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北茶叶机械

找到约26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  谱写新篇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湖北省茶叶学会

湖北省果茶办公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2021年2月26日

湖北是“茶圣”陆羽故里,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支柱、绿色、特色和亮点产业。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协同创新,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迎来了赶超跨越、担当作为的战略机遇,意义重大而深远。全省茶叶科技工作者要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积极争取在政策扶持、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方面支持,为促进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

一、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主要成就

(一)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迈上新台阶

目前,全省育成国家级茶树良种3个(鄂茶1号、鄂茶4号、鄂茶5号)、省级良种17个。由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的“鄂茶1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鄂茶11、鄂茶12等6个良种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金茗1号”成为我省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茶树品种。通过研究茶树工厂化快繁技术,制定系列标准,建成孝感福良山、恩施、宜昌萧氏等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形成适应我省气候特点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根据生产、市场需求,从省外筛选引进中茶108、金观音、白叶1号等特异新良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省果茶办等部门大力推广下,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49万亩,其中“鄂茶1号”近100万亩,成为我省当家品种;全省茶树良种率由2015年的55%增长至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茶叶绿色高效生产获得重大突破

根据我省主产茶区的地理、气候以及茶类特点,省茶叶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鄂东北茶区,构建“茶叶配方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开沟深施”技术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2015年的878kg/hm2减少到477kg/hm2,化肥减施45.6%,茶叶增产3.7%-15.2%。针对鄂东南黑茶产区全年采摘量大、夏秋茶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建立茶叶专用缓释肥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954kg/hm2减少到679kg/hm2,化肥减施29%,茶叶产量增加20%以上,茶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9.7%和4.0%。针对我省茶园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构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用药相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我国广大茶区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我省茶园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生态茶园建设。

(三)茶园作业轻简化呈现新态势

针对山地茶园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省茶叶科技创新行动团队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内环式”栽培技术模式。优选出茶园耕作机械3款,施肥机械2款,履带式采茶修剪多功能机1款,茶园除草、绿肥还田机械2款,集成内环式设置茶行、轻基质茶苗、起垄覆膜栽培、间作绿肥、机械化管理、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标准茶园,实现了“一年交园、两年采茶”。“十三五”期间,通过示范引领,全省80%以上茶园实现轻简化管理,提高工效80%以上,降低成本60%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四)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二次飞跃

我省茶叶加工在由手工到机械制茶转型的基础上,整体进入连续化、清洁化阶段,部分达到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二次飞跃。其中名优绿茶“一线两用”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数控摊青、电磁杀青、连续化做形和PLC控制技术,实现了名优绿茶、大宗绿茶共线连续化加工;研发出的工夫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与配套技术,创新自动化萎凋、精准称量、自动揉捻、智能发酵及控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机采茶鲜叶配套加工技术与关键装备,突破了机采鲜叶不能加工优质茶的难题;青砖茶数控渥堆设备和压制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现青砖茶渥堆工序环境因子可控和自动压制;萧氏集团茶叶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投产,整个加工全程自动运行、数据可视且工艺可动态优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我省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60余条,较2015年提高3倍以上。

(五)茶叶精深加工拓宽了增值链条

我省茶叶精深加工成为产业经济新增长点。其中,大悟、恩施引进抹茶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建立抹茶加工生产线8条,年可加工优质抹茶4000吨,广受市场青睐。萧氏茶业集团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了茶苕酥、茶月饼、茶蜜饯等茶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加工出无糖、无着色、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味茶饮料。采花公司应用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偶联技术、膜分离技术、微囊包埋香气回收技术,建成了年产量1000吨高品质的速溶红茶生产线。湖北中鑫公司装备茶叶精深及植物提取生产线,具备年产500吨茶粉体加工能力。竹溪梅子贡公司、宜都市绿源公司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鹤峰源峰生物公司速溶茶生产线均已投产见效。

(六)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湖北茶叶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我省荣获“采花”“萧氏”等22件中国驰名商标,“襄阳高香茶”“赤壁青砖茶”等3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字牌等3个“中华老字号”,“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抢抓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等重大契机,叫响了“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品牌。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襄阳高香茶”被推选为2019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湖北茶荣获10个金奖,与安徽省并列全国第三名,获奖数量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连年组织抱团出击,举办“健康边疆行”“健康沿海行”等品牌推介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了“生态湖北茶,健康千万家”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湖北茶品牌的知名度。

