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北茶叶品种

找到约1,12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  谱写新篇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湖北省茶叶学会

湖北省果茶办公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2021年2月26日

湖北是“茶圣”陆羽故里,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支柱、绿色、特色和亮点产业。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协同创新,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迎来了赶超跨越、担当作为的战略机遇,意义重大而深远。全省茶叶科技工作者要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积极争取在政策扶持、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方面支持,为促进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

一、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主要成就

(一)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迈上新台阶

目前,全省育成国家级茶树良种3个(鄂茶1号、鄂茶4号、鄂茶5号)、省级良种17个。由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的“鄂茶1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鄂茶11、鄂茶12等6个良种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金茗1号”成为我省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茶树品种。通过研究茶树工厂化快繁技术,制定系列标准,建成孝感福良山、恩施、宜昌萧氏等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形成适应我省气候特点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根据生产、市场需求,从省外筛选引进中茶108、金观音、白叶1号等特异新良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省果茶办等部门大力推广下,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49万亩,其中“鄂茶1号”近100万亩,成为我省当家品种;全省茶树良种率由2015年的55%增长至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茶叶绿色高效生产获得重大突破

根据我省主产茶区的地理、气候以及茶类特点,省茶叶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鄂东北茶区,构建“茶叶配方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开沟深施”技术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2015年的878kg/hm2减少到477kg/hm2,化肥减施45.6%,茶叶增产3.7%-15.2%。针对鄂东南黑茶产区全年采摘量大、夏秋茶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建立茶叶专用缓释肥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954kg/hm2减少到679kg/hm2,化肥减施29%,茶叶产量增加20%以上,茶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9.7%和4.0%。针对我省茶园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构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用药相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我国广大茶区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我省茶园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生态茶园建设。

(三)茶园作业轻简化呈现新态势

针对山地茶园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省茶叶科技创新行动团队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内环式”栽培技术模式。优选出茶园耕作机械3款,施肥机械2款,履带式采茶修剪多功能机1款,茶园除草、绿肥还田机械2款,集成内环式设置茶行、轻基质茶苗、起垄覆膜栽培、间作绿肥、机械化管理、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标准茶园,实现了“一年交园、两年采茶”。“十三五”期间,通过示范引领,全省80%以上茶园实现轻简化管理,提高工效80%以上,降低成本60%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四)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二次飞跃

我省茶叶加工在由手工到机械制茶转型的基础上,整体进入连续化、清洁化阶段,部分达到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二次飞跃。其中名优绿茶“一线两用”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数控摊青、电磁杀青、连续化做形和PLC控制技术,实现了名优绿茶、大宗绿茶共线连续化加工;研发出的工夫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与配套技术,创新自动化萎凋、精准称量、自动揉捻、智能发酵及控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机采茶鲜叶配套加工技术与关键装备,突破了机采鲜叶不能加工优质茶的难题;青砖茶数控渥堆设备和压制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现青砖茶渥堆工序环境因子可控和自动压制;萧氏集团茶叶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投产,整个加工全程自动运行、数据可视且工艺可动态优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我省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60余条,较2015年提高3倍以上。

(五)茶叶精深加工拓宽了增值链条

我省茶叶精深加工成为产业经济新增长点。其中,大悟、恩施引进抹茶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建立抹茶加工生产线8条,年可加工优质抹茶4000吨,广受市场青睐。萧氏茶业集团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了茶苕酥、茶月饼、茶蜜饯等茶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加工出无糖、无着色、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味茶饮料。采花公司应用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偶联技术、膜分离技术、微囊包埋香气回收技术,建成了年产量1000吨高品质的速溶红茶生产线。湖北中鑫公司装备茶叶精深及植物提取生产线,具备年产500吨茶粉体加工能力。竹溪梅子贡公司、宜都市绿源公司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鹤峰源峰生物公司速溶茶生产线均已投产见效。

(六)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湖北茶叶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我省荣获“采花”“萧氏”等22件中国驰名商标,“襄阳高香茶”“赤壁青砖茶”等3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字牌等3个“中华老字号”,“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抢抓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等重大契机,叫响了“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品牌。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武当道茶”“恩施玉露”“襄阳高香茶”被推选为2019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湖北茶荣获10个金奖,与安徽省并列全国第三名,获奖数量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品牌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连年组织抱团出击,举办“健康边疆行”“健康沿海行”等品牌推介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了“生态湖北茶,健康千万家”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湖北茶品牌的知名度。

