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东黑茶市场

找到约77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湘粤携手助推湘品出湘——广东省湖南商会与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12月10日下午,在广州举办的广东省湖南商会年会暨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推介会上,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与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携手助推“湘品出湘”,为安化黑茶乡村振兴,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作出新贡献。

(大会现场)

广东省湖南商会成立于2005年9月,是以广东湘籍企业家为主体发起设立的民间社团法人。多年来,广东省湖南商会在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和湖南省工商联的正确指导下,以“团结湘商、宣传湘商、服务湘商、发展湘商”为共同宗旨,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促进粤湘两地文化交流、推动粤湘两地经济发展、加强粤湘人民情感沟通,为家乡湖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对于安化黑茶转型升级、“北上南下”给与了鼎力支持,每场茶博会、茶事活动、品牌推介、考察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中都有他们热心的身影,帮助安化黑茶打开市场,提升影响力,为安化黑茶的发展献计献策。

(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与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与安化黑茶渊源已久。1940年安化第一批黑砖茶经广东出口海运,突破日寇封锁,打开了安化黑茶产业化发展道路。1979年深圳改革开放,老茶走港澳,广州是桥梁。2000年第一届广州茶博会,开启安化黑茶的世界之窗。2006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战略提上日程,企业自主闯市场,广州是第一站。如今,安化黑茶在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越来越受广东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人们健康财富新宠。

(活动现场)

此次战略合作,是安化黑茶进一步扎根广东,拓展市场,“湘品出湘”的重要举措。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代表协会和公司感谢商会及在粤湘商精英人士长期以来对安化黑茶、对白沙溪品牌的支持与厚爱。希望在粤湘商朋友能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推广宣传安化黑茶,助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

(活动集锦)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陈乐田表示,将发挥商会整体优势,做好湘粤两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工作,积极为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家乡招商引资献计献策,加大对家乡投资兴业的规模和力度,为落实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茶叶成茶业,青山变金山 : 广东三农这十年

清晨。潮州凤凰山上,采茶工搭梯爬树采摘古树新芽;500公里外的广州,老广们在茶楼里对着一盅两件慢慢叹。傍晚。梅州梅江区万亩茶园里,茶农打开水肥一体化系统开关即可为茶树“解渴止饿”;“茶叶华尔街”芳村市场内,一箱箱茶叶正被运往全国各地。

自南朝梁武帝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沿山种茶,广东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片小小的叶子,是生活也是生计,饱含着广东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镌刻着广东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这片热土上,一棵茶苗茁壮成长,一个产业葳蕤蓬勃,一方百姓致富奔康。

摄影:郑婉英

十年间,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从62.76万亩发展到133.9万亩,总产量由6.31万吨增长到13.95万吨,干毛茶产值自19亿元跃升到156.8亿元。

十年间,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作为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书写了一段茶香浸润的历史篇章。

十年间,广东无数科研工作者、上千万茶叶从业者、数以万计的涉茶主体锐意进取、只争朝夕,擘画了一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蓝图。

政策红利小茶叶撬动大产业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广东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潮州工夫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广东把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期盼嘱托转化成感恩知恩报恩的实际行动,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推动广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厚底蕴,构筑了广东茶产业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第一大茶叶流通消费大省的广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茶产业联盟,围绕“生态、特色、高效”的发展理念,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弘扬岭南茶文化,做强做优广东茶产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广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率先提出“打造100个生态茶园”,广东成为首个制定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的省份。目前,共有122家企业先后创建和通过生态茶园认定,覆盖主要茶区,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20万亩。

发展现代茶业,要导入高水平要素资源,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要突出集群化、延长产业链。广东把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建了16个省级茶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4.6%。

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优化集群布局,巩固优势提升质量,扶持优势茶品种发展,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加快打造广东优质名茶品牌。

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


潮州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印发《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大力实施“品牌化、生态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五大发展策略,22.5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带来了64亿元的初制茶产值,并将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美丽茶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殊荣收入囊中。

清远英德则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将英德红茶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茶罐子”。为此,他们探索出一条引导茶企走全产业链发展的道路,形成龙头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种植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发挥出产业化“协作”的力量。2022年,英德红茶以37.18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百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茶叶主产区潮州、梅州、清远、河源四市茶树种植面积占全省63.8%,集群化发展显著;六大茶类齐全,区域特色鲜明,30个茶类区域品牌带来产值超过340亿元;35个省级茶叶类专业镇、256个专业村,带动农户10万余人;产业链不断延伸,创新柑茶风靡全国、茶旅融合不断升级,新式茶饮异军突起、7.2万余家企业约占全国19%。

十年间,从粤东到粤西,从粤北到珠三角,一座座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无形之手小茶叶形成大市场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市看广东。

位于广州荔湾的芳村茶叶市场内,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特种茶……各类茶叶鳞次栉比铺陈展现,依托千年商都的沉淀与枢纽流量,天南海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于此。

