼓舞所有人。

在今年11月29日,中国茶行业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此做出了重要指示:

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在这届“茶人春晚”上,非遗是成为重要的内容版块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以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的名义,向各界发出一个倡议:将每年的11月29日定为“中国茶非遗纪念日”,以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将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重要事件。

初心的茶

用传统和潮流艺术去演绎新时代下的茶文化

作为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的主创团队,茶道新生活一直在坚持原创,用传承和创新的视角去演绎当今的茶文化。那么,今年又给广大茶友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作品呢?

组委会向全国各界征集了重点反映“中国茶非遗”的文化艺术表演,节目类型包括且不局限于歌曲、戏曲、器乐、舞蹈、语言类、曲艺、杂技类、民间绝活等,形式多样,规模不限,雅俗兼备,内容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

茶人春晚为全球爱茶人献上了一场“中国茶非遗”文化盛宴。

《茶经流芳》——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茶多为药用,自《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

该节目展示《茶经》与浙江长兴、安吉、临安、西湖、灵隐等地自唐代始的历史渊源。依据《茶经》经典名句唤起茶为国饮的文化自信。

《茶之艺》

《采茶舞曲》

《采茶歌》

《大红袍》

茶人茶事,有茶就有故事。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而创意茶艺表演以其艺术性和观赏性被人追崇。精彩的茶艺表演,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拉近了我们和“茶”之间的距离,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让我们慢慢融入到茶的世界里。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长路尽头,素身寻茶,一众茶人行走在这条千年商道上,杂技演员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历经千年古道上的风霜雨雪,以历史的深度,思考当下的感悟。

茶马古道作为集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之道,在历史长河中既是西南地区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又是民族间增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

世界的记忆在这里安放,你的问题他都能指明方向。无论经过多少风雨,愿你还是那个少年的模样,还在唱着,期待的远方!

歌曲主歌部分通过混声飘逸、空灵的共鸣,此起彼伏的旋律递进,细腻地表现来自东海灵动的风和云,伴着潮水向太姥山白茶母树朝圣的画面,仰慕白茶的神圣与洁净。副歌部分富有阳光活力的旋律,描绘出春暖花开时,洁净的白茶衍生铺遍福鼎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以山海交响的澎湃讴歌长期以来发展白茶产业,推进福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洁白”的奉献者。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各个角度讲述关于茶的故事。每集一个主题,分别是“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 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一碗茶汤见人情”。

茶脉焕发新生,一条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茶运往世界各地。寓意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穿越时空、文化与国界,展现中国以“茶和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是每个人的灵魂,《一片叶子》虽是舞蹈,但其舞蹈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却是深奥的。在观看过程中,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一杯茶从叶子到一杯茶的淬炼过程,感受到一片叶子生命的芬芳。

初心的茶

嘉宾分享

连线众多茶界、跨界大咖,解读行业热点事件

作为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茶道新生活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引入跨界的思维来激活茶行业的创造力,今年又有哪些大咖来到春晚的舞台上给茶界分享干货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六十年如一日,茶早已成为陈宗懋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喝茶品茶,还是茶科研茶产业,陈宗懋都很关心,他将自己的追求和中国茶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今,他依旧纯粹、专注地行走在“茶”路上,向茶科学的新高峰昂首阔步地迈进。饮茶一辈子的他亲身印证自己说过的那句话:“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一本书,一杯茶,很多年。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先生——汤敏理事长表示自己也长期喝茶和茶产业发展也是息息相关,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解读政策对茶行业的影响。友成基金会乡村振兴,联合领头雁计划给农村创业的年轻人培训,其中茶叶是培训的一部分,很多年轻人在农村开拓茶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茶茶产业的发展。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包静——中国向世界敬了一杯醇厚、文化馥郁的好茶,中国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中国茶叶博物馆将牵头展开申遗成功后各项工作。新的一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全新的姿态践行我们茶人初心。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岳飞——解读非遗及茶教育者的初心,希望更多人把茶喝起来,中国的茶文化、茶产业的未来是非常好;王老师还发起了一个倡议:三个月内背下茶经,可以到他哪里随便搬东西,希望茶友让更多人把茶杯端起来,把茶喝起来。中国茶冠世界,我们既是茶的大国,更是茶的强国,要有信心肯定愈来愈好。

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梅生先生——分享了福鼎政府为茶产业真正立体可持续发展所作的种种努力。从去年将化学农业全面下架,到成立福鼎市农村协会,不仅要满足用户需求,更将品牌做好,第一品牌必须要有第一品质。好白茶出自好土壤,出自好生态。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红杰——让更多人理解茶、懂得茶、爱上茶,做茶人把美好的茶讲好、用好、让更多人因茶而健康、生活更加美好,这才是每个做茶人初心。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 陈书谦先生——我们全体中华茶人都有义务责任继承、宣传中华茶人文化、发展茶经济,同过全体中华茶人的努力,茶文化、产业都会越来好,走向世界!

