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普洱府

找到约633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知识:古普洱府附近为何少有古茶树?

古代的普洱茶

普洱广大地区很早就有茶,从银生茶到普茶再到普洱茶,中国古代茶名大多随地名,普洱茶是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市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奏朝廷,请求增设普洱府获准,于9月17日设普洱府。


古代茶、铁、盐等都属于国家专卖产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普洱府设立有180余年的历史,在巩固西南边疆统治的同时,也为朝廷管控着当地产出的茶叶、食盐等物资。从幸存的云南省釐金总局收茶叶的几张票据计算结果看,清朝的茶叶税的税率在25%左右,一斤毛茶相当于十斤大米的价值。


普洱古茶树都去哪了?

古代的普洱府下辖的宁洱、思茅两座以管理专营茶叶的古城,在方圆百里范围内很少有古茶树,宁洱县仅有一片很偏僻的困鹿山皇家贡茶园;思茅区只有一片200余亩的茨竹林古茶园,属于晚清朝廷管控弱化时期种植;墨江也只有迷帝古茶

园的树龄稍大些。宁洱、思茅、墨江都非常适于茶树生长,但没有保留下较大的古茶树,是古人没有种茶?还是某种原因毁了古茶树?

很多资料中都记载在普洱府附近曾经有一定规模的茶山。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年)在思茅设茶官局、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销售,并将新旧商民全部驱逐。他们“重税于茶”“清戥重称”“多买短价,扰累夷方”,官府的盘剥更猛于虎,导致了雍正十年(1732年)的大暴动。当时清政府处于较兴盛时期,茶农的“暴动”不可能是武力暴动,只可能以毁掉茶树的方式以示反抗。

茶叶过去是普洱府衙的主要税收来源,但四通八达的茶马古道、山间小路,各地茶农私自贩卖交易茶叶,偷逃税金,给朝廷管理茶山带来不便。一边是重税盘剥,一边是当地茶农偷逃税收,于是官府采用按茶树多少、大小来征收“茶树税”。“茶树税”和“茶叶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茶树税”可谓是一劳永逸、旱涝保收;“茶叶税”是在交易过程征收。事实上“茶树税”成为重复征收的课税,这样即便是茶农自用也需交重税,茶叶的收入远不够交“茶树税”,不堪忍受重税的茶农进行了大规模暴动,但在当时清政府高压政策下,当地茶农不敢进行武力反抗,只能采用毁掉茶山、砍掉茶树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残式”反抗。

“茶树税”此举,使官府在管理茶山、茶交易、收茶税等更为方便,减少了茶商私自倒卖茶叶的条件,达到对周边茶山的“坚壁清野”效果。同时,采取了另一项“屯垦种茶固边”的特殊政策,引入大量石屏、建水等内地商人和茶工,在勐腊、勐海等地种茶,既弥补了普洱府周边茶农毁茶后的税收损失,也巩固了清朝的边防。这种舍近求远的政策,使朝廷“茶官局”所使用的“茶引”制、贡茶制得以推行,在数百千米的茶马古道上所设的多道关卡发挥了最大作用,使思茅、普洱等古城内的茶叶交易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我认为沉重的“茶树税”才是古普洱府周围没有古茶山、古茶树的主要原因。至于有种说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毁了茶树。”这种说法缺乏客观性!我也采访过很多老人,他们都说从记事开始就没有大茶树。因为树干砍了树根还会发新枝,人们房前屋后也会保留几棵自用,但在这些地方较大的茶树即便茶树根都发现极少。

在走访中只有距离古普洱府5千米左右的下曼夺小组,在一片烧制古陶的窑址旁,发现一株树龄500年左右的大茶树。当地老人讲:“在这里曾经有两棵大茶树,但不知何时,在离地六七十厘米的地方被人砍了树干,后来又长出新树干,树根一个人都围不过来,20世纪80年代更大的那棵茶树因管理不善死了”。

在废弃的“普洱陶”古窑遗址旁,还存活着一棵当年为避税而砍了茶树主干,后来又长出7个枝的古茶树,好像在守护着这些古窑,保留着很多未解之谜,尘封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普洱府“周五斗茶”很精彩

每个周五傍晚后,在宁洱古镇都举办“周五斗茶”活动,来自县内外的鉴茶高手参加,在此一决“斗茶”高低。古普洱府斗茶协会“周五斗茶”大赛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3年,共计80余期。

