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泡茶好喝

找到约82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星球测评 | 如何挑选一款心仪的红茶?


​既已错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寒风也开始凛冽,那我们就用暖暖的红茶补偿一下自己吧~只要简单三步,就可以选出一款自己心仪的红茶啦。



怎么选? 

简单点,从市面最常见的:祁红、滇红、英红 入手吧~

市面上红茶的品类很多,正山小种、金骏眉、苏红、川红、宁红.....我们一开始选了两款红茶:祁红、滇红。


茶叶星球测评小姐姐开播啦:先看测评再买茶,什么是“好喝不贵““最佳性价比”咱们一目了然~~~


看外形:就是看颜值与身材啦 

为什么要看干茶?怎么看?

①WHY看 ?学会看茶是泡茶好喝的基础。

很多小伙伴都说自己不会泡茶,怕泡的不好喝~其实,泡茶是有秘诀的:看茶泡茶!

②How看?比如这三款茶,你会发现英红、滇红要比祁红粗壮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树种不同:英红和滇红是大叶种,祁红是小叶种,所以在水温方面,泡祁红的开水温度要比英红、滇红低一些。

新鲜的茶叶经过揉捻,变成了一根根的“条索状”,英红、滇红中有金色的条索,这些是茶芽,茶芽上的绒毛经发酵后变成了金黄色(有时我们看到生普上的茶芽是银白色,颜色不同与制作工艺有关)。茶芽较多的茶,说明嫩度高(嫩度与茶叶采摘等级有关),也需要适当降温。很多小伙伴觉得英红和滇红有点像,没错!它们真的有血缘关系(文末揭晓~)


我们来做个小总结:

泡茶:就是试她的内涵啦~

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

看完干茶,该怎么泡呢?泡茶有三要素:投茶量、水温、时间(出汤时间、浸泡时间)当我们固定一个变量,适当的调整另两个,多试几次,基本可以泡出不难喝的茶,比如固定5g茶叶,温度在100°-85°之间做调整,出汤时间根据冲泡次数做调整。

泡出来的茶汤我们可以根据:汤色(茶汤颜色)、香气、滋味,进行判断。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款茶,欢迎和我们“隔空约泡”哦~第一泡,10秒出汤:英红汤色金黄透亮,滋味甜爽、叶底有花香、红薯香;滇红汤色金黄透亮,入口甘甜,带有类似梅子的水果味,叶底是花果蜜香;祁红汤色金黄明亮,很鲜爽,带有苹果的气味,叶底是馥郁的花香、果香,三款茶中持久度最好。

看叶底:可以看出做工好不好哦

最后,如果想检验自己在干茶判断时是否准确,那就看看叶底吧~比如,匀整度、洁净度、色泽、嫩度等。判断嫩度时可用手指背触碰茶叶,如果感到扎手茶叶较老、柔软茶叶较嫩。


再来总结一下:

红茶国家标准审评法,了解一下

3g茶叶,水温100°C,闷泡5分钟



结果出来啦

英红滋味浓醇鲜爽,花果香明显,微涩

滇红滋味甜醇较爽,果味明显,略带果酸

祁红滋味鲜醇甜,有玫瑰花香,香气持久


SO——

追求口感饱满、花果香的朋友可以选英红。

喜欢水果甜香的可以选滇红。

喜欢甜蜜花香的可以选祁红。


能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了吗?

最后剧透,这仨哪款最适合做奶茶呢?


问:红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答:1、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

2、可利尿、消除水肿,

3、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在红茶的茶汤中可以看到“金圈”,这是红茶中的茶黄素,被称作“软黄金”可以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问:在办公室就可以做奶茶,是真的吗?

答:当然!按照我说的做,不好喝你打我~

准备:水杯(带盖)、3g茶叶,150ml开水,10ml牛奶

步骤:

1、闷泡茶叶:3g茶叶放入杯中,注入150ml开水,盖上盖子,闷泡5分钟

2、温度降到60度左右(温度过高会破坏牛奶营养价值),加入10ml牛奶(可依个人口味调整奶量、糖量)。

茶叶星球的小伙伴一致认为:英红做奶茶最好喝!

英红奶茶:茶香、奶香、花香、果香完美融合,茶汤绵密顺滑,令人回味无穷!

滇红奶茶:酸奶茶

祁红奶茶:过分甜腻,受不鸟。。。


问:滇红与英红真的是亲戚?

答:是哒!50年代初,为响应新中国出口创汇的战略需要,“适宜种茶,适宜种好茶”的英德从云南引进大叶种进行繁育种植。繁育推广茶树良种、建设高标准茶园、探索茶叶深加工,英德红茶就这样出现啦~


问:世界三大高香红茶都是啥?

