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山图

找到约546条结果 (用时 0.115 秒)

六大茶山演变寻踪

有一种说法,普洱茶是茶人的终点站,而古六山是普洱茶的重点站。喜爱古六山茶的朋友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到底古六山是哪些区域?它们是从何时开始流布?又经历过怎样的演变呢?

随着人们对茶山的寻访探勘,我们对众多出产茶叶的村寨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那么对于“古六山”“新六山”抑或是所谓“新八大茶山”,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和我们留言互动哦。

六大茶山原指西双版纳澜沧江以东(或者叫江内)的六个产茶的山头,其中,五个在勐腊县,一个在景洪市。从明代到清初,普洱茶已在西南边陲的车里宣慰司辖地诞生,但“六大茶山”一词,并不流行,出现较多的是“茶山”一词,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版纳,也就是车里宣慰司治下的一个独立的税赋单位而存在。

1661年,吴三桂将普洱一带,一半划归车里,一半划归元江,编普洱、思茅、普藤、茶山、孟养、猛煖、猛捧、猛臈、猛歇、猛万、猛乌、乌得、整董等十三处隶元江府。三年后,江内、江外各版纳复归车里宣慰司管辖。

嘉庆普洱府图

1729年,一个江西茶商去莽枝收茶。此时的茶山,商贾云集,各省商人纷纷来采购茶叶,贩运牟利,他们中,江西籍商人的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是有目共睹的。这个江西商人在茶山收茶,和借宿的主人麻布朋发生矛盾。《滇云历年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莽芝(茶山)产茶,商贩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有江西客淫麻布朋之妻,事露,麻布朋杀江西客,而割发辩传示诸商。于是诸商以被盗截杀闻,且言:‘是橄榄坝舍目刀正彦指使。’正彦素有富名,谓其由于盗也。” 鄂尔泰听报土司刀正彦“号召窝泥(今哈尼族),肆行截商害民”,开始造反,正在忙于镇压乌蒙(今昭通)土司暴动的他立即命提督郝玉麟派兵镇压。在倚邦、攸乐及江内,当地各山的少数民族聚集起来,与围剿的官军展开山地战,由于官军不熟悉地形,多次受到重大打击,损失惨重。然而,乌合之众毕竟难敌训练有素的官军。第二年,麻布朋被擒,又是在猛腊茶山,橄榄坝土司刀正彦也被邱名扬抓获处死。

麻布朋事件的另一种说法,见鄂尔泰奏折。红字为雍正皇帝的硃批。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茶山问题,不使那些与清政府作对的人一遇追剿,就以茶山作为逃避之地,茶山被围,就逃境外,“入则借采茶以资生,出则凭劫掠为活计”,鄂尔泰建议在茶山改土归流,即将各版纳中澜沧江以东(江内)的地区,限制土司的势力,设立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动的官员总管。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设立,在思茅设通判,橄榄坝、倚邦、猛乌(现属老挝)三处,各设把总一员,带兵驻扎。这样,六大茶山完全在官军的掌控之下了。为了避免茶商与当地土著茶农之间的各种矛盾,鄂尔泰向皇上建议“茶山,系车里咽喉之地。从前贩茶奸商,重债剥民,各山垄断,以致夷民情急操戈。查六茶山产茶,每年约六七千驮。即于适中之地,设立总店买卖交易,不许客人上山,永可杜绝衅端。客商买茶,每驮约纳茶税银三钱,令通判管理。”也就是说,六茶山产茶六七千驮(按每驮120市斤计算,总量在七八千市担之间),这些茶必须运到设于思茅的总茶店交易。把所有权力收到官家手里,虽然一定程度减少了商人和土著居民之间的矛盾,却助长了腐败与更普遍的欺压。另一方面,鄂尔泰的报告比在茶山围剿起义的提督郝玉麟向皇帝报告的“访问茶山大局,据称,茶山地方甚属辽阔,每年所产普茶,不下百万余斤”出入较大。不知这是一种正常的误差还是因为围剿导致的茶叶产量萎缩。

故宫保留下来的五斤重团茶

这以后,六大茶山的名头越来越响,其实,它更像是六个产茶的区域,以六大茶山统称之。

不同时期,六山到底各是哪些山是有不同的。比如:嘉庆四年(1799),檀萃 《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耑,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稍晚的师范等人均持此说法,只是蛮耑写成蛮砖而已。

1899年英国人绘制的西双版纳地图,图中六大茶山写作“Tea”。有小旗子的地方设有收税的厘金局,为交通要道。(岩柯[美国]提供)

而阮福在1825年作的《普洱茶记》则提出两种说法:一如前述,另一个则是:“(思茅)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山習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解放后,倚邦末代土司曹仲益则回忆说,六大茶山除攸乐属车里(今属景洪市)管理外,其他在勐腊境内的还有五大茶山。“五大茶山的由来,就是随着贡赋的负担,及茶叶分布面积,划分管理的一种形式。其中归倚邦(土司)的: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牛滚塘半山三山半;归易武的易武山、曼腊半山。”

