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开化绿茶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开化茶人李群勇:20年坚守只为那缕茶香

开化茶人李群勇夺得红茶制茶大赛全国第一


20年坚守,只为那缕茶香

“这次大赛有297人报名,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开化的茶文化氛围是越来越好了。”1月15日下午,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由开化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主办的“源头杯评茶员技能大赛”落下了帷幕。赛事评茶环节总裁判、开化丽群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群勇开心地说。

李群勇是开化“茶圈”的名人。去年10月,他在福建武夷山举办的“全国红茶制茶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浙江向以制售绿茶闻名,偏居浙西小城的李群勇,却在红茶比赛上夺魁,颇有些让人意外。在成功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艰辛付出和心路历程?为此,记者寻香而行,找到了李群勇。“这款叫雪片,你们先尝尝。”见面后,他不疾不徐地给记者泡了一壶茶。品茗闲聊中,他的“茶叶世界”也徐徐打开。

坚持做好茶,一“泡”就是20年

开化是浙江重要的产茶区,种茶、制茶工艺在晚唐就已出现。李群勇就出生于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的一个茶农家庭。

作为“茶二代”,年轻时的李群勇却有些瞧不上这个行当。1993年,年仅19岁的他,从开化县第一职业中学农业专业毕业后,怀揣一点小盘缠外出闯荡,梦想有一天“衣锦还乡”。

6年时间,他辗转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换了10多份工作,从灯泡厂流水工到卖菜小贩,从推销员到餐馆服务员……却没一份工作挣到钱。之后,他干脆回老家种起了瓜果蔬菜,生活却依然毫无起色。

2000年,很有些“落魄”的李群勇向父亲借了4500元钱,带着妻子“再次出发”。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行业——制茶。

说干就干。他在老家包下了37亩茶山,在一处逼仄的、抬头就能看见瓦片的老旧房子里,开始了创业。采叶、杀青、揉捻、烘干、包装、销售……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门道,得一点点摸索。但夫妻俩不辞辛苦、边干边学,“一条龙”包干。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在这一行一“泡”就是20年。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李群勇回忆说,他第一次带着自己茶叶上门推销,只卖出去3斤多。彼时的开化绿茶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茶叶主打低价销售模式,但李群勇始终坚信,只有做好茶才会有好前途。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他亲自下地除草剪枝、认真管理自己的茶园,“我几乎不洒农药、不施化肥,而是让茶树自然生长。”李群勇告诉记者,没有好的制茶机器和烘茶设备,他就村里村外去借;不懂如何烘茶焙茶,他就现场学。2003年,李群勇通过自购、租用、交换等方式,自组了“万国牌”茶叶生产线。随着生产工艺提升,茶叶品质也越来越稳定,几年下来,他的茶叶逐渐得到了客户和批发商的认可。销量扩大后,李群勇经常要到邻居家买鲜叶制茶。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事风格,即使茶叶销量不好,也绝不让采茶工和茶农“吃亏”。到了2010年,他每年已能卖出七八千斤茶叶。

历经百余赛,越“钻”越深入

绿茶制作技艺日趋成熟,价格稳中有升,李群勇的新想法也随之出现。2013年,他决定制作红茶。

“那时就隐约预感到,喝红茶的人会越来越多。”李群勇说,刚开始研究红茶,他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没人指导,都是自己上网查资料,“依葫芦画瓢”捣鼓鲜叶来发酵红茶,但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李群勇认识了国家一级评茶员、开化人毛京和,并拜其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李群勇“曲线救国”,开始潜心学习评茶知识。

在随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李群勇还认真研究了福建等地红茶的特点。通过控制发酵时间、萎凋程度等,慢慢摸索出了自己做红茶的路子。“很多人喝了我的茶后,都说有一股天然的蜜香味。”李群勇说,现在他做的红茶,在开化已有了一定的口碑和辨识度。

2016年,李群勇小试牛刀,参加了开化县一个评茶制茶技能大赛,拿到了三等奖。此后,他在几年里参加了大大小小百多场比赛。观茶、赏茶、品茶、知茶,李群勇以赛促学,在茶文化里越“钻”越深。2019年,在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夺得总决赛职工组单项赛一等奖,还拿到了国家二级评茶员资质。

