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勐海班章茶叶厂

找到约11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市场观察:老班章限产,山头茶分化严重(下篇)

 

 

天价山头茶和廉价山区茶并行的茶产业

 

上篇我们提到毛茶的收购,我把它尽量简单化,是便于读者理解,这是表面的,真正要钻进去,其实是很复杂的。坝子茶讲级别,山头茶讲风味,两个茶一拼,老师傅也无法辨认山头。更何况,现在很多收山头茶的茶商,其实连坝子茶和山区茶都无法区别,何谈专业?

 

版纳的原料总体分为坝子茶和大山茶(山区茶)两种,这是沿用1949年之前的旧茶庄收茶的习惯。同样是山头茶,大厂和小厂(茶商)收茶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仅仅从山头茶和山区茶的名称差异上来说也可以一窥究竟。山区茶包含了大树、小树、老品种、新品种等等,总之,是该山区所产之茶的统称。茶商收山头茶,往往是指古树茶(也叫大树茶),对于小树则有单独的名称称为“生态茶”,对于密植化的新品种,一般来说,纯料商人不会收购。

 

大厂收山区茶同样按级别定价收购,小厂收山头茶按名气、树龄、风味、单株定价收购。

 

这两者审评方法和价格差异都很大。

 

 

 

与大厂分级收购的方法不同,山头茶的收购“重滋味而轻外形”,当然,所谓的轻外形并不是完全不顾条索、嫩度,而是山头茶按照山头名气定价,茶农采摘不按标准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收,而是采摘一芽三四叶,甚至五叶。

 

按级别收购,芽头多则评级高,比如特级、一级茶的评定,一芽一叶都要占到70%以上的比例,这在山头茶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即使是大厂收山区茶也是最高5级茶评定。

 

正常来说,夏茶比春茶便宜,这在各个山头都是如此。举个例子,今年老班章春茶行情约为混采(小树)6000元/公斤,古树12000元/公斤(单株则另议),夏茶的价格则不到1500元/公斤。

 

与法国葡萄酒严格的分级制度不同,普洱茶行业如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产区分级制度,更多是媒体、资本、茶商、茶客自然选择的一种结果,而且,这种分级选择局限于茶山原料。比如勐海片区的老班章,双江片区的冰岛,易武片区的薄荷塘,都是被认为是普洱茶顶级原料产区,其实都是这种相对自然的自我选择的结果。

 

正因为这种自然的选址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导致大多数销区的茶商判断纯料与拼配仅仅是凭包装纸,或者厂家传导的信息,再把这种信息传导给市场。

 

大品牌和个性化的玩家茶,都是普洱茶这个大蛋糕中的一块,两者的市场不同,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普洱茶多元化的一个反映,完全是两个不相干的市场。

 

然而,市场奇怪的是,明明是大众化品饮的茶品,产量巨大,偏偏要去做奢侈品的概念。明明是玩家茶,根本就不可能市场化的产品,偏偏要想放大。这两者一错位,自然假大空产生,自然庞氏骗局产生。

 

 

 

 

老班章限产,山头茶分化严重

 

 

很多朋友都说过,上茶山收茶就是一场斗智斗勇,和茶商斗,和茶农斗,和加工厂斗。

 

这形成了一种教育体系,全中国最优秀的富豪都上山培训一遍茶农。

 

开玩笑的说法,老班章茶农都是MBA毕业生,而且都是实战派精英教育,否则,就不会有限量定产,留夏茶,采春秋茶的说法传出。因为,原本这就是无意义之举,农艺并没有所谓多采就不好的说法,留叶采是农艺的一种要求,没有茶农连老叶子也一起抹光的做法。相反,老茶树不采才不发芽,很多市场所谓采摘过度的说法,不过是文人的一种想象,只不过,大家都是这样想象的,于是,以讹传讹。

 

