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承包茶园价格

找到约34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茶老板的美梦:2022年承包名山茶园,2023年涨价就是大赚

做茶,岂有不承包茶园的道理。

以前,承包茶园是能赚的。后来,承包的人多了,就只有少数人能赚了。

如今,山头茶已经玩过两轮。茶园,仍可以承包,但盲目地干,只会砸在自己手里。


-01-好兄弟一起包茶园

茶商张老板的一个朋友找到老张,想一起承包磨烈的一片茶园。

张老板被忽悠得有三分心动,但是,承包茶园这种事,如果一个人干,风险又太大。

别人拉张老板一起干,张老板心动之余、不甘寂寞,想拉老杨一起干。


于是,张老板使出忽悠技能:现在,磨烈的行情,有点类似2015年的冰岛,已经有点火了。还可以搞有机认证。包茶园,一年就能回本,两年就能大赚。

听到这种话,老杨掐指一算,自己做茶根本没有发财的命。

不可否认,磨烈茶的确很有特点,山野气韵、兰花香,茶汤表现,除了有些许涩感,几乎完美。

但混迹茶圈,老杨只求云淡风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顺便卖点茶叶,也不过分奢求销量,只求别跑到别的行业败家,别给老爸惹祸就阿弥陀佛了。

总之,无论怎么游说,承包茶园这种事,就是不干。

随后,张老板又打起感情牌:

兄弟,当年是我把你带入茶圈的,咱们有钱一起赚,考虑考虑。

说道这里,老杨终于忍不住跟这哥们说了实话:包茶园,如果鲜叶就能卖掉一半,一定能干。但磨烈达不到这水平,包进来,估计会砸在手里。

退一万步说:承包新茶园,别找被资本蹂过两遍的山头。可以找一个便宜又风味独特的山头,开发点适合大众喝的茶。


看着张老板铁青的脸色,似乎大赚的机会从眼前溜走,有点不甘心,又特别强调:

有机认证的名山古树茶呀。

老杨只能摇摇头:2021年,云南茶园面积740万亩,有机茶园105.7万亩,占比14.3%。有机茶园,已经不新鲜了。

有机茶能火起来,要从98年说起。

那年,一个学法律的人被任命为勐海茶厂的厂长,本想让她用所学法律知识让入不敷出的勐海茶厂合法破产。

然而,厂长却不想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茶厂就此消失。为了拓宽销量,请了德国专家来做有机认证,但专家看着茶场周围、台地茶园里的农药瓶,根本达不到有机标准。

当时,听说布朗山有个寨子,茶园都荒了几十年了,路还很难走。到了茶园一看,茶园与原始森林混为一体。就用这个地方的料子做了一批茶,这批茶叶上印了有机认证。

有机认证标识像一棵白菜,后来,这批茶,江湖人称大白菜,这个寨子,据说就是老班章。

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有机认证,今天到了茶老板这里,依然是茶叶的卖点。总感觉有点落伍了。

看着张老板有点纠结,老杨继续忽悠他:

实在要包茶园,磨烈火起来后,用比今年更高的价格从别人手里包过来,少赚点,不挣最后一个铜板,你还是有得赚。

现在投进去,十有八九会砸在自己手里。况且,勐库已经有一个冰岛,市场不允许出现另一个超级名山。

终于,在老杨的一阵忽悠下,张老板也不包了。


-02-山头,依然是市场的根基

未来几年,茶产业的发展,仍然靠山头。

很多茶老板,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料,说:去山头化。但现阶段的普洱茶,去山头化根本不现实。