“开化有个叫李群勇的很能打。”渐渐地,李群勇的名声响了起来。而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不久前在福建武夷山举办的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即“全国红茶制茶大赛”。这项赛事由国家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是国家一级A类赛事,被称为“中国制茶界的‘奥斯卡’”,可谓高手如林。

高手“打擂”,制作的又是别人拿手的红茶。开赛前,一些人认为浙江选手这次“没啥戏”,但李群勇却不这么认为。决赛历时3天,分为理论考试、拼配、手工制茶现场操作、成品茶质量考核等多个环节。最终,他以91.73的优异成绩,在60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创造了浙江人在该赛事上的最佳成绩。

看着李群勇家书柜里一本本几乎被翻烂的《茶叶加工与制作》《制茶学》等专业书籍,就能知道他为此做了充足准备。“赛前两个月,我经常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李群勇说,一有空,他还开展各种红茶制作试验。

读完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年,李群勇走南闯北,如饥似渴地学习。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茶茶不同”,他的加工技艺也突飞猛进。

“没见过、没尝过,就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李群勇直言,正是一次次比赛,增强了自己的信心,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见识了一个别样的“制茶世界”。

传扬茶文化,激活一池春水

“这款红茶口感有点青涩,主要是萎调程度不够,发酵也偏轻。”采访结束时,李群勇又泡了一壶新茶。几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让他对不同茶叶的汤香、口感愈加敏感。

这几年,不断拿奖,但相比各类头衔,李群勇更关心的是如何与身边人一道,合力将开化茶文化发扬光大,让茶产业更兴旺。去年以来,无论是县里还是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举办的赛事,李群勇经常作为赛事组织方、承办方参与其中,当评委、做策划,忙得不亦乐乎。

“只有将开化茶文化氛围烘托起来,让茶文化的土壤更肥沃,茶农才能更好地成长。”李群勇说,近年来,开化非常注重茶产业、茶文化的发掘、提升,开化茶的层级、门类也越来越丰富。

李群勇的话也得到了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金寿的认同。“开化现在还有一个爱学习、爱琢磨的‘茶友圈’。”胡金寿告诉记者,李群勇的成功,如同一颗小石子,在开化数千茶农这“一池春水”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如今,李群勇也开始带徒弟。他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徒弟们出去见见世面,一来希望他们在实践中传播开化茶文化,二来让他们多多将外边的好经验好做法学回来。(记者 钱关键 共享联盟开化站 吴莉莉 余问清)

来源:浙江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6亿元!这个春天,开化龙顶明前茶卖爆了

  原标题:600000000元!这个春天,开化龙顶明前茶卖爆了!

  今年,开化龙顶明前茶交易火爆!截至目前,全县名优茶总产量1180.5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茶叶销售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8.1%,销售总量1080吨,销售额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20%。

  8000余斤新茶,半小时被抢光!

  分捡、称重、打包……4月10日上午9时不到,记者在开化龙顶名茶市场里看到,春茶临时交易区已早早结束当天的活动,各家店铺的主人都在忙碌地整理包装、发送新茶。

  “今天来了很多上海、桐庐等地的外地客商,8000余斤新茶一上市就像被抢一样的,半小时内基本交易结束。我带来的8大包、119斤红茶、绿茶,所剩不多,大家生意都特别好。”开化丽群家庭农场的李群勇是收购鲜叶加工名茶的大户,茶市临时交易收摊后,他坐在徒弟的店铺里一边喝茶休息,一边笑着相告,得益于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帮扶助推,今年开化龙顶的价格和销售受疫情影响并不明显,“我个人感觉总体收入比去年同期还好一点。”

  100㎡的店铺,一个月售出2万多斤干茶

  开化县创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店铺就在临时交易市场边上,记者看到,其60多平方米的一楼店铺里堆满了新收购来的开化绿茶,致使走路都颇为艰难。但该合作社社长徐谷新却说,因为发送了很多茶叶,今天已经算少的。

  他告诉记者:“开化龙顶从今年2月27号开始进入市场以来,价格还是比较平稳的,老百姓生产出来的茶叶基本都是卖完的,我们合作社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收购了520余万元的明前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已成功销售了2万多斤干茶,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做出这样的好业绩,感到很满意。”

