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界瑞草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从山间到人间

茶,人在草木间,冥冥中暗合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

于是,“茶圣”陆羽在《茶经》就开宗明义地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这一源于南方的瑞草嘉木,在幽寂的山野与我们不期而遇,然后进入我们的身体,进入热闹的人间。

从饮茶修仙说起

中华茶史的鸿蒙时代,总是交织着浓烈的神话色彩。

被国人奉为农业与医药之祖的神农氏,也是茶最初的发现者与利用者。他发现茶的经历充满了传奇:他在山林里遍尝百草,亲试药性,不幸中毒。就在生命垂危时,茶无意中解了他的毒。传说也好,偶然也好,茶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开始被人们所认识了。

或作药,或下饭,或煮羹,或煮饮,茶在汉魏六朝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很多元。而且,那也是一个修仙炼丹、谈玄论道之风炽盛的时代。

于是,随着茶叶保健功效日益被发掘,它医药、炼丹以及仙道之间纠缠着越来越多的联系。道经也声称,饮茶始于老子。“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日: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自战国起,因帝王贵族多痴迷于神仙方术,渴求长生不老的秘方,而被人们认为拥有某种神秘力量的方士遂层出不穷,且异常活跃。这些方士往往医术、炼丹术兼备,在其著述的理论中,多把茶视作修仙的灵丹妙药,这从《茶经·七之事》所辑录的文献就可窥见—斑。

如,壶居士《食忌》云:“苦荼久食,羽化。”又如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而在阴阳五行学说与黄老之术盛行的魏晋南北朝,羽士缁衣之流,茶是日常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譬如,晋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的丹药有松、桂、蜜之气,喝的只有茶跟紫苏。

又如,晋代余姚的虞洪入山采茶,遇道士丹丘子,经其指点引导至瀑布山,发现了上等好茶。此外,在汉魏六朝的笔记中,也记载了许多神仙鬼怪的传奇茶事。

可见,服饮茶可助修仙成道的观念由来已久。至“茶道大行”的唐代乃至后世,这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咏茶诗文中成为表达“定式”。

传诵干年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把喝茶的身心体验书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即使隔着干年的时光还能感觉到字里行间飘飘的“仙气”:“……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的意象,在唐以后的诗词中几乎被奉为经典:“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七碗煎尝病未能,两腋风生空自笑。”(苏辙《梦中谢和老惠茶》)等等。就连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也不禁发出“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的赞叹。

“茶可通仙”更是为修道者所深信。“得来抛道药,携去蒯曾家……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晚唐薛能认为茶的功效完全可以取代道药丹砂。

自称为“涵虚子臞仙”的朱权,系朱元璋第十七子,他更是直言道:“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明人罗禀也坚信:“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饮茶成仙是古人天真浪漫的愿望,或说饮茶能让人产生飘飘欲仙的美妙感觉。也许,饮茶不能羽化升仙,但能延年益寿,确是不争的事实。

既享受,又享“寿”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年不满百”。但是,即便是在寿命普遍不高的古代,也有寿者。他们通过一盏清茶,让有限的生命得以延长。

据《南部新书》记载,唐大中三年(849年),东都洛阳有一僧人,有120岁高龄。

唐宣宗问他:“你如此长寿是服了什么药?”

僧人回答:“我自幼出身贫贱,从来也不知道什么药性。只是本性爱喝茶,唯茶是求。有时外出,—天喝百余碗茶,在平日,也不下四五十碗。”

宣宗听了他的“长寿经”,就賜茶五十斤,并赐居保寿寺。

而“诗仙”李白歌咏过的“仙人掌茶”也具有“还童振枯,扶人寿”的神奇功效,以至于玉泉真公“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

曾两度来华的日本荣西禅师亦对茶延寿之功赞许有加:“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人若饮之,其寿则长”。

