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红袍拍卖记录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饮茶札记丨大红袍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这周二多杰老师和咱们聊到了:大红袍。


很多同学都说新年第一节课,果真是“开门红”。


今天是2019年第一篇和大家见面的【饮茶札记】。


不如再把这份”红火“延续一下咯。


这一次,多杰老师就和我们继续聊聊大红袍。


毕竟虽然人人知其名,但对她的认知却总是不全面或有失偏颇。


会聊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

 

有听众在电台问我:杨老师,网上卖39.8一斤的大红袍靠谱吗?


我答:靠谱啊。


听众追问:质量没问题?


我答:保证质量优良。只不过,您这个价格买到的大红袍一定是花椒,而不可能是茶。


花椒大红袍,质优价廉。


岩茶大红袍,价比黄金。


1998年818日,在武夷山第五次岩茶节上,其中的20g大红袍拍卖成交价格为15.68万人民币。


2002年11月,20g大红袍在广州的拍卖成交价为18万人民币。


2004年12月,20g大红袍在香港的拍卖成交价为16.6万港币。


2005年417日,20g大红袍在武夷山由新加坡人陈汉民先生拍得。


成交价格,达到了20.8万元。


大红袍,究竟是什么茶?


大红袍,为何卖出天价?


别急,咱们慢慢聊。



一段传说


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一种。


说的再具体点,是产于闽北武夷山的优质岩茶。


很多人,一直拿大红袍当红茶,这是一种误解。


关于大红袍名字的由来,有几种版本的传说。


故事一,秀才赶考。


老年间有个赶考的秀才,走到武夷山时病倒了。


幸好天心寺的和尚慈悲,将他搀进庙中救治。


老和尚一不扎针,二不用药,而是将寺后所产的茗茶浓浓煎煮了一碗,给秀才灌了下去。


说来也神了,秀才喝下去之后周身通泰,病也慢慢好了。


谢过僧人后,便上路赶考去了。


俗话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秀才一路考试,最后竟然高中状元。


衣锦还乡之时,又途径武夷山天心庙。


状元公为感念茶树救命之恩,便将身上的大红袍脱下披在茶树上。


此树,因此得名大红袍。


那么大红袍之所以扬名,是由于可以治病?


当然不是。


天心永乐禅寺


表面上,故事的重点是秀才喝茶后起死回生。


实际上,故事的重点是秀才喝茶后高中状元。


大红袍,隐喻着紫衣玉带,金榜题名。


北京西郊有一座卧佛寺,近些年我很多学生都爱去那里烧香许愿。


我还纳闷,怎么这00后还如此虔诚呢?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敢情“卧佛”与“offer”谐音。


学生们申请美国大学,对于offer letter梦寐以求。


卧佛寺,便成了offer寺,求神拜佛的青年学生摩肩接踵。


卧佛寺,因考试香火旺盛。


大红袍,因考试扬名天下。


国人重视教育的心态,是大红袍传说为人津津乐道的隐性原因。


故事二,救驾有功。


还有一个版本的故事,病人从秀才换成了皇后。



据说宫中的皇后得病,太医们轮番上阵,结果是医药罔效。


太子孝顺,到民间遍寻良药。


行走在武夷山,有山民老汉献上一罐香茗。


据老汉讲,将此茶喝下去,百病全消。


结果皇后服用太子带回的茶后,果然神清气爽,病症一扫而空。


皇帝闻报大喜,便封老汉为护树将军,再赐茶树披挂红袍。


此树,便得名大红袍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得补充两句。


茶有调理身体的作用,有病却不能真的替代药品。


我估计是宫廷的伙食太好,皇后一不留神吃撑了。


化油解腻,消食祛积,倒确实是茗茶之功。


所以,喝茶后振疴扶苏才解释的通顺。


当然,农学专家的解释就更为直白。


主要是由于嫩叶紫红,因此才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祖庭


大红袍的故事,越讲越神。


大红袍的名声,越来越大。


一种名丛


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疑似大红袍的记载。


郑光祖《一斑录·杂述》中写道:



