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级品茶叶

找到约3,340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1701批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传承百年工艺

【商品名称】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产品唛号】传世号级

【生产批次】1701批

【商品规格】357克

【产品属性】生茶

【原料产地】云南西双版纳易武镇

【加工产地】云南西双版纳易武镇

【出品厂家】西双版纳易武庆丰号茶业有限公司

【生产日期】2017年4月(双层绵纸包装)

【储存方式】避免太阳光直射,避光、防潮、通风,干燥,远离异味。拆开的茶饼、茶砖,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产品简介】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普洱茶,选用易武春尖纯料大叶种晒青毛茶沿用易武古法,石磨压制而成,立足于易武古法选料正山以还原贡茶本味、普天同享为己任以实现饮人入聖的至真境界为目标精耕细作普洱茶小产区品牌。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传世号级  

易武庆丰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年经营茶叶100-200担;由于两 地相隔仅数十里,然两地区的茶叶,一为最适合制成普洱贡茶的小叶种茶,另一则是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着两茶区同时设有茶厂。“宋云号”和“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两大茶山设了制茶厂,其中“宋云号”设于易武的茶厂名为“庆丰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叶,制造精选茶品,茶叶主要销往贵州、四川、越南莱州等国内及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典型案例①湖北恩施茶叶出口量十年增7倍!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我们迎来“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

为纪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落实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地推进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走出去”“扎下根”“结硕果”,2023年10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深圳市华巨臣实业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编写《“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并于2023年12月21日在广东深圳正式发布。

案例征集阶段,得到全国各地茶区政府和茶企业的积极支持,主创团队按照原定标准,最终选定具有代表性的5个重点产茶州、县(市)和7家重点茶叶出口企业。5个重点产茶州、县(市)无论在政策引领、标准接轨、国际推广、企业扶持方面均作出了表率。7家出口企业中,有的是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企业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与国际客商打交道的经验,通晓国际市场规则;有的是茶叶出口企业中的新锐,专注于茶叶出口,高起点、高标准对接国际市场。这些地区和企业是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茶叶出口的标杆与示范,它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立志茶叶出口的县域和企业参考与学习。《茶周刊》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中的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湖北恩施州:外贸出口量十年增7倍

举全州之力发展,借文化实力增值

案例价值

氤氲茶醉。 徐诚良 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美誉,自然生态环境优异,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是我国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出口绿茶优势区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坚持“品牌引领、集群发展”思路,实施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品牌强茶战略,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全程标准化提升、全产业链融合互动,为国际茶叶贸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恩施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拓市场,通过组建茶业集团、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打造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外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带动力。茶叶资源价值、绿色生态价值、民族文化价值在与国际市场对接、合作中不断实现增值,茶产业国际贸易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绩斐然。

案例做法

01

举全州之力发展茶产业

全面做大做强茶产业

茶叶是恩施州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组织领导,建起茶产业链长、分链长制,出台了茶叶强州的一系列文件,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引导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

花枝现代化生产线。

强化资金支持。从2019年起,恩施州每年投入财政资金近1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6.5亿元,重点支持绿色生态茶叶基地、标准化加工厂和清洁化生产线建设;创新推广了“硒茶贷”等金融服务产品,推动金融活水流向茶业。

强化资源整合。先后成立了恩施硒茶集团、恩茶集团、利川红集团,州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达9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成功申报国家级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切实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发展能级。

强化人才支撑。高度重视茶产业人才的培养,2018年,成立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聚力培养茶叶加工、营销、茶艺、审评等专业人才,茶叶专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

02

实施全域绿色化战略

以高水平产业体系对接国际市场

维民实业春茶产品。

以绿色农业、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发展为核心,强化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湖北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 全追溯体系,打造“世界硒都・中国硒谷⸺恩施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产业品牌。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7.85万亩。打造的“生耕甘露”茶园在全国第一家获得世界有机农业最高标准“德米特”有机认证,鹤峰县成功创建“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宣恩“伍家台贡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03

多形式拓展、全方位多角度密接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帮助企业稳订单、稳市场。一方面盯紧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国际环境变化,以省级“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为载体,多渠道多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巩固欧盟、美国、港澳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

国际旅游小姐品茶香。

另一方面抓住国家内外贸一体化契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国家及省重点、专业展会活动载体,搭建州级产品营销平台,帮助企业拓宽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一红一绿”全球推广启动仪式、中东欧博览会、法兰克福纺织品展、越南婴童展、香港玩具展等系列展会,签订意向订单5000多万美元。