饮茶益寿,在民间故有“茶寿”之说。

所谓“茶寿”,是108岁的雅称。“茶”字拆解开来是“艹人木”,亦可分别看成是“十十”(二十)、“八”和“十八”,20+88即为108。

“茶界泰斗”张天福就是享“茶寿”者。他所之以长寿,除出生名医世家及早年习武练就一副好体魄外,跟饮茶习惯是分不开的。

他曾说:“茶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身体好,最主要原因就是喝茶。”他每天要喝一百多盅茶,“黎明即起,清茶一杯,喝到寝前”,“即使出门也要自备茶叶”,几十年来如一日。

细数茶界,吴觉农(92岁)、陈椽(91岁)、庄晚芳(89岁)、王泽农(92岁)、张宏达(102岁,被誉为“普洱茶种之父”)等茶学家都是长寿者。另据—项针对百岁老人长寿的调查显示,有八成的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而有四成百岁老人是一生嗜茶。饮茶与长寿之间的繁密关联,自是不言而喻。

古人把茶喝出“仙气”并期冀喝茶成仙,除了消食解腻、提神醒脑之功外,多半是因为喝茶所带来的快乐。若将茶细细“化”(化学)解,我们会看到茶中合有“激活”快乐的有效成分。

饮茶之乐,恐旧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茶氨酸。它是构成茶叶滋味的最重要组分,可抑制苦涩味,在我们的味蕾上产生鲜、甜的味觉感受。

不过,这还仅仅是“皮毛”,它被肠道吸收后,通过血液传递到肝脏和大脑,促使大脑中细胞中线粒体内的多巴胺显著增加。多巴胺,是一种会让人兴奋和快乐的中枢神经递质,它的释放会大大影响人的情绪。

同时,茶氨酸还会弱化茶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它有助于大脑皮层中产生α波,而当α波成为优势脑波时,身心就会感到放松舒畅。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难怪林语堂会说:“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清茶淡语,如禅似梦,茶味已不尽在茶,更在心。

古今中外,茶让居处于不同时空的人们从身到心,都得到了它的滋养,以茶养身,更以茶养心。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罗刹海市》里马户是驴,又鸟是鸡,那茶是?

最近,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爆火,全球播放量据说高达80亿次。

里面的一句歌词引发热议——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这句歌词被指是指桑骂槐,讽刺某些明星。

像这种拆字游戏,网友们玩得可溜了。比如,“月半”为“胖”。

玩文字游戏,由来已久。就拿我们都很熟悉的茶来说吧,历代文人雅士们玩出了各种新花样。

“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

“茶”字看似简单,殊不知“茶”正式用来称茶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中唐以前,用来表示茶叶的字有好几个,如“槚”“蔎”“茗”“荈”“荼”等等。这些字散落于古籍中,让读书人们经常蒙逼迷路。还好有“茶圣”陆羽写了一部伟大的《茶经》,让“茶”字正式成为茶叶的标准名。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艹)木间’。”

“茶”字正式被用作茶叶的名称前,有多字都指茶

这很有画面感,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人戴着草帽,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树林间,雾岚缭绕,耳畔是鸟唱虫鸣,鼻端是花香草绿,而这也正是茶这一“南方嘉木”生长的最佳环境。

“茶”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茶寿”:活到108岁

中国人素来尊老敬老,为长寿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那么,“茶寿”呢?是108岁。

“ “茶”字的“艹”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艹”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茶寿·一百零八岁

饮茶益寿

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及他生前写的“茶”字书法

饮茶益寿,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一生为茶奔忙,就活到了“茶寿”的高龄。

愿天下爱茶人皆能享“茶寿”!

茶的别称:茶也有“内涵段子”

“马户”是驴,“又鸟”是鸡。其实,这种拆字游戏很low。看看古人玩的“茶梗”,那才叫高手,条条都是内涵段子。

水厄

它的字面意思是“溺死之灾”。如此险恶的词,居然是茶的别称?且听我慢慢道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晋时有个叫王濛的人,很爱喝茶,只要有人去拜访他,他就一定要请客人喝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书影

由于当时喝茶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很多人还不习惯喝茶,以至于去拜访他的人都很怕他。所以,有人去他家前,都会说“今天一定有水厄”。

酪奴

奶酪跟茶有神马关系?是奶茶吗?非也!