然而,老班章限产,的确是一条高明的策略,传导于市场的信息就是明年的产量将大减产了。

我的一个朋友范大哥,本身胃不好,其实不能喝生茶,今年春茶很早的时候就打电话来问,是不是老班章古树被抢光了。他自身产业做得大,喜好普洱,当地的名声也传得大,在当地买过很多品种老班章,都让各种人评论味不对,干脆自己上山守树收鲜叶,这样你总不能说我不真。

 

正逢今年春茶季节,我虽然在茶区,但是特别忙,一堆人一堆事尾随,实在无法脱身,只好安排他自行与老班章的茶农自行对接,吃住在茶农家。

 

不懂行的人,见到什么都怀疑,见到什么都会打听,这很正常。然而,茶山有茶山的规矩,即使是父母兄弟也是各做各的生意,我要晒茶,你要晒茶,得我把自己的客户先做了,才能轮到你。父亲的客户,儿子不能打听加微信,女儿的客户母亲也不能多问。他开着豪车,带着司机,再低调,别人一看就是有钱人,于是,山上各种伪装的茶农,其实是二道贩子,今天拉他去贺开、南糯,明天拉他去易武,老班章的毛茶各种版本一大堆,结果都不对版。

 

我事后听见传闻,瞠目结舌,茶山进化到如此地步了?各种套路齐全啊。

 

也特别感慨,普洱茶受众生欢喜,为一杯茶而不辞艰辛,不远千里的群体,大有人在。

 

(图片说明:老班章黄片)

 

32万老班章之后,老班章山头成为了普洱茶神一样的存在,到茶山不到老班章就好像没有到过茶山,到老班章不到茶王树朝拜等于不到老班章。

 

若问市场,当然老班章。

 

昆明到版纳的公务舱里人不多,我和一个老人家一人各坐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下机来才发现原来是一个以班章茶为主的企业主,打了招呼,各自乘车奔向勐海。心想,心念所致,见人是缘。

 

从勐海县城开车去老班章的路上,一路无车,偶尔下来一两张茶农的皮卡车春茶时节一路豪车汇演的情景不在,道路已经补修过,比之前年已经要好很多,即使在下雨,也没有了泥泞不堪的路段。

 

适逢雨季,如今的雨季很长,之前的年月,版纳的雨季一般都是6、7、8三个月就结束,然而,近三年雨季基本都到了11月份才截止。雨季长,对于茶叶的生长及毛茶的制作都有影响。

 

夏茶季节的老班章,空无一人。毛茶价格降到1500元/公斤也还是卖不完,有个茶农把茶发成熟茶卖6500元/公斤,据说卖得还不错,这也算一条路子。

 

然而,老班章茶叶的价格和数量却是个谜。

 

老班章茶叶年产量约为40吨,假设134户人家春夏秋每家卖出了1吨茶,就是134吨,这茶叶怎么会多出来了呢?

 

市场上,几乎每一家茶厂都有一款老班章,每一家品牌都保证正宗,甚至很多茶厂都号称在老班章有基地。然而,老班章纯料的定义何在?是都是100%古树才算,还是小树100%也算?是一饼100%都是老班章的原料才算,还是10%也可以?其实无法确定,正因为无法确定,所以,卖树上的鲜叶才成为最可靠的保障。

 

这形成了一个现象,老班章既是生产的源头,又是销售的终端。

 

这可以成为中国茶叶销售史上的一个奇迹,每年春茶有数亿元现金在一个山头流动。

 

这也可以成为中国茶叶销售史上最奇葩的营销案例,一群群在山下人五人六的大老板,在山头上陪着小心给茶农点烟敬酒陪笑脸,砸出巨款“抢”点老班章。 

 

现在的名山老班章、薄荷塘、冰岛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不禁让人疑问,难道茅台酒厂长会围着东北高粱农民转,还是法国葡萄酒庄主都围着葡萄农转,才能打造奢侈品?

