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开化龙顶是什么茶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初识开化龙顶-松针形特种绿茶

松针形特种绿茶压轴出场:

开化龙顶

这茶,我卖都卖了两三年了

今儿从教科书的角度来学习一下

 

浙江省开化县

地处中国浙、皖、赣三省交界绿茶金三角地区

所产绿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

明代起就被列为贡品

 

1959年,开化县茶叶科技人员在名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登上了海拔1193米的大龙山顶,研制成干茶

以产地命名为“龙顶”

 

Ps:书外话

所以做贡品的时候根本不叫“开化龙顶”咯?

那叫什么?我们一起来查阅一下

 

开化县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

有记载的在明朝已列为贡品

 

据崇祯四年(1631年)《开化县志》记载:

“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

“进贡芽茶四斤”

 

自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年-1911年)为国内眉茶主要产区

但也生产小量名为“白毛尖”的名茶

清·光绪三年(1877年)茶叶开始出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化县志》记载:

芽茶进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限时进贡。

 

开化龙顶的传统工艺一度失传

建国后,开化茶叶科技人员

多次到齐溪镇大龙山龙顶潭周围的茶园里

进行挖掘整理

结合传统和现代工艺

研制适合开化茶叶品种的加工工艺

然后,就有了1959年的成果

 

回到教材:

当年日本青年茶叶代表团抵达杭州时

开化龙顶茶参与会评,得到赞赏

改革开放后开化龙顶重新生产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1985年以来被评为全国名茶

先后得到各项荣誉40多项

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开化龙顶茶现有生产茶园面积6600多公顷

产量近200 吨

产值近5个亿

 

度娘数据:

截至2010年

开化县茶园总面积11万亩

茶叶总产量12000吨

实现产值5.5亿元

 

《制茶学》第三版是2012年开始修订

2016年出版的

这个时候就会有种信教材的感觉

 

 

品质特点

 

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开化龙顶茶》(DB/T 225—2004)

该标准规定:

开化龙顶是以中、小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

杀青→揉捻(做形)→干燥为基本工艺

在开化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的

具有“色绿、汤清、香高、味醇”品质特征的

(针)直条形绿茶

 

根据产业的发展

2010年

开化县质量技术协会

开化县茶叶局

开化县开化龙顶茶名茶协会等单位

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名为:

《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DB/T 225—2010)

代替了DB/T225—2004

 

新标准中

开化龙顶茶产品扩大到三种:

除(针)直条形茶之外

把卷曲形和扁形

也纳入开化龙顶地方品牌之中

 

这一章节以开化龙顶主要产品为介绍对象:

(针)直条形茶

不涉及卷曲形茶与扁形茶

 

信息量好大,有木有

 

品质特征:

 

外形

芽叶紧直挺秀

色泽绿润带翠

 

内质

汤色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持久

滋味浓醇鲜爽

叶底全芽匀齐(特级、一级)

或嫩匀成朵(二级、三级)

 

 

鲜叶要求

 

鲜叶质量要求:

芽肥大,叶厚软

芽叶靠拢,大小匀齐;

 

不带鱼叶

不带老片

不带杂质

不采无芽叶

不采病虫叶

不采紫芽叶

 

一级

单芽

嫩绿油亮

粗壮饱满

匀齐完整

 

二级

一芽一叶

芽叶匀齐粗壮

新鲜

 

三级

一芽一叶为主

含少量一芽二叶初展(20%以下)

芽叶完整,匀净

 

四级

一芽一叶为主

一芽二叶较多(不得超过50%)

芽叶完整

 

 

手工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成品

 

1、摊放

 

鲜叶薄摊在室内通风、清洁、干燥的篾垫上

厚度不超过3厘米

摊放时间在4-12小时

不能超过20 小时

 

适当标准:

叶质发软,芽叶舒展

鲜叶散发出清香

含水量在70%左右

 

2、杀青

 

手工杀青采用口径60厘米光滑平锅

锅温200-220°C

投叶量200-250g

每锅4-5分钟

 

以抖为主

要求轻、快、净、散

锅温先高后低


适度标准:

待炒到叶色转暗

叶质柔软,略卷成条,折梗不断

青气消失,香气散发

 

失重约30%时即可起锅

出锅后立即簸扬和摊凉散热

 

3、揉捻

 