恩施州未来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规划包括近期目标、远期措施。

●2024年要“走出去”拓市场,“拿回来”1亿美元订单。开展市场拓展行动。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支持龙头企业到国外重点区域去考察开拓市场;组织50家以上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亚非、RCEP成员国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拓市场抢订单。目标是全年签订出口订单1亿美元以上。

●培育提升龙头企业出口贸易能力。支持利川红集团、鹤峰茶企、佳茗茶叶、春露茶叶等扩大出口贸易能力。继续对标国际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严把商品质量关;发挥出口茶的品类优势,研究个性化定制新需求,参与做好茶产品市场资源的全球配置。

2023“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论坛

暨第五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现场。

●深度开发海外市场,为企业搭台解忧。深化海外市场拓展开发,参与或主办国际高端茶事活动;联合探索在摩洛哥、德国等国开设“恩施茶驿站”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体验店和连锁店;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科技手段助推茶叶国际贸易发展。对获取出口自主经营权和转口贸易企业出台专门奖励扶持办法,解决出口难问题。

●着力打造出口茶品牌,强化国际吸引力。引导鼓励出口茶企业打造出口茶品牌,并通过国际展会、专场推介、“互联网+”、跨境电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出口茶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恩施地域茶文化输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通过多媒体积极宣传恩施州茶历史、茶文化、茶故事,把恩施州民族特色的茶宴、茶会推广出去,加强恩施茶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内涵吸引力和文化辨识度。

案例成效

01

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贸易基础雄厚

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茶叶出口成为恩施茶产业最大的亮点,带动茶产业整体提升。恩施州2013年茶 园面积110.39万亩、茶叶产量6.45万吨、茶叶出口量0.7万吨。2022年恩施州茶园面积发展到180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三成以上,位居第一位,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位居第四位。宣恩县、咸丰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恩施、利川、巴东、宣恩、咸丰、鹤峰6县市先后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21中国茶业百强县”等称号。

02

恩施州茶叶出口量十年增长近7倍

2022年,恩施州茶园面积180.3万亩、茶叶产量12.3万吨、茶叶出口量4.47万吨,十年时间茶叶出口量实现了近7倍的增长。茶叶备案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17家增长到2022年的48家。产业提质增效方面获得扎实进步,全州有机茶园面积发展到16.3万亩,生态茶园面积超过70万亩。

芭蕉枫香坡。 曾祥林 摄

03

贸易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

恩施州在海关备案登记的生产型茶叶出口企业47家,有直接、间接出口实绩企业15家、29家,还有3家企业在国外建立办事处或分装厂。目前形成了以绿茶、红茶为主,青茶、黑茶、白茶为辅,藤茶、绞股蓝等特种茶为补充的多茶类、多档次产品生产格局。以利川红、恩施玉露为核心的恩施硒茶“一红一绿”相继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用茶、武汉军运会唯一指定用茶,扬名国际交往舞台。

顾客在立早生态茶园品茶。

04

硒茶文化独具特色,为国际市场开拓厚植根基

恩施州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茶食、茶饮、茶俗、茶事、茶礼,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恩施硒茶文化。出版了《恩施玉露》《饮茶起源及茶树栽培起源地研究》等专著,创作了《六口茶》《利川红》等茶文艺作品,申请保护了恩施玉露、利川红、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等非遗,建设起恩施玉露博物馆、伍家台贡茶文化产业园、恩施硒茶学院等。

案例启示

恩施州十年来茶叶贸易增长迅速,开启了产业增值的新空间。

●产业效益不断提升。茶产业已成为全州带动83万茶农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占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51%。2022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24亿元,占全州农业产值一半以上。广大茶农因茶致富,广大茶区因茶扬名,呈现出生机蓬勃、和谐稳定的繁荣景象。这其中,茶叶出口功不可没。

《茶山对歌》。王开学 摄

●文化潜力可深挖掘。恩施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茶文化为下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借助三产融合,品牌打造、效益增值的潜力巨大。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优势大品种之茶叶系列报道三:加快单品突破,让茶叶子变“金叶子”

我市茶园大多分布于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区,海拔高、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氨基酸、叶绿素及芳香物质合成。“高山、生态、富硒”造就了巴中茶叶芽肥叶嫩的绝佳内在品质,在业界早有“产量看岷山、质量看巴中”的说法。

