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的惊人

找到约334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15万一饼的假茶还有价无市!88青普洱茶的炒作乱象何时才肯罢休?

30年前,一家茶厂濒临倒闭,派人四处兜售库存品缓解压力。最后以亏本价,将20吨普洱茶全部卖给了一位香港茶商。

这名港商当年买入价仅10.71元一饼。而到了现在,已经涨到了恐怖的15万元一饼,一片普洱茶,居然能与月薪过万挂上等号!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花费十几万,也不一定能买到真货,明知真假难辨,还是有人敢带着全部身家入局!

惊人的利益,催发贪婪的人心,这场名为“捡漏”的局中局,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今天就来揭秘翻价万倍的传奇普洱茶——88青!

无人问津的压仓茶

88青的诞生,与特殊的历史时期密不可分。现在如日中天的勐海茶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却处境艰难,甚至一度到了要倒闭的地步。

这时国家还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营茶厂工人的工资由国家发放,茶品出厂后没有销路,就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吃灰。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勐海茶厂结束了吃大锅饭的时代,开始自负盈亏,如果不将这些库存推销出去,工人们就没工资,茶厂就会倒闭。

然而由于产销不对路,这批茶在云南、广州、台湾均无人问津。茶品推销,回笼资金,成为了茶厂存亡的关键点。

1992年,勐海茶厂驻港代表陈强在香港四处推销,但香港人喜欢的是褐色的熟茶,这种青绿色泽的生普,苦涩味重,茶味太浓,并没有人愿意购入。

陈强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带着茶样板上门拜访香港茶商陈国义,陈强没有贸然推销,而是冲泡好后才请陈国义品鉴,陈国义试泡后,顿感这茶的品质惊人,生津回甜,连续冲泡7次后仍茶香不绝。陈国义询价后更是大为震惊,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由于茶厂急需资金,这批茶最后的成交价仅10多块钱一斤,要知道同时期的西湖龙井,已经卖到了400元一斤!

经商多年的陈国义,发掘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确认所有茶品质如一后,他调动自己的全部资金,折合每片10.71元港币的价格,买断了茶厂积压的20吨库存!

陈国义为了纪念自己在1988年创办的“茶艺乐园”,也为了图了“一路发”的好彩头,遂将这批茶命名为“88青饼”。88青的价格神话也由此正式开始!

只看外表,很难想象一饼就要十几万人民币

翻价万倍的神话茶

在刚买下这批茶的前几年,陈国义有些焦虑。这批茶价格极低但数量巨大,以至于套死了所有流动资金,他有些怀疑自己究竟是把握住了商机,还是一时脑热?

2003年,在经济大环境萧条,和自身资金链断裂的的背景下,陈国义迫于经济压力,将自己手上的绝大部分存茶,都转给了普洱茶大藏家白水清。

2005年,有内地茶商多方周转找到了陈国义,询问那批货还剩多少,他想高价买入,陈国义这才知道,88青在内地的价格,已经像坐了火箭般的暴涨!

1992年,茶厂以亏本价,向陈国义抛售了近20吨88青时,价格仅为10.71元一片。

2003年,面临债务危机的陈国义,以每饼200元左右的批发价,将88青的货源转给了白水清。

2005年,国内的普洱茶逐渐陷入狂热,88青的价格随之攀升到了2500一片。

2007年,截止普洱茶市价格崩盘前,一片88青,最高被炒作到了12000元!

2011年,普洱茶市恢复,出现在该年深圳茶博会上的88青,价格为38000元。

2013年,到了这个时候,88青早已有价无市,甚至有人以500万的拍卖价溢价购入。

至此,从一开始的积压在仓库吃灰,到现在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批生产于80年代末期的普洱茶,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场百万级的价格翻倍神话!

万不存一的正品茶

重温这段历史,陆离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存疑。从当年的这份购茶合同上,陆离发现了故事背后的真相。

这份合同的交易双方是,联合国际贸易公司(勐海茶厂),和茶艺乐园(陈国义),普洱茶唛号为7542,种类为云南七子饼。

这里就引出了88青的定义问题,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了“88“只是一个吉祥寓意,按照当时的叫法,这批茶的真名应该取自唛号,也就是叫“7542”。

但这批茶的具体年份,其实是存疑的,当年交易时,这批茶已经在仓库积压多年,而且合同上也没有注明具体的生产年份。

因此,88青为1988年产的说法与事实明显不符,而前些年盛传的“1988年-1993年的7542,统称为88青”的说法,其实是手上有货的茶商,放出的烟雾弹。

据陆离所知,现在业界对88青的统一共识为,勐海茶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按照75年研制的7542配方,以4级茶青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常规品种。

