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代茶膏的三种工艺

找到约8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中国茶膏博物馆里谈茶膏历史

茶膏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茶,它直接溶于水就得到可以品饮的茶汤,没有茶渣。茶膏从诞生至今,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

在云南昆明,有一座茶膏博物馆,门口挂着中国茶膏博物馆的竖匾,2011年开馆,是全国第一家茶膏博物馆。

2022年的夏天,我们拜访了这座博物馆。对这种比较少见的茶类,好奇的我们同馆长在中国茶膏博物馆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最后,我们得出了三个结论,茶膏孵化于唐代有其必然性,受宋代文化精英的期许和皇家茶匠的配合而出世,最后于清代在中国养生文化中明确了存在价值。

中国饮茶史非常悠久,在距今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先民煮茶的器皿。茶的使用方式也一直在演进,最初,先民直接咀嚼茶叶来提神醒脑明目益思,由于茶本性寒,对于敏感体质的人,倘食用加工不当的茶,则破气伤脾。茶中含有丰富的单宁,丹宁本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直接摄取新茶或鲜叶,身体对性寒的丹宁难以吸收利用,往往不利于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上古有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也就是说只要使用得当,阴阳调和、寒温有度,性寒的茶也可被驯化成对身体极有益的饮品。为了避开茶的寒性,更好地获得茶中的价值,古人尝试以煮茶的方式来使用它,加一点盐、姜、橘皮等调味品,如同吃菜汤般。

唐代蒸青制茶引发茶膏的出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唐代茶圣陆羽认为菜汤吃茶法过于粗鄙,遂著述了影响后世深远的《茶经》,把茶叶经过采、蒸、捣、拍、焙、穿、封等环节,即可制成饼茶。在蒸、捣和拍这三个环节中,茶叶细胞破壁、汁液溢出,干燥后凝于茶饼上成膏状,这就是茶膏在唐代发轫的原因。

茶圣陆羽知道这种膏状物质乃茶中精华,而且在实践中发现,含膏丰富的茶,纹理和光泽都异于普通茶饼,上好的茶饼看起来像是表面有一层油膏显于表面。

唐代禅宗大师赵州和尚说“吃茶去”,而不是“喝茶去”,和唐代品茶方式有关,唐人是把茶饼磨碎后冲饮。

理学思想是宋代诞生茶膏的审美原因

公元937年,也就是唐朝结束30年之后,我们第一次在史料里见到关于茶膏的记载,南唐闽康宗收到进贡的一种特殊的茶,也就是茶膏,贡品只有八枚,每一枚皆以金丝缠绕装饰。相比寻常动辄许多担的茶叶进贡,这次的茶膏贡品实在稀缺。由此可知,我国最优秀的茶叶工匠们对茶膏的探索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

如同今天,饮茶的风尚总是由时代精英们引领的,他们既是最佳赏鉴者,也是茶文化的创造者。我们知道,理学思想是宋代的主要哲学,它深刻的影响了宋代的审美,《清明上河图》成为工笔巅峰,出现含蓄精简、线条优美的宋式家具,并肩唐诗的宋词有格律缜密、文字凝练之美。在茶方面,宋代文化领袖们期待着出现一款体现茶之精华的茶品。在宋徽宗的要求下,朝廷的官方茶匠把茶叶经过常温压榨、自然干燥后制出了御品茶膏。

如果说团茶和饼茶是对茶叶做加法,以获得更复杂的茶品;那么,宋代的茶膏就是对茶做减法,求得更本真的茶。相比做加法,其实减法更难,比如我们今天推崇活在当下、极简生活,实践起来其实不易。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宋代茶膏,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工艺思路非常正确,在常温下压榨,很好的保留了茶内的活性物质,而自然干燥的过程也延续了对茶内质活性的呵护;二是工艺非常缜密,从宋代茶书《北苑别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工艺的严谨和复杂;三是结果出色,获得了品质卓越的茶膏。宋代御制的茶膏被称作“玉蝉膏”,玉是世间珍宝,蝉有轻盈羽化的意象,用两个美好的字眼给茶膏命名,足见宋代精英对茶膏的钟爱。

