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山茶叶

找到约4,045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武夷山茶叶产品

武夷山茶叶的发展历史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武夷山从古至今,一直是茶叶盛产之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武夷山茶叶的发展历史。

  元代以前:主要是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晒青散茶,明代出现炒青绿茶,清代初研制出乌龙茶(岩茶)、红茶、龙须茶。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汉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武夷茶纳贡从汉武帝开始。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茶壶、茶杯,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实事。

  唐代:唐玄宗于784年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将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佛教寺庙也大兴,武夷山名声日高,据林祥瑞、刘祖陛《福建简史》记载:“唐代福建的土特产就是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武夷山茶自然包含在内,例证有:⑴唐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写到送武夷茶—晚甘候;⑵唐徐寅《尚书惠蜡面茶》(系福建最早的茶诗,已1100多年)写到唐时武夷茶采制的时间、礼祭、制作、运输、煮饮和受赠者的感激之情。

  宋代:武夷茶处于兴盛时期,主要制作龙团凤饼茶。

  ⑴武夷茶是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苑上贡团茶中包括武夷茶,如苏轼《荔枝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清董天工《御茶园旧贡茶有感》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都有记载。

  ⑵斗茶盛行,成纳贡选品和游艺项目。

  ⑶武夷茶与儒、道产生了密切联系,朱熹、白玉蟾等,种茶、饮茶、写茶,都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美丽传说。

  元代:主要制作饼茶。

  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福建路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献送的武夷茶“石乳”,备加赏识,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当地官员承办贡茶,高兴曾几次亲入武夷山,监制贡茶。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高兴之子高久住任福建省邵武路总管,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在九曲溪之四曲南畔建皇家御茶园,制作贡茶,当时园中场工250户,采制贡茶360斤,龙凤茶5000饼以入贡,后又逐增,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增至960斤。贡额年年加,茶农苦不堪言,出现茶园抛荒、茶产下降。现今四曲北岸题诗岩还保留3块铭记当地官员建园和监制岩茶的摩崖石刻。

  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喊山”仪式就兴其时的武夷山。在御茶园东边筑喊山台,每年惊蛰日,崇安县令率领御茶园官员、场工前往行祭,供置三牲、点香燃炮、宣读祭文,读完后顶礼膜拜、击鼓鸣金、率众人高呼“茶发芽!茶发芽!……”据说祭拜呼喊后,通仙井井水会慢慢升高,系神力所为,传得玄乎。

  明代: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

  武夷茶由蒸春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提高了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陈椽认为“炒青绿茶的发展,可说是制茶工业领域的大革命”。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明徐火勃在其《茶考》中记载:“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

  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来澳门购运绿茶转运至欧洲,其中主要是武夷茶,开了武夷茶外销先河。

  清代:是武夷茶大发展的时代

  ⑴武夷茶由绿茶发展到乌龙茶—武夷岩茶。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曾招安徽黄山僧制松萝茶(发了酵的炒青绿茶)在反复摸索改进的基础上,于康熙后期率先形成了岩茶(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产制武夷岩茶。

  ⑵创制了小种红茶:

  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星村桐木关:

  当地山高林密、雨多雾浓、湿度大、春季多雨少阳,制茶无法用日光晒青,大多靠室内松柴烘青,炒揉后的茶叶又是用松柴烘烤,茶中有松烟味,称正山小种红茶(烟小种)。

  关于红茶起源时间,曾有四种不同说法:①明代中期;②明代末期;③清中期;④19世纪中期等四种说法,多数说法是在清代。

  ⑶创制了龙须茶:

  以武夷山八角亭所产最佳,清末民初,主要运输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一带,深受海外侨胞欢迎。

  ⑷茶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迅速向外流传,武夷茶名扬中外,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战乱影响,茶叶销路不畅,产量下降,1914年茶销量仍达45万斤,到1948年仅13000斤(其中正山小种红茶3000斤)1938年福建茶叶改良场迁到崇安县;1942年在崇安兴建“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武夷山成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许多著名的茶叶界前辈,如吴觉农、张天福、王泽农等都曾在研究所工作过。他们在武夷山开茶园搞试验,取得许多成果,如试制成功“九一八”揉茶机、林馥泉在此期间撰写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等,为茶业发展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今:武夷茶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崛起发展阶段。现今武夷茶面积达10万亩以上,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年增13倍以上,比1948年总产13000斤,更是天壤之别。

2017年武夷山茶叶市场行情预测与分析

      今天是2017新的一年开始,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鸡年行大运发大财!

