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班章茶怎么分辨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1.194 秒)

信茂堂2020款班冰昔曼礼盒:春品曼松诵纳兰,夏品冰岛赏易安;秋品昔归吟太清,冬品班章仰少陵!

  和纳兰春品曼松,和易安夏品冰岛

  和太清秋品昔归,和杜甫冬品班章

  品客

  中国爱茶人士圈有两句话流传甚广——茶到普洱始觉大,品过名山不回头。就是说凡是喝过正宗高品普洱茶的人,都会觉得普洱茶内涵博大精深;凡是品过云南顶级名山普洱茶的人,口味被吊高,就再也不愿回去喝那些普通的茶了。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撰写《品鉴普洱茶》一文,专门讲述了曾经对绿茶一往情深的自己,是怎么就着了普洱茶魔道一去不回头的:

  正这么品评着那些龙井大红袍之类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忽悠的动机。于是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如果他们还具备着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他还从理论上总结了痴迷普洱茶后的品鉴体验感悟,认为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相比有着非比寻常的特质。

  一是功效独特消食,暖身还能解油腻。西戎吐蕃等游牧民族专吃牛羊肉,若无普洱茶,一日不饮则滞,三日不饮则病。乾隆皇帝在喝到一盏陈年普洱茶后感觉大妙,于是赋诗一首点赞——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二是口味陈酽透润,品格变幻无穷。且每种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建立起自己的“心里仓储”和未来品鉴的坐标体系。有时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觉得有辱自尊心生活品质瞬间打折。

  三是深度堪比红酒,妙处一言难尽。普洱茶客的心理空间幽深、曲巷通幽,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在消费品鉴时才会发生类似情形。

  普洱茶还有一个最值得玩味的概念就是山头茶,正所谓“茶山十里不同天,一山一味有神仙”。云南澜沧江流域独特的土壤气候,高低的海拔落差,差异的生长环境,最终形成了不同山头茶品的不同口味,牢牢镶嵌进茶客记忆。

  最终经过全球普洱茶客们近20年的不断品鉴淘洗,最终成就了普洱茶四大名山经典——班章、冰岛、曼松、昔归。关于这四款名山普洱的品鉴心得体会早有众多方家定论,但这四款普洱在每年什么时段品饮还是颇多讲究。

  中国传统文化属典型的节令文化,一年春夏秋冬24节气,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内涵。茶作为一种大俗大雅之物,既可跻身“琴棋书画诗酒茶”七雅之列,也可委身“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俗之列,真可谓真佛只道家常事。

  我和诸多资深普友近十年来颇多交集,不时应乡党魏成宣女士邀约,参加其拾翠茶苑主办的名目繁多品茶会。耳濡目染久了,对品鉴普洱茶的诸多文化礼仪,就有了或深或浅的感同身受,但自认为迄今也只算个准普友。

  我虽然品茶水准只是准普友,但却有超级普友的口福。有幸充任信茂堂创始人鲁保铸先生的品牌文化战略顾问,近期得以尽数品鉴了班章、冰岛、曼松、昔归这四大名山顶级普洱茶,权且按李渔先生《闲情偶记》文章思路姑妄言之一番。

  春品曼松:体验纳兰词般的淡雅清正

  茶中曼松仿佛词中纳兰,所以阳春踏青,最宜品鉴曼松茶,吟诵《饮水词》。

  曼松贡茶茶区隶属于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乡内,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贡茶区因茶叶品质内涵丰富,加之产量“年解贡茶100担”而得名。

  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与普通纳贡的官茶不同,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农,均得出钱购买曼松茶叶上献皇帝。

  真正的“曼松贡茶”产量并不多,严格意义上的“曼松贡茶”古树屈指可数。倘若你花高价买到正宗“曼松贡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缘。

  曼松贡茶最大的特点是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象喝蜂蜜水,茶气很足又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真正的皇家的味道出来的。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

  在此分享一位专业茶艺人士对冲泡曼松茶的心得体会:

