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以茶为伴

找到约442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上犹走上以茶为伴的“致富路”

仲夏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平富乡横坑畲族村村民宅里,一根木杆,在擂钵里细细研磨,混着花生芝麻的香味,撒上金灿灿的炒米,不时飘出阵阵茶香,出锅后的“等伴茶”甘润芳香,清爽可口,醇香的味道让人流连忘返。

平富乡横坑畲族村是上犹县仅有的两个畲族村落之一,具有渊源流长的变迁史,独具风情的民风民俗,村落人民淳朴、热情。喝“等伴茶”是当地人特有传统习俗,而“等伴茶”也成为当地人用来接待客人的传统美食,深受客人的喜爱。


“很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品尝我们的‘等伴茶’,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提到“等伴茶”的横坑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黄春华眼角眉梢都挂着浓浓笑意。“等拌茶”凭借自身深厚的传统基因和美食特色,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来探索舌尖的美味,助推畲族美食在上犹落地生根,散枝开花。

据介绍,“等伴茶”是上犹县擂茶,以新鲜采摘的老茶叶为主要材料,加上适量炸好的花生米、生姜、莲子、时令蔬菜等,再倒入当地的木梓油,于擂钵内捣碎成茶粉之后,倒入锅里烧好的开水中煮,并不断搅拌。快要煮沸时,加入芝麻,然后将兑好凉水的米粉倒入锅内勾芡,最后撒入少许细盐便可起锅食用。“等伴茶”,茶味纯,香气浓,历史悠久,以古朴见奇趣,以保健见奇效,在当地独树一帜、深受青睐。

何为“等伴茶”,根据当地的风俗,新娘子嫁入婆家后,为了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的家庭和环境,都会在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制作这种茶。制作好后,邀请家人及左邻右舍来品尝,尤其是妇女们坐在一起品茶、交流,使新娘尽早融入新的大家庭。所以,这种茶叫做“等伴茶”。

在家中男女老少、左邻右舍利用喝“等伴茶”的机会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向新娘子讲述当地的风俗礼节,将为人处世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毫无保留地传教给新娘子,并给予新娘子和后辈美好的祝愿。新娘子也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融入新的家庭。因此“等伴茶”被赋予了一种教化新人、凝聚人心传承畲族优良文化传统的擂茶。

近年来,上犹县积极开展“等伴茶”制作传帮带活动,努力培养“等伴茶”传承人,通过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观赏“等伴茶”制作表演形式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让上犹畲村“等伴茶”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

此外,该县坚持树立本土特色,开创美食品牌,以发展“等伴茶”为主的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畲族群众走上以茶为伴的“致富路”。

现如今,“等伴茶”不仅是上犹畲村的一道待客佳肴,更是成为畲族群众抹不去的文化记忆。“等伴茶”不仅是一种简单、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同时也是畲族群众对古老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纽带与桥梁。

来源:赣州市上犹县委统战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李慧娟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青茗伴我

各位领导,尊敬的耀悦法师和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青茗,从二十六岁开始,一心事茶十五年。在这座有着三千六百年历史的古城邢台,做着一家小小的“青茗茶庄”。

从青春到不惑,我始终安静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努力把它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遇见茶,是我一生的福报。相信每一位以茶为伴的人,也都有着同感。

还记得第一次捧起那杯茶时的悸动,看着叶子在水中慢慢舒展,我的心也随之氤氲柔软……

我是在大开元寺皈依的,憨师是我的皈依师。还记得皈依仪式的前一晚,我激动得像个即将入学的孩子,仿佛那是一次新生,是崭新的开端。而自己就像是一片茶叶,在历经了阳光和风雨,甚至“蒸炒酵”后,都是为了遇水舍己的一次重生,充满了禅的喜悦。当再次叩拜于佛前,没有我慢,没有诉求,只有全然的放下……

2014年冬天,师父慈悲,让我们在家居士可以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开元寺体验打坐。

这是我第一次进禅堂,原来打坐之前先“跑香”,正在不得要领时,憨师来了,带领大家围着韦驮龛大步快走,甩手阔步,目不斜视,端严整肃,一圈一圈井然有序起来。

当身体舒展开来之后再“行茶”,正需补充些水分和热量,也不至于打坐时昏沉。行茶用的就是普洱熟茶。待人们坐定,每人将手中的粗瓷茶碗递出,由两位居士提壶将茶汤斟满。

还记得那茶汤红酽浓醇,馥郁的老木陈香,与木质结构的禅堂气质浑然天成。热热地喝下一口,茶香充盈,滋味甘润,随着刚刚“跑香”时活动开的气血,运化、发散至全身,使得头脑清醒,思绪安顿。

当我体会着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觉知身体,观想呼吸,慢慢地进入禅坐的状态......于是我想,习茶、行茶的过程,不也正是修正自己的过程吗?从感知一杯茶汤的色香味韵开始,去感知身边一切鲜活的发生,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在喝茶的过程里,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美好的在一起。

