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消费群体

找到约97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消费群体年轻化加速国内茶市场演变 从生产到消费低碳化为新趋势

一、定义和分类

茶是我国传统饮品,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品茶、论茶在古代是一种广为流传的风尚。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品。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简介

品类简介绿茶绿茶是指不发酵的茶,绿茶形态自然、色泽鲜绿,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红茶红茶是全发酵的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黄茶黄茶是微发酵的茶,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黑茶后发酵的茶,是中国特有的种类,生产历史悠久。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

二、我国茶叶行业的消费现状

1、形成以绿茶为主导的消费格局,且茶叶均价趋于稳定

我国是茶叶消费量的第一大国,生产的茶叶80%左右都是内销,且各类茶销量差别较大,其中绿茶销量遥遥领先。由于绿茶是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与其他茶相比,绿茶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而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以及我国绿茶产地广泛,价格较低等原因,人们对绿茶的偏好较大,因此我国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中小茶类为补充的消费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绿茶内销额2110.45亿元,占内销总额的62.16%;红茶564.21亿元,占总额的16.62%;黑茶321.35亿元,占总额的9.46%;乌龙茶284.56亿元,占总额的8.38%;白茶100.53亿元,占总额的2.96%;黄茶14.17亿元,占总额的0.42%。

从我国茶叶内销均价情况看,近几年国内各品类茶叶的价格也基本稳定。一方面,疫情促使更多消费者回归理性,在消费市场呈现“向下趋省、向上趋好”的趋势,影响到了茶叶市场,该消费观念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内销均价上,另一方面,受到市场趋于规范,价格机制愈发透明成熟等因素影响,国内茶叶内销均价也趋于稳定。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茶叶内销均价一直呈上涨趋势,从111.3元/公斤涨至139.9元/公斤;而2019年至2022年茶叶的内销均价价格 则是呈现现降后升走势,整体在131-141元/公斤左右变动,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

2、推陈出新,迎来年轻消费群体,茶叶市场注入新动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在年轻人中一种新的喝茶形式广为流行——围炉煮茶。三五好友围炉而坐,架起碳炉,摆上茶壶,煮上自己爱喝的茶品,配上一些小食,烟火气十足。古往今来,茶便一直活跃与市场。唐朝开始市井便开始出现大量茶馆,宋明清茶馆文化发展进入巅峰,成为主流的文化、娱乐、交流场所,茶馆不仅为人们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茶叶消费市场。

现如今,这一种娱乐和生活方式的再次流行,引发茶叶消费需求也的变化。喝茶不再只是出于传统的解渴、提神、送礼等需求,还增加了解压、社交、娱乐等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茶文化,从一开始的好奇到逐渐成为一种解压、社交的生活休闲方式。围炉煮茶等方式不仅仅是卖茶,同时卖的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氛围感,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新的需求直接为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年轻人饮茶意识不断提升,茶叶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年轻化。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18-30岁茶叶消费者占比约为26%;2023年,据抖音数据,茶行业18岁至30岁兴趣用户占比已经提升至38.4%。

3、茶叶消费渠道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销售额不断增长

茶叶消费渠道来看,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加上疫情影响以及年轻消费群体队伍的壮大,茶叶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消费渠道,而是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销售模式,并向新零售方向趋势发展。连锁专卖店、专业交易市场、茶馆、商超是茶叶的传统消费渠道,但在疫情三年中,线上交易成为了中国茶叶流通的最强有力补充。

茶叶企业的线下布局,为其积累了品牌口碑与客户资源,有利于为其线上模式的推广进行引流。茶叶市场线下销售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线上销售规模亦快速增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估算,2022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30亿元,近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而现如今,各大电商平台也越发注重线上主题的甄选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各大茶叶品牌也纷纷发力线上消费渠道。如京东主打“品质好茶”理念,通过严格把控品牌入驻与产品上线标准,推出茗茶无忧险等方式,让消费者在线上也能放心购茶,线下高端品牌如小罐茶、八马等在线上也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头部品牌。

4、新茶品层出不穷,新茶饮、袋泡茶等带动茶叶消费增长

随着饮茶消费的年轻化,茶叶行业下游也衍生出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比如各种新中式茶饮、现泡奶茶、现泡茶、茶制冰激凌、碳酸饮茶、果汁茶饮……现如今以茶叶为原材料的茶饮产品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国新式茶饮门店数量和新式茶饮消费者数量大幅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新茶饮在走出疫情的影响后,通过加强外卖占比来适应变化,同时向速溶茶、袋泡茶等领域延伸,延续了之前的热度。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22亿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另外,目前袋泡茶也成为我国茶叶消费市场的一个高速赛道,并涌现出多个代表性的茶企,如CHALI茶里、喜茶、奈雪的茶……2020年11月,成立6年的茶包品牌CHALI茶里完成了亿元级融资,且具测算在2020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增长已超过150%。

