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品牌战略研究

找到约16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对《关于确立湖北茶叶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一红一绿一黑”品牌建议》的答复

8月31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陈晓燕委员提出的《关于确立湖北茶叶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一红一绿一黑”品牌的建议》从五个方面予以了答复。

提案答复如下:

01

关于确立湖北茶叶品牌战略

省发改委在牵头推进全省茶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结合我省茶产业品牌发展现状,研究确定包括恩施玉露、宜红工夫茶、赤壁青砖茶在内的7个品牌为省级重点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并制定《湖北省茶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工作举措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提出将重点支持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湖北省种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打造包括赤壁青砖茶在内的一批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提出将重点支持恩施玉露、宜红茶、赤壁青砖茶、利川红等区域公用品牌。

02

关于健全品牌标准体系

省直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一是指导各茶叶主产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茶叶等级标准体系和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着力塑造湖北茶叶品牌特色,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健全重点区域品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强化授权管理,推动品牌管理规范化。二是积极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指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制订出台茶产业地方标准89项,对提高我省茶叶“一红一绿一黑”品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03

关于聚力茶叶品牌宣传

历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恩施玉露、宜红茶、赤壁青砖茶、利川红在中央电视台亮相,2020年,全省遴选24个区域公用品牌与中央电视台品牌强国合作,其中“一红一绿一黑”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均入选进入央视宣传。同时组织起草《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茶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措施》,研究提出了品牌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用地用电等12条具体扶持政策,将由20个省直部门联合印发。整合财政奖补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超过1.5亿元,支持重点区域品牌下的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品质提升、加工升级、茶文旅融合、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

04

关于聚势提升品牌影响力

2018年4月,继推荐“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用茶之后,抢抓机遇,继续扶持在大平台上宣传推介,“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分别被指定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红茶、黑茶类独家供应商,作为中国绿茶、红茶、黑茶的优秀代表对外交流合作。2021年4月12日,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期间,恩施玉露、利川红等茶产品,作为湖北名片获得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支持八马茶业、中茶公司、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等单位与湖北产区合作,深耕武汉市场。2022年7月17日,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举办湖北“一红一绿一黑”名优茶专场,“利川红”亮相“品鉴第一泡茶”,活动签订了“利川红”区域公共品牌大湾区推广推介战略合作协议。省农业农村厅连续多年支持“一红一绿一黑”重点茶企参加国际茶日(湖北)活动、湖北农业博览会、食品博览会、种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茶博会、武汉茶博会、“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沿海行)”等大型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大大地提升了湖北名优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05

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域品牌建设、推进产业链建设、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湖北优秀茶叶品牌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跨越。

一是聚焦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品牌合法化,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完成部分品牌的重新注册登记,努力实现省级重点区域品牌合法化。加快推进品牌管理规范化,支持推动省茶叶协会成立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统筹省级茶叶重点区域品牌标准制定、授权管理等工作,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加快管理规范化进程。加快推进品牌等级标准化,组织省茶叶协会和茶叶学会研究制定重点区域品牌的省级茶叶等级标准体系和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着力塑造湖北茶叶品牌特色,提升产品质量。

二是推进产业链建设。目前省级和省内主产区已成立了茶叶产业链工作专班,全省逐步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产业链推进机制,已研究制定《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将聚焦恩施玉露、宜红茶、赤壁青砖茶、利川红等重点区域品牌,统筹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大力实施品牌培育、龙头壮大、补链强链、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科技赋能六大工程,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区域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1个、30亿元以上3个。

三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从省级层面推动恩施玉露、宜红茶、赤壁青砖茶、利川红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推介机制,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等活动,支持全省各地挖掘湖北茶历史、茶文化资源,举办参加各类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茶事活动。组织重点茶企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登陆央视、主销区省级卫视等主流媒体,利用机场、高铁、公汽和城市标志物及高速主干道等平台,全方位加强广告宣传,通过专场推介、媒体宣传、茶艺展示、市场开拓等综合措施,提高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版权声明]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茶也研习社,从地理标志角度看茶叶品牌战略

茶也研习社

No.17期

干货程度:★★★★★

适宜人群:茶业经营者、消费品赛道投资人

本文字数:8283

阅读时长:15min

本期速览:

·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已初现体系。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数量众多,然而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

·自我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茶叶组织积极申报,截至2020年共获得了196个茶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品产地标记,除了其自然属性,更是一种质量品质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对这些茶叶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探究实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分析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01

