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泰顺茶叶品种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2021年度知识】茶叶发酵,茶叶品种分类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众的饮品,相信大部分对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过茶,但是要说对茶的了解,估计就剩少部分人了。现在我们茶友网公众号年度总结就来对茶叶做个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本次总结分为上、中、下三篇,看完这三篇大家对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着笔者来学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六大基础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还有其它茶类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加工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白茶、黄茶、黑茶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技术。即使有的国家能够加工绿茶、青茶、红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授过去的技术。

  现在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具体包括: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则有: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一、认识茶叶发酵

  中国茶叶现在最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茶叶按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不发酵茶类、部分(轻微、微、半)发酵茶类及全发酵茶类。

  茶叶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误差,高低不是绝对,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红茶95%发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黄茶20%发酵,为半发酵。黑茶80%发酵为后发酵,青茶60%~70%发酵为半发酵,鲜叶中一部分会因酵素发生变化,产生特出香气和滋味冲泡后呈金黄色,琥珀色。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茶树鲜叶采摘后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保持叶内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茶叶品种分类

  绿茶

  绿茶(发酵度:0)——不发酵茶。绿茶,英文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1.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2.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3.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茶品种代表:龙井茶、碧罗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平水珠、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叶青等。

  主要产地: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白茶

  白茶(发酵度:5%-10%)——微发酵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为长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叶面是灰绿色的,叶背是黄褐色的。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痕迹。1.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2.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3.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茶种类大全: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另外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产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黄茶

  黄茶(发酵度:10%-20%)——微发酵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工艺技术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1.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2.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3.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黄茶种类大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主要产地:主要在湖南岳阳、湖北远安县、四川雅安、安徽霍山县、浙江平阳、泰顺、瑞安、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

  乌龙茶(青茶)

  青茶(发酵度:15%~70%)——半发酵茶。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说起来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乾隆年间,一名叫苏龙的将军归隐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将军善于打猎,肤色黝黑,人们都叫他乌龙。一日,将军在采摘完茶叶后,继续打猎,茶叶在腰间的茶篓中,上下摇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时,发现这个茶叶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没有苦涩味。从此,这种茶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以将军的名字给这种茶叶命名,称作“乌龙茶”。1.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3.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龙茶茶品种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黄金桂)、铁观音、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主要产地: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红茶

  红茶(发酵度:70%-90%)——全发酵茶。红茶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1.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红茶品种代表: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阿萨姆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锡兰红茶、日照红茶、滇红工夫、云南红茶、泉城红茶、川红工夫、荔枝红茶、滇红工夫、坦洋工夫、宁红工夫、粤红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等。

  主要产地:中国(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黑茶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后发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类都是仅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发酵非常的彻底。1.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2.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3.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黑茶品种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主要产地: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识:除了基础六大茶类,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中的比较常见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花茶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我国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紧压茶为主。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绿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绿茶,抹茶也可归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抹茶原本产生于中国,后来兴盛于日本。多年来,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茶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例如“祁红”,即祁门红茶,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茶,“滇红”即是产于云南省的红茶,“婺绿”是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绿茶;有的按销路分类,将茶叶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说,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和内销茶,但有的茶叶既可外销又可内销就不太好归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外销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生产、贸易、消费方面的习惯。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总共十大类。

  文丨茶小弘

赶考共同富裕 奋力跨越赶超 泰顺加快构建以“六个一”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泰顺今后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以“六个一”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丰富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数字农业等业态,推动农业产业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延伸。这些事关农业的词汇,出现在中共泰顺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

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泰顺正着力打好“六个一”这张牌,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一罐茶叶】

今年10月底,第九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泰顺县组织了浙江泰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御茗茶叶有限公司、泰顺天顶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0家茶叶企业参展,以期提升泰顺“三杯香”区域公共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助推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泰顺是全国和我省茶叶生产优势区域之一。近年来,泰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把它作为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以优化品种、品质、品牌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茶叶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21年泰顺县茶园总面积8.8万亩(其中开采茶园7.5万亩、幼龄茶园1.3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茶叶总产量4043吨、总产值4.38亿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已成为泰顺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拥有茶叶企业1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组织200多个。

