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小说中的茶文化

找到约133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关于茶的书籍:《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

编号:GDZPS7647
书名:《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
版别: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尤文宪著
书号:ISBN 978-7-5090-1354-0
定价:46.80
出版日期:201811
内容简介
尤文宪著的《茶文化十二讲》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翔实地介绍茶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思想深邃的茶道哲学、闻名天下的著名茶品、历史悠久的茶具文化、多姿多彩的品茗艺术、传统独特的茶礼、不断变革的茶政茶法、各具特色的民俗茶、茶文化的经典著作、文人墨客的茶情、文学艺术中的茶事茶缘、特色鲜明的茶馆文化等内容。当然,茶文化的实际思想内涵要比上述12个方面丰富得多,本书只是从文化现象的角度对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也在文中选配了大量的图片,旨在扩大读者视野,提高读者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为弘扬我国的茶文化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还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饮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上,为人类进步与文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尤文宪著的《茶文化十二讲》从茶史、茶叶、茶具、茶艺、茶典等十二个方面,解读了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目录
第一讲  茶史溯源——千载话茶香
  茶的起源
  食茶文化考究
  茶的药用时代
  汉代的茶饮料
  以茶养廉的魏晋时代
  南北朝时的古刹茶香
  唐代茶文化的繁盛
  宋代的茶文化
  辽金元时期的茶文化
  明初饮茶方式的变革
  晚明饮茶的脱俗化
  清代的茶文化
第二讲  茶道概览——行止寄胸怀
  茶道的发展历程
  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的发展与佛教
  道家“天人合一”的茶道思想
  茶道中的“中和”思想
  儒家人格和茶道精神
  儒家“乐生观”和茶道
第三讲  茶叶分类——尘寰有神品
  种类繁多的茶叶
  茶叶命名的学问
  形美味醇的龙井茶
  清香幽雅的碧螺春
  风味独特的庐山云雾
  营养最佳的六安瓜片
  ”不散不翘”的太平猴魁
  延年益寿的蒙顶茶
  “三起三落”的君山银针
  甘馨可口的武夷岩茶
  “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
  芳香厚味的祁门红茶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赏心悦目的白毫银针
  茶的保健功效
第四讲  茶具知识——茗器盛馨海
  茶具的组成
  茶具的选配
  茶具的起源
  精美的唐代茶具
  奢侈的宋代茶具
  简约的元明茶具
  兴于明的紫砂壶
  盛于清的文人壶
  清代的瓷质茶具
  独特的壶具铭文
第五讲  茶艺精粹——灵境交相悦
  多姿多彩的茶艺
  历史悠久的煮茶法
  流行一时的煎茶法
  妙趣横生的点茶法
  经久不衰的泡茶法
  原汤本味的清饮
  风味各异的调饮
  风雅的品饮环境
  茶艺美学的渊源
  茶艺美学的特质
  茶人的择水之道
第六讲  茶礼仪式——品茗序尊伦
  豪华的宫廷茶礼
  独特的寺庙茶礼
  传统的待客茶礼
  悠久的祭祀茶礼
  多彩的婚俗茶礼
第七讲  茶政风云——榷茶与贡品
  茶政茶法的兴起
  不断变革的榷茶制
  强化统治的茶马贸易
  贡茶制的起源和发展
  以早为贵的唐代贡茶
  精致绝伦的宋代贡茶
  由繁入简的元明贡茶
  重现辉煌的清代贡茶
第八讲  民俗茶流派——流芳有瑞芬
  闽粤功夫茶
  藏族酥油茶
  蒙古族奶茶
  瑶族打油茶
  土家族擂茶
  白族三道茶
  商榻“阿婆茶”
第九讲  茶典汇总——烹茗著奇书
  陆羽与《茶经》
  赵佶与《大观茶论》
  许次纾与《茶疏》
  蔡襄与《茶录》
  罗廪与《茶解》
  朱权与《茶谱》
  张源与《茶录》
  周高起与《阳羡茗壶系》
第十讲  茶与文艺——墨香共茶香
  诗中的茶文化
  散文中的茶文化
  小说中的茶文化
  戏剧中的茶文化
  画卷中的茶文化
  书法篆刻中的茶文化
  对联中的茶文化
  谜语中的茶文化
  谚语中的茶文化
第十一讲  茶与名士——风骨融清寂
  文人茶文化概览
  僧人茶文化概览
  酒茶兼好的白居易
  以茶代酒的皎然
  从诗人到茶官的陆游
  精于茶道的苏东坡
  以茶看社会的鲁迅
  隐于茶斋的周作人
  因《茶馆》而闻名的老舍
第十二讲  茶馆兴衰——市井茗风浓
  初露锋芒的唐代茶馆文化
  方兴未艾的宋代茶馆文化
  各具特色的元明茶馆文化
  登峰造极的清代茶馆文化
  日渐式微的近代茶馆文化
  平民色彩的北京茶馆文化
  雅致繁盛的上海茶馆文化
  商气浓郁的广东茶馆文化
  包罗万象的杭州茶馆文化
  色彩斑斓的四川茶馆文化
    尤文宪,高级经济师,天使投资人。江苏永动国骥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慈善总会大爱惠泽(企业家)专项资金发起人,2016最具社会责任感杰出企业家。他出身贫寒,从小孤僻自卑,最终却走上了影响着千万人的舞台;他勤奋上进,为梦想坚持不懈,从0到1、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传奇故事;他先后创办了5家企业,从培训到实业,讲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讲,成就了让人惊叹的创业奇迹。他始终践行着“梦想、勇气、坚持、务实”的人生观,始终坚持“企业发展慈善先行”的理念,始终在创造的路上不断精进与践行!