  水温90度,一泡洗,第二泡浸润30秒,茶汤一出,即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细腻但顽强,不似通常普洱生茶的兰花香底,甚至都不像茶的香气,它是野蜂蜜与早春山林里的混生气息。

  茶汤入口很平淡!接着是峰回路转,茶汤是浑圆的,细致的照顾了口腔的上、下、前端与深处,入口之后,自咽喉处,升腾上来甜感,与刚才汤面上闻到的甜感一致,而杯底,在稍凉之后,则表现出更为浓郁的蜂蜜甜感。

  第三泡至第六泡,均10秒左右出汤,重点来了,一般以这种泡法泡新的古树茶,茶汤浓度的高峰通常出现在3—4泡,但是它的高峰,出现在第6泡,正当我试图给它下一个定论:

  “淡而优雅,味清且正”八个字送给她时,再一次峰回路转,第六泡,依旧是十秒左右,汤感突然变得非常浓郁饱满,是不可忽略的厚度,即使茶汤咽下之后一分钟内,口腔一直似若有物,她与许多古树茶像鸡汤一样的柔软感与包裹感又不同,是厚实、细密、绵柔、甜,是无法比喻。

  阁下如手上有一饼曼松中期茶,最宜在烟花三月,选择周末一个春和景明的黄道吉日,邀约普友圈的铁粉茶友,寻一个海棠窥窗的雅致茶文化空间去处,办一场诗词书画琴花茶七位一体的风雅茶会,请一位魏成宣女士这样的茶道艺术家加持。

  此时此刻,古琴曲《阳关三叠》回环弹奏,随着茶汤入喉怡神,心境瞬间切换到大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模式,忍不住浅唱低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席间有拟古之人即兴吟诵纳兰公子《饮水词》名篇“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号称清代第一词人,颇得李后主词境界,据说还是 曹雪芹先生《红楼梦》主角贾宝玉的原型之一。其《饮水词》一直是近20年来最为人追捧的畅销书,我觉纳兰词和曼松茶均属淡雅清正品格。

  夏品冰岛:体验易安词般的绵润饱满

  茶中冰岛仿佛词中易安,所以盛夏消暑,最宜品鉴冰岛茶,吟诵《漱玉词》。

  此冰岛并非北欧那个冰岛,而是在云南临沧勐库有一座著名的邦马大雪山,海拔3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的古茶树遍布其间。

  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岛”,傣语“扁岛”或“丙岛”,意思是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后来为了匹配此地出茶有冰糖甜改名冰岛。

  天地珍稀,极致口感。都说冰岛甜,直击舌尖上的味蕾,其实冰岛的滋味变幻无穷,因冲泡的水,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也有细微的差别,想要真正的探索冰岛茶味的奥秘,必须要学会这7招:

  一看叶形:冰岛茶的条索肥厚、芽峰显豪,茶青的颜色油润褐黑色。临沧许多地方的茶青的外形很类似冰岛茶,比如东半山茶,大小富栅茶,忙波茶。类似不等于是。仔细看,他们的外形是有区别的,冰岛茶的采摘功夫很规范,一芽二叶,条索清晰,最为关键的是,冰岛茶茶青中几乎没有"马蹄",即便有,所占的比例不会超过千分之五。

  二闻香气:冰岛茶的香气很柔和,与茶汤相生相随相伴,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关于冰岛茶的香型,因为各人嗅觉的差异,或者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总体感觉,以花果香型为主,就像冰糖橙。

  三观汤色:冰岛春茶的汤色蜜黄前两开稍有浑浊,二泡后转黄。夏秋茶的汤色则淡,三泡后而后转黄亮。不过从汤色分辨,的确不易也不准,建议汤色不作为分辨的主要因子。

  四品回甘生津:产于临沧的许多茶回甘表现都不错,其苦尽甘来的口腔感觉也是人们迷恋喝茶的原因之一,冰岛茶一样具有很好的回甘。

  五感受耐泡程度:冰岛茶连泡20开,依然汤色黄亮,滋味醇浓,没有衰败的迹象。其它品种无法可比。

  六鉴茶底:也就是泡饮结束以后的茶渣。冰岛茶的叶底厚实、饱满、叶形完整油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非常柔软有光润。其它茶的叶底则柔软度稍差,甚至坚挺硬朗。