巴中出好茶,南江大叶茶是代表。《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将以南江大叶茶(云顶早、云顶绿、川茶5号)、中茶108作为全市主推茶叶品种,加快形成以品种为核心竞争力的巴中特色茶产业。这无疑将是我市茶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一片小小的茶叶子将释放强大的影响力,变成“金叶子”,从而撬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让老百姓致富增收。

龙头带动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你看嘛,这才人工除草10多天,就长成这样了,又没法打农药,只能用割草机。”6月30日上午,烈日挂在平昌县邱家镇石龙村上空,在有机茶园转了一圈的王浩,身穿的背心很快湿透了。作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浩隔几天就要去一趟茶园。

距离茶园不远处,就是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老厂的生产车间,主要生产中高端产品。工人蒋明芝正戴着口罩,站在大型筛子面前,对加工后的茶叶进行最后的精选,随后就可装袋进入市场。

王浩介绍,2020年1月,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由四川省、平昌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共同联合四川秦巴茗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而成,主要从事茶苗良种繁育、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等,目前已是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去年,公司产值达1700多万元。

“依托高山、高香、高硒茶叶资源优势,把做大规模、做精加工、做强品牌作为主攻方向,确立符合平昌茶叶产业现状和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茶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王浩说,公司在平昌县邱家镇凉风社区、石龙村都建有茶叶生产厂区及综合办公楼,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具备绿茶、红茶生产条件,年产能规模2000吨以上,已开发尚剑、臻红等高中低端产品12款,开设线下专卖与加盟店11个、线上网店2个,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大西南。

企业强则产业强。多年来,经营主体“多小散弱”一直是制约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去年,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培育若干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现代茶产业企业集团作为健康发展的目标,可见行业型龙头企业的重要性。我市也提出,支持罗村茶业、金枝玉叶、秦巴茗兰等骨干茶企引进茶叶精制加工设备、工艺,促进茶叶产品由初制加工向精制加工转变。组建巴中茶产业发展集团,引导市内茶企打破行政区限,通过改制、兼并、重组、合资等方式做大做强。

姜德武是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6年,他被招引回乡投资发展南江大叶茶,当年就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先后在南江的下两、云顶等乡镇的10多个村流转茶园10277亩,并投资对所流转的茶园全部进行低产改造,完善和新建了茶园道路、灌溉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并新植南江大叶茶3000余亩,形成以下两镇东垭村童家寨为核心的茶园基地。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资源利用的“质”上。通江罗村茶因其优异的品质,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目前,通江县采取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已种植茶叶20000余亩,带动基地农户1700余户,总产值可达3100万元,当地茶农户均年可增收1000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目前共有58家茶叶企业,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我市还将依托龙头企业在南江县、平昌县分别建立南江大叶茶、中茶108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开展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强优势,加快南江大叶茶单品突破

从事多年茶产业相关工作的四川蜀茶秦巴茗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钧告诉记者,相对于其他地方的茶叶,巴中茶集好看、好喝、健康于一体,在业界早已形成“产量看岷山、质量看巴中”的说法。“很多地方都认为发展产业要补短板,我个人觉得更应该强长板,也就是积极发挥我们的优势。”余钧建议,例如“高山、生态、富硒”就应该是巴中茶叶的发展方向。市人大常委会农委主任刘明也建议,巴中茶叶要真正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利用我们的优质茶叶打造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以南江大叶茶(云顶早、云顶绿、川茶5号)、中茶108为全市主推茶叶品种,加快形成以品种为核心竞争力的巴中特色茶叶产业。南江大叶茶,将在我市茶叶产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江大叶茶”一直闻名遐迩,特别是在2009年,原农业部批准对“南江大叶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今年年近6旬的南江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工作人员李名雍与茶为伴30多年,一直研究大叶茶,对大叶茶情有独钟。

李名雍介绍,大叶茶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汤色黄绿明亮、味醇鲜爽,茶芽耐冲泡,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味。“四川茶叶界专家这样评论四川茶叶,历史悠久看蒙山,规模经营看峨嵋,品质优良在南江。”李名雍说。这也是对南江大叶茶的高度认可。

以南江大叶茶为原料研制的“云顶茗兰”“云顶绿芽”先后获得四川省“甘露杯”、中国西部“陆羽杯”茶叶评比金、银奖、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优质产品奖、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成都世博会金奖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2018年南江大叶茶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心评估价值为12.03亿元。