茶叶地理标志体系

地理标志(Geographic Indication), 地理标志是指用产品生产地区的地名命名的产品。这类产品的质量、特征、形象、名誉都与产品生产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有着直接关系,具有明显的自然品质属性和文化特征,所以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品产地标记,除了其自然属性,更是一种质量品质和文化的体现。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茶叶的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制度的前身是原产地保护制度, 自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后扩展到农产品和其他制成品,经过多年的演进发展,地理标志被确定为一项独立知识产权,超过90%的地理标志产品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生产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叶生产地多达200多个,遍及十几个省,茶叶类产品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自我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茶叶组织积极申报,截至2020年共获得了196个茶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些证书持有者多为当地茶叶行业协会、研究所、政府主管单位等。

其中如浙江 的龙井,江苏的洞庭山、云南的普洱山等都是重要的产茶基地,而且这些地区所生产的茶叶也因其优秀的品质已形成品牌,相关茶产品不仅供国内民众享用,也出口海外。由于茶叶的品质与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不同地区所生产的茶叶的品质是不同的,这便突出了茶叶的地域性特征,使得保护茶叶地理标志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茶叶的地理标志意义及必要性我国是茶发源地,茶叶种类繁多,但是传统原叶茶大部分品类都没有强势企业品牌。而茶叶从农产品变为可大范围流通商品,需要进行相关品牌建设工作。

对茶叶生产者的意义

使用地理标志必须是保护区域内并且生产的产品,由于生产者要遵守严格的生产规则,生产的质量受政府部门监督,要达到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因此产量有限,产品比非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贵。每个生产者都可以享受地理标志的集体知名度。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相对有限的产量,使得使用地理标志产品能卖一个好的价格。据统计,目前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已经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茶叶收购价格普遍上涨了15%至30%。从而使得拥有茶叶地理标志的茶叶带来附加值和其它的额外收益, 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对消费者的意义在经济学中,获取信息的方式被划分为“搜寻品”和“经验品”。经验产品是消费者在购买前无法完全了解或者根据外观来判断其质量的消费品。消费者只能在购买和实际使用后才能正真产品特性。

而茶叶是标准的经验性产品,消费者难以在购买前考察茶叶产品质量。大部分消费者根据购买茶叶后的经验进行判断和评估,从而作为下次购买的依据。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普及,消费者远离生产者,距离远了,生产者的透明度相对也就降低了,易引起消费者的担心。此时地理标志即成为传达有关茶叶信息的有效途径。消费者可以从茶叶地理标志接收到两大重要信息。一是茶叶的的生产的地理源头,其二是茶叶的质量保证。地理标志传递产品的产地、品质、风味等信息,可降低消费选择的不确定性,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提供参考。

对海外市场的意义

当前,从茶叶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来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大国,但纵观国际市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却不如印度大吉岭茶等国外地标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低。目前我国茶叶地标产品仍然以内销为主,已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发展,观念的开放,中国对地理标志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也正不断迎接着新形势、面临着新挑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外对我国茶叶出口的技术性壁垒越发高筑,在WTO框架下,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建立了地理标志制度,对具有地域优势特色的农产品进行保护,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因此发展茶叶地理标志产业,在推动我国茶叶地标产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行的茶叶地理标志体系

在我国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工商总局、农业部以及质检总局3个部门分头管理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工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及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管理职责,划归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但三套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均沿用至今从这项规定的修改中可以看出,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性质越来越突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地理标志管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凸显

02

地理标志影响茶叶的定价因素

按照最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且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标志茶叶的价值是自然因素和文化人文因素的综合体现。

从地理标志最初产生的原因来看,茶叶生长过程相对漫长,相传统工业产品难以标准化生产,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产品地理标志体系的建立,造成显著不平衡的茶叶市场信息。消费者可能逐渐对茶叶质量丧失信心而不情愿支付额外的价格,那些优质的农产品由于价格低利润较少而难以维系正常生产运转。高质量农产品市场无法在积累中获得高收益来创造正向循环。

地理标志产品的自身品质是首要因素。地理标志产品正是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才能有别于同类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支付溢价.