清末,还有所谓七大茶山的说法(见同兴号茶品大票):“云南普洱茶产于普洱府属之七山,曰易武,曰倚邦,曰漫乃,曰蛮松,曰攸罗,曰漫腊,曰漫洒。”

总结一下:六大茶山是过去一个连成一片的产茶区域,因此它也是一个地理上的行政区域,被官方所认可。除攸乐外,其他五个山头归两个土司倚邦土司和易武土司管理。

六山具体是哪几个山头在不同时期所指不同,分别是:

1、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

2、.倚邦、架布、山習崆、蛮砖、革登、易武。

3、曼松、曼拱、曼砖、易武、牛滚塘半山、曼腊半山、攸乐。

六个山头面积差异巨大,茶树品种、滋味也不同。其中倚邦、曼松以小叶种茶最为出名,其他区域均为大叶种茶树。

2004年以后,普洱茶热度升高,一些爱茶人士发现勐海和澜沧的一些茶山古茶树分布广,树形非常壮观,他们就仿照六大茶山的说法,将他们命名为“新六大茶山”,相应的,历史上的六大茶山就被命名为“古六大茶山”。

新六大茶山一般指: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的区别:历史上名气不大;各山之间距离较远,整体性较差。因此,有人又将新六大茶山分成九个或十个古茶山头,怎么称呼,见仁见智,没有官方的统一说法。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5月刊

作者丨杨凯

供图丨杨凯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一片叶与一座城的复兴之路

  当第四纪冰川在地球上肆虐的时候,在无量山跌宕起伏的避难所里,群峰拥抱着丘陵河谷,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安抚着草木生灵。

  郁郁葱葱的被子植物听到了森林的赞歌,于是生出了许多快乐的枝丫,长出了柔美的绿叶,人类叫它们宽叶木兰。它们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穿越了3540万年的时光,这些来自茫茫第三纪的宽叶木兰,在普洱市景谷盆地里以化石的姿态横空出世,启迪着人们将它与生长在普洱境内的众多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串联起来,使得普洱大地成了世界上唯一保存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的地方,从古至今的茶树遗传生物链在这里得以充分留存和展示。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胼手胝足的开拓,这一片饱含着时间和大地深处悠远芳香的绿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演绎中,终于与一片大地水乳交融——“普洱”,从此成了一片绿叶与一座城市共同的命名。

  

  图 | 王承吉

  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这里自古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名副其实的“九州”边缘。保存至今的清道光《普洱府志》和普洱府城图,真实地描绘了普洱府城的实况:府城坐北朝南,东连绵袍山,西至普洱山,北枕凤凰山,南面玉屏山。城围有三里三,气势不凡。城中车水马龙,商号林立,其间的众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昆明会馆、玉溪会馆、石屏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普洱府聚散,单是西藏的马帮商队,每年就有数千人之多。普洱茶从周边的茶山运抵,从古六大茶山向这里聚集,加工,制作,交易。一队队马帮,驮着大包的普洱茶启程,热火朝天地吆喝着,走向各个方向的茶马古道,一直走向西藏、内地、京城的宫廷、东南亚、甚至漂洋过海,到达遥远的欧洲宫廷和贵族的餐桌上。

  “繁盛时期的普洱府城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一个以一种奇妙的树叶——“普洱茶”,把众多的地域、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奇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古典大城。

  

  以文化人,唤醒沉睡的叶芽

  由于历史原因,普洱茶在传承发展的时间连线上,产生了半个多世纪的断代。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为了弥合普洱茶历史断层留下的巨大缝隙,有学者开始对散落的历史素材和线索进行梳理。

  1992年,作为国际性学术刊物的中国《农业考古》第二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的论文。论文在港台地区引起巨大轰动,中国香港《中国茶文化》、中国台湾《紫玉金砂》等媒体全文转载、连载报道宣传。几乎一夜之间,论文的作者,原云南思茅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研究员黄桂枢先生闻名港台、沿海地区,成为著名茶人。

  在这篇论文中,黄桂枢先生从普洱茶的种植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古道的兴起与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新中国成立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五个方面,首次系统、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普洱茶文化”这个概念;首次全新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发展历史;首次对普洱茶文化的范畴作了界定,包括茶马古道、古茶树、老茶庄茶号遗址、茶诗茶楹联等均属茶文化的承载物。

  这篇论文的发表可以看作是大陆学者对港台地区普洱茶文化推动的回应。两岸三地的普洱茶文化交流传播和互动,像一股暖流,对国内几近冰点的普洱茶市场起到了破冰的作用。这促使当时的地方政府决策者们认识到从文化层面上来了解和传播普洱茶的重要性,并为普洱茶的复兴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1993年对当时的思茅地区的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的4月,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成功举办。普洱茶紧闭的大门打开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普洱茶发展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台湾的邓时海先生写了他第一篇有关普洱茶的论文《普洱茶越陈越香》,试图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品饮的层面。海外茶人与国内茶人共同携手,普洱茶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2006年8月《普洱》杂志创刊,《普洱》杂志以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为主要目的。是一本参与性广泛的,公开发行的杂志,普洱茶专家学者、企业家、爱好者,包括国内、国际的各方面人士都参与共同办刊。《普洱》杂志的创办将为普洱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普洱茶终于开始向世人释放出强大的魅力。

