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庆振兴普洱金毫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让科技引领云茶产业

作者简介:虞富莲,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主持建设国家种质茶树长期保存圃,保存了近3000份,数量和种类之多居世界之首,已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供利用。发表论文30多篇。合编著有《中国农作物遗传资源》、《作物品质育种》、《中国茶经》、《中国古茶树》、《茶叶大典》、《茶树良种》等10余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先后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七五”期间院先进工作者。

云南号称茶树王国,茶树资源的多样性是发展茶产业的真金白银,可是,多年来,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云南茶产业并没有发生引人触目的变化,产量靠面积(2019年近700万亩,全国第一),产品靠茶饼(普洱茶,全国唯一),尤其在产品的多样化和品质优质化上,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关键问题是谁在引导着云南茶产业。

尽管各级政府对茶产业都非常重视,但只是在宏观上进行领导管控,真正左右着茶产业发展方向的还是商界,也就是说茶企、茶商们控制着云南茶产业的话语权。众所周知,商人都是以获取眼前最大利润为出发点的,他们趋利、偏执,为了倾销商品,都把主要精力花在经营上,有的不择手段进行虚假宣传、恶意炒作,不是把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线,这样的后果只能导致茶产业停滞不前。至于炒作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同一产地甚而同棵树的茶,冠以乔木王野生茶、乔木王大树古茶、乔木王老树茶、乔木王古树茶、乔木王生态茶等,价格就可因名而不一样。现在一些著名茶山一夜之间都封了一批“千年茶王树”,所产茶都是“千年古树茶”,这样的标榜,既可卖高价,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至于是否如此,客户也不会去验证,只能听凭忽悠。不过,我在“野茶没有家茶好”“树龄乱象”等文章中早已阐明真像,在此不再赘述。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茶叶专家、茶文化爱好者也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山头爬完了,茶马古道也走到头了,再老生常谈,自己感到乏味,别人感到厌倦,对己对茶商人都无好处。一些始作俑者现在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话题 ——“藤条茶”, 似乎想以它神秘的名词博得买家新的兴趣。所谓“藤条茶”并不是是新品种,也不是新产品,而是一种强采狠采所导致的枝条像藤条一样的茶树。笔者亲见,一些茶农采茶,肩背两个茶袋,一个放嫩茶,一个放老叶,采摘时,除了枝条顶端留几片叶子外,其它芽叶全部捋下,形成像马鞭一样的枝条,美名曰“藤条茶”,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品质既无好处,对茶树又会造成很大损伤的强采狠采法,在建国前一些老茶区称之为“留顶养标法”,现在拿来炒作,还有积极意义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鉴于此,想提几点建议。

谁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引领潮流是硬道理,发展茶产业同样如此。要使云茶注入新的活力,更上新台阶,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科学,换句话说,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导向要控制在科技界手里。云南不仅有丰富的品种资源,而且茶科技队伍实力强大,已形成一条完整的茶叶科学研究体系,如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普洱茶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普洱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等,他们中的高科技人才如博士、硕士就有数十位,完全可以胜任各项研究工作。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分工,协同攻关。现阶段除了研究将现有产品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安全性以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新产品,扩大新领域。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云南茶树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质或特异资或超常规成分材料,如有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5%以上,有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5%,有的茶氨酸高达3%以上,有的咖啡碱含量不到1%,这些都是选育特异新品种或进行深加工的物质基础,可以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例如,人体有86种元素,茶叶中就有28种,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出不同功效的茶叶,如白领抗疲劳茶,防辐射的高酯多糖茶,防老年痴呆茶,女性减肥茶,儿童益智茶,欧美和欧盟市场需要的低咖啡因茶、自然花果香茶等等,有的茶多酚多一些,有的茶氨酸高一些,有的咖啡碱少一些。特别是被称作茶中“脑黄金”的茶氨酸,在双江勐库有的寨子茶树高达3%以上,在文山、红河州有的古茶树咖啡碱含量低于1%,这些都非常适合开发目前市场上很需要的新产品。这样将从根本上改变云南茶叶种类单一化、雷同化的格局,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第二,大力振兴滇红茶。“滇红”与“云烟”是云南并驾齐驱的金名片,早就蜚声国内外市场。随着乌龙茶、普洱茶的兴起,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滇红茶逐渐淡出市场。但是“风水轮流转”,近几年喝红茶的又越来越多了,2019年全国红茶内销量达到22.6万吨,占内销比例11.2%,内销量已多于乌龙茶。因此,以此为契机,可大力恢复和振兴红茶产业。云南发展红茶有独特的优势,关键一是有品质优异的适制红茶品种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和勐海大叶茶等,二是有精湛的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像滇红集团产的“中国红”“经典58”等工夫红茶品质超群,就是采用凤庆大叶品种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如果云南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红茶生产中,把“条索肥润披金毫,汤色红艳富金圈,香气鲜甜显花香,滋味浓厚刺激性强”的传统红茶品质奉献给消费者,相信滇红很快又会“霸占”国内红茶市场。但目前有一些企业采制的红茶还没有恢复到六七十年代水平,最好省里成立红茶生产技术协作组,负责指导、推广先进加工技术,把握好质量关。