工艺转折期中茶膏进入空窗期

经历了短暂剧变的元代里,来到了明代,唐宋沿袭下来的团茶饼茶被废除,而开始推行更易于生产和冲泡方便的散茶,各大茶类开始兴起,一直影响到今天,而茶膏也悄悄的隐退了。

茶膏从边疆再次复兴

茶膏从主流文化中消失了很久,直到云南的土司们开始涉足茶膏,才再次进入历史舞台。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元明之后和中原文化的交流渐增,云南的土司们知道了一种叫茶膏的茶,他们很好奇,并开始尝试制作。由于缺乏茶膏制作的指南,土司们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通过熬煮茶叶,直接获得茶膏。这种熬制茶膏在当时非常流行,不光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了西藏,还进贡给了雍正皇帝。

通过熬制获得茶膏,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汤色浑浊且有长时间熬煮带来的安全隐患。

如同石油很早就被发现,但是其杂质甚多,倘若直接燃烧石油会满屋黑烟,无法作为日常燃料,直到精炼油技术出现,石油才能成为工业的血液。

乾隆皇帝扮演了精炼者的角色,他对熬制茶膏的安全性抱有很大戒心,让幕僚们去寻找历史上的茶膏制作资料,当了解到宋代官方茶膏制作是用常温压榨法后,乾隆非常认可,至此,清代宫廷茶膏正式拉开帷幕。

乾隆的制茶工匠们在宋代茶膏制作的工艺基础上,以云南进贡的普洱茶为原料,开创了独特的清代宫廷茶膏。它的工艺体系非常复杂,需要186道工序,耗时72天,才能完成一次茶膏制作,仅工艺价值就直达中国古代的制茶巅峰。清代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用非常详实的养生价值揭开了宫廷茶膏的秘密,相关的阐述也成为清代宫廷茶膏的价值说明。

乾隆皇帝比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多活了20年,比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多活了31年,他活到了89岁,成为千古帝王长寿之最,可以说,乾隆皇帝是他推动的清代宫廷茶膏的最大受益者。

清代宫廷茶膏对茶膏历史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升了常温压榨制膏的工艺水准,成为中国古代农产品深加工的最高典范;二是回答了古代帝王并非因为便捷而饮用茶膏,真正的原因是萃取后的茶膏带来更大的养生价值。

现代茶膏的出现及思考

回顾茶膏的历史,我们发现工艺演化的路线并非一帆风顺,从宋代常温压榨工艺到清代土司的熬制工艺,就是一次技术倒退。不过,这样的倒退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罕见。

比如,我们熟知的科学家屠呦呦因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在治疗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上,屠呦呦从中国医学古籍中寻找线索,先是根据《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青蒿治疗疟疾寒热的经验,把青蒿经过煎熬后,喂给患疟疾的实验小白鼠,发现并没有效果。

后来,屠呦呦又找到了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葛洪介绍要在常温下,取出青蒿内含物。根据葛洪的方法提取青蒿浓缩物,结果实验小白鼠治愈率非常高。这使得屠呦呦意识到青蒿内容物的提取过程必须在低温下进行,而高温会破坏青蒿素的活性,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屠呦呦最终用沸点仅为34.5摄氏度的乙醚作为青蒿素的提取介质,获得了成功。

李时珍比葛洪晚了1200年,而信息却在历史演进中出现了偏差。所以,我们也就理解了虽然先有宋代的常温压榨制膏工艺,但清代云南土司还是出现了高温熬制茶膏的工艺退步,好在乾隆扭转了这个局面,把更先进的常温压榨制膏重新带回历史轨道。

2005年,是现代茶膏的元年,中国首家茶叶深加工企业蒙顿茶膏诞生了,它采用低温萃取、冷冻干燥来萃取茶中精华,这是对茶膏制作的正确传承。当然,对于现代茶膏而言,低温工艺只是正确起步,而决定现代茶膏养生价值的是每一款茶膏匹配的独特发酵模型,这是蒙顿多款知名茶膏深受喜爱的真正原因。本文探讨的是茶膏的工艺演进,我们还是回到主题。