南江县茶叶中心主任饶志勇告诉记者,南江县茶叶基地规模已形成以云顶镇为核心的10万亩茶叶产业带,同时正在规划以云顶镇为核心,在下两、元潭、云顶、赤溪4个镇创建省级现代茶叶园区,以金枝玉叶公司为主体建设(认定)有机茶园2000亩。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潇引认为,南江大叶茶系列茶树品种具有芽头壮、持嫩性好、氨基酸含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大叶茶制成的茶产品具有天然兰花香,且香气浓郁持久,经久耐泡、回味无穷,是专家学者公认的生产高档名优绿茶的优良茶树品种,这或许是我市发展茶叶的主攻方向之一,以此实现单品品牌突破,引领全市茶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平昌县邱家镇石龙村茶园

推广名优茶机采技术,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茶产业被当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种植、采摘、加工环节需要大量的生产用工,虽然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劣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

前不久,我市2022年夏秋茶机采技术现场培训会先后在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轮流举办,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建明研究员在茶园基地现场授课,从品种选择、茶树修剪、肥水施用、机具选配等关键环节详细讲解了名优茶机采技术要点,相关乡镇、主要茶企、种茶大户等100余人参加培训,这也是我市推广名优茶机采技术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索。

南江县云顶镇云顶村村民冷红琼是一名老茶农,每年的采摘季,冷红琼便十指飞舞,但即便忙到手指酸痛,一天采摘的鲜茶叶也不过两三斤,而机采的话,效率可以提高上百倍。

长期以来,国内名优茶均依赖人工手采,以一芽一、二叶为主的名优茶机采技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最新的科技成果,也是巴中市与中茶所第三轮市所合作重要内容。引进、推广名优茶机采技术对突破我市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采茶工短缺瓶颈,提高春茶及夏秋茶鲜叶下树率,实现高山茶采摘省工节本、优质优价具有重要意义。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提供的《巴中市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也显示,我市在茶叶产业的产业效益未能显现,主要原因包括春茶利用不足和夏秋茶利用有限。专业化采茶工人严重不足,机械化采茶推广不力,鲜叶下树率仅40%左右,加工企业“吃不饱”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推广机采技术,正是解决人工不足,提高鲜茶叶下树率的有力举措。

市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主任介绍,为加快推动茶叶优势大品种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在邱家镇石龙村建设名优茶机采示范基地,并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基地已在曾建明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修剪、施肥等相关工作,明年春茶期间可实现标准化名优茶鲜叶机采。选择一家实力强、理念新、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名优茶机采鲜叶加工示范,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工艺提升等方面加大扶持。在茶叶重点乡镇建立茶叶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茶园修剪、鲜叶采摘、统防统治环节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

我市还将加快南江大叶茶、优质机采茶等新产品研发,全力推出“巴中云顶”系列绿茶、红茶特色新产品。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光雾山—诺水河等特色旅游,差异化建设茶旅特色小镇、精品园区,串联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到2026年,全市力争培育出1—2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单品茶叶品牌。深入实施“西进北上”战略,持续在西安、兰州等目标市场举办“巴中云顶”专场推介会、建设体验店、培育经销商,不断提高巴中茶叶在西北市场占有率。

位于平昌县邱家镇的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生产夏秋茶

手记:用心打造巴茶拳头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巴中茶产业已经有了稳定的基础,正朝着生态高效茶园稳定在57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茶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力争建成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目标奋进。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巴中茶叶质量虽然上乘,但在拳头产品的打造上,还需更加用心用力,这也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在足球场上,曾经的罗纳尔多因为钟摆过人名扬天下,贝克汉姆的黄金右脚震惊足坛,齐达内的马赛回旋更是让人目瞪口呆,那是因为一个个都掌握“独门绝技“,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无人能敌。在茶叶产业发展上,也应如此,一定要将我们的优势放大,最终打造让人惊艳的“拳头产品”。

历史悠久的南江大叶茶虽然只是地方名茶,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1965年就被茶叶协会认定为全国21个地方良种之一,1985年审定为四川省4大地方良种之一,特别是在2009年,原农业部批准对“南江大叶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到的,以南江大叶茶、中茶108为全市主推茶叶品种,加快形成以品种为核心竞争力的巴中特色茶叶产业。南江大叶茶将在我市茶叶产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被寄予厚望。

如何发展好大叶茶?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打造优质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其次是坚持不断创新,要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能力,无惧竞争,敢于创新,打造更多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茶叶拳头产品,提升巴中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是久久为功,不可盲目贪大,要构建协同发展的茶产业体系,夯实产业根基,最终实现我市茶叶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巴中茶香飘万家。

来源:巴中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4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