第三,茶作为健康饮料,“国际茶日”的宗旨就是倡导饮茶。茶在我国虽为“国饮”,但全国饮茶人数还不到5亿人,说明茶叶消费潜力巨大。云南虽是茶树原产地、产茶大省,但饮茶人的比例也不会超过全国。云南年产普洱茶约15万吨(请核实),本省人喝掉的可能还不到1/3。据我多年观察,基层群众喝茶并不十分普遍,且多数人喝“大把抓”的晒青茶,问为何不喝熟茶,答曰:“有堆味,不喜欢”,因此熟茶都卖给广东等外省人喝。所以在云南看到喝熟茶的几乎都是城市里的人。说到处想起,普洱熟茶一味依赖于广东市场,担心潜伏着不确定性,插诨打科一下,广东茶人打个喷嚏,云南茶界会不会地震?所以要倡导本省人多喝茶,喝熟茶。熟普洱,适合于任何肠胃功能的人,本人深有体会,既无肠胃不适感,还能增加食欲,所以我在云南逛,到处喝熟茶。针对有些人不能接受的堆味问题,可从工艺上进行改革,现已有成功典例,像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生产的新产品“博君茶”,既无堆味、陈味,还有令人愉悦的蜜糖香,这样的熟茶,肯定会受到许多的人的喜欢。一句话,茶产品多了,消费者便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茶叶消费量也随之增加,这是双赢的结果。

注:内容来源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作者虞富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六大茶山品鉴会 新年新气象,用一杯红茶开启2020

  2020年1月8日下午,第159期63方程式在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如期举行。这是2020年第一场63方程式,新年新气象,我们准备了滇红茶,工作人员穿上了红色系衣服,茶会现场可谓喜气洋洋。应广大茶友要求,新年品鉴会除了体验63方程式,还增加了许多干货内容,有趣又有料。

云南红茶的历史

  本期茶会的主角是六大茶山“六山小红”的礼盒装与家庭装,这系列产品从外包到内质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在我们以往的品鉴会中,红茶出现的概率较低,在正式品饮之前,主持人先进行了专业详实的背景知识介绍。

  17世纪初,中国福建武夷山地区率先研制出了正山小种红茶,所以正山小种红茶可以算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了。中国红茶的产区很广,基本所有的产茶省份,都有红茶的身影: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等等。

  滇红的历史,要从1938年说起。1938年,传统红茶产区受战乱影响,无法正常生产,中茶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大西南。在中茶公司的委派之下,“滇红之父”冯绍裘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以当地大叶种茶试制出了第一批滇红茶。制作出的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与传统红茶产区的小叶种红茶相比,由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滇红茶滋味更加浓郁厚重。滇红的出口,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为抗战换回了可贵的外汇。80年过去了,滇红茶一直以其优秀的品质享誉全球。

  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凤庆茶厂于2007年投产运营,公司一直专注于滇红茶的研发与生产。2019年4月,中茶六山(凤庆)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茶界头部企业的中茶公司与云南本土茶企六大茶山合作,回到茶叶原产地,二者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茶业的品质之路、品牌之路、振兴之路。

