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东十大茶乡

找到约14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江门开平:打造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走进江门开平,万亩茶园层层叠叠围绕山间,此起彼伏的绿意勾勒出一幅自然的山水画。开平产茶制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在天露山种茶,明清时期天露山脉茶叶生产达到高峰。

细数开平市的茶产业发展,大沙镇功不可没。目前全镇种茶面积近3.5万亩,涉茶企业28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是开平市茶叶种植面积最大、品牌最多、产业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乡镇。出产的大沙茶,近年来更是名声鹊起,已然成为了粤茶的后起之秀。

8月20-21日,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暨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将在江门举行。届时,开平大沙茶将作为五邑茶代表之一亮相大会现场,与市民游客一同分享这份悠悠茶香。


天赋灵地,打造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大沙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是开平市唯一限制工业、保持原生态的乡镇,辖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森林覆盖面积达65.48%,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城市天然氧吧,也是山水茶乡。在这片适宜茶树生长的净土,天露山连绵起伏,山高雾浓,土壤肥沃,至今仍留存着1000多棵珍贵古茶树群。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将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纯绿色、无公害等特质赋予了大沙茶,也让大沙镇成为了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有机茶产业基地。

2022年6月,开平市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大沙镇为核心乡镇,打响开平大沙茶区域公用品牌。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加速发展开平大沙茶产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禅茶一味,探寻大沙茶历史起源

大沙种茶历史悠久,据考究,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禅宗六祖惠能年轻时也一直在天露仙源茶园一带砍柴植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而“开悟”,可谓“禅茶一味”。

受禅宗传道影响,茶道随佛学在天露山一带广为流传。大沙天露山脉处于东西古驿道的南线枢纽,为古时大批僧人来往于广州与云南洱海的必经之地。岱山寺和露山寺(遗址在开平大沙镇内,为僧人定慧在天露山上建造)是当时僧人的宿驿,一位高僧在上山静修时发现天露山气候条件优越,遂从云南带回茶种,在天露山植茶。

大沙自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居住在大沙的先民开荒拓土,广植茶树,茶叶种植与加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天露山脉天堂坪一带茶叶交易兴旺,也曾形成规模较大的山顶流通市集。

名声鹊起,做大做强特色生态茶产业

2015年,大沙镇成功获评“广东十大茶乡”,大沙茶天露仙源品牌茶叶获评“最具岭南韵味养生名茶”。一时间,大沙茶声名大噪,茶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种茶制茶的行列,极大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随后,大沙茶继续在茶叶评比活动中崭露头角。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2019年“粤茶杯”评选活动中荣获“两金一银”;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录。


近年来,大沙镇坚持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全域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生产与品牌建设并举,建立产学研教育基地,促进茶叶品种改良,提升茶叶栽培管理及加工工艺水平,打造高端茶叶品牌,做大做强生态特色茶产业。

侨乡侨情,以旅带茶走融合发展路

大沙茶的振兴之路实则源自2004年。彼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到大沙天露山考察,决定在岗坪村选取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

如今大沙茶焕然一新,大沙镇借助开平侨乡优势和大湾区发展机遇,以建设开平市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全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生态转化、农旅惠民的“两山”转化路径,以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其中,大沙里·欢茶谷位于群联村委会大沙林场,总投资约8亿元,总面积约5000亩,主要划分为茶园景观区、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区、水果种植区、生态林风景区、特色体验区等五大园区,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养生、度假的茶主题旅游综合体。

【记者】伍咏言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东 小叶子长成大产业 韶关曲江区做好“茶”字富农文章

又到一年春茶采摘时,清明节前夕,记者在韶关曲江区罗坑镇猴采红茶园基地看到,隐忍一冬的茶叶泛出新绿,一棵棵茶树吐露新芽。绿色茶山间,背着竹篓的采茶工人们正娴熟地轻捻茶树上刚刚冒出的嫩芽,不一会儿,竹篓便装满一大半。

据了解,近年来,曲江不断壮大茶产业,做好“茶”字富农文章。目前该区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总产值超过1亿元,小小的茶叶成为了山区农民实现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该区罗坑镇,就有1.2万亩茶园,全镇4000多人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管理、销售等,年产干毛茶260吨,年产值9000多万元。

激活茶品牌打造茶叶专业镇

森林浩瀚、云雾缭绕,这是罗坑茶的生长环境;3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成片千年古茶树,形成了罗坑镇古老的“原生态高山茶区”。