中国茶膏博物馆的藏品基本都是由蒙顿茶膏捐赠的各类精美茶膏。得益于今天的科技水平和蒙顿独有的生物发酵技术,如今的茶叶深加工,是在独特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低温萃取获得茶中精华,通过超滤除杂获得更安全的茶叶精华,最后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品质和工艺都更加卓越的现代茶膏。

品饮了几款惊艳的茶膏之后,我们告别了精致而专业的中国茶膏博物馆,在这座小小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茶叶万年未变的热爱,也感受到了传承和复兴茶膏文化的底层逻辑,那就是物为我用,以人为本。

大火的《梦华录》为何用一整集的时间演绎点茶和斗茶?

前几天,我们分享了热播剧《梦华录》里出现的部分宋代茶事,文章一经发出,许多茶友留言点赞剧中的茶氛围,纷纷表示看不够,那么今天我们再带大家去继续领略剧中出现的茶文化。

在《梦华录》昨天更新的16集里,茶汤巷里的茶馆老板们因眼热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三人经营的“半遮面”茶坊的好口碑好生意,竟联合起来恶意竞争上门踢馆,引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斗茶好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里头的门道吧!

什么是斗茶?

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茶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其规则为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看谁的茶叶、茶水出众,茶艺更高超。

宋朝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十分流行“斗茶”,不仅士大夫中盛行斗茶之风,平民也喜爱斗茶。南宋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便非常传神地描绘了市井间几个茶贩正在斗茶的生动画面。

在剧中依照当时宋朝东京的规矩,茶汤巷和半遮面比的就是“汤色、水痕、茶味”三项,各家自己选择茶饼和水,再请五位客人品评,三赢两输。

斗茶茶叶、水

在斗茶中,茶叶和水都是非常重要的。清茗坊胡掌柜选择的茶是明前茶“北苑先春”,而来自钱塘的赵盼儿选择的是本土雨前茶“雨前径山茶”。双方先将茶样环顾一周,供在座茶客观赏。随后便展示各自的用水,清茗坊选用“天台山的禅泉”,而赵盼儿则用“寻常雨水”。

北苑先春

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是一种源于唐代福州研膏茶工艺的蒸青紧压团茶,产自今天福建建瓯市东部的凤凰山一带,是北宋当时最顶流的茶品。皇帝宋徽宗就特别喜欢北苑贡茶,并亲自研究,写了著名的《大观茶论》。

宋代斗茶盛行,以福建建安产的北苑茶为贵,达官贵人为了争得天子欢心,在北苑茶见新时,便各自献出先春绝品,此之谓“北苑先春”。

径山茶

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属绿茶。径山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

径山遂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宋代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

山泉水

陆羽《茶经》道:“茶水用山水上,泉水为最佳。”山泉水中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

汤色、水痕、茶味

两家茶坊比的“汤色、水痕、茶味”三项,即既要斗茶味、还要斗色斗浮,也就是斗茶汤的颜色和茶沫的咬盏,通俗来讲就是“茶汤纯白为赢,茶沫持久为佳”。

汤色

在点茶比拼中,胡掌柜“点汤如银龙吞吐,击拂轻重自如”,被看客赞誉“茶汤巷的高手”,而赵盼儿这边使用了绝活“一手击拂”,“恰似化用琴技中的拂弦”,而后竟用茶盏演奏出了古琴曲“阳关三叠”,着实令人拍手叫绝。经过对决,双方的茶汤皆为上品的纯白色,所以汤色部分平局。

水痕

在咬盏比拼部分,赵盼儿使出了以茶为画的茶百戏,在茶沫上绘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花草图,引得众人惊呼声连连,瞬间胜过仅用水流滴制出“茶”字的胡掌柜。

茶味

两人分茶后,给五位客人品鉴。客人评价清茗坊的北苑先春“茶汤香醇,一派王者气度,实乃茶中珍品”,而半遮面的径山茶“入口无涩,清香悠远,入闲置在家赏菊一般,有种秋爽洒然之感”,“茶一入口,来不及品香品味,只觉得身如梦幻,飘然已去他处”,经过客人们一一作揖投票,最终此次斗茶以半遮面茶坊的胜出,双方交谈和解而圆满结束。

