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曼松贡茶则道茶厂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对贡茶的心之所向 ——百福藏仓曼松贡茶山探秘之旅

远在两千公里之外云南西双版纳曼松茶园里的一片树叶,要经过多少双手,跨越几重山水,才能抵达我们的茶席,与水共舞,成为激荡味蕾与情思的一口曼妙茶汤呢?这是每一个普洱爱好者都想知道的。

11月1日,台湾百福藏仓创办人活水先生带着发酵已久的情愫,带着茶友们的期望,与120多位爱茶人,前往云南版纳,上茶山,进茶厂,漂洋过海、翻山越岭地来到了曼松贡茶园,一窥这神秘的皇家贡茶世界。

本次百福藏仓的茶山行主题为“云普茶王茶后暨贡茶探索之旅”。

说到贡茶,自然离不开曼松贡茶山。曼松贡茶山坐落于版纳勐腊县象明乡,以甜润兰香著称,在明朝成化年间正式成为皇家御贡。“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作为古贡茶的曼松,在如今更是一泡难求。

长途跋涉、一路艰险、一路雄奇、一路旖旎……

好在天公作美,通往曼松贡茶山的道路终于在百福藏仓的茶友们上山时放晴了。不过连续几天的阴雨,依然让茶山之行十分曲折艰辛

雨后的曼松茶山路就是一条凸凹不平的泥泞路,加上弯多路窄,此时上曼松茶山是一件极需勇气又极具挑战的一件事。百福藏仓的茶友们乘坐越野、皮卡,25台车承载了120位茶友对曼松的向往之情,一路颠簸却又兴致昂扬地抵达曼松贡茶山。

“只因为这样单纯的爱着茶,只因为想知道这片茶叶的故事,所以我们出发了!”这就是百福藏仓的爱茶人表达对好茶感恩之情的方式。

行进至曼松茶山,除了满眼苍翠的绿色,参天树木之下各类生物物种共生,紫红色的曼松土、被精心挂牌保护起来的曼松古树,以及随处可见的蚂蚁窝、野生石斛,都让百福藏仓的爱茶人们惊叹不已。

难以想象,这里居然构建了一个几乎无人为干预的原始密林。

事实上,从进入茶山初期开始,曼松贡茶山就已有明文规定:不许乱砍乱伐,不许狩猎捕鸟,不许挖蜂,不许破坏蚂蚁窝。同时,为了保证生态链的完整,严禁外来物种进山,避免山上物种遭到破坏,保持原始森林的物种多样性。

茶山的生态环境终于破解了一直缠绕在茶友们对曼松皇家御贡的身份和王子山的传说谜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以及则道对制茶工艺的严苛标准,才能成就曼松的甜润。

奉茶是百福藏仓的爱茶人表达对好茶感恩之情的方式

在杯内放茶叶,注入曼松山间的泉水,瞬间兰香飘逸。随着行茶人娴熟的手臂倾斜后,茶水似流体碧玉般旋转下沉入杯子中,令人心醉。

新鲜、生态、地道的食材辅以曼松贡茶山清幽悠谧的山林环境,与舌尖一触碰便让人欲罢不能。伴随着一声声此起彼伏的“sui sui sui sui sui sui…… ”,一日的风尘劳累,就随着那祝酒歌飘散在了风里。

本次百福藏仓探索曼松贡茶之旅不仅让海峡两岸的爱茶之人品尝到了真正的曼松贡茶,同时也领略到了百年贡茶的魅力文化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云南贡茶亮相上海进博会 一起探秘贡茶的“高光时刻”

导读:
数百年前,普洱茶借着一条悠长的茶马古道历经千里进贡京城;百余年后,普洱茶再一次出发,凭借着它在历史的变迁中传承下来的本真韵味走进了上海进博会,在这里将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展现给世界。
  图 |上海进博会展馆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普洱贡茶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以古法手工制作工艺,向全世界展示了云南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
  图 |上海进博会展馆普洱贡茶为何经久不衰?这与它的古法手工制茶技艺密不可分,也是本次上海进博会云南普洱贡茶向世界展示的亮点。
中国的名茶很多,成为贡茶的也很多,而有一种茶,与身俱来就会成为一件“瑰宝”,该有的尊贵、艰辛、稀缺、故事性、历史,它都具备,它就是普洱茶中的翘楚——曼松。



 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的曼松贡茶被誉为唯一活着的贡茶。在浙江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留着以曼松为原料的“金瓜人头”贡茶,且是除了史料记载外,实物留存的唯一贡茶。


很难相信吧?在隆隆作响的机器大工业时代,你还会看到很多手工劳动者的“笨拙”身影……手工劳动,意味着效率低下,和现代社会追求的高速度高效益高增长快餐消费背道而驰。
然而,当你了解完曼松贡茶背后的故事,就会对这种笨拙劳动产生某种庄严感。


