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本人饭后喝茶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故宫出版,带你看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茶事未了》

作者:程子衿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定价:36元

ISBN号:9787513408868


茶之于生活,是一件美好的事。

《茶事未了》由主要讲述了关于茶的来源、中国传统文史典故、风土民俗等以及茶具的制造等,反映出茶对古代宫廷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其中穿插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比如博物馆收藏的各种古代茶器和山水画、人物画像等,你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品位,许多观点、文化都历久弥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茶发源于中国,但却在日本形成了茶道,这是为什么?就像书中说的:“《明清时代饮茶生活》一书中所论:东瀛对于各种事物向喜以「道」称之,如﹕「茶道」、「花道」、「书道」,下及「柔道」、「剑道」等,彼邦视此「道」似近乎一种宗教性之虔诚,因拘泥于外在形式,使人总有役于物之憾。国人向来不轻言「道」,认为那是一种至为崇高的义理。茶是饭后余事,谓之艺术犹可,若谓之「道」则远矣。中国人不是不修行,也不是不参禅,但不像日本人那样修行参禅。中国的哲学是“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无一定之规,无外在形式,有了形式就“拘”了。”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相信你读过这本书后会有一个满意答案。

《茶事未了》书不大,但是事却不小。这里的茶事不仅包含了茶、茶器、茶席而且还包含了茶空间。其中茶就分为很多种类,如白茶、黄茶、黑茶、红茶、绿茶等等,而这些茶背后又体现出茶树品种、种植的土壤、施肥的方式、人为工序等等诸多因素,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的还有茶器、茶席、茶空间等等一系列东西在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所以说《茶事未了》书不大,易于携带,但其中的“事”却不小。

茶事不小,茶事未了

目录
茶·道9
陆羽学行小考三題29
清宫里的六安茶45
龙团与凤饼——皇帝都喝哪些茶57
谁饮贡茶——乾隆晚年的茶叶赏赐73
“事简茶香”——从茶具看唐、清两代宫廷茶文化的价值取向93
日本藏黑釉曜变建盏125
从一口茶品山川风光与大自然精神137
中国人特有的茶事观念149
五蕴茶谈171

石一龙痛批“中国茶道”

这世上不存在类比论证。比如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镜像与公知。

但面对日本的“茶道”,我们台湾地区大多数人便显得尤其不自信,亦步亦趋地也搞出一套所谓的“中国茶道”,确实令人厌恶。

这不止在一个方面透露出中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不自信。

我只说一句:“通常,外界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这是历史史实,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勿须以这些小道为其正名。”

所谓“茶道”乃东瀛人对中国茶文化一种艺术性的引申与扩张,这种“艺术性”引申外延的意义究竟几何?在我看来,并不重要。

诸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首创,世界其它地区的饮茶与种植茶叶的史实,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即便也有微量的印度、非洲等地区的起源说。但茶文化中国说似乎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从时间坐标来看,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从茶的功能性而言,有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交际说。

但依任何一种说法溯源,都无法将中国茶文化的本源与“茶道”二字勾连上什么关系。

从古人的视野,到现代人的茶桌上,茶的本质就是一种“饮品”,就是其饮用属性。尽管今天的茶被称为“国饮”,但它始终无法脱离“生活”的本体。

与理想主义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相对应,“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被人们奉为“生活七事”。

茶以外的“茶道”,其实不过是一种繁琐而多余的茶事,一种与茶无关,或者附庸茶饮而出现的花样。日本的茶道如此,中国如今茶道与茶道培训更是丑态异常。

“茶道”在日本的最终形成,势必是结合了日本民族“物哀”的人生观念。这一点,早已与中国茶文化的初衷相去甚远。

十二世纪时,日本的荣西禅师最先把中国的饮茶习惯传入日本。在他的《吃茶养生记》下卷“吃茶法”中记载:“极热汤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小(少)虽随意,但汤少好,其又随意……”说的就是宋代寺院的点茶法。

宋代特别是南宋,寺院众多且多在山地,因此种茶吃茶便是寺院禅修以外主要的修为一种。可以说,传统的中国茶文化肇始于寺院。

据我的一位朋友研究:寺茶主要用来供佛、待客、自饮和施茶。《蛮瓯志》记载:“觉林院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

惊雷荚、萱草带、紫茸香,应该都是寺茶种类名称,这条记载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寺院茶礼的三个层次,表现出庄严、繁复、一丝不苟的仪式感。对于僧众,茶事非常重要,品茶的过程成为参禅悟道的必要途径之一。