 

让茶农富裕,茶叶普涨,产业链才能完整,但是,现在都是产业的第一端把所有的利润都吃完了,然而,出了寨门,所有的老班章,无论是9块9,还是32万,满市场都是疑问,这样的模式难道可以持续?

 

出了寨门的老班章不叫老班章,出了冰岛的不叫冰岛,这几乎成为山头茶的定律,这才催生了“单株”这一产业。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上是没有单株这个概念的,单株既是个性化的一个产品,也是现实社会诚信丢失逼迫出来的一个产品,普洱茶和单丛不同,没有更多的香气区别,用花果香即可一语而概括云南大叶种的香型。实际上做一个名山头的单株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单株这种茶在我看来,无所谓好不好,就是一种诚信的保证。选地、选茶树、谈合同、亲自采茶、监控揉茶、加工、全程录像,做一颗单株,实质是一种诚信体系的建立,虽然这种建立还是一种品牌的缺失,然而,却是比之前茶山的混战前进了一大步。

 

我与杨培成先生同行,他去签订三颗单株的合同,我粗略看了一下价格,即使按去年4.3公斤鲜叶做一公斤毛茶的价格来计算,一公斤老班章收购成本约合8.6万元人民币了。三颗茶树如果明年收成好即可达百万,我和茶农开玩笑,你守着三棵树就可以当百万富翁了。

 

 

正因为丢失了专业的背景,所以导致了“单株”茶的兴盛,因为这是最简单、最直观判断古树与否的方法。近几年从守山收毛茶变化到守树收鲜叶,都可以说明社会诚信丢失到了何种地步。

 

做单株已然不容易,我以为山上收茶人都不易。可是,市场上无论你采用何种方法保证纯料,仍然是怀疑论盛行。

 

大部分人奉行的法则是——凡是自己做的纯料,才叫纯料,其他人做的都不纯。凡是收茶价格超过自己的,统统叫炒作。凡是炒作的,统统目的在造假。

 

这是茶叶天下的逻辑。

 

这和很多人开车没区别,别人开的慢,傻逼,开这么慢。别人开得快,傻逼,开这么快去找死。

 

也许,我们只有宽容地对待他人的茶品,才有真知?

 

也许,我们只有弄通我们到底喝普洱的哪一段,才有真知?

 

 

老班章茶,即使按照最低价计算,也非普通人日常消费的茶品,挑树做则比茶农按茶园片区采收价格要高,如果单挑最大的茶树,则一定都是天价。

 

这其实就出现了分野,老班章茶分为了三六九等。之前因为名气大,大家见“老班章”三个字即收,而现在经过了差不多十余年的训练,大家的审评标准提升了。这也意味着,今后的老班章同其他山头的原料一样,很可能出现100元与32万老班章共存的现象,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品质口感的差异,也有广告效应的差异,甚至也有情怀的差异。

 

(同样是老班章的古树茶叶子,两棵树是不同的叶形,靠叶底鉴茶的方法有多靠谱?)

 

 

 

编者注:吴疆,茶文化学者。2006年写作震动普洱茶界的《普洱茶营销》一书,其书批判了普洱众多伪概念,被称为业界第一奇书,一时洛阳纸贵,盗版无数,也是唯一被盗版最多的专业性书籍。时至今日,淘宝上销售其盗版的商家,多达150余家,成为专业书籍类被盗版第一人。

 

2016年12月发行《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再次引发市场震动,创造总码洋450万人民币的销售奇迹。其作品之观点,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续引发茶行业多年大讨论,屡屡引发轩然大波。其行文特点在于用独立、新颖的视角观察普洱茶现象,受到国内媒体、业界重视,其文字展现了一个本真、独立人格的魅力。

 

新书《吴疆说普洱》7月8日正式上市,即将再创传奇。

陈升号2019年“玖玖”陈升老班章好吗

  老班章是陈升号经典延续产品,陈升号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以班章拓展市场,截止目前为止陈升号老班章已经开发出500克、400克,200克砖、1000克砖等多种规格的产品。那么陈升号2019年“玖玖”陈升老班章好吗?

