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泡法,在很多朋友看来,应该是很简单轻松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拿投茶比例这一点来说,稍微不注意,泡出来的茶汤就很不好喝。
▲普洱茶冲泡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企业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分享他冲泡普洱茶的技巧。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历年收藏了百年宋聘号、50年代红印、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如今,他还携手师父“普洱教父”白水清,将多年研究老茶的经历,整理成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
▲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
有不少茶友,在茶店试茶的时候,觉得茶味很不错,买了回家却感觉不好喝。其实,这可能是自己的泡茶技术,没能好好发挥茶叶本身的特性。
当然,这与泡茶技巧具有一定关系。在此,我们建议茶友可以用以下方法尝试冲泡普洱茶。
大家在泡普洱紧茶时,即使把紧压的普洱茶拨开,它们还是会呈现一团团的小茶块。 用沸水冲泡数回以后,那些茶块才会开始逐渐散开, 这时候的茶汤才会有较浓郁的茶味。
▲普洱茶铁饼茶块
假如我们只用紧结的茶块冲泡的话,开始的数泡味道会偏淡, 这是因为茶块中心的茶叶还未可以舒展开,未能有效地接触热水,释出茶质。
但到了第5至6泡,由于茶叶逐渐浸开, 此时茶汤会变的特别浓,结果使整个泡茶过程中每一泡茶汤之间的浓淡度出现很大的差落。
上述的困扰应该怎么改善呢?其实,大家可以将茶块与茶末,按照7:3的比例进行投放。
▲普洱茶投茶比例7:3
具体来说,在投入茶叶时,可以使用拨茶饼时掉下来的散茶片或茶末作补充,建议这一比例为7:3,即每一泡的茶,配以7成茶块、3成茶末。
这是因为,虽然茶末或散片可以较快释出茶味,但其短处是不耐泡,可能只有5泡至6泡水,这样茶汤的味道会变淡。
但按比例陪在茶壶内的茶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经热水泡5至6次后,较大的茶块茶干就会开始展开,并继续释出茶味,支持茶质,所以茶汤的浓淡差别不会很大。
▲普洱藏家茶艺师正在冲泡
总之,茶友除了要懂得选茶之外,掌握不同茶类的泡茶之法,也是基本的功力。茶友不用心急,循序渐进,自能感受到品味普洱茶的乐趣。
声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很多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来说,投茶量可能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不小心多投了一点茶,结果真是苦不堪言、难以下咽,甚至有的人也听了别人的建议,买了小称称了个7克,可是还是觉得苦,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很多人说投茶量7、8克比较合适,但是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盖碗(或紫砂壶)的容量。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盖碗容量越大,那么相应的投茶量也会增多,所以其实别人所说的7克投茶量很可能是基于他的盖碗容量而言的,而不是普洱茶投茶量的一个“黄金数量”。
另外,很多人会告诉你普洱茶的投茶量与水的比例大概在1:25比较合适,也就是一个150ml容量的盖碗,大概需要投茶6克左右。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盖碗容量,也不是每家都必备一把称茶小称,往往还是凭着自己的预估来,结果一不小心好好的喝茶雅事就会变成灾难现场。
不仅如此,有些老茶客甚至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散茶投盖碗容积的1/2,饼茶投盖碗容积的1/3,铁饼投盖碗容积的1/4,这个感觉没有前面的那么麻烦,完全凭感官,可是刚接触普洱茶的茶友难免还是会拿捏不准,最后依旧不行。
所以怎么办?对于普洱茶新茶客来说,要想掌握不错的投茶量,最好先试一下自己盖碗或是其它冲泡器具的容量,然后购买个小称,按照一定的比例,每次冲泡的时候都称一下,最后对照自己的口感需求来看投茶量是否合适,淡了就加点茶,太浓了就适当减茶。
那是不是一直都要这么麻烦呢?当自己冲泡习惯后就不用了,完全可以像老茶客一样,凭着自己的感觉来投茶就好,而且即使投茶量稍微不合适,也可以通过冲泡技巧适当调节,总之一句话,多泡,泡着泡着就有感觉了,就生么事都不是事了,投茶量自然也就不成任何问题了。
普洱茶的泡法与其他茶类不同,这与普洱茶本身独特的特质有关。普洱茶为云南大叶种茶,且多为紧压茶,又具备“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普洱茶的泡法需要一定技巧。
普洱茶的泡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把握:
一、普洱茶冲泡器具
1、紫砂壶(好):由于普洱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内部有气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陈味,故选用紫砂壶冲泡为好。
2、盖碗杯(最常用):由于盖碗杯它不吸味,可泡出它的真实口感,而且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但用盖杯需要多些技巧,否则很烫手。