最后,引用赵盼儿在剧中的一句话结尾:“所谓茶道者,只要遵其道,便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只要茶在人心,就能从一盏茶中获得坦然,获得清淡,获得宁静,这才是饮茶之道。

《梦华录》用整整一集细说斗茶,不仅凸显了主角团的学识和性情,更使剧情丰富饱满,让更多观众见识到了美不胜收的宋代茶学。由此可见,此剧的火爆不仅在于演员剧本,更在于其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茶史。

来源:茶频道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茶化石品牌元年

早在2015年就开始火的茶化石,近年来被许多人怀疑原料、工艺与品质有问题,江湖小道消息满天飞。靠玩“神秘主义”起家的茶化石,可谓成也“神秘化”宣传,被质疑也因为“神秘化”。

2019年,茶化石可谓进入了下半场。继续玩“神秘”,只会更加“妖魔化”,由神秘主义走向实证主义,并开启茶化石的品牌时代,才是下半场的正道。

2019,在深耕茶化石这个细分品类的品牌茶企引领下,或许会开启茶化石的品牌元年!

此图为熟茶全家福。五代同堂,人丁兴旺。熟茶创世纪:貌似做熟茶的是天才,短短四十多年搞出这么多东西出来。为正本清源,推动茶化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用图表的形式强化茶化石属于熟茶大家族的重要一支。

一、神秘化的负面效应——妖魔化

茶化石的神秘化源自两个两方面,一是宣传有些夸大其词。比如广为流传的文案是这样介绍茶化石的:在古代茶马古道上可以代替银两作交易用,又因外形精致小巧酷似散碎银两,故名碎银子。

外形像碎银子没错,但说“在古代茶马古道上可以代替银两作交易用”,显然就是杜撰了。

茶化石其实是一个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普洱茶细分品类。由于老茶头非常受老茶客的青睐,但发酵熟茶时,一个堆子里产生老茶头的比例非常低。这就导致了老茶头珍贵而难得。同时茶头质量不稳定。为解决老茶头的量产与质量不稳定问题,泉海茶厂就进行技术攻关,生产出类似老茶头的产品——茶化石(泉海茶石)。

从本质上来说,茶化石是老茶头延伸品类。老茶头是自然沱,茶化石是二代老茶头——技术沱。

老茶头的产生源自果胶收缩。茶化石利用果胶收缩这个原理,通过“成型二次发酵”这个核心技术,解决了老茶头不能量产的问题。在二次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果胶不断收缩,让茶叶变成致密体。这个原理很简单,但工序太复杂,做好茶化石并不容易!

茶化石具有传统熟茶的共性,又别具特点,从而可开启消费类熟茶新春天!

神秘化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源自生产厂家的保密。其担心开放茶化石生产线,详细介绍茶化石工艺,会导致核心工艺外传,被别家学去了,增加市场竞争者。在其严格保密下,业界与消费者参观过生产流程,知晓详细工艺的很少,大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以致于近年来茶化石这个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产品被妖魔化了。

图片说明: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关于茶化石的江湖谣传太多,导致许多人视其为不入流的“旁门左道”。制作这张图的目的,是想将茶化石纳入普洱茶的道统,由“旁门左道”变成名门正道人士……

二、茶化石的下半场:由“神秘主义”到“实证主义

在《中华“神茶”的世俗化之路》一文中,笔者认为要理性看待茶化石的宣传过度问题,并对这一新兴品类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健康有序地将之做大做强:

“茶马古道碎银子”,其实是一种茶界经典造神运动。虽然有虚假宣传之错,只能算小过,构不成大错。因为这是行业潜规则,“神茶”多是这么玩的,法不责众。再说,“神茶”走的都是,由“神秘主义”的权宜之计,到“实证主义”的长期发展之路。放过“神话”一时的原罪,要看到其主流发展,还是由神回归到人,由“迷信”宣传到“正信宣传”,这才是建设和谐社会之正义。

