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蒲公英茶的作用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为万病药?网上流传的那些茶叶疗效到底是真是假?

“一杯老白茶,送走重感冒!上次我感冒发烧时什么药都没吃,就喝了一壶老白茶,第二天就药到病除,简直比吃药都快!”

“日本大地震后,中国驻日大使馆收到了一封特殊包裹,大使馆人员感动地表示这是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原来,包裹里装的是能治疗xx的xx茶...”

以上言论,均来自网络上对茶神乎其神的描述,相信茶友们也在朋友圈,公众号等各种地方看到过类似的言论,有关“茶为万病之药”,“喝茶多活20年”的说法更是层出不穷,那么,网上流传的这些茶叶疗效到底是真是假?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该如何看待茶叶的保健效果。


夸大其词的功效宣传

作为源远流长的世界级饮品,茶的品饮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早已为大众所熟知,而茶的保健价值,尤其是茶叶当中数以百计的健康价值,经上千年的生活实践积淀,近些年来市场以此为基础进行宣传营销,很多时候即使带有一定的软广倾向,很多茶友们也不算太反感。

不过,宣传归宣传,饮茶并不等同于吃药,更不能包治百病,要小心为了强调茶叶在某方面的特定功效,将茶叶与药物做类比,尤其是将茶叶功效片面放大的文章,如将绿茶中提取出的茶多酚,在实验动物模型中对致癌物的抑制作用,泛化成绿茶的抗癌作用,乃至夸大成所谓的“喝绿茶能抗癌”。

早些年间,在各种茶类公众号,网络自媒体之间,类似于“喝茶多活20年”,“茶叶堪比抗生素”等言论层出不穷,一看正文,有从古书典籍之中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的,《本草拾遗》中那句“茶为万病之药”,就成了屡试不爽的金句,有时还会利用人们相信权威的心理,从专家教授们真实的讲演内容和实验成果中截取段落和图片,无中生有,做出实则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的“专家说”。


以上这些现象的现象与问题的存在不容小觑,对于茶友们来说,看多了确实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公众对茶叶保健功效的质疑,也会对茶叶保健功能的正面宣传造成困难,茶叶的保健功能是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基石,不及时重视和消解谣言的影响,一旦大众形成共识,再想扭转就难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近些年来官方下场,直接辟谣的新闻也有很多,比如此前盛传的荷叶茶能减肥,就被人民日报微博直接揭穿,流传已久的“喝蒲公英茶能祛肝毒治肝炎”的说法,后来也被证实茶中的有效成分无法达到有效剂量。

正确看待茶叶功能

饮茶有益身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茶叶在防癌、消解脂肪,缓解代谢综合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很多都已经得到医药领域的研究,茶叶中的一些单体提取物,也已经加入了某些药品、保健品的成分之中,以下是部分论证:

生物碱类与黄烷醇:舒张肾血管,增强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效率,促进尿液排泄,增强肾脏功能,利尿作用显著,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1]

茶褐素:含有天然活性剂,能够抑制人体35%-40%的脂肪吸收,能促进分解胆固醇和脂肪,加强脂肪代谢,预防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综合疾病。[2]


L-EGCG:科研界研究最深入,功效最多的茶中黄金,具备抗氧化、抗癌、预防重大疾病、调节人体抗氧化剂保护酶,增强抗氧化酶类活性等多种功效。[3][4][5]

茶红素:具备治疗癌症,清除DPPH自由基等功效,最新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改善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缓解高黏血等症状。[6]

花青素:一种可溶于水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抵抗紫外线,保健美容等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美妆与保健品行业...[7]

不过,这些物质虽好,但日常冲泡中,很难提取出有益成分为人体吸收,但茶的作用,不仅在于其内含物质的多种功效,更在于饮茶在日常中的保健和预防作用,在于它是一种能颐养身心、陶冶情操的健康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即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科研界也无法从茶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成果,我们也不会放弃喝茶,茶饮利于健康这一共识也不会被摒弃,重要的是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为此,陆离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茶不是药,要正确理解和宣传茶叶的保健功能,了解茶叶保健相关研究方法及其对应结论,分门别类看待不同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解释性具备基本了解,避免过度放大结论。

第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远离标题耸动的营销号宣传,和毫无根据的截图消息,尤其是此前从未听闻的消息(喝茶治新冠,绿茶能抗癌等等),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官方媒体那里获取消息。

第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日常饮茶量、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变量,每个人喝茶时身体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喝生茶清爽,有的人喝生茶胃寒,而科学研究时设定的茶叶用量等,与日常饮茶的差异更大,因此要客观看待一般性结论和个体品饮体验之间的差异。


参考论文:

[1] 朱丹, 袁芳, 孟坤,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22(6):3.