在此基础上,品茶逐渐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大凡设有“茶堂”,并选派“茶头”,专门负责茶事活动。寺院时常举行由僧徒、香客、施主诸方人士参加的茶宴,寺僧创造的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以及衍生而出的斗茶活动由此走出寺院,在社会上开始流行。

朋友曾撰文指出:禅宗高僧习惯以语言机锋表达思想,使人开悟,茶也随手拈来,不时被用于妙语交接。《五灯会元》里面就有这样的例子,如“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更不消说著名的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这一典型。

宋王朝鼓励三教融合,儒释道彼此影响渗透,文人官员与禅僧们的频繁往来成为当时文化风尚,大家来到寺院,品茗交流中体悟佛理,寻找出世之路径。

发展到今天,喝茶更趋向其本身固有的那种味道,即宁静、健康与生态。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会文字,只取偏旁来形成自己的文字;从我们这里学会去喝茶,然后抽取其中的仪式感来形成自己的“茶道”。而今,我们又把日本人的“茶道”奉为喝茶的“经典”主义,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以自全真性。”喝茶本是一件简单、随性,生活化的事,只需一把香茗(勿论黑白红绿,还是岩茶、普洱茶,只要是健康、生态、能喝的茶都是愉悦的),一把茶壶、一盏茶杯、一罐山泉,足矣!

有些人喝口茶还得像个老中医“望闻问切”,洋相百出。更有甚者,闻杯乱舞,故弄玄虚,错失泡茶的时机、水温等等,还俨然一副资深专家的模样,宣扬“茶道”之玄,高谈阔论,却一点儿也没有自己真正的体悟。

其实,完全没有看懂喝茶的本真。“茶道”的商机粉墨登场,混淆爱茶者的视听。我曾陆续发表关于批判茶艺与茶艺师的文章。其中就明确了我对喝茶的态度。

每当我目击诸多茶道馆中一些相貌不凡的少女,接连表演所谓的“茶道”、茶艺。我深感惋惜:一方面是惋惜好端端一泡茶,被她们表演到“人走茶凉”,口味全无;另一方面则是惋惜这些美丽少女,竟被这所谓的“茶道”羁绊得俗不可耐,疯疯癫癫。像个行走江湖的老巫婆,练就一套糊弄人的把戏,每次表演,总是念念有词,重复那些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陈词滥调。

台湾人搞起来的这套所谓“中国茶道”,实际上效仿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从唐人陆羽《茶经》里,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早期茶文化的影子,即“喝茶的仪式感”。日本人将这种“喝茶的仪式感”加以提炼,深度艺术。其实作为一种茶文化的传播需要,这种提炼的艺术,我们可以接受与理解。

不仅仅是“茶道”。日本还有歌道、书道、花道、剑道、艺道、柔道、香道,与“茶道”共同组成“日本八道”,乃是延续中国古代的“六艺”。古代日本文化主要是是学习、吸收中国文化,所以其代表性文化均以道命名。

我们不但没有寻找渊源,删繁就简,反而在“茶道”二字上大作文章,甚至打着“中国”文化之名胡乱传销,甚至一些对茶痴迷到走火入魔的人,以钟表计算泡茶的时间,完全丧失传统中国“经验主义”的美德。

事实上,古往今来,喝茶的精神(真正的中国茶道)从未改变,喝茶喝的是这一份安逸,喝的舒服就是本真。

泡茶亦是如此,无论普洱、龙井、大红袍,还是岩茶、单枞、铁观音,你习惯怎么泡、怎么喝,怎么泡、怎么喝方便,你就怎么泡、怎么喝。简单自然,从心所欲就对了。

当然,因为茶特有的中国文化品质,我们在喝茶时,难免融入一些趣味和情怀。

我最早喝茶的记忆,就是父亲用洋铁皮口缸泡制的安徽绿茶,今天我热衷普洱茶,难免会有怀旧之慨。

而喝茶的情怀,便要从我的“诗心”讲述,我曾沉迷写诗,也有诸多发表。我喜欢简明自然的诗,而与喜欢的诗一样,我喝茶,也喜欢从简泡制,从简品饮。

如杜子美的“寒夜客来茶当酒,黄泥小炉火初红”,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苏东坡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简单而颇有深意。

喝茶,与人生一样,最重要的是喝了解渴,喝了健康,喝了肠胃舒适,喝了自己开心、欢喜。

所以,所谓茶道,其实是自己喝茶的某种体悟。这种生命体悟与喝茶人各自的经历、味蕾、经验、情绪息息相关。

有人说:“酒是一群人的落寞,茶却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茶之道,亦是生活之道,无论怎样,都离不开随性、随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习惯于一个人在深夜长守一杯普洱茶,执一卷书,看人间繁华和落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者,这是我认知的茶道吧。

