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建阳白茶

找到约526条结果 (用时 0.064 秒)

从历史背景到工艺创新,多维解读建阳白茶盛名背后的奥秘

建阳小白具有的独特香气是怎样做出来的?建阳水仙白适合收藏吗?小白茶为何如此好喝?欢迎走进说茶大讲堂,一起了解白茶家族里最传统的品种——建阳小白茶和建阳水仙白茶。

日前,说茶大讲堂邀请到福建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平市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南平市建阳区“漳墩贡眉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众斌,带来《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公益讲堂,从历史背景、品种与工艺、传承与发展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带大家了解底蕴深厚风格卓然的建阳白茶。

白茶发源地之一的建阳

环境优势与深厚底蕴成就盛名

建阳是中国传统工艺白茶的发源地,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沛,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高,以红壤、黄壤为主要类型的土层深厚肥沃,尤为适宜优质的茶树生长。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建阳区在宋代曾以“图书之府”“理学名邦”“建本之乡”闻名于世,建盏、建茶等璀璨的茶文化使建阳白茶在茶叶的历史进程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传承至今。

建阳作为中国白茶发源地之一,是贡眉小白茶、水仙白的原产地,产区主要是在漳墩、小湖等地,主要品种是水仙、小菜茶。建阳小白贡眉久负盛名,建阳水仙白牡丹独具风格,成为建阳白茶得以闻名于世的基础。

建阳白茶的品种与工艺

建茶自成一派的韵味由来何处?

小白茶和水仙白茶是建阳白茶的特色。因原料、地域以及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建阳白茶从干茶的茶形到滋味口感都自成一派。

建阳小白茶为茶籽播种的有性繁殖,普遍生长在荒野高山,采摘周期比大白茶品类长十天左右,更有利于茶叶内质的积累,香气馥郁度和滋味的醇厚度更好。因菜茶混合生长,品种繁多,其制成的小白茶口感丰富多变,具有更高的品饮空间及收藏价值。

建阳水仙白茶汤色橙黄、香如兰花、鲜醇甘爽,素有“水仙茶质美而味厚”“果香为诸茶冠”的美誉。水仙茶在1985年荣获“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认定,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金奖,香飘万里,誉满中外。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那么建阳小白茶与水仙白的独特风味特质是如何铸就的呢?

周众斌介绍了影响建阳白茶品质的几大关键环节:

第一点为鲜叶采摘。掐采方式易导致鲜叶断口变红,采用提手采摘方式能获得品相较好的鲜叶从而提高白茶的外形。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第二点为独特摊晾风干萎凋工艺。在建阳4~5月份昼夜温差较大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等多种形式,让茶青慢慢风干,这个过程中茶叶芳香物质形成,进行内含物质转化和积累,实现建阳白茶独有的醇厚甘爽的口感。另外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有后发酵的空间,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内质不断进行转化,茶汤的滋味越发醇和。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建阳白茶的传承与创新

多措并举助力建阳白茶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为了让传统名茶“建阳白茶”得以传承与发展,建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注册“建阳白茶"地理商标、设立非遗“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举办“建阳白茶斗茶赛”、创新植入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白茶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补助茶企厂房清洁化改造、支持茶企参与“SC”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做绿色健康白茶。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2020年10月,《建阳白茶》团体标准成功制定,包含了《建阳小白茶》《建阳水仙白茶》两项标准,该标准对建阳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等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此系列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建阳白茶产品标准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白茶标准体系,对统一建阳白茶质量标准、保证建阳白茶的品质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能够规范建阳白茶的生产销售,建阳白茶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最终促进茶农增收和建阳白茶产业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来源:说茶ShowCha 周众斌、王未名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历史背景到工艺创新,多维解读建阳白茶盛名背后的奥秘

建阳小白具有的独特香气是怎样做出来的?建阳水仙白适合收藏吗?小白茶为何如此好喝?欢迎走进说茶大讲堂,一起了解白茶家族里最传统的品种——建阳小白茶和建阳水仙白茶。

日前,说茶大讲堂邀请到福建武夷天地和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南平市建阳区“漳墩贡眉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众斌,带来《建阳水仙白茶 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公益讲堂,从历史背景、品种与工艺、传承与发展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带大家了解底蕴深厚风格卓然的建阳白茶。

白茶发源地之一的建阳

环境优势与深厚底蕴成就盛名

建阳是中国传统工艺白茶的发源地,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充沛,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高,以红壤、黄壤为主要类型的土层深厚肥沃,尤为适宜优质的茶树生长。