也就是说:从茶农手里承包茶园,仍然是茶老板们做茶的主要方式。然而,承包茶园,也应该少踩坑。

名山茶园,慎重承包

前些年,承包名山茶园,一定能赚。但如今,名山茶园已经被承包过三轮了。

比如,冰岛老寨,2007年,是韩国人在炒,但韩国人不会做人,当时拿大蒜换冰岛老寨村民的茶叶,村民的鲜叶,中午以后就不收。

自作孽,不可活,后来,欺负茶农的棒子,在冰岛老寨混不下去,跑到云县一带炒茶去了。

2011年,外省的实力派玩家承包冰岛老寨茶园。在2011-2014年,冰岛老寨80%的茶园被外省实力派玩家承包。而这些茶叶,并没有投入市场。

直接导致山头茶最火的那几年,整个市场在抢冰岛老寨20%的茶叶,老寨的价格直线飞涨。

2015年,普洱茶收藏市场遇冷,又是一个寒冬。2016年,在茶山行的大背景下,主要是勐库本土茶人在做冰岛老寨。

依托茶山行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通过售卖原料和定制的方式,完成原始积累。随后,慢慢发展为冰岛茶的品牌。

2022年,又是市场的分水岭,茶行业直播的大背景下。茶农一口勐库本地普通话,说一句这片茶园就是我家的,身F证一放,比茶商说一千道一万都有用。

直播大背景下,茶农完全掌握了名山话语权。这时候,普通茶商去承包冰岛老寨的茶园,已经不是明智的选择了。

不可否认,冰岛老寨的变现能力,放眼整个云南山头,仍然是第一。但是,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江湖规矩已经变了。这时候,冲进老寨承包茶园?慎重。

不仅是冰岛老寨,以茶区来看,一个茶区只有一个领头羊。

勐海老班章、勐库冰岛,邦东昔归。这些茶区,以名山为核心,周围山头的茶价一环带一环地上涨。本质上,仍然是依靠名山的影响力。资本已经炒过这些茶区,不可能再回来了。

总之,承包二线名山的茶园,更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实在要承包茶园,还不如承包名山中的王者冰岛老班章,虽然成本高,但变现能力强。


看准没有被资本炒过的地方

云南茶山,山头众多。

很多地方,诸如普洱、临沧永德等地,茶叶品质很有特色,没有被资本炒过,茶叶价格还很低。

这些地方的茶园,承包下来,做一些品质优异的茶叶,茶客还是很喜欢的。

然而,需要看清楚山头茶发展的趋势。冰岛、老班章、昔归三大名山,是集整个行业力量打造出来的,其经典不可复制。

普通的山头,能把几百块的茶叶做到上千元一公斤,已经算得上成功了。

如今做山头茶,不要贪,不要急于求成,炒作应适可而止。

写在最后:

山头原料越来越贵,

人人都知道,这种重投入的茶叶模式,会把自己套在库存上。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茶企有自己的现实,茶企还得硬着头皮做山头。

对于中小茶企来说:山头,依然是大多数中小茶企的选择。

小茶企,做茶的第一要义是活下去,踏踏实实做好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是王道。什么承包山头,涨价后就是大赚的美梦,尽量少做。

对于大厂来说:普洱茶历史上,大厂诞生了很多经典茶品。但经典无法复制,纵然用当初的原料复刻出来,也无法重塑经典。

因为,经典的茶品,源于当初的创新。这种创新在几十年后被市场接受,当年的创新茶品,就成了经典。

未来几十年的经典茶品,很有可能就出现在如今不起眼的小茶企中。

做茶,未来可期。而通往未来的路,痛并快乐着。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坝场镇龙坪村茶园返租倒包发展模式探索工作综述

近年来,大坝场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对铜仁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求、市委“五大工程”部署和县委“一主两辅”发展规划,立足山地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拓展县级“1+2+N”产业发展整体思路内涵外延,着力于抓深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龙坪村茶产业为示范点,全力打造生态茶产业发展示范样板间,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建强,为打造“河东片区产业示范带动创新型龙头小城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情况

龙坪村现有茶园480亩,投产茶园面积280亩,涉及7个村民组,有茶叶加工厂房1座,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手工茶加工小作坊17家。龙坪村深入实施产业园区管护育工作,今年上半年实现茶叶产值21.2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400余斤,实现产值17.5万元;大宗茶产量3.7万斤,实现产值3.7万元,由贵州黔球茶业有限公司统购统销,构建起“产-供-销”于一体的完整市场链条。