《红楼梦》中的茶经茶道

《红楼梦》是我国近代影响极深,流传至广的一部小说。其中写吃茶活动达180多次。

此书描写茶文化,在茶的作用,茶质、茶水、茶具和吃茶的注意事项等等,均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可以说《红楼梦》又是一部茶经茶道之书。

生活中不可无茶

小说第十四、第二十八、第五十五回写“供饭供茶”、“吃饭吃茶”、“要饭要茶”,饭茶并列。第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九十回干脆写“三茶六饭”、“茶饭也不吃”、“茶饭无心”、“茶也不吃,饭也不用”,把茶摆在饭的前面,茶饭并列。

把茶与饭相提并论,可见在300多年前,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属,专门设有茶房,茶铺和茶室,有专管茶房的人,还有专司茶的人。吃的是“龙井”等高档名茶。茶具就更加讲究了。真是富人一壶茶,穷人半年粮。

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一天到晚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贵酒名茶,少不了茶。平民家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粗茶淡饭,当然也少不了茶。茶已经成为人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最通常最经常的是用来待客,客来上茶。书中写了因客人的身份不一样,上茶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给尊贵的客人上茶叫“献茶”。

奴才给主子、下辈给长辈上茶叫“捧茶”。

平辈之间上茶叫“倒茶、斟茶、递茶、端茶、送茶、让茶、请茶”。

给众多客人上茶叫“摆茶”。

自身需要的是“要茶、唤茶、接茶”。

上级对下级上茶叫“赏茶”,下级对上级给茶叫“领茶”。

还有一种特殊客人吃茶叫“飺茶”。

平民之家如何吃茶?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才会经常吃茶,普通的平民之家便不会讲究这么多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平民之家又是如何吃茶呢?

书中有过一段描述: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被王夫人遣送回家(是她哥嫂家),她的家住在郊区,乡下,是个农民家庭。茶壶是个黑纱吊子,不象茶壶。茶碗也不像茶碗,茶也不太成茶,无清香,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

可见,平民之家虽然清贫,但也讲究吃茶。

到底应该如何吃茶呢?

《红楼梦》里写了五种烧法:“煮茶、烹茶、沏茶、泡茶、熬茶”。

等茶到手后又有“吃茶、喝茶、饮茶、品茶、尝茶、试茗”等。吃茶喝茶是通常的吃法,无须解释。品茶只能是少量的茶,并要分多口慢慢地细细地品啜,先用眼睛看几眼,又要用舌尖舔过几次,还要回味几遍。饮茶的数量就比较多了,称牛喝水为饮。

喝茶主要写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盖碗式,叫盖碗饮茶;第二种是茶娘式,大茶壶冲泡分饮。

有好茶叶要配之以好水。就像龙井茶配以虎跑水一样。第五回讲到的“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这可数量又少又极难得之物。”第二十三回:“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第四十一回讲的“是旧年蠲的雨水”,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

有先哲说过,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书中提到首先要用雨水、雪水、露水。其次才是泉水、井水、山水、江水等等,一定要活水,好茶好水可以相得益彰。

吃茶在什么时间吃最好?

