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目标方针

找到约8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客户和社会相关各方: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88年8月8日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母体单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CNAS L1656,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证书编号:F2013000370;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授权证书编号:(2013)国认监认字(044)号。

履行社会责任是任何一个组织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中心作为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肩负了为政府、行业、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技术保障的历史使命;承担了为行政、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的决策和执法提供技术保障,为茶产业和广大茶叶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消费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提供技术服务等职责。其核心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不仅如此,中心除了承担以上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高于自己目标,并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社会义务,时刻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履行好社会责任,中心依据SA8000:2008《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实施指导意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规定,编制本报告。本报告内容涉及的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责任范围包括诚信责任、保障监督抽查公正性责任、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责任等方面。现予发布,欢迎批评和监督。中心对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一、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一)社会责任方针及目标

中心制定的社会责任方针是:“科学、准确、公正、优质”。其含义是:检验检测工作必须做到方法科学、结果准确、行为公正、服务优质。

中心制定的社会责任目标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有效运行;维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规范的行为、过硬的技术、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声誉;为员工的安全提供保障;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新项目的扩项,不断满足行业需求;积极承担监督抽检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热心公益,为社会公益尽职尽责;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环境保护担起责任。

(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规范,制定了完善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各种《作业指导书》等多层次的体系文件。其中,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中的“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声明”、“质量目标”、“组织”、“人员”等;《程序文件》中的《工作纪律、职责和责任追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改进和沟通措施控制程序》、《监督抽查工作程序》、《检验程序》、《检验废弃物处理程序》、《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控制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等。通过这些文件的保障,使本机构在承担政府部门的监督检验及企业的委托检验过程中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三)利益相关方的识别和参与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向全社会公布“公正性声明”、“质量方针声明”和“质量目标”等方式,接受社会各方的评议和监督,确保相关各方的权益。在承担每次监督抽查时,按照法律法规制定《抽查方案》,经政府部门批准后予以实施,切实维护受检企业、政府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权益。按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定期给客户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客户对结果准确性、行为公正性、工作及时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一)履行诚信责任

中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行为规范、商业道德及行业自律要求,遵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有关规定,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坚持第三方的公正性,独立、公正地对外开展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不受来自商业、财政等方面的干扰和行政人员的干预;不参与任何有损判断独立性和检测诚信度的活动。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母体单位、消费者和社会的监督。

中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工作流程严密,岗位职责明确。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运作体系;定期接受国家相关机构的监督评审及复查评审。2015年2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专家组对中心进行评审时,一致认为中心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体系完善,人员技术能力强,检测设备先进,检验数据准确,行为公正,诚实守信,综合水平优秀。

(二)保障监督抽查公正性责任

2015年,受国家认监委委托,中心承担了两次有机产品专项监督检验工作。一是在流通领域和电商平台抽取茶叶、粮谷类、水果、蔬菜、食用植物油产品、酒类、乳制品等共200批次有机产品,进行有机标示符合性检验及部分质量安全检测。二是对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抽检的50批次有机茶产品进行多农残项目的检验。中心在执行这两次监督检验任务时,以对政府、社会和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客观真实,为保障茶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在对不合格企业的异议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程序,确保独立性和诚信度,切实维护了抽检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与权威性。

(三)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责任

中心充分发挥软硬件优势,立足茶行业,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检测技术研究,不断提升检验能力,扩大检测领域。2015年,为了满足茶叶行业技术发展需要,中心通过参加国家能力验证,组织实验室间技术比对,开展不确定度、检出限、复现性和回收率评价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近20项新检测方法,以及蒽醌等50余种新检测项目进行了检测技术研究和论证。经国家认可委专家组评审,获得通过。这些工作必将对提升检测质量及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四)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责任

认真做好相关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投入大量精力,推进《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5个全国性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会议讨论,几易其稿,目前正在形成第十稿。在整个过程中,中心认真听取各种意见,把好尺度,妥善处理问题。

积极参与行业监管,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承担全国茶叶生产许可技术支持工作。与往年一样,开通热线电话,接受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咨询,解答茶叶生产许可工作和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为企业解答申办生产许可证工作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认真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参谋。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稀土问题的汇报》、《关于边销茶问题的建议》、《关于整合制定茶叶安全国家标准的建议》、《关于茶叶中禁用农药判定及处理意见》等文件。在我们的呼吁和建议下,这几年关于稀土、氟、禁用农药等的判定、处罚和通报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工作日益科学合理。