主要做法

党建发力,齐抓共管辟新路。近年来,县委提出“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农村基层党建品牌,龙坪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县委和镇党委关于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相关重要安排部署,学懂弄通上级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地落实、开花结果。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力。坚持支部统揽工作大局,把党小组建立在茶叶生产一线,划分3个党小组分区块负责茶园日常巡逻监管,由村“两委”和党小组组长组成村茶产业专班,以党员活动日为载体,组织党员进茶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乡镇茶产业农机专家进村举办讲座,教技术、讲知识,提升茶农专业化、技术化水平。严格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提升党员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的表率示范作用,引领群众主动参与到村茶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常态化管培育养全过程。二是织密“组织体系网”。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职责,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构建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的责任体系,着力解决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问题。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似等原则,整合村治安员、护林员、统计员、地灾监测员、水库管理员、水上安全员等各类岗位,分类归纳为综治、监督、民生、生态四块工作,分别设置综治委员、民生监督员、民生委员和生态委员,依托村民小组划分网格,明确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担任网格员。结合村干部个人特长、能力水平等,明确支委委员(宣传委员、支部副书记)+综治委员,支委委员(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民生监督员,村委委员(村委副主任)+民生委员,村委委员+生态委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网格员(春晖人士、寨老),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做到产业发展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三是搭建“组织协助梯”。为深入推动“1+1”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着力于转化制度优势为发展机遇,龙坪村推行支部年轻党员包产到户制度,将茶园分区块划分为6个产区,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带领村“两委”和党小组长分别包保不同产区,负责茶园日常监督巡逻,协助茶农解决在管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技术难点协助找专家,管理难点协助出主意想办法,销售难点协助找市场销路,资金困难协助找金融支持,年底结算不同产区产值和销售利润,按产品质量和销售利润评价党员履职尽责能力,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支部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村茶产业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龙坪村坚持自主发力,实现“0”茶园贷并自主盈利维持茶园健康有序发展的好成绩。

创新驱动,独辟蹊径出妙招。一是发展产业出奇招。2014年至2015年期间,龙坪村依托退耕还林每亩1200元的政策,动员群众对管理不善的低效耕地进行整合打包,流转承包至本村4个经营大户并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资金共发展茶园949亩。按照合同要求,承包经营大户负责茶园的整地、移栽及管护,承包经营5年后需将茶园返租到包至农户,农户获得茶园及其地上附着物的自主管理经营权。一方面充分提高全村耕地使用效率,推动低效耕地产生效益,通过整合打包流转土地,短期释放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大户经营,在限定流转承包时间期满后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获得土地及其附着物经营管理权,通过发展大户经营的茶产业获得利润返现兑换流转承包费用,实现多方经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承包政策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带动群众务工,构建起产业有特色、群众有收入、集体有效益的“三有”发展机制。二是发展产业出实招。2019年,茶园反租倒包后,由于部分群众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失严重,管理一度缺位。受疫情影响,茶叶加工、销售市场不畅,茶园产生效益较低,一度存在脱管流失风险。2021年初,经村集体商议,决心改变现状,从茶园管理、茶农培训、设施建设、市场销路等多方面打主意想办法,首先是争取到县级茶园管护资金42.69万元,由村集体组织劳动力对有价值的茶园进行整合,重点管理,确保茶园恢复产能、产生效益。其次是以乡镇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为契机,重点培训茶园管护、茶叶采收、茶叶加工等技能技术,组织培训茶农82人次,进一步提升茶农专业技能素质,打造培养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新型茶农。最后是进一步加强产销对接,充分发挥茶叶加工厂作用,自产自销,同时与黔球茶叶有限公司建立定向销售合作机制,推动产有所销、销有所收、收有分红。三是产业发展出新招。部分茶农利用自己家的小作坊加工手工茶,然后通过场天赶集、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线上线下方式进行销售。2022年,通过整合控制小作坊手工成品茶叶价格,平均成本10元/斤的手工茶卖价达到200元/斤,实现净利润每斤190元的可观市场销售成绩。同时充分发挥我镇“东坡绿茶”和全县“思南晏茶”品牌优势,贴牌生产,与本地茶商和直营店建立产销链条,推动全村绿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1年通过镇村两级积极争取,在龙坪村建成了茶叶加工厂房一座,同时与贵州黔球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厂房租赁及茶青收购协议,黔球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厂房投入建设资金的5%分红到村,每年可分红7.5万元,拓宽了茶青加工和销售途径,进一步推动壮大集体经济规模。

