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就能喝,放放会更好”是消费者给中期茶贴的标签。而“买得实在,藏得安心”则是大多数消费者选购中期茶的心态。没错,中期茶以其较好的适饮度和较高的性价比,深得消费者青睐。那么,消费者究竟需要怎样的中期茶呢?一起来聊聊吧。
优质中期茶该有的样子
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品质,取决于用料、工艺和仓储。 一款优质的中期茶,之所以呈现出优雅的样子,是这三大因素的完美组合。那么, 一款优质的中期茶是怎样的呢?
入口就是“那杯茶”。在大众茶友眼里,中期茶是和“够年份”“适饮”关联在一起的。如果眼前的茶席上正泡着一道中期茶,在席中的我们端起茶杯的那一刻,我们希望这口茶汤是醇厚的,带着10+年陈转化出来的那份厚重;我们希望这口茶汤是丰富的,带着岁月赋予的沉淀;我们希望这口茶汤香溶于水,那是青春内敛而成的芳华。
闻起来如沐春风。 笔者在冲泡中期茶时,习惯泡开后,闻其叶底。仓储好的优质中期茶,叶底透出的气息是爽朗的,令人如沐春风。相反,如果质地不佳仓储不当,叶底透出的气息是杂乱的。在仓储中过度受潮的,其叶底透着沉闷的气息和怪异的气味,像夏日里暴雨欲来前的湿热风,让人闻着就不舒服。
喝起来对口对胃。对于普洱茶友来说,喝起来好喝,喝着还舒服,可以随意地喝,贪杯多喝点也不怕,那是最好的。这其实讲的就是中期茶的适饮度,当然,落到茶友个体来讲,还得讲对于个体的“适体性”。例如,肠胃不好或偏虚寒的人,喝浅年份中期茶还是要注意把握好品饮量和品饮频率。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有人说,没有变化的普洱茶算不上好茶。对于中期茶来说,变化尤为重要。这里的变化,有多层意思。 一口茶、 一杯茶在舌尖上、口腔中呈味、呈感上的变化; 一道茶冲泡过程中从头水、中水到尾水三个阶段的变化;用泡、闷、煮等不同冲泡方式呈现出来的变化;且品且藏过程中继续转化带来的变化。 这种种的变化,带给我们在品饮体验上丰富多彩的感知,使得一饼茶,或一泡茶, 抑或一场茶会,成为人、事、情的链接,成为美好记忆的载体。可以说,变化成就了中期茶的魅力。
当然,消费者希望优质中期茶的价格是亲民的,买得起,可以作为生活茶。消费者希望手上好喝的中期茶放放会更好,向着理想中的样子转化。
概括起来说,消费者对优质中期 茶的期待是“品得喜,买得起,喝着没压力,藏着有惊喜"。
不同定位的三类中期茶
消费者选购中期茶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选购需求和目的,这样才能精准地、经济地挑选理想的中期茶。按照消费者选购定位来区分,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不同的中期茶。
第一类是现饮的中期茶。 买回来就喝掉的,眼下泡出来的这杯中期茶要好喝。这类茶注重现饮价值, 适饮度、协调性和品饮愉悦度三方面都要过得去,也就是说转化到位了,喝起来相对协调,也好喝,可以常喝。如果选购定位是现饮,那就不需要去注重它的陈化潜力,因为买来就喝掉,去讲陈化潜力就没有意义了,虽然现饮好喝的中期茶往往陈化潜力也不会差。 所以,现买现喝的,最好挑选一些转化到位而转化潜力一般的茶,这样能够以较为实惠的价格入手。
第二类是短期存放的中期茶。 有相当一部分茶友买中期茶,都是抱着“且品且藏”的目的,因为“现在喝不错,放放会更好”,买回来边喝边放,放多三五年也好,七八年也好。如果选购定位是这类茶,除了要注重现饮价值,还要注重陈化潜力。也就是说,现在买回来要好喝,还要考虑放下去会更好喝。当陈化潜力可期时,现饮价值可以适当让步于陈化潜力。也就是说,现喝呈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例如还有一定苦涩度,喝起来还不够温醇,可以通过继续存放转化的,那就不怕。
第三类是长线收藏的中期茶。 老茶的魅力,让人牵怀挂肚。每个普洱茶爱好者都梦寐以求手里有些老茶,求之不得或不可多得,则自藏之。从中期茶藏起, 比较稳妥,也比较现实,毕竟藏新生茶不好把握,也等不起。如果定位做10年以上长线收藏的,则关键要看陈化潜力,现饮价值只做参考。 一些树龄足的古树 茶,即使进入中期茶阶段,茶性还十分刚猛,陈化潜 力还很强,这样的茶往往可做长线收藏。笔者6年前 用8年陈料定制了一批古树生饼,6年过去了,虽然适饮度提高,但茶汤厚重,充满山野气息,气力十足, 一泡茶喝下来,满头大汗,茶力不胜者一泡茶喝下来往往就肚子呱呱叫了。像这样的茶,笔者便是规划作为长线收藏的。
怎样去挑选优质的中期茶
面对市面上众多的中期茶,消费者应该如何去挑选呢?除了从品饮上去品评、鉴别,消费者还需要掌握判断仓储、 用料及制作工艺的一些技巧,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去鉴别,进而去准确地挑选。