  七体会喉韵:冰岛茶的喉韵在品饮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知,这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就是喉部对茶香以及生津所产生的后续体验,如果齿颊间感到余香有韵,若有似无,未雨润生,口腔愉悦,身心愉悦的话,对冰岛茶也算登堂入室了。

  冰岛茶的力量总体来讲集中表现在舌面的中后部,两颊生津不断。新茶冲泡放置之后,冷喝的时候有很爽的冰糖甜,是其他古茶不具备的。品鉴结论:山野原生,自然有味,绵润细逸,香高持久,甜滑饱满,堪称“普洱之后”。

  阁下如有幸得到一饼冰岛中期茶,最宜在荷风六月,选择周末一个草木生辉的黄道吉日,邀约普友圈的铁粉茶友,寻一个溪亭送爽的雅致茶文化空间去处,办一场诗词书画琴花茶七位一体的风雅茶会,请一位李利女士这样的茶道艺术家加持。

  此时此刻,有琴曲《高山流水》回环弹奏,随着茶汤入喉怡神,心境瞬间切换到大唐卢仝《饮茶歌》模式,忍不住浅唱低吟“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或席间有拟古之人即兴吟易安居士《漱玉词》名篇“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冰岛茶,是天地间草木的精灵。唐代诗人卢仝所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境界,品饮冰岛茶最能体会得到。

  冰岛号称普洱茶后,和李清照在中国诗坛地位正好匹配。冰岛茶绵润细逸,甜滑饱满,易安词清丽淡雅,绵密丰润,两相匹配可谓珠联璧合。

  秋品昔归:体验太清词般的柔绵滑顺

  茶中昔归仿佛词中太清,所以秋高气爽,最宜品鉴昔归茶,吟诵《东海渔歌》。

  昔归隶属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古茶山位于邦东大雪山脚下的澜沧江畔。所以昔归有头顶大雪山,脚踏澜沧江之说。昔归古茶园面积号称三百多亩,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

  昔归古茶树树龄都差不多,约200年左右,绝大部分古茶树基围在40-50厘米左右。没有特别大的古树,也没有台地矮化茶园。只是近几年昔归茶价格走高,村民在古树茶园的空隙中陆续栽植了一些小茶树,周边橡胶林也正在慢慢改成茶林。

  昔归古树茶品质优异,香气口感独特,使得昔归茶尤显珍贵。因为昔归茶数量稀少,价格颇高,商品茶中能买到纯料昔归者少之又少。

  在此转录专业人士开汤品鉴昔归茶的过程:干茶8克,沸水快速洗茶一遍。

  第一道:沸水浸泡8秒。汤色橙黄明亮,清香和复合型花香高扬、愉悦、优雅;茶汤入口纯正、甘甜,汤质厚实,细腻、粘稠、层次感好,水路滑顺,回甘生津迅速。

  第三道:沸水浸泡6秒。汤色黄亮,复合型花香中能明显感觉到兰香、挂杯香优雅、舒适,温闻盏底香中带有舒适、愉悦的菌香;口感醇厚、粘稠,茶汤细腻、水路滑顺;茶汤适口感好、协调感佳,回甘生津快,满口甘甜,体感明显。