独立自主,创新模式创增收。2023年,村集体主动放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不断激发自身造血功能,独立自主实现产业发展投入产出顺差的良性循环。村支“两委”召集在家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共36人组织召开茶产业发展专项村民代表大会,就茶园租金偿付、茶园管理经营、茶青销售等问题进行磋商,形成了统一意见。为了解决部分群众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管理茶园的问题,龙坪村采取茶园管护由村集体负责组织实施,同时茗优茶由村集体组织采收,所获得的效益用于茶园管护;大宗茶获得利益的40%付给茶园土地户主,户主负责茶青搬运上车,大宗茶利益的20%用于解决茶青运输费用,另外的4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用于解决困难群众、村级办公、产业持续发展。同时村集体与招商引资企业洽谈全年茶青收购订单,组织农户自行采摘加工茶青,由村集体统筹价格后集中收购再销售至茶企。其中:茶青75元/斤,农户成本价均低于70元,每斤保守净赚5元,一方面村集体替群众承担销售风险,用计划的手段控制最低收购价,确保群众茶青收入稳定可持续;另一方面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稳定销售市场渠道,提振群众敢种茶、种好茶、卖好茶的生产信心,推动本村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来,组织群众到茶园务工1256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1.5万元,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顾家两难问题,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另外62户茶园土地户主通过大宗茶效益分红1.48万元,预计下半年还可采收7万斤以上。截至目前,今年村集体茗优茶收益17.88万元,纯利润收益1.5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账户金额已达8.22万元。

案例分析

龙坪村手工茶小作坊加工农户周朝相,81岁,从事茶叶栽培种植和手工茶制作40余年。该户共有前期大户承包返还茶园面积5.2亩,自身单独发展茶园面积2.8亩,共有茶园面积8亩。今年,该户雇佣25人集中采摘明前茶,共发放工资3200余元,自家小作坊加工生产手工茶叶23斤,收入4600元,通过村集体售卖茶青、大宗茶共收入9800元,预计下半年可收入3000元左右。该户通过种植加工茶叶是全村其他散户发展茶叶的具体缩影,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低成本。该户茶园主要来自于大户返还,通过前期大户的种养管培育,茶树生长状况较好,无病虫害,茶园无杂草或次生灌木,质量较好。农户以零成本的方式接手茶园可直接投产,见效快、管护成本低,极大程度减少农户产业发展成本投入。二是辐射强。农户接受返还的茶园后,通过售卖茶青和自制手工茶,迅速获得利润收益,极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主动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不少散户主动扩大茶园面积,为获得更高的利润报酬,提升了茶园的管护精细程度,主动学习茶园管护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提升了龙坪村整村茶产品质量。同时对于返还茶园后的农户家庭无劳动力或整体外出务工的情况,由村委会协商,按照权属不变,谁管谁收益的原则转包给愿意承包茶园的农户家庭代管,确保整村茶园面积不减少,茶叶产值不缩水。三是利润高。周朝相户每年通过开设小作坊自制手工茶,售卖茶青和大宗茶,年均纯收入15000元,用其本人描述:“要养好几头大肥猪才比得上这个利润,而且不像种玉米,今年收了明年重新种,这个可以从2月份一直采收至10月份,个个月都有钱进账”。小作坊手工茶利润更高,成本几乎为零,市场售卖价格200元/斤,利润率接近100%。目前,该村正在整合小作坊加工坊,统一技术标准,明确手工茶加工标准和准入门槛,由农户提交申请,村委会审批,原有7家小作坊联合评审,通过评审资质、打分评价的方式稳定手工茶准入标准,不断巩固龙坪手工茶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稳定龙坪手工茶的品牌价值号召力。