绿茶为何是超级饮品

 

  在防癌食物名单中,绿茶一直名列前茅,而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登新加坡的一项研究又为它增加了一道光环——绿茶中的有益物质可提炼成抗癌药,打击肿瘤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小。

  绿茶防病抗癌好处多

  据报道,这项来自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绿茶中富含的茶多酚与抗癌药赫赛汀结合,可以变成一种稳定而有效的复合药物直击肿瘤部位。与不含茶多酚的赫赛汀相比,该药物控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更好,还能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使药力更持久。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传统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大,而这种复合药物的副作用相对更小一些。

  喝绿茶有助防癌早已得到证实。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时间调查,发现每天喝4杯绿茶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欧美多国研究证实,绿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结肠、胃、胰腺等多部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同研究发现,绿茶对抗癌药物中的毒副作用有明显解毒效果,癌症病人在服用抗癌药柔红霉素的同时多喝绿茶,能大大提高其疗效。

  除了防癌抗癌,绿茶还有很多保健功效,可谓“超级饮品”。

  保护视力。2010年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种复合物对眼部组织,尤其是与角膜相关的组织有保护作用。

  预防痴呆。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喝4杯绿茶,出现抑郁症症状的几率减少44%;每天喝2杯以上绿茶的老人痴呆几率比每周喝3杯以下的同龄人低一半。这是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对超过1.4万名65岁以上老人随访3年后得出的结论。

  抗毒杀菌。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称,绿茶富含的茶氨酸可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用绿茶漱口能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和蛀牙。

  强健心脏。日本东北大学研究还发现,与一天喝少于1杯绿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减少22%,女性则减少31%。

  延缓衰老。绿茶中富含抗氧化剂,有助强化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组织,能抗衰老,还有助平衡胆固醇含量,保持体重。

  喝茶方法不对效果打折

  绿茶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保健功效,得益于它的独特成分。绿茶中含450多种有机化合物、15种以上无机矿物质,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其“主力军”是茶多酚、叶绿素、茶氨酸、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癌效果最佳。由于绿茶是一种未发酵的茶,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成分,上述营养物质也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丰富的。尽管绿茶好处很多,若不讲究选茶、泡茶和储存方法,保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买茶分4步。1.看标识。标识齐全的茶叶产品应有产品名称、配料、等级、执行标准号、原料产地、生产厂名、厂址、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2.看色泽。绿茶的基本品质为清汤绿叶,购买时要看茶叶条形是否细紧,色泽是否为翠绿或者深绿。3.闻气味。质量好的绿茶闻起来很清香,带有涩味的质量差。4.冲泡。取茶叶5克,放入250毫升玻璃杯中,用开水冲泡2次,每次泡10分钟。冲泡后先观察叶子的形状,真茶的叶脉呈明显的网状,叶茎表面光滑而背面有茸毛,叶色翠绿、碧绿或黄绿。喝到嘴里清香浓郁、滋味淳厚,劣质茶无茶香,茶水混浊带青色,散发出清臭气,并带涩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购买太便宜的茶叶,这类茶叶会掺有茶末、茶片等。有的茶商为了提高产量,还可能给茶叶上喷洒尿素。所以,喝茶要认品牌、看品质。

  现泡现喝。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时间过久,或者反复冲泡,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最好不要盖盖子,否则容易将茶叶焖黄。

  密封储存。绿茶最佳保留温度为0℃~5℃,其怕湿、怕阳光而且容易吸附异味。保存时要把茶叶装进茶罐里封上口,再用塑料袋套好放进冰箱冷藏,袋口一定封牢,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有损茶叶的品质。

  喝绿茶也有禁忌

  绿茶虽好,但饮用时也有注意事项和禁忌。

  首先,胃不好的人少喝。绿茶微寒,容易刺激肠胃,胃寒或经常胃痛的人应该少喝或不喝。建议胃不好的人喝一些比较温性的白茶、红茶、熟普洱,这类茶经过发酵,对肠胃较好,不会引起胃痛。另外,女性要特别注意以下时期不宜喝绿茶: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

  第二,睡前不要喝。茶中的茶碱等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会使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甚至导致失眠,尤其是新采的绿茶,作用更明显。

  第三,空腹时别喝。空腹饮茶,尤其在清晨刚起床后就来杯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容易让人产生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不常喝茶的人,更容易出现上述不适。这被称为茶醉,一旦出现茶醉现象,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些糖水来缓解。

  最后,饭前、饭后不要马上喝茶。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