  第五道:沸水浸泡6秒。汤色呈橙黄,油亮;花香中兰香和菌香明显;口感香甜、粘稠,茶汤与口腔结合天衣无缝;汤质细腻,水路滑顺,满口甘甜、唇齿留香,体感强烈。

  第七道:沸水浸泡6秒。汤色黄亮,花香、菌香气不减、明快、雅致;茶汤协调感恰到好处,汤质粘稠、细腻、醇厚;水路滑顺,回甘强烈、满口生津、体感强烈。

  第九道:沸水浸泡10秒。汤色黄亮,花香、菌香香气略微减弱,甜香出现;茶汤纯厚、细腻、粘稠,水路绵柔、油滑感继续保持,回甘生津强度不减。

  第十一道:沸水浸泡15秒。汤色黄亮,花香、菌香、甜香共存;口感纯正,甜顺,水路滑顺,回甘生津、满口甘甜,体感舒适,神清气爽。冲泡到此结束。

  品鉴结果:香气独特,具有优雅的花香和菌香,挂杯香持久,冷闻热闻感觉俱佳;茶汤黄亮,浓厚稠绵,内质丰富,层次明显;口感香甜、柔绵、滑顺,茶汤适口感和融合度天衣无缝;水路细腻,回甘快,生津强烈持久。韵味十足,特色十足,茶气十足。叶底肥厚、柔嫩,色泽尚匀。

  阁下如有幸得到一饼昔归中期茶,最宜在桂香八月,选择周末一个银杏飘黄的黄道吉日,邀约普友圈的铁粉茶友,寻一个小桥流水的雅致茶文化空间去处,办一场诗词书画琴花茶七位一体的风雅茶会,请一位钱柯含女士这样的茶道艺术家加持。

  此时此刻,古筝曲《云水禅心》回环弹奏,随着茶汤入喉怡神,心境瞬间切换到大宋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模式,忍不住浅唱低吟“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席间有拟古之人即兴吟诵云槎外史《东海渔歌》名篇“鹊桥仙”——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昔归茶之韵味缠绵,让人不禁联想起顾太清和龚自珍的绯闻故事。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有意无意中给这位大清旗人第一才女招惹了多少麻烦。所谓郎情妾意欲说还羞,从顾春《更漏子》即可窥见一斑——雨丝丝,风细细。尽是消魂滋味。风细细,雨丝丝。相思十二时。我忆君,君忆我。两意一无不可。君忆我,我忆君。愁肠似转轮。

  冬品班章:感受老杜诗般的沉郁雄浑

  茶中班章仿佛诗中老杜,所以隆冬围炉,最宜品鉴班章,吟诵《杜子美集》。

  老班章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管辖。地理位置上,老班章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在布朗山乡政府驻地北面,距离约35公里,距勐海县城约60公里,与景洪市有100公里左里的车程。

  老班章全村117户,海拔1700米至1900米,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1540毫米, 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乔木茶地4700亩,老班章村所在地,原生态植被多样性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

  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的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的茶叶产地。

  老班章茶树品种有苦茶和甜茶之分,苦茶种是老曼峨种,甜茶种为帕沙种。早期的班章茶都混采混做在一起,所以喝过后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苦。近几年苦茶甜茶都已经分采分做,甜茶和苦茶价格也拉开了距离。

  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称。茶汤一入口,强烈的香气就贯穿始终,嘴里持久甘甜且香气高远,袅袅不绝。

  与香气同样强烈的是苦味,霸道、强大、阳刚。但这种苦多集中于舌面,瞬间化开后两颊生津,苦尽甘来;水路细腻顺滑,回甘快,茶气足。汤色看上去清淡,喝起来实则浓酽。处处彰显与众不同的“茶王”个性。

  有专业品鉴人士总结出班章茶有以下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下沉且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口感,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叶片相对细长,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阁下如果有幸拥有一饼班章中期茶,最宜在数九寒天,选择周末一个寒梅飘香的黄道吉日,邀约普友圈的铁粉茶友,寻一个围炉夜话的雅致茶文化空间去处,办一场诗词书画琴花茶七位一体的风雅茶会,请一位刘益成先生这样的茶道艺术家加持。

  此时此刻,横笛曲《梅花三弄》回环吹奏,随着茶汤入喉怡神,心境瞬间切换到大宋林逋《山园小梅》模式,忍不住浅唱低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或席间有拟古之人即兴吟诵少陵野老《杜甫诗集》名篇“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班章号称普洱茶王,杜甫号称中华诗圣,二者搭配可谓相得益彰:班章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杜诗雄浑劲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所以我以为品班章必佐以吟杜诗,倘若老杜能穿越回当下品鉴一回班章茶,一定会有精彩诗作为这款极品普洱赋能加持。


  陆春龄大师竹笛演奏《梅花三弄》

  春品曼松诵纳兰,夏品冰岛赏易安。秋品昔归吟太清,冬品班章仰少陵。中国的四大名山普洱茶,就这样和中国古代的四位诗人,发生了跨越时空的关联。既懂普洱又懂诗词的茶友诸君,不知以为然否?