地理标志产品的特殊性

一般地理标志产品种养殖时间比较长,价格必然就要高一些。二是时间的特殊性。有的地理标志在于它的种养殖、采摘时间特殊,是特定的时段。大部分地理标志茶叶都会产生这些额外的成本。

文化因素地理标志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文化背景、有精神内涵,有传说、有故事。不仅仅满足于消费者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好的地理标志产品,其文化背景所蕴含的价值也不可忽视。

供需关系

通常的商品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自然价格走低;供不应求,才会价格走高。我们提倡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但是也同时否定无序、过度的扩展(特别是种养殖区域的扩展)。盲目扩大种植区域、提高产量其实是不明智的选择,这是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表现。其后果是:一方面盲目扩大种养殖区域会导致品质降低、品牌崩溃;另一方面,短期内产量的提升会改变供求关系,降低市价,导致丰年不丰收,损害种养殖群体的利益。因此对于地理标志发展,应当倡导:实事求是、审慎注册、不搞人海战术;顺时发展、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扩大。

我国茶产业已进入“茶为国饮”上升为 “茶为国礼”的新时代

还有很多地区的茶叶走的是 “高产 低价” “以量取胜” 的低端路线。产品结构单一, 区域特色不明显,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很多茶叶品牌资源仍未充分挖掘出来,品牌发展还不够,市场覆盖率低,影响力小。

定价策略为了避免重蹈此前普洱茶、天价岩茶的覆辙以及低质高标、奢华包装、许可过滥等问题,在定价方面可采取行业指导价加企业自主定价方式。每年根据产品的等次、特色、销售形势来调整定价;定价可由低及高,小步快跑。以多层次的品类类覆盖各个消费阶层。以福鼎白茶为例,按照质量等级:一级、二级、三级、高级、特级来定价。同时兼顾区域:核心区、延伸区、拓展区,品质由内而外各有区别。企业根据各自茶叶的特性和品类,再自行确定价格,不搞一刀切。而且每年一调,小步快跑,每年上浮5%-10%,既兼顾产品的多样性,又能保证了行业、团体利益。

03

茶叶地理标志应用状况

自我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来,茶叶组织积极申报,截至2020年共获得了196个茶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既有传统的历史名茶, 也有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茶叶品牌。从茶叶地理标志的地域分布来看, 一些产茶大省如福建、四川、浙江、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同时也是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大省。

茶叶地理标志品牌相关排行2021年5月9日,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等单位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中发布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名单——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在前100名的排行榜中, 前5名里有3个茶叶类品牌,分别是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普洱茶茶叶品牌进入榜单前100 名共20个,占比20%

随着茶叶品牌的增加和茶产业的繁荣, 社会对茶叶品牌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20 年12 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组建课题组,开展“2021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

参与本次评估的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总数为123个,经过对参评品牌相关数据的多方审核,最终完成了对108 个品牌的有效评估,从茶产区来看,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江南产区的有效评估品牌数蝉联榜首,共计55个,占评估品牌数的50.93%;以四川省为代表的西南产区排名第二,共24个,占22.22%;以福建省为代表的华南产区和以山东省为代表的江北产区有效评估的品牌数量分别为17 个和12个,占比均低于20%。

从茶品类来看,有效评估的绿茶类品牌共60个,比2020 年减少了10 个;综合茶类(品牌下有多种品类茶叶)品牌数量为14 个;红茶类品牌数量位列第三,共计13 个;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再加工茶类有效评估品牌分别为7个、6 个、3 个、2 个、1 个,其中,再加工茶是来自华南产区的福州茉莉花茶;另有烟台桑叶茶、余庆苦丁茶等2 个其他类型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获评。

上述茶产区、茶品类相关数据,基本反映了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产业、品类格局。绿茶类品牌最多,占整体有效评估品牌数量的55.56%, 但比2020 年(71.42%)和2019 年(65.42%) 均有所下降。数据表明,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类日趋丰富,各茶类的数量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绿茶之外的其他茶类品牌逐渐增多。因为有效评估的黄茶、白茶类区域公用品牌的数量均不足5 个,且综合茶类品牌数量较多。

2021年品牌收益前20位茶叶

区域公用品牌

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不断提升,且高价值品牌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这一趋势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成效。但是,虽然头部品牌价值有所突破,但所占比例仍然不大。。品牌价值位于50 亿元以上的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共有5 个,比上年度增加了2 个,分别是西湖龙井(74.03 亿元)、普洱茶(73.52 亿元)、信阳毛尖(71.08 亿元)、潇湘茶(67.83 亿元) 和福鼎白茶(52.15亿元)。期待未来,我国有更多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突破50亿元门槛。

