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奶茶

找到约46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普洱口粮茶如何挑选?老茶客总结了这4大技巧,纯干货分享

“口粮茶”的说法一般常见于老茶客口中,它的称谓里夹杂有很多意味,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常备的、随时都可以品饮的茶品。

普洱生茶茶汤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谈谈普洱茶口粮茶的挑选技巧!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何为口粮茶

老茶客心中的“口粮茶”,要求较高,要品质较好,性价比高,适合日常消耗。

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生活在世界饮茶大国,日常的饮品一定少不了茶。奶茶甜腻不利于健康,即饮茶又不新鲜,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泡茶叶喝,口味不错还健康。如今,大家更加提倡养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普洱茶也是我们日常饮品的最佳选择。

普洱茶汤

提到普洱茶,许多消费者觉得其中的门道似乎很多,确实,市面上的普洱茶从几十块到几十万块的价格不等,在我们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想要考虑价格却又担心便宜没好货,另一方面想要考虑安全好喝却又对价格望而却步。但其实只要认准一些基本要素,你就可以挑到最适合你的那款普洱茶,不仅价位合适味道好,喝得放心也健康。

07年7532茶汤

二、如何挑选口粮茶

下面我们就与大家一起看看作为一款“好喝”又“喝起来不心疼”的口粮茶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及特点。

1、茶叶要安全卫生

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既然是每天都要消耗的“口粮”,首先就是要选择品质合格的产品。

在选购时,我们要注意先看外观、二闻气味、再看汤色与滋味。如果是压成饼或砖的普洱茶,可以看看茶饼或砖之中有没有杂物,有的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普洱茶,茶饼中可能会混入一些非茶叶的物质。

同时要看看茶叶是否有霉变,发生霉变的茶,有的呈现黑色或者绿色,颜色看上去让人极不舒服,有的成片出现霉斑甚至长出了绒毛,这种茶是一定不能饮用的。

检查完外观后,可以闻一闻干茶的味道,普洱生茶应该是清香宜人,而普洱熟茶在其发酵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陈香味,这种香味是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一种综合香气接近于桂圆香、枣香、槟榔香等令人愉快的香气,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那都是达不到标准的。

茶汤

冲泡以后,汤色也应该清亮、不浑浊。在选购之前如果没有充足的条件“望闻问切”,那么认准知名品牌或是经典品牌的茶品,都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2、价格要亲民

“口粮”意味着消耗量大,虽然每天品饮普洱茶不宜过量,但因为是每天都要喝的茶品,日积月累,茶品的消耗量也很惊人。所以要让普通收入者也消费得起,价格就必须亲民。

以357g/片茶为例,大部分茶友的“口粮茶”都是在500元以下,这样的茶只要品质保证,口感适合,喝起来那是一点也不会因为价格而心疼。

比如07年中茶7581熟茶砖,兴海2011年班章孔雀精品等,算是口粮茶里的经典产品了;下关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价格亲民品质也不错。

3、口味要稳定且有传承的品牌

这是一个加分项,如果一款茶品能够位列在茶客的口粮茶清单中,那么一定是俘获了他的味蕾,毕竟买口粮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拿来喝。

很多茶友经常会喝到一款好茶,但喝完了再去找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相似的茶品了,或者喝到同款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口感相差甚远,这个时候难免会遗憾、失落。所以一款能持续稳定输出一致口感的茶品,才有资格作为口粮茶。

08年7542·藏品普洱珍藏

要知道很多普洱茶品牌的茶品是有传承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或一年一出,或三五年一出,在口感保持原有特色的情况下做品质提升。

这样的茶既传承了经典,在爱茶人的圈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又以过硬的品质贏得了茶友们的认可。所以建议选择这一类大厂生产并持续出品多年的经典普洱茶品。

08年7542茶饼·藏品普洱珍藏

这是因为经典茶品多数都是利用拼配工艺制作,而拼配工艺能够让茶的滋味在不同的年份都保持稳定,而且大茶厂的配方都是传承多年,对口味把控的经验也比较丰富,也经过了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4、仓储要干净

一款好的口粮茶,跨过前面的门槛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是仓储环境,仓储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园丁养活花草一样,不可一日懈怠。

普洱仓储时因湿度、温度、时间、空间等因素,而“养”出不同的口感。常常有人描述老茶的陈味时用尽辞藻掩饰不良仓储的痕迹,可是当你喝到嘴里,还是感觉无法接受那种“岁月的奇怪味道”。