   武夷山茶业界的朋友在2016一年里都有什么收获呢?2017年又将如何计划?

   在此,我们一起参与2017年武夷山茶叶行情预测与分析,大家畅所欲言。

   回顾2016年,武夷山茶农整体感觉散茶比2015年更加难卖些,或许这有多种原因。但是从武夷山各企业品牌茶叶看来,16年的销售情况并不比15年差,反而会有更好的趋势。武夷山茶叶还是要持续走品质茶品牌包装,立足武夷山本地位置优势,坚持品质发展,借助互联网+让武夷山大红袍热销全国,出口国外。

 

 

   持续几年各种山头肉桂在武夷岩茶市场走俏,所延伸出来的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慧苑坑肉桂,竹窠肉桂,鬼洞肉桂,虎啸岩肉桂,三仰峰肉桂,天心岩肉桂让各地的茶友变成喝武夷岩茶只找肉桂的异像。

   各山头茶持续走高,在武夷山的本地茶厂的内部交易最低已经过千,特殊山场(牛栏坑)(鬼洞)更是近万,整个市场把肉桂这个单品炒得很高,无形中让有些商家有了空间和盈利的渠道,因此,市场上开始有批发各种价格的肉桂都挂上了牛肉、马肉、啥肉的。

   2016年肉桂的茶青依然走高,肉桂山头茶的传说还会继续吗?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武夷岩茶将会走火入魔的打造和推销正岩肉桂,还会有更多的“奇肉”出山。

   近十年来,随着武夷山政府、武夷山茶人大力发展茶产业,推介茶文化,全球营销武夷岩茶。大红袍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越喝越上瘾,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可预测2017年大红袍茶叶消费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针对市场上大量的外外山茶改制成了武夷岩茶的模样,借助其原有的销售渠道在全国的店铺,占领了武夷岩茶培养起来的口碑,让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朋友对岩茶的认识都模糊了。所以2017喝“武夷岩茶”的人群更多了。当然,把外地茶喝成武夷岩茶的人也更多了!

   从武夷山茶业管理局公布数据来看,全市涉茶人数已达10万余人,全市注册茶企业4800多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通过(SC)QS论证企业近600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8家,茶叶合作社94家。此外,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带动带动了包装业、物流业等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

 

 

   武夷山茶产业与武夷山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劲吹的“山场风”和疯狂的“牛肉”热,武夷山当地多数的茶师们认为,这一现象“有些过了头”,但他们还是予以了比较温和的评价。这是岩茶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表现,但也不能过分地苛责,毕竟这对于促进岩茶市场份额的增长还是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叶启桐说。

   各种“山场”的各种“肉”,蜂拥而起,看似热闹,却是乱象丛生。“这只是岩茶产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现在大家都在斗‘山场’,以后斗的就是品牌,斗的是标准。从当前“山场风”盛行的市场现状来看,家家户户都在闹哄哄地炒“山场”炒“肉”,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等到市场发展日益成熟的时候,最终的赢家会是那些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茶企。 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清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黄勇说。

   执行囯家标准,才是武夷岩茶最好的持久的出路。“天气好,山场好,意味着茶随便做就可以做好吗?”“技术不行,再好的山场都没用!一个制茶师傅,按照标准的工艺做茶,都可以做出好茶,而做出非常好的茶是偶然,把茶做坏是不小心。所以,即便是半岩的山场,如果技术过硬,做出的茶也是相当好的。”此外,一泡好茶,除了精湛的制茶技术,还要靠拼配技术,“通过取长补短,拼出一泡品质优于原来的茶。”武夷岩茶,从育种、栽培、采摘、制作、审评、检验、贮运等等,早有标准可依。9年前,“国标”就已正式颁布实施。然而,在靠经济效益说话的市场面前,很多时候,“国标”也许只是一份难以严格执行的官方文件。非遗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王顺明的观点。

   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大红袍,也有两种概念:

   一是指按武夷岩茶国标生产的大红袍商品茶;

