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开化茶农

找到约13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一部手机掌控整个茶园,浙江开化茶农有了“好帮手”

又是一年春茶季,开化县12.5万亩茶园新芽勃发、满山翠绿。3月9日,在御玺明代贡茶园,浙江云翠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剑正通过电脑屏幕,察看当天的茶园信息。从事茶叶行业17年的她,今年的状态略显轻松,“以前必须要上山才能看病虫害,现在只需要在大屏幕上点一点就能第一时间察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去年年底,云翠茶叶建设完成智慧茶园综合管理系统,在100余亩生态茶园内设置了5台监测设备,实时在线监测茶园温度、湿度、茶树生长情况、病虫害、土壤等数据,以便及时有效地指导茶园、茶叶生产。“这里是小绿叶蝉的虫情数据。”她指了指屏幕,“小绿叶蝉的繁殖对茶叶的生长影响较大,一旦监测到小绿叶蝉的数量过高,系统便提醒我们是否打开超声波杀虫系统,以及时防治虫害。”

走进绿意盎然的茶园,可见大大小小的“黑科技”设备分布于茶树之间。它们中既有监测装置、也有智能驱虫器,大部分搭建了物联网,接入控制平台,实现状态实时更新、手机实时监控。“你听,这台正在发出‘嗡嗡嗡’声音的机器,它就是超声波驱虫器。”汪剑带记者来到一台特别的设备前,只见它顶端装有太阳能板,下面两侧各安装着一个“小盒子”。“通过系统打开超声波杀虫系统后,这些设备便可发射出特种声波,干扰害虫的空间定位和交流,阻断繁殖链进而达到物理灭杀的目的,保护春茶生长。”

茶园深处,一台台5米多高的风扇也格外显眼。“这是防霜风扇,在春茶采摘季能发挥大作用。”汪剑介绍,原来,开化地处江南茶区,采摘季节晚,一旦碰上“倒春寒”、“逆温”等农业气象灾害,容易形成霜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若在霜冻天气及时开启防霜风扇,便能利用冷暖空气对流的方式,减少霜冻的影响,避免春茶减产。

数字化改革,为春茶产销赋予了新动能。“借助智慧茶园综合管理系统,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茶园的管理,省时省力,也让我们把更多时间放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上。”汪剑说,如今,云翠茶叶春茶产销两旺,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预计6月还将推出一款新茶。

原标题:一部手机掌控整个茶园,开化茶农有了“好帮手”

来源:开化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王”李群勇: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今年的国庆档,讲述增收致富、热血创业的电影《一点就到家》获得票房和口碑双赢。近日,钱报记者在衢州开化县采风中发现,10月刚在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冠军的新晋“茶王”,开化县李群勇的励志创业经历,宛如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12月9日,2020“钱江源开门红”高质量发展圆桌会暨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开化举行。

活动现场,中国红茶联盟执行理事长陈永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浙江省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深茶叶加工专家邓余良,获聘“钱江源开门红”产业发展顾问。

今年全国制茶大赛的冠军李群勇、季军华慧荟以及开化县龙顶名茶协会会长陈祖明,获聘“钱江源开门红”首批制茶大师。

据悉,开化县也将以本次圆桌会和“大师工作室”揭牌为契机,加快发展“开门红”红茶产业,努力打造区域品牌,让“开门红”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发展三产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

揭牌仪式后,钱报专访了这位新晋“茶王”,听他聊了聊他21年“茶匠”的心路历程。

夺冠“茶王”

靠的是钻研和心静。

10月11日,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落幕。

来自14个茶叶大省的60名参赛选手经过前期角逐,成功进入决赛。决赛历时三天,从理论考试、拼配环节考核、手工制茶现场操作考核以及成品茶质量考核等环节,多方面考察选手茶叶加工技能。

经过激烈比拼,浙江省荣获全国团体第一名,代表浙江省参加比赛的衢州开化县选手李群勇以91.73的优异成绩斩获决赛第一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创造了浙江省历年来的最佳成绩。

据悉,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一级A类赛事是“中国制茶界的奥斯卡”,拿了冠军,宛若《一点就到家》里,几位借助咖啡创业的年轻人夺得咖啡金奖。

钱报记者面前的李群勇,个子不高,二十多年从事茶叶行业,茶文化的耳濡目染,给他添了一些斯文气质。

他回忆了两个月前的“夺冠”过程。

中国制茶大赛有理论考试、茶叶拼配、手工制茶等多个比赛项目,最终以总分决出名次。

李群勇是个全面手,各项比赛分数都不错,善于钻研和创新给人印象深刻。

喝过红茶的人都知道,香气非常重要。

“比赛中,我有意往花果香的方向去调整,在后期干燥的过程,我把温度提高了10-15度,这样一来茶叶汤感会更加顺滑,带有淡淡的甜味,香气也从青花香转变花果香,打造一个跟其他选手与众不同的感觉。”