这些新茶饮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增长,也为茶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三、我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

1、消费场景多元化、产品细分化、线上销售常态化

当前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已显,年轻消费群体对茶叶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且需求属性愈发丰富,而经营者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将不断创新产品,不仅是对茶叶本身的创新,还将从对茶叶产品的形态、原料、功能、消费场景等方向不断探索,产品品类的丰富程度也会增加,呈现出细分化发展的趋势,“围炉煮茶”也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国内茶叶消费场景也将会更加多元化。

消费渠道方面来看,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成为各行业进行营销的新模式,茶企也在“直播热”的助力下不断加码线上营销,2021年中国茶叶的线上市场规模达到298亿元。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主旋律,电商平台领先的数字化运营水平让更多消费者行为和轨迹得以沉淀,短视频、直播等线上营销也将会成为茶企常态化的营销方式,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完备的成熟品牌将占据更大优势。

2、从生产到消费低碳化、环保化为新趋势

根据中国碳中和茶叶生产报告显示,我国茶叶生产正在尝试碳中和的路径。茶叶从摇篮到出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种植、生产加工和运输。但是研究茶叶的碳中和路径,并不是核算从摇篮到出售就可以,还需要包含消费环节,如冲泡、茶渣处理等。在“双碳”目标和绿色环保大背景下,我国茶叶行业也正在从积极地生产到消费环节实施低碳化、环保化措施,未来茶叶行业低碳化、环保化发展也将是一大趋势。

具体来看,对低碳茶叶生产采取强化适应和减排措施,包括引入和抵消措施。如使用有机肥料、生物碳,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良茶叶品种等提升固碳能力,增加碳汇;减少氮肥使用,采用新型肥料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陡坡修建梯田,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建立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养殖体系,既满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提升茶园的附加经济价值;对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和消费阶段,可以利用设备升级改造,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提升功效,减少排放,使用可降解材料包装,不过渡包装,包装盒回收利用等。绿色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的需求,碳中和茶的产生实际上是茶园、茶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管是对茶农、茶商,还是消费者,都是有益的。(YJA)

来源:观研报告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本文优质度:  口感:祁门红茶

兴茶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面对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

产品如何年轻化,如何打破消费者原有的刻板认知,成为众多品牌茶企寻求突破的一件大事。


【兴茶网 资讯】工作中喝杯茶,与同事分享喝茶,送朋友做随手礼....我们都能想象出茶的各种消费体验场景,但是,真正让年轻人爱上茶,却并非易事,怎样抓住年轻消费群体,仍然是当下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得出的数据,全国约有四成人口属于80、90后。在中国新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人群中,90后乃至95后正在成为推动消费的主力人群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的预估,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半,未来5年消费市场将带来2.3万亿美元的增量。


而这个增量中的65%,都将是由90后以及00后带来的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年轻人就是五月天这首《倔强》里唱的那样,个性、放飞自我、与众不同。



这些年轻消费者,已经与他们的长辈大不相同。他们敢于表达也乐于享受生活,舍得花钱也愿意尝鲜,他们注重健康,也在更在意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有一些品牌提早嗅到这一趋势,茶叶年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未来将吸引更多品牌采取针对年轻消费者的行动。不少品牌茶企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在网络、电视台的曝光率,面对时尚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中国茶叶消费市场,不同的品牌或将做出更多差异化的选择


年轻化不是伪命题,是顺势而为


说到底,是不是年轻化,仍然取决于有没有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精准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并且不让自己以为的消费定义与实际消费情景错位。从这个角度而言,年轻化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90后首选茶”、“时尚茶”,类似这样的定位才是真正的伪命题。



这很考验茶企对年轻消费人群的喝茶场景、产品创意、情感共鸣上的精准把握。无论是采用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还是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的营销打法,以及更时尚现代的茶空间体验,都能给消费者留下“年轻化”的印象。对于茶行业来说,年轻化不只是专注于从年龄上来判断的年轻人,还有那些拥有同样年轻心态的人。



总之,当你有足够年轻的产品时,品牌年轻化才会显得更加相得益彰。而这一切,离不开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


年轻化不是品牌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是品牌和年轻人的合谋,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和需求“年轻”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包容且多元。所以,年轻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品牌尝试年轻化意识愈发强烈


