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以茶为题目

找到约12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人民日报: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包容并蓄的理念。茶,源自中国,流行世界。在众多国际友人看来,它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更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

与茶须臾不离的埃及汉学家哈桑·拉杰布

“喝茶的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

记者黄培昭

“我喜欢喝中国茶,喜欢中国茶文化。茶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须臾不离!”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哈桑·拉杰布开门见山地说。在他看来,茶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1979年,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首次招生,拉杰布成为第一届学生。他回忆说,那时为了学好汉语,他每天都要学习12至15个小时,还要反复练习汉字书写。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拉杰布顺利获得研究生保送资格,并于1986年前往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从此与茶结缘,一直相伴至今。“在学校的中文老师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茶,品尝到了茶的清香,也爱上了这种味道,养成了每天喝茶的习惯。”拉杰布说。

谢海尔·贝诺(右)和同学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上向来访的家人、朋友展示茶艺。受访者供图

颇有缘分的是,拉杰布后又于199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中国戏剧,毕业论文研究的正是中国著名戏剧家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是因为一次偶然机会,同学邀我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看话剧《茶馆》。他告诉我,这部《茶馆》有‘半部中国话剧史’的美誉,理解它能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时至今日,只要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拉杰布就向他们推荐读《茶馆》,有的学生还通过网络观看了这部作品的话剧演绎版本。

“《茶馆》中的历史、风俗、语言、服装,尤其是作为作品背景的茶馆以及中国茶本身,都让大家耳目一新,这一切也为他们更好认识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他回忆说,自己当年为了尽可能吃透老舍笔下的人物、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其作品本身的意蕴,就经常到北京前门和大栅栏一带的茶馆体验生活,品茗啜茶、观察社会、体验民情。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一次次“接地气”探访,也让他对中国茶和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今,作为埃及知名汉学家,拉杰布长期从事中文教学以及中国文化普及和推广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仍能潜下心来深入做研究的秘诀,“正是中国茶!”据他介绍,自己每天的生活始于清晨啜饮一杯清香的中国茶,办公桌上也总要摆上一壶热茶,不时喝上一口。袅袅茶香中,他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和底蕴氤氲开来,自己也倍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工作思路也伴随茶香清晰起来。“喝茶的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我尤其钟爱茉莉花茶。”拉杰布说。

在埃及,像拉杰布这样热爱中国茶的人还有很多。出版发行大量中国优秀图书的希克迈特文化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不仅喜欢品茶,还想更多接触茶的传统制作技巧、冲泡技艺等,以对茶文化等中国文化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青年文学翻译家米拉·艾哈迈德则为中国人以茶会友、以茶待客的文化着迷。她注意到,中国在重要外交场合以茶为礼,中国朋友也喜欢用一壶茶招待好友。“中国茶叶从广阔的绿色茶园经‘长途旅行’前往世界各地,弥漫着独特的芳香,成为热情的中国人与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米拉说。

致力于推广茶文化的意大利学者查立伟

“茶与艺术、文学和美学密切联系”

记者谢亚宏

“我会根据季节和心情决定喝茶的种类。总的来说,春夏常喝绿茶,秋冬更喜欢品足火烘焙的乌龙茶、红茶与黑茶。”伴随一盏清茗,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洲和北非研究学院助理教授查立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他的书房内,紫砂壶等茶具是必备品,与茶有关的书籍也随处可见。

20世纪80年代,查立伟在威尼斯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时,开始对茶这种东方饮品产生浓厚兴趣。90年代,他又到南京大学进修,着力研究明代文人文化与茶史,并以此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及博士论文。“与咖啡等其他世界性饮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茶与艺术、文学和美学密切联系。”查立伟如数家珍地说,早在唐代,中国就出现了以陆羽所著《茶经》为代表的茶文化,明代也有大量茶论著作,与璀璨的建筑、绘画、家具等艺术成就相映成趣。

2005年,查立伟在意大利创办了茶文化协会并一直担任主席职务至今,他本人还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荣誉理事。茶文化协会定期组织讲座、论坛,举行品茗会、茶艺展示等活动。协会宗旨取自明代许次纾《茶疏》中的“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会徽则以半个茶壶和半个茶杯构成茶叶的形状,如太极图阴阳相合的背景寓意着水火交融,体现出对中国哲学的深刻理解。

