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3开化龙顶茶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2019茶行业发展现状


  

20191017茶界新闻一览!



  1、2019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及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近几年,中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叶产量仅192.4万吨,到2017年增至260.9万吨。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261.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7万吨,增速放缓。据预测,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将保持增长趋势发展,产量约265万吨。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


  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将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隆重举行。


  本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英德市人民政府、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等全国各省级茶叶行业组织、英德品牌企业等共同协办;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执行。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3、"蒙顶山茶"商标国际注册再传喜讯


  10月15日,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再次传来喜讯,"蒙顶山茶"商标国际注册继去年首次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成功注册后,今年"蒙顶山茶"商标首次在东北亚国家-日本成功注册。日本特许厅长官松永明签发了第6168116号《商标登录证》,标志着"蒙顶山茶"品牌又拿到了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入场卷。"蒙顶山茶"品牌真正走出国门的条件逐渐成熟,参与国际市场激烈竟争的时代即将来临。

来源:亚太茶业


  4、福建安溪连续三年百万现金重奖铁观音制茶大师


  正值"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安溪秋茶飘香的季节,第三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于16日举行颁奖仪式,李力周、陈艺峰获得"安溪铁观音大师"称号,分别捧走100万元(人民币,下同)大师研究经费。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茶世界


  5、江西省实施茶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10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为了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江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以江西茶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引导茶叶主产区整合市县级品牌企业,形成梯队式企业集群。到2022年,全省茶园总面积要稳定在180万亩左右,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总产值突破150亿元。

来源:江西日报


  6、福安红茶·坦洋工夫"溯源"巡回品鉴会火爆进行不断档


  10月12日-14日,福安红茶·坦洋工夫"溯源"全国巡回品鉴会举办得如火如荼,天津、济南、聊城、滨州……各个地方的爱茶人因为这款好茶相聚在一起。一时间,"坦洋工夫"成为挂在许多爱茶人嘴上的亲切名词。当温润绵柔、饱含花香的"甘露"滑过咽喉,一股暖流顿时涌遍身心。在寒风瑟瑟的秋日,一场温暖的茶会,让人不仅记住了"坦洋工夫"的香气,更记住了它带给人的温度。

来源:茶报


  7、两岸茶文化康养旅游高峰论坛普洱启幕


  本次论坛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现代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两岸企业家峰会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主办,来自两岸900余名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两岸茶文化、康养、旅游等领域发展的新形势、新商机、新思路展开交流研讨。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普洱市严格普洱茶产品质量管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普洱茶如何走向品质时代?普洱市提出要完善普洱茶生产加工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品饮舒心。

来源:云南网-普洱日报


  9、"开化龙顶"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10月16日,记者从开化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获悉,"开化龙顶"茶于日前顺利通过2019年第二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认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开化龙顶"茶孕育于青山绿水间,品质优异,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好看,好闻,好喝"的特点,堪为绿茶一绝,先后获"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0多项。


来源:农家报


  10、2019中国成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世纪城会展中心举行


  为普及健康茶饮,擦亮川茶这张四川新名片,由四川省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支持的"2019成都国际茶博会暨首届四川全民泡茶节"将于10月31日-11月3日在世纪城会展中心举办。

来源:天下茶友网


农科类拔尖人才聚一堂 共谋共话共同富裕

一直以来,开化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专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搭建人才评优推荐平台,落实落细评优推荐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市新“115”人才、县拔尖人才、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万向奖等等各类评优推荐活动。今年以来,牵头各类评优推荐活动11次,累计推荐人才80余人次,营造了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7月12日,农业农村局举行颁奖仪式,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陆永和同志为我局荣获开化县第六届拔尖人才(农科类)的吴荣梅、郑明海两位同志颁奖。

7月13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开化县第六届拔尖人才(农科类)共谋共话共同富裕座谈会,局领导王洪富主持,部分县第六届拔尖人才农科类入选者结合各自领域,畅谈产业发展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本次公布的农业站线上4位拔尖人才吧(排名按文件公布顺序)~

叶忠兴

叶忠兴,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粮油行业,曾任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务,粮食经营和管理经验丰富。工作敬业,家庭关系和睦,长期热心公益,先后担任中国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协会副会长、衢州市人大农工委委员、开化县九届政协委员等职务。荣获“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全国粮食经纪人模范个人、浙江省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好企业家、衢州市优秀粮食经营户、开化县优秀共产党员、开化县第四届劳动模范”等称号。

公司生产的产品荣获“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国家金奖等、无公害农产品”等称号,并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所创办的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化县专利示范企业"等荣誉,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5项,成功注册商标6项。