发展规划

下一步,龙坪村将紧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聚焦扬优势、补短板,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茶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第一,优化利益链接机制。茶园返还后,进一步明晰村集体、原经营大户和土地承包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科学协调好各利益联结方,推动多边合作,实现利益共享,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三维合作版图更深更细更实。第二,科学谋划扩大规模。在原先基础上,科学按区划分茶叶种植园区,有计划有步骤流转承包一批土地,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强化对上衔接,大力争取种养培管育等技术支持,加强对茶农技术培训,确保新增茶园管得住、管得好、见成效。第三,打造品牌提升价值。龙坪村在现有的7家手工茶加工坊的基础上,发展有意愿的茶农开设小型加工坊,将手工茶加工小作坊进行整合,开展手工茶加工技术培训,提升加工技术的同时,打造“龙坪手工绿茶”自主品牌,申请商标和外包装专利,多措并举提升茶产品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谭雪)

来源:大坝场镇政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价格越加虚高!茶客,到底该不该接资本炒作过的山头茶

10月底,一群老茶客在刘老板的店里喝茶,刘老板拿出一些茶叶,让他们自己泡。几个老茶客刚喝完第一泡,就连连夸赞这茶不错。

喝到中途的时候,已经忍不住问价格了。刘老板说:这茶很便宜,相当便宜。


老茶客一脸懵:便宜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吓吓我们。

刘老板:忙肺茶,几百块钱一公斤。

老茶客简直不敢相信,这种品质的茶,才几百块钱一公斤,算下来的话,一饼茶叶才100多块啊!

很多茶客选茶,喜欢追名山。名山茶品质好是事实,但价格太贵。名山茶火,少不了炒作的成分。


就像冰岛老寨的茶,冰糖甜、兰花香,汤感细腻,喉韵很深,放眼整个普洱茶市场,这是其它茶叶比不了的。冰岛老寨的品质无可挑剔,这是事实。

然而,2011年,冰岛老寨才三五百一公斤,今年,已经6万一公斤。10年,价格涨了两三百倍,这其中,既因为冰岛老寨物以稀为贵,加上历史底蕴。但也少不了炒作。

2011年,冰岛老寨的茶园对外承包,最多的时候,老寨80%的茶园都对外承包。普洱茶最火的2011-2014年,整个市场在疯抢冰岛老寨20%的茶叶。导致冰岛老寨的价格急速攀升。

如果说冰岛老寨的走上巅峰,是品质和历史的选择,那么,茶山上其它的炒作套路,简直不堪入目。


游资,也就是资本家,会专门寻找一些茶叶价格低的山头,如果茶叶品质有吸引人的地方。然后,就用低价从茶农手里承包茶园。

承包茶园,控制住核心生产资料。然后,开始造势封神,比如通过茶王树拍卖等老套路吸引关注,无论被歌颂还是被痛骂,价格越高越好。

总之,千方百计把茶叶价格拉起来,让中小茶商去收茶。这时候,牢牢控制茶园的炒家,就大赚特赚。等中小茶商高价接盘后,他们又重新寻找茶山,再次重复炒作套路。

茶山上,一直有一群神秘的炒家,专门炒山头。2015年之前的老班章,2016年之后的冰岛老寨和磨烈,2021年的梅子箐锅底塘,一直都有一群人在炒茶。

当然,炒作的结果,自然是有成功也有失败。炒作成功了,市场追捧,炒家大赚。炒作失败了,声名狼藉,一片痛骂。

然而,炒山头的人,以前有,以后也还会有,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对于茶客来说:到底要不要接炒作过的山头,这是花多少真金白银喝茶的事情。

炒作过的山头很火,品质也不差(如果品质差,根本就不值得炒作),但价格也很高。

其实,云南很多山头,茶叶风味各有千秋。喜欢有名的高价茶,这无关对错,个人喜好而已。

但是,在那些没有被资本炒作过的山头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茶,找出性价比最高的茶。自然会有另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不仅是喝茶本身带来的愉悦,更有一种发现未知的茶叶世界的新奇!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