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西茶厂

找到约45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江西省茶场 -- 江西省内的茶场汇总合辑

江西省茶场

九龙山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九龙山。建于1954年。有茶园230余公顷,年产茶25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浮红)为主。

上饶三都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上饶三都。建于1954年。有茶园约90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初精制联合加工厂,主要生产烘青茶坯供窖制茉莉花茶,上饶“白眉”名茶亦有生产。

乐山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泰和乐山。建于1982年。有茶园200公顷,年产茶25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茉莉花茶和外销眉茶为主。

半径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信丰半迁。建于1965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分场和初精制联合加工茶厂,以生产内销炒青绿茶为主。

杜埠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高安杜埠。建于1982年。有茶园约70公顷,年产茶50吨,下设茶叶初制加工厂,以生产炒青绿毛茶为主。

秀谷华侨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江西金溪城郊。建于1965年。有土地约670公顷,其中茶园330余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花茶坯为主。

武口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娄源香田。建于1939年。原为江西省娄源县茶叶改良场,1950年改为娄源茶叶试验场,195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470余公顷,年产茶5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为主。

武宁县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武宁白鹤坪。建于1959年。有茶园约400公顷,年产茶叶3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茉莉花茶为主。

罗家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罗家。建于1964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2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和外销眉茶为主。

河口茶叶试验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铅山河口镇。建于1941年。原为江西省河口茶叶改良场,195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270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茶叶分场、茶叶初制厂和茶叶精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花茶为主。

修水三都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修水杨梅山。建于1954年。有茶园400余公顷,年产茶35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厂,主要生产外销眉茶、茉莉花茶和梅山神茶等产品。

信丰县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信丰新田镇。建于1970年。有茶园8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茶叶加工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洪源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洪源。建于1965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分场和茶叶初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炒青绿毛茶亦有部分产量。

来源:茶修智慧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加快茶叶加工技术提升 助推江西茶产业发展诌议


—、江西茶叶加工概述

(1)江西县县产茶,茶叶各具特色。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江西已县县出茶叶,是全国重要产茶州府,朝庭在江西浮梁并设有七品茶税官吏。茶叶品质名冠天下,明清入贡。婺源县盛产绿茶,有“婺绿茶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之美称。庐山云雾茶,享有“味浓性沷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之美誉。修水宁红茶,茶盖中华,价甲天下。景德浮梁茶,瓷韵茶香。井冈遂川、赣南高山茶,红色故都的茶。江西茶享誉古今中外,传承千年辉煌。

(2)产业传承失落,茶企小富即安成为主流。历史上茶叶就是江西的重税创汇的农业商品,是出口农产品的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多部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省外贸有8家定点茶叶精制加工茶厂,省供销系统,省农业农垦系统,华侨系统,司法系统,乡镇企业等部门都曾大力发展茶叶,建立有茶场(厂)。江西茶产业基地星罗棋布。现在这些茶场、茶企,尤其是外贸加工型茶企全部湮没或改制私有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茶叶生产加工呈现出私企个体茶商百花齐放、八仙过海景象。

(3)政策促推茶业发展,茶企与时俱进。国家对茶叶管理政策,由解放初期的二类物资一类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统购统销体制,到上世纪70年代的统购统销(含边销茶)和自产自销双轨制,进而到改革开放全面放开茶叶管制,我省茶产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量质齐升,江西茶曾位列全国第九位。现阶段我省推出“江西茶香天下”的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中,我们江西茶怎么发展,江西茶企如何做强做大这个课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各个茶企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三农工作赋予新时代茶产业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二、对促推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改进政府对产业管理的简单做法。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茶产业发展不再作发展计划任务。茶业发展主要以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发展为主,政府仅根据发展的需要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形成了一个惯性的工作方法(从改革开放至今基本没变):

①主要以一个口子出钱(财政)、多个部门出项目(分管厅局)、县乡落实、茶企实施方式推进茶叶发展。看似管理周全,但产生资金使用效果欠佳问题。建议:资金和项目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相关性,通过科学论证,通过各部门立项,如文旅的、乡村振兴、科教、非遗传承、质量标准、宣传的等等,作出计划,统筹安排,责任到部门,落实到县乡,检查到茶企。

