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闽北茶界

找到约16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福建南平:奏响新时代闽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乐章

成功举办中国(南平)茶科学家论坛、首届南平市“万斤好茶等您来”(武夷山专场)现场交易会等茶事活动;

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牵头编制的《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正式发布;

茶中状元“大红袍”闪耀金砖会议、北苑茶百戏+武夷岩茶“点亮”中越两国外交茶叙;

武夷岩茶、武夷红茶、东峰矮脚乌龙、北苑贡茶、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6个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荣登2022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其中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20.66亿元,连续6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品牌价值第2名;

……

△8月,首届南平市“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在武夷山举办,为茶农、茶企、茶商搭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图为活动现场。(罗光耀 摄)

今年以来,南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殷切嘱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三茶”统筹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南平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世界上六大茶叶中的乌龙茶、红茶、白茶起源于南平,南平因而被誉为“乌龙茶故乡”“红茶鼻祖”“白茶发源地”,是中国茶类最为齐全的茶产区之一。

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南平茶叶以文化灵魂。

△南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既绿了山,又富了民。图为武夷山脚下的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邱汝泉 摄)

为深入挖掘闽北茶文化,讲好茶故事,南平市近年来编撰了《南平茶志》《武夷茶经》《武夷茶名丛研究》《神奇的叶子——政和白茶》等一批茶文化书籍;编创了《我在·万里茶路》《茶香情韵》等一批茶歌舞节目;在喜马拉雅南平频道上编辑、录制并上线播放茶文化故事318个;新编《茶灯戏》等剧目,拍摄《政和白茶·自然温度》等茶微电影;《闽山闽水三茶兴,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武夷山好茶等您来》宣传短片登陆CCTV-1;积极筹备拍摄“三茶”统筹发展主题电影《别闹了,英子》。

与此同时,南平市突出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打造了“香江茗苑”“福莲茶庄园”等6个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茶庄园及120个共享茶空间,发布“南平大武夷星球号”,创新推出“跟着习近平总书记打卡武夷山”1条金牌线路和“世界茶乡体验之旅”等10条主题线路;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康养、文创、会展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

△福莲茶庄园

福山福水,佳茗天成。

从一片嫩绿的叶芽,到杯中的一缕清香,这个过程中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片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绿叶,也承载着一座城市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称得上是制茶技艺的巅峰。图为传统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之摇青。(邱汝泉 摄)

——茶叶生态品质不断创优。南平市在全国率先倡导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在全国设区市一级首创以“种树、植草、筑路、疏水”为主的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3.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5.2%,创建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10个“首批最美绿色生态茶园”,并成功打造出“燕子窠无药无肥生态茶园”等一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为全面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样板;全市茶园64.42万亩、年毛茶总产量8.38万吨、年毛茶产值超43亿元,均稳居全省“三甲”之列。

△建阳区漳墩镇白茶种植面积超2万亩,其中小白茶种植面积8000余亩,年产量超1500吨,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图为漳墩茶人在筛选小白茶。(罗光耀 摄)

——茶产业流通业不断拓宽。每年举办中国白茶交易大会、中国(松溪)茶商大会、“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等各类茶交易活动20余场次;“一站式”全国白茶集散中心中国白茶城建成投用,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成功打造了以抖音、快手、三简茶界等为主的特色茶叶电商直播基地,孵化涉茶电商超过2万家,年茶叶网络零售额超100亿元。

△中国白茶城项目位于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景区,是政和县重大产业项目工程,由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携手政和县人民政府联合出资兴建,总占地120亩,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打造以白茶交易为核心,多品种茶叶交易相融合,集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发布、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及茶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国茶叶集散中心。(郭斯杰 摄)

——茶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八马茶文化研学体验园、华祥苑1938正岩广场等76个“三茶”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中,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列入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和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市已培育茶叶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7家(其中国家级2家)、产业化联合体10家;2021年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加工产值95.9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350亿元。

△邵武的茶叶历史悠久,现有6万亩生态茶园,总产量3810吨,茶业总产值达4.2亿元。图为采茶姑娘在采摘春茶。(邓军 摄)

不仅如此,南平市还建立院士工作站,“6·18”(茶产业)虚拟研究院和福建省茶科技(武夷山)研究院;组建“南平市资源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南平市科特派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选派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等9个高端团队和225名“三茶”科技特派员,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邀请院士开展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研究,搭建茶产业数字社会化服务平台;利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行政和白茶太空搭载育种实验,开辟了茶种选育的新途径;建立26个省级茶树优异种质资源圃(点),74份茶树种质资源品种被保存到国家种质资源库;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茶小智”成功问世……

如今,南平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茶叶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闽山闽水三茶兴,一枝一叶总关情。”回望南平茶产业的发展,“三茶”统筹理念早已融进了每一片茶叶里。

△建瓯市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和“中国水仙茶之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产茶区,著名的“北苑贡茶”便产于此。图为在建瓯举办的中华北苑茶神文化节活动。(罗光耀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南平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论为指引,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品牌打造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茶园、绿色生态茶庄园、智能化数字化等茶产业新业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努力绘就闽北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续写“一片叶子”新时代的新故事,打造新时代世界茶叶圣地。

来源:闽北日报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界聚焦】中国茶到底有多少种?别说喝全,茶名就记不完!