其实不需要在意那些神乎其神的口味描述形容词,要记住我们的身体才是最诚实的,一款茶喝起来有愉悦感,说明工艺优质仓储得当。

普洱茶汤

而仓储不当的茶品,你能喝出杂味、柜子味基至调料味,舌头不会骗你,自身的切实感受,才是口粮茶最基本的考量标准。

文章参考:小妖楠 王娅然《口粮茶的基本要素》[J].《普洱杂志》,2020(140)(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洱知识】 普洱茶的冲泡过程方法及问题

 

一、泡普洱茶用水

可选用纯水或山泉水,软水为佳。水一般以甘洁、鲜活、清冽、泡茶时不显涩味、茶叶汤色稳定为首选。现今云南很多茶人或爱茶人时兴到野外取水,以活水烹茶,达到香茗美泉两相宜的境界。新鲜山泉对于提高茶叶的活性和香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对于普洱茶尤其是陈年的而言,山泉水如经过陶缸养水后再烹茶,对于展现普洱茶的陈韵效果更佳。煮水时不宜过渡沸腾,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二、泡普洱茶选具

1. 茶壶: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兴紫砂壶为首选,宜选腹大、身圆、壁厚、砂粗、出水流畅的茶壶,可充分发挥普洱茶的独特的色香味品质特征。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紫砂壶具有双重气孔,有良好的透气和保温的性能,特别利于冲泡时壶内保持较高水温,达到普洱茶的冲泡需要较合适的温度,能更好体现其茶性;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气、滋味。另外,紫砂壶冷热变化性能好,不易爆裂,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理想,以利于提高透气性。茶壶容积相对宽松,便于茶条舒张和滋味的浸出。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壶,人多时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壶冲泡。刚买到的新壶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俗称“养壶”)后再冲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但紫砂茶具色泽多数深暗,用它泡茶,对茶叶汤色均不能起衬托作用,对外形美观的茶叶,也难以观姿察色,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此外,用瓷壶和瓷盖碗茶具也可冲泡普洱茶。

 

2. 盖碗杯(最常用):

由于盖碗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  

 

3. 陶瓷提梁壶(实用便捷):

由于普洱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4. 土陶瓷提梁壶:

一般体积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陈韵,且适合多人,朋友之间一起饮用,故土陶瓷提梁壶已经成为一新的时尚。

 

5. 烧水具:

现今常用“随手泡”烧水,比较方便。如果冲泡一些比较好的普洱茶时,应以铜壶或砂壶明火烧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温。

 

6. 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以便于观赏普洱茶的迤俪汤色。茶杯应大于功夫茶(乌龙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饮茶,这既适应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较贴近云南人粗旷的饮茶习俗。

 

7. 公道杯:

以质地较好的透明玻璃具为首选。普洱茶以茶汤晶莹亮丽、颜色多变而著称。人们常常把云南普洱茶的汤色比喻为“陈红酒”、“琥珀”、“石榴红”、“宝石红”等等。观色已成为普洱茶艺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普洱茶的茶汤色泽和质地因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用料、储藏环境、陈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观汤既是审美也是评价茶质好坏的重要环节。

 

8. 剥茶起:

以硬木或硬竹子制作,用于紧压茶的解块。通过逐层拨茶,既能保持茶条的完整,减少碎末茶,又便于面茶与里茶的搭配,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

 

三、备茶

对于普洱紧压茶,茶性有里外之分,即便是一块里外用料一致的紧压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续,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有区别。所以,在饮用之前,应将紧压茶解散,放于陶缸里让其散散气,同时让面茶与里茶混合均匀。对于密封较严的小包装散茶,饮用之前也应让其透透气。经过这样处理后饮用,其品质优于现解块现开封现冲泡。

 

熟悉茶性: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每一片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只有熟悉所泡茶叶的个性,再通过娴熟的冲泡,才能展现出茶的个性美。茶性决定了茶具的选择、投茶量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

 

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普洱茶需要泡较长时间才出味,而有的普洱茶却能短时出浓汤。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在起作用。无论传统青茶还是人工发酵茶,基础原料都是云南晒青茶。传统晒青茶大多为茶农手工揉捻,其揉捻时间较红茶、绿茶等茶类短,揉捻程度也轻于这些茶类,因而茶味的浸出时间相对较缓慢。这类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总是让人有“茶味持久,茶韵悠长”的感觉。当然,也有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毛茶的。这部分茶叶冲泡时出味相对较快。此外,云南大宗普洱茶紧压茶,除用少量细嫩面茶外,大多以中级茶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叶。这些成熟叶和粗老叶对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茶叶的滋味浸出也相对细嫩茶较慢,也不宜快速冲泡。再从发酵程度对普洱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影响看,轻发酵或发酵适度的普洱茶,其滋味浸出速度慢于重发酵或发酵过度的茶。