同时,他表示制茶讲究的是“心静”。

“制茶的时候,大多数选手有点心急,没有很好沉住气,萎凋时间不够就开始揉捻。”李群勇表示,没有达到58-64%左右的含水率,会影响接下来的揉捻工序,让茶叶滋味、香气大打折扣。

“大家都说做红茶发酵很重要,但我认为所有流程都重要,萎凋讲究的是茶叶的含水量,揉捻的轻重也很讲究,揉捻没做好会影响发酵,一道工序没有做好就很难以制成高质量的成茶。”

闻着茶香长大的茶二代

外出打工6年后返乡重拾家庭旧业

李群勇属兔,今年46岁,出生于开化茶农之家,父亲是村里有名的种茶大户,是闻着茶香、看着茶园长大的“茶二代”。

“我高中读的是开化农业中学,学栽培、土壤、肥料,这些后来都用上了。”

父亲后来去乡镇企业当会计,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制茶就有点跟不上行情了。高中毕业后的李群勇选择了外出打工,按照他的说法,什么工都打过,但都干不长。

就像《一点就到家》里在外打工的彭昱畅最终还是回到了云南古寨在老家开始创业,在外面打了六年工的李群勇,25岁那年选择了返乡。

回家后,李群勇养过鸡,种过西瓜,但都不了了之。1999年他决定重拾家里的老本行,在村里承包了27亩荒废的茶园,从原来的大宗茶学做开化龙顶。

“从小就在茶厂长大,学学还是很快。”李群勇说老师傅经常评价他悟性好。而学会之后,喜欢钻研的他,发现在理条、脱水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温度,能让开化龙顶更绿的秘笈。

这招让李群勇制出的开化龙顶大受欢迎,他也创办了开化丽群家庭农场,茶叶生意好了,日子也红火了。

“从2000年到2014年、2015年,是开化龙顶发展很不错的时候,我也是抓住了机遇。”李群勇说。

他说制茶最重要的是

找到大众喜欢的口味

开化龙顶是绿茶,而让李群勇拿下“中国茶王”的是红茶。

红茶是占全球茶叶消费总量70%的茶类。欧美市场以消费红碎茶为主,我国以消费工夫红茶为主,祁红、滇红、宁红、越红等工夫红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产量不高。2005年以来,随着金骏眉的卓越表现,红茶在国内消费市场逐渐兴起,红茶产区不断扩大,红茶产量持续增加,红茶进口快速增长。2019年全国红茶产量30.72万吨,比2018年增长17.29%;红茶进口3.64万吨,比2018年增长23.33%。

也就是说,国内红茶的发展机遇来了。

李群勇说,自己五六年前就觉得红茶市场会越来越大,便开始研究怎么做红茶。他当时被人嘲笑,说红茶是福建人的拿手戏,浙江是绿茶大省。

李群勇表示不服:“我从互联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天马行空般地做各种试验,甚至是违反常规的试验。当然最后还是拜了师傅,入了门。”

勤学苦练加上悟性,李群勇用了一两年时间能制出定型的“开门红”。

“福建红茶多是花香,我觉得大多数消费者喝红茶还是喜欢甜香。开化地处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条件一流,所产之茶鲜叶内含物质多,适宜加工花果香红茶。我做出的就是那种有成熟果实香气的红茶。至于是哪种果实,要喝茶的人自己去想象了。”

聊起红茶的香味,李群勇说主要靠工艺,做青的程序,如轻火和高火,香型就不一样。

李群勇现场泡了自己制作的“钱江源开门红”给大家品尝,果然有一种甜甜的果香味,且回味无穷。

要李群勇总结一下从“茶匠”到“茶王”的经验,他笑了笑:“我觉得制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增收致富。你可以学会做各种各样的小众口味的茶,但最终还是要找到一种大众能够接受并乐于消费的口味,赢得市场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

【原标题】人物专访|“中国茶王”李群勇: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注:内容来源钱江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科所科技特派员邓余良,一片“匠心”为“龙顶”

清风一缕具香来,满目春山半是茶。眼下,正是开化龙顶采摘上市的高峰期。这段时间,忙碌的除了以此为生的开化茶人,还有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干部邓余良。

邓余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精准加工创新团队骨干专家、高级农艺师,专攻茶叶加工工程科学研究,也是开化的老朋友。从2011年第一次来到开化开展茶叶加工研究试验,到2021年邓余良专家工作站正式在开化设立,再到去年年底以挂职干部的身份常驻开化,13年的奔赴,邓余良为开化茶产业日渐丰满的羽翼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开化有感情,我愿意来”

身为茶叶加工专家,多年来,邓余良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茶叶产区,在全国设有9个专家工作站并担任首席专家,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众多茶农解决发展桎梏。已有的工作量和研究任务对今年55岁的他来说,几近饱和。来开化挂职,便意味着还需要多一项重要工作。“这么多年了,我对开化很有感情,所以愿意来挑战一下。”邓余良说。

邓余良和开化解不开的缘分,要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开化进行的各类茶叶加工试验开始说起。开化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荣获全国首个“中国生态茶之乡”的称号。多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兴农富民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在茶科技方面对外借智借力,早在十几年前,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展合作。在此契机下,2011年,邓余良来到了开化。