  原料:陈升老班章基地古树纯料,有机产品

  2008年初,为了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老班章村珍稀的古树茶资源,经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牵线搭桥,陈升茶业与老班章村全体茶农反复商谈,获得县、乡两级政府批文同意后,双方签订由陈升茶业出资数百万元,在老班章村建初制厂,对当地普洱茶原料统购统销三十年合作协议,村企联手,共同打造老班章茶叶品牌。

  天时地利,铸就老班章茶叶品质

  近年来,茶界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等不同说法,普洱茶王后宝座花落谁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班章为王”是天下公认的事实。如今,老班章的大名茶界如雷贯耳,世人皆知,但人们难以想象十年前老班章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更无从谈起老班章大树茶的王者地位。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老班章也不例外,1600~1900米的海拔范围正是盛产优质大树茶的最佳海拔,而原始的生态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加上这里常年云蒸雾绕,成就了老班章茶的优越品质。

  陈升号老班章基地,保证产品质量从源头开始

  2007年是普洱茶界风起云涌的一年,有春光灿烂也有风雨交加。当时的老班章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市场因素致使村民的茶叶大量积压,这对于以茶为生的他们来说,是关乎生计的大问题。正当村民们为生计发愁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一次机缘巧合,刚立足勐海的陈升茶业董事长陈升河与时任老班章村村长不期而遇。一个现代,一个原始;一个做茶,一个种茶。两人交谈甚欢,聊的都是茶叶。

  当了解了老班章村的情况后,经过多番考察,陈升河决定“陈升号入驻老班章村”。另外,斥资上千万将村民手中积压的茶叶按当时勐海茶区最高价悉数收购,解决了茶农们的生计问题。2008年初,经县、乡两级政府批文同意,陈升茶业与老班章村经过反复磋商后签订村企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三十年),村企携手共同打造老班章茶叶品牌。老班章村为陈升号提供场地,于茶之源头建立茶叶初制加工场所,统一收购原料,统一初制加工,形成紧密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

  2019年“玖玖”陈升老班章品质特点

  “第十二年制”2019玖玖陈升老班章。过尽千帆皆不是,一枝独秀王者出。

  十二年来,陈升老班章名声如雷贯耳,品质有口皆碑,是品饮佳品,更是收藏珍品。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与谦和,称之为“九五之尊”。

  “玖玖”陈升老班章寓意王者地位,巅峰之作。另外也包含了长长久久的美好祝愿。

  原料:陈升号老班章基地古树纯料,有机产品

  口感:香气浓烈茶气霸道滋味协调韵味十足

  口碑:老班章茶的标杆,第十二年制

  价值:品饮佳品+收藏珍品=明星产品

  陈升号老班章基地古树纯料。老班章大树茶是云南各大产茶名山古寨中,口感各方面因素协调性都相对较好的茶。刚柔并济,苦甜交织,让人回味无穷。茶汤饱满油润、鲜爽度高,虽然苦味浓,但入口立化。香气馥郁有层次,水含香好,入口瞬间充盈口腔,直入喉咙。喉韵深而持久,汤入喉,在喉咙深处立即泛起香甜甘凉并返至口内。汤质稠厚,十四泡仍可继续冲泡。中段舌面微有涩,但整体的茶汤协调度仍较好。

中期茶豪门,班章茶三雄:六星孔雀、土鸡沱、大白菜

之前有位年轻人带着一饼茶找上门,说家里长辈过世,留下了这饼普洱茶,当时老人说是“六星孔雀”,并再三叮嘱说非常有价值,一定要妥善保管。

疫情后他资金周转不开,便想着拿这饼茶卖点钱救急,我在鉴定为正品后,给万江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很快派过来一个小伙子,确认无误后当场银行转账45万。