 

 

四、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在品饮普洱茶时要注意基本姿态和冲泡手法,如果有了优美的饮茶姿态和高超的冲泡技术,整个饮茶过程就会更加妙不可言,回味无穷。普洱茶茶艺重点在于具、技、和、真。

具——紫砂壶或盖碗能呈现普洱茶茶性;

技——对泡茶三要素及普洱茶基本知识的掌握;

和——具有茶人的平和心态,柔和,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和谐美;

真——普洱茶要真,茶人的心要真诚。

 

(一)紫砂壶冲泡普洱茶冲泡基本步骤

1. 备水、备具、赏茶:

备好清洁的冷水,准备好烧开水的器具,或者事先烧好开水,贮于热水瓶备用。准备好茶具及普洱茶。用来招待客人的茶,冲泡者对其品质和贮藏情况要有所了解,将预备冲泡的普洱茶装人茶碟或小茶样盘中,送到客人面前鉴赏,俗称干看,包括观赏干茶的外形、干茶的色泽、闻千茶的香气。

 

在普洱茶冲泡中,如果要取拿物品,需要讲究一定的手法,如:捧取茶样罐、箸匙筒、花瓶等立式物品,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双手慢慢向两边平移至肩宽,接着向前合抱欲取的物品。取物时,手掌心相对捧住物品基部移至需安放的位置,轻轻放下后双手收回,然后再去捧取第二件物品,直至动作完毕复位;端取赏茶盘、茶巾盘、扁形茶荷、茶匙、茶点、茶杯等,要求搭于胸前或前方桌沿的双手慢慢向两边平移至肩宽,向前去端欲取的物品,端物件时双手手心向上,掌心下凹作“荷叶”状,平稳移动物件。

 

2. 温壶涤具:

在紫砂壶中置入烧开的清水,荡壶,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分别倒入品茗杯中,用“狮子滚绣球”、或逆时针平摇品茗杯、或以手滚动温杯的手法温洗品茗杯,最后一个品茗杯的水直接倒入茶盘中。

 

提拿握把壶要求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或盖一侧,握壶把。提拿无把壶要求右手虎口分开,平稳握住茶壶口两侧外壁,食指也可抵住盖钮。提梁壶要求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偏右侧的提梁,中指抵住壶盖;如果是大型壶,可用双手法,右手握提梁把,左手食指、中指按壶的盖钮或壶盖。

 

常见的温壶过程及手法:首先是开盖,开盖时要求左手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按壶盖的壶钮上,揭开壶盖,提腕依半圆形轨迹将其放人茶壶左侧的盖置中。接着是注汤,注汤时要求右手提开水壶,按逆时针方向回转手腕一圈低斟,使水流沿圆形的茶壶口冲人。然后提腕令开水壶中的水高冲人茶壶,当注入l/2左右的水时复压腕低斟,回转手腕一圈并用力令壶流上翻,令开水壶及时断水,轻轻放回原处。再是加盖和温壶,加盖与开盖的顺序刚好相反。荡壶时要求双手取茶巾横覆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三指握茶壶把放在左手茶巾上,双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腕,使茶壶壶身充分与开水接触,将冷气涤荡无存。最后是倒水,倒水时需将水倒入公道杯或水盂。

 

3. 投茶:

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置茶用茶匙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投置入杯壶中;或将茶叶罐中的茶叶先倒人茶荷,再转倒入壶中;或将茶叶缸的茶叶先倒入罐盖,再转倒入壶中。置茶量则根据所品的茶品而定。

 

常见的置茶过程及手法:首先是开盖,开盖时要求双手捧住茶样罐,两手大拇指用力向上推外层铁盖,并边转动茶样罐,使各部位受力均匀。当其松动后,右手虎口分开,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抵住外盖外壁,转动手腕取下后移放到茶盘右侧后方角落。然后是取茶样,取茶样时要求左手紧握住已开盖的茶样罐,右手放下罐盖后,弧形提臂转腕向箸匙筒边,用大拇指、食指与中指三指拿住茶匙柄取出。将茶匙插入茶样罐,手腕向内旋转舀取茶样,左手应向外旋转手腕。舀出的茶叶投入冲泡器后,将茶匙复位,再将茶样罐盖好。最后是闭盖,当取茶完毕后,取盖扣回茶样罐,用两手食指向下用力压紧盖好即可。

 

4. 润茶:

沸水置入壶中,水位为刚浸过茶叶,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重复一次。润茶水同时可留在公道杯中,用来淋壶,以保持茶汤的温度,或用来温杯涤具。

 

5. 冲茶浸润:

根据情况掌握冲泡时间。高冲,是提起水壶于稍高处(离茶壶或杯碗口十五厘米左右),以向内方向(逆时针)打圈,并使水柱上下反复拉降三次,将开水倒入茶壶,一方面利用水注的冲力使壶茶进行翻转,均匀打湿,便于冲泡;另一方面水柱粗细适中,动作文雅,寓敬茶迎客之意,向内打圈旋转,表示“来、来、来”欢迎客人,而向外打罔旋转,则有“滚、滚、滚”赶送客人之嫌。使水柱上下拉降三次,以致水壶嘴要上下点三下,雅称“三点头”,表示向客人致敬意。开水冲入壶后,会浮现一层泡沫,故以壶盖轻巧地推刮,使泡沫粘到壶盖,再以开水淋去,盖好后,可用润茶水及沸水在盖上浇淋开水,进行淋壶,以保持壶内茶汤温度,加速出汤速度,也称为壶外添香。

 

6. 分茶:

壶中的茶水通过过滤后入公道杯,再均匀的低斟分入品茗杯中。低斟,是茶泡好后,由低位慢慢倒出,壶嘴最好贴近杯沿,以免香气散失,温度降低。若没有公道杯,可采取巡回式分茶,一壶茶,通常分四杯。从茶壶倒茶入杯时,不要一次倒满,开始每杯先二点,然后巡回均匀地加至七分满,使每杯茶汤浓度一致,为“关公巡城”;当茶壶倒茶入品茗杯将尽时,以“点”状将“精华”依次“点到各品茗杯中,每杯要滴得均匀,以求每杯茶汤浓度一致,即“韩信点兵”。

 

7. 敬茶:

又称奉茶敬客,即将品茗杯放在茶托中,双手持杯托,举齐眉,奉给宾客。

 

8. 品饮:

接茶后,趁热品尝,品饮时先观汤色,重在闻香,然后再啜味。茶汤入口不咽下喉,边吸气边在舌尖打转,反复品赏,徐徐咽下,领略甘美的回味。品饮普洱茶,重在寻香探色。

 

在茶艺表演中,紫砂壶冲泡普洱茶的程序可为:备具→行礼→温杯洁具→赏茶→投茶→润茶→冲泡→斟茶→分茶→奉茶→品饮。

 

 

(二)宽壶留茶根闷泡法

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三)中壶”功夫茶”泡法

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泡。

 

(四)盖碗冲泡普洱茶冲泡基本步骤

1. 备水、备具、赏茶:

准备好泡茶用水、茶具及普洱茶。

 

2. 温碗涤具:

盖碗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盖碗的作用。常见的温盖碗过程及手法如下:

首先是斟水,斟水时要求碗盖反放着,近身侧略低且与碗内壁留有一个小缝隙。提开水壶逆时针向盖内注开水,当开水顺小隙流入碗内约1/3左右后,右手提腕令开水壶断水,并将开水壶复位。

 

接着是翻盖,翻盖时要求右手取渣匙插入缝隙内,左手手背向外护在盖碗处侧,掌沿轻靠碗沿,右手用渣匙由内向外拨动碗盖,左手大拇指、食指与中指随即将翻起的盖正盖在碗上。

 

然后是烫碗,汤碗时要求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与中指搭在内外两侧碗身中间部位,食指屈伸抵住碗盖盖钮下凹处。左手托住碗底,端起盖碗右手手腕呈逆时针运动,双手让盖碗内各部位充分接触热水后放回茶盘。

 

最后是倒水,倒水时要求在盖碗左侧留一小隙。让水从盖碗左侧小隙中流进公道杯,温品茗杯同“紫砂壶冲泡”。

 

3. 投茶:

将普洱茶小心置入盖碗中。

 

4. 润茶:

沸水置入壶中,水位为刚浸过茶叶,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重复一次。润茶水可留在公道杯中,用来温杯涤具。

 

5. 冲茶浸润:

根据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6. 分茶:

盖碗中的茶水通过过滤后入公道杯中,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品茗杯中。

 

7. 敬茶:

又称奉茶敬客,即将品茗杯放在茶托中,双手持杯托,举齐眉,奉给宾客。

 

8. 品饮:

品饮普洱茶,重在寻香探色,品饮时先观汤色,重在闻香,然后再啜味。

 

 

(五)不同普洱茶的冲泡

 

1. 散茶的冲泡:

可选用粗砂壶或盖碗进行冲泡。温杯洁具后,在壶中投入5克茶叶,采用中注水,让茶叶在壶内翻腾,瞬间把洗茶水倒掉,而后进行定点冲泡,刮沫后盖上盖,静等10秒左右便可出汤品茗。散茶虽没有特别的造型,但她却很随意、安静、朴实,也不失意蕴悠长。

 

2.熟沱的冲泡:

可选用盖碗或紫砂壶进行冲泡。用茶刀或手把茶掰开,解散后呈颗粒状,温具后按1:30的茶水比投茶和水,进行醒茶后冲入沸水,约1分钟左右再出第一泡汤,以后几泡的出汤速度加快,时间有所缩短。看着透明公道杯中的红浓明亮的茶汤,会感到人生的幸福是用心去体会的。

 

3.青饼的冲泡:

一般选用盖碗冲泡。轻解一块青饼后,以稍降温的沸水快速醒茶,开盖可闻到清新之气,接着冲泡,慢慢品味彩云之南春天的茶乡民族风情。

 

4.陈年熟饼的冲泡:

一般选用宽肚厚胎紫砂壶来冲泡,可采用留根泡法。解开月团茶,烫壶温具后,按1:30投茶和水,沸水高冲快速洗茶两次,开盖闻茶底,“暗香”浮来,继续高冲水,刮沫淋壶后,慢慢的三口为“品”,领略圆厚温润、浓郁饱满的沉稳顺滑之韵。

 

5.宫廷普洱茶的冲泡:

一般选用紫砂壶冲泡。烫壶温杯后,投入3-5克茶,快速润洗茶两次后,高冲水,荡壶后将茶汤斟入茶海中,然后便可寻香品味宫廷普洱茶,体会悠然的人生。

 

6.普洱奶茶的冲泡:

准备好已泡好的熟茶茶汤,将牛奶加热,向大品杯中倒入茶汤,根据个人口味再向杯中倒入一定比例的热牛奶,用汤匙搅拌,充分混合后,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糖或盐,也可不放,由此可以享受一次浪漫营养的醇厚普洱。

 

7.酥油茶的制作:

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再经加工而成的茶汤。先将紧压茶(康砖茶、普洱茶或金尖)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15-20分钟,滤去茶渣,将茶水注入长约1米,直径为20厘米的长柱形的打筒内。同时,加入适量酥油。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抄熟研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放少许盐和鸡蛋。接着,用木杵在筒内上下抽打。当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当咣当”转为“嚓嚓”时,便可喝了。

 

五、普洱茶冲泡中注意的问题

 

1. 投茶量: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者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一般投5-8克,但是要依据个人饮茶习惯、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等级、喝茶人数来定。就饮茶习惯而言,云南以浓饮为主;江浙、北方喜欢淡饮。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对于其它地些区的消费者,可以此为参照,通过增减投茶量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忌一成不变。

 

2.水温:

主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等级来定,同时考虑饮茶季节和当时的温度。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冲泡普洱茶: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

 

3.冲泡时间:

配合水温、投茶量、茶的特性及第几泡等因素来定。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如前所述,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抱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对一些苦涩味偏重的新茶,冲泡时要控制好投茶量,缩短冲泡时间,以改善滋味。

 

4.洗茶:

《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要洗两次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储藏越久,越容易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对于品质比较好的普洱茶,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

 

5. 如何掌握“透”、“闷”技法?

 

“透”和“闷”,是普洱茶的两种冲泡技巧。“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如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展茶品香气。冲泡普洱茶时,如何掌握“透”、“闷”技法,应视普洱茶的原料嫩度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幼嫩的芽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粗老原料,细胞壁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

 

“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技法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壶、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中低档普洱茶。

 

6. 那一类型的普洱茶适合“煎煮”?

 

以一芽三、四叶或含梗量大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普洱茶较适合煎煮。这是因为嫩度低的鲜叶和较粗老的原料内含物少而单调,通常是糖类、全果胶、淀粉、粗纤维的含量较高,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等的含量较少,常温冲泡滋味成分不够协调,常显得淡薄、粗淡或粗涩,因为较适宜采用“煎煮”的方式饮用。一些低档普洱茶(如八级、九级、十级等)可以先行冲泡后再煎煮。由于他们的糖份含量较高,茶汤比较甘甜爽口,加之“煎煮”中氨基酸等鲜爽物质溢出,常出现浓浓的“蘑菇香”,且香气浓淡和鲜爽甘滑程度随“煎煮”次数发生微妙变化,别有一番情趣。这一特点在长时间“干仓”普洱熟茶中表现尤为明显,一般经过冲泡后的云南普洱茶,可经受3~4次“煎煮”品用。