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收益

本次评估中,108 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为1.33亿元, 比2020 年增加了1361万元,增长了11.42%。

江南产区的平均品牌收益为1.32亿元,较2020 年增长了2151.09 万元, 增幅十分显著, 高达19.42%;西南产区的平均品牌收益为1.2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从数据来看,华南产区的平均品牌收益处于相对高位,收益显著;江南产区的平均品牌收益增幅大,势头强劲。本次评估中,108 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为86.53 元/kg,较2020 年增长了23.45%。其中,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最高的品牌洞庭山碧螺春,达到了2275.67元/kg。

比较分析四大产区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发现,江南产区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高达134.20 元/kg,远超其他3 个产区的平均值;华南产区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最低仅为20.09 元/kg;西南产区和江北产区分别为46.77 元/kg、41.70 元/kg。与2020 年相比,江北产区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涨幅最大,达到了88.01%,江南产区也获得了39.68%的增长率,而华南产区与西南产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由此可见,尽管华南产区在平均品牌价值、平均品牌收益上表现较为不错,但其在单位销量品牌溢价能力表现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江南产区则无论是在品牌相对规模效益,还是品牌价值、品牌收益上表现都较为不错,尤其在单位销量品牌溢价方面,本次评估中,品牌收益位于前20 位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来自江南产区的有10 个,占据半壁江山;西南产区的有4 个,占比1/5;华南产区和江北产区各占3个。

本次评估品牌中品牌收益超过30000万元的有以下5个品牌。

整体品牌收益排名最高的为西湖龙井,高达41076.88 万元,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也较高,达924.53 元/kg;

普洱茶位列第二,整体品牌收益为40057.96 万元,但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仅为2.53 元/kg;

排名第三的信阳毛尖,整体品牌收益为38531.79 万元, 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为6.60元/kg,稍高于普洱茶;

潇湘茶和福鼎白茶的整体品牌收益分别为37866.35 万元、32777.36 万元。

由此可见江南产区有效评估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十分强劲,在前20位品牌中,来自江南产区的共计有14个品牌,占比70%。其中,洞庭山碧螺春以高达2275.67 元/kg 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位居榜首,远远超过其他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十分强;

武阳春雨和西湖龙井分别以989.23 元/kg和924.53元/kg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位列第二和第三;数据可见,前三甲品牌均来自江南产区。

数据表明,尽管部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整体品牌溢价不高,但其单位销量品牌溢价能力不容小觑,它们创建占地少、不以规模取胜的“小而美”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高质量发展。

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前20 名茶叶

区域公用品牌

04

当前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

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所以在保护茶叶地理标志方面仍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且在确立和实施保护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茶叶地理保护制度不完善使品牌化发展异常困难。由于生产地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技术落后,再加上审批制度过于宽松,引发不良的同质化竞争,使得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能力弱化;茶类地理标志通常申请注册的是证明商标,包含对茶叶产品质量的保证。知名度不断提升,就有着通用化公用化的风险,逐渐失去识别能力,商业价值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地理标志侵权认定规则的不统一

包括对侵权范围的界定,各部门对是否侵权的判断标准不匹配,茶叶市场品牌建设和运营主体虽然呈现多主体状态,但实则缺乏真正的责任主体,导致产业品牌建设难以落到实处。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是一种公共资源,其背后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茶叶产业从业者争相使用的资源。很多从业者缺乏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为了赚取利润,将劣质茶叶拿到地理标志区域售卖,并随意使用地理标志品牌,导致市场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从包装、外形等各个方面模仿品牌茶叶产品,损坏了当地正宗茶叶品牌的形象,导致消费者对茶叶地理标志品牌的不信任。

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地难溯源

茶叶原产地的鉴定与检测技术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生产者质量意识薄弱,质量监督机制还不够强大。很多茶叶地理标志申请主体存在“重申请注册”“轻管理和监督”“重生产,轻品牌”“重经济效益, 轻保护”“重产量, 轻文化” 的思维定式,往往更加注重眼前实际利益,在意评比结果, 而对茶叶质量和长期发展有所忽视,缺乏长期科学的规划,导致出现农药含量超标、盲目引进外来品种、 产品特色不鲜明、 品牌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品牌的塑造和长期发展

茶农茶企缺乏维权思维

使得茶叶地理标志 过于被动。由于大部分茶农茶企对地理标志保护缺乏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政策和法律的震慑力,使得不法侵权行为更加猖獗;同时茶叶地理标志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不够健全,需逐渐完善,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提供保障与约束。

