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古府普洱

找到约627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吴德亮普洱藏茶,一碗普洱见真爱

吴德亮是出生于花莲的客家人,祖父则为苗栗铜锣湾客家人,这样的背景让他对客家文化有特别深刻的体悟.他深入云南找茶,陆续出版了《台北找茶》《台湾找茶》《客乡找茶》《普洱找茶》《普洱藏茶》等书。其中《戏说六大茶类》在2017年深圳茶博会上荣膺2017茶媒体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

内容简介
历年来详实完整的普洱茶教战宝典。本书希望能透过传递品茶、识茶、藏茶的正确观念,从生熟、外观、树种、年份、包装与制作方法等,辨识各种不同品项目,如老茶与手作、生普与熟普、乔木茶与台地茶等的判别,到深入茶乡,寻访野生茶树与茶区、茶厂,一步一脚印地引领读者进入普洱茶迷人的世界,并培养正确的藏茶方式与观念,以及如何理想的品饮与冲泡方法等,帮助普洱爱好者和收藏者识别各种不同品项,收藏到自己中意的普洱茶。作者通过自己的收藏和走访,拍摄了大量的高清普洱茶饼图片,以纪录片式的写作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普洱收藏的知识,是一本集人文情怀和实用的茶文化图书。
编辑推荐
▼本书实景拍摄百余幅普洱茶图片,囊括历年值得收藏的普洱茶品类。透过品茶、识茶、藏茶的正确观念,从生熟、外观、树种、年份、包装与制作方法等,引领读者辨识各种不同且值得收藏的茶品。
▼ 版式精美,内容耐读 作者数十年的实地调查与追根朔源,寻访野生茶树与茶区、茶厂,一步一脚印地引领读者进入普洱茶迷人的世界,并培养正确的藏茶方式与观念。书中语言平实,图文并茂,读他的文章如相对晤谈。
▼ 精装典藏 从全书品质到装帧设计,作者均亲自把关,严谨校订。锁线精装,潘通色印刷,进口雅质纸,以松木纸浆为原料,拥有植物纤维,纸色护眼。
目  录
第一章 古董茶藏茶与辨识
揭开古茶的神秘面纱(1900年以前) 001
年南宋团茶重现人间 002 
金瓜贡茶 007 
绝版宫廷茶膏 011 
号级名茶的收藏与辨识(清末民初—1949年) 019
普洱茶王——福元昌号圆茶 025 
普洱茶后——龙马同庆与双狮同庆之辨 026 
古董茶三大号之一——同兴号圆茶 032 
古董茶三大号之二——宋聘号圆茶 038 
江城三宝——敬昌号圆茶、江城号圆茶、江城铁饼 043 
黄文兴与黄记——同昌号圆茶 050 
曼撒茶山孤品再现——陈云号 053 
瑞贡天朝——车顺号圆茶 054 
末代紧茶与十两砖——猛景号、鼎兴号与可以兴号 059 
第二章 印级与七子级藏茶与辨识
印级圆茶与铁饼(1950—1969年) 066
普洱茶当红炸子鸡——红印圆茶 067 
都是蓝墨惹的祸——又称蓝印的绿印圆茶 070 
国营茶厂拼配茶始祖——黄印圆茶 073 
铁饼始祖——红印铁饼与圆茶铁饼 074 
20 世纪50 年代散茶——印级散茶与万字散茶 076 
七子级饼茶与茶砖、沱茶、散茶(1970—1995年) 078
8582、7582与大叶青饼 083 
7542 与七三青饼、八八青饼 088 
7532 与雪印青饼 092 
下关青饼与昆明七子铁饼 093 
广东制造的云南普洱——广云贡饼 095 
“文革”砖与七三茶砖 096 
四喜方茶与九二方茶 100 
大字绿印青沱与重庆沱茶 102 
白针金莲散茶与大叶野生散茶 104 
7562 茶砖 107 
8972 茶砖 108 
普洱茶明星茶区与断代变化 117 
第三章 近代明星茶区藏茶
近年快速崛起的明星茶区——临沧 123
凤山茶区与鲁史古镇 123 
临沧与凤山三杰——福禄贡号、水蓝印、天信号、银毫沱茶 128 
双江勐库、永德、大雪山、沧源 137 
娜罕与昔归 140 
超级新星——冰岛茶 148 
历久不衰的古六大茶山 152
正山茶区老茶号——易武 152 
前进古六大茶山 163 
顶着红印光环的超级巨星——勐海 169
李拂一先生与佛海茶厂 169
南糯茶山 174 
十五年茶价翻涨千倍的老班章 179 
重振贡茶古府辉煌——普洱 187
万亩千年古茶园——景迈 197 
过渡型古树茶——邦崴 213 
三国交界的古老茶区——江城 218 
无量山下好凤凰——南涧与巍山 225
第四章 普洱茶的界定与辨识
普洱茶之黑茶、绿茶、青茶之辨 235
普洱茶生、熟与半生熟之辨 243
生茶、熟茶与半生熟茶 243 
普洱乔木茶与台地茶之辨 256
普洱茶的型制 262 
第五章 普洱茶的贮藏
干仓、湿仓与不入仓 266
个人藏茶与茶仓 273
以冲泡辨识老茶的品质与年份 281


