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商故事

找到约46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名震普洱江湖的8582:勐海茶厂出品,经典普洱生茶标杆配方

8582的名气大,在普洱江湖上几乎无人不知。可以这么说,8582是继7542后,勐海茶厂另一款普及面极大的传统青饼,一经面市就深受港台茶商和茶客的喜爱。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聊聊8582的故事。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8582的含义

历史上首批8582出现于1985年,即1985年中茶绿印8582,是由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向勐海茶厂订制的一款七子饼茶。

这批茶精选3-8级茶菁进行拼配,选料肥壮,口感醇厚浓烈。如今这批茶很受茶友追捧,但市面上十分罕见。


8582中的85指的是1985年研制成功的配方,8代表八级茶菁为主的原料,2是勐海茶厂的代号。

二、80年代8582

80年代末8582青饼,历经岁月沉淀,茶饼乌润油亮,条索壮硕,茶汤橙红透亮,水浸出物丰富。

2009年12月6日,中国嘉德曾经拍卖过一桶80年代的8582青饼,当时的估价为RMB 100,000-130,000元,成交价为RMB 112000元。那时还是2009年,至今价值可想而知。

由于8582的原料很难找,对原料采摘的时机要求很高,一般要等到一芽三叶的时候采摘。

导致原料级别跨度较大,从2级到8级的茶青都有;因此,如今8582配方的产品相对较少!优质8582茶品更是少见!

三、2005年8582

2005年大益8582青饼,生产于勐海茶厂改制后第一年,非常注重品质,与老国营勐海茶厂8582标杆配方一脉相传,是一款口感很好的经典中期茶。

经过15年存放转化,饼面厚实圆润,茶面干爽,乌润油亮。表面分布些许芽头,褐黄油亮。背面出现部分茶梗,拼配适中。

肥硕粗壮的条索与细嫩金黄芽头互相交织,撬开后可以看到确实是传统的8582配方原料,选用了三至八级原料,总体形态完整。

拿起来细细闻了一闻,通体以清香为主,从干茶中便闻了一股强劲的感觉,不似一般新茶那么生涩,略有陈味。

茶汤橙红明艳,通透度高,沉淀出油脂般的质感和诱人色彩。入口顺滑糯口,滋味饱满,生津快而持久,似蜜的清甜,清爽自然,留香内敛稳重。

历经岁月陈化,8582茶汤的力度与层次感,远胜于其他以嫩芽为根底的茶。汤体内敛有张力,带有甜木樟香野韵,茶气酣畅强劲,体感明显,回甘悠长。

声明:文章由“藏品普洱”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路上,普洱茶电商的两个故事

时下,速度溜到飞起的5G时代即将来临,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洱茶电商行业亦是如此。初期,有些电商抓住机遇成就了很多的创富故事,商品零售从线上线下消费的深度融合。现在时隔多年,普洱茶电商在如今线上消费,线下体验,全渠道融合的背景下将做出何种应变呢?

从一些走过的企业的例子可以看出,他们有的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又被市场倒逼走向线下,企图控制源头完成茶叶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有的专注深耕品牌,成为电商中的黑马;有的与普洱茶电商渐行渐远……而我们希望通过回顾在电子商务席卷下这些企业的经历,给更多在新零售道路上摸索的企业以启发,为普洱茶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01

踏上电商发展的浪潮

一个普洱茶商的奇迹

要说普洱茶电商,有一个人绕不过去,他就是昆明思普茶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司祥龙。如今,司祥龙成立了云南爱心茶园有限公司,把“爱心茶园”做起来,把控原料端与第三方品牌合作是他的理想。

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作为传统的普洱茶营销也面临着挑战,一些敏锐的商家意识到,实体店既要存货又要有仓库,还要雇店员,这些都会增加成本,而网店就要节省得多。司祥龙以一间20多个平方的房子、一台电脑和一个技术员开启了自己的电商之路。在那个电商刚刚兴起的时代,仅在淘宝开店三四个月,思普销售额就超过实体店的销售额达到十几万。

后来,因有客户提出要别家茶厂的茶,司祥龙利用在茶城的便利从市场茶厂的经销商处拿货,市场里的实体店成了他的库房。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让更多的人看到商机,纷纷找他想通过思普的平台销售,思普越做越大,成为大益、下关、博友、七彩云南等众多大品牌的代理商,形成与传统品牌茶企结盟的阵势。思普平台网店当年实现销售额500万,司祥龙关闭了实体店。