(五)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责任

积极参与国内重要茶事活动,助推茶产品消费。例如,参与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百年世博会”、“两岸斗茶”等重要活动,得到了广大同行、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积极参加重要学术报告会,推进茶产业进步。2015年,先后在山西、广西、福建、安徽、北京、上海、贵州、湖南、浙江等地召开的重要茶业论坛上,分别做了关于茶产业品牌建设、生态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健康与安全、茶产业营销模式、质量安全管理、茶叶标准等方面的主题报告。每次报告都站在行业最高端,指导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各种质量安全事件,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中央电视台引发的5.17“茶叶门”事件后,为了减少该事件对茶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坚守法律底线、坚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中心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媒体正确引导,让消费者消除担忧;同时协助部分企业应对危机,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好评。

认真协助处理茶叶质量争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理化。多次接受各地质监、食药、工商、公安、企业等的请求,参与各种质量问题的处理,使一些产品质量争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接受各地质检机构的咨询,协助其解决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六)维护消费者权益责任

中心通过热情服务、优质服务、及时服务,为广大消费者维权提供保障。一是认真做好消费者争议商品的公正性检验工作。二是对一些有经济困难的消费者减免检验费。三是给消费者提供大量的技术咨询,帮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七)保障员工权益责任

中心规范履行用工协议,按时缴纳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合理,包括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人事制度健全。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为员工创造职业培训机会。2015年度,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包括实验室管理知识、检验检测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对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员工深入了解业界发展动向,提高从事茶叶质量检测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安全生产责任

中心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专门成立安全组,负责实验室人身、财产安全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定期对所有灭火器、喷淋装置、烟雾报警器、洗眼器、易燃气体检漏装置等安全设施设备和器具进行检查和核实。2015年度,中心组织人员参加了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演习,进一步掌握了消防设施的使用和自救方法,保障了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九)环境保护责任

中心高度重视检验废弃物的处理,确保符合环保的要求。处置的废弃物包括废液、废气、废渣、废纸、废样、废培养物等。中心与专业的废弃物处理机构签订了《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合同》,确保实验室的废物、废液的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对所有微生物废弃物,在处置前全部进行严格灭活,确保完全后才丢弃。这样,既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保护了周围环境。

三、2016年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

1、修改完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

2、进一步扩大检验业务范围,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满足企业需求。

3、认真开展茶叶相关技术研究,促进茶产业科技进步。

4、积极参加全国主要茶叶产区的活动,促进茶叶行业健康发展。

5、认真完成全国茶叶及相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制定工作。

6、积极承担茶叶监督抽查工作,同时为茶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7、一如既往为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司法机关、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结 语:

2015年已经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牢记作为国家质检中心的神圣使命,担负起监督检验、质量把关、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权益保障等职责,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国茶产业和质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

地    址: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路41号

邮    编:310016

微信号:teatesting

网    址:www.teatesting.com

电    话:0571-86040636

联系人:许 凌

签发人:郑国建 主任

2016年2月15日    

 

(来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四川名山:描绘“十四五”发展蓝图 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

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雅安市名山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雅安市名山区委关于制定雅安市名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肯定了区委二届十二次全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一年以来,名山区委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茶业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开放活区”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锐意进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推进非常之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名山决战脱贫攻坚、重建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深入分析了名山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今后五年,是名山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茶业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开放活区”总体发展思路和“三城驱动、一带连接、一环贯通”全域发展空间布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为奋斗目标,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为支撑性定位,以推进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休闲目的地、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为实现路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山开好局、起好步。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保持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亿元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市。

全会提出了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名山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名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名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要做优产业发展平台,构建“2+1”现代农业体系、“3+1”现代工业体系、“3+3”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区域功能协作,加快打造雅安东部门户。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强化三城驱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水利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美丽名山建设。厚植绿美生态本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健康名山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就业增收行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全会强调,建设国家茶叶公园城市是贯彻“十四五”时期和二〇三五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名山特色优势,具化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雅安桥头堡,推进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成渝地区高品质康养休闲目的地、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川藏物资贸易集散地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步伐,推动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全会强调,推动“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五个重点要求和市委提出的五个基本要求,结合名山区实际重点把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山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五个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法治名山平安名山。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许玉芳)

【原标题】名山:描绘“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 加快推动国家茶叶公园城市建设

注:内容来源四川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小镇建设意义(下)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茶叶小镇建设意义