63方程式体验

  六山小红与我们相遇之前,经历了采摘、萎凋、揉捻、干燥、除杂、分级、打包等一些列复杂工序。唯有细细品味,才能不辜负这份自然与匠心的馈赠。

  在注水之前,我们先观察两款茶的外形:样1条索紧致、纤细、有金毫;样2条索紧致、呈松针形、颜色金黄、有显毫。

  热水注入干茶,红茶的甜香就飘散了出来。6次出水,样1金黄透亮、样2偏橙红,两款茶的汤色稳定性都很好。入口品尝,样1甜柔,唇齿留香;样2则更为浓郁饱满,回味悠长。

  “533”三次开汤,两款茶的汤色从橙红转琥珀色,茶汤稳定性很好。入口,样1顺滑甘甜,香气持久内敛。样2则是以高香饱满和甘甜回味让茶友赞不绝口。

自由讨论

  63方程式结束之后,茶艺师开始正常冲泡,茶友们开始分享喝茶感受。有人喜欢样1的甜柔,也有人喜欢样2的饱满。有不少茶友都表示,这类包装和口感的红茶,适合自己喝,也适合送人。

  在自由讨论中,我们还谈论到红茶是一种很包容的茶,适合清饮、也适合调饮。茶会现场,主持人分享了英式下午茶中先加茶还是先加奶的讲究;还有茶友分享了自己做红茶调饮的心得。对于爱茶的人而言,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都可以有滋有味。

  茶会的最后,主办方拿出了一张白纸和一枚信封,邀请茶友们写下2020年的新愿望,然后封存起来,待到2020年最后一期63方程式,我们再共同开启。

  2020,63方程式期待与你一起喝更多的茶,分享更多的茶知识!

历久弥新中国茶,“老字号”里传承的过年味道

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

随着农历甲辰龙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新春的气息正扑面而来。

民以食为天。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记忆中浓烈的年味,藏在家乡的年货里。那些舌尖上的“老字号”,是关于年味最好的阐述。

写满岁月痕迹的“老字号”们,凝聚着一代代人的过年记忆。尽管岁月流逝,但深藏在记忆里的“味”,却历久弥新,回味无穷。

记录时光之味,守住老茶韵味。在“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有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成立70多年来,一直以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打造出一款款“明星”好茶,不断满足国人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这家茶企,就是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其在日前推出的“腾龙献瑞”系列新春茶礼,不仅体现出中茶公司对上乘产品的执着,更象征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递着中茶作为“老字号”品牌的不凡品质与厚重的文化内涵。

发展:从“红八中”起步与新中国成长同频共振

每种味道,都蕴含着浓浓传统文化。每一个“中华老字号”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故事。

2021年,央视《红色财经·信物百年》节目讲述了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红八中”商标故事:

1949年11月23日,新中国首家茶叶专业总公司——中国茶叶公司(中茶公司前身)成立,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的吴觉农兼任总经理。吴觉农提出,中茶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商标,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茶叶商标,“彰显红色中国生产的、优质的中国茶”。

1951年3月,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红八中”商标诞生,商标设计为中间一个绿色的“茶”字,四周环绕着红色的“中”字,代表着红色中国出品的绿色茶叶,有“中国茶叶销往四面八方”的含义。

印有“红八中”商标的茶叶,成为了当时获取外汇的重要手段,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后,“中茶”成为国内多品类茶种的领导品牌。中茶公司旗下的“海堤”“蝴蝶牌”“猴王牌”“百年木仓”“龙冠”等品牌也成为了细分品类、细分区域的代表性品牌。

2006年,中茶公司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19年,中茶公司成为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企业;2021年至今,中茶公司连续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强国品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老字号”企业的灵魂。成立至今,中茶公司不断提升中茶品牌的文化标签,以茶文化赋能中茶“老字号”品牌发展:

心怀“国之大者”,心念“美好生活”。2023年,中茶全新“品牌故事”亮相央视,从匠心传承、产业布局和技术升级等方面对中茶品牌进行全新解读,让更多消费者更深刻理解“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

与子同袍,茗动长沙。2023年5月,中茶湖南公司携手汉服长沙、长沙铜官窑古镇,复刻经典《唐宫茶宴》,开展中茶茗茶品鉴会,通过汉服体验和传统茶文化相结合,全方位开启了中茶唐风品茗盛宴,呈现国风之韵。