(七)茶叶科研教学平台夯实产业基础

“十三五”期间,省茶叶学科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其中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我省建有“一岗三站”;省厅建立了省现代农业茶叶技术体系、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与协同推广、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茶叶团队;省农科院果茶所建立了省茶叶工程中心、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新建青砖茶湖北省工程中心、省茶叶创新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211重点大学,茶学学科属国家双一流学科园艺学的二级学科,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建有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萧氏茶业集团拥有国家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长江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涉茶专业;恩施、宜昌、襄阳、咸宁、十堰等市州农科院设立了茶叶研究所;赤壁市组建了赤壁青砖茶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长盛川公司成立了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这些平台与基层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联动,形成了我省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联合发力,夯实了茶产业发展基础。

(八)茶叶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湖北茶叶学科领域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其中二等奖7项,较“十二五”增加4项,完成单位主要有省农科院果茶所、省果茶办、华中农大、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恩施州农科院、采花茶业等;获得科技成果评价5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810项,其中发明专利14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制定标准26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省地标16项、团体标准9项;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2019年年报全省茶园总面积521.6万亩,产量35.3万吨,产值178亿元,出口2.14亿美元,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带动2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63.4%。

二、今后湖北茶叶科技发展展望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省委书记应勇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呼吁,“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突出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一)加力推进创新集约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茶行业社会组织和农科教、产学研推联动的作用,广聚“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强化茶产业发展有关项目支撑,强化“一懂两爱三过硬”茶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着力组织开展茶叶标准制定、品质评价、技术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推介、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等工作,着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全产业链双向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两端”(生产端、消费端)齐发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共提升,“三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同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新跨越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二)加力推进品种良种化

主要挖掘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创新性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开展特异、专用、优质茶树良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根据市场需要,选育高氨基酸、高茶多酚、低咖啡碱、低氟等新优品种;培育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专用品种,实现“五大茶区”茶树良种差异化发展;开发花香浓郁、栗香持久、滋味绵长的地方特异性品种。结合老茶园低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率提高到75%以上。

(三)加力推进生产绿色化

大力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及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进一步开展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与土壤信息系统研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茶叶减肥减药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在主产区积极推进全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循环农业示范、茶园“四机”(即机剪、机采、机耕、机防)等集成技术,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实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力推全域绿色和有机茶发展再上新台阶,创建新“三品一标”示范县市。

(四)加力推进加工精准定向化

重点开展茶鲜叶精准机采,高品质绿茶、红茶、青砖茶精准定向加工,出口茶轻简化精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大对茶叶精准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加大对主要茶类专用核心装备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青砖茶降氟、出口茶降农残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煤柴改电天然气);培养一批茶叶加工工匠和评茶大师。实现我省茶叶加工第三次跨越。

(五)加力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

积极倡导“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增值短板;大力开发抹茶、茶食品、现代茶饮、茶工艺品、茶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茶主题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六)加力助推营销品牌化

从标准制定宣贯突破。抓紧制修订省茶叶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有关栽培、加工和产品等系列标准;从市场渠道突破,坚持“走出去”战略思路,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渠道体系;从宣传推介突破,在央视、目标市场等销区加强广告宣传,支持设立专卖店、联营店等,专家站台推介,周密策划叫响品牌,培植重点龙头茶企;从品牌管理突破,建立健全茶品牌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品牌茶核心生产基地、加工场所、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与追溯系统;传播茶知识,推广茶科技,培育代言人,为品牌化发展保驾护航,力推鄂茶品牌香飘海内外。

回首过去,我们无比感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全省各级茶叶科技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务实拼搏,各尽其责、同频共振,为建设“千亿茶产业强省”,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北科技力量。

【原标题】微头条| 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 谱写新篇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注:内容来源湖北茶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张图让你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

湖北8位省领导当“链长”

一张图看懂湖北茶叶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湖北农业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8月6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湖北茶叶、优质稻米、菜籽油、小龙虾、柑橘、蔬菜(食用菌、莲、魔芋)、中药材、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专家团队名单、产业链产业图谱,由8位省领导担任产业链工作专班“链长”,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及工作举措,对之前提出的具体发展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实化,以形成有力工作抓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要求,推动全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系统深入调研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全产业链建设理念,突出重点任务,就未来五年全省茶叶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张图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