北魏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记载:魏晋时的王肃,非常爱喝茶。据说,一次能喝一斗(相当于十升)茶。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漏卮”,就像漏洞的杯子一样,怎么添都不会满出来。

白玉夔凤纹卮(故宫博物院藏)

他投靠北魏后,起初吃不惯羊肉、奶酪之类的食物,还保留着南朝饮茶吃羹的饮食习惯。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也慢慢接受当地饮食了。

有一次,孝文帝邀请他到宫中用餐,他一下子吃了很多羊肉和酪粥。孝文帝被他整不会了,问道:“你从南方来,按照你一个汉人的口味来看,羊肉和鱼羹,茶和奶酪,哪个味道更好些?”

王肃(公元195—256年)

他思索片刻后,近乎跪舔地说:“羊肉鱼羹各有至味,一个是陆产之美味,一个则是水产之美味,都是美味佳肴。如果一定要将两者进行比较,那么,羊肉正如齐鲁这样的大邦,而鱼羹则是邾莒之类的小国。而茶是这四者中最没用东西,充其量也只是奶酪的奴仆罢了。”

为了讨好孝文帝,王肃如此阿谀奉承,不惜贬低自己钟情的茶,节操碎了一地,俨然一副“汉奸”的嘴脸。

水豹囊

语出宋·陶榖《清异录》。用豹子皮做成袋子,是一种鼓风用的工具。煮茶啜之,可以让人神清气爽,仿佛有徐徐清风生。所以,茶就是可以生风的“水豹囊”。

宋·陶榖《清异录》书影

在《清异录》中,还记载了许多茶的别名,如“森伯”“苦口师”“不夜侯”“冷面草”“鸡苏佛”“橄榄仙”“玉蝉膏”“清风使”等等。

许多文人雅士,也喜欢给茶起雅号。唐代杜牧的“瑞草魁”、孙樵的“晚甘侯”、施肩吾的“涤烦子”;宋代苏轼的“叶嘉先生”、苏易简的“清友”“玉川先生”;元代杨维桢的“清苦先生”等等。

福建武夷山“晚甘侯”摩崖石刻

《聊斋志异》:我有茶,你有故事吗?

这首被热议的《罗刹海市》,收录在《山歌寥哉》专辑中。“寥哉”是“聊斋”的谐音,《罗刹海市》正是蒲松龄传世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篇目。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

《聊斋》里有不少故事,就是蒲松龄用茶换来的。

蒲松龄在收集《聊斋》故事素材时,曾在村口大路旁支个茶摊,供往来的行人歇脚聊天。在与路人海阔天空唠嗑的过程中,他常常捕捉到故事的题材与创作灵感。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年)用茶换故事写下一部《聊斋志异》

后来,他干脆定个“规矩”:只要你说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收。于是,很多路人都边喝茶,边大谈怪事奇闻。实在没故事讲,就脑洞大开,胡编乱造一通。

对此,蒲松龄皆来者不拒。虽白送了无数碗茶,但也搜集到了许多故事素材。什么魑魅魍魉、妖魔狐仙,经过他丰富的想象力与生花妙笔加工,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既好看又深刻的传世经典。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年徽商 故纸茶香 ——解读《德泰隆》茶号广告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广告的肇始期,同时也是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时,科技的发展进步、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海外市场的需求,均在不同的领域推动了民国广告的发展和变化,茶叶广告亦然。

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已走出国门并形成了常态的出口贸易,此时,华茶不仅在花色品种、质量以及包装上发生了变化,茶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印刷术的进步,文学艺术演变的影响等,使茶叶广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时,中国茶叶的报刊广告、品牌广告和装潢广告等日益增多,花样翻新且内容丰富,茶店、茶商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始大量使用有鲜明地域印记的茶帮号牌以及广告招贴,并且将它们与经营理念、茶品特色和信誉质量联系起来。茶叶经营者在他们自家茶叶的外包装,广告招贴甚至是说明书、包装纸上,都印上独特的字号标识,这无疑是一种广告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营销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徽州茶商《德泰隆》茶号的广告进行解读,以期了解民国茶广告的特色并对当下茶广告设计应用有所启示!