  这四款经典名山普洱,如今以“班冰昔曼”礼盒套装形式,成为云南信茂茶业集团献给天下铁粉普友的年终福利。正可谓:名山普洱万念归宗,班冰昔曼四位一体。太平盛世四美兼爱,低调奢华莫过于此!

  原标题:普洱 | 和纳兰春品曼松,和易安夏品冰岛:​和太清秋品昔归,和杜甫冬品班章!

怎么分辨普洱茶的香气?

  品鉴普洱茶,要体验五个层次的普洱茶香,即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一、初级香-水飘香

  初级的普洱茶香,水飘香,茶香肤浅飘扬,闻得见,喝不着,水飘香,即香气飘于汤水之上,与汤水未能融合,且这层香气淡薄,清寡,闻的到却喝不着。

  水飘香常见于内质不足的台地茶或者小树茶中,春茶时虽清香活泼,但香短力度欠缺,尤其滋味和香气分离,茶汤漫过口腔无香留存的韵味;另多半也在夏茶中出现,由于夏茶内质更为缺乏,滋味和香气浓度不比春茶,通过高温杀青和烘焙的方式提香提味,往往这种茶喝起来有香,但香气闷燥没活性,无好的汤水给予口腔的爽利感。其特征是:泡茶时散发在空中的气味,以及茶汤杯盖等,嗅起来很香,但入口后,香气即大幅下降,甚至没有什么香气。

  二、次级香-香入水

  香入水常见于大部分生态较好的古树茶中,茶树的根系发达,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带来丰厚的芳香物质积累。当沸水激发茶质,茶香能快速的融入汤水中,香气饱满,香型丰富,出香能力强,如茶友们品鉴那卡时的兰香入水,易武的花蜜香入水。除头春茶外,另有一些高质茶区的谷花新茶也有较好的香入水表现力,如当年新茶时老班章谷花带有充满力度的梅子香,弯弓谷花较为阴柔的蜜香,都能呈现于一杯茶汤中,且香数泡不落。

  三、中级香-水含香

  水含香,是茶香既可以在泡茶时闻到,也融入到了茶汤中。茶汤中的香气饱满,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体验这样的茶香,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嘴微闭,气从鼻腔中缓缓呼出,感受茶香的源头。“水含香”,即“香溶于水”。这种香不是指能嗅到的飘在茶汤外的香味,而是指喝茶后,茶汤在口中留香的味觉感受。由于普洱茶内含物多且丰富,并且随着时间而呈现出“越陈越香”的变化,所以普洱茶更加强调茶汤中的香味。有时候,泡茶时几乎闻不到香气或只有淡淡的香,但喝到口中时,茶香(陈香、兰香、蜜香等)弥漫口腔,魅力凸显,回味无穷。另外,香溶于水的茶,有个重要的特点,“杯底留香,挂杯香也十分明显”。

  四、高级香-水生香

  高级茶香,茶汤吞咽后香气游走于体内,香气随着回甘从喉咙深处细细反哺,香气久而不散,口齿留香。

  五、顶级香-水即香

  “水即香”,顶级茶香,其茶香浓郁,入口感觉茶香和茶水不分彼此,香气悠远,沁人心脾。

  由于普洱茶内含物多且丰富,并且随着时间而呈现出“越陈越香”的变化,所以普洱茶更加强调茶汤中的香味。有时候,泡茶时几乎闻不到香气或只有淡淡的香,但喝到口中时,茶香(陈香、兰香、蜜香等)弥漫口腔,魅力凸显,回味无穷。另外,香溶于水的茶,有个重要的特点,“杯底留香,挂杯香也十分明显”所谓“水即香”的茶,是顶级的普洱茶香。茶品的原料内含物多且丰富、工艺上乘、普洱茶会随着时间呈现出“越陈越香”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后期陈化潜力,才会呈现“水即香”的特点。


你确定你喝的是古树熟茶?