三、茶叶小镇有益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同属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思想。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秉行生态优先,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应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强化规划。茶叶小镇之“小”,在于产业定位精准,特色产业有规划、有建设、可持续,更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为特色茶叶小镇产业定位提供新思路。在聚焦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等特色时,可对当地生态环境等资源进行挖掘与结合,构建特色茶叶环保产业,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建设产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特色小镇。在“和谐生态”大方针指导下,茶叶小镇的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探索,强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产地环境、休闲养生等资源,积极引入品茗修身、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模式,大力探索培育发展观光游览、休闲养生新业态。此举是和谐生态建镇的有力实践,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良好举措。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和谐共生为宗旨,茶叶小镇在新时代下更应不断开拓发展。2015年,新兴镇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紧抓衢宁铁路新兴段征迁等重点项目建设与茶叶全产业链、茶文化精品展示区建设等茶产业提升工程等。并以建设中国绿茶第一镇为目标,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民宿业改造、大木山游客接待中心和云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集生态产业发达、休闲旅游发展为一体的“茶香小镇”。2015年,依托“茶香小镇“建设,新兴镇大木山骑行茶园还被浙江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足以说明,建设茶叶小镇能够维护生态的健康发展,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再生。

茶叶小镇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环保开发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习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茶叶小镇的主打产品为茶叶,作为一种种植作物,茶叶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茶叶还是一种绿色植物,种植茶叶对于绿化工程具有促进作用。相比较于依靠不可再生资源而发展的工业和冶金业等,茶叶小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保护了绿水青山,也加强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茶叶小镇的开发建设在绿色环保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外,茶叶经济还是一种可持续生态发展建设的产业。茶叶的种植可以连年不断,茶叶资源不会持续减少,更不会匮乏,因此,发展茶叶小镇也是一种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茶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映射下,茶叶文化体现出了新的人文精神哲学,对于现代环境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为三点。第一,中国茶道中的“敬天爱人”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茶道中讲究的“真善统一”的思想也表现出茶道文化对于环境生态的关注与爱护。中国茶道“真善统一”的思想的实现过程是人丰富自身、发展自身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丰富发展自身的前提必须是有环境的支撑,这也给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第二,“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精华部分, 它强调‘中庸’精神、讲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茶道中“敬天爱人”的思想传承已久,“敬天”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爱人”就是人应当为他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和”文化的体现。第三,中国茶道中,“康乐”的思想尤为重要,其主张追求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以此实现人的成长与升华,进而追求完美境界。“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追求完美境界就必须不仅坚持与他人的和谐,更要坚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这三点茶道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代表了茶道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和和谐共处,而要发扬这些思想,就要通过建设茶叶小镇这一便捷途径。

当今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茶叶小镇的建成和发展加强了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的人文关怀,凸显了可持续的特色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共发展。


四、茶叶小镇的建设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

特色小镇建设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目前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往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小镇经济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使得小镇产业转型面临着重大困难。同时,中西部地区也不可能复制东南沿海地区小镇的发展模式,需因地制宜、开拓新道路。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需求升级,娱乐、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出现了指数型增长,消费模式从传统的物质型、生存型开始走向服务型、体验型的消费阶段,社会民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体验经济逐渐成为新潮流。特色小镇作为“体验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自然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之一,这恰好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安吉白茶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科研人员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的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经有千年,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优异的品质、母子品牌的建设,安吉白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等称号。安吉白茶产业现已成为安吉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去安吉调研时这样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溪龙作为全国著名的白茶之乡,茶叶企业众多,因此可以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的突出带头作用,有效聚集生产要素,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同时以茶叶特色小镇建设助推茶叶产业发展,引导企业聚集发展,延长茶叶产业链条,走专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产业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例如,可以通过突出白茶特色培育茶叶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抓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手段,积极发展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加快发展现代茶叶产业,建设以安吉白茶特色小镇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加工、集散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区。紫笋茶,从唐肃宗年间(757-761)起被定为贡茶。“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齊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是中国贡茶之最。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壮似笋,芽色带紫,数次被评为中国名茶,在各类名茶评比会上屡获殊荣。长兴水口三面环山,临太湖,境内山清水秀,是陆羽《茶经》的修著地。紫笋茶特色小镇建设应着眼于紫笋茶产业与地域本身特有的生态基础,按照环境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等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山水、园林社区。在建设中可以立足于紫笋茶产业与乡村旅游、健康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结合,提倡农业、环保与健康的集合,发展绿色经济,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生更多样的特色小镇经济基础,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目标,为特色小镇所在社区居民及游客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