与此同时,泰顺正在做一篇茶旅融合的文章。以旅兴茶,以茶促旅,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强茶产业+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应地制宜发展一批集休闲、品茗、观光、养生于一体的多功能茶庄园。结合廊桥文化、木偶文化和泰顺旅游丰富资源,开通4条茶旅游线路,宣传泰顺茶叶品牌和茶文化。

目前,泰顺正在开展数字化改革,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泰顺在山垟坪茶场建设“数字茶博馆”,该馆除了能提供茶文化茶产业知识之外,建设一个全县的茶产业数据终端。其次,泰顺建立“三杯香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围绕全县茶业全产业链,整合相关涉茶数据、主体生产和经营数据采集,形成大数据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泰顺开展“浙农码”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企业将从种植、生产到仓储、流通所有环节的各种信息整合编写入“浙农码”,实现“码”上可追溯,品质可背书。最后,泰顺将开展智慧茶园试点工作,2022年在泰龙、泰叶、卢峰等茶场进行数字化改造。

今后,泰顺将从茶产业质量提升、品牌营销、基地与龙头企业扶持、文化挖掘与旅游融合发展、科技与人才提升五大工程着重发力,进一步提升“泰顺三杯香”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年总销售额6亿元,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2亿元,“三杯香”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提升10%以上。

【一篮水果】

今年6月,杨梅成熟季节,泰顺县百丈镇飞云湖畔的百湖种植专业合作社杨梅基地,满山遍野的绿树上杨梅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百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垂敏说,那段时间,来采摘的游客一批又一批。双休日,一天要接待两三百名游客。随着文泰高速的开通,今年来摘杨梅的游客比往年更多了,他们来自温州市区、苍南、平阳、福建等地。

泰顺县山星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学忠介绍,他种植了1000多株杨梅树,于今年6月开始采摘,每天采摘量达1000多公斤,全都被老客户抢先预定了。10多年前,他就开始绿色种植,注重品质,打响了“山星”杨梅的品牌,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同时,他生活也越来越好,建起了一间四层楼,还购置了轿车。

泰顺县南浦溪镇木湾山圣烜水果基地的新品种水晶杨梅更是受到市民的青睐。它又称白沙杨梅,肉质柔软,汁多鲜美。该基地负责人郑小霞说,她种了150多株水晶杨梅,在杨梅季收获1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80元,供不应求,其中约三成杨梅是被游客采摘买走的。

泰顺杨梅是泰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目前总面积3.93万亩,2021年总产量1.437万吨,产值1.22亿元。其中高山杨梅近1万亩,为我省最大的高山杨梅基地。全县19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泗溪、筱村、百丈、仙稔一带,栽培品种主要有本地梅、东魁、荸荠种等。杨梅已成为泰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泰顺杨梅”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012年泰顺县杨梅产业协会经泰顺县人民政府授权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泰顺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并于2015年获准注册,这是泰顺县继“三杯香”后又一张地理证明商标的国家级“名片”。

近年来,泰顺县在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中,始终把发展生态观光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现有猕猴桃、杨梅、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6.4万亩。每年县里都会举办水果采摘节,吸引游客体验自助采摘旅游,促进水果销售,带动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今后,泰顺将大力发展以猕猴桃、杨梅为主的水果产业,打造一批猕猴桃、杨梅、黄桃、蓝莓等水果基地。深化猕猴桃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全面推进猕猴桃科研项目实施,创建工作站科技结对帮扶平台,力争将猕猴桃纳入全省区域公用品牌。

【一瓶蜂蜜】

上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泰顺“养蜂大王”严立超正在为低收入农户指导割蜜和分发工具。作为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不仅通过发展中蜂产业致富,还带领司前畲族镇徐宅村的村民一起养蜂,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同时,严立超的技术帮扶和示范带动辐射推广至文成县、景宁县乃至福建等周边地区,并带动周边县、乡贫困农户及残疾人300多户农户创业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200多户。

