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三种名茶

找到约4,422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去陕西不止肉夹馍,还有这“四大名茶”值得一喝

历史悠久的陕西,曾是13个王朝建都之地,省会西安又是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们对于陕西特产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凉皮、肉夹馍上,这里还有很多优质的名茶值得我们品饮。

01.

紫阳毛尖

紫阳毛尖亦称富硒紫阳毛尖,为历史名茶,产于陕西省紫阳县。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江中上游。

茶树生长季节雨量充沛,水热同季,云雾缭绕,越冬条件优于同纬度东部茶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优质绿茶产区。

紫阳县是全国四个富硒区之一,地下分布着我国少见的富硒岩层,是紫阳毛尖天然富硒的物质基础。

紫阳茶在唐朝前属于巴蜀茶,是唐代贡品“金州茶”的传统产品。清代“陕南惟紫阳茶有名”,紫阳毛尖成为当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紫阳毛尖条索紧细匀齐挺直,显毫,色泽绿润;栗香浓郁高长,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绿明,肥壮匀齐。

02.

女娲银峰

女娲银峰茶,产于陕西省平利县,始于20世纪初。

平利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起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历史名茶“三里垭毛尖”在乾隆时期曾以贡品享誉朝野。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开发研究出“八仙云雾”名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科研人员运用现代茶叶加工工艺研制出“女娲银峰”茶。

女娲银峰外形圆直似针,色泽嫩绿显毫;内质香气嫩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03.

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产自陕西省汉中市,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2007年整合定名为汉中仙毫。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东西。该区域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被誉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

全市共有8个县产茶,高纬度、高海拔、富含锌硒、无污染,使得汉中茶叶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

汉中茶区位于中国茶区的北部边缘,产茶历史悠久,古时就是“茶马交易”的重要集散地,自古至今也是出产贡茶和名茶的地方。

史料记载,大巴山产茶,在唐代陆羽《茶经》的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当时的汉中称梁州,已经成为全国八大主产茶区之一,并以茶进行“贡赐贸易”。

宋代汉中的“茶马互市”更为繁荣,史料记载“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到了明代,不仅“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而且制定和实行了中国第一部茶法《茶马法》。

至明清以来,茶与盛世共兴,茶区绵延数百里,茶农制茶“昼夜不止,男废耕,女废织,莫之能办也……”,汉中茶更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2005年,汉中市将当地的20多种地方名茶整合为“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种名茶。2007年,全市茶叶整合为“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外形微扁挺秀,匀齐显毫;内质嫩香高锐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匀齐鲜活,嫩绿明亮。

04.

泾阳茯砖茶

除了绿茶,陕西还有“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砖茶”的黑茶——泾阳茯砖茶。

据史料记载: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泾阳县,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北宋神宗熙宁年,茯茶在泾阳问世,当时主要是散装茶。

随着茯茶销量的增加,为了解决茶叶西去运输问题,压缩茶叶体积,开始制作砖茶。新中国成立之初,泾阳成立了人民茯茶厂,生产的红星牌茯砖茶享誉西北。

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清澈红浓、醇厚回甘绵滑。

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跟泾阳当地的水、气候以及民间传统工艺分不开,有“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与生命之茶”的美誉。

在历史上,陕西就是茶叶生产、茶文化、茶贸易的高地。当然以上,也只是陕西众多好茶中的凤毛麟角,你还知道哪些陕西好茶?

来源: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十三种常见茶具及使用方法,这是沏好茶的关键!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等十三种,而了解他们是沏好茶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常见茶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二、茶漏

茶漏又称茶斗,汉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四、茶盘

茶盘(也可称茶船)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红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

五、茶则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又名“茶通”,汉族茶艺的茶具之一。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如今,人们喝普洱茶时便把金属茶针当茶锥使用。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十、茶叶罐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存放茶叶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茶馆,用大口玻璃瓶来装茶叶,其目的是为了让顾客较为清楚的看到茶叶的品相。

十一、茶船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有的茶海则是指品茶的工艺家具,利用竹、木、石等原材料制作而成,其作用基本等同于茶盘,具备有排水系统,但是比茶盘更具有艺术性。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调羹,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如何从制作工艺来区分三种不同的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因加工工艺不同,形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三种外形和内质不同的铁观音。

今年4月26日,国家标准委发布陈香型铁观音标准,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成为继清香型、浓香型之后的产品标准,陈香型铁观音是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铁观音产品。

自此,市场上出现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情况。

那么,三者如何区别?

据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工工艺不同,形成三者外形、内质不同。

清香型铁观音可作为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原料。在毛茶到成品茶的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采用烘焙等工艺,陈香型铁观音“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工艺。

根据“国标”,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分别为:

清香型铁观音制作工艺(八个步骤)

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

浓香型铁观音制作工艺(十四个步骤)

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陈香型铁观音制作工艺(七个步骤)

毛茶→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成品茶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必须坚持“国标”,不可以年份或香气为所谓的标准来区别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

来源:泉州晚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2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