答:记住啦!

中国——祁门红茶

印度——大吉岭红茶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

有问题评论区留言哦~


国家标准:评茶员必考,了解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H/T 1243-2019

勐海茶业联盟团体标准T/MHC 005—2020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086—2009


后记:喜茶可,爱茶甚可~~

茶为国饮,what's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我们是茶星90后、00后评茶员,触茶习茶一段时间,我们觉得吧,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很是真切。有点像“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禅一味”的茶道,等我们再大一点,自然有所体会。

现在让我们协助大家,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茶,然后,爱上她~~

一球茶业:如何避免把1000元的普洱茶“泡废”成100元?

相信很多茶友都曽遇到这样问题:同的一款普洱茶,人泡的很好喝,自己一泡却好像了款茶,好喝不上,甚至以下咽。

,冲泡普洱茶也是有很多学的,除了冲泡用水、水温、投茶量及容器选择这些重要的内在条件,泡茶者的心、天气气候也会汤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迅先生曾说过和泡普洱茶一,不要用心,更要掌握核心技

所以今天,一球君就来教茶友如何把不同型的普洱茶泡好,拿好小本子好好下哦。

关于水的选择

茶之母论遗传的重要性

到水的选择,在之前的一球学堂里,一球君也曾不同的水泡生茶和熟茶做过审评实验发现不同的水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茶叶味的物

有的水能原汁原味;有的可以适当修,更好地发挥茶独特的品格;但有的会度修,造成茶原有品的改,甚至完全劣

经过实验表明:冲泡普洱茶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天然泉水,水里的汤带有天然的、淡淡的甜味。不一球君认为:好品的水泡茶不一定好喝,但泡茶好喝的水一定需要具好的品,多合自己口感喜好、经济条件等因素考,才更能出理想的泡茶用水。

关于茶水比例

科学称量,淡泡浓闷总相宜

茶水比例,即茶和泡茶用水之的比例,投茶量和冲泡的水量多少,滋味的淡和液厚薄有着直接的影响。

里一球君建冲泡普洱茶的茶水比例最好控制在125左右。当然,茶水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常喝茶的茶友而言,也可根据自己期养成的个人口感行增减整。

如果是接触普洱茶的朋友,要想掌握恰当的投茶量,可以花点心思,量一下自己盖碗或者其它冲泡器具的容量,然后在某宝上个小子秤,根据器具容量和上面提到的比例,每次取茶称一下,最后照自己的口感需求来看投茶量是否合适。

关于冲泡容器

因茶制器,有无患

  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的特点是不吸附茶香、不衰减茶滋味,能茶足的施展空,保持最原始的貌,但相比紫砂保温效果弱一些,需配合公道杯使用,是目前最常的泡茶器具。根据特性,白瓷盖碗比适合冲泡普洱生茶和新制茶。

  紫砂

紫砂的保温效果好,而且可以通(即用沸水身上)持保持温度,激熟茶的香韵味,像盖碗器具因构造原因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如果老茶在存放程中不小心沾染上其他异味,紫砂因其双气孔构能吸附异味,具有一定的修正能力,合以上两点,紫砂适合冲泡普洱熟茶和具有一定年份的老茶。

关于水温和出汤时间

掌握泡茶核心技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内含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含量相比老茶要高,叶片较为娇嫩。如果水温高于100度,茶可能会呈感;而水温低,容易生茶水分离的情况。所以,一球君建冲泡普洱生茶等开水止沸,水面恢复平静后再注水。

3泡原上即入即出,不要泡;第四泡起,每一泡在上一泡的基上适当延5-10秒的出汤时间。由于不同的茶品其嫩度、制作工不同,内涵物的析出时间不一,具体的出汤时间还需参考上一泡茶淡程度做适当的整。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由于嫩度和芽含量不同而划分等,比如廷、特、一、三等。因此,等高的熟茶如廷料、特料,因叶嫩芽多内含物析出速度快,茶一开始会比较浓郁。所以,一球君建前几泡冲泡要注意出汤时间,不宜久

另外,新制的熟茶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我要尽量取长补短,通高温洗茶去除味,同,出速度稍微快一点,以避免形成

最后,一球君想,泡好一杯茶,不简单的手活,更暗含了几千年的文化承,和前人摸索出的经验总结。所以,可千万小瞧自己身泡茶达人和茶艺师,虚心向他,多泡多喝,熟能生巧,才不辜好茶的期望。

我为何要提出“泡茶艺术”

泡茶艺术是个新鲜词

在茶文化界,泡茶艺术是一个新鲜事物。这是有人第一次正式把泡茶这件事当成艺术来看待。

所谓泡茶艺术,就是把茶泡好喝的艺术。

它是为人的嘴服务的,它的定位和最终落脚点是“味觉的审美。”