   另一概念是通指武夷岩茶,特别是在武夷岩茶消费新区,对武夷岩茶不了解的人,把所有的武夷岩茶都称为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权威专家刘国英

    “在毛茶审评时,除了看它当下香气、滋味的表现,还要考虑精制后是否能提升等级。如果毛茶的香气较轻飘,那么在精制时它的香就难以‘稳住’,不利于整体品质的提升。毛茶作为基础材料,必须要做到香气高雅、水感醇浓,后期精制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提升品质。”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说。

    游玉琼表示,没有精制过的毛茶,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缺点。所有毛茶只是基础原料,不会当作商品茶在市场上流通。虽然有部分消费者喜欢清香型的岩茶,这种喜好没办法扭转,但所谓的清香型岩茶,火也要焙到位,起码得保证在保质期内不能返青。

   引用叶启桐的一句话:

   一泡茶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十分重要,因为每一片茶叶都是有生命的。做茶的人要将每一片茶叶都看成是一个生命的载体,才能制出好茶,制出感动人的茶。

   武夷山岩茶大红袍技艺传承人 叶启桐

    “两袖清风,闲来喝茶”,大红袍是茶中珍品,鲁迅先生说:有茶喝,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好茶配好壶,实在是一种极品的玩趣,生活中少有的幸福。许婕制作的“清风容福”壶正好暗合这点。试想,用这款小煤窑大红袍朱泥泥料做工精致,既好看又好用的“清风容福”壶冲泡具有“岩骨花香”的清风大红袍,谁的心里不会顿生惬意?!

 

武夷山茶叶加工开始全面转向“以电制茶”

  武夷岩茶,香飘万家。如今,随着电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武夷山茶叶加工开始全面转向“以电制茶”。

  4月22日,武夷山公司兴田供电所“大红袍”党员服务队来到兴田镇南岸村三仰峰岩茶厂为厂里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电力安全大检查,确保春茶制作期间用电安全。当天上午,在兴田镇西郊圆梦村,一群头戴安全帽的电力工人正挥汗如雨地制作拉线、安装横担、架设电缆等施工作业,各道工序有条不紊,施工现场如火如荼,这是武夷山公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步伐、扶持当地经济的一个缩影。此次共架设电缆300余米,不仅为圆梦村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坚强保障,而且大大降低了线路故障率,提高了供电质量。

  随后,党员服务队人员来到兴田镇南岸村三仰峰岩茶厂对客户供电电源、应急电源、设备运行、安全管理、供用电设施等安全用电工作进行特巡,查隐患、找“病因”,积极主动为制茶用户用电“保驾护航”。同时,检查人员详细了解茶企的生产情况,在用电上还有哪些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安全用电指导,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进行跟踪,确保用户用电安全有序,电力供应得到可靠保障。

  “一天24小时轮流赶制,数量质量都有保障,多亏你们的。”三仰峰岩茶厂负责人吴合水告诉记者。吴师傅从1978年开始做茶,自己的茶厂在1991年建造完成,有上千亩茶山,年产量十三万精茶,一年要使用40万千瓦时电量。“以前制茶都是靠天吃饭,特别是春季制茶赶上汛期时节,采茶、晒茶都要看天色,提心吊胆,但现在制茶都用电设备,只要茶青采回来,就可以连夜制作,数量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

  武夷山以盛产武夷岩茶驰名中外。自1999年荣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以来,武夷山市供电公司加大投资成本,开展一轮又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大力推广以电能替代煤炭和柴,引领电气化制茶生产,制茶企业经营者纷纷增加制茶机械,扩大生产规模。如今,武夷山拥有茶山14.8万亩,年产量8000余吨,年产值超过18亿,近8万茶农走上了致富路,当地茶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为保障茶农们在集中制茶期间电力供应稳定、可靠,能够产出质优量大的高档茶叶,从3月份开始,该公司就安排党员服务队人员对有制茶用户的用电设备和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和摸底,建立茶农用电信息档案,及时做好动态跟踪服务,并义务上门为茶农检查用电,在春茶制造前做好电力供应准备工作,让茶农无后顾之忧。

  来源:央广网南平5月3日

  (记者万存灵 通讯员吴河水)

找到约3,97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找到约7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