近些年,品牌年轻化、产品年轻化的案例,可谓是层出不穷,一些各大品牌陆续启动品牌的更新与重塑,展现出强烈地抢占年轻用户的意图


比如,在七夕佳节,茅台推出了酒心巧克力和“七夕醉爱”,既利用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有效拉近了茅台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如今,我们还知道泸州老窖的“桃花醉”、国酒茅台的“悠蜜酒”……这些产品的文案、口感以及包装设计上,无一不是照着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他们的品牌形象也在尝试加入个性化、年轻化




百雀羚、回力的年轻化营销,也是做得非常成功这背后也是来自于对市场、对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


连瑞士手表品牌Swatch在年轻化上也大秀了一把,推出一款可支付的腕表,并配合产品打出了一套年轻化营销组合拳,凭借露出手腕就能付款这样的炫酷生活方式,俘获了目标群体的芳心。


这些品牌的行为,也给品牌茶企如何看待消费群体年轻化提供了有力例证——年轻化已成为众品牌的共同选择,品牌年轻化,就是品牌所追寻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报告显示,茶叶大众市场消费主体人群更趋年轻化。一方面,80后、90后们经济实力上升、逐渐开始掌握消费话语权,涌入茶叶市场成为一股强劲的新势力,他们追求个性、也喜欢尝试新的方式。深谙此道的小罐茶、茶里、佳兆业茶业集团等一些品牌茶企也一直在用行动融入年轻人的茶饮生活方式。



产品、品牌年轻化已经成为众多茶企品牌的一道营销命题


小罐茶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小罐茶目前一半的用户是80、90后代表的年轻人,且女性群体对小罐茶的忠诚度很高。在他看来,中国茶必需变得加倍现代、时尚,才能首先吸引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他们才愿意进一步尝试。



品牌年轻化绝不是盲目添加年轻元素那么简单,无论是从品牌形象的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研发,还是对年轻化趋势的把控,背后都需品牌茶企深入分析年轻消费心理,与年轻人打成一片。所以,最好的状态是,让喝茶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潮流

食品工业品牌博览会报道⑤中国茶叶产业力争2025消费群体突破5亿人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采茶、泡茶的工艺不断精进。随着“直播热”的兴起,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新消费市场继续拓展,“围炉煮茶”“宋代点茶”“相期以茶”等茶文化现象次第涌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饮茶品茶,茶叶正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22年,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和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减少进口,顺势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022年,茶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具备哪些特征呢?未来,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2022,产业发展特征

2022年,全国茶叶生产克服干旱等不利影响,面积产量基本稳定,规模扩张态势得到扭转,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叶产品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一、数据指标总体向上

茶园面积稳中略增。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增幅稳步收窄,面积盲目扩张趋势已得到扭转。据统计,2022年全国茶园面积达4995.40万亩,同比增加99.31万亩,增幅2.03%;开采茶园面积4539.89万亩,同比增加165.31万亩。其中,超过300万亩的省份分别是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湖南。

茶叶产量继续稳增。受夏秋季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影响,部分主产省夏秋茶减产。据统计,2022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0万吨,同比增长10.8万吨,增幅3.85%。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陕西增产5%以上,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农业产值保持增长。2022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80.68亿元,同比增加252.42亿元,增幅8.62%。由于茶叶品质整体优良,加之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带动了干毛茶交易价格整体上涨。名优茶与大宗茶比例约为7:3,经济效益持续稳增。

茶类结构均衡发展。2022年,中国传统六大茶类的生产格局与上年大体一致。产量方面,绿茶产量185.38万吨,红茶48.20万吨,黑茶42.63万吨,乌龙茶31.13万吨,白茶9.45万吨,黄茶1.30万吨。从产量占比来看,绿茶在总产量的占比下降,黄茶占比稳定,其他茶类占比攀升。

产值方面,绿茶产值2058.19亿元,总值占比为64.71%;红茶509.47亿元,总值占比为16.02%;黑茶268.56亿元,总值占比为8.44%;乌龙茶254.76亿元,总值占比为8.01%;白茶77.93亿元,总值占比为2.45%;黄茶11.77亿元,总值占比为0.37%。

二、内销市场保持平稳

内销总量增幅放缓。2022年,中国绿茶内销量131.10万吨,同比增长0.12%,占总销量的54.68%;红茶38.13万吨,同比增长10.82%,占总销量的15.90%;黑茶36.44万吨,同比增长 7.58%,占总销量的 15.20%;乌龙茶24.84万吨,同比增长8.99%,占总销量的10.36%;白茶8.13万吨,同比增长15.41%,占总销量的3.39%;黄茶1.12万吨,同比减少1.90%,占总销量的0.47%。