“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



有学者认为,这就说明了大红袍早在19世纪中叶就成为了名茶。


这样的讲法,过于武断了。


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词,“闽地”和“红袍”。


闽地,自然是福建茶区。


红袍,是一种茶名,但记载的很模糊。


是不是武夷茶?不知道。


是不是岩茶?也不知道。


以上问题都不得而知,更没法说就是如今的大红袍。


所以我才说,这条文献最多属于疑似大红袍的记载。


大致在民国时期,关于岩茶大红袍的记录多了起来。


1921年成书的《蒋叔南游记》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



“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



这段文献,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大红袍在民国初年产量就极低,大致年产不过一斤左右。


第二,大红袍在民国初年,产区不止一处。


产地不仅有如今众所周知的天心岩,还有一处在天游峰。



1941年林馥泉先生在《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中,提到了在武夷山马头岩附近也有大红袍。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陈德华先生曾对岩茶产区天心大队逐户走访调查,也采访到了很多国营茶厂的前辈。


这些老人都没有提及天游峰、马头岩等处有大红袍的事情。


当然,陈先生的走访资料,虽然不能证明除天心岩以为大红袍的存在,也同时无法否定这一点。


我们可以说,民国时期武夷山出产大红袍的茶区不止一处。


但如今九龙窠天心岩的大红袍,一定是影响最大的一处。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所讲的大红袍,都离不开九龙窠上的那数株老树。


大红袍,其实与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以及肉桂一样,都是由武夷菜茶变化而来的优质名丛。


应该讲,武夷名丛在没有大规模推广无性繁殖之前,都只有数斤产量而已。


若说珍贵,各个价格不菲。


大红袍,只因名声在外,文化附加值更高,显得格外珍贵。


表面上,物以稀为贵。


实际上,物以知为贵。


多杰老师探访思州古茶树


我曾与大家分享思州古茶、石阡旗枪等冷门绿茶。


若论树种稀有度,他们可都比龙井少见的多。


但实际上,却仍被大众视为粗鄙的土茶,而上不得场面。


稀有性,并不能真正抬高茶叶地位。


知名度,才能够真正提升茶叶身价。


大红袍幸运,天生便有文化加持,自然地位非凡。


一份殊荣


建国初期,大红袍仍为天心岩庙产。


当时在天心土改小组组长傅志美说:“因大红袍名气太大,如果继续由僧人管理,恐怕保护力度不够。”


几经周折,大红袍茶树于1963年划归崇安县综合农场管理。


当时的县政府,把大红袍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由专人负责制茶事宜。


采制等初加工环节,由陈礼乐负责。


焙茶等精加工环节,由陈渭书负责。


闲杂人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采制、繁育大红袍。


当时九龙窠大红袍的年产量,大致为400g-500g左右。


制好猴由农场负责人检验包装,盖上场长、技术员、制茶师傅、焙茶师傅四个人的封口印。


派专人送到县政府以备招待贵宾。


解放后的大红袍并未作为商品销售,是名副其实的有钱买不到。


大红袍真正扬名天下,还是在1972年。


尼克松访华


这一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了中美外交的破冰之旅。


访华期间,尼克松的夫人非常用心的选穿了一件大红色的外套。


这一袭红衣,宛如照射在冷战多年的两大阵营间的一抹曙光,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毛泽东主席接见尼克松总统时,所赠送的国礼就是武夷名茶大红袍。


国礼大红袍,是否在暗和着尼克松夫人那一袭红衣?


美国第一夫人着大红衣而来,中国国礼以大红袍相赠。


红色,给人以热情、友好之感。


个中心意,不言而喻。


尼克松此次访华后不久,中美两国便走上了邦交正常化的道路。


大红袍,便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


前文讲到的动辄十数万的大红袍,与国礼大红袍一样,都是九龙窠上母树所产。


味道怎么样?