“当时开化的茶叶良种率高,加工设备比较完善,试验基础条件好。”邓余良说,他每年至少要来五六次,这些年,与开化开展茶叶加工项目及课题合作多达几十项。除了开展茶叶加工试验,他还为开化茶农开展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并帮助修订了《开化龙顶茶加工技术规程》,大大提升了茶农茶叶加工水平和茶叶品质。“经过邓老师修订的加工标准更具操作性,惠及众多茶农,我们后来在制定新的标准时,基本沿用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开化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辉韩说。“开化茶农们就像自己家的亲戚”

大半开化茶农都知道邓余良。

最近,开化县龙口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明兴神采奕奕。在刚举办的2024钱江源茶王争霸赛上,他的女儿廖瑾杰加工的茶叶摘得了单芽组桂冠,刷新了公司以往的参赛成绩。“这都离不开邓老师的指导。”廖明兴说。

廖明兴已经种了24年茶叶,2008年开始从事茶叶加工。今年2月,经过多番调研,邓余良来到龙口香茶业,决定帮扶这家既有一定基础条件、又有年轻力量加入的茶企。从杀青理条的技术到温度的精准掌握,他都现场手把手地教给廖明兴父女。短短两个月,就来了龙口香茶业十几次。“邓老师很注重茶叶加工各个环节的细节,连茶青怎么摊放这种小事情也格外重视。”廖明兴说。

“杀青偏干了点,干了外形就不好看,把机器稍微调快点。”4月12日,在位于开化县池淮镇的龙口香茶业茶叶加工车间,廖明兴正在进行新品种的第一次加工,邓余良特地从县城赶来,看茶叶加工情况。车间内,廖明兴新购置的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正在运行,在机器的摆动下,鲜嫩的茶青整齐有序地“做着”切线运动,飘出的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这台机器就是我建议他们采购的,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叶表面不会被破坏,茶叶色泽更鲜亮、口感更鲜醇。”邓余良说。

近年来,开化高度重视茶叶加工技能人才培育,经常开展各种茶艺培训和技能竞赛,而邓余良则是师资中最稳定的一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他平均每年都会为大家做两三次培训。在去年10月的一次培训中,邓余良一改以往以国标审评的形式来评价大家的茶样,而是以品饮的形式来品鉴茶样,给了在场的茶企、茶农更实用的意见,结果更加符合消费者的真实品饮感受。“开化茶农们就像自己家的亲戚,以品饮的方式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茶叶,这样更接近市场,不仅能找优点,还能找缺点,从而帮助大家解难题。”邓余良说。

苦心人,天不负。在开化县委县政府、开化茶人以及邓余良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来,开化茶叶“好戏不断”,茶人李群勇、石春生先后获得首届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红茶类)冠军和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绿茶类)冠军。

小小县城,一下冒出了两位全国冠军,这让开化茶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希望能和开化一起把茶产业越做越好”

在开化县芹阳办事处十里铺村,新建设的开化龙顶茶数字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与此前制茶每道工艺都只能单机操作不同,在这条生产线上,只需设定好机器参数和程序,就能实现茶青进、成品茶叶出的全自动化生产。

“这是我们‘独家定制’的智能化生产线,根据开化龙顶和钱江源‘开门红’加工要求进行设计,其中邓老师出了不少力。”浙江龙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军介绍,在生产线工艺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上,邓余良一直亲力亲为,不断跟机械公司对接改进,并将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授权使用在其中。“比如在这条生产线上,我们一改开化龙顶传统的理条工艺,加入了冷释脱毫、烘干等新工艺,大大提升了茶叶质量。”黄小军说。一体化智能制茶装备的运用,不仅节省了50%的人力成本,产量也实现了从年产不足100吨到年产200吨的提升。

此外,黄小军还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今年第一批新品茶叶“奢香”系列已经卖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奢香”系列是邓余良今年为浙江龙顶茶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开化龙顶茶,茶型饱满、色泽鲜绿,冲泡后,汤色嫩绿明亮,清香外还有一丝糯香。“这个系列的目标群体就是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口感鲜醇、香气高雅是它最大的特点。”邓余良介绍。除了“奢香”系列外,龙顶公司还推出了“林语”“繁花”等系列新品,市场反响都不错。

目前,开化县茶叶加工还是以散户为主,拥有SC认证的茶企只有二十来家,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加工人才效能发挥不够,重重困难,都需要逐一突破。可喜的是,开化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始终如一,并在政策上不断更新。“今年,我们将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向有SC认证的茶企倾斜,引导大家提升茶叶品质。”方辉韩说。

“我计划先通过重点扶持一家国营茶企和一家民营茶企,帮助他们更新理念、改进技术、培养人才,提升茶叶质量与效益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最终,能在开化形成茶农种茶、正规企业加工打品牌的协作式产业链,大家分工一起做好茶产业。”邓余良说。

又是一个崭新且充满希望的春天。

来源 :中国茶叶、潮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