②改进强化技术推广人、财、物管理。现在情况是茶企想发展,但面临三难,一缺资金、二缺发展技术、三缺茶叶销售市场。若把前面所述第①条管理好,做到重点促推,资金扶持,这样茶企内部面临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建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组织面向全省的技术专家团队,人才必须是全方位的。种管加、产供销、文旅宣、组织协调检查等都必须要有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支撑,同时这个专家团队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全方位筛选技术人才),高权威(管理部门授权),懂运作资金保障才能见效真见效快。

(2)厘清理顺茶产业行业管理问题。现在是各部门、各级政府各管各,许多部门均出台了政策支持茶叶发展的举措,但没有行成合力。在这个问题上,甚至出现只要提到合力助推,就甩手不问观望等待情况。落实到具体工作就出现谁提出就谁出钱,谁办事就谁负责的怪现象,这个问题不解决,江西茶产业很难发展做大做强。建议:应成立省行业管理联盟(或茶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承担管理部门职能的督导(或省赋权行业协会向政府部门负责),统筹规划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协调各涉茶部门形成合力,形成有效机制(资金立项、技术攻关、茶企提升、市场开拓、品牌创建、茶行业宣传等促进茶行业发展)。

(3)形成合力提高茶企发展机能。对茶企实行“一场一策”发展规划、指导,打破扶持资金使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当前这种情况比较突出,不同部门的资金针对性不同,资金使用效果不佳)。同时对茶企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采取多方式解决(专家针对性指导,挂点服务责任到人,承担培训、咨训、发放技术普及手册等)。

(4)重点加大茶叶加工和新产品研发扶持力度。

茶产业健康持久发展,必须要有好的茶叶产品才能拥有市场,才能占领市场。

江西茶叶加工和茶叶产品在计划经济年代在全国是有地位的,中茶(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公司,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茶叶进出口公司,江西茶都曾作为中国茶叶出口配额原料调拔给他们(造成江西茶成了陪嫁的衣裳,沒有市场品牌)。生产加工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茉莉花茶(南昌茶厂)、珠兰花茶(洪婺名茶开发公司)、米砖茶、青砖茶(上饶茶厂)、红碎茶(景德镇洪源茶场)以及其他保键茶产品(江西省蚕桑茶什研究所的贡林莲芯茶、南昌县黄马乡茶场的防暑降温茶、兴国卷烟厂的香烟伴侣茶、修水茶厂的宁红减肥茶等)。现在全省茶叶生产加工产品比较丰富,在原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名优茶(由特制品到产品,己成为产品主流)、茯砖茶(江茶集团红茯砖茶)、白茶、乌龙茶、绿(红)香茶、桂花红茶、米兰花茶等。但总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原有一些产品没有了(米砖、青砖、香烟伴侣茶、红碎茶和一些保健茶)。

②有的茶产品产量规模萎缩了(红茶和绿茶大宗外销出口产品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等)。

③就单个茶企茶叶加工更不乐观,机器设备不配套(实行多茶类加工的茶企尤其明显),设备性能落后(主要问题是新机器老设备),技术跟不上,茶叶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茶叶仓储保存条件差,产品销售市场小而不稳等,这是当前我省茶企存在的普遍问题。建议:各级政府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只有茶叶质量好,才能在市场上站稳站久,有了市场就能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提升。

④茶叶生产加工质量遇到瓶颈。主要原因之一是鲜叶采摘问题。如何釆摘下较为标准的茶叶鲜叶原料成了当前茶企加工的首要问题(采茶人员不够,采摘标准把握不了是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鲜叶原料分级机器研制和推广已成为当前茶叶加工的迫切需要,成功研制鲜叶分级机器,一能解决鲜叶采摘不标准问题,二能解决机械化釆茶鲜叶原料有效(分级)利用,三能有利茶叶加工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鲜叶标准统一,茶叶就能加工好、质量好,茶叶品质级別就提高)。我省婺源江湾茶机厂已在计划开发,若能组织科技攻关,研制成功,将会解决许多茶场釆茶缺人,鲜叶原料不标准,茶叶产品质量上不去等诸多问题。其二是茶叶生产加工人员不稳定,员工技术整体不高,造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