我没喝过,自然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见,其实那已经不是在饮茶,而是在享受一份殊荣了。


大红袍.出口包装


一款产品


大红袍这样的王谢堂前燕,现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百姓能喝上大红袍,全因武夷名丛无性繁殖的推广。


大红袍的无性繁殖之路,走的还格外曲折。


前文提及,建国后对于九龙窠的大红袍管理极为严格


1962年与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


先后带着介绍信来崇安县政府申请,最终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去扦插繁育。


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科研人员真正近距离接触过这几株茶树。


但是这两次取样扦插,后面就没有了音讯。


1978年底至1982年,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开展对于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以及繁育工作。


现如今闻名于世的肉桂,便是那时重点推广的名丛之一。


但是在这期间,对于名丛大红袍的推广问题也竟无人提及。


198511月,陈德华先生到福安社口参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


以私人关系向该所一位同学要了5株大红袍茶苗。


这些茶苗,便是1964年被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带回去的那一批。


大红袍母树


神秘的大红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走出武夷山。历经二十余年,兜兜转转才又得以返乡。


此后,这5株茶苗便承担起了名丛大红袍的繁殖工作。


如今武夷山种植的大红袍,都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自这批茶苗。


若真从辈分上论起来,都是一般无二。


所以现如今有些茶商,还要标榜出“二代大红袍”、“三代大红袍”等概念,就是无稽之谈了。


又因是无性繁殖的产物,便遥尊九龙窠上的那几株茶树为母树大红袍了。


1994年,大红袍名丛无性繁育加工技术,正式通过了科学鉴定。


此后,大红袍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升,最终得以为更多爱茶人享

受。


截至2019年,武夷名丛大红袍的推广之路正满25年。


现如今市场上的大红袍,大致有三类。


其一,由名丛大红袍无性繁育后代单独加工而成,称为纯种大红袍或奇丹。


其二,以武夷山乌龙茶为原料,按国家标准拼配而成,便成为拼配大红袍或大红袍。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红袍便成为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那么市面上的各类岩茶,如果装在印有大红袍的袋子中出售,也不能就算是错事了。


毕竟,大红袍已经成为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要不然,张艺谋导演为何要排演《印象·大红袍》呢?



现如今,马头岩与牛栏坑的肉桂炒得火热。


那么把张导的作品换成《印象·马肉》?


或是《印象·牛肉》?


恐怕不行。


大红袍的文化地位,无人可以取代。

“润岩茶寿”大红袍究竟是何种神奇的茶叶呢?

  “润岩茶寿”大红袍究竟是何种神奇的茶叶呢?它为何得到全球高端人群的无限青睐呢?想必阅读完下面的文字,你心中或许就有一个属于你的答案了。


1、传奇的茶叶拍卖纪录,尽显其高贵姿态

        早在1998年8月18日第五次岩茶节,20克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拍出15.68万人民币,而当时人民保险公司更是以一亿元承保6株母树大红袍。接着在2004年12月,香港人蒋小红出价16.6万港元买了20克大红袍。接着更高的价格出现在了2008年的“胡润百富”十周年庆典上,“润岩茶寿”大红袍拍出每20克22万人民币。

 


(注:“润岩茶寿”大红袍在胡润富豪榜拍出22万人民币的高价)


2、中国唯一的茶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成为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期间经历了千余年历史的技艺传承.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大红袍“活、甘、清、香”的滋味与它的品种有关,更与它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有关.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这里不得不提,早在汉代,武夷山已有制茶传说。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大帝曾“祀武夷君用干鱼”,得下官进贡武夷茶后,极为赞赏,演绎了一段传奇。唐代已见制茶、品饮诗文。唐时的武夷山已被朝廷封为【名山大川】,武夷岩茶也随之被奉为珍宝。武夷山大红袍制作工艺这一武夷山先人的智慧结晶,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和传承。  

(注: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最受全球高端人群喜爱的品牌茶叶,值得品鉴

        我们都知道,胡润百富是一个被广泛认为追踪记录中国企业家群体变化的权威机构。胡润—胡润百富榜”的创制者,1999年,创造了这一独特的媒体平台。胡润百富与中国企业家的密切关系,为创造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榜单奠定了基础。例如百富榜、慈善榜等一系列榜单,对于记录中国经济进程的作用被予以肯定。而我们的“润岩茶寿”大红袍作为“胡润百富”唯一推荐的茶叶饮品与各项活动合作方,恰恰说明了其代表的是全球最顶级的高端茶叶,彰显其金贵品质。


4、历代皇家御贡茶叶的历史记载,源远流长

        说起武夷岩茶大红袍,可谓是历史久远,公元801年唐贞元年间,邑僧在九曲溪边的润岩峰筑草为魇,植茶养生。公元1151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即至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在润岩峰问禅于大慧禅师,焚香沦茗,以茶参禅,适然启悟。