几年来作为地方的一个文化符号,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认可。“周五斗茶”大赛以盲品的方式,每位参与斗茶的选手先将要进行比赛的茶叶提前一天交到斗茶协会办公室进行封存,直至产生名次后方能解封。

比赛过程中茶叶信息保密,面向社会全民参与,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审评的标准以3克茶叶8分钟闷泡,从茶叶的外形和内质两个部分来打分,按100分制标准,从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审评小组共分为专家评委组和大众评委组,专家评审组由有资质的国家级茶艺师、国家三级品茶员、高级茶艺师等5名专业审评师组成,大众评委组由喜欢普洱茶的现场观众和民间高手自行组成,专家组占总分的70%,大众评委组占总分的30%,计算出最后的得分,以100分制标准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出名次。

比赛共分为四轮,每轮参加比赛的茶叶为六款,只公布每轮比赛的前三名,四轮结束后按照得分评选出今天的冠军。并由协分颁分荣誉奖状。斗茶大赛为公益性质,为鼓励参赛选手以品质和诚信为本、做出更好的普洱茶,凡参加斗赛大赛获得每轮名次的产品都可以获得古普洱府斗茶协会的线下推广和现场直播推广,因大赛为公益性质,故当天在直播间推广的获奖产品只能按照成本价加30%的毛利进行销售。古普洱府斗茶协会成立于2018年5月,本着弘扬普洱茶文化,传播普洱茶知识,传承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为愿景,掌握茶行业的发展和趋势,团结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科教、管理等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打造提升普洱茶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挖掘、弘扬普洱茶历史文化,推进全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宗旨。


古普洱府“周五斗茶”

来源:云南网 记者 张彤 摄影报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困鹿山与普洱府贡茶文化研讨会暨《困鹿山》新书分享会

困鹿山位于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宽宏村境内,清代被定为皇家御用茶园。为分享最新出版的普洱茶重磅文化力作——《困鹿山》,讲述其中的历史文化故事,并以此为契机,齐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普洱府贡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2023年8月31日下午,位于滇池畔的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举办了“困鹿山与普洱府贡茶文化研讨会暨《困鹿山》新书分享会”专题活动,活动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研究会国际茶文化专业委员会、云南御普茶业有限公司协办。

出席此次活动的人员有:《困鹿山》作者郑立学,执行会长陈正荣,创会副会长戴云,执行副会长陈玖玖,山头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世兴,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江敏,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曹燕华,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祥,白茶专业委员会主任吴金龙,贡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岚,副会长云南荣马茶业有限公司王淼,细叶种专业委员会主任许云恩,禅茶专业委员会马璐芬,及媒体朋友们。

在贡茶文化研讨会伊始,陈正荣为大家致开场词,陈正荣表示,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的宗旨就是热爱茶的一些茶人们团结起来,一起来促进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广阔平台,欢迎大家到这个平台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随后,《困鹿山》作者郑立学先生为大家主讲《困鹿山与普洱府贡茶文化》,郑老先生从困鹿山的独特的区域位置、独特的历史定位、独特的古树茶园、独特的普洱茶事四大独特之处入手,为在场的嘉宾描绘出一副浓墨重彩的困鹿山画卷。

《困鹿山》一书着眼于“小而精”的普洱茶深层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困鹿山的历史与文化,由点及面,《困鹿山》一书以古茶园为主线,共有七章三十一节,从地理区域、历史变迁、茶树资源、茶事活动、人文轶事、文化价值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详尽阐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困鹿山。

书中还通过十一篇延伸阅读,以困鹿山为契机,向读者介绍了古普洱府的历史、普洱茶的得名以及产地交易地的变化以及普洱茶贡茶发展的历史等。

郑老先生还介绍到,他写《困鹿山》,完全是因为一个“缘”字。他回忆到,1976年他第一次登上困鹿山,之后便参与了困鹿山许许多多的普洱茶事活动。说起来已经足足47年,近半个世纪了。47年半个世纪的缘分和经历,沉淀和积累了《困鹿山》这本200多页的书。当此书发行之际,不胜感慨:“半世结缘困鹿山,风霜几度影阑珊;皇家贡品多少事,一杯普洱道沧桑。”

在研讨会的最后,茶友们与郑立学先生互动交流,提出疑问或分享自己的茶人茶事,整场研讨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