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贡茶亮相上海进博会 一起探秘贡茶的“高光时刻”

导读:
数百年前,普洱茶借着一条悠长的茶马古道历经千里进贡京城;百余年后,普洱茶再一次出发,凭借着它在历史的变迁中传承下来的本真韵味走进了上海进博会,在这里将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展现给世界。
  图 |上海进博会展馆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普洱贡茶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以古法手工制作工艺,向全世界展示了云南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
  图 |上海进博会展馆普洱贡茶为何经久不衰?这与它的古法手工制茶技艺密不可分,也是本次上海进博会云南普洱贡茶向世界展示的亮点。
中国的名茶很多,成为贡茶的也很多,而有一种茶,与身俱来就会成为一件“瑰宝”,该有的尊贵、艰辛、稀缺、故事性、历史,它都具备,它就是普洱茶中的翘楚——曼松。



 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的曼松贡茶被誉为唯一活着的贡茶。在浙江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留着以曼松为原料的“金瓜人头”贡茶,且是除了史料记载外,实物留存的唯一贡茶。


很难相信吧?在隆隆作响的机器大工业时代,你还会看到很多手工劳动者的“笨拙”身影……手工劳动,意味着效率低下,和现代社会追求的高速度高效益高增长快餐消费背道而驰。
然而,当你了解完曼松贡茶背后的故事,就会对这种笨拙劳动产生某种庄严感。


 身处曼松贡茶山的核心产区—王子山、背阴山的腹地,古树溪谷千奇百态,珍兽飞禽穿梭其中。
但是,这里不能捕鸟,不能狩猎,甚至连蚂蚁窝都不能捅。12年来始终如一,一切只为保护这片“天赐贡茶地”。
10吨制茶器具,上百公里陡峭山路,历时百余天,在海拔1280米的曼松茶山基地建立贡茶初制厂。


鲜叶离开曼松枝头在进入茶山上的初制所再到则道贡茶厂全程不落地,采用传统古法手工制茶, 这一系列制茶过程对整个卫生环境要求都很高。
除了严格按照国标标准的一芽两三叶以外,还需要遵循“七选八弃”,即“选产地、选时节、选春茶、选嫩尖、选净度、选滋味、选香气”;“弃颓芽、弃色绿、弃粗老、弃异味、弃不洁、弃变质、弃杂物、弃味劣”。


2012年则道正式落成曼松基地初制厂,进行合理分区。进入初制厂,需穿戴鞋套,保证尽量减少外来污染。整个厂区地面采用环氧自流地坪,与医用制药车间一样,保证洁净、无尘、无菌。



检测合格的鲜叶,放置于特制的离地萎凋槽内,进行摊青。则道经过几番研究尝试,针对鲜叶当天的失水率、叶片厚度大小、不同天气湿度等问题,最终采用了德国进口的排风扇置于萎凋槽底部,并且,鲜叶摊放厚度必须控制在10cm以内,且均匀铺开。



并排而建的杀青加厚大铁锅,经过特殊定制完成。锅旁安装便捷水龙头与凹槽,方便洗锅与放置洗锅所用的刷子等工具。每口大锅上方的方形孔,便于杀青师傅与烧柴师傅,进行便捷有效的沟通,保证鲜叶在炒制时的锅温,确保品质稳定性。



鲜叶入锅,戴好手套,翻、抖、拢,双手一刻不停地炒制。为了师傅们在制茶集中季节保持十足的精力与保证茶叶的品质,他们实行轮班制茶。并且每一锅杀青后的鲜叶,都需要进行留样抽检。

对于传统杀青,必不可少的便是木柴。现在则道用于杀青的木材都是来自山中。
炒制并验收好的茶叶,需要尽快抖散摊晾,然后进入揉捻环节。将茶叶倒在扁平的竹筐内,放于专门建造的揉捻台上进行,全程不落地,确保干净卫生。



 揉捻对于力度和时间的把控同样重要,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轻。则道对揉捻有一套标准的规范,禁止加压,确保条索均匀,来达到较为统一的品质。


则道曼松基地采用移动晒青棚,一方面针对西双版纳特殊气候进行下雨的应急处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此外,所有茶青均放置竹筐内进行晒制,全程不落地,而这样的竹筐基地内购置了2000余个用于揉捻和晒制。



此外,晒棚顶部采用采光瓦,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光进行自然晾晒。一旦发现变天,则将茶叶运至移动晒棚内,并闭合顶部,确保茶叶的品质与产量,还可隔绝外界湿杂气及尘土。



766天,走访10余位古法制茶工艺大师,翻阅百本制茶史料,修建则道古贡茶厂,恢复贡茶生产线遵七选八弃工艺、循手工石磨压制。 


在则道贡茶厂的生产车间里,你只会接触到三种材质:木、石和不锈钢。经过静电除杂和风选之后,曼松贡茶的原料——毛茶来到了挑拣台上,在这里,娴熟耐心的工人以严苛的标准进行纯手工挑拣及品质检测。能满足则道茶业的“七选八弃”的严苛要求,才能成为真正的曼松贡茶。


以纯手工方式,经传统石磨压制而成的曼松贡茶,饼型规整,松紧适度,每一片茶叶因此获得了更为合适的呼吸空间,在后期转化中也就更能将它的内涵发挥到极致。
甜、润、醇厚,滋味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被阳光、土壤和双手,经过时间,慢慢累积而来。 
在则道贡茶厂的最后一道工序上,一个经验老道的师傅正在离地约10公分的木板上熟练的扎提。
扎提所用的笋壳与绳子均来自西双版纳运竹林深处,在到达则道贡茶厂后,他们需要经过裁剪、浸水、晾干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扎一提七子饼茶需要的时间约6分钟,加上运输、测量、对比等流程,一天最快可扎成30提。”


师傅们手上所配戴的手套经常会因拉扯竹篾而被划伤,即使是经验老到的手艺人也无法避免。“我们手上的手套最多3天就要换了,我2014年进入则道贡茶厂开始学习扎提工艺,到现在手套都换了好几百双了。”

慢工出细活,将一件产品的最佳状态定格在一个点上,从而做到极致,便是贡茶厂手艺人对中华文化文化传承中最优秀的那部分而努力耕耘的意义。



2020年,庚子鼠年,恰逢十二生肖之首,一个轮回,新的开始。

则道茶业在传承贡茶工艺基础上,基于曼松万余亩曼松贡茶山核心资源优势,精心研发了曼松白茶和曼松紫娟与曼松贡茶和曼松红茶组成曼松家族四大品类,在『曼松四季』生肖饼中首发亮相,传承经典,开创新篇。


则道2020鼠年生肖纪念饼—曼松四季正在录入溯源数据


则道从2007年正式掌握曼松核心林权资源,在耕耘多年,保证曼松茁壮成长的前提下,于2014年才正式开始进行采摘,2019曼松金猪贡福生肖纪念饼才首次面世。每年茶叶市场里各类生肖纪念饼已不计其数,道能够静下心等待十余年才出新品,必定比每年大家都在等待的新年贺岁大片更值得期待。

2019年11月18日,则道第2款生肖纪念饼将正式面世,一场关于曼松的贺岁大片就要拉开帷幕。曼松白茶、曼松紫娟、曼松红茶与曼松贡茶一脉相承,却又风格各异,传统工艺在这里得到再现和传承,它的价值被每一个细节所放大。


撰文:老滴来源:综合整理自云南网、茶语网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