首先,要判断仓储情况。 仓储是中期茶的第二次生命。判断一款中期茶的品质,可以先从仓储分析。眼前放着一 饼中期茶,我们在其诞生10+年甚至 更长的时间后第一次见到它,我们不一定知道它过去在哪里存放过(就算“知道”也不一定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它过去仓储的情况。看仓储,可以从干茶饼面、茶汤表现、叶底气息、叶底活性等方面来判断。 仓储良好的中期茶, 饼面的条索是清晰可见的,凑近嗅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没有异味杂味。仓储不当的甚至严重受潮过的,饼面条索不清晰甚至还可能是模糊的,可以闻到杂异味甚至霉味。仓储好的中期茶,茶汤有活力,叶底亮而有活性,气息爽朗,香气怡人,仓储不好的,茶汤呆滞,叶底暗淡活性差,气息杂异,盖过香气,甚至完全没有香气。
接着,判断用料情况。 有些茶虽然仓储没问题,制作工艺也正常,但品质表现一般般,甚至差强人意,这往往就是用料的问题了。树龄、海拔、采摘季节、适制性等等,都是影响用料的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最终用来制茶的这一片片叶子好不好。外在要梗壮叶肥,还要内在各种内含物质适制。如果一款中期茶泡开来,叶底干瘪瘪,色泽暗淡无光,毫无活力,这就是用料的问题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垃圾茶”,拿半 发酵的茶来增加年份感,这样的茶往往没有品饮价值。
最后,判断工艺情况。 一饼生普的制作,工艺上有几个容易影响品质的关键点,杀青、晒青以及压制后的干燥。 如果杀青不透,新茶草青味过重,就很难退,就算到了中期茶阶段还有退不掉的迹象。晒青环节如果没晒到位或者改用烘青,则会影响活性酶的数量从而影响后发酵。干燥不当会使得茶中水含量过高,对陈化也不利。这些在新茶制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影响中期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甚至往往成为“先 天不足”的硬伤。对于这些工艺问题的判断,说到底也是对用料的判断。在具体判断上,相对要复杂一些,这个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中期茶的实际鉴别上,有一些方法技巧。
笔者通过长期挑选中期茶的实践,总结出几个小经验:
第一,高温闷泡法。 优质的中期茶通常都经得起闷泡,有时候经过闷泡茶汤越发醇厚。品质一般的, 一经闷泡各种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煎煮法。 品质过关的中期茶,基本上都可以拿来煮,只不过是煮出来有多好喝而已。优质的中期茶泡至中尾水再行煎者往往方得惊艳。前者法,一来是用极端的方式来检验内质。 二来是用独特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有惊喜。
第三,冷却观察法。 优质的古树茶或乔木茶,茶汤凉下来后,往往会有“冷后浑”,如果用公道杯装着,可见絮状物,其实是络合物,稍一加热茶汤又会恢复澄清。这往往是内质丰富的表现,可作辅助判断。
在中期茶的具体挑选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眼力。按笔者多年的经验,消费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有潜力的浅年份中期茶或准中期茶上。 一来15年以上的中期茶品质好的价格不低,优质的茶也相对不多。二来浅年份中期茶性价比要高得多,买起来压力不大,风险也小一些。刚开始藏普洱的茶友,可以先挑选一些10年左右陈期的中期茶或准中期茶,这样可以且藏且品且学,积累经验。实践是积累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多喝多评多实践,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准,提升自己挑选优质中期茶的眼力。
中青年是品饮普洱茶的主要群体。人生如茶,中青年好比中期茶。岁月雕琢了茶,也雕琢了我们。优质的中期茶,其实还年轻,在转化的路上还有无限可能。品着这样的中期茶,也是品着年轻,更是品着无限可能。中期茶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愉悦的品饮体验,还有人生的遐思与展望!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6月刊
作者|杨研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由于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而被广大茶友追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普洱茶的陈化潜力也就成为了茶友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一款茶的陈化潜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你为什么存茶?