解决了定义问题后,我们再来看数量问题,合同上写的350枝/4200筒/10500kg,单价为“港币7500元/筒”,到货方式为“四批交清”。

而这份合同上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这批货的数量了。当年交易过来的88青,按十二提一支计算,仅有20吨出头,而并不是某些人盛传的30多吨。

这是因为当年的老勐海茶厂经营不善,最差的那一年总产量才不过百吨,像这批交易给陈国义的88青,数量就这么多,而且已经是茶厂数年的存货了。

更何况在88青真正打出名气的03年,以白水清为首的大茶商已经将这些茶瓜分殆尽,从那时消耗到现在,越到后面供给越少,价格越贵,假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真正的88青,总数量为29400饼,总金额为315000元港币,也就是说单价仅为10.71元一饼,至于分次提供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陈国义的现金不足。

88青的盛名不仅在于稀缺,还在于其堪称极品的茶质。历经三十年岁月沉淀,88青的茶饼乌润油亮,汤色红浓透彻。入口饱满厚滑,梅子香四溢,回甘连绵,经久耐泡。

顶尖的品饮价值,极其稀少的存世量,让88青成为了普洱茶界的无冕之王。极其高昂的存世量,也让无数茶商闻风而动,88青再次站在了炒作的风口浪尖!

真假难辨的炒作茶

前年年末,陆离朋友圈里的茶商像集体策划一样,开始疯传一个茶商,捡漏88青一夜暴富的“真实事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茶商到广西出差几天,在当地的茶叶店蹭茶时,居然遇到了传说中的“88青”,他抓住老板外出,店员看店的时机,捡漏了一整件88青。之后连夜赶往芳村,以天价转手卖出。

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诱人,但疑点实在太多了:明明是芳村的大玩家,为什么会到小茶店蹭茶淘货?要有多高的品鉴能力,才能一眼认出这88青是真货?

既然是真货,那店员怎么敢在不问老板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连夜赶到芳村,就有人愿意以天价接盘了?

就是这么一个低劣的故事,居然能引得无数茶商尽折腰?这是陆离听到这事的第一反应,但看到88青的价格一夜暴涨后,这场好戏的主谋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经过了多方周转,88青现存的区域很杂。香港、芳村和东莞都可能会有存货,其中传得最神的,当属芳村的大炒家。

芳村的万家茶叶店,其中售卖普洱茶的起码有七千家,走进这些茶叶店,凡是上点档次的,都声称自己这有88青。数量上更是一桶不算少,一件不算多。

每家店的老板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是真货,你要是被迷住了,老板说不定还会拉你坐下,泡壶热茶,让你听他讲当年他与陈国义的感人故事...

按照现在的88青交易量,芳村就起码有几千件,算上东莞和港台,再拉上各种网购旗舰店,普洱茶界的88青流通量在万件以上。茶友们觉得能有多少真货?

鉴定过的88青假茶,猜猜是怎么判断的?

88青是普洱茶界永远的传奇,它用自身印证了,自然干仓对普洱茶存放转化的正确性,也因此身价暴增,证明了拼配茶的地位和价格,能与尊崇的号级茶并肩。

但可怕的是,在某些人的狂热追捧下,88青已经成为了可悲的投机品,不仅自身地位褒贬不一,也几近丧失了最根本的品饮价值。

根本没见过,也没喝过88青的人,都敢冲着这份稀缺,压下自己的身价性命,去搏一搏,那被虚假价格泡沫层层夹裹着的88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无人问津,现在高不可攀。不管现在还有多少正品,只要价格神话没幻灭,只要贪婪人心没醒悟,88青的买卖就永远不会结束!

普洱茶的“2B”时代

从2012年开始,普洱茶迎来了上游投资热。这股投资热是由几波行情开启的。2011年启动的古纯大热行情,带来了古茶山跑马圈地运动——2012年到2015年建初制所的热潮。2014年开启的中期茶热、熟茶热、茶山游热,让上游投资进入了重资产阶段,巨量资金固化为数量惊人的茶园基地、庄园、精制厂、仓储。上游投资过剩,在市场下行期,流动性严重不足,销售通路紧缺。这样一来,做流通的企业无疑掌握了大变局时代的话语权,其可利用上游投资、产能与库存过剩,为下游经销商低成本高效组织供应链,从而迎来了普洱茶的“2B”时代。