近年来古树熟茶产品层出不穷。什么是古树熟茶?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我想,从鄙视链来讲,古树茶确实因其品质占据茶界首端而备受追捧。如此热门的头部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于是,古树熟茶一说横空出世。

1、熟茶一窝蜂风靡神州大地,古树熟茶也跟着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供不应求。

自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代表公司赴广交会交流学习的业务员,发现以发酵后的熟茶为主的普洱茶在广东、香港极具市场和销路,便带回茶样,根据云南各地方实际进行了发酵技术探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广东等外省市场。在随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术逐渐成型,并日益发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经济发展的大潮也淹没了西双版纳勐海,勐海茶厂因此改制,一夜之间,成了吴远之先生的控股的民营企业。吴先生一跃千里,以十余载,铸就全新的大益,并成为普洱茶行业的标杆。(那个时代,普洱茶就是紧压茶。还没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标,省标大约是2004年开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厂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为好熟茶的标杆,诸行业资深人士每次喝毕,赞叹词不绝于口。我也喜欢喝,确实也有一丝简简单单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传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术、自然陈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显然,7572不可能是古树纯料发酵。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等级制的收购标准体系下,古树茶难于采摘,价格和台地、小树茶相同,不可能被选中。由此可见,作为标杆的7572,极有可能是台地茶、小树茶发酵的拼配产品。

以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作为分水岭,普洱茶在市场上经历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战,这些产品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在何处?

2、古树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从古树这一概念开始说说看。

“古树”二字在官方规定的印刷包装纸上只能以“大树茶”的字样出现。

李文华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资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术叹为观止。他对我说:“大树应该是指西双版纳解放前的茶树。而古树怎么也要有100年树龄。古树被市场认知是一种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产品上标注清楚,各企业不一。”

谁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还需精良的生产工艺。

虽然都是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制作工艺却完全不同,这对于茶原料的内涵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烟虫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树熟茶有,但是非常少。可以说市场上98%以上的古树熟茶是假冒的。”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闻。现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说这是以边境上的老挝原料制作,生态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纯料)渥堆发酵的吗?

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见。尤其是那些蜗居在几千百里之外,靠吹牛卖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关于熟茶的技术创新,犹如共享单车、滴滴等的发展势头。熟茶发酵,目的在于将具有刺激性的多酚类降解且部分转为多糖类成分,因其分子也经历了微生物的裂解与重组,所以同时增加茶汤中的可溶性糖与蛋白质。整体更为柔和适口,并适合了人体健康机能的需要。

古树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等等物质含量更多,且无机物含量少等原因,发酵后相对口感平衡。而这些对于上好的古树茶而言,生来俱佳,何必再发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制茶人,绝不会做这类“放屁脱裤子”、暴殄天物的蠢事。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费者。

对于真正的茶人,古树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会觉得不算什么。

饮茶,一重香气,其次口感。能品至韵味者,已是有专业素养的爱茶人。更专业者如能辨喉韵,或某茶特有的印记,上升到气韵与体感。

人间普洱,难论真假;品茶论道,最怕虚妄。

3、熟茶有其韵其味合则是好茶

我们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是好熟茶的标杆。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来看古树熟茶。先不论古树熟茶这一命题的真伪,就说生茶,生茶在热反应过程中,茶内质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变,因此,生茶优异,但发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现得那么出色了。

古树茶品质精优,那么古树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问之前,我们想想怎样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经验,香、甜、厚、滑、纯,是衡量一款熟茶优劣的起码标准。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熟茶包装和饼面

改制前勐海茶厂,其熟茶还有散茶,分1、3、5、7、9级,多销往香港、广东等地区。1、3级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装,茶量1公斤。其余级别皆以大袋装,易接触空气,湿仓。