罗坑茶真正声名远播始于2014年,这一年,曲江区在罗坑镇举办了首届“广东·韶关曲江(罗坑)茶文化节”,以茶为媒,以茶联谊,观表演、品茗茶,共享茶文化节盛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罗坑茶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次年,“寻找广东十大茶乡”系列评选活动出炉,罗坑镇获“广东十大茶乡”称号,“猴采红”牌原生态高山红茶等荣获“广东十大名茶”称号。从此,罗坑镇站在了广东好茶的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曲江已经实现绿茶、红茶兼具,茶叶种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建设稳步加强,涌现出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创响了“雪花岩”“猴采红”“天井红”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一片小小的茶叶,带活了一方山水。

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走进曲江区樟市镇芦溪瑶族村各村小组,放眼望去,看得见的地方是茶,看不见的地方还是茶。

小小的茶叶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盼。近年来,曲江区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发展模式,把党支部镶嵌在产业链上,努力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

“村里发展茶产业,我也试着种了2亩,没想到卖得这么好,两个月就收入了2万多元。”芦溪村中洞村小组一茶农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到茶厂工作。“以前以种植农作物为生,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到茶厂工作,有钱赚、离家近,我感到很幸福。”村民纷纷表示。同时,通过吸引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建立产业基地,曲江区形成了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多个农民合作社和村民共同发展的“抱团式”发展格局。

因茶而乐,因茶而富,曲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曲江茶农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绿色银行”的幸福。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欧阳志强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品牌+营销 双轮驱动广东茶产业发展

广东人的生活自古以来就与茶密不可分,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和饮茶爱茶的文化氛围共同造就了这片茶产业扎根的沃土。广东不仅是中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更是全国第一茶叶消费、流通大省。


本次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立足深圳这一重要茶叶销区,充分联动、整合了茶产业全产业链资源,为企业提供拓展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平台。为助力全省茶产业延伸发展,进一步推动茶类“粤字号”品牌打造,省农业农村厅特组织来自全省7个主要产茶地市的13家茶企参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外经农合中心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学习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为民解忧办实事”为工作目标,在本次深圳茶博会现场举办了“云山珠水粤茶飘香”广东好茶推介活动,并邀请了重量级专业采购商莅临现场,为参展企业牵线搭桥。

本次活动立足创新,精心策划了广东好茶新品发布show,以新颖的活动形式发布并推介粤茶新品、优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客商驻足观看。伴随主持人的解说词,一件件粤茶新品一一登台亮相,向与会采购商全方位展示自身的特质,令人印象深刻。


在开展首日,参展企业便收获颇丰。在我中心有关负责同志的沟通协调下,来自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的参展企业与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国以及国内的十家茶叶经销商成功举行了盛大的现场签约仪式,签订了数额高达三千万元的大额采购协议,协议采购量八万余斤。

柏塘镇是惠州市博罗茶叶最具代表性的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被评为广东“十大茶乡”,柏塘山茶品质优异,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字号殊荣。但在过去,柏塘山茶还只是一颗隐藏在大湾区腹地的明珠,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为使柏塘山茶真正走进广阔的大众市场,柏塘县持续推动品牌建设,为讲好品牌故事,镇委、镇政府邀请专业团队进行品牌打造,依托品种稀有的小叶种紫芽茶,以自然富硒为优势“卖点”,成功打造了“粤柏富”等粤字号品牌,充分发挥了品牌效应。为开拓市场,当地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积极参与全国各大展会进行产品推广。多管齐下,多方协力,为柏塘山茶成功打开了全新的市场。

来自江门开平市大沙镇的大沙茶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纯绿色、无公害”的特色,颇受消费者喜爱。作为知名侨乡,大沙茶也是许多侨胞回忆中的家乡味道,沿着侨胞的足迹,大沙茶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

开平市重视茶产业发展及品牌建设,打造以大沙镇产区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成功培育了“大沙里”“天露仙源”“大沙红”“岗坪茶”“尚源红”“侨乡茗茶”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在各类竞赛评比中屡获殊荣。品牌建设成果提升了品牌价值,带来的品牌效应为大沙茶开拓了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广东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省农业农村厅深耕“粤字号”品牌培育及广东特色优势农业品牌推广,已培育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其中茶类区域品牌3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289个,以品牌拓市场、促发展、增效益,广东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来源:省外经农合中心

作者:万方芳

摄影:南方农村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