而这,其实就是中老期明星茶交易市场的常态。一饼看似普通的普洱茶,却有人开价几十万不限量地去收,这不仅仅是炒作,更是整个行业对这饼茶价值的认可。

而这款“六星孔雀”,其实是勐海茶厂于2003年出品的一款400克的班章生态茶,出厂时不过2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大几十万,其价翻万倍的价格神话,正是孔雀系列,土鸡沱,大白菜等班章系茶品崛起的标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三款茶品的发迹史。

大益申请有机认证的前因

1996年前后,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分出了数十个部门,自主灵活经营,引动定制茶热潮;香港回归前夕,头盘商制度解体,南天贸易公司衰落,老茶货源易手;台湾茶人登临易武,吹响产区复兴号角;港台普洱茶热潮吹拂珠三角,普洱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个普洱茶界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同一时期,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扛大梁的普洱熟茶也因食品卫生问题无法出口。次年,整个云南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大国营茶厂均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勐海茶厂,其以早些年开辟的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以标准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重整茶园,严格管理,争取国际认证,经过数年的准备,于1999年申请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尚属云南首例。

当时有机食品认证的整体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茶品,就是日后江湖俗称的大白菜了,不过大白菜系列,乃至之后的星级孔雀,土鸡沱茶品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身价,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这两位深耕班章,潜力做茶的大国茶匠——何广深,何宝强。

何氏兄弟接触普洱茶的契机

有关这两位茶人的传记与采访,大多会从其90年代末发掘班章开始,其实何氏兄弟早年主要经营的是出口到台湾的高端乌龙茶,其从安溪转战到布朗的契机,可能正是当年台湾的那波普洱茶热。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台湾省就从福建引种了乌龙茶种,不过当时的茶园海拔较低,种出的茶叶口感苦涩,需要进一步发酵,做出的乌龙茶汤色红亮,被称为“红水乌龙“;而后产区则迁往海拔更高的阿里山和梨山,做出的高山乌龙茶,无需过多发酵,品饮特征也向绿茶靠齐,被称为“绿水乌龙”。

20世纪80年代,台湾茶叶界和兴起茶王审评赛,对制茶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绿水乌龙兴起,红水乌龙则逐渐退出市场,不过绿水乌龙品质虽好,价格却越来越贵,茶性也偏寒凉,逐渐脱离了大众市场。

与此同时,大陆品质精良的紫砂壶在台湾茶圈不胫而走,身价倍增,但此时两岸尚未通商,只能通过走私获取,而走私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除了紫砂壶外还兼运铁罐岩茶,高档铁观音等名贵茶类,从香港中转时,也会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普洱茶饼和茶砖用来填补空隙,以防风浪颠簸磕碰茶壶,俗称“压船舱”。


一开始,台湾茶人并看不上这些吸附了舱中异味的“臭浦茶”,而高山乌龙茶高端化造成的大众市场空白,却逐渐被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耐泡养胃的普洱茶占据,后来一些胃功能弱的茶人开始尝试并宣传普洱茶,这又促进了更多高品质普洱老茶的到来,这就是台湾的“普洱茶热”由来。

可能正是因为普洱茶在台湾的爆火,专做高端乌龙茶的何氏兄弟才会注意到普洱茶,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开启了一段传奇制茶故事。

白菜孔雀土鸡沱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何氏兄弟偶然来到布朗山上人迹罕至的班章茶区,这里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大片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这里的茶农也时代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自选取原料制作普洱茶,可能也正是受高端乌龙茶的经营思维影响,何氏兄弟并没有选择主流的按等级划分配方,而是将收来的茶青按不同等级划分,再分别制作纯料普洱茶。

不过山里条件差,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县,找茶厂寻求合作,正好赶上勐海茶厂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开创的来料加工模式,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勐海茶厂压制由何氏兄弟挑选的这批班章茶。

