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古府茶厂

找到约20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普洱宁洱:做好绿色茶文章 共享健康产业福利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产业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做特“绿色食品牌”,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具体目标,不断从基地建设、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施策,推动实现绿色茶产业发展。


今年是茶源山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以来的第五年,按照绿色有机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茶树挺拔,茶芽肥壮,茶园生机勃勃,周围的绿树高山给茶园助添着生态之美,人们置身其中,尽可享受天然的美好环境。为分享春天的喜悦,宫廷茶厂特地举办春茶采摘仪式,邀四方宾客与茶农共同体验着春茶的鲜美,感受着绿水青山间的丰收喜悦。


2019年以前,这个属于普洱宫庭茶厂的基地还只是一片普通的栽培型茶园,根据县里对茶产业的绿色、生态、有机发展方向的指导,茶厂通过种植覆荫树,结合茶树全年的生长习性,科学地修枝、除草、施肥,对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申报有机认证,通过几年的努力,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以“绿色有机”为主打招牌后,企业生产价值持续好转,2023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以前卖10多块钱,现在可以卖到1000多块钱1公斤(干毛茶),通过品质的提升,每年向西藏供应的茶又通过西藏供应到尼泊尔,我们的基地是有机茶园,有机茶园加工和出口认证都通过了,我们肯定有信心有义务做好品质,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饮品。”普洱宫廷茶厂生产厂长蒋云海说。


宁洱全县共有现代生态茶园20.48万亩。其中,有80年代以前种植的大叶群体种3万余亩,90年代中期种植的大叶群体种2万余亩,90年代中后期种植的良种茶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普景1号、景谷大白茶嫁接苗等15万余亩。在大叶群体种中,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实施生态留养等举措,大力推进茶园有机认证,截至2023年,已有4.2万余亩茶园通过改造取得有机认证。


结合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产业新发展理念,宁洱县牢固树立茶产业作为普洱第一支柱产业和举全市之力打造普洱茶产业“两个共识”,聚力推进市场开拓、产业升级、基地建设“三个重点”,深入实施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的责任担当思想意识,推动宁洱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有的茶企根据自身实际把有机茶园建设和茶旅融合两者结合,通过完善基地设施建设,丰富基地旅游体验,不断摸索出旅游+康养+茶文化体验等多种模式在实践中创新,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管理的茶园修剪得更整齐,给人的感觉是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多一些,我们把它养到2米左右高,就如生长在自然的树林里,自然的公园,自然的景观,这样的庄园让人感觉舒服,我们追求健康养生,现在就是科学改变和干预提高它的品质和产量。”普洱古府茶厂基地负责人曾天毅说。

“我们从茶园土壤改造开始,厂房建设按照有机茶的建设要求来改造。现在建好的有专家工作站,在技术方面我们跟一些专家团队,特别是普洱茶研究院合作,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在工艺上得到提升和改造。”普洱宫廷茶厂总经理杨秀琼说。

而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普义乡端金村、普洱山龙潭坝等其他有机茶园正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严格执行产品加工标准,通过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环节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为满足客户及市场的需要共同合力生产出优质、健康的普洱茶产品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宁洱县将紧抓乡村振兴项目渠道,从基地提质上谋划“示范村”“示范镇”建设,在加工环节中谋划茶叶初加工场所的规范和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水平。2023年,全县实现毛茶产量1.31万吨,总产值40.63亿元。预计到2025年,实现产量14430吨,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现在也提出了低碳茶园的思路,结合整个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进行探索和思考,也是为了让广大的消费者始终能喝上健康的普洱茶,也是未来整个普洱茶良性发展的方向。茶园管理方面,我们还会强化指导茶农结合各自小气候使茶叶(树)与林木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方面的丰收。”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江波说。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宁洱:做好绿色茶文章 共享健康产业福利

近年来,宁洱县紧紧围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产业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做特“绿色食品牌”,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具体目标,不断从基地建设、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施策,推动实现绿色茶产业发展。

今年是茶源山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以来的第五年,按照绿色有机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努力,茶树挺拔,茶芽肥壮,茶园生机勃勃,周围的绿树高山给茶园助添着生态之美,人们置身其中,尽可享受天然的美好环境。为分享春天的喜悦,宫廷茶厂特地举办春茶采摘仪式,邀四方宾客与茶农共同体验着春茶的鲜美,感受着绿水青山间的丰收喜悦。

2019年以前,这个属于普洱宫庭茶厂的基地还只是一片普通的栽培型茶园,根据县里对茶产业的绿色、生态、有机发展方向的指导,茶厂通过种植覆荫树,结合茶树全年的生长习性,科学地修枝、除草、施肥,对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申报有机认证,通过几年的努力,茶园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以“绿色有机”为主打招牌后,企业生产价值持续好转,2023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以前卖10多块钱,现在可以卖到1000多块钱1公斤(干毛茶),通过品质的提升,每年向西藏供应的茶又通过西藏供应到尼泊尔,我们的基地是有机茶园,有机茶园加工和出口认证都通过了,我们肯定有信心有义务做好品质,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饮品。”普洱宫廷茶厂生产厂长蒋云海说。  

宁洱全县共有现代生态茶园20.48万亩。其中,有80年代以前种植的大叶群体种3万余亩,90年代中期种植的大叶群体种2万余亩,90年代中后期种植的良种茶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普景1号、景谷大白茶嫁接苗等15万余亩。在大叶群体种中,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实施生态留养等举措,大力推进茶园有机认证,截至2023年,已有4.2万余亩茶园通过改造取得有机认证。