查立伟认为,在古丝绸之路上,茶叶是重要商品,并在不同文明和传统文化中留下印记。如今,品茶的习惯已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成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他表示,“中国茶在欧洲的传播过程中,威尼斯扮演着重要角色,欧洲第一份提及中国茶的历史文献就来自这里。”目前,越来越多意大利人开始对喝茶和其保健功效产生兴趣,与茶有关的商店和爱好者协会也不断涌现,这让查立伟感到非常开心与欣慰。据他介绍,协会正致力于建立茶学研究与传播的新项目,将在今年秋天正式启动。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查立伟看来,这是肯定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一步,也将对茶文化在世界的推广发挥促进作用。他注意到,中国茶艺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现代中国茶艺融合了各地不同的风格模式,茶叶种类也得到极大丰富,许多30年前只在局部地区流行的茶叶,如今在更广泛地区受到欢迎。”查立伟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增强的民族自信。“未来,我将继续关注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变化,让更多人爱上这一瑰宝。”他说。

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茶园的美国友人桑国亚

“深深感叹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记者李晓宏 陈尚文

“中国茶带给我的一切,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的大堰乡,郁郁葱葱的茶园里,茶农们辛勤采摘的模样,孩子们发出的爽朗笑声,这一切总是回荡在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桑国亚的脑海中。

查立伟在意大利威尼斯自建的茶室内品茶。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中国茶爱好者,桑国亚自2012年因茶与大堰乡结缘后,连续几年都会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并渐渐有了“常回家看看”的亲切感。在土家人的堂屋里,他品尝了当地特色罐罐茶,看到人们在家中取火、烤茶,体验了土家族特有的待客方式。在茶园中,他教授孩子们如何用英语说芽、茶叶、采摘等,希望让更多中国乡村孩子们学好外语,未来能有机会领略世界的精彩。

1991年,还在上大学的桑国亚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成为南京大学的一名留学生。毕业后,他又投身美中教育交流工作,常年往返于两国之间。随着在中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桑国亚对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认识也越来越丰富且深刻。他坦言,中国的茶文化总让他感觉“学而知不足”。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桑国亚开始正式学习茶艺,从福建的武夷山到四川的峨眉山,从江苏无锡到湖北宜昌长阳和五峰,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茶园。

“在福建,每天晚饭后在家中泡上一壶铁观音,成为当地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在广州,茶楼里的茶艺师傅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茶具,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工夫茶;在成都,朋友邀请我去茶馆品尝竹叶青,让我第一次看到杯中茶叶垂直漂浮;在杭州,西湖畔的茶农介绍制茶工艺时,给我普及了‘杀青’‘回甘’等专业术语……这让我深深感叹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桑国亚说,他在旅途中收获的不仅有茶相关知识的养分,还有热情好客的中国朋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如今,对茶的热爱让桑国亚开始更多向他人传授中国的茶文化。“天普大学孔子学院是我们学校的中文教学中心,我也会在那里授课。来上课的人里,有人对茶本身很感兴趣,比如红茶、绿茶、乌龙茶有什么区别,怎么泡、怎么喝等;有人喜欢品酒,也想体验一下茶的别样滋味;还有人因为知道喝茶有利于健康,而产生了了解茶的愿望。”桑国亚说。此外,他也时常会去心理咨询机构做讲座,探讨喝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天普大学法学院开设了一家品茶俱乐部。

“为了打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我会让大家围坐一圈泡茶品茗,边喝茶边聊天,比如学这个课有什么难度,或学这个专业会不会有找不到工作的压力等。”桑国亚发现,喝茶的氛围能让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变得不那么有压迫感,“喝茶能让人直面心灵,不仅对皮肤、胃、心血管等人体器官都有好处,还对舒缓心理压力也有帮助。”

每当桑国亚陷入烦恼的时候,他就会深呼吸,然后泡一杯茶,“需要提神选绿茶,需要暖胃选红茶。在泡铁观音茶时,还会忆起与福建安溪茶农的欢快对话。”在完成净手、烫器、请茶、洗茶、泡茶、闻香、品茗等一系列流程后,桑国亚的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放松。“茶的艺术,远远比茶叶本身更加富有内涵。我想把茶的奥妙分享给更多的人。”他说。

从喝茶爱上中国文化的巴基斯坦学生贝诺

“中国茶香正以新的方式走向世界”