2011年,由于早期粗放生长的中国电子商务鱼龙混杂、同质化竞争、不诚信经营等弊端渐显,适逢淘宝试水天猫商城——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平台,普洱茶界有实力的品牌大益、龙润等纷纷“触电”。以思普、新购、书呆子为代表的普洱茶电商发展之势迅猛,甚至有些超过了传统大牌企业。

因做得早且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思普与大量传统企业结盟的宏大阵势,使其成为天猫里最早的各大品牌的集合店。甚至在2013年,一家大型茶厂主动找到司祥龙洽谈业务,此后,思普越过经销商直接与茶厂合作,事业走上了快车道。

2014年,思普当年销售额超过了一个亿,成为当时茶界盛传的创富神话。

02

市场倒逼 把控源头

着手布局全产业链

只是当时的司祥龙没有意识到,思普2014年优异的销售成绩的背后暗藏危机:思普一个亿的营业额中,65%是一家茶厂的产品。受电商浪潮的席卷,传统茶厂要发展自己的旗舰店,要求思普要么只代理他家的产品,否则就收回代理权。因不愿被困住手脚,司祥龙忍痛放弃了大品牌茶厂的代理权,正在发展势头上的思普遭受巨创。

与此同时,电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极大地挤压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线上线下产品不同质等线上销售的短板逐渐凸显,如何利用思普这个平台做强云茶产业,如何摆脱受厂家牵制的困局在线下销售发力,一段时间内一直困扰着司祥龙。

2016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司祥龙接触到一个政府的扶贫项目。这与以往只销售大型厂家的产品大不相同,从茶农处直接收茶解决了源头受控的问题,做自己的产品出售将不再受厂家牵制。

于是,司祥龙成立的云南爱心茶园有限公司。“爱心茶园”收了茶农的毛茶登记在册,与当地有实力的初制所合作加工成品,利用思普的平台出售,盈利由爱心茶园公司和村小组、贫困村民三方来分,思普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将这种做法总结为“互联网+爱心茶园+扶贫”的创新扶贫新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茶农到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也意味着思普走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转型。

2016年5月至今,司祥龙先后在云南省的景谷、勐海、镇沅、景东等12个县,投入5349.8万元用于“爱心茶园”产业扶贫项目,吸纳帮扶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520多户并成立各地“爱心茶园合作社”,涉及茶园面积16万余亩,实现茶农大幅增收,用实业助推了当地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也走出了一条政府机构联合网络平台共同发展的路子。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爱心茶园的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中,从最初的思普单方出资,到现在与当地政府茶农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电商企业+茶农合作社”的联动作用,打造爱心茶园的范本,让爱心茶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后,爱心茶园项目将景东乃至整个普洱、云南所有的贫困地区的原料整合起来,销售原料或与第三方品牌合作生产产品,依托思普平台卖成品,布局全产业链,实现政府、茶企、茶农三方共赢,是他最大的理想。

03

深耕品牌 重复经典

在电子商务发展浪潮的冲刷中,有些企业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一些企业在创立之初便潜心研究网络消费模式,深耕品牌建设勇于创新,最终在一众企业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受消费者追捧的“淘品牌”。吉普号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的2018年,吉普号线上线下营业额一共4460万,今年目标增长1.6倍,截至我们采访时,吉普号去年同比完成了增长目标,由此可见这样深耕品牌的年轻企业的发展势头。

2012年时的张宇还是一个青葱少年,如今满脸的大胡子隐藏了他的稚气,不变的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普洱茶喝了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在他看来,在一片茶不好卖的呼声中,吉普号之所以实现逆势增长是因为社会对普洱茶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只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商里的中小商家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实力。

比如:一些打着“边境茶”或者某小产区茶的名号刚上市时卖得很好,可一有别的新的概念出现,再或者只要出现更优惠的价格,这家企业的产品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吉普号则是专注自己的品牌,在品质保障的基础上,产品不打山头,这样别的企业即使生产类似产品也不会对品牌形成威胁。而喝惯了吉普号的消费者也会形成黏性,把吉普号当作保底消费,从而养成消费习惯,复购率高和卖出的茶都被喝掉了,成了吉普号如今高速发展的密钥。

他们又是如何让消费者选择他们的呢?张宇引康德的话解释道:“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意思是,在众多的产品中人们之所以要购买一款产品,决定因素有很多,而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购买一款产品形成自我的定位,而这个定位就由品牌决定,由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欲望决定。