(一)

2020年6月,在黄山(汤口)首届黄山毛峰茶文化节期间,黄山市“莫问”徽茶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组民国时期的徽茶广告和商标。一枚载有数种茶叶名称的招贴,以其精美的彩色印刷,丰富的广告内容,详细的茶号信息引起了茶人的兴趣,尤其是这枚招贴上刊载的黄山毛峰茶名称等,以首次出现、民间稀有、茶界罕见、资料珍贵而令人大开眼界!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徽州茶号印制的广告招贴,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徽州茶商字号和茶叶牌号,也是黄山毛峰茶自问世后第一次出现在茶叶广告上,可谓是徽州名茶,广而告之,美滋美味,美名远扬!

徽州茶商《德泰隆》茶号印发的广告招贴,高约9公分,宽约25公分,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画面清新,内容丰富,茶号信息清晰,整张招贴分为四帧画面从右向左,排列有序。第一幅画面是装饰花纹和《德泰隆》茶号的英文说明。第二幅画面是《德泰隆》茶号及商标名称以及经营的茶叶品种类等文字,画面上印有“徽州府”“德泰隆茶号”以及“和合商标”字样,同时还印有“和合”二仙的图像及商标拼音。这幅商标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则是刊印了德泰隆茶号“本主人识”的内容;文字曰:“本号採办各省名茶,黄山毛峰,极品莲芯,白毫顶谷,旗枪毛峰,双窨珠兰玳玳,家园松萝,建山武夷,六安香品;加工监制兼备精致箱瓶送礼,洵属雅观;凡蒙赐顾,请认本号和合商标为记,庶不致误。本主人识。”这段广告文字的后面还附有一方“集记”的印章,可见茶号主人的广告宣传意识。第三幅画面是“德泰隆”茶号地址以及英文说明,其文字清晰地载明:茶号地址为徽州府(按:歙县)大北街坐西朝东门面。由此可知“德泰隆”茶号主人应该是徽州歙县商人。而广告上“黄山毛峰,极品莲芯,白毫顶谷,旗枪毛峰,双窨珠兰玳玳”等茶品的产地,包括今天的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等,都属于当时的歙县治辖。因此,可知当时的歙县茶区也是茶品众多,名品亦多。

“德泰隆”广告招贴的第四幅画面是窗明几净的室内,一位时髦的女性正在品茗:只见她左手托腮,右手握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香茶,神情似是若有所思……画面清晰地展现出室内有书柜,柜中有书,柜顶有石膏塑像。时髦的三角圆桌上有精美的茶壶,茶叶筒。圆桌上还有花瓶,瓶内有插花、瓶边有茶点。室内家具陈设、柜中藏书及墙上字画等裝饰,都表明这是一户富裕的大户人家。这也清楚地说明,《德泰隆》茶号的销售目标是明确的,其营销策略亦是不言而喻的。需要解读的是,广告招贴上两面旗帜所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即可以了解或推算“德泰隆”茶号招贴的面世时间……

(二)

“德泰隆”茶号招贴上左面的旗帜是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注:图案印刷有误,大星小星各少一枚),右面的是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族,也有五行、五德等寓意。这两面旗帜的出现是1912年1月1日,被彻底取代是民国十四年(1925)。因此,“德泰隆”茶号招贴的面世时间,应该在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十四年(1925)之间。当然,这枚彩色印刷的“德泰隆”招贴的出现,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徽茶历史,也可谓是别有意趣!

民国时期,刊载有黄山毛峰茶信息的广告,在各地茶市层见迭出,当然,主要是缘于徽州各类茶品的问世和进入市场。因此,徽茶品类名称屡屡出现在各地的茶商广告招贴、包装物品甚至是宣传册上。如北京“吴鼎裕”茶庄的价目表上,亦有较为详细的黄山毛峰茶以及其它徽州名茶的价目。“吴鼎裕”是徽州吴氏家族于晚清时期开设在北京的一家老字号,茶庄设在北京崇文门外大街路西,电话为南分局一七八四号。“吴鼎裕”茶庄在宣传册上称:“向在各省设庄采办各种红绿花茶,务求香浓色绿。”

“吴鼎裕”诚信经营多年,至民国时期已是声名远扬,获利颇丰。而在“吴鼎裕”茶庄价目表上,徽州的黄山云雾、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家园珠兰,祁门红茶等名茶历历在目,茶品等级及价位在当时的市场交易中有所偏高,想来,老字号茶叶名店,茶品价格自然不菲!