⑤夏秋茶利用率低的问题。夏秋茶制作单季茶产品出厂品质不合(口感)消费者需求,冲泡饮用原叶茶产品基本上没有市场。但若发挥夏秋茶品质优势,第一夏秋茶加工红茶,具有条索细秀油润,夏茶收敛性强,秋茶香气高特点,做拼配茶原料市场潜力很大,效益也比较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统购统销,茶叶加工出口内销就是这样做的)。第二夏秋茶加工成生产其它产品的原料,产品市场潜力也很大。如茶饮料原料、茶酒原料、茶多酚和茶色素提取(在本省均曾有利用和生产,洪婺名茶开发公司生产的茶色素胶囊产品当时属全国第一)。第三夏秋茶原叶茶新产品开发潜力很大,2022年兴国县春赐福生态茶场釆用秋茶鲜叶原料研制新产品,其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受到许多茶界人士和消费者的赞许。

以上是就江西茶叶加工在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一己之见。江西生态茶园建设、江西茶新产品开发、茶叶品牌创建、江西茶香天下宣传工作等等,对江西茶叶发展都至关重要,都是现实的课题和工作,都要有科学组织协调和支持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助推发展应有效果,才能将江西茶产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地位,江西茶产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工作。


作者:陈宜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三级研究员

江西省职业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茶叶类专业委员会专家

原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监测站站长

来源:上饶农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江西:茶叶变茶“业” 富了村民美了生态

阳春三月,茶树吐翠。走在赣鄱大地赣东北、赣中南等优势茶区,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从空中俯视,宛如大地指纹。身处其间,鼻息间尽是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和美景相映成衬的是三五成群的茶农,灵巧的指尖上下翻飞,一片又一片芽条轻轻落在斜挎在腰间的小竹篓里。

江西茶,香天下。为了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江西出台配套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打造江西茶叶龙头,引导市县茶企整合、创建茶产业联盟,促进茶旅融合。到今年,江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3月11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平丰村的山场上,志愿者正协助当地抢抓时间采摘明前白茶。人民网时雨摄

美了生态富了村民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回暖,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绿,在庐山云雾茶的核心产区濂溪区,茶园全面进入开采期,今年首批“明前茶”即将上市。

在濂溪区高垅乡的绿丰茶场内,前来采摘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进入采摘期后,该茶场每天可以采摘1000余公斤鲜叶,制作出200多公斤干茶。“在家门口茶园采茶,每天都有收入进账,一个采茶季下来,可带来几千元的增收。”附近村民杨绍英说。

绿丰茶场茶叶种植面积2300多亩,年产优质干茶2万余公斤。茶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偏低,茶叶开采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生长周期延长,茶叶的品质将会好于往年。

庐山云雾茶是江西传统名茶之一,去年,依托中国茶叶研究所选育国家级茶树品种,繁育“庐云”系列茶苗110万株,庐山云雾茶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濂溪区计划继续推进茶园扩面升级,每年扩种500亩以上、同时提升茶叶品质,推动标准化加工设备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示范茶园示范区。此外,还要做好庐山旅游与庐山云雾茶的结合文章,实现茶旅深度融合。”濂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早春时节,江西省新余市水北镇1000多亩茶园初露新绿,引来不少参观者。赵春亮摄

视角转向赣南,春分前后,每天早上七点,海拔近千米的江西省会昌县永隆乡小寨村的佛云山茶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茶农们穿梭在茶树间,将刚吐露出来的嫩芽采入竹篓,一派忙碌的景象。

“春茶的采摘期一般为半个月,今年的春茶产量大概在260斤,产值约25万元。”会昌县益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庆荣介绍说,为了抢抓生产农时,合作社每天聘请30多名来自周边的村民采茶。

永隆乡是会昌县一个偏远的小山乡,平均海拔5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生态优美。依托良好的生态,祖祖辈辈都种茶的钟庆荣在政府的扶持下,流转了100亩的荒山,发展起了茶叶产业。

“刚开始种茶叶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通过外出学习讨教和不断实践改进,茶叶的品质也不断提升。”钟庆荣介绍说,目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每年我都会来这里采茶,又有车包接送,一天有七八十元的工资,可以说是赚钱顾家两不误,挺好的!”村民吴财招熟练地采着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几年,当地还投入资金,开通了双向两车道的产业路。临近中午,工人们下班吃饭,钟庆荣便骑着摩托车将采摘好的茶叶送到山下的家中作坊进行加工,制成茶叶。