 

以“煎煮”的方式饮茶,历史悠久,我国宋代以前的茶叶,几乎都是“煎煮”的。陆羽《茶经·五之煮》专门介绍了饼茶在唐代时的“煎煮”方式;煮茶方法曾受当时诗人元稹、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等的赞赏,专门写了不少煮茶的诗。到了宋代;唐代及其以前的“以末就茶镬”的煮茶方法逐渐演变为“以今汤就茶瓯瀹之”的泡茶,煮茶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仅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下来。以“煎煮”享用普洱茶,是一件古韵悠然的趣事,可一试!

 

7.谈谈普洱茶的评审(大滇说茶)

 

评审的方法,本来普洱茶是没有的,是从其他茶方面用类似原理引入,所以,我觉得有时很无理。浸泡5分钟,看看这个规则,沸水冲开,浸泡5分钟。你可以想见,这样的茶,闷泡5分钟,对两种不同的茶,都这样操作,大家手里有茶的,试试这样的结果,喝起来如何?

 

如果是当年的新茶,无论生茶熟茶,你觉得能喝吗?呵呵,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无法下咽的。所以,我加一个补充条件,建议投茶量为5克,但基本这样,如果水温够高,估计喝下去,也谈不上享受。所以,这种做法,某些人采用,也有一些人不采用这样的方法。

 

许多人的做法是:第一遍,把茶闷泡三分钟,直接倒掉,然后再加水,闷泡2分钟,以这个时候的口感来判别内质,在所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貌似可以得出结论?然后,我们就可以给茶打分,80、90、100分?

 

普洱茶,有时真的很累,因为这样也不行。你用一个机器揉的茶跟一个手工揉的茶来对比,就算是同一个寨子,同一棵树的茶,揉捻不同,大致的口感差异非常大,如果揉捻较重,显然,在第一泡出汤会较快,很可能第二泡无味。就此推断茶的好坏,会非常不准确,所以,在做品审前,茶品是不是适合放在一起来比,也是要预先考虑的。你用布朗和易武来PK,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们总结下看散茶(毛茶)的方法:干看条索、嫩度、色泽、净度,湿看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前四项称为外形因子,后四项称为内质因子。

 

第一条索:通常来说,条索紧结,被认为是好茶的一个指标。大滇解说:这个是因为大厂过去以收台地茶、机制茶为主,嫩茶条索较为紧结,而粗老黄片茶无法成为条索,故区分老嫩以条索是否紧来判断。老嫩程度,决定了茶的价格。而近年来,普洱茶百花齐放,衡量普洱茶价格的高低,不再以老国营时期,只重外形的方式,而更重口感滋味,因此,这条仅供参考。

 

第二嫩度:即看茶,芽头多少,采摘为单芽还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等。国营时期的标准,自然是芽头多,等级就越高,收购价格就越高。所以,易武的茶,在国营体系下,无论如何,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

 

第三色泽:如果是生茶,大致看杀青有没有足够,老的生茶,注意看是否霉变等。色泽鲜绿,就要怀疑,是否有绿茶化,熟茶里面金毫过多,就要怀疑,是否拼有红茶等……

 

第四净度:这里不是指杂质什么的,而是指样品中,各等级茶的大致是多少。如果你看到里面有一芽一叶的茶,又有老黄片,又很很多茶梗,这个就是净度不好,不匀净。

泉海茶业:新中式普洱熟茶的开拓者

茶化石,是传统经典风味与现代时尚演绎形式结合得最好的创新型产品,是沟通非专业喝茶市场与专业喝茶市场的最佳桥梁——题记

近年来,在喜茶等网红品牌的带领下,新茶饮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新茶饮市场,请上帝喝茶工作室认为,需要区分三个概念:

传统原叶茶(传统)——新茶饮(颠覆传统)——新中式茶饮(向传统价值回归)

传统茶,都是原叶茶。新茶饮颠覆了传统原叶茶的传统,掀起了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的革命,因为是一种全新的喝茶方式,故被称为“新茶饮”。在新茶饮市场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中式茶饮”的提法。许多人将“新茶饮”与“新中式茶饮”混为一谈。“新中式茶饮”,虽然也属于“新茶饮”的范畴,但其是新茶饮在某种程度上回归传统的表现。如果说,在传统价值方面,传统原叶茶是肯定,那么新茶饮就是传统的否定,而新中式茶饮则是传统的否定之否定。即,新中式茶饮样貌虽然非常时尚现代西化,但骨子里变得越来越传统——“中式”,这种“新”与“中式”的结合,就是“新中式”。