老茶的价格往往是天价,让人可望而不可及,找性价比高的新茶、次新茶及高端拼配茶与自己一起慢慢变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点好处:
1、为了将来可以有低成本的老茶喝。
2、在存茶的过程中体验一种把茶养老的乐趣。
二、经验的建立
判断普洱新茶陈化潜力的第一要素,就是在自己脑子里建立起足够的资讯库,你要清楚的辨识出易武茶区、布朗茶区、勐库茶区的特点,并要清楚地了解为提升茶品质而拼配的普洱茶特征。为建立这个茶叶资讯库,真的需要你不断地尝试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普洱茶,然后你将这些特点自我总结归纳储存在你的脑子里。
三、长久存茶历史
只有当你把一片新茶放在自己手上,每隔一段时间品饮一下,了解这片茶的变化,你才能够掌握这片茶的陈化脉络,不管这片茶是往好的方向转化还是越变越差,这阶段至少需要7年,沒有人是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去判断一款普洱新茶的陈化潜力,我相信所有具备个人茶仓的茶友都有过判断的错误、买错茶的时候。不要紧,交学费只是为了你将来不浪费更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
四、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喝普洱茶,判断普洱新茶陈化潜力还需要归纳能力及逻辑思维呢?从2-3点获得的资讯整理归纳,分门别类储存在你脑子里,如果你做到了,你会发现原来判断一片普洱新茶的陈化潜力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当你的脑子里具备了从新茶、次新茶变成老茶样本的时候,你也就发现自己在喝到每一款新茶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拿这款茶跟你以前接触过的一些茶做比较(这些茶都已经在陈化过程中,无论转好了还是转差了),那么你必然也可以大致的判断出这片茶有沒有陈化的潜力。
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多喝、多看、多想、慎买(明白收藏)。付出时间、精力、思考,才会有所得。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品鉴一泡茶,又该怎样通过品鉴判断茶的优劣呢,这里就简单概述一下吧。
那么普洱茶的品鉴有没有标准呢?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最终是殊途同归,差不太多,现将网络上的品鉴标准和大家交流一下。
喝一泡茶,我们不要在三泡前发表太多意见,因为正常精彩度都在四五六泡,喝完四五六泡后茶叶的情况大致就出来了。
首先是汤水层面的,茶汤是厚还是薄,厚代表茶浸出物更多更丰富,更耐泡,它是由树龄地土和季节所决定的,然后是汤水细腻度,越细的茶越油润,细也是由地土树龄所决定的,又厚又油润喝起来就不怎么烫喉咙。
以上这两方面考核是汤水层面的重要指标,一般初级普洱消费者会忽略,但它也很重要,除了油润口感舒服外,它还决定耐泡度,有人认为耐泡度很像和喝没啥关系,但业内普遍有这样的看法,普洱茶若不耐泡就够不成好茶,所以它也是评定一款茶好否的重要指标。
第二是口腔层面的,它包括了生津回甘,饱满度,滋味,喉部反映,生津回甘。根据部位不同会可分为两颊,齿缝,舌底等生津,饱满度是刺激口腔部位的区域,树龄高的一般在后段,喉头,越深代表树龄越高,只集中在前边的一般都是台地茶,饱满度高的通常是指刺激口腔区域比较广泛。
滋味主要就是苦涩度,甜度等,还有就是香气,新茶花香,熟茶木香,枣香,参香,粗叶出枣香,放仓熟茶出参香,干仓一般出果香,也叫樟香。
其次是化度,这个化度我们理解为滋味的快速融化,它和香气都是判断陈化年份的重要指标,但这也是建立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性标杆茶的体系内,比如一款茶的化度在五年的标杆茶上,十年的标杆茶下,那就据此判断它年份在6到9年之间。
最后就是身体反应,喝完会不会全身轻松,肌肉骨骼感觉放松轻盈,我认为这是品普洱茶的最高享受层面。
通常我们是用茶气来形容,什么是茶气,它的直观表述就是打嗝放屁出汗,其中以出汗为更盛。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卢仝《七碗茶诗》
可见古人已经在喝茶中早已经发现茶气,而且把茶气放在喝茶感受最高的境界上,当然茶气也不止体现在普洱茶,很多生态度高的其他种类茶都有,很多老茶客喝红印宋聘大汗凌厉可谓爽,但其实很多新茶都能喝到茶气彪悍的现象。就目前的认识,茶气是与生俱来的,未必一定随陈化而产生。
综上所述,一泡茶的品鉴,我们是从:
1、水路,厚薄,汤水细腻度衡量;
2、口腔层面的,它分生津回甘,饱满度,喉韵,滋味,化度等几个考核指标;
3、就是身体反应,茶气,打嗝放屁,发汗等。
通过这三个大方面我们喝的是愉悦度,喝的是品质,喝的是健康,得出的是年份,树龄,产区,陈化效果等的结论,最终形成价格判断依据。
注:内容来源普洱茶(yyxx6611),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