吴荣梅

吴荣梅,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在茶叶生产、研发一线,努力践行“茶人”的职责。经常下乡开展技术指导,为茶农排忧解难。为我县茶产业发展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制茶技艺全县拔尖,品种选育、加工精制、茶叶评审和拼配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

利用实践经验,探索以烘代炒、烘炒结合新技术,设计研发出全新的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新工艺于2018年1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择优引进适合加工开化龙顶茶且品质优异的优良茶树品种鸠坑16、鸠坑早、奶白茶、中白系列,累计推广面积5000余亩,新增效益300万元。提出茶园生产机械化理念,并在全县推广。参与完成“名优绿茶微域调控远红外提香技术”、“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应用与示范”试验,并登记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编写专著“名优绿茶机械化采制技术与装备”,发表论文“鸠坑16等茶树品种(品系)加工开化龙顶茶品质比较”、“浙江开化县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等文章。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工夫红茶行业标准”NY/T3222-2018、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标准“开化龙顶茶”GH/T1276-2019及浙江省地方标准“茶树花加工规范”DB33/T2257-2020等行业标准。执笔的《开化龙顶诗画风光茶园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开化县2019年项目谋划评选赛获奖项目。

汪秀芳

汪秀芳,1997年创办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任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化有机龙顶茶研究所所长。曾荣获衢州市政协常委、新浪浙江年度匠心人物、衢州市政府特别奖-乡村振兴产业之星、衢州市先锋战士、衢州市“115人才”、衢州市拔尖人才、衢州市十大工匠、衢州市劳动模范、开化县劳动模范等荣誉。所在公司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国家发明专利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等荣誉。

坚持“创新兴业,强化管理”的理念,带领公司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网店+培训+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营模式,从而引领了衢州市茶产品多品类及全产业链发展。至目前公司共拥有1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著,2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省科技创新奖1项。

郑明海

郑明海,1990年参加工作,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食用菌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1994年主持全县食用菌菌种生产和食用菌科研工作,立足食用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开化县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坚持在菌种生产一线对每个技术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菌种质量深受菇农好评。成功开创“分段生产、跨区域经营、现采鲜卖、专业合作、跟踪服务”开化模式,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连续6年被评为县级“食用菌产业化先进个人”,2004、2009、2019年分别获得开化县、衢州市、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被浙江农艺师学院聘为创业导师。主持参与并成功的选育出“浙耳一号”黑木耳新品种,2008年通过全国品种认定;参与“江白2号”金针菇选育课题,2013年通过省品种认定;“天鸣一号”杏鲍菇选育,2018年通过省品种认定;驯化野生桑黄(药用菌)“开桑一号”品种。4个品种在开化县及全国累计推广45亿袋以上,实现产值180多亿元。

(来源:开化农业农村)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开化茶人李群勇:20年坚守只为那缕茶香

开化茶人李群勇夺得红茶制茶大赛全国第一


20年坚守,只为那缕茶香

“这次大赛有297人报名,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开化的茶文化氛围是越来越好了。”1月15日下午,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由开化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主办的“源头杯评茶员技能大赛”落下了帷幕。赛事评茶环节总裁判、开化丽群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群勇开心地说。

李群勇是开化“茶圈”的名人。去年10月,他在福建武夷山举办的“全国红茶制茶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浙江向以制售绿茶闻名,偏居浙西小城的李群勇,却在红茶比赛上夺魁,颇有些让人意外。在成功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艰辛付出和心路历程?为此,记者寻香而行,找到了李群勇。“这款叫雪片,你们先尝尝。”见面后,他不疾不徐地给记者泡了一壶茶。品茗闲聊中,他的“茶叶世界”也徐徐打开。

坚持做好茶,一“泡”就是20年

开化是浙江重要的产茶区,种茶、制茶工艺在晚唐就已出现。李群勇就出生于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的一个茶农家庭。

作为“茶二代”,年轻时的李群勇却有些瞧不上这个行当。1993年,年仅19岁的他,从开化县第一职业中学农业专业毕业后,怀揣一点小盘缠外出闯荡,梦想有一天“衣锦还乡”。

6年时间,他辗转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换了10多份工作,从灯泡厂流水工到卖菜小贩,从推销员到餐馆服务员……却没一份工作挣到钱。之后,他干脆回老家种起了瓜果蔬菜,生活却依然毫无起色。

2000年,很有些“落魄”的李群勇向父亲借了4500元钱,带着妻子“再次出发”。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行业——制茶。