中蜂产业正在成为泰顺人的“甜蜜事业”。在南浦溪镇包坑村,也有不少低收入农户走上了甜蜜致富路。今年1月,村里引入了养蜂项目,与阿青嫂蜜蜂养殖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成功发展养蜂基地十余亩。免费送种蜂、老师上门授课、提供销售渠道,低收入农户有了可靠的致富路。

据了解,从去年12月,南浦溪镇开始实施“十箱蜂 万元钱”精准帮扶模式 ,目前已经在包坑村、孙坪村、周兴村建立低收入农户中蜂养殖基地,通过中蜂养殖,带动全民共同富裕。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泰顺中蜂养殖发展迅速。全县2020年末中蜂养殖规模达22000箱,产量220吨,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共有中蜂养殖规模10箱以上蜂农600多人,养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80多家。

泰顺中锋养殖主体成长迅速,拥有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国家级中蜂“三产融合+精准帮扶”标准化示范区1个,浙江名牌产品1个,省级美丽牧场2家,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一级种蜂场1家,中蜂标准化规模场3个。

2019年,抱团成立泰顺县中蜂养殖协会,大部分的养蜂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户都加入协会。开展产前实地调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护价回收的全程服务,形成了“协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为全县蜂农走向市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接下来,泰顺将启动“中蜂产业”规划编制,创建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谋划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财政专项特色产业(中蜂)项目,申报国家级“中蜂之乡”。加大对中蜂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扶持,利用原生态蜂蜜精加工、蜂巢深加工等,创新生产多元高科技蜜蜂产品。同时利用泰顺优越的地理条件,打造蜂业休闲观光园、文化体验园等,带动全县中蜂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富农。

【一包干菜】

近日,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的泰顺县农晅农业有限公司晒场上,工人们正在翻晒梅干菜。据介绍,该公司在当地发动200多农户在秋收过后利用冬闲田,种植专为加工梅干菜用的芥菜500多亩,并由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保证农户收益。今年预计生产芥菜300多万公斤,加工梅干菜达30吨,可为菜农们带来200多万元收入,助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该公司负责人陈启平自回乡创业以来就致力于种植芥菜发展梅干菜产业。今年,他的芥菜种植队伍又壮大了不少,足足有两百多家农户跟着种植,并且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提升农户的芥菜种植和深加工技术。

记者了解到,芥菜品种是雪里蕻,又叫九头芥,是陈启平于2016年引进种植。今年的芥菜种植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推广了稻田免耕技术,这将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今年的芥菜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亩,未来计划达到2000亩。除司前外,陈启平还带动了罗阳、泗溪、三魁等地的农户种植,不少农户已经掌握了芥菜种植技术,亩效益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推广芥菜种植技术,今年9月初,农晅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司前畲族镇举办了一期关于蔬菜种植及梅干菜深加工技术提升的培训班,邀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苏平教授、郁有健教授、邵果园教授进行授课。通过培训班的授课,农户们提高了对芥菜栽培、种植深加工的认知和积极性,为芥菜种植及梅干菜深加工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芥菜种植在泰顺县非常普遍,每年秋冬,很多家庭都会种点芥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做咸菜、梅干菜、酸菜等腌制品。今后,泰顺将大力扶持这一产业,利用一包包小小的干菜,让人民发家致富。

【一箩薯芋】

12月,正值槟榔芋丰收时节。槟榔芋因种植成本低、收效快,被泰顺的许多农户青睐。泰顺岭北社区和源村农户潘长进种植槟榔芋已有八个年头。八年前,他在邻居的介绍下,种植了从福鼎引进的槟榔芋,最初是从几分田开始试种,慢慢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已种植有九亩,平均每年可以为他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他介绍,槟榔芋形似椭圆形,外皮粗糙,内呈槟榔纹。每年惊蛰、春分时节开始种植,霜降时即可收获。种植过程中注意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即可。