        1419年明朝永乐十七年,大将胡潆奉明成祖之命抵达武夷山,借寻访张三丰之名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而在天心寺,胡潆被寺里的润岩茶香所吸引,住留了一个多月,回京后将润岩茶进贡皇上。品了此茶后,明成祖十分欣喜,于是正式诏封润岩茶为“大红袍”, 此后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在2006年,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我们的润岩茶寿大红袍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产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武夷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润岩茶寿生态茶园依据茶树的生物特性,采用立体复合栽培,茶木共生,保持原生态,引山泉水用于自动化灌溉,茶园管理采用人工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施用有机肥料、火烧土粪、沼夜等有机肥料。润岩茶寿生态茶园遵循生态循环理念,建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已成为国内最美的生态茶园基地之一。

 

(注:“润岩茶寿”大红袍产区-御茶园实景)


5、让人永久记忆的独特茶香,历久弥新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武夷岩茶的经典代表。冲泡此茶时,杯中过三香:“盖杯香、水中香、挂杯香”。喝完之后,口中有三变:“齿颊留香、唇舌生津、润泽回喉”。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地人戏称大红袍茶为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大家一定好奇为何大红袍茶有如此奇特又矛盾的“美誉”呢?以下文字便能揭晓谜底。
        先说说“乞丐的外表”这一“美誉”的由来。第一次接触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人,第一眼往往会被它的粗枝大叶,通体乌色,朴实无华的外表所欺骗,觉得其无独特之处。其实,武夷岩茶大红袍并不是以其外表取胜的,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坐下细细品饮盏中茶汤,滋味浓而醇厚、香滑回甘、香气馥郁持久、回味悠长。好的大红袍,冲到10泡,味道还很醇厚,茶香余味历久不散,与人对话时,还能感觉到香气。传说清朝时,朝中大臣上朝面圣之前,必喝一盏武夷岩茶,这样在面对天子时才能口气清新,齿颊留香,喉中回味甘甜,也不至于冲撞了皇上,试想若是刘庸、纪晓岚这些重臣在面对乾隆皇帝时,满口烟味臭气,那可是要贻笑大方了。 
        再来说说关于“皇帝的身价”这一由来。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始于唐而盛于宋,为历代所赏识,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早在唐代就成为贡品。物以稀为贵,在武夷山深处的九龙窠,陡峭的崖壁生长着的低矮树丛就是名冠天下的大红袍茶树,它们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树龄了,作为最初的母树,现在整个武夷山区,仅仅只留下了这六棵。2007年10月,一个特殊的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被收藏的藏品,就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大红袍。将茶叶作为藏品,这对于专事收藏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藏品的国家博物馆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而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显得弥足珍贵,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实是无价之宝,因此被著称有着皇帝的身价。

        最后说说“菩萨的心肠”,我们都知道茶叶只是一种饮品,怎么就能联系到“菩萨的心肠”?关于此说法,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却始终如云里雾里,不得其解,也好,既然无法明了,那就让大红袍保持着神秘色彩吧。在生活中,常常有此感受,茶一杯杯喝下去,拿起来要喝掉,放下要装满,以平常心来对待茶,却反而有了一些体会。说到制茶、喝茶的场所,众所周知,武夷山天心禅寺不但是大红袍的祖庭,也是制茶技术的先驱。《续茶经》曾记载:“武夷造茶,僧家最为得法”。佛教寺院不仅具有高超的茶叶制作技术,而且对于饮茶之道更是十分讲究。寺院内设有“茶堂”,专供禅僧品茶、招待客人,施茶僧在寺门前负责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以上等茶供佛,以中等茶待客、以下等茶自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茶为众生解毒,解渴,静心养性,最终让众生觉悟成佛。茶遇水舍身,而成茶饮,供养世人,是布施;茶香四溢,犹如戒定真香,是持戒;忍受采摘揉捻,高温烘焙,开水冲泡,是忍辱;和敬清寂,茶如一味,是禅定;行方便法,静心导和,是智慧。“茶”是人在草木间,是我们回归自然、回归天性的一种渴求。