“目前,芳村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商铺最集中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是全国茶产业、茶经济的风向标。”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黎明表示。

23个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批发市场内经营主体2859家,商户1.2万家,普洱茶交易量占全国80%,批量的茶叶交易以规模聚势赋能,再由渠道向外扩散辐射。


随着行业日趋成熟,新业态层出不穷,广东茶叶市场开始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转变。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东标准”正在形成;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开始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展示、体验、研学,更多茶叶消费场景纷纷出现;升级转型,线上销售快速发展,2020年广东区域公用品牌茶叶电商销售量2.12万吨,同比增长89%。

这边厢,一个全新的国际茶叶市场正在悄然蝶变。那边厢,广东把平台搭到产区去,把市场拉到产区去,把茶商带到产区去。2018年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茶叶主产市人民政府,每年举办一场茶叶产业标志性活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广东好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示范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产销对接为重点,打造广东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


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的带动下,广东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鹤山红茶文化节、丰顺高山茶文化节、仁化白毛茶开采节……精彩纷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带动产销两旺,擦亮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走进茶产区,落子广东潮州,向世界展示潮州工夫茶的“和、敬、精、乐”;广东牵头启动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谱写中国斗茶赛事新篇章。

茶叶消费以2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消费量占全国1/10;茶叶流通全国第一,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1/5,广州芳村交易额达13亿元/年;茶叶收藏量全国第一,仅东莞一地藏茶量就有50万吨;茶博会数量全国第一,仅珠三角每年便有20多场……广东用一个个耀眼的数据写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生动注脚。

增收致富小茶叶写出大文章

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是关键。广东茶产业发展始终以保障茶农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韶关市翁源县铁龙镇龙化村老焦坑村小组组长、石壁茶种植户赵电古通过种植石壁茶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今年我的茶叶收成700斤左右,纯收入就有25万元。全村的茶叶收成3000多斤,集体收入预计可达100多万元。”他高兴地说。

梅州市大埔县,当地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订单农业、安排就业、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赖法卫介绍:“仅我们一家就带动周边农户3260户,户均年增收11000元。”


潮州市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让茶农实实在在受益。来自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潮州市申请使用“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有84家,获保护的产品年总产值达30亿元,较保护前增长445%,受惠农户达37500户,农民年平均收入达28600元,较获保护前的16500元增长了73.3%。

“靠山种茶,盖起了‘茶叶楼’,开起了‘茶叶车’。”“以前骑着单车去卖茶,现在人家开着汽车上门来买茶。”“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红火。”……回望这十年,茶企茶农的感受最直观,他们用最淳朴的话语表达最纯粹的喜悦,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生动现实。

产业发展带动茶农走上了致富道路,这其中离不开科技的强大助力。清远市英德市英九庄园内,中央智能茶厂实现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解决传统制茶工艺的“痛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共同选育出丹霞1号、丹霞2号两个品种,通过大规模推广种植,让千年仁化白毛茶重振雄风;单丛茶古茶树资源保护栽培技术方案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保驾护航,促进单丛茶市场规范。


“茶产业厚植于科技的沃土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科技为茶产业等更多特色产业赋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唐劲驰表示。

在广东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特派员这一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也切实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少群及其团队分别在粤东西北建立了10个茶叶产业示范点。“在三轮扶贫工作中,团队共完成培训25期,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建立茶叶示范园2万亩,标准茶叶加工厂20个,整合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98个,辐射推广茶叶种植面积9.67万亩,带动全省近3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刘少群细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线服务中,科技特派员培养出了一批“茶秀才”,带出了一支既懂技能又能留下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发轫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的珠江,流经六省穿越五岭最终汇入南海,奔腾而来浩荡而去,造就了这片南粤大地开拓与创新的精神,赋予了广东人开放与包容的品格。

这里的人们,既把“得闲饮茶”“有闲来食茶”挂在嘴边乐享生活,也为着茶产业发展闻鸡起舞、日夜兼程。


摄影:陈卫东

十年间,广东造就了一个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的优势产业,美了环境、旺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茶,这枚源自古老东方的神奇树叶凝结了千百年文化精粹,将以前所未有的绚丽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茶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携手开辟广东茶产业的繁荣盛景,奋力推动广东茶产业创造新的辉煌。

【记者】林佳

【来源】南方农村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深度】西北老黑茶商的转型迫在眉睫——以2020年的几组数据分析

庚子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场加速洗牌,优胜劣汰是铁的法则,个体商人如此,公司团体亦如此,时代在变,唯适者生存。

用“惊心动魄”和“全面决战”来形容西北的老黑茶界,一点也不过分。十多年来,西北就像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不停地出卖矿产、出卖廉价劳动力那样,一直向沿海发达地区无比廉价地运送优质的老黑茶,不能说“崽卖爷田心不疼”,只能说底子太薄太穷了,眼界眼光也差一大截,只能被南方人割韭菜。十年前,我步入老茶行业时,深感无比痛心。经过十年的学习、发展,从一个门外汉变为一个小有名气的黑茶“老砖家”。