茶企之间缺乏合作意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茶叶行业整体发展滞后。各茶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而众多品牌也给了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自身发展更加困难。

缺乏国际品牌战略意识

与立顿,大吉岭等世界知名品相比,中国茶叶存在“有名无姓”的现象。当前,从茶叶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来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大国,但纵观国际市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却不如印度大吉岭茶等国外地标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低

05

地理标志问题的应对措施

完善茶叶产品地理标志的立法保护

中国茶叶产品品牉数量多,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理 标志保护制度的建立时间尚短,各个方面缺少技术和经验的支持,政府应逐步完善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法律法规,使法律更加详尽,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者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控制,同时对市场准入严格履行。对非法经营者的经济,行政和法律制裁增加非法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才能弥补这些劣势,保证茶叶市场健康化、常态化。并且严格认真对待茶叶地理标志的申请、注册、发展。对地理标志所带来的影响要加以限制,防止出现地理标志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

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

现阶段技术上鉴定原产地暂时存在难度。比较可行的是进行更加严格的溯源管控,通过鉴别“防伪标识”间接解决茶叶产品溯源问题。一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正在积极探索通过数字技术为茶叶区域品牌保驾护航,保护品牌利益。2021年3月10日起,福鼎市茶青采摘、交易及茶叶生产、销售过程全面纳入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系统。通过该平台系统,可全程高效监管福鼎白茶,实现产区溯源、品牌溯源,既维护原产地茶农、茶企的利益,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推进福鼎白茶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再例如2020 年构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采用“生产过程数据化、管理过程自动化、决策系统智慧化”的总体取向,运用杭州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优势对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市场运营进行数字化一站 式管理,涵盖了西湖龙井茶基础数据库、防伪溯源查询、“西湖龙井”地理证明商标授权许可、龙 井茶 (西湖产区)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产地证明标识申领发放和流向管控、市场监管、奖惩等诸多功能。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更好的解决原产地溯源难的问题,保护地理标志的可信度。

树立国际知识产权意识

地理标志是一种具有区域特征的独立知识产权。但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能被其他国家的法律认可和保护。随着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地理标品已有在国外受到侵犯的案例,因此需要重视起中国农产品在国外的地理标志申报登记工作。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对海外抢注与侵权问题可以尝试多条途径同时保护,除了常规商标保护路径之外,企业之间还可以成立知识产权联盟。此外应当制定国际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应当重视品牌效应,以地理标志为辅助,提高“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做好各主体的地理标志宣传工作

做好地理标志的宣传工作,一方面茶农茶企需要加大学习力度,要从更多的角度上去了解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 作用和意义,通过树立良好的权利思维和自觉维权意识,积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保护制度等武器,保证自身茶叶地理标志名誉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国家应结合当下茶叶经济和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形势,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和市场监督部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执法能力,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加大违法行为处理力度。通过调动茶农茶企的维权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管理环境,充分发挥茶叶地理标志的价值作用

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愈加偏向理性消费,愈加关注健康安全。作为21世纪 公认的健康饮品,茶能够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已成 为基本共识。针对新时代消费者而言,我国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还处于相对弱势的消费认知状态。面对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更需要进一步塑造中国茶以及各品牌自身的国内外消费市场,特别是新时代市场的正面影响力。

来源:茶也加速器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 | 生态松溪 茶香飘扬

2019年2月13日上午,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茶业协会主办的“‘生态闽茶 流芳五洲,中国白茶 溢香全球’2019福建茶界新春茶话会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理事会”在福州举办。会上,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荣获“闽茶发展最佳服务奖”。


在松溪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农业厅、财政厅支持下,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创新茶产业工作思路,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茶、文化强茶、品牌兴业”的发展导向, 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茶品牌,着力打造“松溪绿茶”、“松溪红茶”“松溪小白茶(松溪白茶)”品牌,加快推进松溪县茶叶产业化进程。


2018年松溪县3月8日开采春茶,春季气候平稳,但温度偏低,茶叶采摘期拉长,松溪县绿茶、白茶生产加工趋势较好。4月8号发生倒春寒,对早芽品种及松溪菜茶生长影响较大,渭田、溪东等乡镇茶山受冻害3000多亩。春季茶青价格与去年同期比平均上涨35%左右。到5月中旬,福安大白茶等与去年执平,但福云6号还是比去年略高。全县茶叶面积7.36万亩,全年毛茶产量9245吨,比增13 %;产值4.84亿。