比如,有些人在买葡萄酒时什么也不懂,但若饭局上有瓶拉菲,档次不言而喻,只因拉菲的品牌定位就是高端产品。吉普号的产品设计是用心良苦。比如生茶405,牛皮纸的外包装会引起人们的怀旧心理,包装上的抽象的古茶树元素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而一贯稳定的茶品质,为他们贴上了时尚、好喝的标签,久而久之消费者就形成了消费习惯。

回顾众多的品牌营销事件,没有多少记在人们的脑海里。张宇说:“很多时候所谓的百年老店,追求的就是曾经的感觉。品牌的建构在稳定期应当不再是不断创新,而是经典的重复。一个好的产品,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在保持包装、产品一致性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不断重复经典产品的生产,让消费者就形成了惯性消费。”

无论是思普在逆境中向全产业链转型,还是吉普号在深耕品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都是顺应整个电商行业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不仅他们,像中国普洱茶网创立初期,书呆子、才者、51普洱等电商都在蓬勃发展,如今,中国普洱茶网已经在这众多的强者当中突围,以垂直电子商务的方式成就了一个茶类超级市场,可早年的电商新购已经淡出了,书剑和书呆子各自寻梦去了,51普洱的吕建峰说:“我最开始是做茶叶电商的,被逼上山做茶,转做了众筹。”

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在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曾经靠机遇成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专业团队的组建、产品的设计以及营销推广专业化程度成了重要筹码。

全媒体的时代来临,今后普洱茶界电商要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9年7月刊

作者|玛玛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史05】你普洱崩盘,关我大益肾么事?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之前写大益茶史,多是按照时间顺序,然后以历任厂长经历作为线索进行记录。随着吴远之接任,厂长这个概念成为了过去式。04年之后,普洱成为“风口上的猪”,吴远之也乘着普洱的春风,着手操盘着复兴大益的宏图计划,但正是这股风刮得太猛,也导致了市场07年的崩盘,这一期我们就聊聊茶人耳熟能详的普洱崩盘事件,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大益茶史的范畴,但是在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也能间接佐证吴远之的超前眼光。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2002年,这时候的吴远之还在保山水泥“玩泥巴”,11月24日(一说23日),广州茶博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由云南茶商提供的“宫廷普洱”被广州茶博会评选为当年普洱茶王,净重100克,也就是二两,再加上鲁迅先生收藏过的故事,起拍价格便来到一万元,拍卖一经开始,茶王受到了茶迷的疯狂追捧。一时间,竞拍号牌频频举起。整个竞拍过程中,一位来自顺德的梁姓买家,手持93号牌,时年55岁,无疑是现场最靓的仔,他一出手便报出2.4万元的价格。一众买主一看,大叔你不讲武德啊,于是纷纷拿出斗地主的魄力,大你,压死。价格随即被抬到了10万,在场的人们以看热闹的心态将现场围的水泄不通,竟然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直呼好家伙。梁先生本来心里价位是12万,也许受人追捧的虚荣,一举祭出王炸16万。现场安静了,竞主沉默了,主持人懵逼了,再三询问后,各路竞拍者表示要不起,不要。最终茶王以16万元被梁先生带走,留下身前身后功与名。

如果你对16万/100g感受不是很强烈,我们可以换算一下。

16万/100g,每g便是1600元,折合成散片价格是在57万,换做一提,直逼400万。这是一个会让轩辕号哭泣,让千羽流泪的价格,任何的明星产品,在这个价格面前,都会泯为众人,黯然失色。更何况,那是在18年前,那年,京城内城四区的房价也不过4300元/平方米(数据源自房天下)。毫无疑问,2002年震古烁今的1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自茶叶拍卖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即使在那个2G网络的时代,依旧让普洱茶在一夜之间成为国内顶流,曝光度丝毫不低于一年后的艳照门、汶川地震等事件。

分享一个2004年的小故事:时年,身为云南省青联常委的胡明方同志远赴北京参加一场会议,与会某位领导人听说他来自昆明,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的普洱茶不错啊!”出生在湖南的胡明方一头雾水,啥是普洱茶?现场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胡明方只能向领导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家都是官场混的,这次进京自己是代表云南省,对普洱的无知是一个极度丢面子的事情。