内销总额持续增加。2022年,中国绿茶内销额2 110.45亿元,同比增长5.83%,占内销总额的62.16%;红茶564.21亿元,同比增长12.18%,占总额的16.62%;黑茶321.35亿元,同比增加24.49%,占总额的9.46%;乌龙茶284.56亿元,同比增加9.75%,占总额的8.38%;白茶100.53亿元,同比增长9.94%,占总额的2.96%;黄茶14.17亿元,同比增加1.45%,占总额的0.42%。

三、外销市场呈现出“量增价跌总额减”的态势

2022年,受汇率波动及疫情反复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出“量增价跌总额减”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额20.82亿美元,同比减少9.42%;均价5.55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0.77%。

整体来看,绿茶仍是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品类,出口量额均占较大比重,分别为83.65%与66.93%。在出口量方面,除普洱茶持续下降(降幅11.94%)外,其余品类茶叶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幅最高的是红茶,达到了12.33%。在出口额方面,所有品类均有下降;其中,黑茶与普洱茶降幅最为明显,分别为43.96%与42.54%。出口均价方面,普洱茶单价最高,为15.9美元/千克;但各茶类均价全部下调;其中,黑茶降幅最大,达44.99%。

总体看来,量增额减的主要原因:一是海运费用大幅下降;二是附加值低的大包装原料茶出口量上升,小包装茶减少;三是向欠发达国家及地区出口的茶叶量增加,拉低了平均单价;四是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的高价茶大幅下降。

重点企业表现

我国茶叶行业重点企业主要有天福、八马茶叶、中国茶叶等。

天福为港股上市公司,八马茶业则在2022年9月递交招股说明书,中国茶叶也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再冲主板IPO。

天福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茶叶、茶食品及茶具,并通过自有、第三方零售门市及专卖点的全国性网络出售这些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天福集团茶叶、茶具、茶食品的营业收入都达到总营收的九成以上。2021年茶叶营收为13.98亿元,占比为72.6%,同比2020年有所增加,茶食品和茶具营收分别为2.48亿元和1.98亿元,占比并未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2022年,天福集团茶叶、茶具、茶食品的营业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6.59%。其中,茶叶营收12.44亿元,占比72.51%;茶食品营收2.44亿元,占比14.21%;茶具营收1.69亿元,占比9.87%。

截至2022年12月,天福集团已在中国大陆各大、中城市开设13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加盟店。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7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

同时,据八马茶业招股书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0.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4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八马茶业门店数量超2700家,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各省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

2023年3月1日,中国茶叶更新招股书再冲主板IPO。中国茶叶定位于全品类、一体化运营的品牌消费品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茶叶及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创造了畅销海内外的“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仓”“龙冠”等子品牌,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各类茶叶及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前6月营收分别为16.34亿元、18.93亿元、24.34亿元、14.23亿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39亿元、2.84亿元、1.98亿元。

2023,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直播热”助力茶叶销售,线上营销将成为常态化。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成为各行业进行营销的新模式,农产品也借助直播的东风开启线上营销模式,并取得较佳的成效。其中,茶企也在“直播热”的助力下不断加码线上营销,2021年中国茶叶的线上市场规模达到298亿元。未来,短视频、直播等线上营销将会成为茶企常态化的营销方式。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完备的成熟品牌将占据更大优势。

行业品类细分化,形成多品牌共同发展格局。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茶品市场入局者开始探索行业品类细分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打造新场景、新产品、新需求。当前传统茶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新兴的消费习惯让新晋茶企可以不断探索新的茶叶细分需求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未来的行业格局将会是多品牌共同发展的状态。因而品牌需要找准定位,并且在定位之中争取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茶文化促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升级。中国茶的消费需要茶文化的支撑,需要茶科技的助力,在供给侧要把握好传统与创新、品饮与健康、标准化与个性化、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在需求侧要做好消费推广活动,提振全民消费信心,要注重培育新型消费升级,推广绿色品质消费,通过持续关注“传统茶文化”与“消费新需求”的融合发展,挖掘并释放年轻消费群体的内需潜力,促进传统消费焕发活力,带动消费回补升级。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表示,为指导行业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此前发布了《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对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可归结为六点:运行平稳提质增效,消费提升成果显著,品牌经济比重提升,产业链协作能力增强,推广智能高效生产模式,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计划到2025年,我国茶叶类登记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00万件,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达到200个,品牌经济比重提升30%以上。

同时力争到2025年,内销市场规模达到220万吨,年均增长3%以上,茶叶电商交易额占比达到40%以上,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花草茶市场规模增至1100亿元,茶叶消费群体突破5亿人。在国际市场上,到2025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超越40万吨,出口金额超过22亿美元,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新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数量要达31个。

来源:经济观察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5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