一壶海堤茶,半部厦门史。2023年7月,中茶厦门海堤博物馆揭幕。作为中茶乌龙茶专业品牌,“海堤”现已成为厦门的名片之一、是厦门家喻户晓的茶品牌。“海堤”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意味悠长的厦门史,也是滋味醇厚的闽茶史。中茶海堤博物馆的亮相,是保存珍贵“海堤”记忆,体现“中华老字号”茶品牌发展的重要举措。

传承:汇聚人才力量弘扬传统制茶技艺

作为茶行业当中的“老字号”品牌和唯一央企,中茶公司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大力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制茶技艺。

吴觉农、张天福、冯绍裘……中茶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汇集了一大批茶界著名专家。一大批茶界先辈凝聚着每一位中茶人的匠心传承。茶香,伴着每一代中茶人的锐意进取,赋予茶叶历史的芳香。

目前,中茶公司已建立起包括3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的一整套专家队伍,拥有茉莉花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黑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乌龙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等多名特级茶叶大师和高级专业技术大师。

在传承传统制茶技艺的同时,中茶公司在近年来还不断加大“茶科技”投入,除了与中粮营养研究院合资设立中国茶叶科技公司之外,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例如,在茶树树种培育的研究领域,2023年,中茶滇红凤庆大叶种种子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一起返回地球,完成了太空“圆梦之旅”。接下来,中茶公司将与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夏涛专家工作站展开合作,进行航空诱变茶树种栽培项目的研究。

创新:多措并举守住茶叶“时间的味道”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守正为本、创新为要。中茶公司在创新求变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创新精神守住茶叶“时间的味道”。

在企业管理上,2017年,中茶公司作为国资委首批混改试点企业,在中粮集团的支持和领导下,引入战略投资者,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中粮集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重点打造的国企改革样板企业。

在加工技术上,中茶公司在过往成功开创了普洱熟茶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红碎茶加工技术、速溶茶加工等行业革命性技术变革,目前正积极开展普洱茶六堡茶快速清洁发酵技术、新式花茶加工技术等行业先进技术的落地实施。

在产品研发上,中茶公司一方面对海堤红黄双罐、六堡茶外贸5101和滇红印象等经典产品进行升级,留住老茶的底蕴;另一方面针对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多元饮茶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出了国礼时尚系列(玫瑰白茶、桂花红茶、橘皮普洱、菊花普洱)、山野的祝福系列(“姥姥家的花果茶”和“二婶家的元气茶”)等年轻态新茶饮,让饮用中茶产品成为一种“潮”的生活方式。

在包装设计上,中茶公司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展现了新时代的东方美学。

以“腾龙献瑞”系列新春茶礼为例,礼盒主图整体设计以流畅线条勾画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双龙戏珠图,二龙神采矍铄,唤醒古典吉祥活力的能量呼之欲出。二龙舞动于祥云之上,吉祥茶礼的含义一目了然。“中茶”商标被巧妙地设计成了龙珠,让雄姿矫健的双龙“争抢”祥瑞精华。

茶悦新春,祥瑞当头。中茶“腾龙献瑞”系列作为过年礼品之选,不仅能够暖心暖胃暖情,更是开启全新一年的绝佳方式。

据了解,“腾龙献瑞”系列共有大红袍、普洱熟茶和滇红金针三款产品。“腾龙献瑞”系列中的大红袍选用种植在武夷山产区的特级大红袍为原料,经由海堤27道独特精致工艺加工而成。条索壮实匀整、花果香显,滋味浓厚甘滑爽口,汤色橙红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腾龙献瑞”系列中的普洱熟茶选自澜沧江流域,为5年一级原料拼配。条索紧结,色泽红褐,显芽毫,汤色红浓明亮,陈香纯正浓郁,并透着果香,入口滋味浓厚甜润。

“腾龙献瑞”系列中的滇红金针产自云南凤庆特级原料,其外形如针,紧细挺直;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露;茶汤橙黄明亮,花果香气高扬,甜香浓郁,入口清甜。

奋斗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新时代新征程、新经济环境下的消费新变化,为中茶公司接下来的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未来,中茶公司将继续传承制茶大师技艺,打造匠心品质产品,坚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让“中华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展现专属于自身的时光沉淀之美,持续不断为国人美好生活赋能。

来源:参考消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