有茶友说,我想知道中国所有的茶?其实,到目前,本平台编辑也没有办法统计完中国所有的茶。但是,中国的茶名,据不完全统计不止上千种,而市面上常见的茶也有一两百种之多。别说要品鉴完这些茶,就是仅仅要记住这些茶名就是不简单的事情了!

毕竟,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最后会附上中国各地产茶名录哦~,不过,也仅仅仅仅是一部分,请理解)

绿茶: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白茶: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乌龙茶: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附录:全国各省产茶名录

本文列举茶类不尽详细,主要参考自《中国茶品鉴图典》《品茶图鉴》《舌尖上的中国茶》,还有很多很多中华好茶未罗列,请茶友在文后留言补充自己家乡的好茶哦

浙江——西湖龙井、大佛龙井、余杭径山茶、顾渚紫笋、金奖惠明茶、安吉白茶、松阳银猴、临海蟠毫、开化龙顶、遂昌银猴、江山绿牡丹 、武阳春雨平阳黄汤、莫干黄芽、越红功夫、九曲红梅。

四川——峨眉毛峰、峨眉雪芽 、蒙顶甘露、石花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竹叶青、万源巴山雀舌、早白尖 、锦城露芽蒙顶黄芽川红功夫、雅安康砖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

重庆—— 巴山银毫、江津翠芽、龙佛仙茗、雾都香茗、沱茶 。

江西 ——庐山云雾、狗牯脑、上饶白眉、信川龙翠、大沽白毫、武化云雾、井冈碧玉、井冈翠绿、云雾仙茶、婺源婺绿、婺源茗眉、修水双井绿修水宁红。   

安徽——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老竹大方、修宁松萝、敬亭绿雪、涌溪火青、舒城兰花茶、皖西早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霍山黄芽、休宁屯绿皖西黄大茶祁门红茶 。

江苏——碧螺春、阳羡雪芽、南京雨花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二泉银毫 、南山寿眉、金坛雀舌、花果山云雾茶、江宁翠螺 、天池茗毫。

福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宁德天山绿茶、政和白毛猴 、安溪铁观音、安溪色种、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肉桂漳平水仙大红袍、八角亭龙须茶、永春佛手、正山小种、金骏眉、闽红功夫 。

湖南——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沩山毛尖、高桥银针、湘潭韶峰君山银针湖红功夫、湖南黑茶、安化黑砖、花砖、茯砖、湘尖茶、千两茶 。

广东——古劳茶、和箩茶、广东大叶青凤凰单丛 、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 、英德红茶 。

湖北——恩施玉露、远安鹿苑、车云山毛尖、仙人掌茶、邓村云雾剑毫、武当绿羽、蒲圻松峰茶、蒲圻玉露茗、咸丰瀑泉茶、麻城黾山岩绿、松滋碧洞茶、兴山高岗毛尖大梧双桥毛茶、湖北老青茶。

广西——南山白毛茶、凌云白毫、桂平西山茶、象棋云雾、凌云金毫、梧州六堡茶。

云南——南糯白毫、宜良宝洪茶、大理苍山绿雪、勐海佛香茶、德宏大叶剑峰、思茅绿海银毫、保山春绿、龙岭龙眉滇红、云南红碎茶、普洱茶 

贵州——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遵义毛峰、云针绿茶、龙泉剑茗、湄潭翠芽、绿宝石、梵净山雪芽、青山翠芽、大方海马宫茶、遵义红茶。

海南——海南大白毫、五指山绿茶、白沙绿茶、白沙红茶。

河南——信阳毛尖、大宋官茶 、仰天雪绿、太白银毫信阳红茶。

陕西——紫阳毛尖、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秦巴雾毫、八仙云雾、商南泉茗、泾渭茯茶。

山东——莲山翠芽、莒南松针、莒南雪芽、龙泉翠芽、胶南海青峰茶、日照雪青、沂蒙碧芽、临沭玉山茗芽、崂山绿茶、海阳绿茶

台湾——三峡龙井 冻顶乌龙 文山包种 阿里山高山茶 白毫乌龙 日月潭红茶。

(编辑:晓林)

来源:网络    北京茶世界

声明:《北京茶世界》自媒体公众平台,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品牌宣传推广、各种资源对接、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只供大家借鉴参考。

本平台主要内容:传播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关注茶事活动、茶博会,宣传推广国内外茶、茶具、茶服、水以及产品营销、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广告,还有茶文学、茶图片......。内容量且丰富,切实为大家真心服务。


扎根沪郊,这位闽北茶人打造上海“本帮茶”