“现在修通了公路,车子能直接上山,很方便,我们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充满了信心。”钟庆荣骑着摩托下山,一路上还哼着小曲。

坐车约十来分钟便来到钟庆荣家,一走进门,一股浓浓的芳香扑鼻而来,制茶工人正忙着做手工茶。“因为海拔高,生态好,茶叶的品质也很好。”钟庆荣说,目前主打毛尖茶,主要销往广东、福建以及周边县城。

高山茶飘香,美了生态,富了村民。近年来,会昌县永隆乡按照“以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以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的理念,着力将茶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养产业。

截至目前,该乡茶园面积达1210多亩,年产量达6000斤,实现综合产值520万元,受益群众2710人,茶叶已经成为永隆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永隆毛尖提质扩面,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整合茶企抱团发展,做强做优茶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会昌县永隆乡党委书记刘志福说。

家家产茶,户户冒烟

视角再从赣南会昌转向赣西南的江西省遂川县。

春分时节,小雨初霁,云蒸雾绕。蜿蜒的乡村公路通往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南屏村深处,层层叠叠的青翠茶园长势正旺,一垄垄修剪过的茶树整齐划一。

茶产业是遂川县带贫效果好、辐射面广的传统扶贫产业,但产业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面临“小、散、杂、弱”等问题。

“以前交通不便,村民种的茶卖不出去,大家种植积极性不高。好叶制不出好茶,好茶卖不出好价。”57岁的罗传森是南屏村蝶变的亲历者。

罗传森说,南屏村位于罗霄山脉腹地,坡陡路滑,天气差时摩托车都不敢骑,村民只能靠着肩挑背驮运送农资和农产品,很不方便。

要致富先修路。趁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曾作为深度贫困村的南屏村在政策扶持下冲破交通桎梏,通村路、入户路蛛网般连接家家户户,也重新唤起了村民的干事热情。

“以前我只种了2亩茶,种多了怕难卖。现在路通了,商机也通了,我家种了20亩茶,靠茶产业一年能赚10多万元。”罗传森说,他还考了茶叶加工证和品茶员证,立志成为新型现代茶农,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盈利能力。

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村庄产业发展也面临新门槛。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潜力、提档升级,让“茶叶”变“茶业”更好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成为南屏村的新课题。

在挂点帮扶部门民政部的推动和支持下,南屏村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建起了扶贫茶厂。据介绍,这条生产线按当地盛产的狗牯脑茶生产工艺“量身定制”,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产出的茶品质还高。

与此同时,遂川县还聘请了陈宗懋院士和刘仲华院士为狗牯脑茶首席科学家,并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就绿色防控等事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家家产茶,户户冒烟’,村口就能闻到茶香。”南屏村村支书王甫桂说,当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13名脱贫户增收。统一品牌“南屏福”狗牯脑茶成功地走出深山,飞向了千家万户,南屏茶厂单今年春茶销售额预估达150万元以上。

“我们茶农只管种,村里的茶厂会上门收购,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一些,再也不用担心’卖难’问题了。”年近不惑的村民江祥英种了15亩茶叶,他说当地常组织茶叶种植和制作技能培训,他逐渐从“经验派”变成“技术派”,今年春茶销售额就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日新月异的汤湖镇不仅引来了返乡创业的村民,茶香还引来了八方游客。观光茶园、村级茶青交易市场、采茶的茶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年3月到10月,都是小镇最热闹的时候,全镇年接待人次近5万人,仅汤湖温泉山庄年营业额就达500万元。

近年来,遂川县充分发挥当地狗牯脑茶的品牌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茶业。全县每年新增种茶面积约1万亩。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农户持续获得股份红金、土地租金、劳务薪金等多重收益,成为茶叶种植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目前,该县农户参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的生动格局已经形成,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年产量达9020吨,有近10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户年均增收超过4000元。