在我的茶室里,一直悬挂着净慧长老书写的一幅字——“慈悲喜舍”。我觉得禅修和习茶有着相通的道理,需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需日日践行,时时修持,从修正自己的行为做起……当然,若能有所收获,也要回馈给更多的人。

自2015年起,每年我都会在玉泉禅寺里,与清华大学禅学社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茶文化。这样的过程既对自己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也是一次因茶而生的相遇。有几位同学因为这样的相遇而爱上茶,如今我们仍时时联络,交流与茶相关的问题。

其中有两位同学毕业后去了美国,她们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当地,即便是在国外也依然与茶相伴,渐渐辐射到身边更多的朋友。她们难得回国一趟,第一站总会选择来邢台看我,交流一些行茶手法和茶文化,和我分享有茶的日子。她们告诉我,因为与茶结缘,生活里增添了更多的美好。她们时常能因一杯茶而获得安定,也因为茶而开启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她们心有所栖。为此,我倍感欣慰,让我更加相信一杯茶的力量。

而我也由此开始思考,如何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去做一名中国茶文化的“传道受业解惑”者,去传播,去引领,去积极倡导,让茶文化在更多的年轻人身上发扬光大。

对于授课我慎之又慎,在十五年的习茶经历中,深感“当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我们不知道的就越来越多。”

于是今年我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对茶的所学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开始在两所小学带领孩子们习茶,希望在他们纯净的心田里,种下一颗茶的种子,期待它在适当的时机生根发芽,并希望籍此使得他们爱上其他的传统文化,使之有所传承发扬。

曾听一位多年从事茶文化培训的朋友感概说,每天讲着同样的课程,如此反复,早已疲乏,失去了热情。

这使我时常担忧,担心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状态。可是后来我发现,在每一次的讲课过程中,面对无数清澈而求知的目光,总会令我倍加感动,令我觉得一切付出的值得,会有新的生发。而我也在每次的茶课分享中,获得了感悟与成长,是另一种升华。

当我们生起“一期一会”的珍惜之心,就不会使自己陷入“重复”的困顿里。就如同那句哲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以茶为师,与茶相伴,深得茶的滋养,想要更多的人可以将茶融入自己的生活。在我的生活中,总会因茶结缘,遇见令自己提升,甚至改变人生轨迹的良师和益友。

还记得2008年的秋天,在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的一次活动中,我第一次喝到了“吴启英普洱”,并由此认识了这款茶的制茶师魏晓峰老师。真正的制茶师是文化、阅历、天赋的有机汇融,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相信自己能够达到“人茶合一”的完美境界。魏晓峰老师对茶的认知,对茶的初心,始终深深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他曾这样对我说:“我不敢辜负茶,也不敢辜负自己。每每看到自己做的茶,我知道时光会给我一个最好的答案,唯有好茶给你的力量和温暖,是无与伦比的……”十几年来,我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一步步见证了“吴启英普洱”的成熟与壮大。

我曾先后举办过“观兰集”和“沧海一声笑”两场大型主题茶会,只为分享,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能走近茶,了解茶,爱上茶。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像魏晓峰老师一样,努力在茶的面前做到修为精进,以善为根,以茶为媒。最终的最终,是不辜负了茶的期盼,始终不忘一颗爱茶的初心。

我曾在赵州柏林禅寺的云板声、木鱼声中品一杯茶,也曾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中饮一杯茶,当香茗入口,手中的杯子看似空空时,里面却贮满了看不见的茶香。佛家有言:空即有,有即空;悟到空时,即是有时……

路程漫漫,我时常会停下脚步,回头找寻,找回自己初学时的郑重与生涩;找回某次行茶时,一息的平和与清静;找回看见茶融于水时,心的柔软与慈悲;找回因对坐饮茶之人的陪伴,生起的感恩与温暖。

因果,信仰,舍得……我们都是沧海一栗,甚至只是一片茶叶,要永怀谦卑之心和分享之心,做一世好茶,才是最大的福报。

青茗伴我,茶悦禅心。

临沧春茶季:永德忙肺:以茶为“媒”托起小乡村“振兴梦”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

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茶山一片葱绿

散发着沁人芳香

茶农忙碌的身影若隐若现

灵巧而欢快地劳作

点缀着茶园的烂漫春色

忙肺村世代种茶

以茶为伴以茶为生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忙肺村以“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茶园科学化、生态化、规范化管护,提升茶叶产业附加值,推进茶叶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忙肺古茶镇,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带动全村茶农增收致富。

目前,全村茶叶面积5867亩,其中古茶园面积2850亩,平均树龄已达百年以上。全村全年茶叶产量160吨,产值3540万元,人均纯收入16281元。随着茶叶效益凸显,茶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大大小小近百家茶企在忙肺村安家落户,推动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罗芳薇 杨庆华

来源:今日临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