据了解,在泰顺,除了岭北社区有农户种植外,泗溪、三魁等地也有部分农户种植。

在泰顺柳峰乡上岚村,有一块番薯品种展示示范田。该基地为2012年新垦造耕地,面积500亩左右,由泰顺县蔡欧祈家庭农场承包经营种植番薯,平均单产超过3500公斤/亩(鲜产),年产番薯1750吨,产量高效益好,具有很好的展示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泰顺山地开垦面积逐年增多,为番薯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农民种植旱粮特别是番薯面积逐年扩大。泰顺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粮食生产文件精神,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结合泰顺种植优势条件,狠抓番薯生产,提高种植产量和种植效益,使番薯产业收入成为泰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番薯生产发展已成泰顺一大支柱农业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泰顺从2018年开始开展山区番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制定技术模式图、科技示范、创建高产攻关、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及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种植企业和农户种植技术水平。

今后,泰顺将扶持鼓励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电商平台进一步对接,农户按合同组织生产,做到以销促产,提高收益,对泰顺山区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十分重大意义。

【一服草药】

今年11月份,首届线上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由泰顺县妇联推送的栀子花观光旅游深加工产业化项目以优秀巾帼新农人项目亮相2020浙江农博会。

据了解,该项目创立于2016年,总投资3.5亿元,坐落于泰顺彭月工业园内,占地62.6亩,建有全国首家栀子花深加工观光工厂、栀子花产品DIY体验馆、栀子花基地花海景观等,企业开发的相关产品主要利用栀子花原油、精油等研发的高价值附加产品,具有很强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该项目利用泰顺、苍南、福鼎2万多亩栀子花田,有效带动浙闽两地逾千户农户增收。

栀子在温州有1600多年的历史,400多年的栽培史,与温郁金、温山药和温枳壳并称为温州四大传统道地中药材。2019年7月,温栀子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顺是黄栀子的主产地,黄栀子遍布各乡镇,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中药材,产量1995吨,产值2100万元,并形成了收购、加工的一条龙服务。2020年,浙江康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栀子深加工产业园建成投用,泰顺万亩温栀子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目前,泰顺传统中药材产业正迅猛发展,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1.8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薏苡、黄栀子、覆盆子、温郁金、铁皮石斛等,年产量3700吨,年产值近4000万元。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三魁、仕阳薏苡生产基地,彭溪、百丈、筱村黄栀子生产基地,彭溪、筱村覆盆子基地,西旸、包垟温郁金基地和龟湖、司前、竹里铁皮石斛试验区为代表中药材示范基地。

今后,泰顺将谋划温栀子等中药材发展扶持政策,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深度研发黄栀子及栀子花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助力农户增收,迈向共同富裕。

以农促旅 以旅强农

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近年来,泰顺在田园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用旅游思维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娱乐体验、养生养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以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为基础,打造休闲农业景观带,提升改造美丽乡村景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以左溪葡萄园、司前中蜂园、竹里文礼书院、泗溪廊桥文化园等为主体,开发季节性游园、采摘等项目,打造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打造葡萄、猕猴桃水果采摘为主的生态农业休闲品牌,逐步建立起“吃农家饭菜、住农家院落、购乡土特产、游生态乡村、赏田园风光、采绿色水果、体农事乐趣”的乡村全域休闲体系。

接下来,泰顺将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以点串线带面。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泰顺将重点布局雅阳高端休闲旅游集聚区、泗溪廊桥特色旅游风景区、筱村南浦溪农文旅融合区、乌岩岭生态休闲康养区等四个旅游精品区。

此外,泰顺将推动“千村万景、全民村游”,依托山区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历史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古驿道、乡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增收入、扩就业、惠民生、优生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农村、农业、农民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泰顺农业资源数字调查和数据收集、农村电商和互联网的应用,为今后山区数字化农业试点的建立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泰顺将立足实际,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化农业生产感应终端应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力争实现数字化生态大搬迁、南浦溪镇数字化未来乡村、罗阳镇智慧蔬菜精品园、“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跑步鸡”强村富民项目、慧种田、智慧三资管理、低收入农户帮促、小番茄数字化基地、猕猴桃智慧气象服务体系等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

来源:温都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泰顺县: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念好茶业!