茶化石的形象气质其实很土,于是其开拓市场选择了精英层的土豪人群来切,用“金不换”等彰显土豪气质等大词来砸市场,从高往下砸,制造流行。茶化石的调调,比较适合土豪精英与大众消费者。其最大问题也由此可见,中间的中产阶级断了。茶化石要将中间层续上,必须脱胎换骨,改变土形象,以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气概,用莲花重塑身形与魂魄,这样才能与中产精神气质相搭。

制约茶化石发展的命门:形象不太美观,不讨中产阶级、文化精英的喜。茶化石的下半场,形象必须脱胎换骨,打造生活美学……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是,由于茶化石一直宣传神秘化,没有开放生产线,于是不明真相,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将茶化石贬低为原料与生产工艺有问题,喝了不健康的“垃圾茶”。江湖“谣言”四起,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让一二线品牌望而止步,除了龙园号,大点的茶企几乎没有推茶化石的。

茶化石的上半场,靠神秘化快速崛起为普洱茶行业的一个市场热点,但也带来了谣言满天飞的弊端,这样继续下去会伤害品类的根基,出现由兴盛到早衰的局面。

2019年,一方面茶化石的原有消费人群在缩减,另一方面随着一些急功近利茶商加入茶化石的战团,会增加渠道与新的消费人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茶化石销售下滑之颓势,甚至会带来茶化石销售的一个小高潮。这对茶化石品类而言,有利也有弊。利是做茶化石的厂家、商家更多,消费人群也更广泛,但其弊端在于,充满狼性的急功近利茶商,往往采取低价走量,在快速推开市场的同时,也会迅速将市场做烂。曾经的小青柑就是明证!

茶化石的中坚力量与未来的希望乃在于,是否能在下半场开启一个品牌时代。如果品牌市场能顺利开启,就不怕江湖谣传以及急功近利茶商将市场做烂。

三、“两个历史进程”,构成“茶化石品牌时代”的战略发展空间

1、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文化、金融路径依赖,普洱茶的上半场陷入小众市场结构性锁定,很难跳出文化普洱、金融普洱开启大众消费市场。

2019年,普洱茶原有的市场逻辑失效,整个产业将告别上半场的文化与金融路径依赖,积极做大普洱茶的消费属性,从而真正开启普洱茶的消费时代。

消费茶,是建立在消费者的认知基础上。如果说,上半场拼的是概念炒作,聚焦小众高端专业市场,靠经销商做市场;那么下半场打的是一场消费者争夺战,缺乏消费者认知基础的品类与品牌,在市场上会很弱势。

所以,下半场要围绕消费者认知这个原点来做市场!

从2003年普洱茶在大陆崛起算起,到2018年止,其上半场经过15年的发展,在专业市场积累了一定的消费者认知基础,生茶、熟茶两大主品类得到传播与推广,古树茶、中期茶、老茶、山头茶等细分概念也得到传播。

这些品类的问题在于,在专业市场许多人或多或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跳出狭窄的专业喝茶圈,要做大众的生意时,会发现普通老百姓也许听说过生茶、熟茶、老茶、易武、老班章,但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是模糊与混乱。一提到普洱茶,他们就觉得太专业了,水好深,茶好贵,不是普通老百姓喝的,概念太复杂,搞懂普洱茶好累,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意愿不强。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普洱茶的进一步普及,教育成本太高,培育消费者太难,太慢!

普通消费者接触普洱茶,需要一些能极大降低认知门槛的跳板,慢慢引导其由浅到深认识普洱茶。

降低认知门槛的东西,一定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就品类而言,也就是接受程度高,容易推广开来的品类。普洱茶的上半场,其实培育了一些容易推广开来的细分品类,茶膏、柑普茶、茶化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开启普洱茶消费者时代的前锋三叉戟。

有了三叉戟在前面开路,让消费者通过接触茶膏、柑普茶、茶化石对普洱茶有一定认知基础后,就可以引导其品饮相对要专业一些的消费茶。熟茶、年份生茶、红汤新生茶,具有一定专业性,但不懂喝茶的人也比较容易上口。这三大品类构成了消费茶市场的中军部分,以熟茶为主体,年份生茶与红汤新生茶两翼齐飞,从而构成“一体两翼”的中军布局。最后是专业程度很高的市场,比如文化普洱、金融普洱、老茶、名山茶等,可作为消费者最后来认知的东西。