春分前后,在江西中南部的万安县高陂镇高陂村茶叶基地,当地茶农抢抓晴好天气茶园紧张地采茶,以保障市场供应。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推进产业兴旺,促进共同致富是摆在万安县高陂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以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该镇通过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油茶+茶叶”套种的林下经济,此外还发展了以金沙柚为主的10公里产业示范带,带动周边农户1600多户,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高山云雾出好茶

春分时节,翻山越岭来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杨石组,登上一座当地人称作李子号的大山。

极目远眺,只见巍巍群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俯瞰身前,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在山谷、山脊或山坳间涌动。置身其中,鼻息间尽是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

原生态茶园里,茶农三五成群在茶垄间穿梭,他们灵巧的指尖与疯长的茶芽赛跑,随着手指上下翻飞,一片又一片芽条落在了斜挎在腰间的小竹篓,欢声笑语洒满了绿色茶园。

“明前茶,贵如金。”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卫美说,因为品质好、产量低,明前茶自古就受人追捧。

“春茶之好,贵在于至鲜至嫩。”汪卫美介绍说,她家茶园采摘的早春茶,大多都是芽头或着一芽一叶,“现在每天雇了十几个人采摘,一天也就采40来斤鲜叶,制作10斤干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李子号海拔600多米,山里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只要一下雨,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

汪卫美家世世代代都是茶农,家里现有600来亩茶园,祖传的老茶园就多达500余亩,大多都是在李子号的深山之中,“树龄长的有200多年,短的也有100多年,是正宗的槠叶种高山古茶树”。

“我们坚持让茶树自然生长,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锄草,手工采摘、手工制茶,最大限度保持了茶叶’与生俱来’的品质。”汪卫美说。目前已有900多斤绿茶和10多万元红茶的订单,大多都是私人定制,让她遭遇了早春“幸福的烦恼”。

汪卫美是土生土长的杨石人,2001年,汪卫美和哥哥远赴浙江打工。第二年,头脑活络的兄妹俩开始自己创业,在义乌从事卫浴批发生意。十二年的摸爬滚打,让兄妹俩遍尝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凭借着勤劳的双手,挣到了人生财富的“第一桶金”。

“杨石虽然只有60多户人家,却有着5000多亩茶园,按理说日子会越来越好。”汪卫美说,可她每年回家过春节,发现村里都还是老样子,和外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她痛心不已。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4年,汪卫美兄妹俩回乡创业,先后成立了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浮梁县五河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多亩的精制茶厂,并投资50多万元,对村里100多亩荒废的茶园进行了改造。

经过兄妹俩坚持不懈的努力,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去年跻身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拥有高山茶园1100多亩,五河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也建起了2300多平方米的洁净加工厂房,带领更多的杨石父老乡亲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日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的工作人员在采摘“明前茶”。李开旺摄

近年来,浮梁县坚持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来发展,茶叶总产量高达11500吨,茶叶产值7.8亿元,茶农人均涉茶收入从4574元增长到12580元,茶业综合产值更是高达18亿元。茶叶生产早已成为浮梁县6.2万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进入三月下旬,赣东北另外一个茶叶主产区婺源的春茶全面开采。

在婺源县思口镇茶叶基地,数十位茶农腰挎茶篓,穿梭在茶树林里,双手娴熟地采摘鲜芽。思口镇赵家茶园基地负责人吴洪炜说:“我们今年的茶叶单芽的大概卖120元到150元,采的一芽一叶的茶叶卖在60左右,相比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

目前,婺源全县有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超过7万,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超过2000吨。

近年来,婺源县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婺源优势、特色、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不断为茶产业发展“加码”。

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婺源县还积极为茶产业进行科技赋能。比如,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数字化茶叶加工厂,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可控化生产,一天可产万斤干茶。

“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生产以后,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有助于带动更多的茶农致富,助推婺源茶产业的发展。”正稀茗茶董事长黎建华说。

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婺源县还依托旅游优势,把“千年茶乡”概念深度融入到“中国最美乡村”大旅游品牌中,打造茶业旅游景点、茶研学游基地、制茶工业旅游点及茶主题民宿。

“下一步,婺源将高位推动婺源茶品牌整体策划,重塑婺源绿茶品牌形象,同时进一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旅品牌新业态,将一些生态美丽的茶园串珠连线,充分开发茶旅游线路,助推婺源县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4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