(七)茶叶科研教学平台夯实产业基础

“十三五”期间,省茶叶学科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其中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我省建有“一岗三站”;省厅建立了省现代农业茶叶技术体系、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与协同推广、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茶叶团队;省农科院果茶所建立了省茶叶工程中心、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新建青砖茶湖北省工程中心、省茶叶创新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211重点大学,茶学学科属国家双一流学科园艺学的二级学科,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建有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萧氏茶业集团拥有国家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长江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涉茶专业;恩施、宜昌、襄阳、咸宁、十堰等市州农科院设立了茶叶研究所;赤壁市组建了赤壁青砖茶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长盛川公司成立了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这些平台与基层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联动,形成了我省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联合发力,夯实了茶产业发展基础。

(八)茶叶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湖北茶叶学科领域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其中二等奖7项,较“十二五”增加4项,完成单位主要有省农科院果茶所、省果茶办、华中农大、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恩施州农科院、采花茶业等;获得科技成果评价5项,其中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810项,其中发明专利14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制定标准26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省地标16项、团体标准9项;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2019年年报全省茶园总面积521.6万亩,产量35.3万吨,产值178亿元,出口2.14亿美元,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带动2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63.4%。

二、今后湖北茶叶科技发展展望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省委书记应勇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呼吁,“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突出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一)加力推进创新集约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茶行业社会组织和农科教、产学研推联动的作用,广聚“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强化茶产业发展有关项目支撑,强化“一懂两爱三过硬”茶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着力组织开展茶叶标准制定、品质评价、技术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推介、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等工作,着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全产业链双向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两端”(生产端、消费端)齐发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共提升,“三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同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新跨越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二)加力推进品种良种化

主要挖掘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创新性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开展特异、专用、优质茶树良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根据市场需要,选育高氨基酸、高茶多酚、低咖啡碱、低氟等新优品种;培育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专用品种,实现“五大茶区”茶树良种差异化发展;开发花香浓郁、栗香持久、滋味绵长的地方特异性品种。结合老茶园低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率提高到75%以上。

(三)加力推进生产绿色化

大力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及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进一步开展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与土壤信息系统研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茶叶减肥减药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在主产区积极推进全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循环农业示范、茶园“四机”(即机剪、机采、机耕、机防)等集成技术,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实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力推全域绿色和有机茶发展再上新台阶,创建新“三品一标”示范县市。

(四)加力推进加工精准定向化

重点开展茶鲜叶精准机采,高品质绿茶、红茶、青砖茶精准定向加工,出口茶轻简化精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大对茶叶精准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加大对主要茶类专用核心装备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青砖茶降氟、出口茶降农残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煤柴改电天然气);培养一批茶叶加工工匠和评茶大师。实现我省茶叶加工第三次跨越。

(五)加力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

积极倡导“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增值短板;大力开发抹茶、茶食品、现代茶饮、茶工艺品、茶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茶主题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六)加力助推营销品牌化

从标准制定宣贯突破。抓紧制修订省茶叶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有关栽培、加工和产品等系列标准;从市场渠道突破,坚持“走出去”战略思路,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渠道体系;从宣传推介突破,在央视、目标市场等销区加强广告宣传,支持设立专卖店、联营店等,专家站台推介,周密策划叫响品牌,培植重点龙头茶企;从品牌管理突破,建立健全茶品牌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品牌茶核心生产基地、加工场所、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与追溯系统;传播茶知识,推广茶科技,培育代言人,为品牌化发展保驾护航,力推鄂茶品牌香飘海内外。

回首过去,我们无比感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全省各级茶叶科技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务实拼搏,各尽其责、同频共振,为建设“千亿茶产业强省”,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北科技力量。

【原标题】微头条| 科技引领 绿色发展 谱写新篇 ——湖北茶叶科技“十三五”成就与未来展望

注:内容来源湖北茶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度知识】茶叶发酵,茶叶品种分类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众的饮品,相信大部分对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过茶,但是要说对茶的了解,估计就剩少部分人了。现在我们茶友网公众号年度总结就来对茶叶做个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本次总结分为上、中、下三篇,看完这三篇大家对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着笔者来学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六大基础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还有其它茶类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加工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白茶、黄茶、黑茶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技术。即使有的国家能够加工绿茶、青茶、红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授过去的技术。

  现在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具体包括: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则有: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一、认识茶叶发酵

  中国茶叶现在最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茶叶按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不发酵茶类、部分(轻微、微、半)发酵茶类及全发酵茶类。

  茶叶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误差,高低不是绝对,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红茶95%发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黄茶20%发酵,为半发酵。黑茶80%发酵为后发酵,青茶60%~70%发酵为半发酵,鲜叶中一部分会因酵素发生变化,产生特出香气和滋味冲泡后呈金黄色,琥珀色。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茶树鲜叶采摘后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保持叶内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茶叶品种分类