记者程是颉

“这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品茶方式,茶汤清香四溢,品尝时先觉微苦后显甘甜。”身穿中式红色斜襟罩衫,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三年级学生谢海尔·贝诺在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上,与同学们为来访的父母和朋友们奉上一杯中国茶,以中国式的礼仪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这是贝诺第一次向父母敬茶,她一边烫壶、泡茶、分杯,一边与父母分享品茶经验。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茶注重礼仪和情谊,向父母敬茶意味着传承和回馈。“小时候在家里,总是母亲为我们煮茶。如今我很高兴自己能用另一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我的爱与感谢。”她说。

在巴基斯坦,喝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贝诺一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家人每天早晨都会喝茶,周末有人来作客时,大家也会坐在一起喝茶闲聊。”贝诺说,茶是巴基斯坦国徽上绘出的四种特色农作物之一,据考早在16世纪就已从中国引入种植,人们也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在乌尔都语中,“茶”的读音也与汉语几乎一致,可见渊源之深。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中国专家曾帮助考察并建立了巴基斯坦国家茶叶研究站,后来又发展为巴基斯坦国家茶叶与高价值作物研究所,向全国所有适合种茶地区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成为一段佳话。

据贝诺介绍,巴基斯坦的喝茶方式与中国差别很大。在旁遮普省,人们通常用深度发酵的红茶作底,加牛奶和白糖烹煮,再配上一块点心,茶香与奶香混合成一片甜香。在北部地区,人们则会选用未发酵的茶叶,糖奶之外还要加入少许小苏打,让奶茶呈现出好看的粉红色。这些配料丰富的奶茶品尝起来口感油润,给人带来欣喜和满足感。“中国茶的原料极简,但制茶、饮茶又藏有许多细节,饱含着深厚的底蕴。”贝诺说,中国茶的“功夫”都下在泡茶之前,从种植到采摘、炒制等,每一个步骤都有许多巧思。不同制茶工艺与节气的关联、不同水源对茶叶口感的影响都让她印象深刻。

“中国的茶文化是人与自然相联结的方式。”贝诺发现,中国茶的滋味十分丰富,人们饮茶更注重品味茶汤入口后的长久体验,分辨茶叶生长过程中最细微的差别。“中国茶展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最真实的本味,品尝中国茶是氛围宁静的个性化体验。”她说,自己习惯在独处时泡一杯中国茶,伴着茶香阅读、写作、冥想,感受茶汤初入口的苦味与漫长的回甘。在与好友聚会时,贝诺有时也会推荐共饮中国茶。配合几首舒缓平和的中国传统音乐,聊天变得更悠闲惬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我越学习研究,越能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贝诺说,从爱上喝中国茶开始,自己对中国文化越来越充满兴趣。中国悠久的历史以深刻而绵长的方式,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印记,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独一无二的组成部分。她认为,如今,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跨越千年,中国茶香正以新的方式走向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杭州市龙坞茶镇:品千年古镇茶韵 赏淳朴山西古建

杭州的龙井茶天下闻名,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茶资源、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还有一个以茶闻名的特色小镇,这就是距离浙江省杭州市区约15公里的龙坞茶镇。

龙坞茶镇有“万担茶乡”、“千年古镇”美誉,拥有茶园14000亩,不仅是浙江省唯一的茶文化特色小镇,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最大的茶叶之乡。小镇环境优雅、有山有水,一座座茶山鳞次栉比、满目葱绿,一派自然田园风光。茶叶成熟的季节里,空气中满满的茶叶清香,采茶女们穿梭忙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朝涉外桐坞,暂与世人疏。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这就是诗仙李白笔下风景优美的龙坞茶镇。

龙坞茶镇是传统西湖龙井茶产区,种植茶叶已有1200年历史。龙坞茶镇茶文化气息浓郁,这里不仅有成片的茶山、茶园,还有各种与茶有关的特色餐饮、旅游及商业项目。龙坞茶镇建设有茶镇客厅、国际茶道园,茶主题文化园等,还有杭州首条标准山地自行车骑行赛道,游客在这里除了能徜徉山水,还有机会体验到采茶、炒茶等茶文化活动。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也位于龙坞茶镇,这里正在成为西溪湿地之后杭州另一张“金名片”。

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属于您的慢生活,不管是商务还是旅行游客,当他们来到“万担茶乡”时,这里别具一格的茶文化特色酒店都会让他们停留驻足、流连忘返。而在这里,你又能遇到一座意想不到的建筑,仿佛时光交错。一座充满山西古建韵味,一砖一瓦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不乏现代的舒适与精致的酒店让您有了穿越感。在这样的酒店里品一杯西湖香茗,欣赏古建的大气与厚重,身心得以彻底放松,还能有缘遇见别处无法得见的地道茶文化,让您感动久久。

当然在这里你还能遇到彻底的山西特色窑洞民居,这里的窑洞客房从外观到内部布置都严格按照窑洞布局来设计,做到原汁原味、保留精华。外观古色古香、淳朴粗犷,室内温馨简洁、不落俗套。想象一下您一会在江南的茶园品茗论道,一会又在北方的窑洞门前喝茶交友,都不知道自己身居何方,心安何地?