在我之前,没有人这样说。历代著名茶人陆羽、卢仝、宋徽宗……等等都是文化界的名人,他们对于泡茶这件事都看得过于轻浅,对于器和境的关注多于对于泡茶者修养技能的关注。当然,这也和具体时代茶叶发展及茶具发展、泡茶水的发展紧密相关。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对于茶的研究、茶文化的研究、泡茶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民生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茶文化、茶产业都得到飞速发展,研究泡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关于茶道和茶艺研究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方便和快捷的物资流通渠道,让我们喝茶、品茶、研究茶都变得顺手拈来。

“取证”不教泡茶

目前习茶的主要方向无外乎:取得评茶师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简称取证。

这一类关于茶的学习,是以取得证书为第一目的。

有意思的是,取得证书的人通常都泡不好茶,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甚至很多人取证的目的还是基于“总会有点儿用”。

而实际上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是由国家出版的《茶艺师》教材中,将近180页的内容,只有5页是讲如何泡茶的。即使这5页的内容,其实都是漏洞百出。

我们严格地按照这本教材去学习的话,也只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茶馆、茶叶店的职员,或者是服务员,根本不能算是一个跟泡茶相关的专业技能。

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评茶毕竟是属于原材料把关的环节,茶艺师则属于把茶泡好的环节。

目前茶艺师的教授更多的是关于表演方面的,而且目前的茶艺表演基本上把泡茶已经弱化得不成样子了。纵观各种茶艺比赛,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脑洞大开的创意比赛。

为什么说它不够专业?大家参照一下其他行业或者专业来看。我们看看艺术类:书法、绘画、古琴、古筝、戏曲……;专业技术类:厨师、电工、水泥工、裁缝、编程……;无不是围绕着这个专业的核心进行学习。而茶艺呢?

中国有一句话说“反常即为妖”。这种以茶之名施行的表演,把茶拿来随意涂脂抹粉,变成妖怪也不可知。

泡茶艺术与修身养性

关于品茶能修身养性的提法自古就有。鉴于我只是活在这个时间段里,只能推测和想象,我觉得任何一个时代可能都不像我们这个时代这般的关注茶的“修身养性”的功能。

其实,不仅仅是茶能修身养性,任何一件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都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当我们开始对一件事投入了足够的专注、持续了足够的时间,能做好更多的细节,也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这一切都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的心就养好了,我们的性就善了,我们的身就好了。“技近乎道”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得不说:修身养性的习茶方式和泡好茶的关联度不高。

毕竟泡茶是一项专业技术,只要当你的技术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才能触及艺术。而这个高度不是指好看,好看到了一定高度,那是表演艺术,跟茶无关。这个高度指的是茶汤的好喝程度,这个才是泡茶艺术。

茶怎样泡才能好喝?这是一项需要专门修习的专业技术。怎样泡才能展现茶汤的醇、滑、厚、绵、爽、顺、透……?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分了理解了关于泡好一泡茶所需的基本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后,经过了专业的练习才能达成的。

有人会问:通过花式的泡茶是不是可以达成修身养性的目的?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花式泡茶(某些泡茶方式很有仪式感,实际上并不能把茶泡得更好,但是也可以理解为花式)也有自己的基本程序。当我们遵照了这些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之后,也能达到把心收回来把心静下来的目的。

但是,如前文所言,如果想要的是泡茶,想要好喝的茶汤,那终究与技术相关。连基本的技术要领都不能充分掌握,泡好茶也只是一厢情愿。

毕竟从一开始,用茶进行表演的艺术和泡茶的艺术两者朝着不同方向出发的。所以在具体细节上的要求可能完全相反。

茶席、茶空间美学

记得《寻访千利休》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这是一个种什么样的情怀?

美是什么?

美不是漂亮。在我的心理,漂亮通常都是视觉上的。而美,却可以入骨入心。

美,是可以让你一旦遇到,你就想把眼睛闭上,然后把生命都交付出去。是我们从内心到行动的彻底臣服,是完全放下了自己。

世间的任何一种美都具有这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从来都不是外显的,是它无声之中猝不及防地撞击你的灵魂,从而把自身能全然舍去的触动。

茶,是美的,无需茶器衬托。茶之美是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的自我观照。

茶席是美的,文人对于美的追求从来都不舍昼夜。视觉审美的艺术品几乎占到美学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落俗。

当文化的繁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周边的文化也会因此而繁荣起来。比如茶席美学。这十余年来,茶席设计的课程越来越多,当然茶席设计得越来越美丽,对于泡茶者和品茶者的专注障碍就越多。