我喝不惯湿仓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这味道。你若好奇,可寻机一试。

在广东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为很正面阳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厂的吴启英等人,在考察学习了广东潮水渥堆的基础上,试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试制,并没有产品。

熟茶的出现,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发酵机理有三:一是通过湿热使多酚类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对茶叶进行了分子裂解,从而使它变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过养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实现分子新的聚合重组,使口感上变得更细腻醇厚适口。

虽然这一过程,强加了人为干预,但在间接性执行工艺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仓储中,昆明干仓的普洱茶区分于香港、广东等地区湿仓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仓湿仓的区别绝不可以用“茶叶是否打过农药”一说而混淆。这里不赘简述几句:

在普洱茶的常规性检测指标中,有一项叫做“灰份”。灰份,指燃烧后产生不可尽燃烧部分的比重,实质就是无机物。

为什么说施肥打药的茶不好、不生态?农药带来的,不一定是无机物超标,茶所含的无机物冲泡时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无机物很少能带来口感的不适。

农药(除了杀虫剂一类)会促进茶的发芽率,缩短生长时间,生长周期短了,意味着物质积累不够。

发酵好的熟茶,燃烧过后无机物比不一样,从喝的体验角度,我们明显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质其实不是很多。

普洱茶从来都是好东西。至此,消费者从对茶的扭曲性传播、减肥效果等唯美传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夺,是人的基础。在“一元论”的世界,每个人认为自己的认识都没错,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认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认识中,大米养活着人类几千年。

说的如此混乱,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讲,以生态、安全、适口为健康。

西双版纳的茶,勐海的茶相对阳刚,易武茶比较柔和。我们在喝茶时,背部会有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体感。

古树茶不到地表合适的条件不发枝芽,这与它自身的根系和养分输送情况有关。古树茶香甜物质与活性物质的多酚多糖,与古树本身是否无关?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况。

如果你在熟茶中寻到了“韵”,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门了。

过去,教科书及一众博识的专家学者,都会引导消费者去喝“密集型农业经济作物”,即所谓的台地茶。

古树熟茶来了,它的气感、韵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历史意义。今天的熟茶正在毁坏我们喝茶的虔诚,如果你执迷于熟茶诸多命题中的坚固说辞,你的味觉与身体必定会受到心理误导,接受很不舒服的体验。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没有信用、没有信仰、不要荣誉、不要真理、心怀两端、言语不一的人们,你们之被人谴责就活像从前寓言中的介于鱼与鸟之间的一种模棱两可的东西。”

面对混沌不清的市场,我们就来推敲推敲古树熟茶的真实性,或者说探测一下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陈越香”和“古树茶”,是普洱茶的两个关键词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以后,古树茶乘虚而入,时髦起来。这所谓的古树茶,多指生茶,而这里说的是古树熟茶。

先来看一组数据。1950年,云南全省茶叶面积只有区区16万亩,1990年增加为240.6万亩,到了2017年已扩展至610万亩。

将古树茶的树龄定义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罢,以1950年的数据为基,除了后来逐渐发现的极少部分茶树,云南的古树茶面积理论上不可能超过16万亩。

这还没剔除中间几次砍掉古树种小树,砍掉茶树种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历史事件。如果精打细算,古树茶顶多占云南总茶林面积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树茶,能拿多少出来发酵做所谓的古树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价钱制作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

我无法得到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纯料的古树茶,做生茶都尤其紧张,更别说拿去做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见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过50吨。比方说,这一个发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树茶春茶的全部数量。

真的古树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场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谓的古树熟茶,都是打着古树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说:

“古树熟茶?我喝过确实很好喝,小众。一个发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吨,最便宜的古树按400一公斤算一个堆子,也要320万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万的成本。现在有离地发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发,如果做了玩,发少量的古树,也要50万左右同一个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损耗,那就是有钱疯了过于任性。”

问题在于,熟茶发酵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同,相对应的走水、堆温、翻堆时间、翻堆次数都会有变化,这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活。

云南从出现新工艺至今,最多不过七八年历史,有几家茶厂能做到100%的优品发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发酵失败,后果如何承担?