[2] 秦谊, 龚加顺, 张惠芬,等.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 29(5):4.

[3] 沈生荣. 茶多酚复合体及L-EGCG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特性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2, 000(004):11.

[4] 杨法军, 赵保路, 忻文娟,等. 茶多酚单体L-EGCG对气相烟引起鼠肺细胞膜损伤的抑制作用[J]. 生物物理学报, 1992, 8(3):450-454.

[5] Scapagnini G , Zella D , Quattrone A ,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L-Carnosine and EGCG in the Prevention of Physiological Brain Aging[J]. Curr Pharm Des, 2013, 19(15):-.

[6] 胡善国, 苏有键, 罗毅,等. 茶红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8).

[7] 吕丽爽. 天然抗氧化剂低聚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2(2).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晋城与茶的渊源

茶荼之末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茶”字,在古代的说法,与今有别,即“荼”字,如火如荼。“荼”,在古书上原意是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我们透过“荼”字看“茶”,“茶”本意就是一种苦味植物。“荼”蜀人之谓也。《尔雅·释木》记载:“槚,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槚,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蔎,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款客之上需也。”《载敬堂集》记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



在原始社会可能还没有分理治疗的说法,只有“食疗合一”和“吃啥补啥,喝啥补啥”之说。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能,不难为人们所发现它的价值。东汉,华佗著《食经》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所以,古有“夜饮茶,益思欲,而不眠”的说法。然而,古人早就将一般性的药用价值利用到了极致,作为一种常态化食疗法进行长饮常治的保健食品。



“食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有平常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太行山泽潞地区,现在仍传承一种习俗,在正月十五,要吃“茶饭”,意在除寒。用火燥玉米面,或者黍米面和生姜等,再煮沸食之,补充热量。到春天,吃苦菜,挖蒲公英根解毒开胃。到春夏之交,煮绿豆汤、喝黄芩茶、连翘茶来下火驱温。



秋后,喝山楂茶、大黄梨水等,这种简单实用的乡土办法,似乎就是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茶习”和对“泡茶”沿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



至于太行山人有茶饮的习俗,众说纷纭。北宋,王安石《义茶法》记载:“夫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是对每天喝茶的一种评介。但对太行山人所饮用的茶名,基本一致,品种比较多,没有普遍的口味和定性的名堂。



在泽州县晋庙铺镇小口村东的碗子城山顶东侧,有一道石垒长城,非常有名。至于年代问题,争议不休。有说是战国至西汉、三国大魏之物,也有说梁晋之物。笔者登山揽之,无意中发现在一块精雕过的青石上,刻有“茶池”二字。此石刻与长城的年代肯定不符,应当是元明代之前,依水起建,供士兵饮茶而息的地方。在一个荒凉的大山之上有“茶池”铭刻,也让人足以兴奋一时。


要说与茶有关的石刻,在泽潞地区少之又少,在这里发现“茶池”,无疑是战争守卫者饥渴的栖息地之一。经查古志,羊肠坂道,还有一个名字,叫“饮马古道”。充分说明,这里地势险要,过往马车,登山负力汗流浃背,在此需要补充水份,喝茶而解。



泽州县孔匝村,大清康熙六十年(1721)《堆金会添灯请香买茶碑记》记载:“尝闻因修劫累,果熟时香,春耕耘于南陇,秋收粟于北场,岂不从培滋中得来者哉?兹为玉皇上帝面前悬灯列鼎,设晨昏之旺气,张长久之光明……众皆慨然,欣作堆金之会,每岁收利,灌油买茶,上增神前之辉,中解各主之渴。”


晋城城区茶园村,清康熙三十四(1695)《茶店镇创修茶房三间碑记》记载:“修盖茶房,施银六两三钱六分。”《重修茶元社普照寺碑记》记载:“勒碑年代不祥,存茶园村。”



珏山山顶,清顺治十三年(1656)《创建茶厦石井碑记》记载:“时届桃月,春归暑临。人多望井思源,盖杯茶济渴,能费几许?只此功德,十不见一。倏有陵川县积善村高应斗、高三乐、陡起善念,创建茶厦二间,石井一圆,募化吉土数人,共成茶缘美事,铭兹石碑永垂不朽矣。”


青莲寺大雄殿,清康熙元年(1662)《煮茶供饮碑记》记载:“于是会众等发慈悲心,结弘誓愿,各捐赀财,向青莲寺东廊下结庐安灶,躬为烹点。焙之以三昧炎,煮之以方便铛,贮之以甘露盐,既效烹煎之制,兼陈果物之资,以供十方善士渴饮所需,使步履者顿忘神力疲倦,烦何者不觉清凉生心焉?”