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因为林家是苏州人,在南方以绿茶为主。饭后马上吃绿茶,确实对脾胃不利,如果是红茶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林如海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对有些人生毛病是不能多吃茶的。

六十二回说到袭人要倒茶给黛玉吃,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

有的茶数头道茶最浓最醇最好喝,小说中还几次出现“酽茶”字样,到泡三次四次就清淡无味了。可有的茶,如第九回:“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前一二道茶泡过后可能不吃的。是饮茶叶的前几道茶还是饮后几道茶,这要因茶叶而区别对待。

总之,《红楼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古代小说,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惜笔墨,所描绘的茶文化范围极广,内容甚细,尤其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心性修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巨大。

四大名著中的茶故事

 

 

茶文化    源流长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很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不仅可以启发文思画意,也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通过饮茶,他们得到了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在他们的作品中,茶是沟通天地万物的媒介,也是托物言志的方式。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都不乏对茶的描写。不同时代所描写的茶文化也有所不同。细细读来,有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栊翠庵品茶”是一个写茶非常精彩的部分,可以说是集中国茶文化之大成。这段故事开端很简单,就是贾母乘兴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受到妙玉隆重的接待。曹雪芹借妙玉之口详细论说了茶道讲究的选器、用水、品茗等,让人大开眼界。

 

先从茶具来说,妙玉给贾母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龙献寿小茶盘,茶盘里放着成窑五彩小盖盅,是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茶具。给同来众人的茶盏则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不同的人喝的茶也不尽相同,贾母用富态高贵的茗茶才能显示其身份,因此她喝的茶自然是“老君眉茶”,其他人如黛玉喝龙井茶、王熙凤喝枫露茶。

 


 

名茶还需要好水泡,妙玉给贾母泡茶用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而后来在另一处请黛玉、宝钗喝茶,居然用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泡茶。

 

除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小说中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妙玉还借着与宝玉对话道出了茶道之“品”的实质—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红楼梦》中的好茶还有六安茶、普洱茶、龙井茶、枫露茶等,根据功能还有漱口茶、醒酒茶、消食茶等分类,比如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曾有饮用二道茶的场景,第一道茶是漱口茶,第二道茶是品饮。


 

 

 

 

水浒传

 

《水浒传》中写茶也很细致,里面提及的茶汤多姿多彩。潘金莲四次到隔壁的王婆茶铺,便提到四种茶汤:梅汤(茶中放几粒乌梅煎制而成)、和合汤(一种甜茶)、姜茶和宽煎叶儿茶。所谓“姜茶”,乃是宋元流行的“七宝擂茶”中的一种比较高档的茶品。以一些姜片作佐料,再加一些糖同茶叶放在一起,用沸水冲泡。

 

不但如此,茶在小说中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如王婆向西门庆推荐梅汤,从而表明她看穿了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野心,以此来暗示自己可以为其“做媒”,后来西门庆再次拐进王婆的店里,王婆又说: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这和合汤一般用在婚宴中,等于是进一步暗示,自己能帮助成就好事。

 

 

 

水浒中还有一个喝茶习惯——饭后喝茶。

 

施恩为利用武松夺回快活林,每天安排人给监狱中的武松送饭,“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而为武松换牢房的理由是:请都头去那隔壁房里安歇,搬茶搬饭却便当。

 

因为一只公鸡,时迁被祝家庄擒去,杨雄、石秀到李家庄求救,主人李应“就具早膳相待。饭罢,吃了茶”。

 

而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道:(史进入城)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座位坐了。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这里说的茶博士,其实已经是身兼煎茶、煮茶、沏茶、泡茶之职的师傅了。

 

 

 

 

 

西游记

 

在唐朝,中国饮茶方式以煮茶为主,而《西游记》中多是提壶冲泡。

 

在第16回中,唐僧一行来到观音院,遇见一老僧,叫献茶时,一个小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这里所用的茶具如茶杯、茶钟等,在唐宋时是没有的。可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在明代,写唐代的事情,未免偶尔会穿帮。

 

 

 

 

据说,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其中场景很多都和现实中的连云港云台山相似。今天在云台山还有一副对联,“一部西游记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云台山也产茶叶,而且茶芽香叶俯首可拾,因此,以茶为菜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映在小说中,便是不同的茶饭。

 

 

 

三国演义

也许罗贯中也查阅了历史典籍,知道在三国时期喝茶是没有太多可以讲的,所以三国里面对茶的描述都比较简单,一般就两个字“茶罢”,然后主人公该干嘛干嘛去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典籍没有记载,但现在湖南的擂茶却留有三国的传说。据说三国时,张飞领兵途经武陵桃花源时,部队瘟疫流行,进退不得,苦不堪言。当地山上住着一位鹤发老人,素闻张飞大名,有心要去医治将士之病,于是献上祖传秘方——擂茶。张飞和官兵饮服后,病情大好,遏制了瘟疫的流行。

 

 

在四大名著中,关于茶的篇幅不一,其中以《红楼梦》最多。可以说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其中包括茶的分类、茶礼茶俗、茶诗茶具等等,细节精微,意蕴深远,由此可见明清时期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关于茶的描写,尽管当今的饮茶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古人饮茶的趣味。

 

找到约12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