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感悟

找到约50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

通常来说,茶的口感好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去茶叶本质的好坏不说,最大的软性因素就是冲泡时的注水和出汤,今天就说说泡茶出汤时的几种方式。

出汤是泡茶道中不可逾越的一道流程,功夫泡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茶艺演示有韵味的韵律展示。泡茶出汤要及时,泡久了影响茶的色、香、味、气。

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

1、缓慢出汤

第一种出汤方式是速度缓慢均匀地出汤。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的溶合感越有层次。这种出汤方式的特点在于,能使茶汤的滋味更加绵口一些,并且也使茶汤口感更加均匀,在出汤的时间上也会起到一个后期微调的作用。一些细嫩的红茶,建议前两泡可以缓慢出汤,这样会有益于茶汤滋味在后期的发挥,但香气的表现力会较差一些。

2、快速出汤

第二种是快速出汤方式。越快速的出汤能令香气越高。一般在洗茶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即冲即出的方式,洗茶讲究的就是出汤速度要快。除了在香气方面的表现会明显以外,快速出汤还能对茶汤的滋味做适当的补救,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建议大家快速出汤,但也要懂得急中站稳,学会灵活掌握。

3、出汤利落不留底

出汤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香气,我们在保证匀速出汤的同时,也要尽量控制好出汤要顺畅,一旦盖碗被茶叶堵住,出汤不顺畅了,我们要立刻用食指压好碗盖,用手腕的力往前推并扩大出汤口的缝隙,此刻一定要停稳,等待出汤干净后复原,才能为下一泡的茶留有表现空间。

那么,出汤误差会导致什么后果?

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前三泡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时,都会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弱、苦显、汤涩等现象。

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废功夫。比如正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怎么调整,味道也是很难恢复正常的水准了,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泡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聪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

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例如金骏眉的茶汤,如果金骏眉的发酵程度轻一些,出汤时间快些,茶汤就呈现出橙黄色,口感也较为甘醇。而出汤时间慢了,茶汤的颜色就会变成深红,而且茶汤的滋味更浓,带苦涩。

因茶而异,灵活掌握。准确掌握好出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茶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不仅含有茶艺技术,更是包涵许多对技术要点的掌握和对茶道感悟的当下运用。

总之,想要真正的泡好一杯茶,关键还是多喝、多泡,用心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才能真正学会泡茶。

泡茶之道:茶道中的几种出汤方式

通常来说,茶的口感好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去茶叶本质的好坏不说,最大的软性因素就是冲泡时的注水和出汤,今天就说说泡茶出汤时的几种方式。


出汤是泡茶道中不可逾越的一道流程,功夫泡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茶艺演示有韵味的韵律展示。泡茶出汤要及时,泡久了影响茶的色、香、味、气。



NO:1缓慢出汤

第一种出汤方式是速度缓慢均匀地出汤。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的溶合感越有层次。这种出汤方式的特点在于,能使茶汤的滋味更加绵口一些,并且也使茶汤口感更加均匀,在出汤的时间上也会起到一个后期微调的作用。一些细嫩的红茶,建议前两泡可以缓慢出汤,这样会有益于茶汤滋味在后期的发挥,但香气的表现力会较差一些。

NO:2快速出汤

第二种是快速出汤方式。越快速的出汤能令香气越高。一般在洗茶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即冲即出的方式,洗茶讲究的就是出汤速度要快。除了在香气方面的表现会明显以外,快速出汤还能对茶汤的滋味做适当的补救,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建议大家快速出汤,但也要懂得急中站稳,学会灵活掌握。

NO:3出汤利落不留底

出汤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香气,我们在保证匀速出汤的同时,也要尽量控制好出汤要顺畅,一旦盖碗被茶叶堵住,出汤不顺畅了,我们要立刻用食指压好碗盖,用手腕的力往前推并扩大出汤口的缝隙,此刻一定要停稳,等待出汤干净后复原,才能为下一泡的茶留有表现空间。

那么,出汤误差会导致什么后果?

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前三泡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时,都会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弱、苦显、汤涩等现象。

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废功夫。比如正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怎么调整,味道也是很难恢复正常的水准了,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泡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聪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

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例如金骏眉的茶汤,如果金骏眉的发酵程度轻一些,出汤时间快些,茶汤就呈现出橙黄色,口感也较为甘醇。而出汤时间慢了,茶汤的颜色就会变成深红,而且茶汤的滋味更浓,带苦涩。

因茶而异,灵活掌握。准确掌握好出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茶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不仅含有茶艺技术,更是包涵许多对技术要点的掌握和对茶道感悟的当下运用。

总之,想要真正的泡好一杯茶,关键还是多喝、多泡,用心体会每一次的不同,才能真正学会泡茶。

来源:茶文化知识(BBKK44)

我国茶道虚静之美

我国茶道虚静之美

 

       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亦不例外。这就是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于此。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这就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茶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这证明,日本茶道就其本质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禅道模式。他们奉行的茶道美学,则是禅味至上主义的禅道美学,始终至虔至诚地追求充满禅道理念的枯寂之美。所以,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很难体悟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试想,若让心界的全部空间充满宗教的教义、教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如此境况,怎能有感悟茶道的虚静之美可言呢。当然,日本茶道的宗教信仰,本是无可厚非的。这里作出两种不同性质的茶道审美文化的比较,旨在说明因两国国情的不同,因而彼此在茶道审美文化方面亦殊有差异。正视这一点,则更有利于彼此之间开展茶道文化交流,便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关于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对于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其实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也,在内心世界的空间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时,在品茗审美之前,需把心灵空间的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以及赏鉴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由此可知,历代诗人兼茶人在从事咏茶的创作生活中,在茶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茶道审美感悟并咏茶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禅有禅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审美与咏茶创作来说,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灵气,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需知,由茶悟而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像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灵,如御清风的诗性境界。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包括虚静之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




       或问,这虚静之“静”,是不是意味着自始至终需“静”得鸦雀无声,需“静”得肃穆庄严,如日本茶道那般地枯寂呢?当然不是这样。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在啜茗中兴之所至,或则朗吟,或则放歌,或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无不可。无怪蜀都一带茶馆,历来盛行摆龙门阵,那就叫做静中有闹,闹中有静,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我想,这可以说是虚静之美的一种动态样式,动态风貌罢。

内容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蒋启行

责编 | 李赋斌

主编 | 李劲峰

找到约49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