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制茶技艺被列入国家最新非遗名录,湖北共计3项入选

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

在最新公布的名录中,共有八项茶叶制作技艺入选,其中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第八类——传统技艺名单。

至此,已有37项茶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湖北有三项,分别是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与此次入选的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如下表)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由湖北制茶世家何氏家族于公元1368年创立,传承至今已历经20代。是以鄂西南山区海拔600至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77道工序压制而成的形似砖块的黑茶。

匠人精神使得制作的核心工艺得以完整保留,延续了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的血脉。

据史料记载,兴盛时期,长盛川曾在亚欧万里茶道沿线开设分号260多家,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一度占据市场份额的60%,成为万里茶道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力。由“长盛川”衍生出的“川字系列”茶品牌曾多达50多余个。

Times

长盛川百年变迁缩影

明朝洪武元年(1368-1400)

该技艺始于何氏先祖何德海。明朝洪武年间,何德海从江西迁至湖北,以种茶、制茶、贩茶为业,为创立“长盛川”奠定了坚实基础。约1400年左右始制“帽盒茶”,是为青砖茶雏形。

明末至清300年间(1600-1911)

何氏开展茶叶边贸、外贸,年产砖茶近万箱,产品远销西北地区和欧洲诸国。

晚清至民国初年(1860-1915)

长盛川引入蒸汽压机等机械生产,产品多次在国外获奖,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茶庄之一。

抗战时期(1937-1945)

小规模生产及销售持续进行。

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

“长盛川”品牌并入国营茶厂。

20世纪90年代(1996年后)

“长盛川”迁入优质茶源地宜昌扩建园区并逐渐发扬光大。

现在(2013年至今)

宜昌正式成立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传承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

这项传承653年的传统制茶技艺厉害在哪儿?

长盛川青砖茶经过初制、发酵、拼配、成型、烘干、包装等77道工艺。

最独到之处在于:一是120吨茶料官堆陈化、开沟通风,保证发酵过程茶叶不“发花”;二是最早在茶砖压制川字标识,使其成为防伪标志和文化符号;三是其茶砖为紧压茶中密度最紧。成品茶色泽青褐、汤呈琥珀。

六百年工艺传承,两万里茶香绵延。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保留传承着核心传统制作技艺和独特风味,既有体现传统非遗工艺的纯手工制作产品,还尝试用时下流行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在汉街开了一家长盛川新式茶饮旗舰店,体现着非遗传承的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

湖北是中国重要茶产区,生产青砖茶历史悠久。传承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旨在复兴湖北青砖茶产业,助推湖北茶产业发展。

湖北,还有着更多和茶相关的故事,散发着岁月沉香,迸发着勃勃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茶叶)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市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赤壁市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宜昌市伍家岗区

武当道茶炒制技艺——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五峰采花毛尖茶制作技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远安鹿苑茶——远安县

仙人掌茶制作技艺——当阳市

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宣恩县

杨芳林瑶山红茶制作技艺——通山县

栾师傅制茶技艺——宜昌市夷陵区

团黄贡茶制作技艺——英山县

宜昌宜红茶制作技艺——宜昌市夷陵区

五峰宜红茶制作技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利川红茶制作技艺——利川市

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鹤峰县

宜红茶制作技艺——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宜都宜红茶制作技艺——宜都市

(以上为入选湖北省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入选地市级、区县级非遗名录中的茶类未做选录。)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