杭州历来是徽商的集结地之一,众多的徽商中不乏有许多茶商。座落在中山中路509~511号的“永馨”茶号,就是众多徽商茶号中的一家。“永馨”茶号的经营方式是批发零售,其听(厅)茶礼品,一应俱全。主要茶类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祁门红茶,珠兰花茶,玳玳玫瑰以及狮峰龙井茶等等。“永馨”茶号经营有方,口碑亦好,可谓是徽州茶商的佼佼者。杭州“同大元”茶号也是徽州商人创办。“同大元”茶号因为生意兴隆,所以开设的茶叶店铺也多,除总号设在杭州西湖延龄路与仁和路口,“同大元”还在南昌中正街百花州设有分号,可见其实力雄厚。“同大元”茶号主要经营徽州茶叶,如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家园珠兰,祁门红茶以及西湖龙井茶等。民国期间,杭城一地经营徽州各种名茶的茶庄茶店多达七十余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徽州商人开办,经营茶类也多为黄山毛峰、大方、祁门红茶等等。

苏州亦是徽茶的主要销售市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徽州茶商,也开设了许多茶店茶号。清同治年间,吴景隆于苏州上塘街53号开设了“吴世美”茶庄及“吴世兴”茶分号。其时,吴世美茶庄不仅经营各地名茶,更多的还是经营徽州出产的天都云雾、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等。

著名的苏州“汪瑞裕”也是众多徽茶老字号之一。“汪瑞裕”茶店总号设在苏州玄妙观对面的观前大街,同时还在大成坊巷口和醋坊桥堍开设有东号、西号茶店,主要经营徽州名茶如松萝茶等。

北方城市天津自“五口通商”后,一直是徽茶的主要销售市场,如天津“正兴德”茶庄就是徽州茶叶的著名销售商家。“正兴德”茶庄自开设以来,不仅销售徽州各地名茶,还在徽州歙县和黄山两地创办了茶叶加工厂。“正兴德”茶庄在自己印制的宣传册上介绍说:“黄山茶产于安徽徽州,歙县黄山,该山峻岩峭壁,为中国新兴名胜之一,其地产茶,驰名遐迩,有毛峰雀舌,珍眉,雪蕊,瑞草,云雾……太平嘉瑞等数种茶,其口味之香艳,叶身之精细,居全国产茶之冠。”“正兴德”还在黄山冈村、歙县街源开办了加工厂:“本庄设厂于黄山,已有数十年,在该地有许多茶山采办专权,并能深悉地理,优劣之分析,每年采办该茶,再转运福州本厂,制成精美之香茶,装以严固之箱筒,推销各地,著名全球。”

“正兴德”茶庄还在其印制的广告宣传册上推荐黄山茶:“此茶性温平,口香味浓,饮之能助消化,解烦闷,悦性怡情,为人生饮食之要素,辅佐卫生之妙品。价目见门市价目表,新牌茶,花蕊牌,第一牌,三星,星月,五星,九星,等均为黄山茶。”另外,在山东束鹿“润德成”茶庄的招贴上,在湖北沙市,东北营口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茶叶市场上,形式各样的茶叶广告、包装和商标招贴上,亦有诸多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休宁松萝和黄山云雾茶以及产自徽州的其它茶品内容……可谓是徽州名茶,名扬天下!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陈少峰.黄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傅宏镇.皖浙新安江流域之茶业[J].国际贸易导报,1934(7).

[3]郑毅.正兴德茶庄资料[J].黄山日报,2019-01-22.

[4]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陈椽.安徽茶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文/徽州茶人

来源/《徽茶》2020年12月刊

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