央视著名导演、《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总导演王冲霄——看见茶文化,茶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茶不简单是一个物质形态,更多是会影响人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喝茶不仅可以让自己更愉悦,也能让身边的人更愉悦,茶可以增添生活色彩且门槛不高。

纪录片制作人、策展人 贾怡 ——生命中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新的。按着内在的指南针,内心的方向稳定的向前走,外在没有影响对自然、生命的感受。生命里的初心,活成了自己,像清清淡淡的白茶。

著名公益人,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乡村振兴的现实勇者,自己是一杯黑茶,你帮助他人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支持你,慢生活的市场,要做好品质,茶行业组织化,联合起来,整合链接在一起。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社会企业的力量,用企业的力量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利他,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到长期价值。

中国著名登山家、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残疾人、劳伦斯世界体育奖获得者夏伯渝——夏伯渝老师的故事,失去双脚非常难过、伤心,后来专家看过他的情况,说可以让他实现再次攀登,只要活着一天,我就要为梦想去奋斗。

我这一生都不能确定能不能登上珠峰,但只要我能攀登。

40多年来,我只是做到为一个目标而坚持。

著名学者、作家,昊达文化创始人,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费勇——不焦虑的活法,接纳现状,要坦然看待问题,不能回避问题,培养一个爱好对身心健康有帮助。

台湾周渝老师——谈茶与心,什么是好的茶?让你笑的茶,就是好茶喝着让你流泪的茶,说不定是更好的茶。我们的身体知道,怎么快乐健康。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倡导者与推动者 余悦——茶的初心,茶人类生存的需要,茶也和人们生活的融合,茶亦是人们对生命的追求;茶人的初心,更好研究茶、茶文化,让全世界的人享受到更安心的茶。

香港茶人 叶荣枝——现在喝茶带了太多跟茶无关的事情,多少钱一斤,谁做的,什么山头都是要杜绝的,喝茶应该是那种缥缈的想象,放不下杯子的感觉、天真呆呆的感觉,不要用耳朵、概念去喝茶,只是用你的感受去喝茶。

希望大家喝茶记着很直接很单纯,跟茶直接对话的感觉。

著名演员、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发起人李亚鹏——一杯来自云南古树大叶种普洱生茶,来到茶人春晚感觉像回到大家庭一样。初心是一种信念。找到初心,那种不畏艰难,不惧怕的勇气将会让你想做的事一往无前,任何考验都不是问题了。

网红县长 陈灿平——干净茶,百姓茶,生活茶。同一片土地,同一杯茶。无论是做茶、喝茶、卖茶都要保持初心,呼吁大家好好保护我们的土地,才能有一杯健康的茶。

金陵古琴家、吴派琴学传人,江南书院副院长老桐——读书明理,抚琴、饮茶安顿身心。在现代如何安身立命找回最初的力量 ,传统文化是优秀的先贤留下的生活观,跟先贤的传统文化交织,找到自己,把生命的道路理顺,把生命的目标明确,打开生命之门。

著名诗人, 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西诗歌》杂志主编黄礼孩——诗歌的力量,当你热爱的时候,本能就会朝着热爱的方向靠近,通过诗歌、通过茶带你到一个不一样的时空。

著名作家、《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风华》《古画里的茶》作者李开周——解读非遗及文化传承,因为你了解历史文化,有了诗书气质的你会和其他人感受不到的时空,流淌在这种历史文化的中,自能找到安身立命的地儿。

空山乐队主唱、音乐人 蒋明——音乐的力量,音乐是药,茶亦是,都有疗愈的效果。喜欢是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音乐是,茶亦是。如果所有人都将热爱投入音乐、投入茶,自然而然也会愈来愈好。

传播茶界正能量

“大地奖”弘扬茶人精神

“大地奖”是茶人春晚的一个重要的版块,旨在弘扬中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评选为茶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让其为茶行业发展的奉献精神获得社会的肯定与赞扬。

本届“大地奖”共评出了茶人精神奖和特别致敬两大组别共15位获奖者。

(本名单按笔画数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大地奖 · 特别致敬

大地奖 · 茶人精神

大地奖获得者 何春雷——通过大家举荐获得大地奖,何老获得大地奖表示非常开心,从事茶叶40多年,见证中国茶叶产量、面积、出口,都处于第一的位置,茶人的使命使命:在茶产业发展质量上,应用领域上、饮用方式的转变上,创新技术和产品,贡献绵薄之力。“继续干,好好干。”

这些获奖者当中既有身处领导岗位推动产业发展并躬身入局的老同志,也有数十年都扎根一线上山下乡的不出名者;既有科技界的精英,也有文化界的推广者;既有市场的,也有学院的……他们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茶人”,也有一种像大地一样默默扎根、持续耕耘的精神状态,也像茶一样,化去岁月的苦涩,将甘甜留给人间。

今年是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举办的第四年,在包括疫情在内的很多挑战之下,坚持做这件事情的挑战很大,但在这个过程中,茶道新生活团队感受到了其他主办、协办单位及很多个人的支持。

“中国茶人新春茶会”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为所有茶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同座奉茶的舞台,成为了一年一度备受茶人期待的盛会,实现了在茶行业构建团结向上、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的初衷。

对此,吴垠女士表示:“中国茶人新春茶会将与大家年年见,办成一个有思想,有交流,有分享,有文化,有情感,有欢乐的年度活动,持续成为一个大家表达和收获的平台、持续地提供更多的养分给做茶人,爱茶人,促进茶人之间更多的融合和交流,给爱茶人更多的有趣、喜悦和欢乐。共同见证和推动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共创从业者的职业自豪感,传递一杯茶的交流、友谊,并持续给世界一杯有温度的茶。

”期待明年。

来源: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