新中式茶饮,在颠覆的基础上倡导传统价值的回归,强调高级感与传统还原性,主张用原叶茶加工,以期能喝出传统经典风味。新茶饮全盘西化,新中式熟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珍珠奶茶全盘西化,喜茶等新中式茶饮改变奶茶的低端形象,打“高级感”牌,并用原叶茶调奶,强调喝得出传统经典茶叶的味道。

颠覆传统的创新茶饮领域,近年来的最大变化趋势是,由全盘西化的新茶饮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中式茶饮革命。原叶茶、高级感、传统经典味道的还原性,就是新中式茶饮风潮的核心密码。其表明茶饮消费在升级,由烂大街的低端“珍珠奶茶”,升级为充满高级感的“原叶茶+奶”,以及盛世兴茶、传统文化复兴,创新开始注重传统价值,新茶饮在回归传统经典风味。

下面通过还原性这一核心关键词,来说明新茶饮熟茶与新中式熟茶的本质区别。

还原性是近年来熟茶消费升级的核心词汇,不但新中式熟茶在强调,传统熟茶领域的高端熟茶也非常重视还原性。还原性的要点是,一是用原叶茶。二是加工的还原性:还原大自然的生态味道;还原传统经典味道。

熟茶2.0的高端熟茶强调:加工过程中能还原大自然生态味道;对标老生茶,还原老生茶的味道,做具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新中式熟茶的还原性:一是用原叶茶加工,二是能喝出传统经典熟茶味道。即对标传统熟茶,做具有传统经典味道的新中式熟茶。

在新茶饮熟茶中,加工过程保持本来面目的有:茶化石、柑普茶;加工过程改变性质的有:茶膏、茶粉。在还原传统经典味道程度方面:茶化石>陈皮普洱>小青柑>茶膏茶粉。茶膏茶粉的还原性不强,喝不出传统熟茶的经典味道,故被归为新茶饮熟茶,而不是新中式熟茶。柑普茶中,小青柑是“青柑+熟茶”混搭,熟茶被小青柑夺味,影响传统经典熟茶风味,故小青柑列为新茶饮熟茶;陈皮熟茶,陈皮与熟茶味道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有陈皮特点,又不失经典熟茶风味,故其是新中式熟茶。

根据经典熟茶风味的还原性强弱,分类如下:

新茶饮熟茶——小青柑、茶膏、茶粉;

新中式熟茶——茶化石、陈皮熟茶。

泉海茶业推“新中式普洱熟茶”,选择茶化石切入,是因为茶化石在新茶饮熟茶中还原性最强,虽然加工方式有重大创新,但还是属于传统加工范畴,只不过在传统工艺上加了“机压二次发酵”,用物理手段塑型而已,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添加。从根本上来说,其加工方式属于传统制茶领域的创新,做的是传统茶,只不过换了一个时尚的样貌,即茶还是传统茶,只是形态由“饼砖沱散”变成小碎石状而已。由于经过机压塑型、二次发酵,在果胶收缩的作用下,茶叶变得非常紧结,具有免洗、缓释耐泡、方便快捷等特点,这是传统形态的熟茶不具备的,从而能降低喝茶门槛,在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方面带来全新体验。也就是茶化石虽然穿了时尚茶饮的西装,可心还是传统熟茶的“中国心”。所以,茶化石是传统经典风味与现代时尚演绎形式结合得最好的创新型产品,是沟通非专业喝茶市场与专业喝茶市场的最佳桥梁。

在《熟茶2.0:从高端熟茶到新中式熟茶》一文中,笔者提到:

熟茶2.0,是消费升级拉动的一场产业升级。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将2015年以来的熟茶产业升级总结为“五化”:高端化(专业市场的高端熟茶)→大众化(专业市场的国民熟茶)→世俗化(非专业市场的新茶饮熟茶)→格调化(非专业市场的新中式熟茶)→经典化(非专业市场的新中式勐海味熟茶)。

这“五化”,其实是一个从专业市场的内循环到非专业市场的外循环之过程。

高端熟茶做价值与势能,国民熟茶做体量与动能。这样一来,通过专业市场的“从高端化到大众化”,就能形成良性内循环。即,高端熟茶拉升价值空间,然后以价格亲民、品质过硬的国民熟茶降维走量;量做得起来,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可以进一步支撑高端价值。