在篾匾内用双手滚动揉茶

每次2-3锅杀青叶

来轻去重,反复轻揉

以轻揉为主

中途抖散团块

需时1-2分钟

 

适度标准:

稍有茶汁溢岀

茶叶成条

揉捻叶达到紧、直、完整

解块后薄摊在匾上及时上烘

 

4、初烘

 

待烘笼顶部温度达90-110°C时

把揉捻叶均匀薄摊在竹制烘笼上

厚约1厘米

以优质木炭为原料

旺火烘焙

 

烘焙时要勤翻、轻翻、快烘

每烘1-2分钟翻动一次

2-3锅杀青叶作一笼

时间20-25分钟

 

适度标准:

初烘叶手捏成团

松手即散时

可出笼摊凉

切忌产生烟气或焦条

 

5、理条

 

投叶量视操作者手的大小而定

用翻炒、理条、整形、抖炒等手势交替进行

使茶叶炒紧成条

待锅壁出现少量白毫时

开始提毫提香

理条至含水量20%左右

起锅摊凉

 

6、烘干

 

烘笼烘干

烘笼顶部温度60-70°C

每笼投叶量为2-3锅理条叶1-2kg

4-5分钟翻动一次

笼温掌握先高后低

时间40分钟左右

 

适度标准:

手捻茶叶成粉末

折梗即断时(含水量6%以下)起笼

 

操作时严防茶末漏入火盆内冒烟

防止茶叶有烟气

烘干后的茶叶经摊凉再按标准要求包装

 

 

机械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提香→成品

 

1、摊青

 

摊青时间4-12小时

摊青厚度2-3厘米

雨水叶先用脱水机脱水后摊青

高温季节摊放时间应缩短

摊放地点应该通风干燥

以摊放在竹篾垫上为宜

 

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散热

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摊放适度:

鲜叶变为柔软状态、清香显露

失水率在10%左右

 

2、杀青

 

选用直径50型滚筒杀青机

摊青叶投叶量80-100kg/小时

从入筒到出筒时间1-1.5分钟

 

或用试的汽热杀青机杀青

如杀青用6CZS-150型汽热杀龍

杀青温度为150-160°C

杀青时间30-60秒

 

雨水叶及春芽温度髙10°C左右

时间长一点

电机的转动速度控制得慢一点

投叶量60-80kg/小时

 

杀青时茶叶在输送带上铺放均匀

茶叶出杀青机后

使用鼓风机迅速将茶叶吹散降温

达到通风散热、保持杀青叶鲜绿的目的

 

杀青适度:

叶色转暗绿

青草气散发、清香显露

手捏稍粘手,放开能慢慢弹散

 

3、揉捻

 

茶叶充分回软后即进行揉捻

机械揉捻采用25型、30型揉捻机。

每次投叶量为揉桶九成满为宜

 

揉捻时间:

一级茶0.5分钟

二级茶0.5-1分钟

三级茶1-1.5分钟

四级茶1.5-2分钟

 

要求揉捻时茶汁不能外溢

揉捻机不加压

10转左右即岀桶

揉捻叶出桶后应迅速抖散

也有企业在加工中不进行揉捻

 

4、初烘

 

揉捻叶应立即上烘

时间稍长易红变

 

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120°C时上叶

均匀薄摊,以不见筛网为宜

时间5-6分钟

 

初烘叶稍有触手感时出叶、摊凉

 

5、理条

 

开化龙顶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

分3次进行

中间进行摊凉回潮

 

第一次理条:

 

选用6CLZ-8槽或11槽理条机

160-170°C投叶

每锅投叶量1-1.1kg

往返控制在190-100次/分钟

雨水叶和单芽温度略高

 

适度标准:

条索显直、色泽翠绿鲜活

抓捏茶叶有触手感、茶叶能散开

 

时间4分钟左右

出叶要快速

出锅后茶叶应迅速抖散

使之透气散热

 

第二次理条:

 

同样选用6CLZ-8槽或6CLZ-11槽理条机

温度120-140°C即投叶

投叶量每锅1.5kg左右

理条锅的往返控制在160-180次/分钟

 

适度标准:

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显毫

手捏有刺手感时即可出机

 

时间8-10分钟

茶叶出机后

应迅速抖散

做摊放回软处理

 

第三次理条:

 

