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山

找到约6,702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曼糯普洱茶山,曼糯茶:苦涩明显,香气浓郁

  曼糯普洱茶山,位于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这里已经同普洱市的澜沧县、思茅区交界。海拔1200-1300米。曼糯古树茶的特点: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韵较强,苦涩明显,香气浓郁,汤中有甜,回甘虽慢却回味悠长。

普洱茶山游推荐, 普洱茶山图鉴

多年前,余秋雨先生从黄浦江头赶来,品普洱、游茶山,并在其著作《极端之美》中盛赞普洱茶“是天地大秘,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时间知之”,这种深情葱倩的笔致使人们有了“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的新奇体验。

(古普洱府)

“茶源道始”的普洱茶山

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极端之美”

普洱文旅带你一同领略~

(普洱茶山地图)

“古茶活化石园”:景迈古茶山

📍澜沧县惠民镇

景迈古茶山距今已有一千余年,茶叶积达2.8万亩,其中古茶园1.64万亩,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和“古茶活化石园”。

景迈山是一个与茶有关的“民族大观园”,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景迈之美是五世同堂的大家族,长者慈爱,幼者聪慧,时间在此如同静止。

(“螃蟹脚”)

茶叶品质: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布朗族已在此居住1300多年。景迈茶茶菁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入口即甜,杯底留香,回甘快且持久。春茶有十分明显的花香兰香,秋茶却蜜香浓郁。

沱茶创始地:景谷苦竹山、文山顶

📍无量山脉西南侧

景谷是唯一发现茶树起源始祖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至今约3540万年,历史悠久,并且还是普洱沱茶(团茶)的原创地。全县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万亩,其中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

小景谷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两山”之美如同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厅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

茶叶品质:景谷茶的芽、叶肥厚壮实,均有白毫覆盖。泡之汤色略显黄绿、清亮透明、清香持久、饮之生津、回甘持久、回味悠长。只是汤味显薄,不耐泡。

“皇家古茶园”:宁洱困鹿山

📍宁洱县无量山系南段

困鹿山古茶园在清代曾是清宫贡茶的指定生产地,故又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1万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困鹿山之美,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屋外春天到来,鸟雀群飞,溪水环流。

茶叶品质:困鹿山乔木茶的特点是条索好,显毫。一年的茶汤色黄绿,香不强但持久,有苍老强劲的感觉,苦不重,苦化甘快,回甘久,涩不强,能化生津,汤饱满,缺山野气韵。

2700年野生茶王树:镇沅千家寨

📍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原始森林

千家寨原始森林苍翠茂密,路盘溪绕,古木参天,青藤蔓绕,山花烂漫,雀鸣鸟啼。千家寨茶山属哀牢山系,野生茶树群落万余亩,集中连片的4200亩。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号古茶树,系目前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

千家寨之美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古老语言,让人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茶叶品质:入口后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普洱茶的古老故乡:景东无量山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景东无量山、哀牢山是茶起源的摇篮,是普洱茶的古老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景东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8.6万亩,其中无量山居群23.5万亩,哀牢山居群5.1万亩。栽培古茶园3.71万亩。景东无量、哀牢,如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舞者,秀丽之余又不失阳刚。

茶叶品质:此茶区的配合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荼菁的特色。

茶历史记录者:澜沧邦崴

📍澜沧富东乡邦崴村

树龄在1000余年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茶叶原产地的传统学说,改写了人类种茶的历史。

邦崴的美,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茶叶品质:邦崴茶条索不长,叶质厚,内质饱满,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香型层次明显。

普洱茶史缩影:江城牛洛河

历史上,江城茶叶生产经过了一个萌芽、兴盛、衰落又到发展的过程。如今,江城以牛洛河等茶厂为龙头,现代茶园面积达到12.8万亩(不含大树茶),出口欧洲,畅销国内。

牛洛河自然保护区,山上有森林与草场植被交错茂密,动植物呈垂直分布,适合茶树生长。“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此美足矣!

茶叶品质:因气候地理条件,江城野生茶菁一般较为香柔甜滑,然口感偏淡,类似近年易武茶。

普洱府八大茶山之一:西盟佛殿山

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2.85万亩,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有9000亩。自古以来被誉为普洱府的八大茶山之一。

佛殿山之美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

茶叶品质:该地茶具有回甘恒久,经久耐泡的特点。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思茅营盘山

📍思茅区城区东南郊

营盘山茶园是云南省内最大的连片万亩生态茶园,其2.4万亩有机茶园,被建设成为集茶叶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生态农业以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万亩营盘山像一幅水墨丹青,如梦似幻之美在天幕中漂浮似雾海孤舟。

清代贡茶产地:宁洱板山

📍宁洱县勐先镇原始林带

板山是清代较早的贡茶产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发现了大量栽培型茶树群落。

板山之美是先苦后甜的平常生活,在艰难时光始终有人陪伴。

茶叶品质:属茶园小乔木,特点是苦涩易化,生津快。

800余年种茶史:马邓茶山

📍哀牢山西坡

马邓先民种茶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已有800多年。现存栽培型古茶树约有500多亩,均为乔木型古茶树。

茶叶品质:茶叶质量顺滑,香型独特,带野生茶的甜香,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后段与两颊甘韵明显。喉韵甘润绵长。

大美兮普洱,蓊郁兮茶山

静待它们的美

待它们由青涩走向健硕,走向平和

走向丝竹俱全的口中交响,却又吞咽得百曲皆忘......