建阳区在宋代曾以“图书之府”“理学名邦”“建本之乡”闻名于世,建盏、建茶等璀璨的茶文化使建阳白茶在茶叶的历史进程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传承至今。

建阳作为中国白茶发源地之一,是贡眉小白茶、水仙白的原产地,产区主要是在漳墩、小湖等地,主要品种是水仙、小菜茶。建阳小白贡眉久负盛名,建阳水仙白牡丹独具风格,成为建阳白茶得以闻名于世的基础。

建阳白茶的品种与工艺

建茶自成一派的韵味由来何处?

小白茶和水仙白茶是建阳白茶的特色。因原料、地域以及工艺的特殊性,使得建阳白茶从干茶的茶形到滋味口感都自成一派。

建阳小白茶为茶籽播种的有性繁殖,普遍生长在荒野高山,采摘周期比大白茶品类长十天左右,更有利于茶叶内质的积累,香气馥郁度和滋味的醇厚度更好。因菜茶混合生长,品种繁多,其制成的小白茶口感丰富多变,具有更高的品饮空间及收藏价值。

建阳水仙白茶汤色橙黄、香如兰花、鲜醇甘爽,素有“水仙茶质美而味厚”“果香为诸茶冠”的美誉。水仙茶在1985年荣获“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认定,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金奖,香飘万里,誉满中外。

△图片来源:周众斌《建阳水仙白茶 建阳小白茶标准解读》PPT内容

那么建阳小白茶与水仙白的独特风味特质是如何铸就的呢?

周众斌介绍了影响建阳白茶品质的几大关键环节:

第一点为鲜叶采摘。掐采方式易导致鲜叶断口变红,采用提手采摘方式能获得品相较好的鲜叶从而提高白茶的外形。

第二点为独特摊晾风干萎凋工艺。在建阳4~5月份昼夜温差较大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等多种形式,让茶青慢慢风干,这个过程中茶叶芳香物质形成,进行内含物质转化和积累,实现建阳白茶独有的醇厚甘爽的口感。另外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有后发酵的空间,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内质不断进行转化,茶汤的滋味越发醇和。

建阳白茶的传承与创新

多措并举助力建阳白茶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为了让传统名茶“建阳白茶”得以传承与发展,建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注册“建阳白茶"地理商标、设立非遗“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举办“建阳白茶斗茶赛”、创新植入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白茶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补助茶企厂房清洁化改造、支持茶企参与“SC”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做绿色健康白茶。

2020年10月,《建阳白茶》团体标准成功制定,包含了《建阳小白茶》《建阳水仙白茶》两项标准,该标准对建阳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等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范。

此系列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建阳白茶产品标准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白茶标准体系,对统一建阳白茶质量标准、保证建阳白茶的品质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能够规范建阳白茶的生产销售,建阳白茶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最终促进茶农增收和建阳白茶产业健康发展。

建阳自古出好茶,对于建阳白茶你还有哪些疑问?快来回看直播收获更多精彩吧。

来源:说茶ShowCh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史实说话,话白茶正史,致敬茶界前辈,献礼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建阳白茶(1950-1969)


建阳地区生产白茶历史悠久,其中漳墩、水吉、回龙、小湖四个乡镇为主产区,其他9 个乡镇也有少量生产,面积与产量以漳墩为最大。


关于建阳白茶的记载,最早可见于《中外茶事》:乾隆年间,瓯宁漳墩南坑(今属建阳)创制,始名“南坑白”,以菜茶品种采制,故又名白仔、小白或白毫。


摘自《建阳白茶初考》


1929年版的《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今建阳县小湖、漳墩乡和水吉镇部份及建瓯县龙村部份)二里。”


摘自《建茶志》


1922年,白牡丹创制于建阳水吉。贡眉最早产于建阳漳墩,贡眉系由菜茶品种制得,茶芽小,外形较细长,具菜茶特殊香气,滋味鲜醇,深得东南亚地区消费者尤其是香港、澳门消费者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前,寿眉是建阳产区三级以下贡眉的统称。水仙白的创制则稍迟于白牡丹,原产于建阳水吉,由福建水仙品种为原料制作而成。


在新中国建立前,建阳就是白茶生产大县。1936年,全省白茶生产3280担,其中建阳水吉产1580担,居全省首位。抗日战争期间,海运阻断,白茶产量锐减,只有建阳和政和有少量生产。至1949年,建阳全县白茶仅余30吨左右。