再次用6CLZ-8或6CLZ-11理条机

理条机温度60-80°C

锅子的往返速度在160次/分钟左右

理条机投叶量1.5-2kg

 

适度标准:

条索紧结、略有眉毛弯

色泽翠绿有光泽时出理条机

 

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

摊放半小时左右进行下一工序

 

6、烘干

 

采用8型网带式烘干机烘干

进风口温度90 °C

摊放1-2厘米

时间12-15分钟

烘干时下烘

 

7、提香

 

采用提香机

将茶叶均匀摊于烘干盘上

最下面1-2层不放干茶

温度升至120-140 °C,

提香时间15〜20分钟

 

茶叶放入提香机后应当即将出气孔打开

10 分钟后关闭出气孔

当含水量降低到6%以下时出机

待冷却后进行冷藏

开化龙顶香飘四海!县长毛献明带你游茶园

“好山好水好生态出好茶。”4月13日下午,在“畅行中国•献礼建党100周年‘钱江潮涌•100小时行走的浙江’”——“全国百城百台”大型融媒新闻行动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毛献明带领采访团游茶园,通过直播与全国网友进行互动,从采摘、炒茶再到品茗,全方位介绍开化的特色农产品龙顶茶。

龙顶茶是开化县最具特色的金字招牌、最富底蕴的文化符号、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和最受欢迎的健康饮品,茗博园则是开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它将茶坊茶艺、茶园间作、休闲旅游等多方面相结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打响了茶旅新品牌。当天下午,众人跟随毛献明的脚步走进园内,眼见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亭台楼阁,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龙顶有三绿,叶底鲜绿,干茶色绿,茶汤清绿……”面对镜头,毛献明娓娓道来,向网友介绍起了开化龙顶茶的历史、特点,可谓是如数家珍。跟随他的脚步拾级而上,大家来到茶园中,亲身了解了茶叶的生长环境,全国网友也“云体验”了一番采茶、制茶的全过程,对被誉为“杯中森林,水中芭蕾”的龙顶茶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化就像画中的世界一样。”来自河北省石家庄交通广播的底岩说,来到开化,她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绿水青山。内蒙古通辽广播电视台交通文艺广播白杨则说,要带着家人孩子一起来开化旅游,住在开化,游在周边。

(来源:开化新闻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王”李群勇: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今年的国庆档,讲述增收致富、热血创业的电影《一点就到家》获得票房和口碑双赢。近日,钱报记者在衢州开化县采风中发现,10月刚在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冠军的新晋“茶王”,开化县李群勇的励志创业经历,宛如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12月9日,2020“钱江源开门红”高质量发展圆桌会暨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开化举行。

活动现场,中国红茶联盟执行理事长陈永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浙江省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深茶叶加工专家邓余良,获聘“钱江源开门红”产业发展顾问。

今年全国制茶大赛的冠军李群勇、季军华慧荟以及开化县龙顶名茶协会会长陈祖明,获聘“钱江源开门红”首批制茶大师。

据悉,开化县也将以本次圆桌会和“大师工作室”揭牌为契机,加快发展“开门红”红茶产业,努力打造区域品牌,让“开门红”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发展三产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

揭牌仪式后,钱报专访了这位新晋“茶王”,听他聊了聊他21年“茶匠”的心路历程。

夺冠“茶王”

靠的是钻研和心静。

10月11日,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落幕。

来自14个茶叶大省的60名参赛选手经过前期角逐,成功进入决赛。决赛历时三天,从理论考试、拼配环节考核、手工制茶现场操作考核以及成品茶质量考核等环节,多方面考察选手茶叶加工技能。

经过激烈比拼,浙江省荣获全国团体第一名,代表浙江省参加比赛的衢州开化县选手李群勇以91.73的优异成绩斩获决赛第一名,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创造了浙江省历年来的最佳成绩。

据悉,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一级A类赛事是“中国制茶界的奥斯卡”,拿了冠军,宛若《一点就到家》里,几位借助咖啡创业的年轻人夺得咖啡金奖。