2018-2019年,笔者不断综合各方情报,经常分析西北老黑茶局势,初步判断西北老黑茶将在两三年、最多五年内终结,也就是在西北大地上,基本收不上一块2000年以前的老黑茶。今天看,这个判断也是完全正确的。

前天立春,意味着进入辛丑年了,昨天、今天都是小年,抽空对庚子年的西北老黑茶市场略作小结。为避免空洞,以数据说话。

第一,西北老茶货郎人数锐减。


2018年,帮助我收购老黑茶的货郎,青海最多,120多人;甘肃,仅武威、临夏、甘南地区有40多人;内蒙古,仅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盟地区有30多人;新疆,有20多人;四川,仅甘孜和阿坝地区有60多人;宁夏,有5 人;西藏,有6 人。现在,与我经常联系的不到20人,两年时间从200人下跌到了20人,想想都可怕,城市乡村不论到哪都无老茶可收,他们早已转行,打工的打工,养牛的养牛。


第二,西宁茶商流动资金大降。


2015年下半年,仅互助县吴朝贤父子俩,我付给的老茶款有120多万元,今年全年勉强五千元。行情好、愿意卖货的那些年,收与支都过千万。今年一年,不愿出卖好货,也收不上货,收支相加不到三百万。


第三,茶商行车公里数大降。


2017年,我的小车跑了8万公里,徒弟小田跑得更多,12万公里。今年我的小车跑了不到2万公里,老田与小田合计跑了约10万公里。大通县、海晏县、祁连县等以往隔三差五去的地方,今年一次都没去过。内蒙古阿拉善盟,前年去年均跑了8趟,今年只有2趟。


第四,老黑茶收购价快速上扬。


受南方资金涌入、西北资源枯竭等因素的影响,普见老黑茶收购价同比2017年上涨一倍多,比去年上涨百分之四十多,80年代益阳茯茶2017年为1200元左右,现为2300元左右。稀缺、优质老黑茶上涨幅度更大,70年代白沙溪花砖2017年收购价为6000元以上,现为17000元以上,2010年时约为三五百元。年初,云南下关仙鹤收价每斤3000元,现在低于4500元就收不上了,如果没有广东人对“下关”两字的排斥,市场表现会更好,零售价早就应该过万了。


第五,假茶充斥各地泛滥成灾。


生意人眼中的西北,已无净土,我是这样看的。假茶多了,十年前的忻州系假茶,充斥着城市内古玩城、农村百姓的家里。价值几千、几万元的文革假茶,在一些老茶人的手上击鼓传花,四处寻找傻大头。西宁石头城古玩城,几无真老茶,有低仿假茶200多块,夏天来旅游者中弹的不在少数。贵德县、互助县制作假茶的有五六位,广东茶商前后被骗了几百万。

第六,优质老黑茶很容易变现。徒弟老田长我两岁,他在同德县做了30年的红珊瑚、黄金生意,仅有的50万积蓄在投资海西州黑枸杞中赔了个精光。2017年,叔侄俩借钱跟着我搞老茶。今夏老田给大儿子娶了媳妇,上周又给他全款买了一套房。如论今年卖茶的纯利润,超过200万了。家里还存下了300多万的老黑茶,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再给二儿子上大学、娶媳妇、买套房,仍是没有压力的,小菜一碟呀。

9月份,西宁(西北)首场老黑茶拍卖会的举办,全国影响深远,金额区区十多万,却激活了一池春水。调整了老茶人的思路,推进了茶商、货郎各色人等的工作力度,提高了老茶收购的价格和难度,加快了老黑茶消失的进程。

现实无可辩驳地说明:西北城乡基本无老黑茶可收了;少量老茶可以通过快递邮寄,开车去拉很不划算,相距50公里的互助县,今年发我处西宁快递3次,这在去年都是不可想象的;老茶商以卖库存为主,收的速度赶不上卖的速度;多留点心,从长计议,卖老茶还是先从低端开刀的好。

老黑茶早晚要卖,早两年晚两年而已,卖光的那天就是失业的开端,怎么办?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新老黑茶结合的路子,实现从四处收货、八方卖货的行商向立足青海、开店经营的坐商转变,利用自身优劣,把湖南优质新黑茶推荐给广大群众,让青海人喝上健康茶,做青藏高原黑茶文化的传播者。青海年销售黑茶保守估计6000万,西北保守估计5个亿,浩瀚的星辰大海凝视着我们,奋进吧,黑茶界的朋友们。

作者朱晓峰,2021年2月5日中午,于青海老茶文化交流品鉴中心

茶友网经授权发布

找到约7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