  泰顺,一座浙南边陲的山城,是全国和浙江省茶叶生产优势区域之一,素有全国重点产茶县、眉茶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美誉。茶产业是泰顺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3540吨,总产值达3.62亿元,茶产业从业总人数4.09万人。目前,泰顺县茶园面积达8.6万亩,开采茶园面积达7.4万亩(幼林园1.2万亩)。泰顺茶以优质的气候资源禀赋,浓厚的文化底蕴内涵,独特的品质特征特性,标准的生产管理服务,丰富的多样系列产品,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正实现以一片叶子撬动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和富裕一方百姓的愿景。

  资源禀赋铸品质 人文荟萃出好茶

  采茶舞曲诞生地,富氧好茶出泰顺。泰顺境内群山连绵,云雾弥漫,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6.59%,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最多达10万个,2018年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的称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为产茶创造了有利条件。

  泰顺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明崇祯六年,就有《泰顺县志》记载:“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以馥郁香气醇味见长的泰顺茶叶,早在明清,就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载入清代《中国名茶志》。解放后,泰顺炒青绿茶一直作为上海口岸公司和浙江茶叶公司出口眉茶的拼配原料,被誉为“浙江绿茶的味精”,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底蕴呈现了泰顺敦实淳朴的乡村民风。泰顺人崇尚自然,民风淳朴,垦山种茶,巧手制茶,会友品茶,把对茶的特殊感情融入到自成独特的民俗风情,有着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明代唐、祝、文、周四才子在游览浙南泰顺时,曾留下了“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茶余或可添诗兴,好向君前唱一篇。”的绝佳的茶诗联句。有茶的民谣、各种各样茶俗、有《茶楼奇遇》小品剧和脍灸人口的《采茶舞曲》等。《采茶舞曲》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戏剧家周大风先生1958年在深入泰顺茶乡体验生活后创作了,当时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由于《采茶舞曲》节奏欢快,格调优雅,至今在国内外乐坛传唱不衰,深受百姓喜爱,泰顺作为创作的发源地也随之扬名,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

  科技赋能助茶兴 转型升级强产业

  近年来,泰顺重视茶产业的培育,以优化品种、品质、品牌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切实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三杯香、仙瑶隐雾、承天雪龙、香菇寮白毫等品种成为众口好评的国内名茶。如今的泰顺三杯香茶,秉承炒青绿茶的特质,创新工艺、精细制作,已成为绿茶当中的上品。泰顺三杯香茶先后荣获国际名茶金奖、中茶杯、“国饮杯”等近百项荣誉,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质奖”,曾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2012年,泰顺县茶特局成立了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一直以来,泰顺县茶特总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紧紧围绕市委人才办、市科协提出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部署,以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为统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工作站运行实效上提质量,在茶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围绕温州市委西部生态休闲产业战略,通过“院士工作站+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继续做好联合攻关茶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深化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特派员科技服务队的技术优势,加大对名优红茶、白茶和黄汤等三杯香系列产品加工工艺技术攻关,引进清洁化初制加工生产线和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开发茶食品、茶提取物等茶深加工产品,合理整合茶叶加工资源,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量身打造迎突破 品牌打造新动能

  泰顺县在三杯香品牌打造上探索出了一条专业路径。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传播,以推倒重来的创新,融入了重新市场定位的产品设计,以产品品牌来做实区域公共品牌。现在,三杯香已经不仅仅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更是玩家也争着探究的韵味无穷的好茶。