6、茶叶中最高贵的外交礼遇,见证友好邦交

        1978年10月22日—29日,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在东京举行,条约正式生效。在访日期间,邓小平参观访问了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东大寺。寺中住持、84岁的森木孝顺长老为邓小平先生举行了“茶道”,森木孝顺长老告诉邓小平,茶道”所有使用的茶叶,全部是来自中国武夷山润岩峰九曲溪边的上品武夷岩茶茶叶。借助“茶道”,长老表达了对邓小平最诚挚的敬意,衷心希望他健康长寿,也以此象征中日和平友好更比茶寿。

 

(注:邓小平参观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并拜会了森木孝顺长老)


7、挑战极限登上珠穆朗玛峰,谱写新篇章

        2013年6月4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对于“润岩茶寿”大红袍而言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润岩茶寿”大红袍是国内外攀登记载以来,第一种被带上珠穆朗玛峰的茶叶品牌。攀登过程中,我们的登顶队员还在珠峰前品尝“润岩茶寿”大红袍,这是在挑战自我及人类攀登极限的同时,更表达了润岩茶寿努力传承中华茶文化的坚韧信念。

 

(注:“润岩茶寿”大红袍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结束语:天地间,每件事物的发展都有着其合理因素,我想以上的种种缘由,足以解释“润岩茶寿”大红袍为何可以享誉中外,名扬四海了。

这几种茶竟然可以卖这么贵

近些天,小编被一款"八十年代末8582薄纸青饼"刷了屏,了解之下得知,这是本次香港仕宏 2018 秋季拍卖会中最抢眼的藏品,经过激烈的竞拍后,最终以595万港元竞得。看到价格,小编不禁感慨中国茶叶藏品的价格,真的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买得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除了这款"八十年代末8582薄纸青饼"外,中国还有哪些“天价茶”?

云南金瓜贡茶

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锦绣茶王香竹箐以35万元/100克,一举夺得了“普洱史上最贵的茶”的桂冠,但若以收藏来看,金瓜贡茶无疑是普洱茶中最负盛名的,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富商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现存6棵母树大红袍,2006年5月起停摘留养,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

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

西湖龙井茶一直被冠以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名气不用再陈述,而龙井中了龙井“御前十八棵”当然在天价茶之列。目前龙井“御前十八棵”每年产量只有二两,其价格没法用确切数字衡量,而“御前十八棵”以外的明前特级龙井茶,在2014年已飙升到10万/公斤以上。今年天价龙井茶价格下降许多,但绝佳的特级西湖龙井茶依然有不少茶叶爱好者的追捧,天价的龙井茶仍然不断涌现。

安徽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在2007年上海“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的六百里牌太平猴魁拍出了15.9万元的天价。不过这样高价过两年便被刷新了。在2009年5月份的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相当于200万元/公斤。据悉,产这款天价茶的茶树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野生茶树,属太平猴魁中最珍贵的茶树。

安徽黄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尖,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所以又称徽茶。2007年6月,同样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相当于170万元/公斤。

河南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深受人们喜爱,荣誉众多。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成交,相当于149万元/公斤,创下中国历史上绿茶竞拍席上最高的价格,“蓝天玉叶”如同普洱茶里的“锦绣茶王”一样,是信阳毛尖茶王的象征,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茶本身,成为一种地域公共茶品牌的象征。

潮州凤凰单丛宋种1号

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相传植于南宋末期,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在广东省潮州凤凰县的凤凰单丛宋种开采仪式上,惊现100万元/公斤的天价茶。物以稀为贵,宋种1号年产量在两斤左右,算是茶王级别的茶树中的高产茶了。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由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凤凰单丛宋种1号与前面列举的天价茶王都可以列入我国的典藏级茶了。

安徽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2002年4月,“茶王”许道仙拍卖价4.6万元一两,相当于92万元/公斤;在2014年的徽六茶园头茶开采当天,六安瓜片在淘宝电商上竞拍,受到茶叶爱好者们的疯狂血拼,最终以103800/套,创下淘宝茶叶竞拍最高价。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12年6月的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卖会上,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相当于67万/公斤,一举刷新了铁观音的春茶最高拍卖记录。

贵州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茶牙尖细如条,白毫特多,所以称为白毛尖。2011年在毛尖新茶拍卖会上,3个高达22万标底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装)在现场开拍,拍卖总成交价高达22万元。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