回到驻地,胡明方当即翻阅各种资料,才勉强洞察普洱茶一二。当晚,他与云南省团委、茶协等各方人士的协商下,有了马帮进京的想法,旨在以政府视角,组建一波马帮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体现政府对普洱的认可与重视,这不是广告公司开两场头脑风暴会就能完善的营销活动,因此这时候也仅仅是个想法,属于少年的血气方刚,三分钟热情。后续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谁知2004年底,云南茶协赴广州茶博会期间,马帮要进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胡明方听到消息的时候,虽然嘴上还在问候“内奸”身体健康,但是已然被逼上了“绝路”,只能硬着头皮启动计划。

马帮进京不仅仅是一群牧马人进京那么简单,医疗,补给,宣传,贡品等等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打上劳民伤财,浪费公共资源的标签,马帮进京需要“师出有名”,即一个正当理由。胡明方与一级演员张国立取得联系,拟邀张国立作为马帮进京活动的代言人,并且承诺沿途募集到的资金建筑希望小学,为自己套上了公益的名号。

2005年5月,由120匹马、11个民族、46个马锅头组成的大马帮,驮着六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途径成都、西安、太原、河北的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说8000公里的都是缺心眼,官方记录是8000里),于10月9日到达北京。

浩浩荡荡的前往数千公里外的京城,成就了普洱茶行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营销案例,没有之一,4个月之后。当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

· 马帮进京路线图

这一年的大益也没有闲着,北京的马帮在10月27日计划返回昆明,另一支马帮也即将迎来启程,大益拉上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组建了自己的马帮,以重走茶马古道,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走进了西藏,同样捐建了不少学校。

· 马帮西藏行路线图

整个05年,在马帮的带动下,普洱彻底火了。

06年全年可以说是高调炒作普洱茶概念的一年,从主流媒体到门户网站都将普洱茶描述成可以长期投资的理财品。其中CCTV多次在财经频道播放相关题材的节目,更有一期长达49分钟的专题节目,详细的讲述了那年的火爆。(原视频已经上传至公众号后台,可回复关键词“疯狂的普洱”查看完整版)同时,各大拍卖行大量普洱老茶成交,进一步堆高了人们对普洱茶收藏的热情。

这一系列的曝光操作,让普洱的名声如日中天,社会的热度飞升也就图一乐,真要拉价格赚钱还是得看资本的骚操作。

2006年初,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市场,让人们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认为普洱行业支棱了起来了,整个行业忘乎所以,刮起了浮躁风,最终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狂潮。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投身普洱茶事业,炒房的已经举不动刀了,还是炒普洱的骚,热门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价格哗哗的直往上窜,平均升值100%-200%。要说最骚的还是某些品牌,给个批号自己做都行,甚至有些包装的纸箱子都能卖几千。。。可以说,但凡我奶奶在那个时候还能扑腾两下,必然也会投入到潮普洱的大军之中,这股势头异常恐怖,恐怖到连普通茶商都觉得不安的那种。

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云南普洱茶茶界和周边行业的资金,大概在140个亿左右。这个风气一路追到2007年,但是,资本的目的是用钱赚钱,跟建设行业,发展行业关系不大,当钱赚够了,当即一招釜底抽薪,抽走资金,剩下那些来不及跑路的,全部成为高位接盘侠。

简而言之,普洱大热,资本进入,价格飞升,资本跑路,市场崩盘。

可以说04-07年的普洱,是一股汹涌的浪潮,但退潮的时候,总有裸泳的人。

· 退潮的时候……

07年是大部分茶人的痛,史称“普洱崩盘了”,对于彼时还在暗恋初中女同学我的来说,没有参与过,以后来人的姿态去回顾这段历史,显然就佛系了很多,但是对于深陷其中的人,那段时间必然不好过,满仓的普洱,这茶汤苦涩,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反正就是不断上头。

然后我们来看看系列的主角,前面已经剧透了,07年的大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时候就不得不感叹大益董事长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界,大益一直以来都有提前备货的习惯。0405年原料价格极其便宜,按照大益的习惯一般是提前1~2年收购第二年产品的原料,但是对于其他高价收购0607年毛茶的商家来说,崩盘造成低价销售产品是要产生巨额亏损的。而大益则因为07年原料收购较少躲过一劫,纵观整个07年的营业额,谈不上多优秀,但也超过了06年,斩获6个亿。