 身处曼松贡茶山的核心产区—王子山、背阴山的腹地,古树溪谷千奇百态,珍兽飞禽穿梭其中。
但是,这里不能捕鸟,不能狩猎,甚至连蚂蚁窝都不能捅。12年来始终如一,一切只为保护这片“天赐贡茶地”。
10吨制茶器具,上百公里陡峭山路,历时百余天,在海拔1280米的曼松茶山基地建立贡茶初制厂。


鲜叶离开曼松枝头在进入茶山上的初制所再到则道贡茶厂全程不落地,采用传统古法手工制茶, 这一系列制茶过程对整个卫生环境要求都很高。
除了严格按照国标标准的一芽两三叶以外,还需要遵循“七选八弃”,即“选产地、选时节、选春茶、选嫩尖、选净度、选滋味、选香气”;“弃颓芽、弃色绿、弃粗老、弃异味、弃不洁、弃变质、弃杂物、弃味劣”。


2012年则道正式落成曼松基地初制厂,进行合理分区。进入初制厂,需穿戴鞋套,保证尽量减少外来污染。整个厂区地面采用环氧自流地坪,与医用制药车间一样,保证洁净、无尘、无菌。



检测合格的鲜叶,放置于特制的离地萎凋槽内,进行摊青。则道经过几番研究尝试,针对鲜叶当天的失水率、叶片厚度大小、不同天气湿度等问题,最终采用了德国进口的排风扇置于萎凋槽底部,并且,鲜叶摊放厚度必须控制在10cm以内,且均匀铺开。



并排而建的杀青加厚大铁锅,经过特殊定制完成。锅旁安装便捷水龙头与凹槽,方便洗锅与放置洗锅所用的刷子等工具。每口大锅上方的方形孔,便于杀青师傅与烧柴师傅,进行便捷有效的沟通,保证鲜叶在炒制时的锅温,确保品质稳定性。



鲜叶入锅,戴好手套,翻、抖、拢,双手一刻不停地炒制。为了师傅们在制茶集中季节保持十足的精力与保证茶叶的品质,他们实行轮班制茶。并且每一锅杀青后的鲜叶,都需要进行留样抽检。

对于传统杀青,必不可少的便是木柴。现在则道用于杀青的木材都是来自山中。
炒制并验收好的茶叶,需要尽快抖散摊晾,然后进入揉捻环节。将茶叶倒在扁平的竹筐内,放于专门建造的揉捻台上进行,全程不落地,确保干净卫生。



 揉捻对于力度和时间的把控同样重要,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轻。则道对揉捻有一套标准的规范,禁止加压,确保条索均匀,来达到较为统一的品质。


则道曼松基地采用移动晒青棚,一方面针对西双版纳特殊气候进行下雨的应急处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此外,所有茶青均放置竹筐内进行晒制,全程不落地,而这样的竹筐基地内购置了2000余个用于揉捻和晒制。



此外,晒棚顶部采用采光瓦,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光进行自然晾晒。一旦发现变天,则将茶叶运至移动晒棚内,并闭合顶部,确保茶叶的品质与产量,还可隔绝外界湿杂气及尘土。



766天,走访10余位古法制茶工艺大师,翻阅百本制茶史料,修建则道古贡茶厂,恢复贡茶生产线遵七选八弃工艺、循手工石磨压制。 


在则道贡茶厂的生产车间里,你只会接触到三种材质:木、石和不锈钢。经过静电除杂和风选之后,曼松贡茶的原料——毛茶来到了挑拣台上,在这里,娴熟耐心的工人以严苛的标准进行纯手工挑拣及品质检测。能满足则道茶业的“七选八弃”的严苛要求,才能成为真正的曼松贡茶。


以纯手工方式,经传统石磨压制而成的曼松贡茶,饼型规整,松紧适度,每一片茶叶因此获得了更为合适的呼吸空间,在后期转化中也就更能将它的内涵发挥到极致。
甜、润、醇厚,滋味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被阳光、土壤和双手,经过时间,慢慢累积而来。 
在则道贡茶厂的最后一道工序上,一个经验老道的师傅正在离地约10公分的木板上熟练的扎提。
扎提所用的笋壳与绳子均来自西双版纳运竹林深处,在到达则道贡茶厂后,他们需要经过裁剪、浸水、晾干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扎一提七子饼茶需要的时间约6分钟,加上运输、测量、对比等流程,一天最快可扎成30提。”


师傅们手上所配戴的手套经常会因拉扯竹篾而被划伤,即使是经验老到的手艺人也无法避免。“我们手上的手套最多3天就要换了,我2014年进入则道贡茶厂开始学习扎提工艺,到现在手套都换了好几百双了。”