  2005年以来,泰顺县委、县政府针对茶叶品牌多、规模小的情况,把“三杯香”品牌确定为全县茶叶主导品牌,成立了茶叶品牌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推进品牌整合。2010年,“三杯香茶”分别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和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三杯香”商标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台了《三杯香地理标志证明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启动“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宣传”四位一体的管理办法,制订了《地理标志产品三杯香茶生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修订了《三杯香茶》市级地方标准,制作了品牌产品实物标准样,建成了“温州市茶叶检测中心”,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加强监管。“三杯香”品牌得到了有效地保护,推动了“三杯香”公用品牌的创建。

  2018年,泰顺县以政府名义专门委托上海一家品牌设计公司为三杯香品牌重新做了规划与设计。如今,三杯香品牌重新规划的产品设计路径已是清晰可见:以产品品牌为魂,拓展区域公用品牌三杯香的内涵与外延,以顶级茶、特级好茶,较普遍的一、二级茶三个品级来呈现:香菇寮白毫茶,是泰顺三杯香中的极品,以采自香菇寮茶树品种一芽一、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炭火烘焙,具有兰花香特质。白云尖,为泰顺三杯香的特级产品,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小叶种鲜制作,其滋味鲜爽、清香怡人;特级茶品系里还有飞云剑,特指泰顺三杯香中的扁形茶,采用一芽一至二叶初展的小叶种鲜叶制作,其清汤绿叶,香气怡人。此外,还有廊桥香芽和承天春雨,分别为泰顺三杯香的一级茶和二级茶。

  经过重新定位与梳理,寻找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经过量身打造的泰顺三杯香走出了以“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为理念的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彻底摆脱了世袭外销大众炒青绿茶的影子,脱胎换骨地淌了玩家品山头、品匠人、品独一无二品质的时尚,由性价比高的口粮茶变成让人惊艳值得收藏细品爱不释手的口粮茶。并且在有了专业的产品设计之后泰顺县又利用专业的媒体传播力量,实时、精准、高效、全面的传播了泰顺三杯香,实现质的突破。

  开拓市场抓机遇 提升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泰顺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苏州等地举办数场活动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采茶舞曲诞生地富氧好茶出泰顺--泰顺三杯香”品牌推介会,由泰顺县委书记陈永光亲自带队,邀请了全国茶叶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茶企负责人和经销商150多人,现场有7项内容与相关单位签约,有20多家媒体到现场采访,70多家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推介效果十分显著。并冠名举办省市级茶事活动4次,组织企业参加省级以上茶事活动50多场次。

  鼓励市场主体设立“三杯香茶”品牌营销店、茶文化展示馆(厅)、主题茶馆(楼),进一步提升“三杯香”牌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借助电商、微信等线上平台,实现电商、微商、店商“三商”融合营销,实现市场销售途径与渠道的不断拓展。

  一曲茶歌兴文旅,文化底蕴丰厚是泰顺茶产业独有的气质。近年来,泰顺县深入发掘和传承《采茶舞曲》、泰顺茶俗、茶故事等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化内涵,建立周大风茶博园及有关茶文化展示馆等配套设施,注重品牌建设与茶文化相融合,以茶文化叠加泰顺生态优势,唱响茶旅融合之曲。

  夯实发展筑根基 凝神聚力谋发展

  泰顺茶产业的发展以无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优势、灿烂的茶文化历史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三杯香”品牌。近年来,泰顺县依托绿色生态和丰富的茶资源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增收、扶贫的载体,因茶兴业,以茶致富,奏响茶产业致富的“幸福曲”。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以正确的销售策略和品牌打造战略,通过品牌重组、产业拓态、精英培育、科技文化合力助推、市场客户有效对接、政策引导持续加力等方法助推泰顺茶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实现一路稳扎稳打。

  未来,泰顺将以特色品牌打造为重点,加大品牌管理、宣传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泰顺“三杯香”品牌;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将茶产业作为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全力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的茶产业链,建设泰顺县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还将以优质化的服务为保障,开展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善茶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力争把泰顺茶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把泰顺建设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现代茶业强县。让世界人民都感受到泰顺三杯香茶的文化魅力,品味生态富氧茶的优异品质。

来源于:茗边

找到约1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