这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改变消费者认知,最终形成金字塔的消费结构:

塔尖:专业市场(文化普洱、金融普洱、老茶、名山茶等)

塔身:相对专业的消费茶(熟茶、年份生茶、红汤新生茶)

塔基:消费属性偏强的茶膏、柑普茶、茶化石

2、茶化石品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茶化石的三次浪潮:由神秘主义时代,到现在的狼性时代,再到未来的品牌时代,一浪推动一浪,构成茶化石的三次浪潮。

2015到2018,是神秘主义时代。

2019年,随着急功近利茶商的纷纷加入,意味着茶化石进入了狼性时代。急功近利茶商喜欢低成本运作,赚快钱,在迅速做大市场的同时,也很容易将市场做烂。有社会责任心,有远见,并矢志深耕茶化石品类的企业,会发扬品牌的力量,用精品引领市场,用标准规范市场,从而推动茶化石在2019年以后进入品牌时代。

3、品牌茶企抓住“两个历史进程”,就迎来了深耕茶化石品类的战略机遇期

“茶化石,是普洱茶下半场消费茶时代的前锋三叉戟。深耕茶化石的品牌茶企,练好消费茶这个核心武器,利用茶化石的第三次浪潮,将开启品牌时代。”专做茶化石的勐海泉海茶厂掌门人刘德乾说。

四、茶化石产业的三次浪潮

1、茶化石的三次浪潮

2、核心驱动力与进入品牌时代的标志

开启品牌时代的核心驱动力:茶化石品类深耕者拨乱反正(终结谣言),主动引领产业升级(精品、行业标准、技术与产品迭代),让产业出现正向发展态势,展现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那一面。这样一来,一二线品牌才会纷纷跟进,聚集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力量将产业做大。

进入品牌时代的标志:在品类深耕者的核心驱动下,一二线品牌选择纷纷跟进,标志着茶化石进入了品牌时代。

能否进入品牌时代的关键是,一二线品牌是否纷纷跟进。

让一二线品牌跟进的前提是,深耕茶化石的企业要做好两大铺垫工作:

一是实证宣传,终结谣言;

二是抓精品、行业标准建设、技术与产品迭代三项基础建设,引领产业升级。

也就是,品类深耕者打扫干净战场,再请客(客人为一二线品牌)

泉海作为品类深耕者,主动担当开启品牌时代的核心驱动者之角色,成为“江湖谣言终结者”与“产业升级引领者”,这就是泉海作为“茶界首家专做茶化石的品牌”之光荣历史使命。依托企业的使命感,泉海积极参与到茶化石品牌时代的基础建设中去,成为品类建设的引领者,并开启精品品牌、标杆品牌建设之路。也就是泉海用茶化石下半场——品牌时代,带来的红利,在引领细分产业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

五、开启茶化石品牌时代,需要品类深耕者的引导

(一)品牌时代的开启,需要两种力量。

一是品类深耕者,比如龙园号、泉海。

泉海与龙园号的最大区别是:龙园号体量大得多,茶化石只是其系统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纯比体量与影响力,泉海与之没可比性。泉海的机遇点在于打造“茶界首家专做茶化石的品牌”。

这样一来,相对于其他品牌,泉海是茶化石品类深耕者。

相对于同为茶化石品类深耕者龙园号,泉海专做茶化石。

二是推广茶石成为一二线品牌的标配。

茶化石真正要有产业根基,一枝独放不是春,乌合之众乱做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行业的中坚力量——一二线品牌纷纷推茶化石,才能真正开启品牌时代,从而迎来茶化石产业的真正兴盛。

如果说,茶化石的神秘主义时期是初潮,急功近利茶商乱做带来第二波小热潮,那么一二线品牌的加入才是主升浪。

泉海要利用好主升浪,不但将体量做大,而且要定位为“茶界首家专做茶化石的品牌”,打造品类的标杆品牌,从而开启茶化石的品牌时代。

泉海的大作为——充当开启品牌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