钱报记者面前的李群勇,个子不高,二十多年从事茶叶行业,茶文化的耳濡目染,给他添了一些斯文气质。

他回忆了两个月前的“夺冠”过程。

中国制茶大赛有理论考试、茶叶拼配、手工制茶等多个比赛项目,最终以总分决出名次。

李群勇是个全面手,各项比赛分数都不错,善于钻研和创新给人印象深刻。

喝过红茶的人都知道,香气非常重要。

“比赛中,我有意往花果香的方向去调整,在后期干燥的过程,我把温度提高了10-15度,这样一来茶叶汤感会更加顺滑,带有淡淡的甜味,香气也从青花香转变花果香,打造一个跟其他选手与众不同的感觉。”

同时,他表示制茶讲究的是“心静”。

“制茶的时候,大多数选手有点心急,没有很好沉住气,萎凋时间不够就开始揉捻。”李群勇表示,没有达到58-64%左右的含水率,会影响接下来的揉捻工序,让茶叶滋味、香气大打折扣。

“大家都说做红茶发酵很重要,但我认为所有流程都重要,萎凋讲究的是茶叶的含水量,揉捻的轻重也很讲究,揉捻没做好会影响发酵,一道工序没有做好就很难以制成高质量的成茶。”

闻着茶香长大的茶二代

外出打工6年后返乡重拾家庭旧业

李群勇属兔,今年46岁,出生于开化茶农之家,父亲是村里有名的种茶大户,是闻着茶香、看着茶园长大的“茶二代”。

“我高中读的是开化农业中学,学栽培、土壤、肥料,这些后来都用上了。”

父亲后来去乡镇企业当会计,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制茶就有点跟不上行情了。高中毕业后的李群勇选择了外出打工,按照他的说法,什么工都打过,但都干不长。

就像《一点就到家》里在外打工的彭昱畅最终还是回到了云南古寨在老家开始创业,在外面打了六年工的李群勇,25岁那年选择了返乡。

回家后,李群勇养过鸡,种过西瓜,但都不了了之。1999年他决定重拾家里的老本行,在村里承包了27亩荒废的茶园,从原来的大宗茶学做开化龙顶。

“从小就在茶厂长大,学学还是很快。”李群勇说老师傅经常评价他悟性好。而学会之后,喜欢钻研的他,发现在理条、脱水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温度,能让开化龙顶更绿的秘笈。

这招让李群勇制出的开化龙顶大受欢迎,他也创办了开化丽群家庭农场,茶叶生意好了,日子也红火了。

“从2000年到2014年、2015年,是开化龙顶发展很不错的时候,我也是抓住了机遇。”李群勇说。

他说制茶最重要的是

找到大众喜欢的口味

开化龙顶是绿茶,而让李群勇拿下“中国茶王”的是红茶。

红茶是占全球茶叶消费总量70%的茶类。欧美市场以消费红碎茶为主,我国以消费工夫红茶为主,祁红、滇红、宁红、越红等工夫红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产量不高。2005年以来,随着金骏眉的卓越表现,红茶在国内消费市场逐渐兴起,红茶产区不断扩大,红茶产量持续增加,红茶进口快速增长。2019年全国红茶产量30.72万吨,比2018年增长17.29%;红茶进口3.64万吨,比2018年增长23.33%。

也就是说,国内红茶的发展机遇来了。

李群勇说,自己五六年前就觉得红茶市场会越来越大,便开始研究怎么做红茶。他当时被人嘲笑,说红茶是福建人的拿手戏,浙江是绿茶大省。

李群勇表示不服:“我从互联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天马行空般地做各种试验,甚至是违反常规的试验。当然最后还是拜了师傅,入了门。”

勤学苦练加上悟性,李群勇用了一两年时间能制出定型的“开门红”。

“福建红茶多是花香,我觉得大多数消费者喝红茶还是喜欢甜香。开化地处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条件一流,所产之茶鲜叶内含物质多,适宜加工花果香红茶。我做出的就是那种有成熟果实香气的红茶。至于是哪种果实,要喝茶的人自己去想象了。”

聊起红茶的香味,李群勇说主要靠工艺,做青的程序,如轻火和高火,香型就不一样。

李群勇现场泡了自己制作的“钱江源开门红”给大家品尝,果然有一种甜甜的果香味,且回味无穷。

要李群勇总结一下从“茶匠”到“茶王”的经验,他笑了笑:“我觉得制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增收致富。你可以学会做各种各样的小众口味的茶,但最终还是要找到一种大众能够接受并乐于消费的口味,赢得市场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

【原标题】人物专访|“中国茶王”李群勇:一部开化版《一点就到家》

注:内容来源钱江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