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里马户是驴,又鸟是鸡,那茶是?

最近,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爆火,全球播放量据说高达80亿次。

里面的一句歌词引发热议——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这句歌词被指是指桑骂槐,讽刺某些明星。

像这种拆字游戏,网友们玩得可溜了。比如,“月半”为“胖”。

玩文字游戏,由来已久。就拿我们都很熟悉的茶来说吧,历代文人雅士们玩出了各种新花样。

“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

“茶”字看似简单,殊不知“茶”正式用来称茶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中唐以前,用来表示茶叶的字有好几个,如“槚”“蔎”“茗”“荈”“荼”等等。这些字散落于古籍中,让读书人们经常蒙逼迷路。还好有“茶圣”陆羽写了一部伟大的《茶经》,让“茶”字正式成为茶叶的标准名。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艹)木间’。”

“茶”字正式被用作茶叶的名称前,有多字都指茶

这很有画面感,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人戴着草帽,置身于郁郁葱葱的树林间,雾岚缭绕,耳畔是鸟唱虫鸣,鼻端是花香草绿,而这也正是茶这一“南方嘉木”生长的最佳环境。

“茶”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茶寿”:活到108岁

中国人素来尊老敬老,为长寿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那么,“茶寿”呢?是108岁。

“ “茶”字的“艹”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艹”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茶寿·一百零八岁

饮茶益寿

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及他生前写的“茶”字书法

饮茶益寿,已故的“茶界泰斗”张天福一生为茶奔忙,就活到了“茶寿”的高龄。

愿天下爱茶人皆能享“茶寿”!

茶的别称:茶也有“内涵段子”

“马户”是驴,“又鸟”是鸡。其实,这种拆字游戏很low。看看古人玩的“茶梗”,那才叫高手,条条都是内涵段子。

水厄

它的字面意思是“溺死之灾”。如此险恶的词,居然是茶的别称?且听我慢慢道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晋时有个叫王濛的人,很爱喝茶,只要有人去拜访他,他就一定要请客人喝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书影

由于当时喝茶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很多人还不习惯喝茶,以至于去拜访他的人都很怕他。所以,有人去他家前,都会说“今天一定有水厄”。

酪奴

奶酪跟茶有神马关系?是奶茶吗?非也!

北魏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记载:魏晋时的王肃,非常爱喝茶。据说,一次能喝一斗(相当于十升)茶。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漏卮”,就像漏洞的杯子一样,怎么添都不会满出来。

白玉夔凤纹卮(故宫博物院藏)

他投靠北魏后,起初吃不惯羊肉、奶酪之类的食物,还保留着南朝饮茶吃羹的饮食习惯。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也慢慢接受当地饮食了。

有一次,孝文帝邀请他到宫中用餐,他一下子吃了很多羊肉和酪粥。孝文帝被他整不会了,问道:“你从南方来,按照你一个汉人的口味来看,羊肉和鱼羹,茶和奶酪,哪个味道更好些?”

王肃(公元195—256年)

他思索片刻后,近乎跪舔地说:“羊肉鱼羹各有至味,一个是陆产之美味,一个则是水产之美味,都是美味佳肴。如果一定要将两者进行比较,那么,羊肉正如齐鲁这样的大邦,而鱼羹则是邾莒之类的小国。而茶是这四者中最没用东西,充其量也只是奶酪的奴仆罢了。”

为了讨好孝文帝,王肃如此阿谀奉承,不惜贬低自己钟情的茶,节操碎了一地,俨然一副“汉奸”的嘴脸。

水豹囊

语出宋·陶榖《清异录》。用豹子皮做成袋子,是一种鼓风用的工具。煮茶啜之,可以让人神清气爽,仿佛有徐徐清风生。所以,茶就是可以生风的“水豹囊”。

宋·陶榖《清异录》书影

在《清异录》中,还记载了许多茶的别名,如“森伯”“苦口师”“不夜侯”“冷面草”“鸡苏佛”“橄榄仙”“玉蝉膏”“清风使”等等。

许多文人雅士,也喜欢给茶起雅号。唐代杜牧的“瑞草魁”、孙樵的“晚甘侯”、施肩吾的“涤烦子”;宋代苏轼的“叶嘉先生”、苏易简的“清友”“玉川先生”;元代杨维桢的“清苦先生”等等。

福建武夷山“晚甘侯”摩崖石刻

《聊斋志异》:我有茶,你有故事吗?

这首被热议的《罗刹海市》,收录在《山歌寥哉》专辑中。“寥哉”是“聊斋”的谐音,《罗刹海市》正是蒲松龄传世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篇目。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

《聊斋》里有不少故事,就是蒲松龄用茶换来的。

蒲松龄在收集《聊斋》故事素材时,曾在村口大路旁支个茶摊,供往来的行人歇脚聊天。在与路人海阔天空唠嗑的过程中,他常常捕捉到故事的题材与创作灵感。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年)用茶换故事写下一部《聊斋志异》

后来,他干脆定个“规矩”:只要你说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收。于是,很多路人都边喝茶,边大谈怪事奇闻。实在没故事讲,就脑洞大开,胡编乱造一通。

对此,蒲松龄皆来者不拒。虽白送了无数碗茶,但也搜集到了许多故事素材。什么魑魅魍魉、妖魔狐仙,经过他丰富的想象力与生花妙笔加工,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既好看又深刻的传世经典。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