3、土陶瓷提梁壶(实用便捷):由于普洱茶的泡法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土陶瓷提梁壶一般体积较大,其特有的古典粗犷的美更符合普洱茶深厚的陈韵,且适合多人,朋友之间一起饮用,故土陶瓷提梁壶已经成为一新的时尚。
注: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生茶,那样会焖熟茶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品饮名优茶,还必须讲究。
二、普洱茶投茶量
普洱茶的泡法中,投茶量的多少也是影响茶汤口感的重要因素。
国家标准审评法中,100ml:7g的茶水比例,也就是100ml的水,投茶7g,这样一个比例可以较好地展示茶品的优缺点。
对于日常冲泡品饮的普洱茶泡法,180ml的壶,投茶量在10g左右较适宜。如果担心估计不准茶叶的克数,可以买个电子秤。
当然,由于个人口感浓淡度不同,可以适量调整。
注:除此之外,茶性也对普洱茶的投茶量有着较大的影响,经过发酵的老生茶与熟茶、老熟茶,茶叶内物质经发酵后,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水,使得茶汤滋味易显。同时老茶内含物质析出更快,茶汤也会更浓。针对这样的情况,发酵较高的茶品,投茶量也要更少一些。
三、水温亦须注意
普洱茶的泡法技巧中,水温是影响普洱茶滋味、口感的关键性因素。
普洱茶选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叶片肥厚,且多为紧压茶,因此冲泡时对温度和热量的要求较高。所以,普洱茶的泡法中水温一般要求为100℃,但是,不同年份、工艺的普洱茶,对水温的要求又略有差异。
普洱茶的泡法,尤其是3年内的新生茶,水温不仅要看年份,还要看原料的老嫩度。
年份较短、原料偏嫩的茶品,水温控制在95℃左右,当水煮沸后,我们可以静置一会儿,让热气散发一下,稍微降一下水温。
这样可以避免烫坏新鲜的叶片,使茶汤产生水闷气,影响口感的鲜爽度。
普洱茶的泡法,在新制普洱熟茶这里又略有不同。由于熟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水温要达到100℃,才能将熟茶顺滑甜的口感发挥出来。
四、醒茶必不可少
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不一样,而且对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冲泡前的醒茶意义也不一样。
1、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开放的环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开放的环境容易潮湿,对茶质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干仓茶。
醒茶方法: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半个到一个月,但不用撬开,拆茶的时候沿着边转着来拆,就是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
2、普洱熟茶也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渥堆气比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饼整个撬开,放置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再引用。其实环境对熟普影响不大,注意不要湿度太大就好,熟普洱茶的醒茶纯粹为了跑掉渥堆气。
3、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称洗茶、温润泡。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于提高茶叶及泡茶器具的温度;通过对茶叶进行温润浸泡,起到利于茶叶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
五、出汤时间把握好
普洱茶冲泡前五泡5-7秒,六泡后7-10秒,10泡后可适度延长时刻,以坚持茶品口感衡定。跟着冲泡次数的添加,冲泡时刻能够渐渐延长,但详细冲泡时刻还是要视茶荡的浓淡度灵活掌握,有的普洱茶出汤慢,需泡2至3泡后才见浓郁芳香的茶汤。
普洱茶比一般茶叶耐泡,一般能够接连10至20次以上,直到汤味很淡停止。尽量滤干茶汤,下一次要喝时再加水冲泡,不要长时刻浸泡,避免影响茶汤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暂时不喝时,应滤干茶汤,翻开壶盖。
普洱茶冲泡误区
1、开水反复煮沸
有的人用开水壶煮水,一次性煮得太多,等到泡下一泡水温又不够了,于是又继续加热,其实这样反复沸腾对水质不好。水中含氧量过低,活性不够,激发不了茶性。泡茶用水,以初沸、二沸为宜,煮到水翻滚冒泡即可,不可等到波涛汹涌或长时间沸腾,就可避免水质对普洱茶的影响。
2、没有温杯烫壶
温杯烫壶,一方面是将茶具尽可能地洗净,去除异杂气味;另一方面,主要是减少周围环境对茶的影响。特别是温杯,那是醒普洱茶的重要步骤,有助于激发普洱茶香。
3、润茶时间太久
润茶也称为醒茶,指在让茶叶舒展开来,才能冲泡出更好的味道。尤其是紧压的普洱饼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难出味,往往会弃掉,等到第二泡才饮用,味道更佳。
但润茶时间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会造成茶中内含物质损失过多,而正式冲泡时普洱茶的味道就容易变淡。润茶的程度到茶叶舒展到七成左右,因为吸饱了水,第二泡茶叶很快展开,茶味很快就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