一身黑色茶服,发梢微白,60岁的张杰坐在四四方方的茶桌前,不紧不慢地泡着一壶茶。滚烫的开水与微蜷的茶叶碰撞交融,氤氲的雾气里蒸腾起清幽茶香。他慢条斯理地倒上一杯,细细咂了一口,像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商业行业杰出人物”“金山区鑫工巧匠”……纷繁的标签与荣誉里,令张杰印象最深的是“茶界的愚公”。11年前,他扎根于上海金山,用3年时间,培育出了上海“本帮茶”,开启了上海茶叶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种植。从0到1的转变背后,蕴含着这位闽北茶人日复一日的匠心与坚守。

沪枫茶园负责人张杰    俞翔摄

与茶的不解之缘

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张杰自小在茶山脚下长大,家里有茶园,是个名副其实的“茶二代”。从懂事时开始喝茶,茶早已流淌在张杰的血液里,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从建阳茶叶专科学校毕业后,张杰先后在顺昌县茶叶局、顺昌县农业局工作。在此期间,他带着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跟随茶农学习种茶,向茶厂炒茶老师傅学习以提升做茶技艺,“水分、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茶叶品质的不同。我拿着笔记本记录用料、比较口感,从实践里摸索出了一套制茶的方法论。”

上世纪90年代,不安于平凡的张杰带着妻子一路北上,在哈尔滨经销茶叶。而哈尔滨气候严寒,时常大雪纷飞,作为南方人的张杰始终难以适应。于是,2003年,带着茶叶销售赚下的第一桶金,张杰夫妇在春暖花开的上海开启了新征途。

“梦想家”与“本帮茶”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张杰眼里,上海四季分明、适宜居住,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不仅拥有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还极具分寸感,“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礼貌而舒适的距离。”

唯一的缺憾是,自古以来,上海地区被认为不适宜种茶,只佘山一处山坡上种了二三十亩的兰茶。制茶的情怀使然,张杰梦想着为上海培育新品种的本土茶。听闻他大胆的想法后,许多朋友和同行纷纷“劝退”,甚至有人称他为“茶界的愚公”——在上海种茶,无异于痴人说梦。

尽管如此,张杰的骨子里总有着一份倔强,他深知这是一场胜算未知的仗,但他偏不认输,先是变卖了名下的房产与店铺,筹措资金,再是到崇明、浦东、奉贤等地接连考察,终于在金山枫泾镇下坊村找到了一块超过300亩的“风水宝地”,“这片地不仅日照、雾期、温度、湿度等适合茶苗生长,而且四面环水,打着灯笼都很难找到。”张杰感慨道。

这片地并非尽善尽美,茶树喜微酸性的山区黄土,而下坊村的土质并不具备如此条件。为改良土壤结构,张杰从福建山区购置了80万株优质茶苗,又从浙江长兴茶园购置了近5万吨山区黄土,深埋约60厘米,让茶树幼苗在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再扎根于上海肥沃的土壤中。

沪枫茶园受访者供图

凭借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张杰不断钻研摸索,克服各类种植难题,终于在2015年孕育出了上海的“本帮茶”新品种——“沪茶一号”茶树,并打造出市域内最大规模的茶园——“沪枫茶园”,如今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2万余棵“沪茶一号”茶树长势喜人,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张杰用布满厚茧的双手轻抚茶树,“现在,上海不仅有了自己的好茶,还拥有了新的本土茶种!”

守好这一份匠心

掀开上海茶叶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种植的扉页后,张杰夫妇扎根于金山枫泾,日日照看这片茶园,还养了4条狗相伴。“现在我们在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不施加任何化肥与农药,春浅锄、夏深耕,以茶园青草做肥,促进茶叶生长的良性循环,保证茶叶的健康与品质。”

张杰介绍,沪枫茶园推出了“得泉茶”品牌,以制作红茶与绿茶为主。其中,“得泉红茶”被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两次评定为全市唯一的“行业推荐特色茶”。“‘花香馥郁、色泽乌润、蜜韵清甘、十多泡后仍有余香。’这是国家一级评茶师对我们得泉红茶的评价。”说到这里,张杰也递给了记者一杯得泉红茶,轻抿一口,入口时清冽甘甜,唇齿间茶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张杰还收了两名“关门弟子”,亲身传授制茶的诀窍要领。经过点拨后,他们在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一举夺得银奖。张杰欣慰之余,更笑称“后继有人”。

“相比于喝茶,当代年轻人似乎更钟意咖啡。”观察到这一现象,张杰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作为制茶师,也肩负着固守与传承的责任。”说干就干,在短视频平台上,张杰化身“茶农老张”,通过直播向大众科普茶叶的基本知识,弘扬茶文化,粉丝量已超3000。如今,他正琢磨着优化直播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茶、爱上茶,“我要守好、守牢这份匠心,将这一技之长留在上海,让上海茶香天下。”

来源:新民晚报 见习记者 陈佳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