杭州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经济中心,每年都会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及商务人士慕名前往。来杭州就一定要来龙坞品茶,而以“茶”为题目做出一篇精致文章的特色酒店,这里的神秘正在等待您来探究。(文:孙迎田 龙坞茶镇供图)

注:内容来源人民资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胡克夫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作点评发言

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各位演讲人的发言顺利结束,总的评价,演讲水平非常高,内容非常丰富和精彩。在大开元寺所作的这次讲坛,是大圆满。

以下对各位的演讲作评语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刘瑶老师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阐释,让我们体悟到,无须再纠结所谓的“茶与禅”或“禅与茶”之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当茶与禅和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可离之,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也就开始缔结圆融自在的智慧之果。刘老师的茶生活和看似极为平淡日复一日的茶艺课,却让她从中收获“茶缘”,喜得禅悦;她以茶德和茶友的相知相交,亦欣然妙得禅趣。刘老师恪守“人品即品茶,品茶即品人”的禅茶修行之法,明了禅茶之境贵在以身体验,一心体悟,习茶可让人优雅、从容——奉献人生,习禅可让人自在、自信——觉悟人生。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真实而明智,微言而大义。如是,遵循净慧大德生活禅“保持一颗平常心”之本原,还原茶生活“一杯平等茶”之本真,言行合一,始得正觉。

项春霞会长的《茶心丰盈·喜悦如莲》演讲,令人感怀。她是以回眸漫漫心路历程来解读自己是怎样融入禅意人生,怎样定格茶境人生的。于我而言,当年也是在三剑茶艺馆始知邢台茶艺颇有禅心禅风之所在。项老师创办三剑茶艺馆,源于茶而出于茶,也因此而成为河北茶界“禅茶一味”的先行者、践行者。净慧老和尚曾几次莅临三剑茶艺馆,特别是净慧老和尚在三剑茶艺馆与舒曼老师等品茶论禅,首次提出中国禅茶精神为“正、清、和、雅”,三剑茶艺馆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禅茶精神的诞生地。我想,今后书写当代中国禅茶文化史时,项老师的独特贡献必定与净慧老和尚、舒曼老师一起载入史册。我于2011年曾在湖北随州面见净慧老和尚,同祭炎帝。当时,年事已高的老和尚忙于五祖寺诸事宜,仍风尘仆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项老师从喜欢一杯茶开始,开启了一段属于她定慧定性的禅茶人生:喜悦如莲以为道,茶心丰盈即是禅。如是,习行净慧大德的“正、清、和、雅”禅茶精神,知行合一,方得莲心。

赵泽佳老师《我的生活茶里的生活禅》演讲告诉我们,她的生活茶与生活禅皆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愿终其一生而爱茶,愿尽一生之力而行禅。其爱茶过程,由自我觉知而达至自我提升;其行禅过程,由逐渐精进而走向虔诚,可谓是禅茶合一的不二践行者。她所谈的“顿悟”体验,直抵禅境之本界,即“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实则,禅茶之奥之妙,万化归一,不在于外形之有无,而在于内心之满足与充盈。赵老师自觉以茶修行,自明以茶养慧;自觉以觉悟人生,自明以奉献人生!如是,践行净慧老和尚生活禅“考验自己的定力”之要义,行其所言,始于本心,修之远矣!