来源: 普洱茶吧

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从“点-轴理论”看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流动、聚集、扩散、影响……一座座茶山名镇和其背后优质的生态资源、贸易潜力和古树茶的物稀价昂,至少从明、清朝代就吸引着远居庙堂者的目光,如今这里依旧吸引着全云南、大湾区甚至是全国、南亚东南亚等全球性质的资本(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本),所有的一切围绕着各名山、名镇不断汇聚碰撞,融合升级,逐渐成为了今天以各茶山名镇为中心,往四周不断辐射去的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所以,我们不满足于浮光掠影,尝试以更为理性和深入的角度去看待茶山上人、物与资金的流动轨迹。

有谁能想到,生长在澜沧江中下游的野生茶树,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会在不同的产茶地区形成一个又一个繁荣的经济群落,迎来众多人的追捧。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会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涌入茶山,甚至有不少商人不惜投入万金,成立茶号、茶庄,让云南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而成倍获利。随着普洱茶在近现代的复兴,古树茶带来的山头热,实质上是普洱茶从品饮价值到文化价值的再发现,由此带动普洱茶产区逐渐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除了有自然资源的支撑以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因市场需求而日渐完善的相关产业链配套,让普洱茶产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中心,并以此辐射周边产区,出现了颇具潜力的如布朗山、景迈山和勐库茶区等普洱茶名山古镇引领下的茶山经济聚落。

以茶山经济聚落为核心的普洱茶产业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财力进入圈层,与名山名寨形成良性循环,对普洱茶产业起到了一种引领作用。

在云南茶山经济圈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都是符合点轴理论来进行的。从最初的古普洱府,到倚邦古镇再到易武古镇,再到如今的勐海县,不同时代,茶叶重镇有着不同的历史华章。

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盛期。经过长时间的沉寂,进入现代社会的普洱茶产业经多年发展,涌现出了不少名山头,名山寨。经过百年历史的积淀,这些山头都有着不同厚重的历史背景,有些甚至会有传奇的色彩。名山头古树茶本身就是稀缺资源的代名词,山头之后的文化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金流入。这些山头名寨各自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经济圈,主要集中在云南产茶区的普洱思茅区、版纳勐海县和临沧的双江,彼此独立,辐射不同的范围,相互之间又有联系。

和当年石屏商人走进古六大茶山开创普洱茶繁荣的贸易市场一般,由于这些年普洱茶发展的良好机遇,吸引了众多茶商和资本来到茶山扎堆,造成普洱茶产业聚集,同时,他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理性选择,又带来了一条条地理聚集型产业链。

现代茶山经济聚落和过去完全不同,属于经济地理价值与产业聚集效应的叠加。中国茶产业发展,是对时间与空间的经营,大产业链是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布局上的。走进勐海县,八公里工业园区随处可见普洱茶企的加工厂,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原料、初制、精制、包装、仓储、物流、渠道、文化传播和熟茶发酵等时间布局中所包含的步骤,都能够在这里全部完成,这也解释了为何茶企纷纷来此建厂发展的原因。

从名山名寨到茶叶之都,形成了现代普洱茶聚集型产业链,也是普洱茶山经济聚落最核心的部分,实质上是对普洱茶名山古镇从品饮价值、文化价值到高端稀缺资源的再发现。目前云南已经形成核心驱动引擎的有勐海茶区、勐库茶区和澜沧茶区,除了炙手可热的易武茶区、班章茶区、冰岛茶区,还有很多其他细分山头的优势,比如正在形成的曼松、景迈、邦东、困鹿山等大茶区。

如同中国的经济地理布局,已经进入了区域大城市与城市群驱动阶段。云南的茶山经济地理布局,是由名山名寨所驱动的。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同的茶山经济聚落也进入了规模优势竞争阶段,以大益为首的省内大茶企,纷纷调转车头,试图通过弯道超车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大茶企有更加强大的资金实力来争取名山古寨的稀缺资源,他们之间对于名山茶区之间的竞争,也会直接推动云南茶产业的前进。

随着高速公路网、航空网和中老铁路的建成,古老的茶马古道为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现代茶山经济圈有着发达的交通来形成更多的“轴”来覆盖全省,滇西南将形成版纳的景洪、勐腊、勐海、磨憨为开放前沿,思茅、宁洱为腹地与战略纵深的普洱版纳一体化开发格局。这也意味着将会形成更多的点与轴的联动,产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本文节选自

《从“点-轴理论”看普洱茶山经济聚落》

作者丨水苍玉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2年5月刊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48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2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