摘自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植下,建阳茶叶生产恢复,白茶才得到重新发展。白茶茶区主要集中在闽北的建阳(占80%)和松政县(松溪、政和),其中建阳以漳墩区为主(占建阳的83%左右)。


摘自《1962年总公司省局省公司

收购工作安排》


1950年,中茶福建公司在全省设立16个茶叶收购站,其中包括:水吉收购站、建阳收购站。


摘自《1950年中茶福州分公司

工作检讨总结报告》


1953年闽北白茶、乌龙茶收购价上调以后,已超过1953年红绿茶价格水平,白茶价格已经达到扶植生产要求,因此不再做调整。但水仙白为了适应白茶拼和上的需要,鼓励增加生产量,将于1954年予以调高价格5%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白茶经营史录》


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白茶经营史录》


1953年,由于白茶销售具有投机性(外销限于香港澳门两地,私商利润丰厚),因产量不足,私商通过茶贩把白茶运往外地逃避收购。而且,当年政府调高闽北白茶收购价格,私商更加有利可图,水吉收购站决定暂时撤销牌价停止收购,待稳定后继续随调整价进行收购。


摘自《1953年中茶福州分公司收购总结》


1954年,为了避免白茶被私商投机而影响市场价格,全部白茶归由中茶福建公司收购,包括建阳水吉在内,白茶均由国家统购,无私商经营。


摘自《1954年省加工总结、

工作方案和专题报告》


1957年,为鼓励茶叶生产,福建省农产品采购局出台《关于毛茶生产成本的调查及对于1957年采购价格的方案》,其中,水吉白茶二级中准价提为102元(现价79元),提高幅度29.1%水吉小白茶二级中准价提为82元(现价64元),提高幅度28.13%水吉水仙白茶二级中准价比照大白价提为100元(现价79元),提高幅度26.6%,但在具体安排等级价格时三级和次级应低于此幅度。


摘自《关于毛茶生产成本的调查及

对于1957年采购价格的方案》


1961年,中茶福建公司主导的白茶初制技术改进试点工作分别在建阳和闽侯进行。建阳着重解决人工控制萎凋过程的问题。试点拟定在樟墩沙堤,由建阳县采购部门负责并由建瓯茶厂派人配合进行,对白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良与创新。会上提出,白茶可采取加温萎凋并配合鼓风设备,控制温湿度,保证白茶品质。


摘自《关于1961年茶叶初制工作几点意见》


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茶叶价格的通知》,其中:大白(包括水仙白):二级中等价格由107元调高到108元,和松、政大红价格基本拉平。小白三级中等价由68元调高到73元,和松、政小红价格基本拉平。


摘自福建省人民委员会

《关于调整部分品种茶叶价格的通知》


摘自福建省人民委员会

《关于调整部分品种茶叶价格的通知》


1962年,为扩大我省白茶出口,加强与台湾白茶的竞争,中茶福建公司下达收购指标:全省收购计划为3400担,其中建阳县2200担,松政县800担(其中银针2担),福鼎县400担(其中银针8担)。同时,建阳的白茶生产面临漳墩区劳力不足的问题,中茶福建公司安排建瓯茶厂在各方面进行协助和配合,南平专区外贸站及时调运车辆,做到白茶快收快运的要求。同时,建阳漳墩收购站安排技术工,到福鼎茶厂指导白茶生产。


摘自《1962年总公司省局省公司

收购工作安排》


1963年左右,福鼎和闽东地区的白茶发展迅速,已经逐渐赶上闽北白茶的质量与价格水平。白毛茶采摘比较合理及时,嫩度较好,其中建阳小白的品质提高比较显著,色泽灰绿,但毫心不显,叶张比较轻薄。


摘自《中国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

1963年毛茶品质情况的初步分析》


1964年元月中旬,南平专区外贸站在建阳县主持召开白茶采制经验交流座谈会,交流经验并研究64年提高毛茶品质和加强品质保护措施。中茶福建公司在建阳沙堤茶厂,开展白茶管道加温萎凋试验成功。


摘自1964年

《为召开白茶采制经验交流座谈会》


1965年前后,建阳白茶的年产量在2000-3000担间徘徊,60年代后期达3000担,最高峰时占全省白茶产量80%,一直是福建白茶的主要产区。

找到约51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