更巧的是,厂里刚通过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不久,何氏兄弟的这批原料又符合认证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后,便在包装的中心印上了大大的有机认证标志,即1999年问世的第一款大白菜——“千年古树青饼”。

这款茶品的特征有班章、纯料、大益标、有机标志,为今后的白菜系列茶品的用料与品质奠定了基调,而整个白菜系列产品线众多,有生熟之分,有饼、砖、沱形态差异,也有大饼小饼不同不同规格,更有着用料差异分明的一级青、贡饼、橡筋茶、大叶青等特殊品类。

2000年,有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问世,分别为班章青贡饼、班章熟贡饼、班章1号熟饼、班章2号熟饼、班章特2号熟饼、一级青饼、班章9号青饼、班章珍藏青饼、班章橡筋茶,其中4生、3熟,都为何氏兄弟选料定做。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出了班章青贡饼和班章珍藏青饼这两款茶品;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也出现了“茶王青饼”、“珍藏精品”、“特制精品”这三个经典大白菜系列。

到了2003年春茶季,制茶背景则更加复杂,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云南茶区又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品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通过年度审核,一边是无法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一边是这批急待加工出厂的高品质班章原料,何氏兄弟只好弃用大白菜版面,并请人紧急设计绘制新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新版面只是以棕色版面打底,并画了一只造型简易的孔雀,并以星级的多少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茶品,这就是当年产量极少,日后却闻名茶圈的03年四星孔雀,五星孔雀和六星孔雀。


了解这些茶品的朋友们都知道,整个白菜系列品类众多,市场上时不时还会有人放货,但03年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散提都很少有货,更别提整件了尤其是六星孔雀,传闻这款茶出厂时不过三百多片,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关于六星孔雀,此前的市场上还流转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其实,作为一款正品数量恒定,身负改制前老茶,何氏兄弟代表作等光环的茶品,六星孔雀的高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在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并完成所有订单后,此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被一并取消,何氏兄弟就改和兴海茶厂合作继续压制普洱茶,不过当年刚刚起步的兴海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大白菜定制茶被迫断了传承。

在与兴海茶厂合作期间,另一款在茶圈大名鼎鼎的土鸡沱也出厂问世,这款茶的大名是“2004年班章乔木生态沱”,只是因为包装上的孔雀太过简陋,便被市场起了“土鸡沱”的诨名。

不过,土鸡的包装虽土,但用料却是最顶级的,由于成本较高,土鸡沱在刚出厂时的市场价是4800元一件,折合80元一沱,而如今的土鸡沱早已是今非昔比,老福今,班章料,存量小,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它的价格如火箭般猛涨,已迈过10万一沱的门槛,而且还是一茶难求。

豪门茶品背后的疑点与历史

作为样式丰富,均价大几万的中期茶豪门,围绕着大白菜和孔雀系列不仅有光环,也有不少疑点,其中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白菜系列这么火,为什么大益不做了?

第一个原因是大益失去有机认证资格。有机食品是需要每年认证的,而在2006年,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赶在此前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大白菜收尾作,市场上称为“末代白菜”。

第二个原因是三方“白菜”之争。其中何氏兄弟是选料与出资方,而大益则是精加工与出品方,早年双方对“白菜”的归属权未达成共识,直到后来福今和今大福才更侧重于“白菜”茶品的宣传,不过大白菜并不是商标,而是有机认证的标识,因此两家用的都是形似白菜的新商标,而大益则将孔雀系列一直传承了下来。

此外,白菜系列火了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蹭热度的模仿者,有的确实通过了有机认证,但口感一般,有的只是找了个很像有机认证的“白菜标”,标榜“勐海出品”,都不敢注明厂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抢注了“大白菜”商标,狐假虎威地称自己的茶品是大白菜,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笑谈。

只是,市场的喧嚣过后,那些诞生于艰难岁月的定制茶却已再难重现,正可谓白菜孔雀今犹在,不见昔日炒茶匠。一源清井今犹在,不见当年作词人...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