于是,在整个市场一路唱衰的时候,大益高调宣布,成立集团制,集团的好处,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便于管理,资源再利用等客观优势,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极度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整体大盘崩塌的时候,唯有大益能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这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向人们灌输一个概念,任凭市场萎靡,我大益依旧临危不惧。天时、地利、人和,大益占完了,这个行业巨头,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这个时候,老版的《蜘蛛侠三部曲》都已经上映,大益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规则,既然成为了龙头,必然就需要承担起“救市”的责任,除了上述的马帮进藏以外,大益还以合作伙伴的名义参与了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栏目,同年,大益不仅在北京建立了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大益的茶,体会到品茗的快乐与神韵。还出资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让人们看到大益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谋利的企业,更在公益上有突出贡献。

2008年,更是以5000万的价格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得成功的茶品牌。“5000万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吴远之在采访中说到,“这笔钱花的值,今天大益是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如果我们不做,可能三年,五年后其他企业也会来做,现在我们占领了这样的品牌高点,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行业整体,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可以说07年大益,与市场的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茶人表示自己年轻不懂事,跟错了队伍,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这一辈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于是纷纷转投吴总麾下,自此成为大益忠实的拥趸。并在后续的十余年,作为大益的基本盘。10年初,大益“瑞虎吉祥”粉墨登场,作为生肖系列的首款产品,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一举成为普洱茶圈每年的保留节目,引得众多品牌争相模仿,如果说苹果发布会是科技圈的春晚,那么大益生肖饼的发布会,无异就是普洱圈的春晚,因此,你不得不感叹,那时吴远之先生屡次打开了天眼,提前洞察了市场。

本来还想聊聊14年的“崩盘”,但是看了各项数据,14年PK07年,难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完全不是同个量级,现在字数3000字,为了体现本系列的厚重感,我决定加更到4000字左右,为此,在这里我想聊聊“崩盘”的概念。先说结论,任何一款金融产品,不是在崩盘中,便是在崩盘的路上。理论上而言,各行各业的崩盘理应是一种必然的事件。但如今巨头林立的普洱茶市,在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断不会因为单款产品的发布导致整个大盘崩塌。这个时间很长,至少看完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应该是等不了的。

但市场上有不少茶人喜欢将崩盘二字作为口头禅,假装是自己是07年的过来佼佼者。于万千磨难中,坚韧的存活下来的人中龙凤,拥有丰富的普洱操作经验,拉倒吧,正儿八经靠普洱发了大财的人,大部分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再不济也不会道貌岸然逢人便传播崩盘论。前段时间沧海跌破8万的时候,便屡屡有人高瞻远瞩,表示市场要崩盘了,集体装死吧,震撼我妈一整年,你让他卖货跑路吧,他又表示自己还可以一战,扶她起来。与立牌坊的小姐无异。试想即使沧海跌破4万呢?市场依旧不会崩盘,但是因为炒家个人实力不足导致的自我崩盘,这是可能的。将崩盘二字屡屡挂在口中,不会为自己贴上丝毫的光彩,也不会受到后浪门投来羡慕的目光,现在后浪们的眼界骚多了。反而会体现出个人风控能力的不足,塑造自己十余年人傻钱多的憨厚样。当然,对于年迈的老茶人而言,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尊重,毕竟就连当年16万拿下普洱王的梁先生,如今也是73岁的古稀老叟。

但有些年纪轻轻的市场后浪就比较搞笑了,但凡明星产品走绿的时候,就开始大放崩盘厥词,试想07年的时候,这群后浪,不过还在嗷嗷长毛的年龄。这里没有对任何人不敬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这个行业,相信大益这种话大家可能听烦了,我们不妨相信自己的选择,还是那句话,选择永远都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如果只是普通外围,那这段对你就不受用了。

·崩盘?

字数凑够,就此打住,如果确实有人希望我聊这个话题,我们再单独开一篇内容。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支持崩盘论,不妨想想十年前那群告诉你房价会崩盘下跌的朋友,如果你们还是朋友的话。

大益茶史差不多也快结束了,往后,可能还逐步回归到行情的探讨,如果各位朋友关于大益,普洱之类的信息希望了解的,也可以私信或者评论联系我,如果有需求,我这边会再进行整理讲解,谢谢。

最后,我再抛一个投票,涉及到个人文章的字数问题,不少人反馈过字数太多了,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阅读体验会更有沉浸感。提出的观点也能做到有理有据,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你对我内容的字数有和看法吗?

找到约43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