如果仅仅是把茶席当成视觉艺术品来欣赏是恰当和准确的。对于茶席的设计者来说,通过茶席设计过程中的内外观照,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修身养性。

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艺术不仅仅是茶席美学。近些年,关于茶空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茶空间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而茶也因为这些空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茶空间的涌现、茶席美学的出现和当初紫砂壶的出现是一样的,有力地推动着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一个阶段完成之后,就应该进入另外的一个阶段。

茶席之美,茶空间之美,都是独立的艺术之美,都可以愉悦我们的眼,也能养观者之心,也可以养创作者之性。

但是,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边界,都有自己的标准。茶人要清楚自己的边界,清楚自己的专业,知道自己在哪里,该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人人如此,这世界就完美无比了。

回到泡茶艺术

把泡茶这件事当成艺术,本身是有难度的。

然而世间的每一次创新,总会带给世人一个看世界的新的角度。何况这个角度可以实现让更多的人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

泡茶艺术同时会让千万从业者受益。

其实,泡茶艺术完整的表述是“把茶泡好喝的艺术”。就如书法“把字写好看的艺术”是一样的。当我们一旦把泡茶当成了艺术,茶叶就成功地回到艺术创作原材料的位置上,完成了身份转移,定位才准确。

在这之前,茶叶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虽然我们认为泡茶能影响到茶叶的滋味呈现,然而,对冲泡过程对茶汤滋味影响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茶叶本身的关注。

甚至出现了一种误区,那就是你泡出来的味道就是茶叶本身的味道,事实是往往一个冲泡决定了茶叶的生死,我们却浑然不知。

从技术到艺术,实际上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拿书法来做类比。

我们可以参考“2020年10月朱天曙教授在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生创作会上的即兴发言。他在发言中说:

“没有技法,就没有书法。”

和茶文化一样,书法也有各种观点,各种视角,这些观点和视角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技法,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文化,也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审美,基于这些差异,就有了不同的观念,各有各的道理。既然能够成为一个观念广泛流传,说明这些看法有它的合理性。

我们今天看到他的观点以及书法界,是不是和我们目前的茶叶界有着相同的处境?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恨不得击节而歌,就如当年我遇到了《溪山琴况》一般。陡然有了一种不再孤单的感觉。

20多年的浸淫,或者说20多年的漂泊,我似乎更看清了自己想要做什么,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儿,甚至是知道了我生命的彼岸在哪里。

行业里,一直缺少关于泡(好)茶之基本功练习的具体要求。泡好茶的技术要领一直都是语焉不详。

这种状况正好说明了:对于多数人来说,泡茶还不是一项专业技术,只要你多泡就好了。

然而没有人说书法,你多写就好了。错误重复一千次还是错误。这就是现状,这也是我们误区。

朱教授认为“书法有四个方面的品质”。仔细看来,我们却可以发现泡茶亦如是。看完这篇文章,简直是心潮澎湃。书法的这四个品质也是层层递进的。

朱教授在文中说“书法的第一品质就是技术品质。”这一点,我和朱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对于泡茶艺术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专业的,专注于泡好茶的练习(注:为什么要提泡好茶,而不是泡茶。因为很多时候专注于表演的茶艺师也在以为自己是在努力地泡茶。)

朱教授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现身说法:“第一个品质是技术品质。没有技术不叫书法。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有好多留学生才开始学汉字,他用的也是毛笔,也是宣纸,但是他刚刚写出来的字为什么还不能叫书法?因为它缺少书法基本的技法和笔法。书法的技法和笔法,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内在品质。”

这一段话对于我们茶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没有专注于泡好茶的泡茶,没有基本的技法怎么可能成为泡茶艺术呢。如果说“书法的技法和笔法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内在品质”,那么泡茶也正是这样。然而,我们回顾历史却发现,几千年的茶文化走下来,没有人真正提到泡茶的技法和手法基本功练习。

书法的第二品质是“审美品质”,第三个品质是“人文品质”,第四个品质是“哲学品质”。

看到这里,我就更清楚了目前茶文化界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对于泡茶技术的轻视,或者说对于基本功没有认知,或者是直接的轻视,导致了目前行业很难有一家以茶文化为名的茶艺馆是以泡茶技术或者艺术,或者是因为茶泡得好而名扬四方。

真实的现状就是“仅仅靠茶,很难把一家茶馆经营好。”

茶,毕竟是入口的,入口则以味为核心。

无论是种茶、制茶、泡茶,都应该围绕着“得其味”而来。这才是茶的本质。

泡茶艺术的提出,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个现状。

当我们开始有一批又一批的专业的泡茶艺术家涌现,茶文化的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来源: 一如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0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