又一个鲜为人知的皇家贡茶


普洱茶作为云南进贡皇家的贡品之一,从周朝已经有记载,到清朝时甚至设有专门的部门——普洱府治,来为朝廷选择最佳的茶叶进贡,并成为皇家专用茶。



如今,普洱茶名声大噪,曾经作为皇家贡茶的几个茶区更是炙手可热,比如易武、倚邦等等。但还有这样一个地方,曾经也是作为皇家贡茶的产地之一,而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它就是碧溪的“须立贡茶”,之所以说它销声匿迹,是因为如今能够找到关于它的资料非常的少,且大多数爱茶人并不知道这里。


本期昆仑说茶就为各位茶虫从这些资料中,为大家梳理介绍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皇家贡茶地。


有关碧溪“须立贡茶”的口头传说有很多,但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其中故事可能已经与真实状况相差甚远,这其中比较可靠的一个版本为: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年间,云南普洱府管辖他郎抚彝厅。他郎抚彝厅有个碧朔城,碧朔城南面有座须立山。须立山上有几百棵大叶子茶树。云雾缭绕着这个小小的茶园,阳光雨露滋润着这个小小的茶山。每日里香飘山野,芬芳醉人。





须立山中有个须立寨,寨里有个哈尼人,人们都喊他王老哥,他是这茶山的主人。王老哥年纪有四十开外,有个老伴叫姿娴。老俩口和睦相亲。王老哥身强力壮,是耕田种地的好手。他每日清晨起床,约着老伴先上茶山,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为茶树松土施肥除草,使茶树越长越壮,茶叶越摘越发芽。


当地彝、汉、哈尼寨人无不对王老哥熟悉,经常来他家串门,他满腔热情地泡茶招待。客人们临行,他毫不吝惜地抓一把一芽两至三叶的‘瓦雀嘴’春茶尖送他们请家人品尝,自己却只吃老茶叶子。



想喝茶而来他家串门的人越来越多,他从不拒绝。有人说:”王老哥种的茶,老人喝了长精神,牙约喝了添力气,孕妇喝了好生产,约迷喝了更俏丽,小孩喝了能快长,病人喝了除疾病。“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王老哥的名声愈来愈大,一直传到了他郎抚彝厅,抚彝厅通判听了后,口水涎出了三尺长,便领着差人一大帮,坐着‘滑杆’浩浩荡荡地找到了王老哥的家门。



王老哥正在家里低头用功揉搓茶叶,听见门外喧哗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郎官府豢养的一帮人马。王老哥不理不睬,继续揉搓他的茶。里长急了,凑近王老哥说:“他郎通判驾到,你还不起身迎接,还不快泡茶。在这儿装聋卖傻作甚?”