  

  以节庆为平台,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

  从1993年起,普洱又开始为一片叫“茶”的叶子过节。之所以说“又开始”,是因为为茶叶举行庆典狂欢的仪式在古已有之,古老的景迈山上,布朗族每年一度的祭祀茶祖的仪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明在普洱大地上,为茶举行狂欢仪式的历史源远流长。盘点一下延续至今的“中国普洱茶节”,可以清晰地看到普洱历届党委政府为促进普洱茶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堪称以节庆文化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创举;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次明确提出“弘扬普洱茶文化”的概念,标志着文化普洱的启航。此后的几届茶节分别在凸显原生文化的质朴;树立思茅普洱茶生产和集散地形象,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茶与旅游首都牵手;奏响创意产业的序曲,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等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普洱茶文化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活动主题。在这届茶节上,百年贡茶回归成为最大亮点。本次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经过主办方的深度挖掘,以创意产业的形式,将普洱贡茶文化整合成能吸引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尚未进京,便引得各界高度关注,成为大半个中国最热门的话题。”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是在传统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先天的文化基因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从而让普洱茶成为属于云南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伟大品牌。普洱,已经超越了地域本身、茶本身、或者茶文化本身,她成了中国的一个地域血统烙印的人文符号、一个产业品牌。并昭示着以创意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强大合力效果已经显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届中国过普洱茶节国际茶业大会·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的举办。国际茶叶委员会向普洱市颁授“世界茶源”牌匾,让普洱实至名归成了世界茶源之地。

  自开办至今,中国普洱茶节已经走过了二十七个春秋岁月,中国普洱茶节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会,为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与认知度,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普洱茶节的兴起,带动了普洱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和茶产业、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和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普洱茶”在中国普洱茶节的发展史中也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图 | 李一波

  普洱,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经过艰苦卓绝得努力,一片绿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如今,普洱茶在普洱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从一片茶叶,到一座城的命名,再到一种绿色发展方式,“普洱”的内涵不断的叠加和丰富。作为“世界茶源”,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自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普洱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从“实验”走向“示范”。全市获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稳居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普洱茶品牌多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启动“百里普洱茶道”等大健康项目,建成4个AAAA级景区,接待国内游客数和旅游总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徜徉在普洱大地上,现代生态大茶园漫山碧翠,与雨林相伴而生的古茶树生机盎然,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如今,这片因茶而名扬四方的大地,茶的灵魂和气韵无所不在。茶已经融入普洱人的血液,融入人们的灵魂,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载着普洱人民“大美和谐,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

  来源:普洱杂志

喝普洱茶是否应该标榜普洱名山头?

  在普洱茶圈流传这样的一句话:“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却让不少茶友解读为:“这辈子没有喝过老班章、易武茶都不算真正喝过普洱茶。” 

  如何解读“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两个地方的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品,也是两种茶感的代表。
  班章茶,指的是老班章。说到老班章,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4个字“霸气王者”,这就是老班章给大家的感觉,霸气回甘迅速,让人回味无穷,因此,素有普洱茶王之称。
  而易武的茶是以“香高水柔”闻名天下,相比之下,多了几分柔情,陈化后的茶韵更让人赞不绝口。
  班章和易武,双剑合璧,各领风骚。但,不能代替普洱茶的百花齐放。除了它们,普洱茶还有其他的山头,即使不怎么有名,都值得一喝。

  只是,名山头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大多数不出名的山头茶没机会在茶台上一现芳姿。
  名山头的魅力有多大?
  经过听到茶友们说:今天喝老班章,要不要过来一起?今天喝冰岛老寨,赶紧过来?甚至,话还没说完,对方准备赴约。这就是名山头的魅力。
  如果你的朋友约不出来喝茶,那肯定是因为你的茶不够出名?
  喝茶,是否应该标榜名山头?
  说到名山头,不由会让人想起了古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是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

  众所周知,普洱茶树生长环境的光照、土壤、温度、湿度、水分等不同,造就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不管是古六大茶山,还是新六大茶山,都彰显一山一味不同的滋味魅力。
  然而,六大茶山的魅力,是时间见证的结果。而现在名山头的魅力更多是源于普洱茶商的助力推动,多了人为炒作的因素。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喝茶是真的不能标榜名山头。
  喝茶,真应该回归到喝茶这件事上,安静地享受这份美好,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清福”。正如《春歌》所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来源:普洱世家,图来源:茶友网图库)


找到约52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