在前文,我只不过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树原料假设。但据我所知,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动不动就是老班章古树熟茶、冰岛古树熟茶、刮风寨古树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级别的成本投资?要承担多大的发酵风险?

这些古树茶是有基本价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岛、刮风寨古树发酵,经营者该如何解释成本?让消费者相信所卖是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的古树熟茶。

试问如此精贵之物,投放至市场,怎么定价?怎么卖?卖给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顾客介绍的那样,是饼茶都是古树茶?不得而知。

熟茶发酵是个技术活,同一人发酵同样的三个堆子,同一时间发,同一时间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样,做成了那是阿弥陀佛,但废了就废了。这种人不是有钱任性,就是甘愿喝废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装”。

你可曾想过勐海一年要发酵多少熟茶?你的所闻定不如我所见那般确切。

只能说,勐海有无数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几二十个上千吨熟茶量的工厂。

如你去勐腊县易武镇,会发现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欢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钻,因为好茶绝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纳么田(离抵达易武还有十余里路的一个村寨)。

纳么田只是一个自然村,没有多少台地茶,原料来自周边的几个生产队,茶厂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大多是原易武区老区长张毅1982年推广种植的,以云抗十号为主,并非易武原生种,茶价便宜。据说,压制成熟茶也没几个人能喝得明白好坏。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来收料,做熟茶的则是夏秋时来。大多做茶人都习惯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谁能保证,一定能买到头春古树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种无私的爱,倒有可能从开金矿的的朋友手头弄上不计成本的几公斤古树熟茶而已。

5、再来说说古树熟茶的“熟茶”发酵的自耗与成本维度

熟茶的发酵,过去都是地面发大堆,达到三吨以上才好发。

这几年熟茶工艺突飞猛进,可以小堆发酵,多以竹筐、木框,还有用不锈钢发酵的,几十公斤也行,这使得昂贵的古树茶发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不然,以笼统把几吨、价值近千万的古树茶拿去发酵,万一发不好,烧堆、发酸了,谁敢冒此风险?这是工艺提升和消费者需求提升的趋向产物。

以不锈钢发酵为例,从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养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说最早当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当然也建议适当陈放后饮用。

以我较熟悉的后月众筹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发酵熟茶为例,来观摩整个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号,第一次翻堆;

8月19号,第二次翻堆;

8月23号,第三次翻堆;

8月25号,发酵度约6成,起堆;开始养堆;

9月10号,预计可以装袋;

9月30号,预计完全干透,发酵结束。

熟茶的原料是晒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级别决定了熟茶的级别,用台地茶料怎么可能发出古树茶熟茶的韵味,原料上品质的成因永远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台地、小树来发酵熟茶,就这品质,仍然有不少打着古树的名头来卖。2010年以来,勐海就开始有很多小厂发酵小堆古树茶。

目前,市场上宣传最为凶猛的要数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说:“缺什么补什么!某正可能也是无正”。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但我确实品尝过某正的印本纪(号称用小绿印配方研制,说一句,小绿印是生茶啊,这两个不太通用吧),感觉浓稠有余、韵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树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说,爱茶人自能明心见性。

市场之内是否真有古树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该如何分辨?我们无从下手。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形象置身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就像我们买茶、喝茶?只因为好喝,这就够了。

听卖茶的讲故事,是要买拐还是买担架?

中国人爱讲面子,自以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儿有面子,为了面子搭上万贯家财的故事到处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场这只手的存在,混乱就不会终止。

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成语的本义这里不做解释,但做技术活的手一旦巧了,机心也就会随之而上升。

帕斯卡尔说:

“不爱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说,尚有争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们的错误无非是出于他们并不热爱真理或者仁爱;因此他们是无可原谅的。”

作为爱茶者,我们是否需要放下“博识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倾听那些颠覆认知的观点,重新审视我们对茶的认识,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将爱茶之心的门窗打开,让阳光自由地照射进来。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