结合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产业新发展理念,宁洱县牢固树立茶产业作为普洱第一支柱产业和举全市之力打造普洱茶产业“两个共识”,聚力推进市场开拓、产业升级、基地建设“三个重点”,深入实施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的责任担当思想意识,推动宁洱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有的茶企根据自身实际把有机茶园建设和茶旅融合两者结合,通过完善基地设施建设,丰富基地旅游体验,不断摸索出旅游+康养+茶文化体验等多种模式在实践中创新,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管理的茶园修剪的更整齐,给人的感觉是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多一些,我们把它养到2米左右高,就如生长在自然的树林里,自然的公园,自然的景观,这样的庄园让人感觉舒服,我们追求健康养生,现在就是科学改变和干预提高它的品质和产量。”普洱古府茶厂基地负责人曾天毅说。

“我们从茶园土壤改造开始,厂房建设按照有机茶的建设要求来改造。现在建好的有专家工作站,在技术方面我们跟一些专家团队,特别是普洱茶研究院合作,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在工艺上得到提升和改造。”普洱宫廷茶厂总经理杨秀琼说。

而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普义乡端金村、普洱山龙潭坝等其他有机茶园正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严格执行产品加工标准,通过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环节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为满足客户及市场的需要共同合力生产出优质、健康的普洱茶产品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宁洱县将紧抓乡村振兴项目渠道,从基地提质上谋划“示范村”“示范镇”建设,在加工环节中谋划茶叶初加工场所的规范和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水平。2023年,全县实现毛茶产量1.31万吨,总产值40.63亿元。预计到2025年,实现产量14430吨,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现在也提出了低碳茶园的思路,结合整个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进行探索和思考,也是为了让广大的消费者始终能喝上健康的普洱茶,也是未来整个普洱茶良性发展的方向。茶园管理方面,我们还会强化指导茶农结合各自小气候使茶叶(树)与林木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方面的丰收。”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江波说。

供稿:县融媒体中心 杨 媚 杨廷荣

来源:宁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德丰昌说普洱 云南贡茶历史篇,回首那几个贡茶地

百年普洱 经典传承

  贡茶早在西周就已经被确为一种制度文化。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茶、蜜、灵龟……皆纳贡之。”到唐代以后,贡茶名额越来越大,在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到公元835年实行的榷茶制,实行茶叶专卖。到宋代蔡京立实行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带着茶引导制定地点取茶。

视频用时12分


  宋之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中央开始重视对西南茶叶的管理,从宋至清,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实行改土归流,设普洱府;方便征税,实行七子饼茶等一系列措施,达到“以边治边”的目的。

  作为贡茶,普洱茶是不可或缺的一笔。云南普洱茶历史:

唐代贡茶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道“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都说明了,唐代普洱茶就已经获得皇室的青睐,已成为贡茶。

宋代贡茶

  宋代,云南茶叶销往西藏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茶叶受到朝廷重视。在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赵汝砺《北苑别录》等中都记载了云南紧茶以选为名茶和贡茶。

明代贡茶

  《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车里司(今勐海)专管贡茶及各勐土司,实行茶引制”。明确记录了普洱茶作为贡茶,并实行税收制度,朝廷统一管理茶叶贩卖。

清代贡茶

  清朝廷《贡茶案册》记载,清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为朝廷贡茶案册,并制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之说。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清《普洱府志》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1726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1729年,设置普洱府,控制了普洱茶的购销权力,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为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记载:“农历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尔后方许民间采贩。”鄂尔泰为博得皇帝开心,在当时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设立攸乐同知,负责守卫并采购贡茶。在易武、倚邦、车里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加强对茶山管理和采办。

贡茶中的名茶

  在贡茶中,有一款名为“女儿茶”的最受当时人们喜爱,甚至到后来都被人们所称赞。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中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此外,在《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

贡茶的历史见证

  普洱茶作为朝廷的贡品,大大促进了民间从采摘到制作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花色品种从单一走向纷繁,品质也越加优越,曾经得到清政府赐匾,目前古六大茶山易武仍然留有清代官府赐的“瑞贡天朝”匾,这是普洱茶辉煌历史和荣誉的见证。

贡茶地——曼松

  古六大茶山自普洱府成立后成为贡茶的采办地,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采办,倚邦的曼松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曼松:古称蛮松,在象明乡境内,属倚邦山。曼松贡茶生长在曼松王子山

  被誉为皇家茶园。《普洱府志》中记载,六大茶山所产的茶中,曼松茶为最上。

  1919年,易武至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不走曼松,很快衰落。

  民国二三十年因水源不足,农户大量迁徙。

  新中国成立前,茶园几乎毁尽,烧后用来种粮食。

  1980年,老寨水源枯竭全寨搬迁至山下,茶树成片景象已不在。

  目前,曼松能找到的古茶树不足100棵,且全是被烧后的重新发出的小茶树。

贡茶地——困鹿山

  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贡朝廷,云南产的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进贡朝廷茶产品中的新宠。

  清朝年间,每年当大茶林(即困卢山万亩古茶园)春茶采摘时节,官府就要派官兵进宽宏监制茶叶生产制作,并把制好的人头茶、七子饼茶、沱茶运去北京,进贡到皇宫。

  困鹿山主要分布在宁洱镇宽宏、西萨、谦岗村,海拔在1090-1640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古茶山面积约为77公顷,呈块状分布。

  宽宏村哈尼族种茶有400多年历史,西萨村种茶有160多年。

贡茶地——忙麓山

  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昔归渡口(原嘎里古渡)。

  御茶——宋代,供大理国使用。

  贡茶——雍正时期,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后,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为清宫采办贡茶。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