图为俊仲号开发的雪茄形态普洱茶,将以“一支雪茄茶”之子品牌名义做跨界异业联盟,破局高端商务茶市场,打造高级商务茶IP品牌

行业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是供应链整合的黄金时代

一般来说,低成本高效整合供应链之黄金时代,都是处于行业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之阶段。2008年,普洱茶的天量库存,让电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淘宝店主可以零库存的优势迅速做成淘品牌。东莞30万吨库存的压力,也在2012年以后成就了中期茶交易平台崛起的奇迹。在某种程度上,投资与产能过剩时代,是产业超级整合与底层基础逻辑重构的黄金时期。何以故?因为整合成本与阻力均低,旧有的复杂系统崩溃,新模式通过重构而开创新蓝海,最终形成全新的行业治理结构。可以预计,当前的大整合时代,除了下游进入“2B”时代,在上游也会出现茶界富士康整合模式,产能过剩,正好是基础供应链低成本高效整合的最佳时间节点。

致力于2B供应链整合的互联网企业,可联手基础供应链企业,也就是原产地茶企负责基础制造,供应链电商负责后期包装制造,将基础产品通过消费供应链的逻辑,重构为消费场景匹配的产品。基础供应链与消费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就可以形成低成本高效的全产业链,这就是供应链电商在新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逻辑!

图为投资上亿元的俊仲号生产基地

重构供应链,打造产销闭环,需要低成本的高效整合模式

我对全产业链一直不满意,因为企业将整条链条做完,一定是低效、反应迟缓与不经济的。现在将其分为基础供应链与消费供应链,然后让两者无缝对接为全产业链,这样我终于满意了。如此重构后的全产业链,才是价值链。

什么是价值,不是你卖高价就是价值,这是茶企茶商的普遍行为,定价高,卖高端客户,认为就是价值高的体现。其实,这是想当然的误解。在产业经济中,价值要通过高效配置资源要素来体现。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经进入了产业链竞争阶段,价值链要体现低成本、高效、快速反应的特征,或者要有长期的复利模式设计。

供应链电商,是互联网重构传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消费端电商补上供应链的缺失,可以形成产销闭环。

产销闭环,是由供应端与消费端无缝对接来完成的。传统电商是从消费端起家,也就是做2C电商。目前,电商的主战场转移供应端,通过为商家组织供应链,从而做2B电商。当然,做供应链电商,并不意味着放弃消费端电商,而是以“2B+2C”的模式打通全产业链,让供应端与消费端无缝对接,最终形成产销闭环。

天道缘:重构“2B”,打造“茶界首家供应链电商”

云南茶界有个现象,转型升级中的电商,在补上线下渠道与供应链短板的时候往往会越做越重,战线越拉越长,做到最后,由于其沉重的线下渠道与上游供应链肉身,使得其陷入传统模式的生存与发展逻辑之中去了,变得越来越像传统茶企,在传统逻辑的绑架下,电商版块越来越鸡肋。丢失了互联网创新与重构基因的电商,其转型可谓得不偿失,因为其不能专注于时代前沿,用变革力量重构旧秩序。

天道缘是云南茶界的优秀电商,做“茶界首家供应链电商”,创造了轻资产整合供应链的新模式。

2016年以来,天道缘在坚持做C端的同时,与普洱茶核心茶区南涧县的龙头茶企——俊仲号深度合作,战略转型到以服务线下经销商为主。作为俊仲号的西南区总代,天道缘在发展经销商与销售回款方面,均取得骄人的业绩,成为厂家的核心战略渠道商。

天道缘掌门人邱江认为,全产业链是个肉身沉重的陷阱,电商企业不能为了补上供应链与线下渠道的短板,而丢失轻舞飞扬的互联网灵动精神。茶企要完成产销闭环,是需要打造全产业链,但没必要打造什么环节都亲自做的全产业链,而是要通过现代社会的大分工协作,用低成本的高效整合模式打造轻资产全产业链。

天道缘跟俊仲号,一个是电商新锐,另一个是基础雄浑的原产地核心茶企,两者的强强联手与优势互补,就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形成产销闭环。俊仲号致力于解决基础供应链,天道缘用消费端的逻辑对基础供应链进行后期包装制作,让其能更好地贴近消费市场,帮助经销商更好地开发客户,从而实现厂家、战略渠道商与经销商共赢之局面。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普洱茶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前几天,版纳的彭哲先生转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茶叶板块的公用品牌价值榜,普洱茶排第一,仔细看榜,普洱茶的价值只有64.10亿元,云南的红茶的品牌价值21亿。红茶我不懂,仅仅就普洱茶来看,我感觉是远远低估了。

  如今这样类似的排行榜比较多,半官方的、民间研究机构的都有,榜单是浙江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所作的报告,未知其计算的方法,可以推算的是,这个估值也是经过一些公开数据的考证,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品牌的价值到底如何计算,没有统一的方法,比如另一份榜单的普洱茶价值是600多个亿。一般而言,品牌估算以无形及有形两块来计算,一个是现在发生的,一个包含了未来发生的。