但熟茶产业要做大,不光价格要亲民,还要主动降低喝茶的专业门槛,用非专业市场的外循环进一步扩大熟茶的体量。茶化石、小青柑、茶膏、茶粉等“新茶饮熟茶”,在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熟茶的边界,主打简单易泡、方便快捷、功能性、更多的时尚体验、更多的花式喝茶方式,堪称熟茶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的一场革命,以“好茶简单喝,入乡随俗,快乐品茗”等形式,能很方便地开发不喝茶群体、喝不懂茶群体,让他们的喝茶初体验从“新茶饮熟茶”开始,慢慢引导其味觉升级,由新茶饮熟茶喝国民熟茶,进而喝高端熟茶,从而完成一个“专业市场内循环降低门槛激活非专业市场外循环,非专业市场的外循环反向促进专业市场内循环”的过程。

非专业市场的外循环内部还可以升级,由世俗化升级到格调化,格调化升级到经典化。降低专业门槛,简单喝茶,入乡随俗,与庶民同乐,就是世俗化。世俗化能覆盖中国最广泛的人群。但庶民(即老百姓)许多时候其生活方式是不自觉的,需要自觉的新中产去主动引导消费潮流,新茶饮熟茶的格调化,即推行生活美学,倡导有格调的茶生活方式,就将新茶饮熟茶升级为格调化的“新中式熟茶”。新中产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与新国潮运动的弄潮儿,将新中式熟茶跟新国潮运动相结合,就是熟茶2.0 的格调化,能使喝新中式熟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从新中产人群向普罗大众进行“人口普茶”。

非专业市场外循环的消费升级的最高境界是“经典化”,这可以导入专业熟茶的经典体系来完成。比如,专业熟茶领域形成“勐海味”之经典共识,可以移植到新中式熟茶领域,推“新中式勐海味熟茶”,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非专业市场的经典化。专业市场靠专业茶文化来塑造价值,非专业市场不光价格亲民、简单喝茶、花式喝茶,也要有中高端市场,需要提炼核心价值体系,新中式熟茶的格调化与经典化就是非专业市场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

熟茶产业要做大,不光要大众化,更要世俗化,只有彻底世俗化才能带来真正的大众化。世俗化,就是要降低专业门槛,入乡随俗,简单喝茶。泉海茶业以“喝好熟茶更容易”为使命,主张熟茶要喝好,喝出高级感,要简单喝,以更容易的方式喝。从2019年起,其在专注茶化石这个创新型产品的基础上,借鉴新茶饮的一些经典玩法,从“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的革命”之角度重新定义熟茶,提出了“新中式普洱熟茶”概念,即既有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高级感,又具有简单方便快捷老百姓喝得起的特点。

近年来,虽然高端熟茶、国民熟茶热,但市场上卖得最好的还是小青柑与茶化石这样的颠覆传统的“异类”,引爆了非专业市场的消费热潮,其销量是传统熟茶的数倍。这表明,以茶化石、小青柑为代表的“新茶饮熟茶”正在崛起,加上很久以前就有茶膏、茶粉,“新茶饮熟茶”正在掀起熟茶的产品形态与冲泡品饮革命,将专业主义的熟茶,做成世俗主义的快消茶、礼品茶、生活茶、时尚轻奢茶,以时尚、方便快捷、功能性、轻奢好礼、网红颜值高等面貌,赢得非专业茶客的芳心。

世俗化的东西,有了群众基础,还需要格调化,以激活新中产消费市场,进而经典化,成为能传世的永恒之作。

泉海茶业将自己生产的茶化石命名为“新中式普洱熟茶”,就是想用“新中式”这一新国潮运动中的格调化语境,为新茶饮熟茶加持,变成充满生活美学、新中产生活情趣的东西,从而实现熟茶2.0创新的格调化。

2020年,泉海茶业在“泉海茶石”这一新中式熟茶前面,加了“勐海茶”“勐海味”两个核心关键词。勐海为“普洱茶第一县”,是“熟茶发酵之都”;“勐海味”为熟茶味道江湖的至尊;勐海茶拼全省优质原料,采用勐海的传统经典工艺发酵熟茶,是勐海味诞生的坚实基础。泉海基于对熟茶与茶化石的理解,一直坚持用“苦底重、霸气、果胶含量高、内含物质丰富”的勐海春料做熟茶与茶化石,深受商家与消费者欢迎。“勐海味”作为熟茶界最经典的味道,不但蕴藏着传统熟茶风味的密码,而且也是做第一流新中式熟茶的风味密码。

由此,泉海茶业在2020年启动了经典化工程,由新中式熟茶进入到“新中式勐海味熟茶”的新阶段!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45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