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全文)

ONE

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突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培育领军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完善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TWO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产量40万吨;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240亿元、第二产业560亿元、第三产业210亿元。做强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

TREE

路线图

未来5年,围绕全产业链提升,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

(一)夯实产业链前端。以茶叶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补齐我省专用茶树良种培育推广滞后、生态茶园建设不够、茶园机械化作业落后三大短板,进一步降本提质、打牢质量安全基础。

(二)做强产业链中端。以茶叶初、精、深加工为重点,突出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强化精准化定向化初加工、清洁化智能化精加工、多样化终端化深加工,配套升级机械、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补齐品牌不响、龙头不强、产业链不长、产品不对路等短板,推动茶叶产业链“强筋壮骨”。

(三)发展产业链末端。以市场营销、产业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索“茶+N”多元化融合发展,补齐市场拓展不够、融合发展不够两大短板,形成市场新卖点,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提升价值链。

同时,从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支撑、改善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着力,为茶叶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实现湖北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FOUR

重点任务、时间表

及工作举措

(一)强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时间表:至2025年,打造茶叶知名区域公用品牌7个(备选1个),其中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1个、品牌价值30亿元以上3个。

工作举措:(1)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模式,突出重点,全力打造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唱响我省茶叶品牌,引导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2)强化品牌保护使用。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品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三统一”(统一工艺、统一品质、统一包装),鼓励并支持企业以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茶事活动。(3)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龙头企业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重大展览和茶事活动,登陆央视、主销区省级卫视等主流媒体,借力新媒体,冠名重大体育赛事,利用机场、高铁、公汽和城市标志物及高速主干道等,全方位加强广告宣传,通过专场推介、媒体宣传、茶艺展示、市场开拓等综合措施,提高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时间表:至2025年,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进入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0家以上,其中1-2家进入10强。

工作举措:(1)做实做强做优领军标杆型龙头。重点支持市场大、实力强、基础扎实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跨区联营重组及合资合作,整合中小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招引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湖北,培植航母级领军企业。(2)打造细分领域重点龙头企业。支持茶叶产业链中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资本集聚、市场开拓等方面,以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3)培育新业态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智引资、扶持发展,培育以茶资源综合利用、茶食品开发、现代茶饮、深度利用为主营业务,年营收超1-2亿元的涉茶龙头企业2家以上,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三)加强生态茶园建设

时间表:至2025年,全省无性系良种率提升至75%,生态茶园面积200万亩,农业产值超240亿元。

工作举措:(1)制定全省生态茶园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大力选育湖北优势特色茶树品种,支持选用专特优茶树无性系良种,大力推广生态栽培、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农机农艺融合、社会化服务、物联网应用等集成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夯实茶叶生产“第一车间”,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品质保障。(2)建设示范基地。调整优化茶叶优势区布局,重点建成20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一批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县市。(3)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湖北省促进茶产业条例》有关内容的宣传贯彻落实,严格投入品源头管控,建立从茶园栽培、加工、包装、贮运、营销全过程可追溯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四)推进加工提档升级

时间表:至2025年,新建改造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500条,茶叶加工产值超过560亿元。

工作举措:(1)深度研究细分市场导向。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科技人员等,分赴省内外茶叶产销市场,深度调研剖析各大茶类产销情况的新变化,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符合湖北实际的产品结构调优对策,按照市场需求指导加工提档升级。(2)强化加工装备的升级改造。以清洁化、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茶叶加工装备更新升级,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煤柴改电天然气)。(3)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时尚、便捷、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是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面向大众消费、老百姓买得起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产能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补齐产品不对路的短板。在省内新建改建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480条,在国外建设国际化高标准的精制加工、拼配、小包装仓储配套设施和生产线20条。(4)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加快综合利用步伐。在武汉、襄阳、宜昌、恩施及英山、大悟、竹溪、赤壁等地,开发现代茶饮、抹茶、茶食品、茶生活用品、茶工艺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表:至2025年,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第三产业超过210亿元。