建设茶叶小镇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丝茶之路,一为旅游资源。首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今时代,物质与精神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其中“一路”即丝茶之路。建设茶叶小镇不仅为丝茶之路的延续和拓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更能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联系。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同样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线国家共同构筑起涵盖4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消费区域,将有效促进我国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框架下政策互相沟通、贸易持续通畅、文化相互理解,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统一标准、削减壁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阔市场和多元化需求,将倒逼国内茶产业转型升级,矫正资源要素配置,提高产能利用水平,扩大茶叶及相关产品有效供给,推进“茶叶+”产业全面发展。其次,茶叶小镇带来的旅游业收入相当可观。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位于白沙农场场部原址,规划面积约130公顷,是白沙以建设特色产业小镇为契机,在“十三五”期间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依托原址的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小镇成功将“茶产业”和“旅游业”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黎族文化体验、乡村养生度假为一体的茶园小镇,目前正力争打造成为4A级景区。这一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茶叶小镇的建设对于旅游开发亦是一个极佳的途径。



五、茶叶小镇切实改善区域民生,是孕育地方和谐繁荣社会的摇篮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城乡差距和发展不均衡的大局,更要把人民的切实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在道路交通、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特色小镇焕发持久活力,为加快城镇化提供不竭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目前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往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小镇经济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使得小镇产业转型面临着重大困难。同时,中西部地区也不可能复制东南沿海地区小镇的发展模式,需因地制宜、开拓新道路。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需求升级,娱乐、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出现了指数型增长,消费模式从传统的物质型、生存型开始走向服务型、体验型的消费阶段,社会民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体验经济逐渐成为新潮流。特色小镇作为“体验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自然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

政府与企业共同成立小镇建设项目,主要由项目公司负责,对小镇进行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长远效益,不能以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产业运营是PPP项目形成稳定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PPP模式时,不光投资方注重产业运营的策略,地方政府要解决资金问题也不能忽视产业运营,要考虑到产业链条的整合。地方政府要提供财政、税收、市场上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产业运营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茶叶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别具一格的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的时代内涵,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演变,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时至今天,传承中国茶文化,并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了社会的演变历程,传承着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中国茶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既包含了知识的联系,又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培育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才能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并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必须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化。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古人的思想,如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珍贵价值,值得当今大力挖掘,并创造性地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厚源泉。中国茶文化的“友善”理念首先源于古代特别重视的“修身”之道,不断锤炼自己的道德水平,自然能做到与人友善。茶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理念背景下对于现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思维方式上有助于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斗争和冲突,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由此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对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对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与先进文化的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改革开放的重要转型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谐为美的和谐思想,建设各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人们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于建构现代社会具有极具重要性的意义。

茶叶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将将茶叶产业功能从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转变,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品牌、品位,推行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动产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茶叶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商贸活力,繁荣现代服务业,丰富区域发展内涵,提升文化吸引力。

总之,建设茶叶小镇对于我国精准扶贫、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茶道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构成都具有一定效益。建设茶叶小镇对于国家、人民和社会都是一件有益之事。因此,推动茶叶小镇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_四态_融合理念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_吴桐

[2] 20世纪世界茶业大事概览_徐永成

[3] 茶业通史的研究

[4] 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研究_闫子薇

[5] 对接中国茶业与世界茶业的融合发展_余安迪

[6] 对宁远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_何志红

[7] 国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类型_特点与启示_朱敏

[8] 加快世界茶业发展的五大举措_

[9] 精准扶贫视域下张家口的农业扶贫工作探究_李明威

[10] 破译特色小镇的政策悖论_一个同情性批判_胡晓辉

[11] 生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对策_以福建原中央苏区县为例_郑百龙

[12] 示范引领_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_王国华

[13] 特色茶叶小镇建设的思考_以湖州为例_陆文渊

[14] 特色农业小镇_概念_建设模式与实践路径_徐世雨

[15] 提高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_熊兴平

[16] 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讨_林海

[17] 五十年来国内外茶业发展状况的比较_肖纯

[18] 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_陶德臣

[19] 日本的茶道哲学_张忠

[20] 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茶的传播_王建荣

[21] 习近平_一带一路_倡议_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_孙劲松

[22]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_龚永新

[23] 中西哲学对话的一个尝试性设想_从_省略_立世界性的中国哲学的_一期一会_王兴国

[24] 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_张进军

[25] 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_景庆虹

[26] 评论_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经验_季文

[2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_王成

[28] 老庄哲学对中国茶道影响的思考_孙瑞

[29] 论习近平一带一路思想_王义桅

[30] 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创新及其意义_吴宁

[31] 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_顾海良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