说干就干。他在老家包下了37亩茶山,在一处逼仄的、抬头就能看见瓦片的老旧房子里,开始了创业。采叶、杀青、揉捻、烘干、包装、销售……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门道,得一点点摸索。但夫妻俩不辞辛苦、边干边学,“一条龙”包干。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在这一行一“泡”就是20年。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李群勇回忆说,他第一次带着自己茶叶上门推销,只卖出去3斤多。彼时的开化绿茶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茶叶主打低价销售模式,但李群勇始终坚信,只有做好茶才会有好前途。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他亲自下地除草剪枝、认真管理自己的茶园,“我几乎不洒农药、不施化肥,而是让茶树自然生长。”李群勇告诉记者,没有好的制茶机器和烘茶设备,他就村里村外去借;不懂如何烘茶焙茶,他就现场学。2003年,李群勇通过自购、租用、交换等方式,自组了“万国牌”茶叶生产线。随着生产工艺提升,茶叶品质也越来越稳定,几年下来,他的茶叶逐渐得到了客户和批发商的认可。销量扩大后,李群勇经常要到邻居家买鲜叶制茶。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事风格,即使茶叶销量不好,也绝不让采茶工和茶农“吃亏”。到了2010年,他每年已能卖出七八千斤茶叶。

历经百余赛,越“钻”越深入

绿茶制作技艺日趋成熟,价格稳中有升,李群勇的新想法也随之出现。2013年,他决定制作红茶。

“那时就隐约预感到,喝红茶的人会越来越多。”李群勇说,刚开始研究红茶,他走了很多弯路。因为没人指导,都是自己上网查资料,“依葫芦画瓢”捣鼓鲜叶来发酵红茶,但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李群勇认识了国家一级评茶员、开化人毛京和,并拜其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李群勇“曲线救国”,开始潜心学习评茶知识。

在随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李群勇还认真研究了福建等地红茶的特点。通过控制发酵时间、萎凋程度等,慢慢摸索出了自己做红茶的路子。“很多人喝了我的茶后,都说有一股天然的蜜香味。”李群勇说,现在他做的红茶,在开化已有了一定的口碑和辨识度。

2016年,李群勇小试牛刀,参加了开化县一个评茶制茶技能大赛,拿到了三等奖。此后,他在几年里参加了大大小小百多场比赛。观茶、赏茶、品茶、知茶,李群勇以赛促学,在茶文化里越“钻”越深。2019年,在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夺得总决赛职工组单项赛一等奖,还拿到了国家二级评茶员资质。

“开化有个叫李群勇的很能打。”渐渐地,李群勇的名声响了起来。而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不久前在福建武夷山举办的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即“全国红茶制茶大赛”。这项赛事由国家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是国家一级A类赛事,被称为“中国制茶界的‘奥斯卡’”,可谓高手如林。

高手“打擂”,制作的又是别人拿手的红茶。开赛前,一些人认为浙江选手这次“没啥戏”,但李群勇却不这么认为。决赛历时3天,分为理论考试、拼配、手工制茶现场操作、成品茶质量考核等多个环节。最终,他以91.73的优异成绩,在60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创造了浙江人在该赛事上的最佳成绩。

看着李群勇家书柜里一本本几乎被翻烂的《茶叶加工与制作》《制茶学》等专业书籍,就能知道他为此做了充足准备。“赛前两个月,我经常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李群勇说,一有空,他还开展各种红茶制作试验。

读完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年,李群勇走南闯北,如饥似渴地学习。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茶茶不同”,他的加工技艺也突飞猛进。

“没见过、没尝过,就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李群勇直言,正是一次次比赛,增强了自己的信心,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见识了一个别样的“制茶世界”。

传扬茶文化,激活一池春水

“这款红茶口感有点青涩,主要是萎调程度不够,发酵也偏轻。”采访结束时,李群勇又泡了一壶新茶。几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让他对不同茶叶的汤香、口感愈加敏感。

这几年,不断拿奖,但相比各类头衔,李群勇更关心的是如何与身边人一道,合力将开化茶文化发扬光大,让茶产业更兴旺。去年以来,无论是县里还是开化龙顶名茶协会举办的赛事,李群勇经常作为赛事组织方、承办方参与其中,当评委、做策划,忙得不亦乐乎。

“只有将开化茶文化氛围烘托起来,让茶文化的土壤更肥沃,茶农才能更好地成长。”李群勇说,近年来,开化非常注重茶产业、茶文化的发掘、提升,开化茶的层级、门类也越来越丰富。

李群勇的话也得到了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金寿的认同。“开化现在还有一个爱学习、爱琢磨的‘茶友圈’。”胡金寿告诉记者,李群勇的成功,如同一颗小石子,在开化数千茶农这“一池春水”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如今,李群勇也开始带徒弟。他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徒弟们出去见见世面,一来希望他们在实践中传播开化茶文化,二来让他们多多将外边的好经验好做法学回来。(记者 钱关键 共享联盟开化站 吴莉莉 余问清)

来源:浙江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