王老哥老伴姿娴是个机灵的婆娘,她生怕自己的汉子不吭不哈的态度惹是生非,招来横祸,便慌忙烧水泡茶。天天吃鸡鸭鱼蛋的通判啜了几口茶,顿觉甜进心窝,香进心坎,肥胖的身肢好象清掉了许多油腻,轻快多了。他边喝边赞赏道:”好茶,好茶,没有白跑一趟。“


通判得了须立产的茶,喜得合不拢嘴,乐得彻夜不眠,他想:这稀少的奇茶美味,奉敬上司普洱府尹,定有重赏。不几天,带着随从驮着茶叶到普洱府,孝敬顶头上司。


刚过把边江,这茶分外芳香,刚入普洱城,正在办理公案的普洱府尹,就闻到了沁人肺腑的芳香,也无心办理公案了,便嗅着香味刚到府门,只见他郎厅通判笑盈盈地走过来,后面还跟着马和吆马的随从和护兵。


府尹在通判的骡马身上闻了满鼻子喷香,顿觉精神振奋,询问:


“这马驮的是何物?”“是献给大人的须立茶”通判谄笑道。“打开来品尝一盅如何?”




通判即令马夫解开马驮将茶拿出来放在杯里,用滚烫的开水冲上,待一会儿,府尹慢慢地呷了一口,不禁叫绝:“好茶,真是稀有的好茶!”随着又说:“我到府多年,为何不知?”


“我也是闻夷人传说后,亲临产茶地,如数征了他来,立即启程赶着来奉献给您。”


他郎厅通判马驮须立茶献给普洱府尹,是为了讨好府尹,求升官发财。其实普洱府尹的心态也是一样,他对他郎厅通判送来的“须立茶”赞不绝口,心里谋着万里前程,于是不惜千辛万苦,路途遥远,日夜兼程把他郎厅的“须立茶”用马驮到云南巡抚衙门,向顶头上司献上了茶叶。


抚台呷着“须立茶“也不禁惊叹:“好茶,好茶,天下稀有的好茶!”决定自己进京城办事之时把这上好的“须立茶”献给皇上,达到谋取职高权重的官位目的。


“巡抚不日启程,凡过江河湖海,这他郎茶叶便会异常芳香。到了京城,正逢皇亲国戚举行盛宴。不用说,这普洱府里的他郎茶更是盛宴上的珍品。文武百官闻见这扑鼻喷香的好茶,都围拢来仔细过目,只见外形直细如针,毫尖显色如银,油滑光泽秀丽。


一位老臣正患高血压卧床不起,闻了茶叶芬芳,不禁立坐起来,将茶冲开饮后,只觉滋味鲜爽,汤绿叶翠,清香扑鼻,全身爽快,血压趋向正常,病情逐渐好转。


一位老将正患眼病,难看见天,难瞧见地。茶叶清香扑他的眼睛,双眼顿觉清晰;他喝了一口便觉全身舒畅,又用手把茶叶渣在眼眶里揩揩洗洗,眼睛立即出现一片光明。


这普洱茶真神!文臣武将们一致发出了赞誉声。皇帝耳闻目睹后,亲自品尝了能解毒除病的奇茶,把云南巡抚召到面前啧啧称赞说:


“朕尝了一盅你从云南普洱府弄的茶,真乃世间稀罕也。你想得周全,办得很好。”随着,皇帝吩咐太监拿出白银和绸缎给巡抚说:“这些银两、绸缎赏赐你们,每年送些这样的好茶来如何?”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当年给皇帝产贡茶须立山,还存在着弯腰驮背的三、四株老茶树,它早被解放了的茶农新培植的绿茵茵、翠生生、清汪汪的一片片茶园所代替了。


虽然这样的故事难免有编撰的成分在其中,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当年留下的一些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些“须立”贡茶的足迹:


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记载:“县内碧溪区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曾列为清代贡品。”


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文博副研究员黄桂枢先生在其著作《普洱茶文化大观》中也有这样的记述:“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贡茶4种:团茶、芽茶、茶膏和饼茶。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墨江的“须立贡茶”即是墨江县碧溪须立山上出产的一芽二、三叶的“瓦雀嘴”须立。


/须立贡茶古茶山地理位置/   须立贡茶古茶山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历史/   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墨江的须立贡茶为普洱府上贡茶之一。须立贡茶即是墨江县碧溪须立山上出产的一芽二、三叶的“瓦雀嘴”须立茶。