  绿茶

  绿茶(发酵度:0)——不发酵茶。绿茶,英文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1.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2.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3.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茶品种代表:龙井茶、碧罗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平水珠、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叶青等。

  主要产地: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白茶

  白茶(发酵度:5%-10%)——微发酵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为长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叶面是灰绿色的,叶背是黄褐色的。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痕迹。1.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2.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3.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茶种类大全: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另外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产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黄茶

  黄茶(发酵度:10%-20%)——微发酵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工艺技术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1.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2.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3.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黄茶种类大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主要产地:主要在湖南岳阳、湖北远安县、四川雅安、安徽霍山县、浙江平阳、泰顺、瑞安、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

  乌龙茶(青茶)

  青茶(发酵度:15%~70%)——半发酵茶。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说起来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乾隆年间,一名叫苏龙的将军归隐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将军善于打猎,肤色黝黑,人们都叫他乌龙。一日,将军在采摘完茶叶后,继续打猎,茶叶在腰间的茶篓中,上下摇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时,发现这个茶叶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没有苦涩味。从此,这种茶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以将军的名字给这种茶叶命名,称作“乌龙茶”。1.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3.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龙茶茶品种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黄金桂)、铁观音、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主要产地: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红茶

  红茶(发酵度:70%-90%)——全发酵茶。红茶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1.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红茶品种代表: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阿萨姆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锡兰红茶、日照红茶、滇红工夫、云南红茶、泉城红茶、川红工夫、荔枝红茶、滇红工夫、坦洋工夫、宁红工夫、粤红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等。

  主要产地:中国(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黑茶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后发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类都是仅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发酵非常的彻底。1.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2.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3.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黑茶品种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主要产地: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识:除了基础六大茶类,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中的比较常见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花茶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我国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紧压茶为主。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绿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绿茶,抹茶也可归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抹茶原本产生于中国,后来兴盛于日本。多年来,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茶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例如“祁红”,即祁门红茶,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茶,“滇红”即是产于云南省的红茶,“婺绿”是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绿茶;有的按销路分类,将茶叶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说,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和内销茶,但有的茶叶既可外销又可内销就不太好归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外销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生产、贸易、消费方面的习惯。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总共十大类。

  文丨茶小弘

湖北山与茶:一文看懂,湖北茶叶的风情图

图丨云雾笼罩下的荆楚茶山

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天正悄然而至。

中国境内纵横着的160多条山脉中,孕育着最普遍,亦是最深奥的饮品体系——茶,也正抢着唤醒自己身上的每一株春芽,复苏春的记忆。

人们对这个季节,最为割舍不下的,还是春茶的鲜爽滋味。

图丨中国茶区分布

中国产茶山脉大多集中在南方,从西边怒山山脉到中部苗岭、武陵山脉,至东南武夷山脉,再到大别山脉,都是孕育名茶的摇篮。

以山为界,中国主要产茶区域被划分为西南、华南以及江南及江北区域。

因着大别山横亘湖北,也使得湖北的茶,既有江南茶区的“温婉可人”,如:恩施玉露、宜昌毛尖、宜红工夫茶等;又有江北茶区的“坚韧倔强”,如:武当山茶。

图丨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

01

湖北三面环山

坐拥“五大优势茶区”

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

秦岭山脉、大巴山脉屹立西北;武陵山脉,耸峙西南;西中部有巫山山脉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华中屋脊”神农架高耸入云,恩施大峡谷壁立千仞,绵延千里;大洪山脉和桐柏山脉,组成北部屏障;东北部,大别山脉山高林密;南部幕布山脉,巍然耸立。

群山环伺,既锁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又为湖北名茶的生长提供有机质丰富的林间沃土,为湖北茶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丨随州大洪山

加之位于北纬30°左右的黄金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内含物丰富,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想之地。

陆羽《茶经》里讲到当时的43个全国产茶重点区中,湖北占了七分之一,峡州(位于今宜昌市)、荆州(位于今荆州市)、襄州(位于今襄阳市)、蕲州(位于今黄冈市)、黄州(位于今黄冈市)、鄂州(位于今武汉市)等地的茗饮特产纷纷亮相,为世人描绘了一幅茶香四溢的“荆楚茶江山图”。

图丨湖北五大优势茶区

如今的湖北,已形成鄂东大别山茶区、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南幕阜山茶区、鄂中大洪山茶区等五大优势茶区。