慢工出细活,将一件产品的最佳状态定格在一个点上,从而做到极致,便是贡茶厂手艺人对中华文化文化传承中最优秀的那部分而努力耕耘的意义。



2020年,庚子鼠年,恰逢十二生肖之首,一个轮回,新的开始。

则道茶业在传承贡茶工艺基础上,基于曼松万余亩曼松贡茶山核心资源优势,精心研发了曼松白茶和曼松紫娟与曼松贡茶和曼松红茶组成曼松家族四大品类,在『曼松四季』生肖饼中首发亮相,传承经典,开创新篇。


则道2020鼠年生肖纪念饼—曼松四季正在录入溯源数据


则道从2007年正式掌握曼松核心林权资源,在耕耘多年,保证曼松茁壮成长的前提下,于2014年才正式开始进行采摘,2019曼松金猪贡福生肖纪念饼才首次面世。每年茶叶市场里各类生肖纪念饼已不计其数,道能够静下心等待十余年才出新品,必定比每年大家都在等待的新年贺岁大片更值得期待。

2019年11月18日,则道第2款生肖纪念饼将正式面世,一场关于曼松的贺岁大片就要拉开帷幕。曼松白茶、曼松紫娟、曼松红茶与曼松贡茶一脉相承,却又风格各异,传统工艺在这里得到再现和传承,它的价值被每一个细节所放大。


撰文:老滴来源:综合整理自云南网、茶语网等

湖南卫视《最美茶艺师》百强选手走进则道,感受曼松魅力,体验贡茶之美

12月,由湖南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茶艺师竞演节目2018茶企通《最美茶艺师》在两个月的角逐之后来到了普洱茶的故乡云南,进行最后20强的收官之战。12月4日当天,100余名茶艺师来到则道茶业亲自体验传统普洱制茶技艺,领略窖藏普洱仓储文化。并在现场进行曼松贡茶的冲泡与茶艺展示,体验了不一样的品茗游学旅程。

12.4

初到昆明,选手们的第一站是云南农业大学,大家在普洱茶学院里品鉴、听课、学习,体会当地最具特色的茶文化。则道茶业创始人李伟总裁参与了《茶文化与茶健康》的论坛演讲,就生态保护、科学发展及个人创业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分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自线下体验是必须经历的课程,选手们将深入走进茶山,了解一片茶叶从树头到口头的全过程。本次《最美茶艺师》竞赛中,则道茶业作为协办单位,携手茶企通为选拔属于东方茶艺师风采提供一份力量。


/01/

参观则道茶博馆,深入感受曼松贡茶历史

则道的讲解员带领茶艺师们在茶博馆仔细回顾了曼松的历史。曼松贡茶是普洱茶历史最辉煌的见证,源自世界黄金茶产区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的中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可风化五彩杂石土壤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曼松贡茶”。


至清朝时期,现在众人“爱戴”的雍正、乾隆两位“四爷”在位时,曼松已是令皇帝着迷的皇家御贡。在“则道茶博馆”茶艺师们看到了乾隆十三年的“茶山茶事碑”,这种石碑是一种政令颁布的形式,以此来告知老百姓一些国家政策。



/02/

亲身体验,了解曼松贡茶传统制茶工艺

接下来,茶艺师们在则道茶业的创始人李伟总裁的带领下,走进了一直期待参观的曼松贡茶厂。李伟总裁在车间为茶艺师们讲解了普洱茶的科学知识、如何保证茶叶生产品质等话题,并亲自在贡茶厂带领制茶师傅们向茶艺师展示了贡茶厂的蒸压工艺、则道天窖存储普洱茶的窍门等。


根据讲解员的介绍与示范,茶艺师们纷纷上前感受制茶工序。





/03/

品鉴:曼松茶的背后——美好的滋味有御茶范

回顾曼松贡茶的历史,从明清两朝御用贡茶到落入深山无人识,再到则道长达11年的恢复种植,过程十分艰辛。历史和传说都已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庆幸的是现实中的曼松,坐落于曼松贡茶山,远离城镇,与世隔绝,正在则道茶业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在则道的茶舍里,茶艺师们分别品鉴了曼松、曼松327、曼松红等产品。对于曼松,很多茶艺师表示一直以来都只闻其名、难见其身,是普洱茶爱好者们争相尊崇的极致体验。 “据了解,曼松因产量和渠道问题,所以普通茶客很难一品滋味。今天能够在则道贡茶厂亲自品鉴到这杯几近消失的明清皇家御贡,实属不易,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杯曼松贡茶,居然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加饱满甘甜。”

曼松贡茶,芽叶细嫩饱满如雀舌,叶片稍小,实非大叶种,然而滋味细腻平和,内涵丰满,香气幽远,韵味深长。在茶艺师们温婉柔情的冲泡过程中吗,曼松的甜香浓郁得到了最好的释放,芽叶在壶中时而轻歌曼舞,若依若立;时而温婉安静,如一叶沉清潭,深不可测。

则道茶业不断发展,在普洱茶文化宣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后,将以《最美茶艺师》传递的宗旨一样——为传递中国茶文化,为成为传播中华之美的耀眼使者贡献一份力量。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