工作举措:(1)打造“茶叶+N”系列产业。引导和支持茶叶第一、二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科普、培训、康养等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依托省茶叶协会、学会、商会等权威行业组织和有关媒体联手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2)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大茶商”,培养一支勇闯国内外市场营销队伍。内销市场开拓上,依托知名大品牌设立名茶专柜,力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新建区域公用品牌专卖店、连锁店2500家以上。国际市场开拓上,扶持出口茶企建立海外加工、销售基地和营销中心,支持企业在境外市场发展品牌连锁经营,融入境外零售体系。着力搭建展销、贸易两大平台,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博览会品牌,推进国家级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建设茶贸综合体。支持搭建省级茶叶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为茶企提供国际市场开拓、品牌认证、国际推广、业务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3)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讲好湖北茶文化故事,依托“茶祖”神农、“茶神”诸葛亮、“茶圣”陆羽、“茶使”王昭君、汉口“东方茶港”、武陵山土家族、大别山红色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鄂茶文化内涵,弘扬传承恩施玉露、青砖茶、宜红茶传统技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出版精品鄂茶专著,创作鄂茶专题片、影视剧、茶歌等,丰富鄂茶文化。

(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时间表:至2025年,健全湖北茶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70%。

工作举措:(1)加强茶叶基础研究。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湖北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围绕茶树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生态种植、初精深加工、功能成分物质基础、大健康产业等开展基础性研究,支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建立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2)组建专家团队。根据当前湖北茶叶产业生产和产品市场需求等瓶颈问题,组建省茶叶产业链专家团队,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机制,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为首席顾问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茶叶产业体系、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砖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现有平台专家团队的作用,加强引领型、创新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3)培养专业人才。培育我省茶叶“一懂两爱”专业队伍,培养一大批茶树栽培、加工、审评、营销、茶艺等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构建全省茶叶技术服务网络体系,补齐主产县市茶叶技术推广和营销人才明显不足的短板,在社会营造懂湖北茶、爱湖北茶、喝湖北茶的浓郁氛围。

(七)出台全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

时间表:出台系统性扶持茶叶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确定2021年的扶持项目和资金额度。

工作举措:(1)成立专班、明确职责。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省农科院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明确职责。(2)细化政策举措。针对茶叶产业链发展实际,做好《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有关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的细化落实。(3)加强督导检查。加强督导,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来源:中国农网、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综合整理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专家何君臣:潜心研发制茶机械 只为茶企用上最新省工设备

桂东县桥头乡地处湖南东南边陲,罗霄群山腹地,由于桂东境内林木覆盖面积达85%以上,形成了山水秀美、气候宜人的良好生态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天然环境。该乡白水村的村民何君臣不仅是位种茶能手,更是一位茶叶机械制造的“专家”。

何君臣的祖辈就是种茶的,他从小在茶园长大,对茶叶的制作的艰辛了如指掌,所以在他求学期间,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为当地茶农做点什么。大专毕业后,他便开始潜心钻研机械物理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运用到实践中造福广大茶农。

随着制茶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茶农采用的是小型化的机械加工,其投料过程还是完全依靠人工操作,不仅速度缓慢、效率低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无法保证投料的均匀性,经常会发生断料、堵塞等情况,对下一道工序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何君臣便一头扎进研发茶叶投料机的工作中。

组装机械,进行调试,发现问题,继续完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有过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也有遇到问题久久无法解决,甚至还出现过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款由何君臣精心打磨出来的新型茶叶投料机终于研制成功。怀着激动的心情,何君臣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该项专利。在专利证书拿到手的那一刻,他喜忧参半,喜的是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忧的是需要资金投入大量生产以及市场的销售。

“何君臣搞成了制茶机械。”一传十,十传百,何君臣“茶叶机械土专家”的名声一下就传开了,附近的茶叶加工户都慕名而来,纷纷赶来参观这个自主研发的茶叶投料机,并争相购买。

这款茶叶投料机凭借着轻巧耐用,占地小,连续均匀,无断料、不堵塞,速度又快,效率又高,而且价格便宜,吸引了广东、江西、陕西、湖北等茶叶企业纷纷前来采购。

伴随着茶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何君臣成立了桂东县乌石寨农机有限公司,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叶投料机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研发、创新发展中。

来源:中国茶产业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