孙丽丽老师以净慧老和尚的“好好泡茶就是修禅”作为演讲题目,与大家分享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正可谓其意深远,返璞而归真。她在三字禅茶院有幸习闻净慧老和尚关于“生活禅”之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以及“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精神,聆听老和尚的开示:“好好泡茶就是修禅”。正可谓,师传有道,学之以恒。因而,有慧根福报的孙老师喜欢在茶的世界安心独处,还将自己的“茶空间”定位在茶文化培训和推广。她的茶世界、禅人生,可谓心有善念,明志于和谐社会。如是,净慧大德法示“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大道之行,万法归一,善及天下。

夏国玲老师的《行茶者“三学”》,从哲学视角和个人参悟、习行的经历,化用佛门“戒、定、慧”三学,将“茶、禅、生活”定之为新三学,其意在醍醐灌顶,奋发自励。其事茶,视如自律禅修;其行茶,是为了自觉追随茶世界之美而淡然的境界;其为茶人,立志尽一己绵薄之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其向禅,问道净慧长老,始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发自“公益心”。由此,夏老师践行生活禅,献身公益事业,大爱在人间。她向世人证明,无论是茶人之生活抑或是禅者之修行,回报社会,造福社会,这才是禅茶文化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是,将净慧大德所提倡的“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的生活禅理念发扬光大,当为茶人禅修的立身、立命、立德之本,广施善德,远行天下。

李慧娟老师的《青茗伴我》演讲,完完全全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邢台所上演的一部当代茶人自我励志史——无论是茶者的人生,还是禅者的人生,都会有青春的悸动,都会有信仰的皈依。李老师习茶或禅坐,均深刻体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天地交融之感,而且时时以净慧长老所书“慈悲喜舍”作为禅修和习茶一理相通的观照,自觉融入生活之中,日日践行,时时修持。同时,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做中国茶文化的“传道”者,积极倡导和推动茶文化发扬光大,先后举办“观兰集”、“沧海一声笑”大型主题茶会,始终不忘胸怀一颗爱茶的初心,可喜可贺!茶世界的平和与清净,禅世界的信仰与舍得,赋予她永怀谦卑之心和分享之心,大爱无疆,大音无声。如是,把净慧大德生活禅所提倡的“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广而布之,点亮光明世界的每一枚烛光,普度人间。

刘东亮老师的演讲题目是《难忘这碗赵州茶》,其言质而意深,可谓直指禅茶文化的根底之所在。生活禅和茶生活对于刘老师而言,其影响是无以言表的。他在赵州柏林禅寺夏令营受惠于寺院方丈净慧长老的指点,习读《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习生活禅与茶,由此而痴迷禅茶文化。可以说,刘老师是在净慧长老的指引下爱上生活禅和赵州茶的,他对“赵州茶”的体察重在精神层面,多从佛学知识体系阐发己见。他在演讲中所谈的佛教,有独到体会。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赵州茶让他升菩提心,在感念感恩净慧老和尚的同时,自行实践生活禅。如是,净慧老和尚说:“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茶与禅在人间。

张金牛老师的《茶生活中的三种美学观》,颇见学识和研究功力,开一代之新风。张老师生于茶乡,痴迷于茶,对茶有独到的认知和体验,其开创的茶生活三种美学自我体验模式,一曰“物哀”,二曰“风雅”,三曰“禅意”,系从物与心的关系出发而立论的。限于篇幅和演讲场合,张老师对茶生活的三种美学观之论述无法展开来讲,但其内在逻辑大致可循,可以说是以中国古典美学为立论基础。然其感悟致思多于析辨之言,而且当下的美学研究著述须以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古典美学、当代中国美学、世界当代美学以及未来美学为视角,综而论之,方可成一家之说。好在张老师对物哀、风雅、禅意这三种茶美学生活方式的理解已融入其工作和茶生活之中,并形成以普及茶文化为主的“无显茶课堂六讲”。其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是,净慧老和尚言:“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中华茶学之美,博大而精深,返观内照,切己体察,方可成一家之学说。

赵玉光老师的《缘起性空》演讲,实则是谈自己和茶生活与生活禅之结缘的过程。他因喝茶而意外地调理好身体,从此结缘洒脱无碍的茶生活,也由此开始介入茶行业,建成太行茶仓,可谓改写了中国北方以茶仓屯茶之历史。太行茶仓的管理理念,一为筑基文化根,一为奠基产业根,为此而举办“吃茶节”,创办茶叶合作社和茶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和申报发明专利,并根据茶农的需要提出建设标准仓储场所,为茶农免费存储茶叶。正可谓是自觉践行生活禅之要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也以此而“缘起性空”,立志有为于社会。如是,净慧大德生活禅提倡:“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生活禅与茶生活,是一体两面,茶的世界处处结善缘,禅的世界处处结善果。

在此,我郑重提议,请大家起立,以最热烈地掌声衷心感谢为河北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舒曼老师!

找到约11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