主要服务工作情况如下:

1

加强项目争取与实施工作

促进产业发展

     

2018年向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已争取项目3个,其中《国家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茶业项目》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专家评,并下达项目资金1980万元(闽财农指[2018]90号)(福建省有3个县市承担农业部绿色循环项目,分设葡萄、蔬菜、茶叶3类,松溪县是唯一承担茶叶类的县市);松溪县还承担《福建省现代茶业体系松溪试验站》项目工作;另向省科技厅争取科技富民强县示范项目《九龙大白茶规模繁育及标准化种植加工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正在跟踪中。

      

完成《松溪县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茶叶)促进项目实施方案》,规定项目申报与管理办法。


福建省现代茶业体系松溪试验站作为4个试验站之一,承担国家首席专家团队对接陈宗懋院士团队在福建省开展的茶叶绿色防控试验点工作,项目点按排在菜花桥长衍村板坑,安装8个友好型杀虫灯,黄板2000多张。7月12日,试验站在郑墩南坑村、祖墩刘源村茶山开展盟军微生物菌试验。


2018年项目入统工作共计1700万元,协助完成湛卢茶业厂房建设项目固定投资990万元、茗博茶业白茶开发项目完成固定投资710万元。完成松溪县乌丹茶叶生态茶旅产业园开工建设,协助祖墩茶旅AAA创建。并准备好入统工作。 

2

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推广

      

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推广、劳动力再培训、法规宣讲、行业规则研讨、安全生产等各类讲座和座谈会;多次与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局、妇联开展合作,在茶平、渭田、郑墩、溪东等乡镇举办茶叶生产技术精准扶贫等各类培训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场次,培训茶农800多人次,党员及村主干60多人次、茶企80多家。其中举办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60人次,茶艺员职业技术培训40人次。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茶企经营者70多人。印发《松溪县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手册》等茶叶生产技术资料600多册。茶树禁用宣传单、致广大茶农的一封信等2000多份,进企业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收集信息,倾听困难,开展座谈和交流。组织评茶员培训,51人通过高级评茶员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

3

加强“松溪绿茶”、“松溪红茶”、“松溪白茶”品牌推广工作


 在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中国茶业品牌盛典上,松溪县入选“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8家企业获得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首批“放心茶企”称号。与华人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中国推介-松溪》广告投放协议,完成宣传片《古韵松溪 生态茶乡》的制作,为加快松溪茶叶品牌战略实施,促进松溪茶叶的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维护和提高“松溪绿茶”等公共集体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保护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黄金缕”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黄金缕”集体商标使用管理的通知》文件。


5月18日--22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松溪县组织日丰、湛峰、龙源、龙坛、茗博、武夷美嘉等6个规模茶企负责人观摩展会。


7月26日,全市共36家企业获首批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松溪县的福建日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龙源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名列其中。


9月8日,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松溪县茶叶展馆首次亮相厦门投洽会。松溪县精心组织湛卢、湛峰、日丰等14家茶叶及茶具生产企业参展,举办专场推介会,松溪县的闵新红、湛卢、日丰等三家茶叶生产企业上台,向到场的各位领导、客商及参观者推介茶叶品牌。


11月16日-18日,第十二届武夷山茶博会开幕。松溪县县委书记黄美萍、县委副书记周靖、常务副县长叶永青、宣传部长陈世光、政协副主席蔡松华等县领导,县农业局、县茶叶总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茶业协会、县茶具商会以及各乡镇茶叶企业、茶具企业、茶人参加了茶博会各项活动。全县有17家茶叶及茶具生产企业参加武夷山茶博会。其中5家企业参加“家有好茶”广场展示汇。松溪县湛卢、龙源、湛峰、茗博、龙坛、日丰、美嘉、九龙山等8家茶企业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获得首批“放心茶企”称号。


4

开展茶产业调研指导活动


     5月4日,县委书记黄美萍带领发改、农业、财政、林业、食药监、茶叶总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轻车简从到郑墩镇、茶平乡调研茶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后,县领导与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及茶企代表在茶平乡政府大会议室座谈,研究探讨如何做大茶品牌、做强茶产业,促进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6月27日,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常务副会长王星云,副会长张伟光、杨志英,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黄以西,副会长黄智源等一行到澄源乡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茶平黄屯万亩茶园基地、龙源茶业生态茶园基地、茗博茶业、松溪瑞茗茶业。9月18日,省农业厅高峰站长带领中茶所博士,省茶科所研究员等一行专家到松溪指导绿色循环茶叶项目建设。