珏山南顶,乾隆十六年(1751)《恳祈捐金修葺茶房碑记》记载:“前贤善士在顶上坨腰修双茶房共众。兹因年深日久,风雨摧残,劝为修葺。”道光元年(1821)《重修茶亭碑记》记载:“茶亭之建,不知创自何时,考诸古碑,康熙御世曾经重修。至今百余年间,风雨飘摇,又就颓毁。后之之追念前志,不忍坐视,捐金鸠工,再光补葺。一时乐观厥成,故书以为记。”



大阳镇茶棚岭,大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碑子岭增补茶棚记》记载:“斯岭旧无茶棚,有之,自康熙壬子岁始,善士王老人必所创也。特两楹耳,而行者憩,渴者饮。至今几二十年,皆称老人之善也。而此地为阳、陵、泫氏之几道,往来者众。古人言:人有善心,神必佑之;神有灵显,必赖人以辅佑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补修北茶棚记》记载:“大阳镇茶棚岭,吾镇四邻旧有茶棚数所,迄今完整者,则首推此处。其修葺各年月俱有碑不可考,兹不赘述。”

夏季易上火,最有效的喝茶“清火方法”看这篇就够了!

上火,不分季节,只要生活变得不规律,饮食的变化就可能引起上火,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面部粉刺等症状。尤其是夏季,烧心、肝火、胃火、肺火更为常见。上火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表现。

01心火

中医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即心。夏季除了健脾外,还应预防和减少胃灼热。

烧心的主要表现是舌尖发红,伴有烦躁、口干、大便干涩等疾病,而烧心则会伤阳气,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02肝火

肝火,无论季节如何,但夏季更容易上火。肝火主要表现为舌两侧发红,面部有痤疮,耳鸣耳聋,烦躁易怒,舌苔黄薄等。但进入夏季后,外热之邪会侵入肝火,如经常熬夜、喝啤酒、吃烧烤等。

03胃火

胃火是六腑之火。夏天属于吃货的季节。吃烧烤、喝啤酒已经成为许多人夜生活的共同标志,但这些都容易引起胃火。

胃火的主要症状是舌红、牙龈肿痛、胃部不适、口渴、口臭。

04肺火

肺火在夏天也是多发的时候。尤其是在全身出汗或淋浴时立即进入空调房或风扇,容易引起感冒,并导致肺热、咳嗽、喉咙痛、声音嘶哑等灼热症状。

失火,记得吃两道菜

夏天,烧灼失眠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而“是药三分毒”,盲目过多服药则会加重肝肾的损伤。据《千金方》记载,“欲治则先食,而后用药”,故可先选择食疗降火。

01苦瓜

苦瓜是一种著名的蔬菜,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用苦瓜降火榨汁、煲汤,或煎至七分钟熟。

但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苦瓜或生苦瓜。苦瓜性寒,易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02菊苣

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能清除热,解毒,抗细菌,消炎,使眼睛明亮。在夏天,它可以做成沙拉或醋沙拉。

失火,记得喝三杯茶

喝茶不仅可以消火,还可以补充身体水分,防止血液粘稠。

荷叶苦丁茶:清心降火消炎降脂

取荷叶15克、小叶苦丁15克、蒲公英35克,混匀,每日用热水冲泡。① 荷叶:心归肝经,清热利湿,益阳明阳。常用于热渴、湿热腹泻等疾病。

② 小叶苦丁: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常用于头痛、红眼、发热、口渴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的作用。

③蒲公英叶: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三者结合还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

蒲公英玫瑰茶:降肝火、清胃火

取蒲公英30克,玫瑰花10克,混匀,每日用热水冲泡。

蒲公英归肝经、胃经,具有降肝明火的功效。它们被称为“解毒草”。

由于蒲公英性寒,脾胃虚证者慎用。与玫瑰花搭配后,可减少自然寒冷,更适合长期饮用。

金银花茶:养阴润肺降火

取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混匀,每日用热水冲泡。

① 金银花:性寒,味香,体轻。自古以来,它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同时还有养阴润肺的作用。

②甘草具有解毒、润肺、养阴、补血、祛邪、咽痛等作用。与金银花合用有很好的降肺火作用。

上火也是身体发炎的一种表现。在夏天,气候炎热,加上坏习惯,上火是不可避免的。记得多吃救火蔬菜,多喝救火茶,让身体更健康!

来源:茶情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