  开化推出“云上茶市”,电商销售火爆

  茶产业是开化农业支柱产业,全县茶园总面积12.5万亩,从事茶叶行业人员有5万余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疫情防控期间,我县积极应对、主动破局,以复工夺产为主线,健全服务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绘制“春茶产量三色图”和“用工需求三色图”,贴心“调”采工、暖心“送”茶苗、及时兑现扶持资金、严格规范生产加工、推出开化龙顶“顶”级茶。

  同时,积极搭建线上产销链,探索网红带货等形式,出台疫情期间春茶电商销售50万元以上订单销售额补助3%等优惠政策;精心策划首届开化龙顶·云上茶市活动,在腾讯网、好易购、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推广发布,化危为机,有力促进了茶农增收致富,茶产业平稳发展。

  作为开化首批“顶”级茶茶企,县茶叶龙头企业—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总经理郭重庆相告,往年总是采工不足,但今年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而且,微信朋友圈等线上销售大大增加,上门的茶客虽然少了,但交易却不减反增,“顶”级茶上市立马被抢购一空。“今年的产量和销售出乎我们意外的好,公司的茶叶产量增长了10%左右,销售跟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左右。”

  注:文来源开化发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么多年茶白喝了,竟然连绿茶有这么多花色都不知道?

众所周知,我国茶叶种类丰富,不但有六大茶类,还有很多再加工茶。其中绿茶由于杀青与干燥方式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花色。

第一类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是我国绿茶产区最广,产量最多的一种绿毛茶,干燥以炒干为主。根据做工受力的不同可以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特种炒青。

长炒青精制后又被称为“眉茶”,多用于出口,条形紧结挺直,匀整有锋苗。

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较为出名的有涌溪火青,颗粒如腰果形的绿豆,多白毫,身骨重,色泽墨绿光润。

扁炒青目前在市场中产量较多的有龙井茶和大方茶。其中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翠绿微带嫩黄。

特种炒青是指各色各样造型的细嫩炒青绿茶,例如卷曲形的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等,扁平形的峨眉竹叶青,针形的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直条形的信阳毛尖、古丈毛尖、婺源茗眉等。


第二类 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是指在初加工的过程中,干燥环节以烘干为主的绿茶。根据原料嫩度可以分为大宗烘青绿茶和特种烘青绿茶。

大宗烘青毛茶用的鲜叶原料一般都是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四叶。精制过后大多用作窨制花茶的茶坯,比如说茉莉花、桂花、珠兰花等等,窨花过后茶香中还会带有纯正的花香,涩味减轻苦味略增,干茶、茶汤、叶底都会偏黄。

特种烘青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受力较小,外形呈自然状态,例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开化龙顶、舒城小兰花等等。


第三类 烘炒结合型绿茶
这类茶的加工顺序一般是杀青、揉捻后炒干做形,最后烘干。大多数新创制的名优绿茶都采用烘炒结合的干燥形式,烘干和炒干对于茶叶品质形成的作用各占50%。做出来的茶外形比全烘干的更紧结,比炒干的更完整,香气更馥郁,口感更鲜爽。

由于烘炒结合型的绿茶在加工时采用的烘与炒的时间与作用不同,所以这类茶产品的品质风格往往有较大差异,有的会偏向烘青绿茶的风格,有的会偏向炒青绿茶的风格。比较典型的有羊岩勾青、紫阳毛尖、天台山云雾茶、奉化曲毫等等。


第四类 晒青绿茶
晒青绿茶是指在干燥环节利用日光晒干,整体品质香气较高且滋味浓厚,和烘青炒青制成的绿茶在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也被称为“滇青”,通过挑选整理后,筛分出等级,包括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等等。若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就是普洱茶。


第五类 蒸青绿茶
和前几类绿茶不同,蒸青绿茶指的是杀青这个工艺时使用高温蒸汽杀青,利用蒸汽来破坏酶活性,形成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的“三绿”品质特征

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目前日本是蒸青绿茶的主要生产国家,大致有玉露茶、碾茶、煎茶、番茶这几种类别。

我们国家传统的蒸青绿茶以恩施玉露为首,产于湖北省恩施市,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也被称为“松针”。由于对外贸易的需求,我国生产较多的蒸青绿茶还是煎茶。主要产自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参照日本的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类似日本煎茶,主要出口日本和欧洲。

以上就是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对我国绿茶的一个分类,目前春茶已经陆续上市,绿茶更是能把茶叶鲜爽的滋味发挥到极致,你最想喝哪一类绿茶呢?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