  普洱茶的估值严重偏低,这与如今的普洱茶市场有关。

  中国的喝茶人口约为5亿,毛茶产量是280吨左右(各个口统计数据有差异),普洱茶2017年约为14万吨左右,按此推算,普洱茶占比5%,但是,普洱茶有绝大部分是进仓转化,或者进仓等待增值的部分,抛掉这一部分,普洱茶真实的消费人口只会占据1%左右。

  为什么这个比重这么大,其实是可以通过算账来解决的。我们前面算过账,普洱茶的客单价如果是500元,做10个亿,覆盖的人群就是20万。但是,实质上如果是炒茶线路的商家和个人,远远不止500元的客单价,炒茶都是按件来计算,很多人一炒都是几十件,甚至几百件,有次有个商家坐庄,甚至收了几千件茶,这样的客单价就是上万、十万、百万、千万计算。

  客单价一高,传递到产业的各个端口就形成了消费者众多的假象。所以,现在勐海又新建了好多精制茶厂,表面上,这一次升级很多是初制茶厂到精制的升级,实际上是信息滞后的一个结果。当然,个性化需求导致小茶厂的催生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其他茶类无法理解普洱茶的地方,普洱茶无疑拥有超过的知名度,然而,市场的普及度却并没有想象的如此高。

  这与市场流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要说专业藏家,普通的消费者没有藏几件茶,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喝普洱。

  市场是无情的,客单价过高,直接影响的就是消费者的培养都跟不上产能的需求。

  这有点像挖矿。

  也许是云南矿多,所以做起其他产业来,也都类似挖矿。一开始,没人挖,有人一挖,都发财,发财效应一有,跟进来很多人挖,都发财,到了高峰点停一会,虽然短暂又起落,然而一看市场,挖矿还是发财啊,于是,涌进来更多的挖矿人。于是,齐心协力,大挖特挖,结果,闷头挖矿结果是,大家抬头一看,满山头都是挖矿人,满市场都是矿,满仓库也都是矿。

  这和普洱茶一样,翻翻手机通讯录,五年前跟着喝茶的有一大半不是家里堆满了茶,就是已经转行做了茶商。

  这个结果也表明了一点,就是,普洱茶的营销线路很狭窄。

  普洱茶,现在属于一种“专业茶”,很显然,不专业如何做收藏,这道理如同收藏古董字画,都是懂行的才去收藏。当然,这里面到底哪个专业,其实不太说得清,但是,不入门者不收藏,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落实到普洱茶,市场现在就异化为,要么把消费者训练成“专家”;要么自己胆子大,百年宋聘、百年同庆的故事照编。一般人都会说谎,但是,撒小谎而不敢造弥天大谎。卖老茶的,利用的就是这种超高的心理术。迅速的用惊人的天价达到惊人的传播速度。谁敢质疑你2000万一筒的茶是假茶呢?在这个假茶、真茶的基础上争论,个人品牌、茶品牌都可以迅速达到一个高度。

  这两个的通道显然都狭窄,所以结果是现在卖茶的越来越多,茶叶却越来越难得买。

  当所有人都挤到一条船的时候,船就会翻。

  表面上,传统经销、直销、连锁、电商、直播等等,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好像是百花齐放,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目标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甚至无论高、中、低端想的都一样,都是希望你买点,你多存点。

  大家忽略了一点,无论线上线下,渠道也好,门店也好,网店也好,都是工具。

  把工具琢磨得透透的,有任何意义呢?

  这不是你原本就应该要做的吗?

  当所有人都挤到一条战船上的时候,内耗就开始了。大厂看不起小厂,老茶看不起新茶,品牌茶看不起山头茶,山头茶看不起台地茶,如此种种,都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所有人都只知道一个目标,而不知道更多的目标在哪里。

  如果把视野放大,看看白酒市场的估值,估计会有一些启发。我查阅了一下白酒的数据,茅台酒公共品牌的价值是3000个亿(2015年),茅台酒品牌是1000个亿,这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

  茅台酒(公共品牌)依托的是白酒文化的大背景,普洱茶依托的是茶文化的大背景。可以说明,茅台酒和普洱茶都同样具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基数的依托。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挖矿不需要技术,人人都来挖了,矿堆了满仓库,满市场,买矿的人却就是那几个。好处在于,金属矿会枯竭,普洱矿却是年年再生,当普洱茶的估值到达3000亿的时候,站在风口上的猪,真的可以飞。

 

找到约310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