/须立贡茶古茶山古树现状/   古茶山主要位于墨江县联珠镇的菜园、班中、碧胜、勇溪村,村民主要是哈尼族,茶山面积约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须立贡茶古茶山口感特点/   须立贡茶古茶山属于哀牢山系的古树茶,这个茶区的古树茶杯底留香都不错,苦不显,带涩。哀牢山中段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   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比迷帝贡茶更有魅力;镇沅茶香气高、汤水较厚,新平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入口就甜、涩化得较快;北段景东、南涧一带茶香气高爽、有独特韵味。

大家对于历史的共同记忆,是由许多经过挑选和修饰后所留下来的材料构成的。其中,许多声音会被大家遗忘。因此,造就历史的不是记忆,而是遗忘。选择记住或遗忘哪段历史,意味着大家是站在何种立场上来看待历史和未来。


无论是主动地遗忘,还是被动地遗忘,这个过程都是塑造共同历史记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抵抗失忆,是大家在面对历史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深挖文化内涵 积淀文化财富!普洱大力弘扬茶文化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树从化石、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到现代化茶园的进化轨迹十分清晰,被称为“古茶树博览园”,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2013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可谓文化底蕴深厚。

子涵摄

近年来普洱深挖文化内涵

积淀文化财富

大力弘扬普洱茶文化

跟小布一起来看

普洱都是怎么做的

打造文化平台

图片来源于“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2006年创刊,着力服务于整个普洱茶产业发展,成为了沟通普洱茶科学、文化、产业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办刊过程中,《普洱》杂志不断以创新思维,推动杂志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在传播普洱茶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产业多元的协同并进。2010年开始,创造性地推出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读者俱乐部茶山行”活动。2016年,与加拿大《茶之旅》杂志合作,使普洱茶文化通过《茶之旅》杂志传播到国外30多个国家。截至2021年11月,《普洱》杂志共计出版156期,累计出版发行近420多万册,累计读者群达6000多万人次,发行覆盖中国的3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行政区,是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茶专业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茶文化第一品牌、云南的文化名片”。今年8月16日,《普洱》杂志普洱茶文化拉萨传播中心在西藏自治区揭牌成立,此次与拉萨市净云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普洱茶文化拉萨传播中心,秉承“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族发展、文化传承、健康共享”的宗旨,着力打造成为西藏各民族群众了解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普洱茶文化的重要IP,为茶产业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

创作文化作品

图片来源于云南网

今年4月,《普洱府史料》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通过挖掘整理普洱府史料资源,再现普洱府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普洱府历史的窗。全书涵盖古府纪实、古府遗迹、古府普茶、古府风云、古府民俗、古府人物、古府传说、古府考述、古府今谈九个部分,65万字,322幅图片,绘就雍正七年(1729年)起普洱府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恢弘画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普洱府近200年历史的风云变幻。此前,2019年12月,《普洱古树茶》出版,由普洱茶界部分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要撰写者,聚焦普洱市境内的古树茶、古树茶中的普洱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普及型、大众化为特点,融权威性、知识性、体验性为一体,是广大普洱茶爱好者了解普洱古茶山现状,提高普洱古树茶品鉴能力,丰富普洱茶文化知识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同时也是茶业工作者和茶学研究者研究普洱古树茶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

重视文化人才

肖时英在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村民小组开展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李毓珊摄)

为茶文化传播者提供广阔平台,助力他们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肖时英被业内称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荣获“云南省第二批云岭工匠”等称号,多次获得“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黄桂枢现任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编著出版了《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普洱茶文化大观》等著作。杜春峄是澜沧古茶创始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他们长期致力于普洱茶良种繁育、加工工艺提升和普洱茶文化研究、传播,为弘扬普洱茶文化、发展普洱茶产业、打响普洱茶品牌作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普洱市普洱茶研究学者杨中跃和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张义贤曾受邀访问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参加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首届韩·中茶文化讲座及品茶会”,杨中跃作了普洱茶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张义贤作了主题为《茶香,归处》的茶艺表演,与韩国的普洱茶爱好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谢志达摄

来源:普洱发布  作者:张国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