11月份,农业农村厅茶叶科科长研究员何孝延等4行人到松溪调研指导绿色循环茶叶项目建设并开展绿色防控项目。


今年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金心怡教授、孙云教授、叶乃兴教授、省茶科所陈长颂研究员、省茶科所游小妹副研究员带领他的博士团队开展品种选育、新品系区适,生态茶园建设等技术指导与培训。

5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茶叶食品安全工作


持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松溪县茶山用肥用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松政[2018]89号),推广茶园统防统治。县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茶叶总站及各乡(镇、街道)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资监管平台建设;试点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购买,持续重拳打击销售、使用违禁农药等违法行为。


完成土壤微生物改良实验。2017年总站与珠海东方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在渭田、茶平、郑墩等乡镇开展土壤微生物改良实验,选取250亩有代表性的老茶园进行试点。2018年4月实验顺利完成第三阶段,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三片茶园出产茶叶全部符合欧盟标准。


持续推进茶园全域绿色有机认证,打造绿色生态茶产业。首批组织动员16家获SC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承担茶园绿色认证,逐步扩展至全部获SC认证茶企,以建制村辖区茶山为基本单位,每个企业承担2000亩以上,计划在2019年内完成绿色认证茶园3.5万亩以上,建设稳定可控的国家级绿色茶叶原料基地。


企业开展SC认证, 截止11月底,松溪县共有39家茶企取得SC认。


组织8家茶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在6月举行安全月活动。完成标准化到期延续认证9家。

6

推广优良品种,保护与开发

“九龙大白茶”、“松溪菜茶”等地方特色品种

    

出台《松溪县保护和推广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实施意见》(松政[2018]188号)实施品种保护项目,保护与开发松溪特有的福建省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品种—“九龙大白茶”和“松溪菜茶”。实施育苗补助,茶苗销售最高限价0.5元/株,对剩余商品苗按0.3元回收。新建茶园每亩补助1200元;连片50亩以上增加补助300元;旧茶山、果园改植每亩换种补助2000元;


2018年夏季扦插3万株,已从福安调入2万多株,用于渭田东边种植。扦插松溪菜茶茶苗1预计出圃8-10万株,用于旧县马后国际标准茶园种植。2018年秋冬留有九龙大白茶穗条20多亩,正在扦插中。


7

组织企业参加名优茶鉴评活动



组织6个茶叶专业人员参加南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平市总工会、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主办的评茶员、茶艺员大赛。武夷美嘉叶文梁获得评茶员第3名、状元茶业严振义获得第10名。


11月,组织湛峰茶业、绿龙茶厂、福建省松庐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16个茶样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王赛”评选。龙源茶厂的“湛卢春”绿茶获得金奖、百佳的“醉美人”红茶获得银奖、利民惠的“利民贡享牌”白牡丹获得银奖。


12月,洪顺翔等5家企业参加福建茶人之家举办的“闽茶杯”其中洪顺翔企业的大红袍、名枞105评审中获一等奖。


8

完成市、县茶叶志上报材料


经过努力,《南平市茶叶志》完成初稿,正在修订之中,2019年计划刊印出版。完成《1988-2005年松溪县志》茶叶章节编写,正在评审中。完成2016年度、2017年度松溪县年鉴编写工作。


完成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百年名茶征集,松溪绿茶、松溪红茶、松溪白茶列入编写目录,并上报农业部。


9

兑现茶叶扶持政策资金


松溪县龙源茶厂、松溪瑞茗等7家企业申请2017年度茶叶扶持政策奖励,经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研究,严格审核,并报松溪县茶产业领导小组研究复核。于7月12日下午,经中共松溪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研究议定,同意松溪县茶叶管理总站提交奖励方案。2017年度茶业企业符合茶叶扶持政策补助资金共计19.38万元,其中龙源茶业、金峰山茶业、瑞茗茶业3家企业新增加有机茶认证补助3万元;日丰生态茶业、龙源茶厂、瑞茗茶业3家企业有机茶年检换证补助9万元;龙源茶厂、湛峰茶业2家绿色食品年检换证2万元、龙源茶厂、湛卢茶业2家企业品牌宣传推广补助5.38万元。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找到约16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