不同山地,生长着不同品种的茶树。土壤、温度、湿度、日照、甚至坡地朝向,这些山脉地域的差异,都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决定着茶叶的适制性及其品质,也促成了茶类结构的形成。

中国茶分为绿、白、黄、青、红、黑六个大类,湖北是少有的“六大茶类齐全”的省份。境内的各色名茶散布于名山大川之中,用不同的色彩与制艺,讲述着它们与山的羁绊。

02

湖北名茶众多

在茶里品山中春色

在千百年的演变中,每一座产茶山脉,都衍生出自己独特的茶品类。

每人能说清,在湖北茶山上,究竟有多少名茶。只能从五大茶区中,选出部分优秀代表,窥得一斑。

图丨英山茶园

大别山茶区

大别山脉,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大别山主峰的南麓,产区覆盖了黄冈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的黄陂区、新洲区等茶区,这里的土壤沙砾性很强。

特定山脉地形,良好的微域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让这个地区的茶叶生长缓慢,从而使内质变得丰富,出品的绿茶,香高且味浓。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有:英山云雾茶、大悟绿茶、新洲旧街白茶等。

图丨新洲旧街白茶

武陵山茶区

武陵山茶区的茶山规模,约占整个湖北茶叶面积的半壁江山,是高山比较密集的茶区。生态环境优越,降雨量比较充足,冬暖夏凉,还有三峡大坝、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等,是孕育湖北名茶的摇篮。

中国名茶里唯一一种保持着古老蒸青工艺的恩施玉露,以及采花毛尖、邓村绿茶,还有“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宜红茶都产自这里,名优茶不胜枚举。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茶树、茶叶品种资源丰富,茶文化浓厚。

图丨宜昌青岗岭茶园

秦巴山茶区

秦巴山茶区气候寒冷干燥,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土壤多为黄棕土。开花季节要别其他茶区的晚半个月左右。所以,当长江三峡产区已开采半个月时,秦巴山的茶叶可能才刚刚萌芽,这让它有更多时间蓄积天地之精华。

被誉为“华中屋脊”的神农架也在其中。秦巴山山脉的水流和神农架的水系共同汇集到汉江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这里水土无污染,特别洁净,茶叶高香味醇。

享誉千年的宗教名茶之一的“武当山茶”、湖北高香型历史名茶“襄阳高香茶”,以及保康松针均产自这里。

图丨武当山脚下茶园青翠

幕阜山茶区

幕阜山茶区除了幕阜山,还包括松峰山、药姑山、九峰山等名山,是著名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也是青砖茶、米砖茶以及名优绿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之一。

目前,该产区的赤壁青砖茶生产已基本代替了过去的绿茶。

但由明洪武帝朱元璋赐名的赤壁松峰茶,以其考究的制茶工艺,在一众黑茶的包围中成为此地远近闻名的绿茶名品。

图丨赤壁羊楼洞古镇

大洪山茶区

大洪山茶区与别的茶区不一样,它与河南信阳毛尖茶区,山连山,水连水,年均温、降雨量、生态小气候都非常相似。

这也使得产自这里的随州芽茶,其内在自然品质,与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内在品质非常相近,拥有“鄂北高香绿茶隐形冠军”的美誉。

图丨俯瞰随州茶园

03

楚茶香飘世界

产茶大省里的实力派

现在的湖北茶,不仅品类数目可观,在全国产茶大省中,也是妥妥的“实力派”!

图丨2022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

全省现有72个县市300多个乡镇生产茶叶,其中主产县市20多个。

2021年,湖北茶园总面积545万亩,干毛茶产量40万吨,茶叶农业产值220亿元,综合产值超715亿元。总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3位、第5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2021年评选的茶业百强县中,有16个百强县来自湖北,数量全国排名第一;

2021年,湖北茶叶出口2.35万吨,出口额2.24亿美元,产品远销欧盟、美国、中亚、非洲、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图丨鹤峰木耳山茶园

如今,从湖北的茶香中,能够品到的不只是这片土地上的山河壮丽与人文荟萃,更有中国茶与世界相连的丝丝情谊。

2012年,武汉成为湖北省首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到2022年,从湖北出发的中欧班列已发车1200多次,辐射近40个国家,其中就有不少茶叶专列从湖北出发,远销欧洲,飘香一带一路。

图丨湖北好茶,正飘香世界

横纵在湖北的三方山脉,以各具特点的地理脉络、风土气象,造就了湖北茶风味的千变万化。

这片从荆楚群山之中走出世界的树叶,也将湖北名山大川所赋予的风味特点飘遍全球,为湖北茶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0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